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语文乐园一》优秀教案设计(共含14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柴犬说不用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语文乐园一》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
2、体会金钥匙中的写作方法,练习把对景物的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3、通过阅读欣赏短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4、学写写景为主的习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体会“金钥匙”中句子表达的效果,习作时写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超市”里的词语。
2、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适当正音。注意“胀”即是卷舌音,又是后鼻音;“寻”不能读成“xuán”。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教师开火车检查读。
5、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说说识记的方法或书写的注意事项。
6、学生书写词语,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再强调。
二、金钥匙
1、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
2、教师指名反馈:这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教师:作者为什么能够把天晴后的云描述得这样形象生动呢?(仔细观察)
4、教师小结:是呀,细心观察,用心创作,就能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来。请同学们读一读本组课文,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
5、集体反馈: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6、教师小结:同学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不仅能看到事物的特点,还能发现事物微妙的变化。有了对事物直观、具体的认识,我们就能把它们描述得更加具体、更加生动。
三、语文故事
1、集体背诵古诗《清明》。
2、教师导:杜牧的《清明》诗写得轻巧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广为传诵,便有了《趣改清明诗》的故事。请同学们读一读。
3、指名反馈:人们把古诗《清明》改成什么样子呢?
4、指导学生读好修改后的诗。
5、引导学生观察修改后的诗和原诗的区别。
6、教师:那么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相同吗?我们一起来理解改后的诗的意思和意境。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理解。
8、集体反馈。
9、教师小结:文中改后的诗意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流露出来的意境以及作者的心境就有所不同了。老师再给同学们推荐几则后人修改的.《清明》。
有人巧妙断句将其改为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有人另作断句,便改成了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一剧作者曾略添数字,并变换一下形式,将《清明》诗改成了一出精巧古雅的戏曲小品:
时间:清明时节布景:雨纷纷地点:路上
(幕启)行人欲断魂:借,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0、教师小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像这样有趣的改变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找一找这样的趣事。
第二课时
四、自主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
1、师导:同学们,本组课文把我们带入了色彩缤纷的春天。今天我们要阅读的短文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写的也是春天游双龙洞的见闻。它是一篇游记,和我们学过的写景文章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2、教师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短文。
(1)找出描写春天的语句,读一读。
(2)思考:渴望问世按什么顺序介绍双龙洞的?
(3)小组内讨论:作者介绍了双龙洞的哪些?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1)指名画出描写春光的句子。
(2)教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四月浓浓的春意?
(3)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4)教师:这些春天的景色是作者在路上看到的。到了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入山——洞口i——外洞——乘船进内洞——内洞
4、小组深究,深入感悟。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短文,完成表格。
(2)集体反馈。
地点景物特点
入山
洞口
外洞
乘船进内洞
内洞
(3)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5、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6、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春天的景色优美,我们不仅要细心观察,还应该及时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就像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就按照自己游览的顺序,及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
7、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要求抄写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做一课一练。
第三、四课时
一、审题,了解要求
1、指名读题目,其他人思考这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小结。
(1)写作内容:写下你在某个地方见到的春景,或者第一次去某个地方的所见所闻,或者在某个景点的所见所闻。
(2)表达要求:题目自拟,突出景物特点,有意思的地方细致写,有一定的顺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
二、说一说,拓展思维
1、教师:春天到了,你们都游览过哪些景点?简要地说一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2、指名说说。
3、引导学生回顾:我们来给刚才所出现的景物进行分类,你们准备怎么分?
4、集体反馈。
5、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不一定都要写景,还可以写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你们在游览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有趣或难忘的诗吗?
6、学生交流,拓展素材。
三、指导写作
1、表达有序,观察细致。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注意过渡语句的衔接。
3、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学生练习写作,教师个别辅导
五、赏析、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 钟乳石的形成
石钟乳、石笋都是由石灰质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质溶解在水里,水中的石灰质一点儿一点儿地聚集起来,在洞顶逐渐形成冰锥状物体,这就叫石钟乳,也叫钟乳石(形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顶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质也逐渐聚集起来,越积越高,形成直立的笋状柱体,叫石笋。石笋常与石钟乳上下相对,日久天长,有些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就成为石柱。石钟乳和石笋都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语文乐园五》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词语。
2、让学生积累成语。
3、积累成语故事。
4、让学生探究与发现,发现句子的不同。
5、为小诗配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6、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7、在综合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听、说、做、演等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词语。
2、让学生积累成语。www.XXjx sj.cn-更多精 彩教案,小学教学设计网
3、积累成语故事。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探究与发现,发现句子的不同。
2、为小诗配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3、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4、在综合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听、说、做、演等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词语
2、让学生积累成语。
3、积累成语故事。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词语。
2、让学生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
积累成语故事。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练习第一题:
1、自由读词。
2、指名读词、正音。
3、你发现了什么?
4、你知道哪个词意,可用动作表示。
5、会用它们造句吗?
6、齐读。
二、练习第二题。
1、自由读词。
2、看图理解词意。
3、四人分组讨论。
4、指名说。
5、齐读,思考:这是什么词。
6、你们还知道什么成语。
三、练习“读一读”。
1、自由读。
2、你知道了什么?
3、你想对这个农夫说点什么?
4、再有感情读。
5、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究与发现,发现句子的不同。
2、为小诗配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究与发现,发现句子的'不同。
教学难点:
为小诗配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彩色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练习探究与发现。
1、小黑板出示句子,自由读句子。
2、分四人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3、你还能不能照样子说几句。
4、齐读。
二、练习“我的作品”
1、自由读小诗。
2、指名读、评议。
3、齐读。
4、为小诗配画。
5、展示。
三、作业
1、回家收集十个成语。
2、收集一个成语故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2、学讲普通话,逐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内容。
4、讲话时通顺、连贯、态度大方、有礼貌。
5、在综合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听、说、做、演等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2、学讲普通话,逐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内容。
教学难点:
1、讲话时通顺、连贯、态度大方、有礼貌。
2、在综合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听、说、做、演等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
彩色笔、画纸、尖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内容:
1、小品表演“我不舒服”。
2、提示:小品演的是什么内容。
3、他们演得怎么样?评议。
二、指导讨论、培养交际意识。
1、出示课文、自由读。
2、分角色读。
3、平时当你不舒服时,你会怎么说呢?
4、四人分组讨论。
5、组内表演。
6、上台表演。
7、集体评议。
三、拓宽内容,强化交际本领。
1、如果平时,遇到我班同学不舒服时,你会怎么办?或在家里遇到父母不舒服怎么办?
2、分小组练习表演。
四、综合性学习。
1、小组分工合作做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面具。
2、按照书上的提问以及自己所表演的角色设计台词,教师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如唱、演等)来编台词。
3、小组内配合演节目,演完后互相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4、全班汇报,小组比赛表演节目。
5、评选最佳小组。
五、作业设计。
回家演示给爸爸妈妈看。
课后记:
《语文乐园八》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进一步了解会意字地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丰富语言积累。
2 写好“马、母、红、毛、成、思”六个字。
过程与方法:
1 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知识。
2 学习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教具: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仪,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我来试试。
1、读一读,说一说
(1)借助拼音自由读韵文,要读通顺正确。
(2)再读韵文,看看“闷、闻、问”分别是由哪两个汉字组成的,可以和同座交流。
(3)请学生全班交流,师用卡片配合示意。
(4)出示“闯、闹、闪、闲”,谁能记住这几个字特点?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2、读一读
(1)生自由朗读词语,小组同座互读。
(2)全班交流。
(3)想想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景色的?
(4)指答。
(5)感受这些优美的.景色,联想画面,再来诵读。
3、大家一起来编有趣的句子
(1)出示例句,自由读,边读边想这个句子有趣在哪?
(2)指生答。
(3)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句子。
(4)出示其他句子,展开想象,表达自己想法,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5)全班交流。
(6)在书上完成,师巡视指导。
二、探究与发现
1、仔细观察图
(1)仔细观察图,说说图中的白云像什么?
(2)生小组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4)师适当指导观察方法,先整体后部分,还可用前面有趣的句子来表达。
2、写字练习
(1)观察这些字中的“折”和“钩”。
(2)全班交流它们的不同写法。
(3)师讲解并范写。
(4)生练习,上台示范,全班评议。
三、我的作品
(1)请生看图框,讲解意思。
(2)生互相交流,把句子说完整,尽量说得和别人不一样。
(3)集体交流,把自己觉得好的句子写在方框里。
(4)学生互相欣赏。
教学目标:
1.熟读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
2.体会金钥匙中的写作方法,练习把对景物的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3.通过阅读欣赏短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4.学写写景为主的习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教学建议:
在学习金钥匙时,学会写作小技巧后,教师可选择一个对象,启发学生加以想象,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相互交流。
学习语文故事时,让学生通读全文,练习改写古诗,如指导学生把古诗改成小剧本。
自主阅读的教学应从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先让学生初读全文,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游览顺序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根据游览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再根据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从而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条理,分清文章的主次。接着,直奔课文的主体——描写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的部分,使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作者在这三处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并从作者的体验和生动描绘中,归纳出它们的不同特点。
本课是名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认真揣摩、体会,做到不仅读懂,而且有所感受,增强阅读体验。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使课文中描写的景象,尤其是关于内洞的石钟乳、石笋的描写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做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在进行语文生活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去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景物,可以拍下来,然后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介绍出来。在介绍时可让学生把自己观察的景物先介绍给同组同学听,交流评议,互相取长补短。
补充资料:
石钟乳、石笋都是由石灰质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质溶解在水里,水中的石灰质一点儿一点儿地聚集起来,在洞顶逐渐形成冰锥状物体,这就叫石钟乳,也叫钟乳石(形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顶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质也逐渐聚集起来,越积越高,形成直立的笋状柱体,叫石笋。石笋常与石钟乳上下相对,日久天长,有些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就成为石柱。石钟乳和石笋都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十来进房子,“进”在这里是量词。有一种民居分为前后相连的几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一进”。
《语文乐园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要求会认和会写的词。
2.领悟运用打比方的好处。
3.了解古人写诗的严谨,背诵有关炼字的名句。
4.背诵古诗《寒食》。
5.学习本组课文的写作顺序以及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选择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进行习作。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古人炼字的名言及典故。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激趣导入。
2.出示第一组词语,开火车读,同桌互读。
3.出示第二组词语,互读,练写。掌握后听写检查。
二、金钥匙
1.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给了我们一把什么金钥匙?
2.指名回答。(短文告诉我们写文章时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能够把感受写具体,让人读了如身临其境。)
3.回顾一下《黄果树听瀑》这篇课文,还有哪些句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找找本单元其他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体会其好处。
5.选择校园内的一处景物练写一个片段,要求运用打比方的方法。
三、趣味语文
1.今天的趣味语文告诉我们的是一些有关古人炼字的名言。
2.学生自由读诗句。边读边想想诗句的意思。
3.指名说说自己知道哪些诗句的意思,还有哪些弄不明白。
4.交流讨论。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意思是为了吟得一个妥当字,把数根胡须都捻断了。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癖性是特别喜欢雕词琢句,写不出惊人之语死不罢休。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到,吟一吟不禁双泪长流。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意思是,为求得一个恰当的字,宁愿忍耐半夜的寒冷。
5.你们还知道哪些古人炼字的典故呢?
6.从古人炼字的这些名言中,你有什么体会?生自由谈。
7.练习背诵名句。
8.推荐其他一些相关的名句读一读。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四、古诗诵读
1.激趣导入。
(板书诗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天前,我们刚学了两首描写景色的古诗。今天就让我们从诗歌的海洋中再采撷一朵美丽的浪花,添加到自己的诗库中去吧。
2.师简介一下“寒食”及创作背景。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天或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寒食节那天,诗人韩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游玩到暮色降临。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亮亮堂堂的。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感慨万分,提笔写下《寒食》。
3.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想想诗句的意思。不理解的提出来。
4.交流对诗的理解。全诗的大意是:春天的长安城中,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春风吹拂着御柳。傍晚汉宫传送烛火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
5.采用全班朗读、同桌对读、小组读等方式将诗读熟。
6.练习背诵这首古诗。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黄果树听瀑,领略了青海湖迷人的风光,观赏了法国宏伟壮观的凡尔赛宫,今天,我们要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物写下来。
二、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写作特点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抓住景物特点,突出重点。
3.运用了打比方、拟人、联想等表达方法。
4.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三、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2.交流、指导。
(1)介绍一个地方,可以是风景名胜、纪念场馆,也可以是一个村庄、集镇、城市,还可以介绍学校、院落、住房等。
(2)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可以是时间顺序,也可以是地点变化的顺序,还可以按方位和布局来写。
(3)印象深刻,有特点的地方多写一些,写具体。
(4)可以使用表示时间、地点的词句,使人容易明白。
(5)除了写眼前看到的,还可以写跟这些地方有关的`事情,可是你听来的,从书报上看到的。
四、小组讨论交流
先让学生组成小组,在组内说说自己心目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要求:
1.要具体说出景物的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尽可能说全。
2.要求按一定的顺序说,比如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整体到局部。
3.要说出景物的特点。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根据三点要求在小组内互评,欣赏说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
五、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
(习作讲评)
一、习作总结
表扬写得好的,进步突出的学生,指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二、交流习作
请写不同景物、写出了特点、抒发了不同感受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可读全篇,也可读片段。读后,师生共同讨论、点评。
三、重点评议,指导修改
选择一两篇带有典型性的习作,引导学生评议修改。(重点解决叙述顺序不清楚、内容不够具体、没有写出特点、语句不通顺等问题。)
四、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修改后同桌互读交流。
《语文乐园一》优秀教学设计
训练目的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本题要求学生积累的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词语中有一些音或者形的变化。特别是词语接龙。
三、习作部分注意启发学生写真实的生活。
课时量:
3课时
训练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读一读,说一说。
1、让学生复习背过的有关的成语,再让学生独立读这些词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背诵。
2、引导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这类词语,如,“人来人往”“往XXX”“XXXX”。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留心这样的词语,多积累这样的成语。
3、结合本次练习,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动物成语、花草成语等,开展语文活动,给学生提供学成语、用成语的机会,进一步激发积累成语的兴趣,使课内课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写一写、背一背。
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2、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读一读”安排的是读短文《鹏程万里》。
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
短文主要鲲鹏与晏雀志向与能力的不同,作者希望同学们学习燕雀的高远。
1、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尤其是最后一段的感慨,明显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真话,可以谈对故事的看法,也可以谈对作者感慨的理解;可以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方面谈,也可以从自身的体验方面谈,更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谈。
第二课时
二、探究与发现
这次学习主要是学习拟人句
1、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她微笑。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她微笑。
学习句子的表达方式,照样字也写一些
2、森力后面还是森林,再望过去,还是森林,望得更远,还是森林,森林,……那么,森林后面还有什么呢.?
很明显,这个句子要注意,“还是”“还是”的连接作用。
三、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围绕一个话题分正、反两方阐述完全不同的看法。
要使学生能展开讨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卑镏学生选择一个设和自己的职务。可以用书中的话题,也可以由学生确定话题,使争论的话题更有针对性,更能激发学生辩论的欲望。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准备材料。参加辩论前,各方要充分交流每个人的看法,梳理材料,达成共识后分配任务,或推选辩论主要代表。
3、北缏鄣氖焙颍要求学生不仅要阐明自己的观点,还要注意倾听对方的发言,适时抓住对方发言的漏洞进行反驳。不能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能力。
4、币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辩论不仅要讲“理”,还要讲“礼”,培养学生文明的语言习惯。
第三课时
五、这次“习作”是让学生写自己的新发现,以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1钡既耄如,讲许多生活中应该拒绝的事情,让学生知道,真实的表达,发表不同看法,是一个了不起的本领。以此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卑镏学生打开思路。通过互相交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从中选择值得写一写的自己的拒绝。只要是“自己说不”都可以。如,无论多小的发现,只要是自己的,都有价值,都可以写。这样,学生就能打开思路,就能愉快地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习作一定要“把说不的过程写清楚”。这一点应作为评价这次习作的重要标准。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汉字的特点,
激发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练习书写6个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通过观察词语的联系和变化,发现这些词语的组成规律。
4、学写句子,培养想象能力。
5、感悟朗读,感受诗歌给自己带来的心情上的愉悦,感受诗
歌中描写的春天那美丽的景色。
6、语文生活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并把自己说的内容比较有
条理的记录下来,能适当使用标点。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小时侯的照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011
一、有趣的汉字。
1、出示有趣的汉字,学生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2、你还能找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3、学生反馈。
二、写字板。
1、出示要写的字:
它 室 忙 怪 妹 奶
2、同桌讨论: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
3、指名上黑板试写,大家评价,教师小结指导。
4、学生练写。
三、词语超市。
长 短 (长短) 动 静 (动静)
深 浅 (深浅) 高 低 (高低)
来 回 (来回) 左 右 (左右)
1、读一读。
2、你发现了什么?
3、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分组说一说,指名反馈。
第二课时 012
一、照样子接着写。
夏天的山上,泉水清清的,草旺旺的,树绿绿。
秋天( )。
我们听到的是溪水潺潺,还有稻田里青蛙的鸣唱。
我们看到的是( )。
1、读句子,想象句中描写的景象。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的翅膀。
3、小组讨论交流。
4、汇报,评价。
二、阅读欣赏。
1、听录音:歌曲《春天在哪里》。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歌。
3、指名读诗歌,大家评价。
4、教师配乐范读。
5、学生感悟朗读诗歌。
6、分组读。
7、说一说诗中的春天在哪里?汇报朗读。
8、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
9、表演朗读:全般齐读,自己编排动作。
第三课时 013
语文生活
1、教师根据学生交来的照片,随意抽取一张。
2、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3、请照片的主人说一说:
照片上的你有几岁?照片中藏着一个怎样的故事?
要求:声音洪亮,态度大方,对于表述的事情要交
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分组互相评说。
5、把自己说的写下来,教师个别指导。
要求:字迹要工整,能适当使用标点。
6、把自己写的在小组内读一读。
7、优作欣赏。
[语文乐园一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一》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评、访、记”等七个生字。
2.正确读词语,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确读写句子。
4.熟练地读背短文,了解短文的意思。
5.唱一唱,说一说,画一画美丽的春天,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两种识字方法,认识七个生字,正确读词语,读句子,会看拼音写句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或资料。
2.学唱有关春天的歌曲。
3.春景图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互听互读,互相鼓励说出自己的发现。
3.指名读,说出上面三行和下面两行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两种字,在学生自主归纳的前提下,引导其发现两种识字方法。)
4.小组赛读。
5.出示含有“评”、“访”、“记”等七个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读词句的过程中识记生字。
二、日积月累
(一)我会读
1.开火车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对又好。
2.出示春景图课件,感知词语大意,可以鼓励学生选词语说句子。
(二)我会写
1.自由拼读,读后工整书写。
2.以小组为单位评出优秀者在班内展览。
3.全班齐读书写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请教同桌。
2.指名读,说说短文写了什么?
3.教师出示花园、果园图,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背诵。
4.自由练背。
5.小组赛背。
三、课外延伸
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优美句段,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唱春天
教师播放有关春天的歌曲,学生自由跟唱,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口语交际。
二、看春天、听春天
1.一年之际在于春,古今中外的人都赞美春天,你知道哪些词是描写春天的吗?(学生说几个词,教师板书。)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词语和句子,请大家快速记几个,一会儿说话时用上一些。(学生看大屏幕,边读边记。)
2.教师出示春景图课件,学生仔细观察、倾听,然后同桌互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3.除了刚才看到的和听到的以外,在春天里,你还发现了哪些变化?四人一组,交流自己看到的春天,收集的'图片或画的图画,说后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三、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
1.学生动手贴、画春景图(可以课前布置学生画春天,以便课上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口语交际。),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可自主选择合作伙伴,选贴画材料,合作完成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也可以独立做画,画出美丽的春天。
2.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介绍作品内容。评一评谁画得好,讲得好,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然后把作品放入自己的成长袋中。
初三语文教案设计(一)
课题:《沁园春.雪》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学习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学习这首词精确的语言和结构层次的安排 (4)背诵本词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己熟读、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 (2)师解析――生质疑――分小组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3)学生作业:写出读书笔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作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当今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2、学习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做好课件;2、多媒体电脑网络;3、录音机 学生准备: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诗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品读上阕,想象北国雪景,理解诗人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正确朗读上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写作背景以及本词发表后引起的轰动 二、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学生想象北国景象 2、自由朗读要求:(1)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2)读出重音、停顿、节奏。把握速度。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将加横线的字注音。 分外妖娆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今朝 4、齐读感知,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上阕 1、词中那几句是总写北方雪景的?你的感受如何?词人的情怀怎样? 2、分写北方雪景的句子是有那个字统领的?(望) 分写的景有哪些?(长城、黄河、山、原) 须晴日...... 3、静态:“封”(地下) 动态:“飘”(天上) 4、“山舞银蛇、原驰蜡像”中的“山、原”都是静态的,为什么要用动态的词汇“舞、驰”来形容呢? 因为视觉上看山原连绵起伏确有动态的感觉。 5、随后作者想象的景象如何,即虚写的景如何?这个虚写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胸怀博大、气魄雄伟旷达。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喜不自禁,豪情满怀。对美好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所以想象出了晴天的北国美景。 课堂作业(补充课堂笔记): 1、总结文中写景的方法:顺序、动态静态、总分等 2、你学到了哪些表达方式? 课外作业 1、背诵、默写上阕 2、完成基础训练的基础题。 板书设计: 总: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静) 万里雪飘(动) 分:望长城内外 唯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像 (比喻)欲与天公试比高 (拟人) 实 描写 须 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虚 想象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1、分析下阕,理解诗歌主题,总结全文。 2、理解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 1、问:下阕开头两句是怎样过度的?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是对上文的概括;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引出下文对历代君王的议论。 2、问:“惜”字是对历代君王的共同态度和情感,那么作者为什么惋惜呢? 明确:作者对秦皇汉武的略输文采;对唐宗宋祖的稍逊风骚;对成吉思汗的只识弯弓射大雕都表示了极其惋惜。指出了这些帝王都不是文武全才,成吉思汗更是一个只有武功而没有文韬的帝王了。 3、词中最后三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意义? 最后三句是抒情,表达了对当今英雄的`称赞。 俱往矣――是说前面提到的帝王都已经成为历史了,相比较看来,今天的风流人物才是真正的能够建功立业而且文采飞扬的英雄人物,能够领略和欣赏秀美江山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4、作者评说历代帝王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比较从而突出今朝革命英雄主宰祖国河山的历史作用。 5、“惜”字后面的各句是什么表达方式?(议论)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文) 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引出下文) 惜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议论】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情】 第二种板书: 上阕 写北方雪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描写】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下阕 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1)承上启下 (前二句) (2)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 【议论】 (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抒情】 作业设计 填空 1.《沁园春》是一首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____”是题目。 2.这首词的上阕写。其中前三句是写,“望”字以下是______写。另外,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______景;“须”字以下是______景,即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3.词的下阕是评论______,抒发__________。其中前两句起__________作用。“惜”字领起的七句属表达方式中的_________,后三句属_____________。 4.这首词抒发了对____________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______和无比坚定的______。 5.这首词,写景,______,大气 ______,旷达豪迈;议论,______,______万古,风流豪壮。【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学习自主识字。
2、通过读读、写写、背背,达到积累语言,练习读、写基本功和巩固识字的目的。
3、进行自主识字的展示和交流,激发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进行自主识字的展示和交流,激发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是教学的难点。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我的发现”一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见解。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预及时的肯定,要求掌握的七个生字,要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检查学生的认读和识记情况。
“日积月累”中“我会读”一题,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还可让学生说说还知道有关春天的词语,开阔学生的思维。“我会写”一题要激发、调动和保护学生写句子的兴趣,也要注意打好写话的基础,特别是认真写字的习惯。
“读读背背”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读短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可引导学生回忆,或向别人请教。最后,可用竞赛的方法,看谁先把短文背下来。“展示台”中的“唱春天”可移至口语交际课完成。“认同学名字”可引导学生通过各途径认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春姑娘来邀请我们大家到她家里去做客,大家想去吗?(想)可是要到达春姑娘的家,要经过两小站才能到达,大家有没有信心,好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找中学、找中乐(第一站)
1、看看谁的眼睛亮:
⑴自读字词第一部分,生字借助拼音认读。
⑵同桌合作互读,做到正确认读词语。
⑶再读,自己观察归纳识字方法,即你发现了什么?然后与同桌交流议论。
⑷集体交流:
说说我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个人发现的独特的识字方法。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最后归纳小结:
可以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更多的生字。
⑸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种识字方法:
可以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更多的生字。
2、我会认:
⑴利用刚才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
⑵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及时纠正。
⑶课件出示词语认读巩固:
评比家访挤进邮车局长轿子钱包
⑷开火车认读、巩固。
三、小小擂台赛(第二站)
我会读:
1、自读书上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反复读。
3、说说你还知道有关春天的哪些词语?
如: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生机盎然、花红柳绿
4、小小擂台赛:
看谁说得多(同桌比、男女生比、师生比、挑战比等)
四、作业
搜集有关春天的词语、句子、儿歌、古诗、短文、歌曲。
〖板书设计〗
鸟语花香万紫千红
生机盎然花红柳绿
(随机板书学生所说的)
〖教学后记〗
对于要求识记的`生字,学生掌握的还可以。由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是第一次,在前面没有进行训练,所以在说时,学生的词语积累很少,今后应注意这一方面的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继续上节课的擂台赛,说说你会背哪些春天的词语。
二、小小擂台赛(第二站)
1、我会写:
⑴自读拼音,连读成句子。
⑵指名读拼音读句子。
⑶自己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⑷写完第一句话,引导学生评一评,归纳出优点和不足。
⑸自己完成第二句,同桌互评。
提醒学生注意句子末尾的句号。
2、读读背背:
⑴自由读短文,如有不认识的字,自主想办法解决。
⑵指名示范读,同桌练读、小组比赛读,把短文读正确。
⑶说说短文写的是什么?
⑷开展背诵比赛,人人熟读成诵。
3、识字擂台:
⑴把全班分成六组,每组内有一名平时识字多的学生当组长。
⑵小组内轮流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
⑶全班交流:
小组推荐内擂主,各小组擂主展示,全班评议,最后评出识字擂主。
三、小结、作业
继续搜集关于春天的句子等。
〖板书设计〗
朱信群宋珊珊
(随机板书所说的学生姓名)
〖教学后记〗
对于书写的句子,学生掌握的很好,很少有出错的。在背诵方面,学生背的还可以。但是对于识字擂台,由于学生的识字水平参差不齐,所认识的生字有限。今后,在课外识字上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课
〖教学目标〗
通过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春天,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说出“我看到的春天”。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春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用具〗
音乐磁带、学生准备的各种资料。
〖教学设想〗
在口语交际中,可采用多种形式,把各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如:
找春天──说春天──画春天──唱春天──诵春天等一系列小活动,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口语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去找找春天,看看春天到底在哪里。
(板书课题)
二、感受春天
1、找春天:
你找到春天了吗?说说你找到的春天在哪里?
2、说春天:
⑴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图画、资料、照片等拿出来在小组内展示和介绍。介绍识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
⑵小组内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和交流。
⑶进行“我眼中的春天”评展。
3、画春天:
⑴把自己画的春天的图画拿出来,在小组里展示,向小组成员介绍:我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⑵评一评谁画的最好,讲的最好,选出两三个代表在全班展示、介绍。
⑶举办“我画的春天”绘画展览,开展“我最喜爱的画”的评选活动。
4、唱春天:
春天是美好的,有不少歌曲是赞美春天的,咱们一起来歌唱春天好吗?
⑴播放磁带,全班齐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
⑵你还会唱其他歌唱春天的歌吗?指名到台上展示。
5、诵春天:
⑴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自己准备好的歌颂春天的句子、词语、古诗等朗诵给大家,请大家一起感受春天的美丽。
⑵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春天在哪里
找春天──说春天──画春天──唱春天──诵春天
〖教学后记〗
本节课学生学习气氛活跃,每个人都能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把春天描绘得异常美丽。但对于春天的美丽,学生在描绘时,语言欠佳,因后在语言方面应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乐园七》课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意识到汉字的有趣,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2.激发学生积累成语、理解成语、运用成语的兴趣。
3.通过书写练习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4.通过阅读短文《种植春天》,使学生明白心灵的春天需要善良、友爱的呵护。
5.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欣赏他人的闪光点,学会真诚地赞美他人,并能坦诚地接受别人的赞美。掌握赞美他人的方法,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语言。
6.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运用“通过一件事突出表达人物的特点”的写法,并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教学重点
感受汉字的独特;积累词语、成语;进行阅读和语文生活。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短文《种植春天》;掌握赞美他人的方法;在写作中学会用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他人的优点,展现个性。
教学准备
汉字的图片,收集的有关汉字的小故事,制作有关成语的图片,磁带。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师:我们每次到《语文乐园》中走一趟,都会有很多收获。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汉字的知识,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培养了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今天的《语文乐园七》又将有许多有趣的知识与我们分享,准备好了吗?
二、有趣的汉字。
1.通过看图了解“家”字的演变过程。
2.学生各自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汉字的小故事。
3.教师拓展汉字小知识。
4.汉字知识竞赛。
三、看图猜成语。
师: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高度精练,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学好它,可以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生动。你们课外积累的成语今天都能派上用场,先说说你们都积累了哪些成语。
1.学生汇报各自平时搜集、积累的成语。
2.指导学生看图猜成语。
3.小组交流探讨。“一鸣惊人”“座无虚席”。
4.知识延伸。
A崩鲜还要考考你们,请大家再看图猜几个成语。
出示图:凿壁偷光坐井观天张冠李戴一箭双雕百发百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B毕旅媲氚好表演的学生将故事表演出来,请大家猜成语,说意思。
四、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读反义词。
2.学生讲讲对书中反义词的理解,重点交流“警惕—麻痹”“慷慨—吝啬”这两组词。
3.让学生说一句话,要求用上一组反义词。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观察每个字各个部件在田字格的位置。
2.学生交流: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怎样写才最美观。
3.教师示范,重点指导“辫”“链”“挪”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位置、笔顺。
4.学生练习。
5.作业展示,进行评价。
二、阅读欣赏。
1.我们喜欢春天,熟悉春天,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欣赏一篇童话故事《种植春天》。一听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一定有很多疑问,让我们走进故事一起去感受种植春天的真正含义?
2.自由读故事。
要求:哪些话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请在书上圈点批注。并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3.讨论交流。
(1)种植春天的真正含义?
(2)说说对“原来……于是春天便降临他的家园。”这句话的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范读、赛读、评读。
5.积累词句。
(1)出示词语,读一读。
覆盖、恳求、接纳、善待、享受、厚厚的白雪、肆虐的风雪、白雪皑皑、五彩斑斓
(2)抄写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原来……于是春天便降临他的家园。”。
第三课时
一、情感导入,回忆赞美。
师:还记得别人(也许是你的爸爸妈妈)第一次赞美你是什么时候吗?还记得是怎样赞美你的吗?还记得那时的美妙感觉吗?
(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
二、情境引路,主动参与。
师:在我们班中有一位同学默默无闻地做了一件好事。是一件什么好事呢?请大家仔细看这段录像。
(学生看录像或是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情境)
三、再创情境,学会赞美。
师:老师准备好好夸奖一下这位同学。该怎么夸奖呢?你们愿意帮帮我的忙吗?如果你是老师的话,你会怎么夸奖呢?请各位“老师”准备一下。
(学生各自准备).引导评价:这位老师夸奖得怎样?那你说说看这句话该怎么说呢?
(注意说话是否得体,赞美是否恰到好处。)
2.现场采访:听了“老师”的夸奖,现在的心情如何?
3.鼓励参与:大家心里都很敬佩她,谁能来到她面前大声地、得体地、恰到好处地夸奖她一下?
四、合作交流,体验赞美。
1.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身上都有很多优点,你能发现身边的同学有哪些值得赞美的地方呢?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同学的真诚的赞美。
2.先各自准备,再在组内夸一夸,最后每组评选出一位语言得体、恰到好处的同学汇报。
3.各组汇报。
4.教师当记者采访赞美他人的同学和被赞美的同学内心的感受。
5.听了各组的`介绍,谁能说说赞美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小结:
(1)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特长。
(2)引导学生对赞美的语言进行点评,了解赞美他人需要真诚、得体。
(3)采访被赞美的学生,请他谈谈被赞美之后的感受,展示赞美的效果。
五、联系生活,真诚赞美。
1.出示赞美的语言,猜猜赞美的可能是谁?
(1)面对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你没有动摇,你是坚忍的、顽强的!
(2)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
2.你觉得生活中还有谁值得赞美,请你们小组合作,写一句或者几句赞美他们的话!
(可以是英雄人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自然美景……)
3.读一读赞美的句子,评比最佳赞美句子。
六、回顾总结,明理导行。
师:我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渴望。同样别人也渴望得到我们的赞美。去慷慨地赞扬每一个人吧!每个人,都有他值得别人赞扬的地方。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夸赞他,你会获得同样的快乐!
第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上节课,我班举行的“学会真诚地赞美他人”语文活动。了解到同学们都结识了不少优秀的伙伴,他们各有各的优点、特长。有的人爱帮助人,有的人爱动脑筋,有的人性格开朗,有的人勇敢坚强,有的人还擅长音乐等。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根据小伙伴的特点,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出示要求,讨论理解。
1.出示要求。
你一定很了解他,喜欢他,他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来写,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
先确定写谁,然后把题目补充完整。
通过这一个环节,让学生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
①以“夸夸”为题,要表达你对他的赞美之情;
②用一件具体的事来表现他的优点、特长或性格;
③注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三、挖掘素材,打开思路。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小学语文《语文乐园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区分并积累形近字,练习写好6个字。
2。阅读成语故事“千里送鹅毛”,搜集并交流与民间俗语有关的故事。
3。仿例续写“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4。讨论(针对迪罗达贝里的做法展开谈论)。
教学重点
1。重点:仿例续写。
2。难点:讨论(见第12课的第3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民间俗语有关的故事。
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自读这两组词语。
2。交流:你发现了带点字有什么特点?
3。说一说:怎样区分这些同音字和形近字。
4。你能用带点的字组词吗?
5。积累。
二、词语故事。
1。自读故事,要求读准读通。
2。同桌互读互评。
3。补充俗语“千里送鹅毛”。
4。默读故事想一想:为什么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5。交流,结合句子回答。
6。讨论“千里送鹅毛”比喻什么?
7。交流你以前搜集的.俗语故事。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8。选择“小小故事大王”。
9。读一读这些俗语。
第二课时
一、阅读欣赏《全世界儿童围成圈儿》。
1。自读诗歌。
2。同桌互读互评。
3。赛读。
4。质疑解难(如:“……在经线和纬线上尽情地跳舞”什么意思?)。
5。练习背诵。
6。自主摘抄词语,补充“词语库”。
二、写字板
1。出示要写的字。
2。认读并组词。
3。指导写上下结构的字。
4。学生练写。
5。指导写左右结构的字。
a。观察四个字结构特点。
b。指导写“袜、解”。
c。学生练写。
6。评议。
第三课时
一、仿例续写
a。改例句。
b。续说。
在这片海浪花变成明镜中,我发现自己。
二、续编《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想象海浪花如果又一次来到海滩上成为一面镜子后会有哪些奇遇?
要求:
a。想象海浪花是怎样来到海滩上的?
b。谁又会来到镜子前,会发生哪些趣事?
c。海浪花回到大海了吗?怎么回去的?
①自己单独准备。
②组织交流,再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
③评议,评出最佳创意奖。
第四课时
教学要求:
怎么说就怎么写,注意将海浪花变成镜子后的奇遇写具体、写生动。
一、讨论写作思路。
二、布置习作要求。
三、学生练笔、教师个别指导。
★ 鸟的乐园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