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食盐教学设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xiahuan

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愚人食盐教学设计(共含6篇),供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iahua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愚人食盐教学设计

篇1:愚人食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准确把握寓言寓意。

3、掌握寓言类材料的审题立意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以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文学常识

1、《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称《百譬经》。 古印度僧伽斯那著,南朝齐求那毗地译。 全书两卷,共有98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 但“除去教诫,独留寓言”,完全可以当成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来读,对社会、人生也不无启发意义。

2、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

三、文本研读:品愚人故事,悟智慧人生

小组展示:

1、品读第二、三、六则寓言故事,概括每则寓言分别说的是什么人?写的什么事?结果如何?

2、组内探究每则寓言的寓意

(组内交流预习作业,组长记录,归纳整理发言结果,推荐代表发言。)

第二则:《渴见水》

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实事求是,切忌贪多求大;

做好眼前事,防止好高骛远;

明确目标,量力而行 ;

心中有定,方可拒八面来风;

最佳寓意:做好眼前事,防止好高骛远

第三则:《入海取沉水》

随波逐流和急于求成,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身处困境,更需冷静;

认清事物本质,不盲目效仿;

执着于目标,方可取得成功。

人生启示:人要有恒心、耐心, 不可急于求成。

第六则:《驼瓮俱失》

不可过于轻信他人;

面对“鱼和熊掌”的问题,用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

最佳寓意:面对“鱼和熊掌”的问题,用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1、找关键句;

2、找陈述对象;

3、由果溯因

4、整体性原则

五、巩固提升

概括下列寓言的寓意。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

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寓言类材料的审题方法,概括材料的寓意。

六、布置作业:

概括《愚人食盐》《尝庵婆罗果》《诈言马死》三则寓言的寓意。

附:板书设计

《百喻经》六则

品愚人故事 悟智慧人生

1、找关键句;

2、找陈述对象;

3、由果溯因

4、整体性原则

篇2:愚人食盐教学设计

昔有愚者,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①盐。食之,甚美②,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④。天下之事皆然⑤,过则非唯⑥无益,反害之。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觉得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有了一个想法:因为有了盐,所以菜美味。靠近傍晚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这件事很奇怪,但是看见自己儿子只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文言文知识:

适。“适”是个多义词,指“恰巧”,“正值”,“安逸”,也可指“到”,“到......去”。上文“适友人家”,意为到友人家 去。又“适江南”,意为到江南去;“同适故乡”,意为一同到故乡去。

字词

①.益:增加 ②.甚美:(味道)很美。 ③.缘:因为 ④.患:害 ⑤.然:这样 6.唯:只

主旨句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

启示

1. 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2.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恰到好处是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篇3:愚人食盐教学设计

朝代:南北朝

作者:僧伽斯那

一、原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二、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主人给他食物。食物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之后,于是添加盐。吃的,很美,于是自言自语说:“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又多了?”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只吃盐。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天下的事情都是这样,经过则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是有害的。

三、注释

1 食:食物。

2 闻已:听罢。

3 更:再次。

4 益:增加。

5 既:已经。

6 空:空口。

7 口爽:口味败坏。

8 所以:??的原因。

9 复:再。

10爽:差、败坏。

11智:智慧。

12故:缘故。

13反:反而。

14患:祸患。

四、故事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有一天到一个很远的朋友家里去。主人便很殷勤地招待。并煮了好几道好菜招待这位客人,可是忘了放盐,所以每道菜都淡而无味。这位客人对主人说:“你今天烧的菜都很名贵,可是淡了一点,所以不太好吃。”主人说:“啊!我忘了放一样东西!”于是到厨房拿了些盐,放进每一道菜,搅拌了一会儿再请客人尝尝,这回每道菜都很美味可口。问主人说:“你放了些什么,菜就那么好吃?”

主人说:“放盐呀!之所以每样菜都好吃,是因为有盐,盐是百味之源。”傻人以为盐既然那么好吃,回去每餐都买盐来吃好了,省得煮那么多菜。于是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的盐,回到家里急忙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嘴里,苦涩不堪,以为是被那位亲戚骗了。

各位大众,世间各人有各人的智识,知识也有高高低低的差别。知识是改造自己和利益他人的武器。若是智识用之不当!也可能毁灭自己、和违害社会。更是要用得不偏不倚,才能发挥效用。

比喻贪吃好玩,与断食偏食都不适中。过分的享乐与吃苦主义都有偏。世间万事必须适中,过与不及都可能坏事。又比喻有些人做事不负责任,可能一生一世都一事无成,过分的热衷名利,也会造成争夺计较而造恶业,或劳碌一生,与烦恼纠缠不休,乃至生生世世都轮回不息。 世间万事做得适中,即成功立业。物用之得适即物物皆良,人用之得适即人尽其才。时、地、人、都恰到好处,即事事皆通,否则事事都障碍。世间事事物物皆须靠我

禅宗的祖师,往往一言半句即开启人的智慧—开悟。有人一生埋在禅堂里,埋在经典里参研,都不能开悟何故?机缘也、善根也、智慧也、对机对法,遇缘即应。否则多费工夫也没有受用,所以佛法一点点都很能受用,无善根无缘分的人再多亦没有用。

有些不法的人说:‘德行一斤值多少钱?’他们视道德良善一文不值!可是对于修行的人来说,德行乃是无上的至宝。一样一种东西,有的人如宝贝一样,有的人视如粪土,这就得看人的用途了。就好像有某些信仰佛教的人说:我没有空念佛,也没有空用功修行,待儿女长大以后,才来好好用功。

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真的一点空都没有吗?我想不是的,都是名和利填藏满了脑子里,那里有空呢?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做至宝,没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做闲时的消遣品!能不能受用佛法就是在这里。能受用的人,就是一点一滴也当作宝贝,而受持奉行。不能受用的人,就是听多了,返而变成‘。本则故事意义就在这里。

篇4:《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四年级《科学》的溶解单元,它围绕“溶解”这一研究主题,以食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研究材料,把学生可能提出的,并且是他们能够进行研究的一系列问题——食盐在水中溶解吗,怎样使食盐在水中溶解得更快,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分离出来吗等问题按顺序编排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步深入地开展观察研究活动。《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是这个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意在指导学生根据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通过对“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问题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二、教学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科学地研究有关的溶解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让学生根据问题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三、教学要求

1、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2、让学生学会根据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研究溶解现象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1、演示实验

食盐、筷子、勺子、杯子等

2、小组观察实验

食盐、筷子、勺子、杯子、水槽等。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 观察实验现象,提出研究问题。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说说我们可以用他们来干什么?想看教师做个实验吗?

2、教师和一学生做一个食盐的溶解实验,把一勺子食盐倒入水里,搅拌几下,盐溶解了,再加一勺,盐又溶解了……不断地加盐,盐能不断地溶解吗?

3、推测:这杯水大约能溶解几勺食盐?

4、我们的猜测究竟对不对呢?该怎么办?我们一起用实验来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出示课题。

(二) 根据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1、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来研究?

(1)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2、根据讨论情况修正计划。

(三) 根据研究计划,开展探究活动。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 交流实验结果,发现新的问题。

1、统计各小组实验结果。

2、从这串数字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3、你能否推测这是什么原因呢?

4、课外延伸。

(五)整理器材,走出实验室。

篇5:《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知道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是无限的。

2、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做出解释。

3、体验探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在制定实验计划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是无限的。

教学难点:探究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设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结合小马分别运送食盐、海绵的故事提出问题: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那么一杯水中最多能够溶解多少食盐呢?顺势导入本节新课——《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二)新课讲授

1、活动一:制定实验计划。

(1)活动前

提出问题:要看一杯水中能溶解食盐的多少,需要考虑哪些问题或者有哪些疑问?

学生自由回答:需要考虑一杯水的多少,大杯还是小杯;需要考虑放入食盐的多少或者方式,是一次性放入很多还是分次少量的放入……

教师提问:要看一杯水中最终溶解多少食盐,可以如何设计研究计划?

(2)活动中

学习分小组进行讨论,制定研究计划,之后进行分享。

(3)活动后

教师针对各个小组的研究计划进行总结说明:

①需要保证烧杯中水的量是一定的,比如可以都选用100ml水;

②对食盐,可以先进行称量,每2g或者每1g为一份;

③在水中加入食盐的时候,需要分次少量的加入食盐,直到加入的食盐完全溶解之后再加入另一份,直到加入的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④最终大致计算一定量的水中能够溶解的食盐的质量的总和。

2、活动二:自主进行实验,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1)活动前

学生自行准备实验用具(包含食盐、勺子、量杯、筷子和定量的水等),明确小组内各个成员的职责和实验步骤。

(2)活动中

学生分小组自主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活动后

汇总实验数据,进行分享:

①了解其他小组100毫升水溶解了多少克食盐,都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②大多数小组溶解了多少克食盐?

③哪个小组溶解的食盐最多?怎样做的?

④哪个小组溶解的食盐最少?怎样做的?

教师总结:100毫升水溶解食盐的质量,各个小组研究结果各不相同,但是能够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一定量的水中能够溶解的食盐的质量是有限的,并不是无限溶解的。要让水中能够溶解更多的食盐,可以采用搅拌的方式,这样也能加快溶解。

(三)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看,是不是所有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都是有限的,有没有物质可以在水中无限溶解的?

解析:有的物质在水中能够无限溶解,比如酒精。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收获。

开放性小结作业:回到家尝试研究一下一杯水中最多能够溶解多少克白糖。

四、板书设计

篇6: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反思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反思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溶解单元从观察比较食盐和砂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作为本单元的第四课时,意在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通过对“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问题的自主研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本课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是学生们在观察了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探究过食盐在水中怎样溶解得快之后常会提出的问题。那么,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呢?这就是本课第二部分要重点探究的问题。第二部分: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学生们两人一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一份简单的研究计划。随后,各小组一边实验,一边做活动记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班上交流研究结果。

本课没有什么知识难点,操作技能也比较简单。我的设想是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研究活动过程。

教学反思:

一、这节课的研究问题不是由我生硬地提出而是创设情景以演示实验和谈话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想要亲自动手研究的问题,这样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其实让学生真正科学地经历过程并非易事,学生在课堂热热闹闹地活动起来,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形无神的活动不是我们所倡导的`,关键是看你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发挥作用,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自身行为的主导者、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人,无论得到的答案是对或错,都应当是调查研究的结果。我这节课的设计正是给学生大量的时间一勺一勺的加食盐,边搅拌、边观察、边记录,让学生真正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三、这节课设计时没有告诉学生应该用什么方法研究,具体怎样操作,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只提出了50毫升的条件,怎样制定研究计划都交给学生充分讨论。这给学生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提供创造空间。

四、这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合作交流和汇报修改的活动,学生研究计划的制定、实验活动的开展、实验结果的讨论、汇报都是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实现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总体上看,这节课在理念上我是突出了教学生怎样学而不是学什么,在教学上强调让学生真正而不是形式地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成语寓言故事:愚人食盐

愚人食盐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愚人短信

现代诗歌:愚人

食盐专营办法全文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学反思

愚人课作文700字

一堂愚人课作文

愚人短信(4.1整人短信)

愚人的经典名言

愚人食盐教学设计(推荐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愚人食盐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