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拜年》教学设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mysupermailbox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拜年》教学设计(共含12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ysupermailbox”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拜年》教学设计

篇1:《小拜年》教学设计

《小拜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小拜年》,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欢度春节的习俗。并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歌唱。

二、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

2、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喜庆热闹气氛的表现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锣鼓打击乐、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

〈一〉律动

|随着《春节序曲》的音乐,教师带学生扭秧歌,感受喜庆的气氛。

〈二〉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听着这欢快的音乐、扭着秧歌,你们觉得什么日子要到了?学生回答:过年、国庆、…

(2)你们喜欢过年吗?过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学生回答:喜欢。风俗习惯有:包饺子、放鞭炮、…

(3)过年的风俗习惯真是丰富多彩,特别是拜年,很有意思,很热闹。你们听,湖南的小朋友来给我们大家拜年了,请同学们仔细听,他们是如何拜年的。

学生听音乐。

(4)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谁来说说,他们是如何拜年的?

学生回答:热烈、欢快、活泼的气氛。他们拜年有耍狮子、舞龙灯…

〈三〉重点练习

(5)同学们讲的很好,他们过年还敲锣打鼓呢!今天老师也带来了锣和鼓,想敲吗?

学生敲一敲,感受一下。

(6)同学们敲的很高兴,但如果有节奏的敲就更好了!下面听老师有节奏的敲一敲,你们来模仿。

×××∣×××∣××××∣×××∣

咚咚呛咚咚呛咚咚呛呛咚咚呛

学生练习,再用锣和鼓敲一敲。

〈四〉学唱歌曲

(7)同学们敲的很好,下面我们能不能用歌声把这首歌曲里欢快的情绪表现出来呢?

学生回答:能。

(8)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自己学唱这首歌曲,看哪位同学学的最快。

学生跟音乐学唱歌曲。

(9)下面,我们不跟音乐,自己练习唱,遇到不会的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学生练习唱

(10)刚才,有的同学唱的很好,但有的.唱的还不够准确,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再练习一次。

学生随音乐唱。

(11)会唱了吗?请哪位同学来试试。

部分同学唱。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2)请同学们完整的跟琴唱一唱。

(13)同学们学的真快,要是把拜年时的高兴心情表现出来就更好了,想一想,怎样才能唱得更好?

学生回答:应欢快的唱,用有弹性的声音唱。

(14)讲的很好,现在我们就按照你们所讲的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15)我们能不能跟着音乐,唱卡拉ok呢?

(16)跟伴奏音乐唱。

〈五〉创作表演

(17)唱的真好,我们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更好的表现这首歌,使拜年的气氛更热烈?

学生回答:锣鼓伴奏、舞蹈表演......

(18)现在我们分组合作表演。

学生分成舞蹈、唱歌、锣鼓伴奏三组自己创作表演。

(19)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唱起来、敲起来、跳起来吧!

学生随音乐表演。

〈六〉拓展延伸

(20)同学们,我们唱的《小拜年》是一首具有中国特色的过年歌曲,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外国小朋友是怎样过年的。

(21)听唱歌曲《新年好》。

(22)听唱了这两首有关过年的歌曲,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节奏不同、歌词不同、演唱速度不同。

(23)同学们讲的真好,同样是过年,东西方文化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特点,需要我们用不一样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

五、总结

最后让我们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吧!

随《小拜年》音乐扭秧歌走出教室。

篇2:《小拜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小拜年》了解湖南花鼓戏以及湖南的过年风俗。

2.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拜年》,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积极参与编创活动,用打击乐表现过年的气氛。

4.通过学唱歌曲《小拜年》,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烈氛围,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

教学重点:

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拜年》。

教学难点:

唱出湖南花鼓调的风格特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光盘磁带录音机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先来听一首戏曲!

播放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

提问:曲子熟悉吗?

简介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的一首湖南花鼓戏《小拜年》!

二、初步感受

1.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一遍《小拜年》,感受一下具有湖南花鼓调风格的歌曲。

播放歌曲《小拜年》!

2.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生:欢快热烈

师:同学们问答的非常好。

3.请同学们再聆听一遍,歌曲中他们是怎样庆祝新年的?

生:耍狮子灯舞龙灯

4.简介湖南的过年风俗。(出示图片)

湖南人拜年,除了舞龙灯、狮子,还看龙灯、放鞭炮、唱花鼓戏等。大年三十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红灯笼高挂,晚上点亮灯笼,整宿不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5.再次聆听歌曲《小拜年》来感受湖南人民过年时欢快热烈的气氛.。

三、学习歌曲

1.师范唱歌曲。

2.聆听范唱,学生轻轻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展示大屏幕的歌谱歌词)

3.学生跟琴用“嗯”哼唱歌曲。

4.跟录音小声哼唱歌词。

5.学生唱不好的地方老师予以纠正。

6.跟琴完整的演唱,要表达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珍惜之情。

四、创编活动

1.分组表演歌曲

2.请学生用自己的的手按歌曲的节奏拍桌子表示锣鼓声来表现歌曲欢快热烈的气氛,看哪一组表现得最好,给与鼓励!

3.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4.分成三组:第一组领唱前两句,第二组唱第三句,第三组唱四、五两句。老师在“咚咚锵”处用电子琴上的打击乐器为他们制造出打击声!

五、拓展

聆听有关过新年的歌曲!《过新年》 《龙咚锵》 《新年好》英文版等

六、小结

听了这么多有关新年的.歌曲,老师现在都想过年了,很高兴和同学们度过了一堂快乐有趣的音乐课,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他自己过年的习俗,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去问问你的长辈或上网查一查还有没有更有意思的活动或更好听的”新年歌曲,再来和老师来交流。好不好?最后请同学们再来一起演唱一遍歌曲《小拜年》一定要唱出欢快热烈的气氛!

篇3:《小拜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小拜年》,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欢度春节的习俗,并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歌唱。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

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喜庆热闹气氛的表现。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锣鼓打击乐、电子琴、扇子、绸子。

四、教学过程:

〈一〉观看舞龙狮表演

〈二〉律动

随着《春节序曲》的音乐,教师带学生扭秧歌,感受喜庆的气氛。

1、谈话导入,同学们,听着这欢快的音乐、扭着秧歌,你们觉得什么日子要到了?学生回答:过年、国庆、…

2、你们喜欢过年吗?过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幻灯2)

学生回答:喜欢。风俗习惯有:包饺子、放鞭炮、贴窗花、挂红灯、敲锣打鼓…

3、过年的风俗习惯真是丰富多彩,特别是拜年,很有意思,很热闹。

〈三〉节奏练习

1、看着热闹的场面,老师也想敲起锣打起鼓,你们想敲吗?

学生敲一敲,感受一下。

2、同学们敲的很有力,但如果有节奏的敲就更好了!下面听老师有节奏的敲一敲,你们来模仿。

咚咚呛咚咚呛咚咚呛呛咚咚呛(老师先敲,学生咚时击掌,呛时拍腿)

学生练习,再用锣和鼓敲一敲。

〈四〉学唱歌曲

过渡:掌握这个节奏后,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湖南小朋友过年时唱的歌曲《小拜年》。

1、初听乐曲,感受过年时的喜庆欢快。(课件)

2、再听乐曲。如果听到有刚才敲击乐器时的节奏请击掌拍腿做动作。

3、读歌词

4、学生随音乐唱。

5、跟琴唱,指导易错的.乐句。

6、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同学们学的真快,要是把拜年时的高兴心情表现出来就更好了,想一想,怎样才能唱得更好?

学生回答:应欢快的唱,用有弹性的声音唱;注意敲鼓时由弱到强的变化

讲的很好,现在我们就按照你们所讲的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五〉创作表演

1、唱的真好,我们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更好的表现这首歌,使拜年的气氛更热烈?

学生回答:锣鼓伴奏、舞蹈表演

2、现在我们分组合作表演。

学生分成舞蹈、唱歌、锣鼓伴奏三组自己创作表演。

3、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唱起来、敲起来、跳起来吧!

学生随音乐表演。

〈六〉拓展延伸

小拜年有多种表演形式,我们一起来听听东北二人转《小拜年》吧!同样是拜年,东北地区跟湖南的风俗习惯不一样,风格也不相同。

篇4: 《小拜年》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小拜年》,了解我国民不同地域欢度春节的习俗。(价值观)

2、通过学唱歌曲《小拜年》,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烈氛围。(技能)

3、通过学习《小拜年》,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歌唱,培养学生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情感、态度)

4、通过聆听、参与、学唱与表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小拜年》

教学难点:歌曲风格;附点音符的演唱。

教具:多媒体课件、锣鼓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歌曲!一年级时学过的《龙咚锵》、《新年好》两首歌曲。

一、音乐导入:《春节序曲》前2′17″

在其音乐的氛围下,让学生跟老师学几个简单的律动。问:

1)愉快不愉快,高兴不高兴?

2)音乐表达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或者(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表达什么事?听不出来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看几幅图画(设计理念:培养音乐欣赏素质,培养审美情趣。)

二、感受歌曲

1、课件出示几幅图画,背景音乐《小拜年》:

问:你知道这是在做什么吗?跑高跷、贴春联、贴福字、放爆竹、吃水饺等)(设计理念:通过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2、交流:这是我们这儿过年时的热闹情境,同学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我们开心的喊一声:过年啦・・・・・・你知道吗,过年还有一个名称,叫?・・・・春节

3、简单介绍湖南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幅员辽阔的国家,看看这幅图,这是我们中国的政区图,同学们看到这个绿色的地方,它是中国的湖南省,(插入地图)听说那儿的春节啊,可好玩了。

4、导入课题,出示歌谱,第一遍范唱: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一首《小拜年》,来了解一下他们有哪些好玩的?

5、第二遍范唱:你还知道了哪些内容?

6、第三遍范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具有湖南花鼓调风格的歌曲。(边听边做律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动作表达一下过年那种热闹的气氛)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湖南小朋友过年要耍狮子灯、舞龙灯、哥哥打鼓、弟弟敲锣、爸爸戴红花(打课件)一片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

7、听范唱第四遍,看歌谱,

1)锣鼓声在歌曲的什么地方?

2)你能唱一唱吗?

3)你觉得“咚咚”敲打的是什么乐器?“锵”又代表的什么乐器?

4)随范唱加入动作:“咚咚”敲凳子面,“锵”拍腿。师敲锣打鼓示范

5)认识锣鼓:个别学生随音乐敲奏,其他学生敲凳子拍腿。

8、增加一下难度,我们左手敲凳子,右手拍腿来合作一遍。先看老师做一遍。

9、生读歌词:知道了湖南小朋友怎么过年,也学会了演奏锣鼓声,你能把歌词读下来吗?解决不认识的字。(设计理念: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实践能力)

三、学唱歌曲

10、跟琴学唱歌曲第一段。

1)小声跟琴逐句学唱,随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2)接唱。师生、生生接唱

3)齐唱。把第一段完整演唱。

11、学唱第二段,并将学生唱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1)跟琴慢唱,随时解决唱中出现的问题

2)齐唱第二段

12、完整演唱歌曲,随音乐范唱进行。

13、随伴奏分组进行

1)女生2)男生

14、随琴演唱,加入“敲凳子”“拍腿”,模仿“咚咚锵”。

四、律动表演

1、学生随音乐边唱边编动作,老师观察动作好的同学。

2、找动作好的同学带领大家一起表演。随音乐进行。

3、将全班学生分四个小组,每组自己分配人员唱歌、律动、“咚咚锵”。

五、拓展

1、本学期学过一首湖南民歌,你记得是哪一首吗?随范唱学生表演唱。

2、湖南花鼓调:今天学的这首《小拜年》是一首湖南花鼓调,花鼓调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湖南花鼓小调《洗菜心》。

小结:湖南人拜年,除了舞龙灯、狮子,还看龙灯、放鞭炮、唱花鼓戏等。大年三十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红灯笼高挂,晚上点亮灯笼,整宿不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他自己过年的民风习俗,对于我们当地过年的习俗还有哪些?回家问一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下节课我们一同分享。下课!

篇5:小拜年教学反思

小拜年教学反思

《小拜年》,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过新年是热闹、喜气的氛围,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感受到学生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真情、真爱!

上《小拜年》这一课时,在设计教案之前,我认真聆听了这首音乐,说实话我以为上好这节课是很容易的事,因为,当我在听这首音乐的时候,自己就深深的被音乐浓郁的“过年”气氛给激动了,非常好听,也非常亲切,不禁使我忆起了自己小时侯在过年时的点点滴滴。我想,小孩子嘛最喜欢过年了,所以他们一定会被我感染、会被音乐所感动!但是我这节课在起步时就已经令我感到走不下去了。在失败之后我总结了原因,因为我不了解学生情况。另外,学生只知圣诞节而不知春节,实在令我们所以中国人感到悲哀!新课标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这是我们的责任!总结原因之后,我觉得自己以后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习性等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所以学生的情况也会随之改变,要上好课就得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情况。

⑵低年级学生也是学习的主人,我不该忽视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不能小看他们的能力,其实他们也具有学习功能,即具有主动向课外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

⑶过年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越来越轻了,我如果仅靠教材中的两部作品是难以感染学生的,所以,我应该寻找更多、更生动的资料,让学生对“过年”有更深的感情!

⑷尽力创设教室环境,渲染过年的气氛。

最终我只是稍微调整了教学顺序,但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教学气氛异常的热烈。它使我明白了――蹲下来和学生一起看世界。当我蹲下来和学生一起看世界的时候,我就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音乐与学生生活自然结合,通过让低年级小朋友课外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也使他们对过年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自己祖国的民族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觉得这比教师简单的知识性传授要好的多。

篇6:《小拜年》教学反思

二年级第三册中有一首歌《小拜年》。这是一首湖南民歌,有着浓厚的花鼓戏味道。在初听这首歌曲的时候,让我想到了湖南人的语言。音乐的音调与湖南话得音调极其相似,这就让我在教授歌曲的时候有了突破口。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歌曲的旋律难度着实有点大。因为歌曲中的旋律跨度,装饰音的运用都是比较难的。可是通过了解湖南话的特点之后在去学习歌曲就显得简单多了。很多时候歌曲的旋律跟我们平时说话是的语音语调很接近,有人说,中国人学习音乐有着先天优势,因为我们的国语中就有四个音调。很多作曲家在写歌曲的时候也会按照歌词的.音调来谱写旋律,我们常说,这首歌曲朗朗上口,就是说这首歌在唱的时候不用费多大劲在旋律上拐来拐去。

虽然,我们音乐课的教学以音乐为主,重在旋律的体验,但有时候在旋律并非那么容易体验的时候就可以结合语言来进行教学。尤其是地方民歌的教学,每个地方的民歌旋律,都带有当地语言的特点。把握好音调与语言的特点会让美味的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篇7:《小池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写的是

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课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

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

[设计理念]: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小池塘》一课,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意境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课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态和生命。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和表演、画图等多种手段来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提高思想认识。

[设计思路]:

教师尝试着把“享受语文,快乐语文”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情感伴随着他们的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伴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情感的王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来到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春天小池塘的明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6个生字,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春天池塘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幻灯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田字格(画在黑板上)、音乐。

一、引入

知道今天上什么课?

你们见过小池塘没有,你对小池塘有什么感受?

你们都见过小池塘,生活在江南水乡就是好。有一个人见过小池塘后,写出了一篇很美的文章,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小池塘的。(板书:小池塘)

二、指导看图

图上画的是哪儿?看着图谁来说说小池塘与江河有什么不同?

图上画有什么?

看了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1、根据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①生字表中的生字,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

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②自由读课文,读不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老师这儿有几个词,看谁能读

准确:

姐姐 芦苇 睫毛 白鹅 倒映 鲜红 珍珠 水波 一只

读句子:

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像长长的睫毛。

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

3、自由读课文。

4、指名分节朗读。

四、整体感知课文

小池塘美不美?你觉得最美的地方在哪?

课文把小池塘比作了什么?

五、指导书写

l、观察生字(吹气波只)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说横、竖中线上的笔画,教师红笔标出。

3、老师在田字格做示范。

4、让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引出课题。

1、出示春景图,引导谈话。

小朋友你们瞧,春天来了!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有位神奇的客人要来到我们中间,她会是谁呢?(学生猜测)

[评]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出示课题,指导读题。(学生友好地向小池塘打招呼)

[ 评]这样的开头快速地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兴趣被有效地激发起来

二、配乐朗读,激发兴趣。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评]悠扬的伴奏声,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之文句本身的优美,必将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

三、多向导读,入情入境。

(一)导读第一自然段。

1、读了课文,我们对小池塘有了一些了解,课文内把小池塘比作了什么?

教师简笔画“大眼睛”。

[评]通过简笔画形象地突破了“睫毛这个难点。

2、小池塘是一只什么样的大眼睛?(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导看图,说说哪儿像大眼睛,哪儿像睫毛?

4、各小组一边齐读课文,一边想象小池塘的样子。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参与评价。相机指导读好“轻轻”、“一闪一闪”长长”。

[评]: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交流,老师还将评价让位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导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小池塘这只大眼睛看到了什么?

2、学生上台板书: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请四名学生代表上台在黑板上板演小池塘看到的景物,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强调书写姿势,要求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

[评]将教师板书的权力让位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参与板书设计的乐趣,又解 决了如何在阅读课中渗透写字教学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选择喜爱的句子上台读给大家听,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

[评]教师走下了讲台,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听学生的见解,从旁指导着学生的自主发展。讲台成了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表现的舞台。

(2)、相机播放课件,使学生感受池塘倒影的美丽,读出喜爱之情。

(3)、反复诵读表现美,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这里通过让学生多诵读几遍自己喜欢的句子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情绪化的“场”,让学生主动地读,达到自读自悟,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指导背诵。

[评]《学记》中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学生在积累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池塘美、春更美。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教师及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在拓展学习中能够加深对教材的体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素养。

(1)、教师背诵课文。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背诵课文。(可看板书、找规律、画简笔画、边背边想象……)

[评]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背诵,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

5、放飞想象,拓展训练。

还有什么景物也能倒映在小池塘里?它们又像什么呢?

[评]“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之间的差距,创设一个让学生当小诗人来作诗的情境,这样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语言。

(三)、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

(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内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来表现课文。)

[评]让学生找合作伙伴,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表现课文,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多元化的大胆尝试,学生在此情境中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体验到了成功。

[《小池塘》教学设计]

篇8:《小松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聆听乐曲感受蒙古族民歌和乐曲的特点,进一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启发学生想象,结合歌乐曲编创简单动作,能边唱边表演,边听边表演。

教学内容:

一、聆听《挤奶舞》

二、表演《小松树》

教学重难点:

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

二、听辨出音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学唱《小松树》

1、通过听录音的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像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聆听并表演《挤奶舞》

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不错,热情好客的蒙古妈妈看到我们可高兴了握着小朋友的手说:”塔赛奴、塔赛奴“还拿出了最好的.奶茶、炒米、奶皮、黄油等好多好东西来招待我们。让我们一起听着音

乐品尝美味的食品吧!”

1、生边品尝奶茶边欣赏《挤奶舞》音乐听老师简介

“这个奶茶呀是蒙古人民招待客人的必备饮料,是用砖茶熬成紫红色后在加如鲜奶做成的,营养丰富,既解渴用开胃还可提神呢!”

2、表演《挤奶舞》

“哎,蒙古小骑兵去哪了?哦,原来他看到小朋友这么喜欢吃这些食品他正拿着桶给我们去挤奶了,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吧!(拿着桶转一圈,到挤奶场)

你觉得挤奶该注意什么?”

(1)单膝跪

(2)卷袖

(3)创编挤奶动作

师生一起表演“挤奶舞”

四、了解蒙古人民喜爱的活动。

篇9:《小松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音的高低知识

2、能力目标:表演蒙古舞的能力

3、情感目标: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音的高低

2、准确演唱、表演蒙古歌舞

教具学具:

录音机、课本、琴、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

1、复习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2、加表演演唱歌曲

三、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1、初听《我是人民小骑兵》,录音机,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聆听。

提示:

A这首木琴曲表现了哪些内容?

B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并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音乐表现的小骑兵的故事。

3、再听录音机

要求: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做动作。

4、注意音乐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你感到小骑兵由远至近?让学生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在乐曲中的效果。

5、选择打击乐器进行参与或伴奏。

四、学唱《小松树》

1、听录音的范唱,录音机,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讲了什么?

2、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3、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

4、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5、合着录音伴奏,正确地演唱。

6、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像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演。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

篇10:《小麻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小麻雀与麻雀妈妈是怎么样的。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看过不少童话,也一定都喜欢童话。今天,我们一起走入前苏联著名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故事《小麻雀》,一起看看小动物的成长会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板书:小麻雀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错字,不添不漏字。

A.读后检查认读生字: 檐、脖、摔、纠、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

B.出示词语卡片:屋檐 脖子 摔下来 蹲着 扯开 嗓子 手舞足蹈 绿莹莹 瞪眼 舔了舔 懊恼 老鼠 光秃秃

开火车读后全班齐读。

C.指名读难读句。

2、默读。标出段落序号,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A.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B.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妈妈的劝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默读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1——13自然段。

1、默读,你从哪里看出普季克天真幼稚,从哪里看出麻雀妈妈的罗嗦,在旁边备注。

2、指名回答。

师:你从哪里看出麻雀妈妈的罗嗦?

师:是呀,麻雀妈妈可真有点罗嗦,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妈妈这么罗嗦,是为了什么呢?

生试用慈爱的语气读妈妈的话语。

3、你从哪里看出普季克的天真幼稚?

学生回答。

a.指名用天真的语气读:摔下去会怎么样呢?

b.指名用幼稚的语气读:

树为什么要摇来摇去呢?树不摇,风就没了.....

不对!谁都该有翅膀。我长大了,要让所有东西都能飞。

c.用好奇的语气读:这......这是怎么回事啊?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小时候,或者你的弟弟妹妹,有没有像普季克一样提一些可爱可笑的我问题呢?

指名回答。

4、分角色读小麻雀与妈妈的对话。

四、作业。

1、书写生字、生词。

1、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与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小麻雀、麻雀妈妈、大花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一读。

东张西望 手舞足蹈 自作聪明 不听劝告 惊慌失措 欢天喜地 绿莹莹 懊恼 光秃秃

2、导入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比较细致地体会一下普季克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麻雀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二、学习14——18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普季克遇到了什么危险?麻雀妈妈是怎么做的?

2、学生回答。

(1)自作聪明又不听劝告的普季克遇到了什么危险?

指名读第十四自然段。

A.出示:(学生齐读)

普季克不相信妈妈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

B.这只天真幼稚的小麻雀,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还在那里自得其乐呢。

学生读一读它自得其乐的句子。

品:手舞足蹈

C.师:普季克掉到窝下边去了,大花猫正瞪着——

师:如果你是那只大花猫,那绿莹莹的眼睛里,透露的是一个怎样的信息?(充满了喜悦,啊!可以饱吃一顿了。)

学生尝试用喜悦的心情读句子:一只大花猫,眼睛绿莹莹的,正好蹲在那里。

指名读。

师:如果你是小麻雀,大花猫绿莹莹的大眼睛透露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危险!大花猫想吃掉我!)

师:这个时候,普季克的表现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词。

解释:惊慌失措

你还有表示心里害怕的词语吗?(惊恐万分,大惊失色)

学生尝试用惊慌失措的心情读句子:一只大花猫,眼睛绿莹莹的,正好蹲在那里。

指名读。

齐读:一只大花猫,眼睛绿莹莹的,正好蹲在那里。普季克惊慌失措,拼命扇动着翅膀。

(2)普季克遇到了危险了,麻雀妈妈是怎么做的?

A.齐读第十五自然段。

B.问:读完后,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麻雀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从那些词语看出来?

自由读第十五自然段,把体现麻雀妈妈的词语读出勇敢无畏的语气来。

指名读: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

把体现麻雀妈妈的词语读出勇敢无畏的语气来。

C.品词:扑

生齐读句子。

师:“扑”字除了体现了麻雀妈妈的勇敢无畏,你还读出了麻雀妈妈的什么心情?

再读,读出勇敢无畏与急切的心情。

如果把“扑”字改成“飞”字,同学们读一读,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预设)生:“扑”字改成“飞”体现不出麻雀妈妈心中那种急切,为了孩子奋不顾身的深深母爱。

生再读,读出勇敢无畏与急切的心情:妈妈从树上扑下来。

(衔接语:妈妈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普季克,在这紧急时刻,普季克——)

(3)指名读第十六自然段。

A.普季克又害怕又着急,一下子竟从地上飞了起来,落到了窗台上。

师:在第十四自然段里,普季克害怕得拼命扇动翅膀,而这里却加上了着急,它为什么着急?(因为为了它,妈妈正面临着危险。)

B.出示句子: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上的羽毛却被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象一点儿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学生读后,师问:你从哪些词语看出麻雀妈妈的心情?

师:麻雀妈妈真的一点也不在乎吗?

师:所以“它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还欢天喜地地问。

体会:欢天喜地

学生尝试用欢天喜地的语气读:“怎么样?怎么样?”

师:两个怎么样,你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一遍句子。

师:麻雀妈妈为什么欢天喜地?(普季克没有被猫吃了,安全了,并且还会飞了)

C.师生分角色对话。

师:“怎么样?怎么样?”

生(普季克):“恩,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嘛!”

前面1——13段部分的普季克总是不相信妈妈的话,而现在的普季克是怎样回答妈妈的?你体会到普季克有什么变化?

生答。

D.普季克和妈妈都安全了,大花猫呢?

品:懊恼

三、学习第十九自然段。

A.出示全段:普季克终于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学生齐读。

B.师读“普季克终于会飞了”生接“他感到十分高兴”师读“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生接“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这段比较好呢?

C.学生自由读,尝试读出高兴又有一点难过的语气。

师:用关联词”既......又......“来说一说普季克的心情,好吗?

D。从“觉得鼻子酸酸的。”你体会到了普季克什么变化?

生答。

四、拓展:

师:普季克终于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于是,小麻雀张开翅膀,绕着屋檐飞了两圈,突然,觉得有一些话想对妈妈说......

小麻雀想对妈妈说什么呢?请大家动笔写一写。

学生练笔。

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课。

小普季克小时候是那么天真幼稚,就好象同学们小时候一样,什么都好奇又自以为是,不听妈妈告诫,但是有一天小普季克终于长大一点了,知道许多不明白的事情总得一样一样学,还能体察到妈妈的爱,希望同学们也快一点长大,细心体会爸爸妈妈给自己的爱,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爸爸妈妈。

六、作业超市:(任选其中一题)

1、你和爸爸妈妈发生过争执吗?写一写或与同学们说一说争执的原因、经过、结果。

2、用心读几遍《小麻雀》,看自己还能读出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3、学习用爱的眼光对待爸爸妈妈的罗嗦,看看自己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把自己的心情变化写下来。

篇11:《小抄写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强烈的父子之爱;

2、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活动表达人物(父子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

3、强化朗读训练,培养语感。

教学设计:

一、检查自学情况。

(一)、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1、抽生根据记忆板书生字;

2、抽生补充音节;

3、抽生组词,尽量组成语。

【教后补记:我抽了三个学生上讲台凭记忆板书,余下学生分三组对应支援一个学生――在不看书的前提下补充写不出来的生字。这样做,比预案设计效果好;另外在检查组词的环节中,我把一般组词的检查任务落实到小组,集体检查只管成语积累。】

(二)、交流自学所得信息。

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交流:1、作者信息;2、原著《爱的教育》;3、人物印象;4、感受(爱的主题:《荔枝》、《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5、写作顺序;6、选自……

二、抓住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口述课文内容:儿子偷偷帮父亲抄写签条。

【教后补记:这一环节在“检查自学效果”环节已经解决】

2、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搞清事情发展过程中的环节。

(1)父亲的态度:希望――责怪――动怒――绝望――懊悔

(2)儿子的心情:用功――委屈――伤心――痛心――欣慰

【教后补记:这是动作最大的一个环节,也是整堂课的一大亮点。我完全放弃了自己设计的上述思路,临时改为学生分组研究思路,凡是认为有价值的板书都可以派人板书在黑板上,把板书的权利给了学生】

三、朗读训练,进一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找出自己最喜欢读或者最受感动的部分,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再多读几遍。

自由读――同桌读――自我展示

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课文中有些句子表达的意思没有明确写出来,用我们生活中的话说,就是“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话里有话”。

【教后补记: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两节课很难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但是考虑是研究课,老师们不可能连续听三届课,为了完整展示课改精神指导下的阅读教学课,我只完成了“自由读”一个内容,后两个内容与后面的辩论补上一课时】

四、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作者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他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一些好的方法,你跟作者学到了什么方法?

重点引导学生领会:

1、体会作者通过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课文中好几个地方都写了叙利奥的心理活动,找出来,标上序号,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结尾的作用:言已尽而意无穷。

【教后补记:学生大致表述了以下意思:1、父亲的头靠在儿子的胸口,以表示父亲对儿子的愧疚和疼爱;2、父亲表面上对儿子冷淡,实际一直为儿子担心,几个月来没睡一个好觉,现在父亲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3、儿子能为父亲分担家庭责任,父亲可能从儿子的身上感受到一种依托。4、父子俩的心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爱融合在了一起(学生原话)。这一环节充分证明,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完成。】

3、父亲醒来后,父子俩会说些什么?(可以在第三环节进行,根据课堂生成的条件而定)

五、辩论:父亲还会让叙利奥继续抄签条吗?

篇12:《小闹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闹钟》是北师大版第二册第十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以“时间”为主题。时间极为抽象,极为宝贵,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学生不易理解、把握。学习时,要在学生自读课文基础上,多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直观的事例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让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一去不复返,渗透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揭题激趣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

2、出示谜面:三条腿、圆脸蛋、耳朵长在脑袋上。日夜滴答滴答唱,提醒我们早起床。

3、学生猜谜底,借机提示课题,板书课题。

4、认读“闹钟”。

5、出示实物闹钟,问:看到小闹钟你们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老师范读,学生听故事。

2、喜欢这个故事吗?调动学生认真读故事。

3、自读课文,自读课文前,请大家说说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闯三关,学习字词。

(教师预设:此环节设置三关,让学生参与闯关识字游戏中。第一关:我会读。主要师范读,生生互读,调动学生互帮互助顺利读通课文,认识生字;第二关:我巧记。可让四人为一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生字字形后,组内交流巧办法,组间互动交流,学优褒优;第三关:我能写,先让学生自主观察本课字的'特点。再学写,重点指导:纸、使、劲,然后学生练习书空、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最后优秀作业展示、激励。)

三、看图帮助理解课文

1、分段出示:小闹钟到猫头鹰家、小兔子家、小熊家的画面。

思考:小闹钟看到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结合交流指导朗读

(教师预设:指导学生小闹钟不吵醒他人,应怎么说,怎么叫?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当时人物的心情、心理活动、从而生发情感,更好地指导读。

3、情境再现:分角色朗读。

4、小结升华(教师预设:可再结合实际补充事例,让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学习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

四、续编故事,拓发文本

1、想一想,小闹钟还有可能到谁的家去?

2、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互相说一说,听一听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和方法。

4、续编故事,即时评价。

五、作业(略)

小蜗牛教学设计

小红帽教学设计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小青蛙教学设计

《小帆船》教学设计

小橘灯教学设计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小语《雷雨》教学设计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小青蛙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拜年》教学设计(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拜年》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