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共含16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anha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课文简析
《祖父的园子》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萧红主要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生活,充满童真、童趣、饱含真情实感。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
感情的表达方法,并积累语言。
上课伊始,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及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先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情景,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的心情。然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积极运用于写作实践。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蚱”等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写作手法。
突破方法:
自读自悟,教师点拨。
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突破方法:联系上下文,品词析句,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体会。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林海音童年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跟随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来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我们主要采用默读的方式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园子呢?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提示来学习。
课件一
1、出示学习建议
(1)
带着任务跳读、扫读。
(2
)
找重点段,画关键词,思考:这是怎样的园子?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2、自由汇报
同学们找到了哪些段落,请按照课文的顺序交流。
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你找到了第一自然段,你圈出了哪些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
课件二
出示第一自然段
找出关键词来概括这个园子?
自由汇报:
生:样样都有
师:哪些同学也圈出来“样样都有”,请举手。好,举手的同学还真不少,老师把“样样都有”写在黑板上。(板书:样样都有)
师:既然园子里样样都有,这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把这些东西都圈出来,不要遗漏。
生: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还有蚂蚱。
师:指导读音,记字形。
还有圈其他词语的吗?
生:大花园
师:对呀,课文开头说“我家有个大花园”,但是却没有对花的描写,花在哪儿呢?
生:“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
师: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是写花的呢?我很想听听你的想法。
生:因为蜜蜂会采蜜。如果园子里的花开得不是很好的话,那么蜜蜂一会儿就飞走了,可是这里描写的蜜蜂是停在上面一动不动。
师:说得真好!蜜蜂可能是被花香给迷住了,也有可能是采蜜采累了,是不是?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关注这几个词语。
“金粉”、“胖乎乎”、“圆滚滚”、“小毛球”。
谈谈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
生:“金粉”一词写出了园子里有很多花;“胖乎乎、圆滚滚、小毛球”这几个词语写出了蜜蜂采了很多的蜜。
师:同学们,这就是萧红的文字魅力,表面上不是写花,但是处处都在写花,有香有色,有动有静。让我们美美地朗读这一段。生齐读,老师板书:大花园
师:接着交流,你们还找到了哪一段师直接描写园子的?
生读第二自然段,师指导朗读“明晃晃”,注意“晃”的读音。
生读第三自然段,师: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花园的来历,在这里,作者着重描写了大榆树,哪位同学把描写榆树的句子读一读。(这是一棵高大而又有活力的榆树啊!)
师:还找到了哪一段,如果前边没有了,往后边找。
生:第十七自然段。
课件三
出示第十七自然段
师:这段话中你会圈出那个词来概括这个园子的特点,谁愿意与大家分享。
生:一切都活了,自由。
师:园子里哪些事物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呢?请把这些事物按顺序圈起来,一个都不能少。
生:“花,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记“倭”的读音和字形。
师:作者到底是怎样把园子里的一切事物写得那样自由自在的,我们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体会。
学生先自由读描写“花”、“鸟”、“虫子”三句话。(强调“似的”读翘舌音,其他情况都是读平舌音。)再指名读,谈对这三句话的理解。
生:花都开了,睡到自然醒。
生:鸟儿飞得悠闲自在。
生:从虫子的叫声里既感受到了园子的静谧,又感觉到园子里很热闹。
生:我感觉到它们都是自由的,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老师竖起大拇指,对大家的理解予以肯定与表扬。作者下面还对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进行了描写,老师与你们合作读,老师读停顿了你们立马接上读,同时还要与老师的朗读节奏保持一致,好不好?
师:这段话中,哪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
生:“就”。
师:数一数,“就”字一共出现了几次?你们认为作者是不经意写的,还是特意写的?
生:特意写的。
师:作者为什么特意这么写,你们猜猜看。
生:为了强调这些事物是自由的。
老师板书:一切自由。
师:萧红为什么能够把这些事物写得这么自由自在?
生:作者通过仔细观察的。
生:在作者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生:因为萧红自己在园子里就是自由的。
师过渡:说得真好!那么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了哪些自由的事情呢?
再次快速默读课文,圈出作者跟着祖父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
生: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水、睡觉。
师:哪一件事最能表现她的自由呢?
学生自由汇报。
师:有没有同学认为铲掉谷穗这件事最能表现她的自由呢?
举手的真不少,大家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萧红铲掉粮食祖父并没有责怪她。
师:数数看,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写这件事?
生:八个。
师:用八个自然段来写,可能在萧红的心中,最能表现她的自由,所以她展开细细写,是不是?可老师又纳闷了,既然“铲谷穗”这件事最能表现萧红的自由,那么其他的事情不写,只写这一件事,你们觉得行吗?
生:不行,因为其他事情也能表现她的自由。
师:那为什么作者不把所有的事情都展开来写呢?
生:因为这个园子很大,里面东西很多,写不完。
师:是啊,写不完,于是萧红选最典型的事情来详写,写出了心中最真切的感情,这就是优秀文学作品给我们写作启示。
同学们,正因为萧红有这么一位宽容、慈爱的祖父,萧红可以在园子里为所欲为。文中很多地方写祖父怎么样,萧红就怎么样。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
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浇花
我也浇花
祖父铲地
我也铲地
祖父(
)
我也(
)
总而言之,祖父干什么,萧红就干什么,祖孙俩形影不离,那画面好温馨啊!慈祥的祖父给萧红带来了无比的幸福,祖父的园子给予萧红无穷的快乐。请大家齐读第十六自然段。
板书:快乐
幸福
四、总结全文
园子是萧红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萧红的心目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但是,你不觉得,她的自由快乐还源于领她到园子的慈爱的祖父吗?所以她称园子为祖父的园子。让我们富有感情地再次齐读课题——《祖父的园子》。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萧红十八岁的时候,慈爱的祖父永远地离开了她。十九岁那年,萧红被迫离开了家乡,她从一个地方漂泊到另一个地方,多年的漂泊生活加上生活中遭遇的一次次打击,使萧红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状况。此时,她更加怀念慈祥、宽容的祖父以及给了她无尽快乐、自由、幸福的祖父的园子。于是,她拿起笔来,把心中的思念汇成文字,写了一本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今天老师把这本自传体小说推荐给你们。
六、课后作业:
抄写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祖
父
的
园
子
样样都有
大花园
一切自由
快乐
幸福
《祖父的园子》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介绍作者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
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
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四、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1、这篇文章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
2、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3、请默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一段,这一段写了什么,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学生交流、汇报。
五、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读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把他背诵下来。
六、课外延伸
师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学生谈感受,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
七、总结全文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关于《祖父的园子》优秀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学习这篇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读懂课文内容,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习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建议】
本文作者主要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饱含真情实感。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先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潜心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情景,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心情。然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积极运用于写作实践。
【设计理念】
鼓励学生在前两课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开篇的第一个问题也正是顺应了学生当时有话要说的心理,而且,对整体把握全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材内容】
《祖父的园子》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需二个课时)。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的能力;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他们对作品的感受逐渐近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他们的心灵能逐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能通过讨论,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能形成大体共识。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自主实践加以精心调控,使其有目的的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从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3、全班汇报交流: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默读课文:
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优秀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设计理念】
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鼓励学生在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阅读:《祖父·后园·我》 《读不完的大书》
经典阅读:《呼兰河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
《永远的童年》
暖暖的阳光下
布谷鸟声声叫着
青青的白桦里
蒲公英散发着美丽的花帽
稚气的歌声,在流水中荡漾
醉人的时光,在细雨中飞扬
岁月一晃
只留下一米阳光,满地叶黄。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阳光、小鸟、蒲公英、歌声、流水、时光,简简单单的几个词给我们勾勒出一幅童年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体会她童年时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美好心情。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祖父院子里的各种景物,我在园子里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等情景,写出了童年生活的自由与快乐。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A.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B.“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③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④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C.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在孩子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充满活力)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院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自由生长、活动的情态,从侧面体现出园子是自由的天地。)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引申课外,加深体会
A.曾经我追根究底问祖父园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出示《祖父·后园·我》,找出文章中“我”和祖父几次“笑”的句子,并写一写这几次“笑”表达了“我”和祖父怎样的情感。
(学生读并交流)
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B.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而对朱维之而言,农村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大自然就是一本看不完的画册。
出示《读不完的大书》,找出文中分别描述了大自然中的哪些景和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读并交流)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走进了大自然,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教学目标:
1、默读训练,圈点勾画,概括文章内容。
2、朗读训练,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童年的自由快乐。
3、体会祖父的爱,感受园子对于我的精神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朗读与语言品味中,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自由。
难点:第17段如何表达自由。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入新课:
本文选自萧红《呼兰河传》,今天我们将它做为我们七年级第四单元的补充课文来学习。看看是否有更深的感受。
过渡:“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样样都有。”
样样都有:炫耀感、满足感、自豪感、得意感朗读
默读训练,整体感知
请大家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概括园子里有些什么?(总结分类:)
全文大约1000多字,以每分钟400字左右的速度,三分钟时间。
概括:指将相同的事物合理的归类.
动物: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植物:榆树、狗尾草、倭瓜、黄瓜
玩闹的经历:栽花、拔草、溜土、铲地、浇水、摘黄瓜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
浇菜、睡觉
朗读训练,品味语言
试找一处动物(植物、玩闹的经历)读一读,品一品,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渗透了作者怎么的情感?
预设:
(一)、动物:第一段:蝴蝶、蜜蜂。
出示去掉颜色的句子,分析有什么不同?
出示去掉叠词的句子,学生读,体会叠词的特点。
小结:描绘事物可以通过色彩去表现生机、活力,可以通过叠词去表现可爱的情态。
(二)、植物:第三段:大榆树
风雨中、阳光下。扣“先”“呼叫、冒烟、发光”
对称句式,句式整齐,有对称之美,互相映衬,有情趣.
拟人的修辞,用儿童的.眼光,写出了大树神奇的一面,引人注意,耐人寻味。
榆树叶子上有水,太阳光照射下发亮,闪烁,写颜色。
(三)、事:5—12:铲地
预设: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读出了我的可爱调皮,祖父对我的爱。
(四)、自由:17段
1、圈一些词语表达作者在园中的感受。
活、自由
2、抓11个“就”:重读,不在意句式的重复,反复的渲染,浓烈的抒情
3、感受我的自由
借景抒情。
(五)回扣第一个问题:我家有一个大花园,样样都有,有什么?有宽松的生活氛围,有快乐自由的心情、有宠爱我的祖父,有温暖幸福的生活……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园子、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读一组句子。
拓展延伸:
介绍萧红经历及写作《呼兰河传》的背景知识。
明确:祖父的爱是萧红晦暗人生中唯一的温暖和亮光。
读一组句子: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样样都有。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去读《呼兰河传》吧,你一定会爱上她诗一般的文字,梦一般的童年。
一、学情分析
读《祖父的园子》一文,学生轻轻松松就跨进园子,感受到这里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的气息。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也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孩童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这样的话题十分贴切儿童生活,学生学起来不陌生,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情感积累与体验比较单一或肤浅。因此,要让学生从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入手,引导学生课前或课后阅读《呼兰河传》,这样能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为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打入基础。学生先谈谈读书收获,再提出自己的读书疑问,这些在课前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另外,学生个人的读书收获较片面,因此把合作学习、探究学生的精神和方式引进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二、教学思路
首先是课前先学,为学生提出自主阅读的三维目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读懂作者内心情感,提出个人独特见解”,检查反馈学生的自主读书的收获,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自学基础,在稍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然后教师根据事先获知的学生质疑问题,择其精华投影于屏幕,让全班同学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忘自己“引领和点拔者”的身份,从“园子”直接切入第十三段的教学,然后聚焦于“自由”这个字眼,教学由此展开并形成波澜。接着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体会写作方法,并由此拓展片段写作,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内化迁移。最后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获得“自由的背后是爱”这个关键的感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人物情感,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难点: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充分地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
2、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怎样,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运用学过的方法在书上批注。
3、提出你对课文的质疑之处。
4、了解作者的生平,有条件的可阅读《呼兰河传》中与萧红童年生活相关的篇章。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前先学,检查反馈。
1、谈话导入,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2、根据课前布置的预习要求抽查预习情况
3、展示学生的质疑问题
(1)谈自己对阅读的感受
(2)从各个角度谈阅读收获
(3)针对课文提出质疑
二、精讲启迪,注意生成。
1、捕捉教学文眼
(1)请找出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2)你会产生一种什么感觉,头脑中会跳出什么词来?
2、细读,引发体验高峰
(1)你最喜欢哪句话,你想怎么读才能表现你的心情。
(2)配上音乐请学生在温馨的旋律读书
(3)请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4)小结:是啊,字词有冷暖,语言有温度,这些特殊的词与句式能让我们体会到,萧红的文字朴素又洒脱,字里行间扑腾着“自由”二字。
(5)启发“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1)学生自由读第十七自然段
(2)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后感受
(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1)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句子读
(2)配乐自主读书
(3)学生赛读,感悟读书方法
(4)用“借景抒情”之手法,课堂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5)汇报写作片段。
三、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1)小组自学讨论“人的自由”部分。
(2)抓住学生汇报内容予以点拨、指导。
(3)帮助学生发现“自由、快乐”的背后是爱。
(1)小组成员在组长汇报下,各抒己见,用边读边悟的方法学习。
(2)全班汇报。
(3)在交流中体验一种人性自由的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萧红,黑龙江省呼兰县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在《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
二、默读课文
1、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在祖父的园子里,“我”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三、自主学文,体会感情
1、童年萧红的眼里,祖父的园子是什么样的呢?
(1~3段)
重点指导朗读:
第一段。
重点学习:
文中描写榆树的句子 体会表达形式与方法。
2、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
朗读体会4~20段,感悟童年的她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地边学边玩,边玩边学自由无虑的生活。
3、多种形式的朗读,表达感情:
重点朗读体会:
16~20段体会“园子”是自由的,孩子的身心都是自由的,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4、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
四、默读全文,领悟表达方法
结合相关的语句 领悟总结:
1、孩子气十足的腔调。
2、春天泥土般清新的语言。
3、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
五、拓展作业
1、简介《呼兰河传》,推荐给学生读。
2、学生读《呼兰河传》中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栽花 拔草 种白菜 铲地 浇水 玩耍 自由
快乐
童年的乐园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情感与思想】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走进田野,亲近自然,放松自己的心灵。
【重、难点突破】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又是关于童年的——《祖父的园子》。
板书:祖父的园子
二、既然是关于童年的文章,我们不仅要知道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园子,更要体会到这座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即作者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这两个问题分组朗读课文,思考并交流。
提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学习,互相交流,教师只是稍稍引导与点拨。
注:一定要在充分朗读的基本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句来体会作者童年的——自由、快乐、幸福!
例句参考: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我” 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三、你们知道作者是如何把这种自由、快乐与幸福的感受表达出来的吗?
提示:通过写“物”的自由和“人”的自由。
四、我们生长在农村,你们家是否也拥有这么一座园子呢?
提示:充分调动学生讨论,意思调动起学生对自由、快乐的向往之情。
板书设计:
物:多种多样,生机勃勃
祖父的园子
人:自由、快乐、幸福
课文简析
《祖父的园子》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萧红主要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生活,充满童真、童趣、饱含真情实感。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的表达方法,并积累语言。
上课伊始,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及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先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情景,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的心情。然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积极运用于写作实践。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蚱”等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写作手法。
突破方法:
自读自悟,教师点拨。
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突破方法:
联系上下文,品词析句,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体会。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林海音童年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跟随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来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我们主要采用默读的方式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园子呢?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提示来学习。
一、导入:
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我想请问大家在自学的过程中都有哪些收获呢?自由谈一谈。
学生可以交流字词的读音,片段的朗读,积累的ABB的词语,以及有关萧红的资料等。
师:在《呼兰河传》里边,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了这个园子,而且写得非常细致入微。一个普普通通的菜园,为什么会让萧红如此留恋呢?那就让我们走进祖父的园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找出来。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找到第一、二和第十七小节。
第一、二小节:请个别朗读。体会园子的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并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感受色彩美和形态美。
第十七小节:
师:(出示幻灯片)自由读,读着读着,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脑子里马上会出现哪一个词语呢?
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随心所欲、生机勃勃等等。
请用片段中的一句话解释“随心所欲”。
师结合板书“自由”。
二、品读:
1、自然的自由。
师:仔细阅读第十七小节,你觉得
①什么是随心所欲的,自由的?(花、鸟、虫、倭瓜、黄瓜、玉米、蝴蝶)②这个小节中的哪些词语、句子最能表现“自由”?请做上记号。
学生自读自悟,抓住“愿意……就……”“想……就……”“一会儿……一会儿……”“又……又……”等词语、句子进行交流,感受园子中的花、鸟、虫以及倭瓜、黄瓜等各种蔬菜的自由。
师:注意到了吗?这个片段中一连用了11个“就”字,读起来是不是有点罗嗦?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读起来很顺畅;感觉园子里的小精灵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好像是萧红一口气说出来的;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更能表现自由。)
师:萧红的文字很普通,很朴素,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两个字DD“自由”。
齐读第十七小节。
想像体验。师:(引读并出示幻灯片)。一到了这个园子里,我就玩了起来,闹了起来,不知不觉地,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
我就变成那倭瓜啦!我_____就______;
我就变成那黄瓜啦!我______就______;
我就变成那玉米啦!我_______就_______;
我就变成那蝴蝶啦!我________就________;
我就变成( )啦!我想_______就________。
师:当萧红写到这里时,你觉得她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呀?
生:(手舞足蹈等等。)
师: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读书就是要和作者一起体验,让我们齐读第十七小节。
(幻灯片出示第十七小节,师生合作背读片段。)
2、人的自由。
师:园子里的动植物是自由的,那萧红自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大家找到相关语句,并画下来。
交流。(第四、五、十三、十四、二十小节。)
指导朗读第四小节:大家想跟着祖父一起到园子里走走吗?那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是啊!在园子里,祖父在做农活,而我在做什么呢?我的活动和祖父有哪些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从中感受到什么?
(幻灯片出示第四、五、十四小节内容,分小组朗读。)
师:发现了吗?结合板书“瞎闹”“乱钩”“乱闹”。
她是怎么“闹”的,如何写具体的?找出相关语句。
正是这些让我感到只有在祖父的园子能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所以在萧红一生当中唯有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明白了吗?(板书:快乐)
(过渡:学到这里就结束了吗?那你觉得还有什么让萧红更加留恋的呢?找出相关内容。)
3、感受祖父的爱。
引导读第五到第十二小节,谈谈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祖父对自己的关心。
师:特别是从哪些词语中表现的?
(三个“笑”。)
师:这里一连用了三个“笑”,在萧红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和蔼、慈祥、爽朗等等。)
师:你还从祖父的“笑”读出了什么?(宽容和耐心)
师:是啊!这笑中还有祖父对我的耐心教育,这就是祖父对我的DD爱。(结合板书“爱”。)
师:那我们一起来分角色读读,读出滋味!
(师生合作朗读片段。)
三、超越文本。
师:同学们,现在你知道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了吗?
生交流。(留恋和纪念)
师:祖父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萧红一生坎坷,历经苦难,但萧红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和快乐,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所以才会对那个普通的园子念念不忘,那是个普通的园子吗?它普通吗?
(师引)那是一个装满DD自由的园子;那是一个装满DD快乐的园子;那是一个装满DD爱的园子。
四、延伸练笔。
师: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一棵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 )。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
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⑴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⑵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⑴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
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
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
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
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⑵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⑵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一、学情分析
读《祖父的园子》一文,学生轻轻松松就跨进园子,感受到这里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的气息。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也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孩童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这样的话题十分贴切儿童生活,学生学起来不陌生,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情感积累与体验比较单一或肤浅。
因此,要让学生从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入手,引导学生课前或课后阅读《呼兰河传》,这样能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为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打入基础。学生先谈谈读书收获,再提出自己的读书疑问,这些在课前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另外,学生个人的读书收获较片面,因此把合作学习、探究学生的精神和方式引进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二、教学思路
首先是课前先学,为学生提出自主阅读的三维目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读懂作者内心情感,提出个人独特见解”,检查反馈学生的自主读书的收获,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自学基础,在稍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然后教师根据事先获知的学生质疑问题,择其精华投影于屏幕,让全班同学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忘自己“引领和点拔者”的身份,从“园子”直接切入第十三段的教学,然后聚焦于“自由”这个字眼,教学由此展开并形成波澜。接着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体会写作方法,并由此拓展片段写作,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内化迁移。最后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获得“自由的背后是爱”这个关键的感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人物情感,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难点: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充分地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
2、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怎样,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运用学过的方法在书上批注。
3、提出你对课文的质疑之处。
4、了解作者的生平,有条件的可阅读《呼兰河传》中与萧红童年生活相关的篇章。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前先学,检查反馈。
1、谈话导入,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2、根据课前布置的预习要求抽查预习情况
3、展示学生的质疑问题
(1)谈自己对阅读的感受
(2)从各个角度谈阅读收获
(3)针对课文提出质疑
二、精讲启迪,注意生成。
1、捕捉教学文眼
(1)请找出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2)你会产生一种什么感觉,头脑中会跳出什么词来?
2、细读,引发体验高峰
(1)你最喜欢哪句话,你想怎么读才能表现你的心情。
(2)配上音乐请学生在温馨的旋律读书
(3)请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4)小结:是啊,字词有冷暖,语言有温度,这些特殊的词与句式能让我们体会到,萧红的文字朴素又洒脱,字里行间扑腾着“自由”二字。
(5)启发“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1)学生自由读第十七自然段
(2)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后感受
(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1)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句子读
(2)配乐自主读书
(3)学生赛读,感悟读书方法
(4)用“借景抒情”之手法,课堂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5)汇报写作片段。
三、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1)小组自学讨论“人的自由”部分。
(2)抓住学生汇报内容予以点拨、指导。
(3)帮助学生发现“自由、快乐”的背后是爱。
(4)小组成员在组长汇报下,各抒己见,用边读边悟的方法学习。
(5)全班汇报。
(6)在交流中体验一种人性自由的爱。
四、拓展延伸,自我评价。
1、请学生说说童年生活的快乐。
2、鼓励学生用本课的写法写一写。
在拓展深化中,能自悟自评。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园子·人
自由·快乐
祖父·爱
一、学情分析
读《祖父的园子》一文,学生轻轻松松就跨进园子,感受到这里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的气息。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也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孩童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这样的话题十分贴切儿童生活,学生学起来不陌生,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情感积累与体验比较单一或肤浅。因此,要让学生从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入手,引导学生课前或课后阅读《呼兰河传》,这样能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为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打入基础。学生先谈谈读书收获,再提出自己的读书疑问,这些在课前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另外,学生个人的读书收获较片面,因此把合作学习、探究学生的精神和方式引进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二、教学思路
首先是课前先学,为学生提出自主阅读的三维目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读懂作者内心情感,提出个人独特见解”,检查反馈学生的自主读书的收获,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自学基础,在稍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然后教师根据事先获知的学生质疑问题,择其精华投影于屏幕,让全班同学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忘自己“引领和点拔者”的身份,从“园子”直接切入第十三段的教学,然后聚焦于“自由”这个字眼,教学由此展开并形成波澜。接着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体会写作方法,并由此拓展片段写作,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内化迁移。最后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获得“自由的背后是爱”这个关键的感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人物情感,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难点: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充分地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
2、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怎样,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运用学过的方法在书上批注。
3、提出你对课文的质疑之处。
4、了解作者的生平,有条件的可阅读《呼兰河传》中与萧红童年生活相关的篇章。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检查反馈。
1、谈话导入,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2、根据课前布置的预习要求抽查预习情况。
3、展示学生的质疑问题。
(1)谈自己对阅读的感受。
(2)从各个角度谈阅读收获。
(3)针对课文提出质疑。
二、精讲启迪,注意生成。
1、捕捉教学文眼
(1)请找出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2)你会产生一种什么感觉,头脑中会跳出什么词来?
2、细读,引发体验高峰
(1)你最喜欢哪句话,你想怎么读才能表现你的心情。
(2)配上音乐请学生在温馨的旋律读书。
(3)请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4)小结:是啊,字词有冷暖,语言有温度,这些特殊的词与句式能让我们体会到,萧红的文字朴素又洒脱,字里行间扑腾着“自由”二字。
(5)启发“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三、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1、小组自学讨论“人的自由”部分。
2、抓住学生汇报内容予以点拨、指导。
3、帮助学生发现“自由、快乐”的背后是爱。
四、拓展延伸,自我评价。
1、请学生说说童年生活的快乐。
2、鼓励学生用本课的写法写一写。
★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 祖父的园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