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祖父的园子》的教学设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识亦尔懿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祖父的园子》的教学设计(共含1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识亦尔懿”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课文《祖父的园子》的教学设计

篇1: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情感与思想】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走进田野,亲近自然,放松自己的心灵。

【重、难点突破】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又是关于童年的《祖父的园子》。

板书:祖父的园子

二、既然是关于童年的文章,我们不仅要知道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园子,更要体会到这座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即作者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这两个问题分组朗读课文,思考并交流。

提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学习,互相交流,教师只是稍稍引导与点拨。

注:一定要在充分朗读的基本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句来体会作者童年的自由、快乐、幸福!

例句参考: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三、你们知道作者是如何把这种自由、快乐与幸福的感受表达出来的吗?

提示:通过写物的自由和人的自由。

四、我们生长在农村,你们家是否也拥有这么一座园子呢?

提示:充分调动学生讨论,意思调动起学生对自由、快乐的向往之情。

板书设计:

物:多种多样,生机勃勃

祖父的园子

人:自由、快乐、幸福

篇2:课文《祖父的园子》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祖父的园子》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学习这篇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读懂课文内容,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

鼓励学生在前两课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情感与态度: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女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的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她《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1、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2、介绍《呼兰河传》(出示课件)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课文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归纳学生的发言)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3、认读生字(出示课件)

4、读词语(出示课件)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1)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出示课件)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

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①“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②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3)、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出示课件)

②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 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这些句子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排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3、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顾全文,领悟写法

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呢?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怡?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举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篇3:小学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小学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作家萧红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写了《祖父的园子》。在这座园子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园子。齐读课题

二、感受我之快乐

1、师:在这座园子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请你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你觉的哪件事最最有趣?

生自读自悟,教师巡回。

2、交流:

重点抓住以下几件趣事:

⑴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你体会到什么?淘气、调皮。特别从哪个词体会到?有时不但菜种被我踢飞了,甚至连鞋子也跟着一起踢飞了。

通过男女生分读体会我和祖父的亲密。

⑵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是不是特有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体会天真,傻的可爱。)

⑶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仔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边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联系小猫钓鱼小猴子下山 体会有趣,你讨厌她吗?)

⑷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指导朗读,下雨了!下雨了!体会快乐。你又看到怎样的情景?可她还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师:过渡:园子里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在这样的园子里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呢?

三、融情于景,体会写法

师:仅仅是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吗?还有什么也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请你在文中找一找。

交流:

重点句子(园子的):

1、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出示图片:

你最喜欢什么?作者更喜欢啦,这不她正得意地向你炫耀呢!

指名读,你不得意,你为什么这么得意?(美、生机勃勃)一起美美地读。

2、根据回答出示第13自然段: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哪些都是自由的?还有哪些是自由的?

出示: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出示图片。

引读:

我就是倭瓜,我愿意______就______;我就是玉米我愿意_____就_____;我就是黄瓜,我愿意______就_______。

出示组图:我就是______,我愿意______就_______

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练说:

我也是自由的,我要______就______(愿意______就______。

再读: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园子里一切景物的自由都在传达着我的自由呀!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呀。

3、出示画面,播放背景音乐:

师:嘘!我玩累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此时她正做着甜甜的美梦呢,她梦见了______

师:读到这里,你们的心是否也痒痒的,有什么话想说吗?

师:多么渴望这样的园子里的.生活呀,这哪里是一座园子,分明就是作者童年的乐园

板书:

乐园

三、品悟祖父之爱

那么是什么给了我这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呢?请找找文中描写祖父的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爷爷?

(勤劳──培育庄稼,慈爱宽容──从不责备。)

师:文章中有好几处写到了祖父的笑,请看课文插图你从祖父的笑中读到了──。

(笑中的慈爱、包容、呵护。)

师:是呀,有了祖父的爱,这座园子才会充满生机,充满乐趣,所以在我眼里──-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板书:

爱园

四、总结

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但她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无论她经历怎样的逃亡和饥饿,无论她面对怎样的不幸与苦难,祖父的爱就象一束阳光温暖着她,她在《呼兰河传》里深情地写下了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憎恶与冰冷之外,还有温暖与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与爱的方面,怀着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读着这句话,有什么东西深深地触动了你吗?

这是一座爱园,更是一座精神的家园。这祖父的园子怎不令她难忘呢?

板书:

家园

课后请继续走进萧红,走进她的《呼兰和传》,下课!

篇4:课文《祖父的园子》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现代优秀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趣,毫无刻意雕饰的痕迹。运用拟人、排比,语言整齐而优美。

设计理念:

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是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是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园子中的两个人物,“我”如此的调皮、捣蛋,在园子里瞎闹、乱闹、尽情玩耍;祖父慈祥,有亲和力,只要我开心,祖父就是快乐的。祖孙二人互为对方快乐的源泉,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在园子中小萧红是自由的,园中的万物也是自由的,正因为心是自由的,所以眼中的物也是自由的。教学时要扣住这条情感线索,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呼兰河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

难点:重点感悟祖父的慈爱,读悟中领会“叙事抒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原著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祖父的园子》,本文作者萧红(PPT出示萧红图片)。这篇文章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是《呼兰河传》的开头(PPT出示: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八十岁了。 ——选自《呼兰河传》),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到童年,来到这呼兰河小镇,走进她魂牵梦萦的——《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

二、走进祖父,感受慈爱。

1、师: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在这新鲜漂亮的园子里,“我”和祖父是怎样生活的,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默读4-15自然段,你的眼前会浮现出许多有趣的画面。选取你最喜欢的画面,“我”和祖父是怎样的,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学生默读、勾画、写感受,同桌之间交流,师提示:尤其要看看别人的批注。

3、全班交流,过渡:你觉得哪个画面最有趣,使你读着读着就笑了?

交流一: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1)师:作者这样写,让你有什么感觉?(“我”在学祖父)“我”好像是祖父的什么?(“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老的干什么,小的就跟着干什么,多有趣呀!

(2)师:这相似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再找找看。(学生全部找出后,PPT出示: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如果把它们串起来就成了——(生接:一首小诗)萧红喜欢用绕口令般的重复语言来叙述故事,这一语言风格充满着独特的“萧红味”。其实这是一种写法,叫复沓,作用是为了抒发强烈的感情。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里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呢?(萧红对祖父的依恋)

(3)师:老师想和你们合作读读这首小诗,行吗?我读祖父,你们读小萧红,怎么样?读完PPT上出示的小诗,师接着读:祖父喝口水,生接——(我也喝口水);师:祖父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生接——(我也做下来休息一会儿);师:祖父抽袋烟,生哈哈大笑,不再接读。(设计意图: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萧红的那种快乐,当然也完成了儿童诗的创编。)

交流二: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很像狗尾巴。

(1)师:读着这段文字,祖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宽容、慈爱、有耐心)萧红呢?(调皮、快乐)

(2)学生在谈感受时,可能会抓住“慢慢地”体会祖父的耐心,“抛”感受萧红的生气。

(3)师: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如果我们这样做,大人肯定会怪我们的。祖父责怪她了吗?(没有)祖父的表情就一个字——笑,我们把这一部分描写祖父的笑都找出来。(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这一次又一次笑容背后,你读到的是祖父的什么?(宽容、慈爱)

(4)师:一问一答,多么温馨的画面呀!我们就来合作读对话吧!既然是合作,我们首先要分工,我读谁呢?(祖父)那你们就全做我的孙女儿吧!准备一下,琢磨琢磨,怎样读才能体现萧红的那种快乐。读后,师:哎,明明错了,还这么理直气壮,都是我给惯的呀!

交流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下雨啰!下雨啰!”

(1)师: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感受萧红的调皮、快乐)

(2)师:想象一下,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心情是怎样的?我找一位同学读读这一部分,再指一生:你想从她的朗读中听出什么?(快乐)

(3)师:水会落到哪儿?(花草、萧红身上、祖父身上)追问:祖父会生气吗?(当然不会,把谷穗割掉祖父都不会生气,还有什么能让他生气呢?)

4、领会写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觉得园子中的萧红是怎样的?(板书:自由快乐)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表现出来的,这种写法叫做——叙事抒情。(板书)

三、走进园子,感受自由。

1、师:自由快乐的萧红眼中的园子是怎样的?自由读读16、17自然段。不知你们有没有发觉,有一个自然段,特别能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PPT出示17自然段)

2、师:这段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这份自由自在,是哪一句呢?(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谁愿意来读读?(生读)一切都活了,哪些

事物活了?(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指导朗读。

3、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太阳也不知道。

(1)师:这几个自由的句子还很特别呢,咱们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愿意??就??)不要小看这个“就”,一个小小的“就”,自由就全出来了,不信我们就来配合配合,我读“愿意”部分,你们读“就”的部分。

(2)师:我们也来写写这样的句子。(PPT出示:蟋蟀愿意 就 ;蜜蜂愿意 就;我 就。)学生练说。(“我愿意 就”部分,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中萧红的做法。)

4、领会写法。

师:难道作者仅仅是在倾诉园子的自由吗?它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自由。萧红借景物的自由来表达她的心境,这种写法叫做——借景抒情。(板书)

四、再进园子,体会萧红无法忘却的“精神家园”。

1、师:学到这儿,你们一定明白了,这份快乐的源头就是——自由,最最关键的是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因为自由,所以快乐。那么,为什么题目不叫自由的园子呢?(因为园子是祖父创造的,是祖父的爱和宽容给了萧红自由和快乐,所以题目是“祖父的园子”。)这也表达了萧红对祖父的——怀念。

2、(PPT出示: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师深情朗诵。

3、师:孩子们,学到这儿,你们觉得萧红的童年是什么样的?萧红的童年果真那么幸福吗?《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长篇小说,老师从小说中选取了两段话,我来给大家读一读。(PPT出示,音乐响起:祖父非常的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父亲的冷淡,继母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何况又有后花园! 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祖父时时把多纹的手放在我肩上,对我说:“快长大吧,长大了就好了!”)

4、(PPT出示赏析过的精彩语句)

师:孩子们,萧红的一生是寂寞的,她只活了31岁,她短暂的一生受尽了来自家庭、社会的太多屈辱与磨难。父亲冷漠无情,继母恶言恶色,只有祖父给了她温暖和爱。祖父去世后,她对这个家庭已没有丝毫的眷恋,毅然离家出走。当她走投无路、孤独寂寞时,她想

到了——(生接:祖父的园子)她多么想再回到园子,学一学慈爱的祖父呀——(生读: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文字逐渐消失。)当她遭到丈夫抛弃、悲痛欲绝时,她想到了——(生接:祖父的园子)她多么想再回到园子,再理直气壮地和祖父闹一闹啊——(生读:拔草的对话。文字逐渐消失。)当她饱受疾病纠缠、弥留之际,她想到的还是——(生接:祖父的园子)她多么想再回到园子,再开心地喊一声——(生读:下雨啰!下雨啰!文字逐渐消失)多么熟悉的声音,多么熟悉的'画面,就这样永远地消失了!

师:在人生的最后时光,萧红想到了童年,想到了她和祖父的园子,想到了生她养她的呼兰河。孩子们,去读读《呼兰河传》吧,它一定会把你带进萧红真正的内心世界。

篇5:课文《祖父的园子》的优秀教学设计

预设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倭瓜、水瓢”等词语。

2、自主探究文本,体会园子的特点,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了解作者“朴实无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

3、凭借拓展阅读和启迪谈话,激活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美好的童年,使之永恒”的欲望和动力。

预设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谈话揭题,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概览大意

1、 师:请同学们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的园子。

2、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快乐、自由等)

三、文本探究,感悟特点

第一板块:感悟园子的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充满阳光

1、探究: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充满阳光的园子。(生快速地浏览课文,把相应的句子划下来,并在句子旁边写上相应的词语。(学习旁注)

2、交流。

第二板块:感悟在园子里的快乐、自由

3、生快速浏览全文 ,在文中圈出能概括萧红所做事情的关键词。

4、 交流(预设结果: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摘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睡觉)

5、小结:因为“我”在园子里()、()、()……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快乐、自由的园子。

四、细研课文,感悟“自由”

第一板块:研读“自由之事”

1、师:在这么多事情中,作者写得最具体的是哪一件事?(铲地)从哪儿到哪儿写铲地?请用括号括起来(5至12自然段)。

2、课件呈现:

3、师:为什么你们觉得铲地这件事写得最具体?

写得最长——教师点评

写出了人物的语言——师生合作情境对话——教师点评

写出了人物的神态——祖父的笑——教师点评

4、思考:所有的事情都能看出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自由的,为什么作者单单把这件事写得最具体呢?

5、教师小结:是呀,萧红在园子里可以瞎闹、胡闹、捣乱,甚至犯下大错,但是都没有关系。所以这是一个快乐、自由的园子。

第二板块:研读“自由之景”

1、思考:除了萧红所做的这些事,让我们感受到园子的快乐和自由之外,你还能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第16自然段)

2、课件呈现

3、师:自由地读读,有什么感觉?

4、比照阅读,体会写法。(呈现教师下水文)

5、师: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6、教师小结。

7、思考:作者仅仅是在述说着这些景物的自由吗?

8、教师小结:只有自由的心灵才可能有自由的想象(揭示“借物喻人”的写法)此时,萧红正在述说着自己的自由,她想说——(课件呈现)

9、探究:萧红的童年是快乐的,而这份快乐正是源于这份自由。 那么课题为什么不是“自由的园子”呢?(预设:是祖父的爱与宽容创造了这个自由的园子)

五、猜测内容,阅读延伸

1、师:童年自由的时光让萧红久久难忘,于是,她就用她的笔写成了一部童年生活的回忆录,它就是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件呈现《呼兰河传》的封面)

2、师:你们猜猜看,在《呼兰河传》里还会写些什么呢?(学生猜文)

3、有一位作家叫茅盾,他是这样评论这部小说的。(课件显示)

4、你们有什么疑惑吗?要解决这一疑惑,请阅读小说《呼兰河传》。

六、直面童年,引发思考

播放歌手罗大佑《童年》;呈现教师“童年”主题的下水文; 引发思考:你将会用怎样的方式来书写你美好的童年,让它永恒呢?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应有尽有 五彩缤纷 充满阳光

快乐 自由 祖父(爱、宽容)

篇6:课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板书: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篇7:《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课文简析

《祖父的园子》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萧红主要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生活,充满童真、童趣、饱含真情实感。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的表达方法,并积累语言。

上课伊始,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及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先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情景,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的心情。然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积极运用于写作实践。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蚱”等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写作手法。

突破方法:

自读自悟,教师点拨。

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突破方法:

联系上下文,品词析句,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体会。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林海音童年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跟随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来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我们主要采用默读的方式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园子呢?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提示来学习。

篇8:《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我想请问大家在自学的过程中都有哪些收获呢?自由谈一谈。

学生可以交流字词的读音,片段的朗读,积累的ABB的词语,以及有关萧红的资料等。

师:在《呼兰河传》里边,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了这个园子,而且写得非常细致入微。一个普普通通的菜园,为什么会让萧红如此留恋呢?那就让我们走进祖父的园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找出来。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找到第一、二和第十七小节。

第一、二小节:请个别朗读。体会园子的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并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感受色彩美和形态美。

第十七小节:

师:(出示幻灯片)自由读,读着读着,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脑子里马上会出现哪一个词语呢?

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随心所欲、生机勃勃等等。

请用片段中的一句话解释“随心所欲”。

师结合板书“自由”。

二、品读:

1、自然的自由。

师:仔细阅读第十七小节,你觉得

①什么是随心所欲的,自由的?(花、鸟、虫、倭瓜、黄瓜、玉米、蝴蝶)②这个小节中的哪些词语、句子最能表现“自由”?请做上记号。

学生自读自悟,抓住“愿意……就……”“想……就……”“一会儿……一会儿……”“又……又……”等词语、句子进行交流,感受园子中的花、鸟、虫以及倭瓜、黄瓜等各种蔬菜的自由。

师:注意到了吗?这个片段中一连用了11个“就”字,读起来是不是有点罗嗦?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读起来很顺畅;感觉园子里的小精灵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好像是萧红一口气说出来的;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更能表现自由。)

师:萧红的文字很普通,很朴素,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两个字DD“自由”。

齐读第十七小节。

想像体验。师:(引读并出示幻灯片)。一到了这个园子里,我就玩了起来,闹了起来,不知不觉地,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

我就变成那倭瓜啦!我_____就______;

我就变成那黄瓜啦!我______就______;

我就变成那玉米啦!我_______就_______;

我就变成那蝴蝶啦!我________就________;

我就变成( )啦!我想_______就________。

师:当萧红写到这里时,你觉得她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呀?

生:(手舞足蹈等等。)

师: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读书就是要和作者一起体验,让我们齐读第十七小节。

(幻灯片出示第十七小节,师生合作背读片段。)

2、人的自由。

师:园子里的动植物是自由的,那萧红自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大家找到相关语句,并画下来。

交流。(第四、五、十三、十四、二十小节。)

指导朗读第四小节:大家想跟着祖父一起到园子里走走吗?那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是啊!在园子里,祖父在做农活,而我在做什么呢?我的活动和祖父有哪些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从中感受到什么?

(幻灯片出示第四、五、十四小节内容,分小组朗读。)

师:发现了吗?结合板书“瞎闹”“乱钩”“乱闹”。

她是怎么“闹”的,如何写具体的?找出相关语句。

正是这些让我感到只有在祖父的园子能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所以在萧红一生当中唯有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明白了吗?(板书:快乐)

(过渡:学到这里就结束了吗?那你觉得还有什么让萧红更加留恋的呢?找出相关内容。)

3、感受祖父的爱。

引导读第五到第十二小节,谈谈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祖父对自己的关心。

师:特别是从哪些词语中表现的?

(三个“笑”。)

师:这里一连用了三个“笑”,在萧红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和蔼、慈祥、爽朗等等。)

师:你还从祖父的“笑”读出了什么?(宽容和耐心)

师:是啊!这笑中还有祖父对我的耐心教育,这就是祖父对我的DD爱。(结合板书“爱”。)

师:那我们一起来分角色读读,读出滋味!

(师生合作朗读片段。)

三、超越文本。

师:同学们,现在你知道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了吗?

生交流。(留恋和纪念)

师:祖父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萧红一生坎坷,历经苦难,但萧红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和快乐,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所以才会对那个普通的园子念念不忘,那是个普通的园子吗?它普通吗?

(师引)那是一个装满DD自由的园子;那是一个装满DD快乐的园子;那是一个装满DD爱的园子。

四、延伸练笔。

师: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一棵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 )。

篇9:《祖父的园子》的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

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⑴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⑵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⑴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

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

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

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

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⑵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⑵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篇10:《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读《祖父的园子》一文,学生轻轻松松就跨进园子,感受到这里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的气息。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也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孩童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这样的话题十分贴切儿童生活,学生学起来不陌生,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情感积累与体验比较单一或肤浅。

因此,要让学生从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入手,引导学生课前或课后阅读《呼兰河传》,这样能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为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打入基础。学生先谈谈读书收获,再提出自己的读书疑问,这些在课前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另外,学生个人的读书收获较片面,因此把合作学习、探究学生的精神和方式引进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二、教学思路

首先是课前先学,为学生提出自主阅读的三维目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读懂作者内心情感,提出个人独特见解”,检查反馈学生的自主读书的收获,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自学基础,在稍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然后教师根据事先获知的学生质疑问题,择其精华投影于屏幕,让全班同学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忘自己“引领和点拔者”的身份,从“园子”直接切入第十三段的教学,然后聚焦于“自由”这个字眼,教学由此展开并形成波澜。接着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体会写作方法,并由此拓展片段写作,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内化迁移。最后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获得“自由的背后是爱”这个关键的感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人物情感,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难点: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充分地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

2、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怎样,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运用学过的方法在书上批注。

3、提出你对课文的质疑之处。

4、了解作者的生平,有条件的可阅读《呼兰河传》中与萧红童年生活相关的篇章。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前先学,检查反馈。

1、谈话导入,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2、根据课前布置的预习要求抽查预习情况

3、展示学生的质疑问题

(1)谈自己对阅读的感受

(2)从各个角度谈阅读收获

(3)针对课文提出质疑

二、精讲启迪,注意生成。

1、捕捉教学文眼

(1)请找出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2)你会产生一种什么感觉,头脑中会跳出什么词来?

2、细读,引发体验高峰

(1)你最喜欢哪句话,你想怎么读才能表现你的心情。

(2)配上音乐请学生在温馨的旋律读书

(3)请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4)小结:是啊,字词有冷暖,语言有温度,这些特殊的词与句式能让我们体会到,萧红的文字朴素又洒脱,字里行间扑腾着“自由”二字。

(5)启发“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1)学生自由读第十七自然段

(2)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后感受

(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1)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句子读

(2)配乐自主读书

(3)学生赛读,感悟读书方法

(4)用“借景抒情”之手法,课堂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5)汇报写作片段。

三、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1)小组自学讨论“人的自由”部分。

(2)抓住学生汇报内容予以点拨、指导。

(3)帮助学生发现“自由、快乐”的背后是爱。

(4)小组成员在组长汇报下,各抒己见,用边读边悟的方法学习。

(5)全班汇报。

(6)在交流中体验一种人性自由的爱。

四、拓展延伸,自我评价。

1、请学生说说童年生活的快乐。

2、鼓励学生用本课的写法写一写。

在拓展深化中,能自悟自评。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园子·人

自由·快乐

祖父·爱

篇11: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读《祖父的园子》一文,学生轻轻松松就跨进园子,感受到这里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的气息。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也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孩童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这样的话题十分贴切儿童生活,学生学起来不陌生,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情感积累与体验比较单一或肤浅。因此,要让学生从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入手,引导学生课前或课后阅读《呼兰河传》,这样能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为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打入基础。学生先谈谈读书收获,再提出自己的读书疑问,这些在课前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另外,学生个人的读书收获较片面,因此把合作学习、探究学生的精神和方式引进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二、教学思路

首先是课前先学,为学生提出自主阅读的三维目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读懂作者内心情感,提出个人独特见解”,检查反馈学生的自主读书的收获,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自学基础,在稍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然后教师根据事先获知的学生质疑问题,择其精华投影于屏幕,让全班同学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忘自己“引领和点拔者”的身份,从“园子”直接切入第十三段的教学,然后聚焦于“自由”这个字眼,教学由此展开并形成波澜。接着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体会写作方法,并由此拓展片段写作,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内化迁移。最后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获得“自由的背后是爱”这个关键的感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人物情感,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难点: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充分地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

2、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怎样,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运用学过的方法在书上批注。

3、提出你对课文的质疑之处。

4、了解作者的生平,有条件的可阅读《呼兰河传》中与萧红童年生活相关的篇章。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检查反馈。

1、谈话导入,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2、根据课前布置的预习要求抽查预习情况。

3、展示学生的质疑问题。

(1)谈自己对阅读的感受。

(2)从各个角度谈阅读收获。

(3)针对课文提出质疑。

二、精讲启迪,注意生成。

1、捕捉教学文眼

(1)请找出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2)你会产生一种什么感觉,头脑中会跳出什么词来?

2、细读,引发体验高峰

(1)你最喜欢哪句话,你想怎么读才能表现你的心情。

(2)配上音乐请学生在温馨的旋律读书。

(3)请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4)小结:是啊,字词有冷暖,语言有温度,这些特殊的词与句式能让我们体会到,萧红的文字朴素又洒脱,字里行间扑腾着“自由”二字。

(5)启发“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三、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1、小组自学讨论“人的自由”部分。

2、抓住学生汇报内容予以点拨、指导。

3、帮助学生发现“自由、快乐”的背后是爱。

四、拓展延伸,自我评价。

1、请学生说说童年生活的快乐。

2、鼓励学生用本课的写法写一写。

篇12: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透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资料,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情绪。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情绪。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资料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1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情绪

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情绪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透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情绪,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搞笑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搞笑,真实,吸引读者?

透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篇13: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就应鼓励。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十分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个性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述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象“我”。

◇其实,但是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但是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下雨!”

……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取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样样,就怎样样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情绪是怎样的呢?能够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情绪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能够背一背。

篇14: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情绪。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述:“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十分可爱;“我”对它们十分喜爱;作者描述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完美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透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搞笑?说说为什么?

(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能够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能够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理由能够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十分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下雨!”

理由能够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搞笑?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述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情绪;“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完美,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透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情绪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完美。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完美。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篇15: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述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情绪,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幸福。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情绪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走进作者。

你对萧红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萧红。

师:有人说作者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应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述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完美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初读课文,走进园子。

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用一个形容词回答)

(生: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品读课文,感受园子的自由。

师:课文的第1、17自然段写了园子。(感受园子的自由)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指名读

b推荐读

c评价读

d为什么读得好?

e这是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画面)

师引读:这花园里有……(生读)

2学习第十七自然段

a指名读,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B作者怎样写出园子的自由?

引读:一切都活了,花开了……

c分析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进行小练笔。(模仿写句子)

师:这一切都是自由的。

引读:一切都是自由的,花开了……

d倭瓜、黄瓜、玉米呢?(要怎样样,就怎样样。)

e齐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怕上房……太阳也不明白。”从“愿意”中感受到了什么?

f举例(哪些是自由的,想怎样样就怎样样?)

g分析动植物的自由与我童年自由的关系。

h分析写法(借物抒情)

i让我们一同走进园子,一同感受萧红的那份自由吧!

引读:一切都活了,花开了……

一切都是自由的,花开了……

师:在作者萧红心中,倭瓜、黄瓜……是有灵性的,自己为自己做主,是自由的快乐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由着自己性子生长,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但是问。这种感受与作者快乐的童年分不开。

再次引读:一切都活了,花开了……一切都是自由的,花开了……

让学生充分感受动植物的自由与我童年自由的关系。

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都是自由的。

四、品读课文,感受“我”的自由。

学习第4—15自然段,感受作者的自由。

园子是自由的,在园子里,萧红同样是自由的,因为祖父给了她自由。请默读第4—15自然段,从哪些资料中能够看出我的自由?

交流讨论: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a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

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b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

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

c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怎样铲地的呢?引导学生抓住“爬在地上”、“乱勾一阵”两个词,用心读一读。

d抢水瓢浇菜。

我们能够发现,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样做,就怎样做,一切都是自由的。

五、总结升华。

师:在园子里,我是自由的,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捉绿蚂蚱就着绿蚂蚱……玩累了,想睡就睡。

1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当你来到这生机勃勃、无拘无束的园中时,你想干什么?小练笔。(请用上“想……就……愿意……就……”)

2为什么课题叫《祖父的园子》?

3补充萧红的资料。

《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写道:“呼兰河这座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六、走进原著。

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七、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园子的自由:动植物比喻排比拟人

我的自由:栽花

拔草

种小白菜

铲地

浇菜

篇16: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学习这篇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读懂课文资料,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习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

鼓励学生在前两课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资料,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用心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潜力和交流潜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透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述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情绪,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情绪。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情绪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他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齐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完美时光。这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完美的第一印象。所以,开篇的第一个问题也正是顺应了学生当时有话要说的心理,而且,对整体把握全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情绪。(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A.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十分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十分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B.“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透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个性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主角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资料、加深体验。]

③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④选取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情绪,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C.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样样,就怎样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情绪;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完美,充满活力。)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排举了超多事物,花费超多笔墨细致描述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D.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透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情绪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搞笑,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述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述,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举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好处。]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能够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练习设计:

1.理解下列句子。

①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②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2.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扩展练习。

我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教学推荐:

本文作者主要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饱含真情实感。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先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资料。再潜心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情景,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情绪。然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用心运用于写作实践。

补充资料: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篇17:《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意境,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重难点:

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祖父的怀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多种形式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初步感受园子里景物的自由,体味作者轻松的叙事笔调和清新灵气的语言。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体味作者轻松的叙事笔调和清新活泼、富有灵气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蜂飞蝶舞,黄瓜倭瓜自由生长;有一个女孩,淘气顽皮,古怪精灵,她和祖父在这园子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这段温馨的回忆深深地刻进了女孩的生命,终生难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

2.板书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3.指导读题

(1)如果这个园子是我和祖父共有的,怎么读?

(2)如果这个园子只属于祖父,又该怎么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默写本课三组词语

第一组: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

第三组: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2.出示三组词语,互相批改。

3.再认真读读这三组词语,想想为什么这样分类?

(按照昆虫、农作物、农活划分的)

4.根据这些词语,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5.小结:看来,以后我们在预习新课的时候,遇到生字词要画一画,会读会写了以后,如果有必要,再给它分分类,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6.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

土窝:下种留下的土坑。

溜平:本课指用泥土将下过种子的土窝抹平。

倭瓜:南瓜的别称,北方人把长的圆圆的小南瓜叫做倭瓜。

谎花:指不结果实的花。

瞎闹:没有来由或没有效果地做;胡闹。

7.出示课文中的重点句段,检查朗读情况,小组读,个别读。

三、走进园子,感受特点。

1.过渡:浏览全文,哪些自然段集中描写了这些昆虫和庄稼?(2、13小节)

2.自由地读读这两个小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学生交流: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美丽的自由自在……

相机板书中心词: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3.学习第2自然段,默读,边读边在书上勾画,想想这个园子的“丰富多彩”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

交流: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园子。

(1)出示第一句: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抓住“样样都有”。还会有什么?(蜗牛、蚯蚓、小甲虫)

总之,不管是天上飞的,草里藏的,知名的,不知名的,样样都有。这是“种类”上的样样都有。

指名读第一句。

(2)除了种类上的“样样都有”,还有什么也是“样样都有”的?

昆虫的颜色

出示: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这白,这黄,这红,这金,这绿,多么绚丽多彩的颜色呀,想想怎样通过你的声音把这几种不同的颜色读出来呢?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这么多可爱的昆虫,色彩缤纷的昆虫,如果你就是这位小姑娘,你会怎样来介绍这个园子呢?带着怎样的语气?

配乐感情读第二小节。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萧红的自由和快乐,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受萧红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对话的方法,初步感受文本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抓住文中的趣事,通过词句品读、想象画面、再现情境,用心体会祖孙之间的亲情,以及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无情乐趣。

2.读悟中领会“借物抒情、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我和祖父的园子》。还记得这个园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吗?

2.出示:这是一个的园子。

(生:生机勃勃、色彩绚丽、多姿多彩、充满生机、美丽迷人的、有各种动物的、样样都有的……)

师:是啊!这园子里多姿多彩,样样都有,都是生机勃勃的!

(板书: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二、品读感悟

过渡:这个园子不但生机勃勃,而且充满自由。(板书:自由自在)哪一段告诉我们的呢?(第13自然段)

(一)感受园子里的自由(学习第13自然段)

第13自然段中哪一句概括了“自由自在”?对,这就是中心句。出示,有感情地读一读:

一切都活了,哪些事物活了?(花、鸟、虫子)花活了,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句子)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说花开了,就说——睡醒了。这花在作者眼里仅仅是花吗?(人、伙伴)对呀,花像人一样会睡醒呢!不是叫醒的,也不是惊醒的,而是自然而然地睡醒的,这就是自由呀!谁愿意来读出这份自由?

7.鸟活了怎么样?生读句子,出示: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飞得多高啊!它若是不想回来,有没有人怪它?(没有)因为它是——自由的。谁来读?

虫子活了怎么样?生读句子,出示: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如果你是虫子,你会说什么呢?(园子真美啊!在园子里真自由啊!)

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虫子的心情。

你看,这些动物、植物都活了,就像是小萧红的小伙伴一样,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园子里!谁想把它们都读活了?

变化成诗的形式读:萧红的语言朴素而富有诗意,读起来就像读诗一样。让我们读出诗样的美!

园子里还有哪些事物也是自由的呢?找来读读。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这些话虽然没有出现“自由”这个词,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由呢!而且这段话很特别,“愿意……就……”多次出现,反反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又好读又好背呢!想挑战一下吗?(生自由读,背。)

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复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读一读。我们可以读得快一点。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生接)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生接)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生接)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哪儿——(生接)就飞到哪儿。

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读这一段话,我们感觉到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由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羡慕不?让我们也来自由一番吧。

出示:这是一个的园子。(指名说)这的确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园子啊!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园中的一切在萧红的眼里都是自由的呢?其实,在园子里谁才是最自由的?(萧红)

对呀!因为萧红是自由的,所以看到的景物都是自由的!

课文中就这样连用六个“愿意、就”,让我们感觉这个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让我们感受到到最自由自在的萧红——(引读)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指读板书:自由自在)

(二)感受萧红的自由与快乐(学习3-12自然段)

1.那么自由自在的“我”都做了些什么呢?让我们默读课文3-12自然段,看看课文给我们描绘了哪些有趣的场景。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汇报交流,相机补充。

【预设一】第3自然段

①关注内容:领略事情本身的有趣。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如尾巴一般跟随祖父,成了祖父的影子。

②关注形式:感知语言、句式的独特。

再来看看这段话,写得也比较有趣。试着读读看。

反复读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心情?

是啊,对“我”来说,园子里的生活是那样快活、自由,让我们用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

③“我”和祖父如影随形。“我”就像祖父的()。

祖父下种,我就——

我真是在下种吗?说话得有根据。你是根据什么来说她在瞎闹呢?看看后面的内容,我们继续结合自己的批注交流。

④谁关注到了她的动作?

园子里的我不是在溜土窝,而是在。

瞎闹背后可是那份自由、那份快乐。你还关注了哪些词语?

(若没有人说到“踢飞”:一起关注这个词——踢飞)

踢飞的是,踢出的是。请你来读好这几句话朴实的语言,简单的句式,读来有趣。这就是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预设二】第4-10自然段

①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菜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能吃的割掉了,不能吃的倒留着,这下可要饿肚子了。

②关注“爬““乱勾”。

③关注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想象着人物的表情,我们就能把对话读得有声有色。

【预设三】第11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想到了哪个故事?这是萧红版的小猴子下山、小猫钓鱼啊。

关注文中连续用的4个“又”。

小猫钓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但这里谁又会去在意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三心二意呢,唯一让你们感受到的是什么?(自由)把这份自由、惬意,随心所欲读出来。

【预设三】第12自然段

(1)想象画面(2)指导朗读

关注动词“抢”“拼”“扬”“喊”。乱闹中扬出的是水滴,也是乐趣啊!

又听见了什么?“下雨了!下雨了!”

谁也来喊一喊?这一喊,你体会到了什么?谁来快乐地喊一喊。小女生一起来喊一喊。

一抢一拼,一扬一喊,把这份快乐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了。

(3)综上小结:当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时,我却在瞎闹,乱勾,乱闹,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看,她是

(点击中心句: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你们认为,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出示:这是一个的园子。是啊,自由自在的萧红在园子里是快乐的。板书:充满快乐

(三)感受祖父的爱

这一幅幅小萧红跟在祖父后面玩闹的画面,都让她感到快乐和自由,那么这快乐和自由是谁带给她的?(祖父)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出示学习要求:

交流:拔下锄头杆——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慈爱的、疼爱孙女的)

我闯祸了,不骂,反而笑——这是祖父对我的(宽容)

教我认谷子——祖父很有耐心

师:这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的祖父。祖父很爱笑,文中几次写了祖父的笑?

是呀,(引读)当我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把菜种踢飞时,祖父笑了;

当我从祖父手抢手水水瓢,把水扬到空中时,祖父笑了;

当我把韭菜割了,却留着狗尾巴草时,祖父笑了;

当我不听祖父的话,却去摘黄花瓜、追蜻蜓时,祖父笑了。

在祖父的笑声中饱含了对孙女的——爱啊!(板书:爱)

小结: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祖父的笑令萧红难忘,其实是祖父的爱让作者怀念啊。(完成心形板书)

让我们再次走进13小节去感受这份让萧红刻骨铭心的爱吧。

一切景语皆情语,心是自由的,看到的景物就是自由的;心若是快乐的,看到的一切景物就是快乐的,这就是借景抒情。萧红选择了典型的事例,用独特的语言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祖父的园子教案

课文《祖父的园子》的教学设计(合集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课文《祖父的园子》的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