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共含1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akemefin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常州市北郊中学 杭佳楣
单元教学目标 :
一、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的乐趣;
二、能就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展开联想,谈谈自己难忘的童年趣事;
三、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品赏散文含蓄、生动、简练、优美的语言, 丰富自己的语汇、并加以积累;
四、 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五、 学会在口语交际中善于抓住对方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劝告他人。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课时
《三颗枸杞豆》 2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 2课时
《柳叶儿》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画卷,而且还蕴涵了作者真挚而又细腻的情感,读来趣味无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
《三颗枸杞豆》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主人公年纪尚小,远未定型,却表现了未来的某些个性――对独立的要求,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在饥荒岁月里的往事。
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学习步骤:
一、导入 语: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和一些大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童年生活,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会带给每位同学对童年一词的全新注解。
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和课文。
四、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篇文章,并选取一个角度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五、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探究;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单元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2.开展一次“说说我的童年生活”的主题交流活动,与作品产生共鸣。
第二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
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前学习:1、利用工具书,读准文中字音,弄懂字意。
2、查资料(可以利用图书或网络),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
3、查找有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简介,增加印象。
教学步骤 :
一、 导入 语:
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鲁迅先生也有一段令人难忘的童年生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年乐园。
二、由学生来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与作品。
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 根据文章标题,并结合课前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第二部分: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 快速阅读全文,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 的百草园”和“ 的三味书屋”说出来。
可能的说法: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园……
单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
3、 仔细阅读全文,谈谈作者本人就这两个相邻的人生驿站更喜欢哪一个?试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四、课后学习:
学生交流: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作比较,有何异同?
第三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
学习目标:1、能学习本文运用准确的词语表现景物特点、描写动作的写法,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2、能品赏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
课前学习:朗读文章的精彩部分,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教学步骤 :
一、 导入
[4] [5] [6] [7]
常州市北郊中学 杭佳楣
单元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的乐趣;
二、能就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展开联想,谈谈自己难忘的童年趣事;
三、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品赏散文含蓄、生动、简练、优美的语言, 丰富自己的语汇、并加以积累;
四、 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五、 学会在口语交际中善于抓住对方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劝告他人。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课时
《三颗枸杞豆》 2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 2课时
《柳叶儿》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画卷,而且还蕴涵了作者真挚而又细腻的情感,读来趣味无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
《三颗枸杞豆》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主人公年纪尚小,远未定型,却表现了未来的某些个性――对独立的要求,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在饥荒岁月里的往事。
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学习步骤:
一、导入语: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和一些大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童年生活,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会带给每位同学对童年一词的全新注解。
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和课文。
四、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篇文章,并选取一个角度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五、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探究;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单元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
www.sc.homeway.com.cn/travel/china/hubei/
3.影视资源:
《天安门》 《埃及金字塔探秘》 《惊异澳洲》
《故宫》 《秦陵地宫探密》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课时
《巍巍中山陵》 2课时 《凡尔赛宫》 1课时
《短文两篇》 2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单元综合活动 1课时
四、学习过程:
第1课时 “走进建筑之林 感悟艺术之美”――第三单元整体学习
一、激情导入 (见开头语)
二、学生活动
整体浏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了解建筑物及其特点。
三、学生交流
1、在本单元所介绍的建筑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2、在你喜欢的建筑物中,你最想了解它什么?(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进行分组讨论、交流, 探究结果组长记录,包括学生的疑问。)
3、各组交流探究结果及需要帮助的主题。
4、评价后启发学生课后作进一步的研究。
四、布置本单元综合活动要求
活动主题:我来向你介绍
1、进图书馆或上网搜集你感兴趣的国内外著名建筑的资料,加工整理后,由你作一次导游,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这些建筑。
2、了解、参观身边的名胜,如天目湖、高静园、凤凰公园、南山竹海等,体会家乡的建筑特色,并向同学和老师介绍。(为单元结束作准备)
第2课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
学习目标:
1、能根据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活动路线,逐步理清说明的`顺序。
2、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体会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作者路线转换的词句。 阅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2、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对照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教学挂图,根据课文的描述,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所走的路线。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3、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1、导入 :从下面的句子中可以表现出我们民族的哪些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a.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b. 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的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c. 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思考、讨论。
2、组织交流、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
3、布置任务:从文中你还能找出哪些可以表现出我们民族建筑特色的地方? 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 畅所欲言
第三块:语文活动
1、你还了解我们民族建筑的其他一些特点吗? 小组讨论
2、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课后学习:学习上网的基本知识,到网上搜索更多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资料。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
常州市第五中学 杭琳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 接触动物世界,了解一些动物,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3、 学习辨别文章的优劣,选择指定内容的文章,能初步理解并向别人推荐。
4、 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向别人介绍。
5、 积极参加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进行社会宣传。
二、 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松鼠》 2课时
《松树金龟子》 2课时
《国宝――大熊猫》 2课时
《黔之驴》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三、 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我们将跟随着布丰、法布尔等数位作家一起走进神奇而美妙的“动物世界”。在这个星球上,和我们最亲近的物种之一就是动物。各种动物都以其自身的特点,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动物世界”。初一学生年龄还小,天真烂漫,对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相信不论是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还是憨态可掬、温厚活泼的大熊猫,庞大而技穷的黔之驴,都将会使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了解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味文中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此外,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能积极地开展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单元的.写作教学着眼于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抓住某一种动物的特点,使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别人介绍,能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学习内容,确定探究专题
课前学习:1、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收集各种动物的相关知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语:明确任务 听讲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阅读、做好批注。讨论结合提示,利用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畅谈自己所了解的动物世界。
3 布置活动:谈谈在现实生活中你最喜爱的一种动物,并能说出你喜爱它的理由。(最好能抓住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点进行阐述。) 讨论,交流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对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与濒临灭绝的动物等专题的探究) 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动物世界”中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专题,可以开展一次调查活动,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写一份保护动物的倡议书等等) 讨论、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价内容:1、你对“动物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了吗?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3、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4、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以及文中动物的哪些特点? 自我反馈
2 小结: 自我小结
第2课时 《松鼠》(一)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介绍的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2、理清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合理的说明顺序。
课前学习: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在网上了解作者布丰的相关资料,搜集松鼠的有关知识和生活图片。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组织学生了解作者布丰 互相交流相关内容。
2 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听完后,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松鼠的哪些特点 边听边思考,在书上作好批注。
3 组织交流,评价。 班内互评、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为课文编写提纲 朗读课文,并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注
2 布置任务: 编写课文提纲 列写提纲
3 组织交流,评价。 班内互评、交流
4 情境创设:有人认为文章最后说“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他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读到此处时,让人感到很别扭。如果我们真心喜欢一个小动物,比如说小狗,我们在夸奖它一番后,会告诉别人,它的肉可以吃,皮可以制成皮袄吗?所以,课文结尾是全文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对于上述观点,你持怎样的观点呢? 思考,交流
第三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以协作组为单位,先在协作组内复述,选派代表,然后大组交流 学生推荐,互评
课后学习:1、能将文中松鼠的外形、特点、习性等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2、摘抄课文中你认为描写生动的句子,并能反复阅读。
第3课时 《松鼠》(二)
学习目标:1、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事物特征、抓住事物特征描述事物的方法。
课前学习:1、整理松鼠的相关知识与图片。
2、搜集动物邮票。
课堂学习:
第一块:体味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及作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作者用带有文学色彩的笔调来说明松鼠的有关情况,写得生动而形象,(1)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些?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2)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朗读、勾画(在句子旁注好你喜欢的理由)
2 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教师小结。 交流、互评
第二块: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教师提供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松鼠的介绍:(1)要求学生就语言特点将课文与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2)两种语言风格,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阐述理由。 阅读、思考、比较
2 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 交流
第三块:语文活动:设计一组邮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布置活动:如果以松鼠为题材发行一组邮票,你觉得设计的邮票应该从哪些方面反映松鼠的生活?你能给每枚邮票取个名吗?你能用简要的语言阐述你的创意吗? 设计、命名
2 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 班内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 1、选择你身边的最令你感兴趣的某一种小动物,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观察日记。
2、搜集此种小动物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仿照生物学体系,编写一篇生物课文。
第4课时 《松树金龟子》(一)
学习目标:1、从观察入手,了解松树金龟子的生态习性。
2、感悟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揣摩语言的准确和形象。
课前学习: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借助相关书籍、网络资源查找有关法布尔的生平与故事,金龟子的图片及其相关知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作者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你知道他的著作名称吗?你能根据课前所了解到的相关资料向同学们讲述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吗? 互相交流相关内容与感受
2 根据你所搜集的资料,能否向同学们介绍你所了解的金龟子?(比如金龟子的种类、危害、生活习性、防治方法等。) 班内交流资料,比比谁查找的资料最充足。
3、 组织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独立思考,归纳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态习性。 朗读、圈注、勾画、批注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建筑艺术2
第3课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二)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中了解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激励学生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课前学习:
学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收集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所展示的历史事件的内容(任选一件),并把它整理成一个小故事。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 :根据课文内容理清十幅浮雕所展示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并填入表格(见后)。 阅读,思考,填表。
方位
顺序
事 件
时 间
意义
东 1
第一幅
虎门销烟
2
[4]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建筑艺术3
第5课时 《 巍巍中山陵 》(二)
学习目标:
1、体会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2、积极参加“我心目中的校园”设计比赛,体现个人风格和特色。
课堂学习: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体会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具体表现:
语言的准确简明:
1、 确凿的数字
2、 限制词、修饰语
3、 概括语
语言的生动形象:1、 描写 2、 比喻、拟人等
处理方法:
1、学生分别找例子加以分析、体会;
2、小组内交流自己寻找的句子,说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语言的准确简明与生动形象是否“水火不相容”?
三、语文活动
活动主题:“我心目中的校园”
活动方式:小组设计比赛
活动要求:
1、勾画校园轮廓图;
2、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
3、设计要新颖,有特色;
4、小组成员精心合作。
活动过程 :
1、 小组画轮廓图,并配以文字说明;
2、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
3、师生评价、小结。
第6课时 《凡尔赛宫》
学习目标:
1、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2、学习抓住特点、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体会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
3、熟读课文,体会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课前学习:
搜集凡尔赛宫的有关部门资料,了解其辉煌历史和艺术价值。
课堂学习:
一、导入 新课
从法国名胜罗浮宫、埃菲尔铁塔等导入 。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 认真浏览课文,找出各段落的中心或中心句;
2、组织整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介绍凡尔赛宫;
3、请两位同学作班级交流;
4、点评后,再请一位同学交流。
四、精读课文
(一)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
特征:艺术价值高
1、 选材上:与其无关的内容不写;
2、详略上:艺术价值高的重点写。
方法:读、品、议、讲
重点研读第3段。
(二)插入历史轶事,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1、自读第5段,了解凡尔赛宫的一段历史;
2、讨论:如果没有这一段历史,效果怎么样?
3、交流、评价。
五、拓展迁移:
如果你将有机会去游览凡尔赛宫,你准备重点游览哪些地方?写出你的设想和理由,并把它讲给你的同学听。
1、学生设想 2、小组交流 3、代表上台展示 4、点评、鼓励
六、布置作业 :
圆明园是我国清朝一座著名的园林,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如今却已剩下了断壁残垣。面对残破的圆明园遗址,对照金壁辉煌的凡尔赛宫,你有何感想?
第7课时 《短文两篇》(一)
学习目标:能利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释读懂课文内容。
课前学习: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字音,熟读课文。
课堂学习:
1、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① 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文页下注释自己翻译课文内容。
②知道学生互相质疑提问。
③检查翻译情况,纠正错误。看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积累知识。 选择课文中最喜欢的语句加以背诵。
附译文: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二) 教案教学设计
常州市翠竹中学 张远平
教学目标: 1、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
2、认真阅读《语文读本》第五单元以及其他的科普读物,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3、在阅读中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和说明的方法。
4、关注和感受生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科技小制作。
5、进行采访、调查、制作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科技发明情况,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学习写简单的科普说明文。
课时安排: 14课时
教学安排:
1、 单元整体感知。 (1课时)
让学生朗读的第五单元,小组内交流自己阅读的初步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先在小组内解决,共同的问题由组长记录下来,大组讨论。
2、 关注科学,亲近科学,了解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科技制作。(1课时)
交流自己知道的科学技术,科技成果,以及身边的科学,交流自己心目中的或所了解的科学家的事迹,畅谈自己曾经做过或有过的科学想法,预想自己以后的打算。
3、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课文。(7课时)
(1)《斜塔上的实验》2课时:反复诵读,了解伽利略前半生的一些重要事迹,感受到他不信权威,不断探求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甘心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用实验来检验理论的科学方法。并学习记叙与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课时:指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思维训练,感受到创新思维的可贵性,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与创新意识,弄清创新思维的必备的要素,端正学习态度,积极投身到创新的洪流中去。
(3)《叫三声夸克》1课时:引导学生多层次阅读,感受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扬长避短,逐步具有敢于怀疑、敢于大胆想象的精神。
(4)《梦溪笔谈》二则2课时:指导学生对照注释,查找工具书,质疑等方式,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结合我国古代一些辉煌的科学、艺术等成就,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的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责任感。
4、诵读欣赏《论语》八则1课时:反复的诵读,领悟古代先哲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畅谈自己的感想,并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则日记。
5、写作:简单的说明小制作:2课时。先动手做一件小制作或准备别人的一件小制作。并了解它的制作所需的材料、工具、过程、制作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等。然后仔细观察该小制作,形象的想象它的各部分的特征,最后按一定的顺序,尽量的运用比喻较详细的写出该小制作的结构和特点。
6、作文修改:1课时。轻声朗读,培养语感,修改自己的文章。
7、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在本单元的学习的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查找资料,分小组合作,完成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或小实验,并将在这一过程中的感受、收获写下来。利用黑板报、橱窗、电视等在校内搞一个科普宣传活动。在课上举办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和小组的小实验、小发明和小创造,评价得失,展示优秀成果。最后围绕本次活动写一则日记。
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常州市新闸中学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特点,能根据不同文体特点收集信息,进行筛选分析,作出归纳.
2、掌握速读法的要领,读课文后能说出基本情节或文章梗概。
3、运用速读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一篇文章最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4、学会合作探究和自由写作,能自由地、有条理的叙述事实,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见解。
5、安排“迅速捕捉阅读信息的”的训练,尽可能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藤野先生》 3课时
《生命与和平相爱》 1课时
《热爱生命》 1课时
《享受生活》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 4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课文都出于名家之手,4篇文章用不同的方式说了不同的事,作者和他们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热爱生活的。文章篇幅较长,内容充实,信息量大,因此单元主要任务是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本单元学习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运用“观其大略”的速读法,学会从课文中迅速捕捉信息;理解并积累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主旨。在大量的阅读中扩大我们的视野,增长知识,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努力形成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善思考,形成心忧天下、关心人类命运的价值取向,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浏览单元内容,了解其特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和具有怎样的特点?思考、讨论
第二块:确定单元学习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回顾我们曾经学习过的种种学习方法(如:九年级上册的读书方法,圈点勾画的`具体要求,上一单元的比较与辩微等)回顾、复习
2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制定计划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出示评价内容:
1、你有自己的专题吗?你能用简要的语言阐述一下吗?
2、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组成学习小组:分工收集资料,商定展示成果的形式。
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小结
《藤野先生》
学习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
2、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3、学习本文抓住任务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本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4] [5] [6] [7]
牛津英语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单词表
西的,西方的adj.west
转向v.turn
说明n.intrusion
不准mustn’t
警告n.warning
出口n.exit
筹码n.counter
骰子n.dice
投;掷v.throw
错过v.miss
获胜者n.winner
种植v.plant
正确地adv.properly
野营地n.campsite
向前面;在前面adj.ahead
空格n.space
龟n.turtle
宿舍;招待所n.hostel
垃圾n.litter
赶;追赶v.chase
环境n.environment
头盔n.helmet
防止v.prevent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建筑艺术
建筑是科学,建筑也是艺术。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本单元,我们将一起瞻仰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巍中山陵,欣赏金壁辉煌的法国凡尔赛宫,游览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的黄鹤楼和于园。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审美特点;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印记和社会发展的足迹;从这些建筑中,我们还可以领悟到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的特点,体会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2、体会课文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进一步理解说明语言的特点。
3、能理清课文.写作的线索,体会说明中融入记叙的.写作方法。
4、能仔细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作准确的描述。
5、通过搜索资料、上网调查、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了解国内外或本地有名的建筑,感悟建筑艺术的魅力。
二、学习资源:
1.图书资源:
《当代国外著名建筑师作品精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世界城市环境雕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世界景观大全》 台湾建筑报导杂志社
《世界建筑史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推荐网站:
cctv.ctrip.com/destinations/sight.html?resource=1655
cyc6.cycnet.com:8090/xuezhu/his_data/content.jsp?n_id=7066
www.dlgallery.com.cn/paris/balifengguang8.htm
www.people.com.cn/GB/shenghuo/80/106/20010914/560950.html
www.sc.homeway.com.cn/travel/china/hubei/
3.影视资源:
《天安门》 《埃及金字塔探秘》 《惊异澳洲》
《故宫》 《秦陵地宫探密》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课时
《巍巍中山陵》 2课时 《凡尔赛宫》 1课时
《短文两篇》 2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单元综合活动 1课时
四、学习过程:
第1课时 “走进建筑之林 感悟艺术之美”――第三单元整体学习
一、激情导入(见开头语)
二、学生活动
整体浏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了解建筑物及其特点。
三、学生交流
1、在本单元所介绍的建筑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2、在你喜欢的建筑物中,你最想了解它什么?(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进行分组讨论、交流, 探究结果组长记录,包括学生的疑问。)
3、各组交流探究结果及需要帮助的主题。
4、评价后启发学生课后作进一步的研究。
四、布置本单元综合活动要求
活动主题:我来向你介绍
1、进图书馆或上网搜集你感兴趣的国内外著名建筑的资料,加工整理后,由你作一次导游,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这些建筑。
2、了解、参观身边的'名胜,如天目湖、高静园、凤凰公园、南山竹海等,体会家乡的建筑特色,并向同学和老师介绍。(为单元结束作准备)
第2课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
学习目标:
1、能根据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活动路线,逐步理清说明的顺序。
2、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体会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作者路线转换的词句。 阅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2、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对照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教学挂图,根据课文的描述,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所走的路线。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3、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1、导入:从下面的句子中可以表现出我们民族的哪些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a.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b. 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的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c. 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思考、讨论。
2、组织交流、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
3、布置任务:从文中你还能找出哪些可以表现出我们民族建筑特色的地方? 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 畅所欲言
第三块:语文活动
1、你还了解我们民族建筑的其他一些特点吗? 小组讨论
2、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课后学习:学习上网的基本知识,到网上搜索更多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资料。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建筑艺术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