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小狗包弟》教学设计(共含15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废物柚子皮”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探索作品主旨,了解“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体会本文的思想内容。
⒉品味作家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⒊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⒈发掘文章的思想价值。
⒉借鉴写法特征。
【教学设想】
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文革”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浩劫”的含义;让人看到一个只名作家,一个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动荡、社会变迁而执著地保持一颗清醒头脑的老人,
真诚地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看到一个不合理的时代的结束,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这些思想价值学生未必都能想到,这需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启发也需要设置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仔细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①品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述文章内容
(一位艺术家和他的小狗的故事,以此带出作者的朋友―小狗包弟;包弟的来历;包弟的聪明伶俐与家人的亲密关系;包弟惨遭厄运;包弟之死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
②小狗包弟是怎样的一条小狗,你喜欢它吗?(聪明伶俐、善解人意)
三、探讨文章的思想价值
①本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何意义?
(对下文包弟故事起铺垫、启发作用;给散文定下伤痛的感情基调;与包弟故事形成对照)
②包弟遭遇和艺术家的小狗的遭遇有何异同?
(同样死于那个荒唐、残酷的年代;不同的是艺术家的小狗为主人悲愤而死,它信任人类和人类的友谊生死不渝,包弟是被出于自我保全的人类放弃而死)
③个残酷的时代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放弃一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小狗这在今天看来是未可厚非的,而作者却为此歉疚、忏悔。对此你如何理解?
(作者的自我反省、自我解剖的勇气,这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
④作者旨在写这样的一条小狗旨在反映什么?如何理解这种写法?
(写小狗反映文革,那个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写小狗为了反映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以小见大的写法;叙事、抒情想结合的手法。)
四、小结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透过细节描写来叙事,或隐或显地表现感情的写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拈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
三、德育渗透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善待他人的美好情愫。
教学重难点
1.对文中叙事中说理抒情的方法的掌握,是本文的一个重点,应让学生反复体会文章中叙事和说理抒情的内容,从而把握叙事中抒情的方法。
2.鉴赏课文的写法,学习巧妙的构思。教学中应抓住文中材料运用的精到之处,领会其精妙之处。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者、作品简介
巴金,生于1944年,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荛棠,字芾甘,笔名巴金,四川新繁县人,1928年,写成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1982年曾获“国际但丁文学奖”,巴金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等职。
二、明确目标
1.掌握文章在叙事中说理抒情的方法。
2.学习文章精巧的构思和布局。
三、整体感知
请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初步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浏览全文后,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明确]文章由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引入,接着写了自己收养小狗包弟、小狗包弟在自己家生活的情景及小狗被迫送走的经过,最后写了自己的愧疚之情。
2.[教师引导]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回答]这篇记叙文,通过对自己收养小狗包弟前后过程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小狗包弟的善良、忠诚、惹人怜爱,表达了自己对不能保护小狗包弟的深深的自责,从而反映了“四人帮”时期那种不尊重人身自由、肆意践踏人权的混乱的社会现实,启示人们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3.[教师引导]文章开头先写一位艺术家和小狗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1)开头的故事是文章的引子,引出小狗包弟的故事主体;
(2)小狗对主人的忠诚及其勇敢的精神是对小狗包弟形象的一个补充;
(3)以小狗对主人的忠诚和勇敢的行为,来反衬自己不能保护小狗包弟,表达自己深深的自责,进而表示了作者对“四人帮”破坏人身自由、肆意践踏人权的愤懑和无奈。
4.[教师引导]文中多次写了小狗包弟讨人喜爱,写日本朋友几次讯问小狗包弟的细节,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充分表现小狗包弟的善良、可爱、伶俐、弱小,为后文引出被送往医院做实验品的悲惨结局作铺垫,渲染了作者的自责之情,反衬了那个时代的混乱与残酷。
5.[教师引导]文章第十段写到“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学生思考,回答]这句话用了借代的修辞格,这在那种恶劣政治环境中,自己也陷于了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悲惨处境,人和动物命运相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那个践踏人权的混乱时期的厌恶之情。
6.[教师引导]本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1)善于拈取“身边琐事”表现深广的内涵,以小见大,构思巧妙;
(2)语言朴实无华,只要诉诸真情,就能生动感人。
总结、扩展
写文章不在于用了多少华丽的词藻,而在于是否法铸真情,本文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写作范例,用心体会真情实感在写文章中的作用,不断实践,逐步形成自己健康的文风。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教材说明】
本文是选自巴金《随想录》中的一篇散文,叙事中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本文写法上是按自然流叙事抒情,文章的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叙事、议论、抒情,过去、现在、将来,一切都自然而然,不见刻意的技巧,又显出深层的技巧。通观全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故事进展自然顺畅。
2、语言朴素自然。
3、自然中蕴涵匠心。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本文的娓娓叙事中,体味作者隐藏的情感。
2、发掘本文的思想认识价值。
⑴小狗的命运所折射出的社会意义。
⑵人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扭曲。
⑶自我反省的价值。
3、学习本文形散神聚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故事梗概(了解写了几个故事,明确故事之间的关系)。
明确:
写了两个故事,都是人与狗的故事:
⑴第一个故事写了狗对人的忠诚。
⑵第二个故事写了人对狗的背弃。
三、理清情感脉络
让学生速读课文,描述随着小狗包弟经历的变化,作者的情感变化。
明确:与包弟亲密相处(快乐)──红卫兵抄四旧(忧虑、胆战心惊)──送走包弟(轻松)──这以后的心情(沉重)──包弟被送上了解剖桌(歉疚)。
板书:
(艺术家与狗:狗对人的忠诚)
歉
快乐(相处)
忧虑(相别)
意
轻松(送走)
沉重(送后)
(作者与包弟:人对狗的背弃)
四、精段研读
1、读狗对人忠诚的段落,勾画感人句子,仔细品味。
让学生阅读本段,勾画出感人的句子;先默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读出小狗对艺术家的亲热和体恤。特别提醒学生要注意描写小狗动作的词语,品味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内涵。
(同时,领悟第一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
2、读人对狗背弃的段落,勾画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诵读、体味。
(注重情感体验,根据感情变化诵读。)
首先,勾画作者与包弟亲密相处时快乐的句子。学生阅读勾画,然后诵读体味,让学生体味并读出:快乐、融洽、轻松的情味。
其次,勾画作者因形势变化而深感忧虑的句子。学生阅读勾画,然后诵读体味,让学生体悟作者的心情,读出:矛盾、痛苦、忧虑的情味。
再次,勾画作者送走小狗由轻松转入沉重的句子。学生阅读勾画,然后诵读体味。读出:轻松继而沉重的情味。
然后,勾画作者歉疚心情的句子。学生阅读勾画,然后诵读体味,读出:深深的忏悔之意。
最后,勾画作者勇于表达歉意的句子。学生阅读勾画,然后诵读体味,读出坚决、无畏的情味。
五、理解作者选材组材的巧妙
回扣板书,我们发现,第一个故事和第二个故事有相关关系,又有对比关系,两个故事是一对矛盾,矛盾冲突的焦点正好是本文的神,即:歉疚。
我们还发现,情感变化也是前后矛盾,快乐──忧虑,轻松──沉重,矛盾的根本原因也是本文的神,即:歉疚。
这样,我们就恍然大悟,作者自然流的叙述之下的别具匠心。同时,我们也进一步明确了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不仅仅是引起下文,还在于通过对比深化主题。
六、讨论
1、小狗命运所折射出的社会意义。
2、人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扭曲(保持美好人性的重要性)。
3、作者自我反省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2、控诉“”的对人心灵的戕害
3、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控诉“”的对人心灵的戕害,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
控诉“”对人的戕害,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小狗包弟,了解了巴金以及“”时的背景,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细读课文,感受巴金带给我们的勇气和力量。
我们先来看一下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1、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对人心灵的戕害
3、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对话法。
二、理清课文思路。(5分钟)
首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请同学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明确
本文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中的悲惨遭遇,以及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歉疚、忏悔和悲悯之情。这是一个凄婉的故事,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下面请大家根据作者的叙述,理清作者的情绪流程。
学生总结: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板书:作者在本篇课文中,最想要表达的情绪是——歉意——解剖。
四、两个问题:第一,包弟是一条令人讨厌的小狗,第二,巴金是一个心肠歹毒的人。从文中找出答案。
1、包弟是一条怎样的狗?(小组合作)
第一题:“这是一条(特性)的小狗,因为它(举例)。”
示例:这是一条有情义的小狗,因为它在我们不在家时,天天守在睡房门口,等我们回 来,从不厌倦。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明确: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萧珊在三年困难时期,每次出去吃饭都带骨头回去喂包弟。(第4段)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2、包弟的命运说明了什么问题?
(1)、政治环境恶劣:“”,是一场长达十年的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运动。“”死了两千万人,一亿人被批判,浪费了8000多万人民币。
教师展示图片,“”的恐怖
(2)、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
五、课文中有没有描述“”恐怖的故事。
第一段,艺术家的故事;引出包弟,深化主题,包弟事件不是偶然。
第九段,邻居的遭遇。
(渲染当时的社会环境:惨无人道、毛骨悚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艺术上的精致,处处埋下伏笔,每笔都有深意。
“”中,巴金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不得已交出了小狗,妥协牺牲了包弟,巴金保全了自己和家人了吗?(不仅心爱的妻子去世,身边的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萧珊去世,不仅如此,这段还写了什么?
写““””结束不久之后的庭院景象。经过十三年零五个月后,噩梦般的““””结束了,巴金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居,但院子里的一切都变了,变得那么的凄凉。没有草,没有花,没有葡萄架和葡萄藤,当然也没有了爱妻和小狗包弟,一切都了无生气,满目萧索。
这段仅仅是景物描写吗?也是社会环境的描写。
有些景物描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伸过篱笆握个手;邻里之间,可以东篱把酒黄昏后,现在,只能面壁思过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段描写不仅是自然环境描写,也是当时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
庭院里处处显示了““””对人的心灵的戕害,是对““””危害和遗毒的一种无声的控诉。
巴金也是“”中的受害者,但是,“”结束以后,巴金先生在写回忆录的时候,拿起笔来,却首先要向一条小狗表达歉意,你怎样理解巴金先生的歉意。
五、品读课文,深挖主旨——分析作者“歉意”
1、文末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作者为什么要表达歉意:
引导:“”后,在别人都把全部责任推到了_身上的时候,并没有多少过错的巴金向小狗表示歉意,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投影)从作者对小狗包弟的忏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善良、正直的品性,和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后来作者经历了不少的磨难,可仍摆脱不了“煎熬”,这又说明了他是有反省、自律精神。这是我们民族在““””时代所缺少的精神,这种精神将随着巴金作品的影响,扩散到读者当中,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的天性。
六、课堂总结
这就是巴金,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10月7日19时06分,巴金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101岁,他去世以后,网友纷纷留言,悼念这位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请你结合本篇课文,给巴金写一段话。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导语:
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德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㈡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㈢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注音下列加点字词。
舔舐作揖租赁叱骂解剖堕落舐犊情深缉毒修葺编辑
㈣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再次阅读这偏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楔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自然段)——包弟来历
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
结局(7-9自然段)——一朝离别
尾声(10-13自然段)——真心忏悔
明确: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称为楔子(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㈤内容分析
⒈阅读“楔子”部分
思考:除了引起下文之外,这一部分内容有没有其它的作用?
(在“楔子”这部分内容后面划上问号)
⒉作家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到自己的故事,那包弟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于作家一家人相处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
思考:
①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②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明确: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③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明确: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⒊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思考:
①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a、日本种的小狗。b、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②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⒋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两个)对照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将楔子部分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明确:相同点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⒌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明确:轻松沉重自责
①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②他为什么会沉重?
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调,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③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高中语文《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够说出文章的逻辑线索与情感线索,并能分析出文章中“借物感怀”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过文章的学习,能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安排故事线,并且如何将情感线渗入故事线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能够发挥联想,“以小见大”,借物喻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够说出文章的逻辑线索与情感线索,并能分析出文章中“借物感怀”的部分。
【教学难点】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安排故事线,并且如何将情感线渗入故事线中。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对比阅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呈现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请同学们自行阅读并试着说出内容,老师结合背景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感怀”的概念,并解释“感怀”意为“感慨自身,怀念故人”。则中国文人常常采取一种含蓄的手法,借景借物感怀。
2。知人论世:巴金
(二)整体感知
设置问题,请同学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并回答
全文是按照什么样的线索进行写作的?
(引题――――――包弟进家―――――――七年相处―――――――送别包弟―――――――――怀念包弟)
前几部分叙述为主,最后一部分抒情为主。
(三)深入研读
1。设置问题,请同学带着问题详细阅读相关章节,并回答
1在叙述的部分中,作者怀念的人是如何出现在文章中的?能体现出如何的情感?
(两次特别提起,多半是“我们”,都属平实的细节叙述,说明作者无论是与包弟,还是与爱人,都是朝夕相处,关系和睦)
2在抒情的部分里,作者是如何感怀?
(近:自我忏悔;远:借景怀人)
2。范读:“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一段
引导学生找出写景的词“衰草”“篱笆”“无缝的砖墙”“葡萄架给虫蛀了扫掉,连葡萄藤都给挖走”“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等等,对比“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有爱人在的景色,才是生动的,令人快乐的)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对比阅读《小狗包弟》和《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作者在情感抒发上有何异同?
(苏词更加含蓄,可解读为感慨自身,也可解读为怀念故人,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巴文情感浓烈,有深刻的忏悔,也有深沉的怀念。
(五)小结作业
请同学们对比阅读《小狗包弟》和《项脊轩志》,谈谈情感抒发上有何异同,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对于高中的学生而言,《项脊轩志》属于初中已学课文,用这一篇来导入似乎更符合“温故知新”导入的理念,而《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作为拓展来进行对比阅读比较合适。在以后的设计中,我需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构成与接受度,使教学设计更具科学性与逻辑性。
《小狗包弟》一文属于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记事抒情散文,作者巴金,选自其晚年巨着《随想录》。这篇文章通过一条小狗的悲惨遭遇,写自己的深深愧疚。借狗折射一个时代的疯狂,借狗表现人性的迷失,表达深重的悲悯、歉疚、忏悔之情。
这篇文字字面上没有什么难点,学生能容易地从中读出包第一生的大致经历,但这篇文章较长,可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下课时先进行阅读,做好上课准备。
文章的重点在于通过这条狗,评析作者复杂深刻的内心世界,学习散文“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难点就在于作者的深刻思考是建立在对文革的深刻反思中,而“文革”这个时代已然远去,不说学生不了解,我们老师也只是道听途说,这造成了一种阅读隔膜。这个重点点的突破可以分两个方面进行,第一,让学生从情感上喜欢这条小狗,接受小狗的可爱,这样当小狗不得不死去时,学生就会生发出爱怜之心,进而理解作者的愧疚之情。这个方面较为容易,老师只需要稍作渲染,学生对小狗的喜爱之情便非常容易被调动。
第二,从文革的.残酷性来启发学生小狗的死是一个时代大背景下的不得不如此的选择,但作者依然对这种迫不得已的选择表示愧疚,并没有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社会和时代,这是作者对自我所做的最深刻的反思,也是对那个时代最有力的批判。这里讲解时就牵涉到对文革那个疯狂的时代的感受,教师在这时最好以图片加文字的方式进行展示,越直观越好。
这里要提示的一点是,文字的选择,可以联系其他作家对文革的回忆,以配合图片内容,比如:
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
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从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上,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同时,《小狗包弟》中也有对文革批斗场景的描述,可以一起来阅读,以加强文革是一个疯狂年代的印象。
巴金老人本身作为文革的受害者,他的人生经历也可以拿来对文革进行批判。
最后,学习本文不仅仅是认识巴金老人高尚的人格情操,更是要以此对青年学生进行反思教育,如果有时间,可以让他们也进行一次反思,说一说他们自己做过最后悔的一件事。
1.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此课失误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完全备透(我本以为学生在早读课读了两遍,可能内容上没有什么问题),教法实施不紧凑,特别临时换教学思路,容易乱。教学预案没有做足。这也可能是自以为是自己教了十来个年头,一切皆在胸中的原故。原来人都是摔倒在熟路了。
2.讲授有时放得过开,扯得过远。尽管这样做学生听得很有味,也增加了知识,但在公开课、比赛课上,这是不提倡的做法,容易失控。张弛有度,收放恰当。
3.最后要讲的是,发给听课老师的教案中,还有一些错误,这是不应该有的。(近一年用万能五笔打字,老是打错字)
4.当然,这堂课是不是完全没有亮点?也并非这样,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还是基本上保持了我多年来一贯上课风格(在轻松幽默中,又不忘记知识点的落实)。另一方面,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立本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体悟作者的情感方面,至少在立足文本方面还是做到了的。记得我高中的时候,第一个英语老师幽默风趣,每天上课都有故事听,什么他家的事,他老婆的事,他七大姑八大姨的事,还有其它他知道的事,有事没事总喜欢在课堂上扯一扯,我们那时候听得很有味,现在依稀记得。但是每次一到考试,成绩总是惨不忍睹;我的第二个英语老师却是一个十分古板的人,言语平淡,什么语法知识一次一次地讲,听得十分乏味,教室后排更是卧倒一大片。多年后,我自己做了老师,我一直在追求一种境界,既要让学生听得有味,至少不睡觉;又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到一点知识,毕竟我们还是应试教育。分数依然是学生的命根。多年实践下来发现:不紧要处,可以博征旁引一下,适当地拓展话题;紧要处(跟高考有关的),一定要盯死学生,该记就记。所以,细心的老师可能发现,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本笔记本,大部分学生都有一本《现代汉语辞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典》。
课文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思了一个时代,反思了人性弱点,可谓以小见大。狗的故事好理解,但学生对“文革”背景知之甚少,人性反思更是难点。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了两个方面,自觉还算有点收获。
一、尊重阅读规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1、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读懂了什么)2、对文章还有哪些疑惑?这两个问题不仅可以统摄课堂,也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更能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能读懂的内容让学生交流,略讲;有疑惑的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重点讲,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己质疑有利于激发其思考探求的欲望,探求所得容易成为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再如,通过艺术家和狗的故事来讲“文革”背景,给学生的不是概念上的“文革”,而是“文革”具体形象的体验和感受。
一节课时间讲这篇课文确实很紧,只能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课堂上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就少了些,这应该是一个遗憾。
小狗包弟资料:
《小狗包弟》是巴金的著作《随想录》中的一部名篇。描写了作者的一条可爱小狗在文革时期的悲惨待遇,从侧面也展现那个疯狂时代的现实。小狗的悲惨待遇在作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痛,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愧疚和忏悔之情。
课文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思了一个时代,反思了人性弱点,可谓以小见大。狗的故事好理解,但学生对“文革”背景知之甚少,人性反思更是难点。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了两个方面,自觉还算有点收获。
一、尊重阅读规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1、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读懂了什么)2、对文章还有哪些疑惑?这两个问题不仅可以统摄课堂,也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更能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能读懂的内容让学生交流,略讲;有疑惑的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重点讲,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己质疑有利于激发其思考探求的欲望,探求所得容易成为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再如,通过艺术家和狗的故事来讲“文革”背景,给学生的不是概念上的“文革”,而是“文革”具体形象的体验和感受。
二、通过语言品味,彰显语文课特征。
让学生读懂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固然重要,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的,可能更重要,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语文。教学中把品味语言作为理解探讨文章的主要手段。如学习第一段时,重点品味了“揪、批、斗、打、说”等词语,通过这些动词的赏读,使学生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到“文革”是一个没有法制、没有人性的时代。再如品味“逆来顺受”一词,让学生感受巴金解剖自己人性的弱点时的忏悔之情。品味“满园的创伤”这一短语,让学生体会“文革”的罪恶和巴金的良知。品味一“又”字,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等等……
一节课时间讲这篇课文确实很紧,只能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课堂上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就少了些,这应该是一个遗憾。
小狗包弟资料:
《小狗包弟》是巴金的著作《随想录》中的一部名篇。描写了作者的一条可爱小狗在文革时期的悲惨待遇,从侧面也展现那个疯狂时代的现实。小狗的悲惨待遇在作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痛,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愧疚和忏悔之情。
课文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思了一个时代,反思了人性弱点,可谓以小见大。狗的故事好理解,但学生对“文革”背景知之甚少,人性反思更是难点。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了两个方面,自觉还算有点收获。
一、尊重阅读规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
1、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读懂了什么)
2、对文章还有哪些疑惑?这两个问题不仅可以统摄课堂,也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更能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能读懂的内容让学生交流,略讲;有疑惑的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重点讲,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己质疑有利于激发其思考探求的欲望,探求所得容易成为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再如,通过艺术家和狗的故事来讲“文革”背景,给学生的不是概念上的“文革”,而是“文革”具体形象的体验和感受。
二、通过语言品味,彰显语文课特征。
让学生读懂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固然重要,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的,可能更重要,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语文。教学中把品味语言作为理解探讨文章的主要手段。如学习第一段时,重点品味了“揪、批、斗、打、说”等词语,通过这些动词的赏读,使学生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到“文革”是一个没有法制、没有人性的时代。再如品味“逆来顺受”一词,让学生感受巴金解剖自己人性的弱点时的忏悔之情。品味“满园的创伤”这一短语,让学生体会“文革”的罪恶和巴金的良知。品味一“又”字,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等等……
一节课时间讲这篇课文确实很紧,只能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课堂上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就少了些,这应该是一个遗憾。
《小狗包弟》这篇课文是现代作家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虽然已经教了三遍了,但人觉得不尽人意。不知为什么就是觉得对课文挖不到根上,对作者深藏在文字中丰富的情感领悟不到位,老觉得自己就在文字的表层转来转去,深入不进去。这就导致我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学习就如同在茂密的丛林中找寻宝藏,而教师就是引路人,一旦方向走偏,便会一无所获。所以每次上完课我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老觉的自己没做好。一味的自责也是于是无补的。导向的错误或者偏差源于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欠缺。认识到这一点就必须不停的学习,学习,再学习。用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通过大量查阅资料,虚心学习后,我对《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对这篇课文的教学也产生了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说说我对《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理解。
通过阅读我们发现《小狗包弟》这篇课文,重点不是在写一只小狗,而是通过对这只日本产的有着瑞典旧主人的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的叙述,来揭示文革的疯狂与残酷,以及文革给人心灵上带来的无法愈合的创伤。(认知作用)作者正是想通过自我的反思,自我的解剖,唤醒人内心的善,引发人们对文革的思考,对自我的反思,启发人们要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过错,哪怕是灵魂的污点。
文章第一段写艺术家和小狗的故事,以血腥的场景再现了文革的疯狂与残酷;文章第七段到九段重在写文革气氛的恐怖和对人性的扭曲,人人自危,胆颤心惊,人们只顾活命,顾不得其他。文章第十段到结尾重在写文革给人身心带来的无法愈合的创伤。送走包弟后,作者便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只是有些人为了面子或其他方方面面的担忧,不敢面对自己的过去,不敢把自己真实的感情表露出来,而作者巴金先生去勇敢的站出来,忍着内心的伤痛的把内心的伤疤一层一层的揭开,露出一颗千疮百孔的却充满人情的红彤彤的善良的心。
基于对课文的理解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文革的认识上和对作者忏悔意义的理解上。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与巴金老人进行对对话。文革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六十年了,滚滚逝去的时间冲谈了历史的血迹,要让学生穿越历史再回到那个时代,感受当时人们的辛酸无奈真的太难了。并且我们又不能把脱离文本把一堂语文课上成一堂历史课或政治课。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把自己的思维情感参与进来,是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导引作用的'。在学生缺少情感体验,缺少历史知识的情况,也许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文本的文字入手。仔细品读《小狗包弟》这篇课文,字字都包涵着作者的辛酸和悲苦,所以在执教时不妨从挖掘文字的深刻含义入手,和同学们一起探讨隐藏在文字表层下的作者的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教师引领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的结构,大概情节的前提下,对文本中的个别的字、词、句、段,进行深入的分析,作出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的思维、情感充分的参与进来,使学生得到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想领悟,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参与过程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使得整体语文素养得到了培养。
课程如期进行,经过之前的预习和阅读工作,学生们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深入了解。做到这些对上好这节课有很大帮助。课前我让学生针对本课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个环节就是让他们积极参与,有同学一张纸上写了10个问题。可见他们参与的热情,和具备的能力,教师不应该忽视这样的环节。
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提出“从全文找出描写文革的句子,你读到这些句子是什么感受?由此说说你对文革体会?”,学生能从中找到相关答案,特别是有一个女同学,又自己提出别人没有读到的细节,经她提出全班学生引起了注意,教师引导他们自己体会其中的含义,激发他们的思考和领悟能力。这是这次教学中我学到的宝贵经验。
在体会作者感情的这个问题时,学生们通过自己阅读教师提示,纷纷说出自己的直观感受。通过他们的表述我发现他们是经过思考和感悟的。一句“作者不仅是剖析自己,更是拿起解剖刀剖析自己的灵魂”,让我体会到学生的自主领悟力。往往是教师教学中满堂教书,没有给学生自己参与的机会。其实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们参与,相信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收到的效果是可喜的。同时在其中教师的引导适度,充满激情的导读,是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的。经验是积累了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水平。
《小狗包弟》是课标教材中新加入的一篇课文,面对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我认为对于这课的教学,应尽量教出新意,教出特色。以下以下是我在《小狗包弟》的教学中所得的反思和体会。
因此我将这课的教学关键之处设为: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我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谈他们从父母或周围人口中、媒体等方面了解到的文革的相关情况,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然后让学生阅读交流谈这篇叙事散文的结构,再让他们关注文章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何意义;之后再让他们探究最后一段的内容。
虽然我在课前进行了精心准备,而且课后这节课在学生中反应也很好,但我觉得还是有遗憾之处。认真参加培训后我思来想去觉得主要问题及改进方法应如下:
一、现在的学生包括自己对“文革”这段历史了解都不够深入,而我在教学中却对这点有些忽略,因而造成了学生对“小狗为什么要被送走”、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等现象未能真正深入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我的改进方法是:在课前和学生一起利用网络和其它途径充分查找了解“文革”的相关背景情况,进而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二、没能更有效的组织好最后的学生自我反思环节,反思不够深入,有些流于形式。这主要还是由于课前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造成的,今后应在这方面多加注意。
上完《小狗包弟》,我长舒口气“我的熬煎终于结束了。”可是从上周三以来,我每天都会想起备课上课的点滴,想起老师们恳切细致的评课议课。想起刚刚开始的“高中语文教学生涯”,我明白了其实我只是战战兢兢地迈出了第一步。现将《小狗包弟》教后反思的几个方面整理如下。
1、关于文本的核心价值
在初中教学时,我曾有过一个困惑:为什么每一届的教学中,我都做了一定的反思、调整,有的课文已经能够“摆脱”教参的束缚,讲出自己的特色了,而学生的掌握和落实,反而不如上一届讲得“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呢?回忆《小狗包弟》的备课过程,我不是不知道“反思”“悲悯情怀”“对自己的深刻解剖”“良知”是本文的情感落脚点,可我幼稚地认为这样的经典篇目,应该上出点“新意”。而课堂结束后,我恍然大悟――为什么初中教学时学生给我“一届不如一届”的感觉,其实和我这次课赛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同一个原因,我关注的是“与别人不同”、“与上一届不同”,却忘了对于每一届的学生来说,这都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课文,甚至有可能是他唯一一次接触这一篇课文,那么,我怎么能为了枝叶的一点“创新”,砍斫了最重要的“根本”呢?核心价值是每一篇课文设计的着力点。
2、教师的情感投入
教学时,肢体语言的欠缺单一和语调的过分平稳是我工作以来很多老师都给我提出过的问题,我也一直有意提醒自己,“投入再投入一些”,甚至“夸张再夸张一点”,说实话,和从前的自己相比,还是有一定进步的。这节课堂上,反思我自己的情感,还是处于投入和抽离的反复中。在对文字内容的解读中,我能够进入到课文和课堂上,可是抬头一看到听课老师举起的相机,心里又会“咯噔”一下跳脱出来。自己的情绪不能自始至终沉浸在文本和课堂本身,这样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在意”的心情应该放在课前,课后,在课堂上,应该是一种“忘怀”。
3、文本的解读和教学的取舍
《小狗包弟》教学所呈现出来的课堂,深度不够,厚度不够,和我所提的问题过于细碎,局部,解读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再经典的课文,终究有一个课时安排的限制,更何况一个课时完成《小狗包弟》这样包容着语言、情感、思考极大张力和深度的经典篇目。课堂不是用来呈现我自己对课文解读多认真,多细致的过程,而是通过教师的思考和整合,推动学生感知和思考,激发课后进一步阅读和发现的智慧。认真阅读,那是一名好读者;陪伴学生发现和挖掘,才是一名教师更重要的职责。
4、真心地感激自己的学生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是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所期盼和呼唤的。没有学生参与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不会有深层次的师生互动,更谈不上学生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合作沟通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学生的问题和回答为带动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性,并把它作为推进教学进程、解决课堂疑难的策略和方式。这本来是我设计时理想中的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真心感觉到罗老师评课时说到的“学生真的不容易”。学生的发言面是很广的,也看得出他们课前的预习仔细而充分。可是课后再梳理他们的发言,多数都是课前准备课堂呈现,他们努力地搜索自己的“库存”,从里面挑选出符合我的设问的答案,满足我这个上帝般的“顾客”。真正在这个课堂上的生成,不是没有,但是我为了环节的流畅,并没有很好地抓住,更缺乏相机的推进。真诚地感激这些孩子,十六岁的学生,课前的“威逼利诱”其实对他们是无用的,他们的努力配合,说肤浅些是“给我面子”,可我认为这是学生对老师的理解和支持,面对这些我甚至还叫不全名字的新鲜的面孔,心里涌起的是深深的感动,语文,真的是学生和教师两个生命的相互成全。要对得起他们的真诚和良善,这是我最朴素和真实的心声。
周老师说“相逢是首歌”,衷心感谢走进我的生命,让我收获平静、喜悦和充实的缘分和情义,谢谢每一位家人。
★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 小狗包弟说课稿
★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