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熊猫妈妈打电话》教学设计(共含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hida200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熊猫妈妈打电话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和16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在正确、流利、有感朗读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读句子练习,初步感知怎样才能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准确,知道有些句子换上意思相近的词,句子的意思不变,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生字教学是重点。“拿、喜”的字形和“拿、送、音、亲”的读音是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1.熊猫妈妈与三个孩子通电话的课件。
2.熊猫妈妈、欢欢、玲玲、贝贝的头饰。
3、字卡、词卡,分角色朗读的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熊猫妈妈听电话。
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
2.再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拼拼读读,把课文读通。
3.从课文中找出要学会的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分别做上记号,对照拼音读准字音,然后再读一遍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1)同桌互读互听,互相订正。
(2)指名认读。(面向全体学生)
(3)用字卡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要读准“拿、送、亲、音”几个字。
5.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 独立识记字形。(你是怎么记的?)
立—日—音 宀—女—安
“走之旁”—关—送 阝—可—阿
吹—欢 新—亲
2.指导“喜”的'笔顺。
3.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4.描一描,写一写。(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5.交流、评比、纠正,要求把字写好。
第二课时
一、指导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熊猫妈妈听了几次电话,是谁打来的?
2.根据思考题再读课文:
(1)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做上记号。
(3)同桌互说,全班交流,对学生进行有层次的口语训练。
当学生分别说出:熊猫妈妈听了玲玲的电话:欢欢给妈妈打了电话:贝贝给妈妈打了电话之后,还要求学生再读全文,组织好语言,再边惯地说一说,如:熊猫妈妈一共听了三次电话,第一次是欢欢从日本打来的;第二次是玲玲从美国打来的;第三次是贝贝由墨西哥打来的。
(4)在说、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①一、二自然段讲熊猫妈妈听欢欢的电话;
②三、四自然段讲熊猫妈妈听玲玲的电话;
③五、六自然段讲熊猫妈妈听贝贝的电话。
3.反复自由练读,把课文读流利。
4.齐读。
二、逐段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第一、二自然段:熊猫妈妈听欢欢从日本打来的电话。
(1)以读代讲第一自然段。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欢欢跟妈妈说了什么?熊猫妈妈又说了什么?做上记号后分别读一读。
(3)看课件:熊猫妈妈给妈妈打电话。
(4)师生合读:师读叙述语,一组读欢欢说的话,一组读熊猫妈妈说的话。
(5)同桌反复练习分角色朗读。
(6)指名分角色朗读一、二自然段。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当中,相机引导理解生字新词,告诉学生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7)演一演: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熊猫欢欢给妈妈打电话。
2.第三、四自然段:熊猫妈妈听玲玲从美国打来的电话。
(1)自由读第三、四段,说一说,谁从什么地方给熊猫妈妈打来了电话?
(2)以读代讲第三自然段。
(3)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分别找出玲玲和熊猫妈妈各说了什么。(相同理解生字新词)
(4)看课件:熊猫妈妈打电话。
(5)师生合读:师读叙述语,一组读玲玲的话,一组读熊猫妈妈的话。
(6)同桌反复分角色朗读。
(7)指名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
(8)演一演:请两位同学表演熊猫玲玲给妈妈打电话。
3.第五、六自然段:熊猫妈妈听贝贝从墨西哥打来的电话。
用学习前四段的方法和步骤指导学习这两段。
4.齐读第七自然段,相机处理生字新词。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1.听分角色朗读的录音带。
2.分组练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例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区别。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的读音,掌握16个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1、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他们把比较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如: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不合群的小蝌蚪?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感兴趣的小节,并纠正读音。(调、别、仍、难、觉)
(三)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题问题。
1、默读
2、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四)抓主要问题。
1、请学生选择哪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2、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次要的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到书中寻找答案。
(五)讨论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从形体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不同点)请学生讲一讲两类蝌蚪的不同。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
理解:闹别扭换个词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那种可怜的样子。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是什么?(朗读时,强调又和单独)
3)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朗读时强调自个儿。说说悠闲的意思或做做样子。
4)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你想怎么评价小作者?(体会汉语的丰富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5)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们怎样把它读好呢?(齐读1、2两段)
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仔细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人启示。
3、能用原来怪不得说写一句话。
4、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懂得要学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需要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虚心求教。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读词语
合群 孤零零 成群结队 闹别扭 孤独 不料 队伍 单独 调皮 仍旧 悠闲 略微 难道 疑问 蛤蟆 怪不得
2、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
(二)讨论,解决上节课中的另外两个问题。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但是,课文中的两位同学和我们都一样,虽然有了这样的发现,却不知道原因。1、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我和永明的疑问吗?这个问句还可以怎么问?
2、如果我们平时碰到不懂的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呢?(如:查百科全书,上网查询,问老师)
3、书上的小朋友采用了问老师的办法。他们是怎么问的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很快地听明白?那么,我们在问的时候,就要求讲清楚,用一句话说明白,不罗嗦。谁会问?(先请学生说,在不能说清的情况下,出示两个句式。)
句式:老师,我发现有些小蝌蚪,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我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小蝌蚪,一种一种,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4、小朋友,你们能解释这个原因吗?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5、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书上那个句子说明他们明白了?你能用原来怪不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吗?(指导朗读)
6、讨论到这里,小朋友们有没有找到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呢?在3月25 日,这么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去春游。作者为什么在日记中不写写小朋友们是怎么玩的,而写这么几只小蝌蚪?
(三)综合提高
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可青蛙妈妈还在烦恼呢!你看,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开家,在外面玩,青蛙妈妈可着急了。你能帮帮它,为它写一则寻人启示吗?讨论:启示中应该写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板书:外形特征 性格脾气
灰色略大 独游 变成青蛙
黑色稍小 群游 变成癞蛤蟆
善于观察 虚心求教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教具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妈妈的帐单》
2.看老师板书这个课题。
书写课题,写到账字时停下来,对学生说:这个账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要注意他不是巾字旁的帐。)
3.读课题。
谁来读一下课题?
能不能读的深情些,你瞧这是一份妈妈的帐单。
齐读课题。(一教就会,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A.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先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1,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诵读。
2,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把他划下来反复地读,把课文读通顺。
B.检查反馈
1.老师从书里摘了一些大家容易读错的词语,你能读吗?自己试一试。
2.你觉得哪些词语是大家容易读错的,你就当小老师来领读一下这个词语。
小彼得报酬索取收款款项慈爱塞进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如愿以偿羞愧万分怦怦直跳
重点解决:报酬,收款的意思。蹑手蹑脚,怦怦直跳,羞愧万分的读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小老师当的不错,如果我请你们再去默读一遍课文,谈谈你读这篇课文的收获,你行吗?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帮助你们思考:请听老师读:小彼得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1)有什么问题吗?
2)为什么要读着读着呢?
3)也许彼得一边读一边想到了许多许多:
小彼得展开帐单读了起来,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会准时送上一杯散发着香味的牛奶;烧上一桌可口的小菜;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永远是那样干净,舒适;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总是那样忙碌。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读着读着,想起了()
四、你可以选一个片段写下来,写下当时彼德的想法。
交流
五、教学最后一自然段
这么多感受用书本上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羞愧万分)
1.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彼得羞愧万分的话吗?
2.请生说理由
3.小彼得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4.是啊,彼得刚才说的这些话就是彼得羞愧万分的表现,你知道什么是羞愧万分了吗?
六、课文学完了,你想对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预习提示
熟读课文。
理解妈妈的爱是伟大的。
教学要求
会写8个字,学会8个新词。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妈妈的爱是伟大的,学会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狐狸妈妈的`爱。
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吃葡萄吗?想吃葡萄的时候怎么办?有一只小狐狸它特别想吃葡萄,该怎么办呢?
初步感知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教师范读。
抽读生词卡片。
狐狸 饥饿 采摘 附近
冒险 山洞 一颗 嗓子
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思考:
为什么课题是《妈妈的葡萄》
妈妈采摘葡萄容易吗?找出相关词句。
体会: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狐狸妈妈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
听到猎狗的叫声,狐狸妈妈是怎么做的?谁来试着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妈妈焦急的心情。
为什么小狐狸能逃脱猎狗的追踪?狐狸妈妈哪去了?
请你们想象一下狐狸妈妈被猎狗追赶时的情景。
山洞附近的葡萄是从哪里来的?小狐狸是怎么知道的?谁来读读妈妈说的话。
如果你是小狐狸,此时你会怎么想?请你读读小狐狸的话。
让我们带着对狐狸妈妈的敬意,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课外拓展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续写一段话。
猎人带着狗追来了,怎么办?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危险!快逃呀!”这时( )。
第 二 课 时
齐读课文
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用旧字换偏旁的方法学习:狐狸饿险洞
组词:
狐:狐狸狐步狐仙
狸:狐狸狸猫狸子
饿:饥饿饿了饿虎扑食
险:危险保险冒险
洞:山洞洞口洞穴
重点指导
摘:里面是个古,不要写成“”。
颗:颗是量词,用作颗粒状的物品。只有和“棵”的用法区别开。“棵”跟植物有关。
嗓:右面是三个“又”,不要写成三个“口”。对比“噪”和“嗓”
写字
观察生字在田子格中的位置。
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课文《妈妈的葡萄》的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课文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讨论、感悟中体会母亲对孩的伟大、无私的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附近、不知不觉等词语。
2、读懂课文,在充分朗读中体会护理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3、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引导学生在感受爱的同时,试着表达爱。
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简笔画出示:一棵高高的大树下结着一串串葡萄。师:看到这幅图画,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答案就在文中,自己试着找出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办法认识生字。
2、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4、抽读生词卡片
5、自学生字。
6、师重点提示:摘、呜、歇
7、书写生字(指导学生写生字险、摘的右半边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仔细读课文,将课文读懂读顺。
2、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3、哪些地方体现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为什么?
4、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1、抄写词语3遍。
2、思考课后思考题。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来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自由读文,从文中找出描写狐狸妈妈言行的`语句并勾画出来。
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评价,读中讨论,读中表达。
读最后一段,从小狐狸的言行上,你看出了什么?
此刻,你们心里想些什么?
请学生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时的情景,她当时心理又在想些什么?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想想,我们给如何回报他们的爱?
2、自读课文《奶奶最喜欢的铃儿》。
①静思默想:为什么奶奶最喜欢的是每星期六冬冬按响的那只门铃?
②在交流中体会奶奶对冬冬的疼爱和思念。
③结合冬冬的言行谈自己的体会。(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亲情)读一读《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说说文中冬冬是怎样做的?
(四)复述课文,激发想象。
在复述中想像狐狸妈妈被猎人赶时的情景,再次体会亲情。
(五)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选择其中两项完成: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抄写文中好词好句。
3、联系自己实际行动回报妈妈的爱。
4、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续写一段话。
课文妈妈的葡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附近、不知不觉”等词语。
2 读懂课文,在充沛朗读中体会护理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3 复述课文,培养同学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同学划出描写狐狸妈妈言行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狐狸妈妈这样做的原因,感悟母爱的伟大、无私。
教学准备:
鼓励同学在课前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
课时布置: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读课文,会认本课生字。
2 读懂课文,感悟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课前,老师安排同学们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请大家交流一下自身搜集的资料。
1 同学交流资料。
2 同学提到或是引导《游子吟》一诗。
结合图,读读诗。
想象诗中是怎样写母亲对小朋友的爱?
读一读,背一背。
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板书课题《妈妈的葡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本生字。
1 自身读课文,想方法认识生字。
2 知名度课文,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3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 仔细读课文,将课文读懂读顺。
2 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3 哪些地方体现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为什么?
引导同学找出描写狐狸妈妈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4 师小结。
四、安排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细读课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2 复述课文,培养同学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今天,俺们来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细读、深思、再悟。
1 带着课后的第一个考虑题,细读课文。
“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儿来的?”
结合上下文,鼓励同学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推理。(师随即可教同学简单的推理方法)
2 读最后一段,从小狐狸的言行上,你看出了什么?
3 此刻,你们心里想些什么?
三、拓展与延伸
1 同学们,俺们每天都在家长的关爱中生长,想想,俺们给如何回报他们的爱?
2 读一读《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说说文中冬冬是怎样做的?
四、复述课文
在复述中想像狐狸妈妈被猎人赶时的情景。
五、指导同学写生字
注意“险”、“摘”的右半边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心灵相约
1、解读古诗,引入教学:
记得,前不久我们刚学过一首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诗,题目是──《游子吟》。对,今天就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来读一读吧。
2、围绕“报”字引入新课:
还记得诗中的“报”是什么意思吗?我突然想到了另一个和“报”有关的词(板书“报酬”),这又是什么意思?(付出劳动后得到酬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报酬”的故事。
3、出示课题:“妈妈的账单”:
⑴陈老师这里就有一份小彼得的帐单(出示帐单)同学想知道这份帐单怎么来的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课文。
⑵你从小彼得为妈妈开的这份帐单里知道些什么呢?(小彼得听话,懂事,或勤劳,)
⑶但是当小彼得把他听话,懂事都标上了价钱,这个时候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不懂事,爱计较,有经济头脑)
提到有经济头脑,将其引入第一自然段,解释其有经济头脑的原因。
二、真情告白
1、但是妈妈看到小彼的帐单后,她却什么话也没有说,她把她想说的话也写进了一份帐单里,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份帐单。
2、当两份分别由母亲和儿子所写的帐单放在你们的'面前的时候,你们的心里有话想说吗?他们到底区别在哪里?
3、引导学生理解两份账单的不同:
(学生可能会提到妈妈的爱是无私的爱)
4、那让我们再仔细瞧瞧妈妈的这份帐单,你们说母亲十年来为彼得的辛勤付出就仅仅只有这四条款项吗?如果我请你把这份母亲的帐单再列详细点,还可以列举什么呢?
(师引导:从小到大,已经为他洗了数不清的衣服,生病时……)
5、如果妈妈的帐单上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是10芬尼吗?100芬尼吗?1000芬尼吗?……
6、既然妈妈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妈妈的账单上写得都是“0芬尼”?(是啊,妈妈为孩子付出的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妈妈的爱不但是无价的,也是无私的,妈妈只是全身心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从不计报酬。)
三、放飞心愿
1、那小彼得体会到妈妈的爱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仔细读读最后一段。
2、现在,你又对小彼得有什么评价呢?
(是啊,小彼得还是个懂事的孩子,看到妈妈的帐单,他很快领悟到,妈妈是一直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报酬。跟妈妈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改正了自己的做法。)
3、是啊,彼得刚才说的这些话就是彼得羞愧万分的表现,他把头深深地埋进了妈妈的怀里,这个时候小彼得的心里有了一个小小的心愿,你们能替他说出来吗?
4、们相信,妈妈这一份充满宽容、怜惜、关怀、挚爱的的亲情,会像缓缓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地陪伴着小彼得一天天长大。看着小彼得和他母亲发生的动人的故事,你们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妈妈,此时你最想呼喊的是:妈妈(播放感恩的心的音乐),现在陈老师也送你们一个小小的心愿,你们想送给妈妈什么心愿?无论你们曾做错过什么,母爱的无私都将包容你们,老师相信,不管你们的母亲现在身处何方,也一定听见了你们的心愿,你们的心愿已随着歌声放飞。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孩子们,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学。
(1)指名领读新词,开火车读。
(2)新词到了课文中,你还认识他们吗?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不同特点。
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他的妈妈是——(青蛙)。原来他们真的长得很不同。
(一)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中描写蝌蚪外形的句子。
(出示: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灰”
3、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可以带上动作读。
4、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二)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1、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
2、请找出课文中完整地描写青蛙妈妈样子的句子。
出示: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学“披”“鼓”(做动作)
师:谁来当青蛙妈妈,介绍一下自己吧?(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三)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1、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小朋友轻轻读读课文2~6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写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2、交流,师相机贴出图片
出示:①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②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
③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④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3、看图,演一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四、学习课文第2段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
1、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
(现场采访小蝌蚪,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2、于是,就——迎上去,(着急、高兴)地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3、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4、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相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后来,他们又遇到了乌龟,乌龟是怎么帮助它们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吧!
五、复习巩固,生字书写
1、再次出示新词。
2、学“什、么”
板书:34、小蝌蚪 找 妈妈(青蛙)
大脑袋 后腿 (披) 绿衣裳
灰黑色身子 (露) 白肚皮
长尾巴 前腿 (鼓)大眼睛
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
★ 打电话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