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广州版三上《LetsGoFurther》教学反思(共含1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云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歌曲导入,深挖主题
教学内容是关于Unit10 Lets go!本课时共分三个板块,第一部分是talk tighter, 第二部分是listen to this,第三部分是read and answer.
在导入环节,大家往往采用歌曲,这样可以烘托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因此本节课我选取了本单元的一首歌曲,很贴合今天的主题都是讲提议去哪里的句型。当歌曲唱完之后我就直接进行了下一个环节。
但是课后同组老师发现,这首歌的背景图涉及到了Ann和Ken两个人正在拿着一份报纸看,上面包含了很多地点,教师能不能让学生结合背景图多说一说、谈一谈呢?于是我们在这里设计了一些问题:如why do they come here? What are they reading? Guess, what can they go at last? Why ?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和学生展开了话题。学生们慢慢的畅想了许多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了这些问题的铺垫那我们看一看他们到底去了哪里了呢?正好可以和下一个环节回忆课文顺理成章的进行了过渡。
经过对导入环节的调整,在第二次试讲的过程中,学生更能深入的进行探讨,不再仅仅是围绕着Lets… Shall we…?的句型对话了。在过渡的时候也是比较的自然顺畅,并且学生在回答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也将旧知进行了复习,为后面的拓展练习做了一定的铺垫和积累。
二、听力练习,畅所欲言
听力练习不明思议只要学生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做对就可以了,因此在起初设计教案的时候我也是把它进行了弱处理,只要学生能够按照教师平常要求的方法进行听力即可,核对答案时能够运用简单的只言片语就可以了。
但是试讲完之后发现有的学生不用完整句表达,这样在今后的语言表达上会给学生产生误导,在进行书面表达时学生容易出现半句话的现象。同组老师表示:听力练习一共设计了六幅图,而且每幅图都设计了大量的信息正是学生进行交流的最好素材,为什么不让他们多说一说呢?于是我们将1-4年级学生学过的所有句子和词汇进行了总结,看一看学生可以用什么样的语言进行表达。不总结不知道,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拥有500-600的词汇量,学生学习的句型也有几十句:问年龄?多少?颜色?喜欢的学科,运动?等等,这些累积起来都是学生非常好的交流的语言。于是在二讲的过程中,我和一位学生进行了对话练习:what names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y do you think?等等,之后让学生将自己回答的问题进行了汇总:Tom and Ken are at the bus stop, they want to go to the zoo, but they dont have enough time, they are sad.给学生做完示范之后,让学生进行了操练,我发现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以小看的,他们表达的语言多多少少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法错误,但是学生不再是单一的shall we..?仅仅围绕着本单元的句型谈话了,通过这样长此以往的交流,我相信学生们不再仅仅依靠背这个途径完成英语的表达,真正的会自然的将所学的内容英语到真实的情景中去。
三、阅读教学,重在方法
阅读练习在小学阶段是比较难的题型,这要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单词量的多少、理解能力等等。但是每个孩子对语言学习的天赋是不一样,可以说是参差不齐,但如何让学生化散为整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了。在初备课的过程:我想让学生自读一遍故事内容,然后将自己不认识的单词或影响你阅读的单词进行猜测或查阅字典帮助理解;画出描述图片的关键词进行排序;在文章中找到能够回答问句的句子并画出来进行修改。
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划关键词的时候往往会划一长句话,或是一段话。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爱将句子中的主语换成人称代词。在核对答案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批注的时候好几个孩子找不到句子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行了复备课,经过其他教师的点评我茅塞顿开
人称转化在小学阶段是经常被学生忽视的,他们总是不能主动的意识到人的变化,因此只要有涉及到人称变化的题时,教师就要进行反复的强调,增加旧知的`复现率。做法是:让学生进行回答,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的答案,大家比较一下哪种回答更严谨一些,这样利用类似改错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提醒自己反而更能加深印象。另外为什么学生在自己的书上能够迅速的找到答案,而在黑板上却找了很长时间呢?我课后进行了探讨:首先课件和书上的内容选用的图片不一样,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小学生的的年龄层次,此外图片和文字不是在同一界面呈现,换来换去让学生有些摸不到头脑。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应更加全面的从学生的角度去发,多进行一些预测,要经常的总结一些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它的复现率。
四、拓展提高,丰富语言
学生在一堂课中有什么样的提升在重难点中我们都会有所体现,但真正检查孩子是否提升的环节往往都是拓展部分。它是学生这一堂课的总结和评价,如何在这一堂课中让学生得到展示,我设计了一个小活动:两个学生为一组利用这节课的句型lets… shall we…?互约对方出去玩。本以为觉得很有意思,可是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学生所用语言的贫瘠:A: Shall we go to the zoo? B: Ok. A :Do we have enough money? B: No, we dont.
然后孩子们就坐下了,总觉得没有开头没有结尾的脱离了生活。
通过试讲完之后我们又进行了深挖,将学生分为四组,其中一名学生想要邀请自己的好朋友看电影,但是要求很高必须符合以下内容才能和他一起去。其他三人的信息内容也各有不同,到底谁能去呢?那就要经过一番的讨论了。我们又对新的活动进行了练习,学生们都非常好奇自己到底和谁能够一起去,这样学生们运用语言的机会多了起来,谈论的话题也多了起了。
[反思]
通过两次试讲的前后对比,我发现要想上好一堂课,不但但是你备课了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你备课的对象适不适合你的设计,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一、教师要懂得善于积累
作为英语教师所教授的班级可能会到达5-6个班,要跨2-3个年级,每年教授的年级
也不一,往往会忘记每个年节孩子所积累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将学生所学过的内容定时定期的进行总结,你会发现原来学生在课课堂上能够运用的语言还是比较多的,这样我们在进行活动的设计的时候会更加的全面、有针对性。学生也不会像狗熊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
二、教师要多问为什么
每次在评课的过程中,评课的教师总爱问你为什么这么设计?你为什要用这个活动?等等的为什么。的确我们设计的活动内容不是为了好玩、热闹,而是为了学生的交流活动进行的设计,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每次在设计的时候自己问问自己问什么要这么做,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辅助的功效?我相信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就不会觉得课堂教学会生硬,学生问什么回答不上来。
三、教师要让知识有广度
起初教师在设计本节课时,过多的强调了本课时的重点句型的操练,因此学生也受到了局限,不知道在表达的时候还可以用些什么样的语言。因此总觉得学生表述的没头没尾。要是教师将知识为学生整合,帮助学生间断性的梳理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该学什么?将要学什么?学了什么?而是我们随时都把这三方面联系在一起,让它们成为固定在学生大脑里的知识。这就要看教师如何让每节课的知识都能有广度呈现。
我们所面临的提效不仅仅限于一堂课,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那就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有毅力的人。在提效的道路上,我们还在角色的转换中,需要我们一步步稳扎稳打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真正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在执教这一课之前,我纠结于教学内容的确定,在A部分和B、C部分之间徘徊。A部分强调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学生对语音语调的要求;B、C部分则侧重于对单词和句型的掌握程度,即对字、词、句的认读与识记。经过再三的思考,结合学生实际,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最终决定了这节课的内容。我觉得最终执教A部分的主要原因有
一、课题引出自然
鉴于Unit9 On and off A部分是一系列的祈使句,因此,我通过以旧知引新知的.方法,以listen and do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热身训练,并通过和一学生进行互动T: Take off your coat, please. S: OK. T: Put on your coat, please. S: All right.从而引出课题。
二、呈现方式能多样
对小学生而言,单调的方式容易让他们产生乏味的感觉,继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从多方位的角度去接受新知。比如:我通过肢体语言指示教室环境内的物品;PPT图片呈现等方式分别呈现了a door, a window, a TV和a light。另外我还结合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考结合解决问题的实际出发,设置了如下情景题:下课时,老师发现教室的灯还亮着,老师想请你帮忙,你会说……从而引出句型Turn off the light, please. 与此同时,也渗透了要求学生节约用电的教育。
三、操练可形式多样
为了提高这节课的实效性,我通过chant、游戏等形式来巩固学生在本节课中的所学知识。同时为了巩固更加有效,我在新授完之后就进行chant的教授,既化解了chant朗读的困难,也及时的巩固了新知。而砸金蛋的游戏,则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到了极点。金灿灿的蛋,砸出来的礼物或者练习刺激着学生们的视觉和感官,让学生在快乐参与的同时,也把知识巩固到了。
四、任务型教学放光彩
三年级学生,相对而言年龄还比较小,如何在课堂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关键。这节课中我通过小丑这一卡通形象,让它来给学生带来各种任务,而学生们对于这一环节,也显得兴趣盎然,大家都乐意去做了,而且积极性也是相当的高。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一步步的模仿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这节课中,对于学生的朗读仍旧不够,在积极性高涨时,有点急于进行下一个任务,没有把握好这一良机,需要改进。
广州版四年级《My birthday》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2个月份的名称,序数词,能够询问并回答某人生日在哪一月份,能够询问并回答某天是几月几号等。
在教学月份的单词时,充分利用学生们的生日,创设情境,询问学生“When is your birthday?”,大面积的提问并回答,让学生在问答的过程中自然地理解句子意思并运用。12个表示月份的单词大多比较长,在教学时结合发音规律让学生分节记忆,部分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掌握较好。
在教学序数词时,我从基数词入手,让学生先复习1到20的基数词,然后对应板书出序数词。学完后让学生自己发现序数词的相应变化规则,特别强调了第一,第二,第三这些比较特殊的序数词的缩写形式,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反复强调,加深学生的印象。
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多为学生设计一些任务型的活动,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这些活动,才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比如第一课时学会单词后让学生用“When is your birthday?”的句型采访并调查班级中同学们的生日,并制作统计表,看看每个月过生日的有几个人。在学完序数词后可以让学生绘制学校建筑构造简图,标示出各种功能室及教室的具体位置,并用序数词描述,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基数词与序数词的差异。但由于教学时间的紧张,有些活动布置学生在课后完成,没有给学生交流汇报的时间,这也是以后再教学时需要合理设计并改进的。
六年级广州版《A Lovely Baby》教学反思
1、主要用过去时,比较级描述人物。课前布置学生用2—3句
自我介绍,强调以前,跟现在的对比,此处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热情高涨,注意老师先做示范。
2、今天这课真是上得不顺畅,备课是以为本课内容不难,学生不难理解,句子也不难上口,并且布置了学生预习听读课文和用2—3句进行自我介绍,结果出乎意料,学生竟然无法表达,就算表达也是来来回回都是那几个讲过的单词。我一问,全班48人只有十来个同学预习了,并且做了自我介绍。
他们都习惯做笔头作业,口头作业不当一回事。课后我仔细想想,本课不成功的原因,学生不进行认真预习只是其中的一个,更重要的`是我在布置前置性作业时不够具体。细心,没有考虑到学生将描述人的有关单词忘了,若布置他们光收集描述人物的词语,比一比谁讲得多,并把他们记下来,效果就不一样了。
以后在布置前置性作业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教材内容,具体,详细地布置好这一作业,使这一项作业起到真正的承旧启新的作用。
英语三上湘少版《Are you Lingling》教学反思
《Are you Lingling?》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以一个情景剧的形式出现,课文讲了Anne捡到一个书包,并成功找到失主归还的故事,是一个对话教学。本节课,是在Part A学习完毕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的内容是Part B和Part C两个部分。本堂课,我以激昂的状态进入课堂,也把学生带入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师生配合默契。从英语儿歌“hello”导入开始,再从已学过的课文入手,与学生交流“Are you……?”,复习句型的同时引出所学单词。其中有通过问题引出的“a boy”“a girl”, 还有通过图片引出的“a man”“a woman”。之中,我觉得最有特色也最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就是通过小玩偶与学生的对话引出“a doll”。
在引出所学内容之后,操练环节我用了几个层次性很强的游戏来进行。首先是把这些单词与动作相结合,让学生充分理解这几个词的.意义。接着进行的快速反应游戏,帮助学生区分它们。最后的猜一猜游戏则让孩子们在操练单词的同时又一次复习了句型。在经过这几个环节之后班上9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这几个单词了。下面就进入了Part C的学习。正式学习之前先让孩子们看了VCD的动画,详细讲解的“your turn”的意义。分组自由联系后请学生表演,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我发现“your turn”依然还是一个没有突破的地方,所以我又对这个部分进行了带读和操练。最后这节课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学生学到了什么,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在本堂课上,我让学生再游戏中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问题也出现在这里,怎样能让游戏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也就是再不破坏课堂纪律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吸引住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并达到效果是我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在最后拓展的环节,以后都可以给学生更多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任务,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展示舞台。还有第一次上这种形式的教研课,心中有很多的不自信的忐忑,导致在上课的前几分钟非常的紧张。相信在不断的锻炼之后我一定能克服这个困难。同时要提高课件制作水平,为教学服务。
教学是一个不断实践,反思,进步的过程,希望不断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成为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
教科版三上《Whats Your Name》教学反思
这是unit 1的第四课时,主要学习句型What’s yout name? My name is …备课时,我没有充分考虑三年级学生掌握英语的实际水平,课堂实效目标未能圆满实现。
课前,我原本认为What’s yout name? My name ’s …。句型非常简单,孩子们学起来应该不难,但对于以前没有学过英语而且对拼音掌握还不是很好的某些孩子来首是很难得,课后不教英语的一些老师都说My name ’s说起来很拗口,更何况是三年级的.孩子呢?确实单词my 中m 读/m/,单词name里面m也要读作/m/,所以很多学生就直接读作my mame…,教学过程中我同时让学生掌握前面几节课和本节课学得介绍名字的两种表达方式I’m …和My name’s ..没想到有的学生将两种表达混合在一起,我问学生I’m name有的学生漏掉s直接说my name …。课堂上真是错误百出。课后与其他英语老师交流,说三年级学英语这种情况太正常了,可以在以后的课堂上逐步纠正。
课堂前半部分学生因为多媒体中图片的出现,学习兴趣很高。可能因为练习的过程有些机械,方法有些单一,所以导致课堂后半部分有些学生积极性不高,注意力逐渐开始分散,纪律效果不太好。今后的课堂上,应该把活动设计得更丰富一些,如小组比赛,同桌表演,分角色,情景创设等等。另外,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来备课,尽量设计一些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冀教版三上《Jenny’sFamily》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课前参与,对掌握教学内容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许多的职业名称,学生也非常对自己父母的职业名称感兴趣。于是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查资料,查字典来找出自己父母的职业名称并介绍给大家。这样既让学生自己当一次小老师,又扩展了有关职业方面的知识。
本课中,利用学生的'善于思考,爱提问题的特点,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学生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就让学生利用标题或插图,结合他们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断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老师引导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Jennys family?学生会根据图片提出Whats her fathers name? Whats her mothers name? Where is Linny? Whats your dad/mum? 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 What does she do?等等。别看这几个简单的问题的提出,代表着学生在动脑子想;代表着学生不是等着老师来教,而是主动地去学。通过这几个简单的问题,既复习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知识,更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
广州版四年级下《Sports》的教学反思
Unit3 School Sports Day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故事教学),讲的是三场比赛的过程及其结果。该板块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故事情景及人物对话,以故事情景图配上人物对话的形式呈现了比赛的主要情景及结果;第二部分是故事陈述,以短文形式呈现了整个比赛的详细过程及结果。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完整地理解整个故事,并从中巩固旧知、获取新知,并提高阅读兴趣,我将听、说、读、写及小组活动灵活地融入到以下三个紧密相连的教学环节中并随时进行相应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从不同的途径来思考,来获取新知。
本节课能够按大纲要求、按计划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课堂效果和学生掌握效果都比较好。由于是第一课时,不宜过多的偏重生词和新句型,务必要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新故事,进而达到完整转述的目的,教学中应注意英语听、说、读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成功之处:
1. 本节课通过学生熟悉的刚刚进行过的学校运动会导入,并以学生认识了race win first second third等词汇,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铺垫,略显巧妙,既符合学生实际生活又贴近本课新故事的话题,利于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本节课结构安排较为合理。力争在15 分钟之内讲完、理解好新故事,在学新故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课件的直观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用英语进行交流,充分挖掘了有限的教材,充分的训练了学生听,说能力,同时培养了认真观察,倾心听的习惯。
3.本节课在设计的活动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克服了学生对新知识接受难的问题。学生对新故事的充分理解和成功转述,为第二课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本课为第一课时,避免了侧重生词和新句型的情况,充分体现了感知、理解新课文的新理念和原则。
6.通过与组内老师的研讨,设计了板书,板书中的关键信息、重难点都一目了然,文字环境和人物图都能很好地向学生输入相关信息。它是学生掌握教材的凭借,巩固知识的依据,能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能引导学生产生联想、便于记忆内容,对课文结构进行提炼。
在本课的教学中,每一个环节我都是按照比赛场次及参赛人员名次和心情为线索来呈现板书的,这样,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整个课文的内容已清晰地呈现在了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足之处:
1.教师的整体驾驭课堂的能力应进一步提高,尤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课堂效果会更好。
2.应该更多的关注学困生,比如在读故事的环节,可以让好的帮助较差的,教师在巡视时应多帮助学习比较困难的。
3.情感教育应该进一步提炼、明确。在看到刘翔获胜的图片时,应让学生有种自豪感。
4.在评价方面还应该认真研究,真正做到有效的评价,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激励的作用。
5.在课堂上给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够,后面的练习有些仓促,应该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广州版四下REVISION2《Activities》的教学反思
反思如下:
1、对课件的制作不能有太多的花样,否则学生的注意力会被打散。课件中“listening to music”我用了一幅小猫听音乐的动画,刚打到这一幅画的时候,学生哗一声全笑啦,接下来就一直模仿那只猫的动作,课堂就很难控制。
2、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太高,要适度。Activities这一模块主要学习一种时态:现在进行时,而且生词和短语很多。我原来设计的是一个模块用两个课时最多用三个课时,但是我发现在这一模块的`学习过程中,两个课时讲完学生还是不能熟练运用be+doing的句型。
3、教学时要注意分层。在教学过程中,提问问题或者是让一块读的时候,总是那十几个人,听起来感觉还行,但是再下去任意点几个学生回答问题时答不出来。小学生的模仿性强,可以让那些比较熟练的带动那些不太熟练的学生。
4、教学时尽量做到全员参与。如既有单一的全班活动形式,又有点兵点将连锁操练的个人活动,还有双人、小组等的集体活动。如此反复,学生被充分卷入了各种语言活动中,没有观众、没有陪客,参与意识就强了,参与面就广了。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确切的说,是练会的。
5 、课堂设计不够完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后再设计课堂时要严谨,有活泼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科版三上《What is Your Number》优秀教学反思
在目标定位方面,我结合课文内容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作为故事背景,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使用有关号码问答的句子。What’s my number? Your number is… You’re number…但考虑到形容词行物主代词的相对性,我在对话中加入了My number is…引导学生说出Your number is…但是在课堂操作中我觉得学生没有过多的使用这句话,我认为让学生了解意思就可以了。在操练中我考虑到本课时中主要出现的`是数字,我以学生在一年级学过的数字为切入点进行导入和操练,但在后来的反思中我觉得我单纯的拿出数字给了学生一定的误导,也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一部分学生在听到问题 What’s my number?时只是单纯的答出我给出的数字,而且他们也更在意这个数字而忽略了整个句子的使用。对于Your number is… 和You’re number…的处理,我出示的数字较多,可能让学生出现了一些错觉,他们依然以数字为主要关注点,并没有着重操练句子,而且对于You’re number…的处理有些偏重,应以理解为主。
由以上的反思我想到了一下措施
1、对于Your number is…和My number is…我可以准备一些带号码的T恤,贴在学生的身上,帮助他们理解my和your,但是不强求学生说出My number is…
2、对于号码的误导,我可以准备T恤上面贴号码,并在课件中多出现一些有关运动会的场景,让学生始终出在运动会的情境中,不要只是单独的关注数字。
3、对于Your number is… 和You’re number…的处理,我应该用一件带号码的T恤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并提示他们使用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即可。
英语三上《Lesson 8 Whats this》陕旅版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语言知识目标:听,说,认,读词语Carl,Cathy,Carla,clever,quiet, pretty,句子He is clever. She is pretty.听,说,读,写词语her, his, eye, nose, hair,句子What is his name? His name is Peter. What is her name? Her name is Zhou Pei.语言技能目标:继续拓展用于描写人物外貌特征的英文表达,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在句子中灵活运用这些表达方式。情感态度目标:学会基本的自主学习方法,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下面是我的教学流程:在导入环节,利用师生问答的方式复习巩固前面学习过的句型,同时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学过的句型,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接着引出两位新朋友,Peter和Zhou Pei,学习What is his name? His name is Peter. What is her name? Her name is Zhou Pei.同时学习两个形容词clever, pretty,接着引出三幅图片,分别是Carl,Cathy,Carla,继续操练巩固以上句型,同时学习描述人物外貌,由老师展示,小组合作,以及自由描述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对人物描述的能力。下面通过引出姚明,姚晨,大头儿子和柯南四个明星人物,继续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下面来到Let’s guess这一环节,让学生针对本班熟悉的同学进行描述,其他人进行猜测,同时老师提供示范,语言支架和参考词汇。在以上环节结束后,给学生展示一段文字,进行思想方面的升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接着是一段视频,感知字母T的发音,并列举相关单词。最后是针对本课的练习和作业。
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效果较好。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了口语表达水平。我觉得本课有两大亮点:一是通过引入姚明,姚晨,大头儿子和柯南四个明星人物,继续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乐于表达,并且贴近生活。
再次,思想品德方面,引入了In our lif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hat we are beautiful or ugly, smart or stupid, great or common, more important is that we can be confident, brave and happy everyday and make ourselves super. 在我们的人生中,重要的不是我们长得美或丑,聪明或愚钝,伟大或平凡,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自信,勇敢,快乐充实地过好每一天,做最好的自己,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同时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例如,在课堂描述学生这一环节,课堂秩序有些混乱,应该在更有序的情况下进行,再次,练习的时间有些少,应该安排好操练的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巩固和操练本课的重点知识。
在今后的课堂中,要不断反思自我,不断创新,争取打造高效课堂。
本节课很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效果较 好。课上采用了说唱,竞赛,猜谜语,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充 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学习气氛很好。在练习环节中 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和意识。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是两组句型中be 动词的用法, 教学采用了让学生观察,对比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发现句子 的不同之处,并在操练中着重练习。如
上述第二部分巾的N0.1“T:What00l0urishis~herhair?T:Whatc0l0ur arehishereves?T:Whatcol0urareyoureves?”用已学的句型 Whateolourisvourhair?引出新授Whatcolourareyoureyes? 引导学生发现句中is 的区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做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还有需改进之处:
在教学“handsome”,“beautiful”和 pretty“时方法有些单一,如果课前让孩子们准备一些家庭成员或喜爱的明星的照片带过来,上课时可以利用照片讲解和 操练,这样学生的兴致会更高一些,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Review and check》苏教牛津版英语三上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复习单元教学内容较为零散,复习知识也相对枯燥,因此我通过多媒体制作动画,运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学习,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一、一个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菜菜
菜菜是小学生所喜爱的卡通人物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让这一人物始终贯穿于整堂英语课中。由哭泣的菜菜引入,每一个学生都露出了好奇的眼神,在猜测中复习了旧词,同时他们对上课的内容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她笑着给李咏叔叔打电话的图片,引发了学生们的进一步探究:为什么她又笑了。我设计了“在菜菜的邀请下,李咏叔叔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一期非常6+1的'节目”这一环节,学生们在此游戏中始终兴趣高涨。在菜菜的引领下,同学们不但帮助她完成了语篇的练习,还阅读了来自菜菜笔友的e-mail,增强了阅读能力,拓展了视野。最后在学生们的知识有了一定积累的情况下,通过一个Chat show让学生们语言的输出能力得以进一步的提升,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互动与主动成为了主旋律,也把本课的学习内容推向了**。
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在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积极学习,是我设计教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了Guess(菜菜怎么了), Suggestions(给菜菜建议),Discuss(关于菜菜给李咏叔叔打电话的内容), Ask and answer(Magic6+1游戏), 小评委们judge, Finish the passage(帮助菜菜完成语篇), Read and find the information(阅读菜菜笔友的来信), Chat show(采访澳洲小朋友Rodd)等多种方式的练习,运用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让每一个学生有了锻炼的机会和发挥的舞台。
三、注重学生对语言的自主性学习
在我看来,一节好课不一定是所有学生都能流利而准确的发言,而在于学生通过一节的学习,收获了什么,进步了没有。在本节的教学中“三单”问题是一个难点,其中有一个孩子在“What does she usually do? ”的问题中回答的是“She usually clean the windows and sweep the floor. ”我听完以后并没有立刻否认,而是问了其它同学的意见,让所有的学生共同思考,用举牌来判断正误,并请持否定态度的同学发表观点,最后再请大家来判断两人的答案谁对谁错。老师再适时的呈现正确答案并针对一般现在时态进行学法指导。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们肯定印象深刻。
广州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Changes》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可以的,能够调动的起来,整个教学过程也比较流畅,能够抓住重难点。而且能够让人他们积极参与活动,这是比较好的,并且能够运用食物,其实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也是可以的,所以课堂上有时候真的需要多设计些真实的情景,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感兴趣。
不足之处:
1. 课件准备不完整。明明设计好的一个教学环节没办法实施,因为电脑的不一样,所以必须得把那个步骤给删掉。跳过去,如果我能早点完成,那么可能效果就更好了。
2. 在课的设计上,其实还可以更多的去操练那两个重点举行,自己没有把步骤更加细致化,然后是没有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确的'懂得那些重点知识点的具体运用。
3. 学生对句子和单词的掌握程度其实不怎么样,都后面的时候有点乱,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有物质上的诱惑他们才会非常认真的配合,所以在这方面要多思考一下,另外就是在课的设计上实际上在学生就进行那种操练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学着把已学过的内容运用到这个过程中,如果他们能够运用自如,不仅能让他们有一个复习的过程,更增加了内容的丰富性,所以我必须是在以后的备课中注意到这一点!
关于广州版六年级下《Tree Planting Day》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继续学习如何表达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语句。以叙述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述上周六植树节那天,Gaowei和他的同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同时通过这件事告诉同学们植树对人类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应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本节课的开始,我和学生一起回忆了我们在本册的前两单元所涉及到的大部分过去式单词。(因为我的学生每节课上都有这样的练习,为了解决生词的问题,打出提前量,我总是提前教。)然后再扩展到“Free Talk”,以一个问句 “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 ?”引出“Tree Planting Day”,从而起到新课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
课前,安排学生的一个小对话“Tree Planting Day”以表演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植树的过程,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单词以及短语,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虽然学生可能听不懂,但通过学生的动作也可略知一二。
然后在新授部分,我是这样处理的,学生表演之后,教师给予简单的小结让学生明白树木对人类的重要,对学生适时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爱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接着我再以简笔画的形式,把植树过程板演出现,学生便豁然开朗,有助于学生对刚才课前的表演听不懂的地方的理解,便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我一起学习新的语言知识。
在操练的环节上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先打开书听课文,通过看、听的初步感知。然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中讨论,再次确认学生是否对课文的理解的程度(六年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我个人认为不要逐篇逐句的讲)最后,就是给学生一个 “Show time”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空间,并让学生在不同层次和空间有一个均衡的各自发展。
通过各个层次学生的`展现,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说一说,谈谈自己的感受,将来如何建设我们可爱的家园,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再次升华,让同学们知道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应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通过构建开放的英语课堂,使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突出了学生的参与性、活动性。
使学生在教师的积极主导下自由发展。因为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接受能力不一样,所以我作业的布置我留了两项,一项简单的抄写新单词和短语,另一项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仿写课文或编写新短文。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合情合理,也比较符合我校学生特点。
苏教牛津版英语三上《A boy and a girl》的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3A unit 11 A boy and a girl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A板块阅读教学。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阅读教学的特点,我在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注重教学情境的整合
我紧扣课题a boy and a girl 设计教学环节,尝试将纷繁的知识点放入整体情境中,从Nancy Black入手,将这堂课主线定为“揭题——认识Nancy——认识Liu Tao —— 归纳自我介绍的句型——尝试自我介绍”。主线清晰教者容易驾驭,学生也容易接受。
2、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过程中,我尝试“有扶有放”、“有详有略”,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认识Nancy“环节,我处理地比较谨慎:在阅读前分解难点,讲解较为细致,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整篇朗读;而在“认识Liu Tao”这一环节则粗线条处理,让学生通过听一听、选一选读一读刘涛的情况,引导学生关注自我介绍的功能语句。
3、注重异国文化的'渗透。
两个语篇短小精悍,隐含的文化信息清晰可见。我通过Nancy Black和Liu Tao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英语国家人名与中文人名的差异;通过英国首都伦敦的著名建筑和景色,都让学生初步感受异国风情。
在细节处理上,对于"from”的掌握情况没有及时反馈,以至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孩子运用时有一定困难。接下来两个平行班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