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共含18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不啦不啦biubiub”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2.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3.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蜗牛的食物。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黄瓜、苹果、菜叶、面包或馒头;某些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洋葱、大蒜头之类的。
3.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物体的图片,如海螺壳、盘状的蚊香、旋涡、牵牛花的缠绕茎、葡萄的攀缘茎触须等。
4.准备几个开拓新的观察内容的关于蜗牛壳的问题。
教学过程 :
一、引入观察过蜗牛吗?能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吗?用放大镜观察过蜗牛吗?
二、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
1.观察蜗牛的准备。区分蜗牛的壳和蜗牛的身体,确定蜗牛的身体为本次观察的重点;确定“了解蜗牛的身体,回答'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的问题”为观察目的;
2.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重点观察头部,观察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
3.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活动。
4.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三、蜗牛壳的观察。
1.观察蜗牛壳的讨论。观察过蜗牛壳吗?蜗牛的壳是怎样的?蜗牛壳的观察会有多少观察内容?
2.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蜗牛壳螺线的观察的内容。螺线形状的观察描述和螺线名称。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螺线的展开方向,左旋和右旋。
3.左旋蜗牛和右旋蜗牛;头发的旋涡;海螺、牵牛花等等自然界的左旋和右旋。
4.从一条螺线的观察内容到蜗牛壳的其他观察内容--提出观察蜗牛壳的新的问题,发现蜗牛壳的更多的观察内容。
四、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1.蜗牛怎样吃食物?
观察吃菜叶的蜗牛,观察吃黄瓜的蜗牛。观察蜗牛的齿舌。描述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2.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
☆讨论:看看我们为蜗牛准备了几种食物,要想知道蜗牛会在这几种食物中选择哪一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观察活动:在蜗牛的周围放一些食物,观察蜗牛朝什么方向爬,去吃什么食物。
3.蜗牛能在多远的地方发现食物?
五、交流与小结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说说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二(1)》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2.经历对蜗牛运动的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3.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玻璃片,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等。
2.塑料薄膜和画有同心圆的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比较仔细地观察过蜗牛了。那么,蜗牛有脚吗?蜗牛有脚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蜗牛没有脚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
二、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1.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2.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蜗牛没有像人、兔、蟋蟀那样的脚,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这是一种特殊的脚--腹足。
三、观察蜗牛的爬行。
1.观察玻璃片上爬行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
2.蜗牛爬行的描述和模仿。
3.观察蜗牛在小木棒、棉线等物体上的爬行动作。描述蜗牛在这些物体上的爬行。
四、蜗牛爬行的痕迹。
1.说说蜗牛爬行观察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
2.观察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发现痕迹是粘液变成的。
3.推测一下蜗牛分泌的粘液所起的作用。
五、蜗牛赛跑。
1.哪只蜗牛爬得快?提出蜗牛赛跑的建议。
2.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
☆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的办法吗?
吸引蜗牛向一个方向爬的办法。
让蜗牛只能朝一个方向爬行。
……
☆有其他的比赛方法吗?
不管朝哪个方向爬的办法。
测量蜗牛爬过的距离的办法。
……
3.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铺上一张塑料薄膜,把蜗牛放在中心圆内,看哪只蜗牛最先爬出外圆。
六、小结。
小结(略)关于蜗牛的爬行,我们还能观察研究些什么?我们还能搞些什么活动?
2.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3.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蜗牛的食物。
教学准备:
1.每组四只蜗牛,四个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一张塑料片。
2.教师准备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图片、食物(香蕉、苹果、菜叶、面包、洋葱、大蒜)。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同学们,原来观察过蜗牛吗?这节课中,让这些蜗牛成为我们的朋友,让我们来了解和观察一下蜗牛吧。
二、蜗牛身体的观察。
1.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蜗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对于蜗牛的身体,我们可以观察什么呢?
☆头、腹、尾、壳。投影出示:放大的蜗牛图,认识蜗牛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怎样观察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顺序、放大镜)
3.学生分组观察蜗牛,教师巡视。4.投影出示蜗牛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三、蜗牛壳的观察。
1.对于蜗牛的壳,你有什么发现?☆壳比较硬。
☆壳上有弯曲的线。师:这是一条怎样的线?(螺线)
☆跟田螺、螺蛳的壳差不多。
2.对于壳上的螺线,我们还可以观察什么?
☆螺线旋了几圈?
3.讨论:我们怎样数?请学生上台数出一圈。学生数螺线的圈数。
☆螺线的展开方向。
4.螺线的方向是这样的。(做动作、图画、语言)师板书:像这样顺时针方向展开的螺线我们称为右旋,逆时针方向展开的螺线我们称为左旋。
5.你的蜗牛是左旋的还是右旋的?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和现象有螺线出现?出示螺线图。
6.我们一起来画一只蜗牛。
四、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1.为了把蜗牛饲养好,我们经常给蜗牛喂食物,那么你估计蜗牛喜欢吃什么事物呢?为什么这样想?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估计了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那我们怎样来证实蜗牛喜欢吃这些食物呢,怎样喂这些食物呢?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观察:蜗牛是怎样发现食物?蜗牛选择怎样的食物?蜗牛怎样吃食物?
3.各组领取食物,学生观察蜗牛吃食物。
4.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及自己的想法。
五、饲养蜗牛。
1.出示一瓶蜗牛,想不想要,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2.说一说瓶里的蜗牛是怎样饲养的。
3.饲养自己的蜗牛朋友,还想观察研究蜗牛的什么?
教学建议:
1.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可以选用人工饲养的个体较大的白玉蜗牛、褐云玛瑙螺等作观察研究材料。
2.观察时,如果蜗牛躲在壳里不出来,可以把蜗牛放到水里稍微浸一会儿。
3.研究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应先让蜗牛饿一天左右,这样蜗牛才会有食欲,便于在课堂上较短的时间里观察蜗牛选择食物的情况。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二(2)》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2.经历对蜗牛运动的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3.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等。画有同心圆的纸、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蜗牛爬行是怎样的?它靠什么来爬行的?
二、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
2.引导说出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小结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腹足
三、观察蜗牛的爬行,你发现什么?
1.引导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
2.引导学生让蜗牛在小木棒、棉线上爬行。
3.引导观察蜗牛爬行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推测一下这些粘液所起的.作用。
四、蜗牛赛跑。
1.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蜗牛爬得快?
2.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
☆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的办法吗?
吸引蜗牛向一个方向爬的办法。(用苹果、桔子等实物引诱蜗牛朝一个方向爬行)让蜗牛只能朝一个方向爬行。(让蜗牛在棉线上爬行)
……
☆有其他的比赛方法吗?不管朝哪个方向爬的办法。(让蜗牛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爬行)
测量蜗牛爬过的距离的办法。(让蜗牛在白纸上爬行,画出蜗牛爬过的路线,然后用细线沿着纸上的路线放好,记下起止点,把线拉直,量出线的长度就是蜗牛爬的路程。)
……
3.各小组选择一种方法,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
五、交流、小结。
蜗牛是怎样爬行的?你能想出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进行爬行比赛吗?
教学建议:
1.棉线要根据蜗牛的大小来选择,不能太细,以免蜗牛掉下来。
2.蜗牛赛跑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尽量多的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不要为了比赛而比赛,局限于一二种方法。
2.经历对蜗牛运动的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3.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等。画有同心圆的纸、玻璃片。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蜗牛爬行是怎样的?它靠什么来爬行的?
二、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
2.引导说出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小结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腹足
三、观察蜗牛的爬行,你发现什么?
1.引导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
2.引导学生让蜗牛在小木棒、棉线上爬行。
3.引导观察蜗牛爬行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推测一下这些粘液所起的作用。
四、蜗牛赛跑。
1.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蜗牛爬得快?
2.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
☆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的办法吗?
吸引蜗牛向一个方向爬的办法。(用苹果、桔子等实物引诱蜗牛朝一个方向爬行)让蜗牛只能朝一个方向爬行。(让蜗牛在棉线上爬行)
……
☆有其他的比赛方法吗?不管朝哪个方向爬的办法。(让蜗牛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爬行)
测量蜗牛爬过的距离的办法。(让蜗牛在白纸上爬行,画出蜗牛爬过的路线,然后用细线沿着纸上的路线放好,记下起止点,把线拉直,量出线的长度就是蜗牛爬的路程。)
……
3.各小组选择一种方法,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
五、交流、小结。
蜗牛是怎样爬行的?你能想出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进行爬行比赛吗?
教学建议:
1.棉线要根据蜗牛的大小来选择,不能太细,以免蜗牛掉下来。
2.蜗牛赛跑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尽量多的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不要为了比赛而比赛,局限于一二种方法。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螺旋线表现出蜗牛的基本特征。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并能丰富画面。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蜗牛。
2、幼儿用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
1、出示蜗牛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张很有趣的图片,上面有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动物,你没看!
图片上的小动物是什么
仔细看看蜗牛的身子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壳的外形特征。
2、理解“螺旋线”
教师边讲边做动作:蜗牛小时候也很小的,后来它一点一点长大,背上的壳也一圈一圈越长越大,后来就长成了一只大蜗牛。
教师:你们说蜗牛的身子是怎样长大的呢?
引导幼儿做书空练习。
3、幼儿绘画,教师辅导。
教师:可爱的小蜗牛画好以后,再给小蜗牛布置一个漂亮的家好不好?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小蜗牛的家布置的漂亮一些呢?
启发幼儿可添上些花、草。
绘画要求
用好看的颜色给蜗牛画出螺旋形的背壳,将蜗牛画大。
引导幼儿多画一些蜗牛,并能丰富画面。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
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身体部位的单词:ee、ear、uth、nse. 并运用句型:“ Pint t her ….”
2、能力目标:学生能能根据 “Pint t her … .”指令做动作,
并能根据图片和身体部位说出单词和句子。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掌握单词“nse、uth、ee、ear”
以及运用句型“Pint t her…”作出反应。
2)难点:his 、her的区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单词卡片、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过程:
Step1:Greetings.
Step2:Waring up.
1、Chant:
Head ,head,head. This is head .
Ar,ar,ar . This is ar.
Hand,hand,hand This is hand.
Leg, leg, leg. This is leg.
Ft,ft,ft. This is ft.
2、出示一张男孩的图片,生指身体部位说词,师做示范:
T: This is a b. This is his head/ ar/ leg/ ft.
Step3:The ne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一片完整的叶》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观察出各种不同的叶片之间存在的共同之处。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叶片存在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枝条、各种不同的叶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枝条。
·为了今天的观察,老师特地向一位园艺工人要来了一些树枝。
展示一根叶片完整的枝条。
·你们觉得可以观察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从数数枝条上有几片叶,看看叶与枝条的连接处有什么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
·小组观察实验组中的枝条,并作简单记录。
·全班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会观察到每张叶与枝条的连接处都有芽。
二、观察一片完整的叶。
·这是一张完整的叶吗?(出示一张无叶柄的叶)
·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学生反馈。
·在实验组中选出你们认为完整的叶来。
·完整的叶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通过比较归纳得出:植物的叶由叶片、叶柄构成。
三、观察各种不同的叶片。
·找一找小组内有几片完整的`叶?仔细观察,它们是不是都长得一样呢?
·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完整的叶。
·叶片上有什么?
·这些叶的叶柄都一样吗?
·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教师适时给予学生一些概念,帮助学生进行表述,如叶脉、叶缘、叶基等。
四、给树叶分类。
·在众多不同的叶片中你能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吗?
·小组商量把相同的叶放在一起。(分类的依据可以是颜色、形状、大小等)
·交流反馈。
五、作业。
比一比,课后谁搜集的不同叶脉、叶缘和叶柄的树叶多。
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period 2)
Step 1. Warm up
Greeting
Step2. Revision
a. T: Look at the blackboard.Can you guess“What’s that?”
(PPT出示Is that a...)
S:Is that a pencil?
T:Yes,it is.It’s a pencil.whose pencil is it?
S:it’s Mike’s.
T:Who helps Mike find his pencil?
S:Yangling and LiuTao.
T:Where’s the pencil?
S:在桌子底下
T:Yes,it’s under the desk,on the floor.
b. Read the story.
c. Act the story.
d. Help WangBing find his pencil case.(拓展表演)
Step3. Presentation
1.Learn the new words
a. T: We help Wang Bing find his pencil ,do you know what’s in the pencil?Let’s have a look?What’s this ?
S: It’s a ruler.(教读)
The same way teach: crayon ,school bag
b.Play a game (review words)
c.Spell the words
d.Show the stationaries to classmates:
This is my...
That’s my...
2.Play a game: Fun time
a. Answer the question
b. Play a game (出示游戏方法,让学生知道该怎么玩游戏)
c. Consolidation
失物招领
T: This morning.I got sth.in the classroom,whose are they ?Can you help me find their owner?(事先收集一下同学的学习用品)
S:(学生帮老师寻找失主)
T:Good job! I hope everyone can be helpful to your classmates.
d.Learn: Rhyme time
Oh,here’s a ruler too,is this your ruler?
S;No,it isn’t.
T:Where’s the ruler?
S: 在地上
T:Yes,it’s on the floor.(教读) 板书floor
T: Where’s the ruler?
S:It’s on the floor
T: It’s on the floor,beside the door (教读) 板书door
T(出示图片)Who’s he ?He’s Mr.Fuller.(教读)
Let’s say “Hello” to Mr. Fuller.
S: Hello,Mr. Fuller.
T:Let’s learn this rhyme ,its name is “A ruler”
出示歌谣句子,逐句跟读,跟节奏伴读。
Step3 Homework
Read the words Read the rhyme Find the owner
反思:1.整节课复习了story time ,新授fun time 和rhyme time ,每个环节都是由游戏过渡而来,看似松散,实则都在老师的掌握之中。
2.思路清晰,趣味性强,句型在游戏中掌握的比较好,但是在寻找失物的时候,学生活动的时间还可以再长一点,在检查学生活动时也要关注其他同学的活动情况。
3.整节课主线比较清晰,在rhyme 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到了韵脚,这样易于学生的掌握。
姜主任:关注语音语调、关注语言、关注习惯、关注评价。
一、填空题。(21分)
1、水是一种没有
、没有
、没有
、透明的
。
2、
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3、水沸腾的温度叫
。
4、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时
,受冷时
,这种现象叫物体的热胀冷缩。
5、砂糖、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是
现象。
6、水是生命的
。人的生存离不开水,
也离不开水。
二、判断对错。(8分)
1、水和空气的不同是体积不同、流动的方向不同。 ( )
2、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液泡不能接触杯壁。 ( )
3、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 )
4、水受冷结成冰时体积增大。 ( )
三、观察现象回答问题。(40分)
(1)将一株长得比较好的植物,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放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2)一个空烧瓶口上固定了一个气球。将装有空气的空瓶放入开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你又看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3)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放一点碎纸片,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壶内上部的水是怎样变热的?
(4)把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杯水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
四、回答问题。
1、空气是不是有热胀冷缩的特点?说一说你是怎样做实验研究的?(14分)
2、我们已经知道水受冷时体积变小,可在寒冷的冬天,有时自来水管会被冰胀破。这是为什么?请你设计实验研究。(17分)
3、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
4、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
5、烧开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
6、将浑浊的水静置,存放一段时间后,观察有什么现象?
7、你怎样用过滤的方法使浑浊的水变清?
8、①从前有冬天卖香油加热了卖(不是用秤,是用提子量),为什么?
②瓶装酒不能装满,为什么?
9、怎样使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
10、什么叫热胀冷缩?
11、什么叫做溶解现象?
12、怎样保护水资源?
13、保持水资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一、填空题。
1、颜色 、气味 、味道 、液体 。
2、温度计。
3、沸点 。
4、体积变大 , 体积缩小。
5、溶解。
6、源泉、动植物 。
二、判断对错。
1、√ 2、× 3 × 4、√
三、观察现象回答问题。
1、答:在塑料袋的内壁上,有小水珠和水雾,这说明了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身体内的水分蒸发出来了。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见植物“喝”的水,一部分留在“身体”里,一部分被蒸发了,水实际上也是在植物体内不断循环的。
2、答:将装有空气的空瓶放入开水中,就会看到气球会鼓起来。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气球会萎缩成原来的样子。这说明气体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3、答:我看到杯底的水会起泡泡,杯底部水里的碎纸片往上升,杯上部水里的碎纸片往下降,水温越高,碎纸片上升下降越快。
用壶烧水时,火的热传给壶底,壶将热传递到壶内底部的水,壶底的水不断受热上升,壶上面的冷水不断下降,壶内的水不停循环,逐步使水变热。
4、答:把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杯中过一分钟左右,看到水中高锰酸钾颗粒的周围有像紫红色的云雾样的物体向外扩散;这时用玻璃棒搅动一下,杯内紫红色的水就向四面八方散开去,使整杯水都变成紫红色了。这是因为高锰酸钾溶解到水中去了。
四、回答问题。
1、答: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特点。我这样做实验研究的:一个空烧瓶口上固定一个气球。将装有空气的空瓶放入开水中,看到气球鼓起来。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气球会萎缩成原来的样子。这说明气体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2、答:这是因为水受冷结成冰时体积变大。我是这样研究的:在玻璃杯里倒半杯水,在玻璃杯外沿水面用笔做好记号,然后把它放入冰箱中冷冻。待杯中水结冰后,比较冰面与结冰前水面的高低。看到冰面比先前的水面明显高出许多。这就说明水受冷结成冰时体积确实变大。
3、答:(1)水与木块、玻璃球比较:不同点是,水没有固定形状,而木块、玻璃球具有固定形状。
(2)水与空气比较:将水和空气分别装入注射器中(溶积相等),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压活塞,表现出水的体积不易改变,而空气的体积易改变。
4、答: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手要拿在温度计的上端;(2)眼睛要平视;(3)液泡不能接触杯壁或杯底。
5、答:我观察到:水面逐渐上升,水底渐渐冒泡,加热到一定时候水面冒“白气”,沸腾一会儿,水会变少等。
6、答:水变清了,底部有泥沙沉淀。这里采用的是沉淀的方法;
7、答:用漏斗、滤纸将已沉淀的还比较浑浊的水慢慢倒入漏斗,从漏斗下口渗出了相对清洁的水。
8、①答:这是利用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特点,冬天香油受冷体积缩小,加热后香油的体积变大了。
②答:因为酒受热后体积会增大,酒又会挥发成气体,酒不能装满是为了防止酒瓶里气体压力太大爆炸。
9、答:用热水来溶解;先将方糖研碎,然后再加入水中溶解;不停地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上三种方法一起使用等。
10、答: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时体积增大,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叫物体的热胀冷缩。
11、答:像高锰酸钾的颗粒在水中变得很小很小,并且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溶解现象。
12、答:(1)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
(2)合理安排生活用水;
(3)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树多了,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等等。
13、答 :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合理安排生活用水,比如:用洗菜水浇花,洗碗水用来喂猪,洗脚水用来冲厕所等;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树多了,才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本节课中,我注重联系实际,由古诗《题西林壁》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并将此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探究中来!
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例如:由四个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入手,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分散难点!
在活动的设计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探索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时,我逐步引导学生在学生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再想一想中完成。
在活动二“根据给出的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以及活动三“根据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也有意识的体现由抽象(图形)----具体(摆实物)---抽象(由图形判断)这样一个通过直观手段来解决问题,再逐步到抽象的想象问题答案这一不断训练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后面的练习中,照顾到全体学生,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此外,本节课中,也有这样的不足:自己的语言不够精确简练,引导不到位,例如在让学生描述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时,我只是说:请说一说你看到的图形!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例如展示过学生的作图时,我只是说:做的不错!白板使用不熟练!
习作一 感受生活 学写习作
目标预设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枝神笔》,了解其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习作包含的丰富的生活内容。
2.按照习作要求,通过老师创设的情景,学会写一件事,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打草稿、修改、誊写。
3.初步领会习作的要求,知道写作文并不难,就是把自己所做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
4.激发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资源利用
1.本课提供了两篇各具特色的例文,要充分利用例文的“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对例文的阅读明白习作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自己的经历,也可以是自己的愿望和想象等。
2.准备一个盒子,里面放上一面小镜子,开展“神秘的盒子”这一活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3.虽然这是三年级的第一篇习作,但大多数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有一定的说话、写话基础,可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加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知道吗,我们进入三年级后要认识一个新朋友,知道是谁吗?出示作文本,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吗?你对写作文有什么想法?其实大家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老师发现我们班都是作文高手,你们在一、二年级就积累了很多经验,学会了习作的一般要求,只要把我们看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下来就行了。
二、小试牛刀(片段训练)
1.以下面的内容为开头,选一个接着往下写两三句话。
(1)今天真热啊!
(2)我来到超市里买学习用品。
2.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最后三句诗。
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
假如我有一朵神奇的七色花,
我要实现这样的愿望:
我想用第一片花瓣治好我朋友的近视眼,
让他抛开戴眼睛的烦恼;
第二片花瓣我想用来帮妈妈减肥,
让妈妈永远年轻漂亮;
第三片花瓣用来帮我把琴弹得更出色,
那样我就可以参加班级的文艺表演;
第四片花瓣用来建设我梦想的空中学校,
让我们和小鸟在一个教室里歌唱;
第五片花瓣用来
;
第六片花瓣用来
;
第七片
。
三、习作指导
(一)聊聊假日生活
暑假里,你经历过哪些有趣的或难忘的事情?
(学生交流)
有一位同学也经历了一件事,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令他很难忘。我们来读读他经历的事。
(二)读懂例文,明白习作内容。
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
(1)思考:例文写了什么?
(2)小作者写阿姨的“好”,主要写了哪些方面?阿姨说的话和她的态度。
(3)其实这些都是小作者看见的和听到的,(板书:见 闻)
看来只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就成了一篇文章。
2.读例文《假如我有一枝神笔》。
(1)自己读读例文,说说这位小作者又写了什么?
(2)他写的其实就是自己的什么?(板书:想)
3.总结:原来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文所思所想写下来就可以了,你觉得写作文难吗?我们很多同学早就会写了,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们会越写越好。
(三)创设情境,学写一件事。
1.开展游戏。
(1)(出示:一个盒子)猜猜里面藏着什么?先让学生自由猜想,再出示句式:
(出示:议论纷纷,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
(2)里面可是一样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贝,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请一个同学上来看,但看完后要保密。(请一生上来看)
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的表情和动作。(出示句式:只见他……接着……)
(3)全班轮流上来看,看后都要保密。
(4)谁来说说轮到你看时,你的心情怎样?(出示句式:终于轮到我了,我……)
(5)现在谁来说说你们究竟看到了什么宝贝?(啊,原来这神秘的宝贝是独一无二的“我”呀!)
2.总结游戏过程,指导习作。
(1)刚才这个游戏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吧!(有趣的游戏、神秘的盒子、神秘的宝贝……)
(2)结合出示的句式回忆游戏过程。
①猜猜盒子里有什么?
②请一个同学上去看(表情、动作)
③终于轮到我了……原来盒子里的宝贝就是我。
(3)先自己把过程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接着自己再说一说。
3.在草稿本上打草稿,教师巡视指导。
(三)读草稿,进行修改。
1.自己边读边改。查字典写上没教过的字,注意标点使用要正确。
2.请同桌帮忙边读边改。
3.教师选择写得比较的好的同学来分别读读精彩的片段。
4.根据精彩的片段,再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5.誊写习作。
要求:书写端正,注意格式,不写错别字。
重点指导标点的写法。(每个标点都占一格,标点不可顶格写,最后一格和字挤在一个格子里写。)
五、拓展延伸
1.从下面两个内容中选择一个,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1)《假如我会七十二变》
(2)《未来 》
2.写一写最近生活中发生的有趣的或难忘的事情。题目自定。
[习作一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
教授题目: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一定要争气》{精读课文}
・・ 教材简析:《一定要争气》是六年制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青少年时期立志为自己、为祖国争气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两件事,表现了自尊、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启发人们只有不畏困难,立下志向,并做出艰苦的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 文章两部分内容在结构形式上基本相同,是培养三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好材料。
・・ 教学时数:两课时
・・ 第一课时
・・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读书研讨重点段落,掌握方法引导领悟。
・・ 教学过程
・・ 一、课前读话:
・・ 1 老师让大家课外搜集童第周的材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童第周?
・・ 指名简介童第周,教师表扬其学习的积极性。
・・ 2 老师也从网上搜集了童第周的材料,请看(出示课件介绍童第周生平并附照片)谈一谈你看后的感想。
・・ 二、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检查预习
・・ 1
・・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25课《做风车的.故事》,知道英国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由于他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这件事使牛顿受到教育,从此发愤学习,养成了刻苦钻研的好习惯,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今天我们来学习童第周这位中国的大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经过努力学习,会有更多收获。
・・ 2 请看老师板书课题,注重“要”下边“女”字的笔顺,“争”字的中间长横要长。
・・ 请大家齐读课题
・・ 3 [出示有关生词课件]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课文,这些词你会读吗?请自由读一读,你认为难读的词就多读几遍。
・・ 教师分别检查2名同学读生词的情况。
・・ 同学们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
・・ 4 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童第周为谁争气?
・・ &n
教学内容:《习作一》
教学目标:
1、消除习作神秘感,使次接触习作学生感习作并不难,增强习作自信心
2、激发习作兴趣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3、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自主作,抒童真,表达童趣,放飞童心,体味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作文本、钢笔,学生作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例文,明确学习目标,完成自作初稿。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写作文这项新本领了。与写话一样,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所以,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
1、阅读例文
①阅读《好阿姨》。
△自由读一读《好阿姨》,想一想,小作者笔下的阿姨“好”在哪里?
△交流、讨论。
好阿姨是怎样给小作者留下“热情”的“好”印象呢?再仔细地读一读,与同桌讨论讨论。
小结:小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有序地写下了自己去商店买牙膏时的见闻和感受,动作、语言的描写反映了阿姨热情待客的特点。由此可见,作文是十分简单的,只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就能写出作文来。
②阅读《假如我是一支神笔》。
△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做些什么?
小结:小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写出了这篇生动有趣的作文,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由此可见,作文可以写自己想象的世界,只要大胆想象,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2、畅谈感受
读了《好阿姨》《假如我有一只神笔》后,你对作文有了什么感受呢?
三、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四、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①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②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③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3、交流构想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写作内容,拓展思路。
4、其他要求
本次习作出了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外,还有什么要求?
(先打草稿,再朗读修改,最后誊写)
五、我的20分钟。
1、现在我们拿起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历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2、点评。
①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②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③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修改习作。
一、我的10分钟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二、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三、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四、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五、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板书设计
招待客人
打草稿
自己修改
再誊写
智慧瞬间
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经历编制2~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运用口诀的优越性。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件地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发展数感。
3.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经历编制2~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难点: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0课时。
数松果 1
摘桃子 1
做家务 1
需要几个轮子 1
可爱的小青蛙(2、3、5的乘法口诀的综合练习) 2
小熊请客 1
回家路上 1
练习一 2
题 目 五环旗 备课人 卓敬敏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编制5的乘法口诀。
难点: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准 备 情境图 课 时
安 排
1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将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举办吗?请你们观看当时北京申奥成功的情景。(播放课件“北京申奥成功”情境录像。)
师:“北京申奥成功”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件盛事,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亿万中国人都非常高兴,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一盛事。我们的小小少先队员也不例外,也举办了一次“小小庆祝会”活动。
师:你们看,这队小运动员在干什么?
(课件演示:9名小队员骑着自行车跑进画面,每辆车上竖着一面五环旗。停下后小队长说:“同学们,我们小车队为了庆祝‘北京申奥成功’,决定绕石岛小城一圈。让五环旗时时飘在我们心中,让申奥成功的喜悦久久留在我们的心间。”)
学生观察,感知情境,体验快乐。
(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
1.看情境,自主提出问题。
师:请大家用数学的眼光看着这个情境,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想知道什么?哪些信息与数学有关?
学生观察后自由交流。关于“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问下面的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
(2)一共有几个车轮?
(3)一共有几个头盔?
(4)一共有多少个圆环等。
2.确定研究主题,寻找解决策略。
师:五环旗是奥运会的会旗,我们就一同来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圆环”怎么样?(商量的口气)
师: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学生可能交流:数一数,算一算等。
3.实施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步:数一数,感知5个5个地数的优越性。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圆环”可以怎样数?
学生思考后交流,说出各自不同的数法。
(1)1,2,3,4…一个一个地数;
(2)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
(3)5,10,15…五个五个地数;
(4)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也是五个五个地数;
(5)10,20,30,40,45,十个十个地数;
……
师:同学们的数法真多,你最喜欢哪种数法,为什么?
师:你也能这样5个5个地数吗?(学生试数)
师:5个5个地数出五环旗的环数,真简便。
(编儿歌小插曲)
师:看看这个情景,老师还编了两句儿歌:“一人旗一面,五个环;两人旗两面,十个环。”你愿意和老师合作,接着编下去吗?
学生接着编下去,并在小组相互说一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第二步:算一算,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件演示,一名小队员前行一步,着重演示一面五环旗。)
师:两面五环旗上有几个圆环?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答,师板书:“1×5=5”。
课件依次出示2面、3面、4面……9面五环旗。教师引导学生列式并写出得数。
“2×5=103×5=154×5=205×5=25
6×5=307×5=358×5=409×5=45”
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算式的意义、算法,并且给以鼓励性评价。
第三步:编一编,合作探究编乘法口诀的方法。
(1)引出编口诀的重要性。
(课件竖排9面五环旗,对应着9道整齐的乘法算式。)
师:刚才,我们根据五环旗编出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还整理出了9道乘法算式。对于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由交流想法。
学生可能交流:它们的得数很有趣;这些算式很有特点;我很想记熟这些得数等。
师:老师和你们的想法一样,也想熟记这些得数和算式。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动脑想一想,然后各小组交流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
各小组认真讨论后,可能会交流:多读一读,读的遍数多了就记住了;想着图来记,一面旗有五个环,两面旗有十个环,三面旗有十五个环……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记,一个五等于五,二个五等于十,三个五等于十五……
师:有没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呢?
(2)经历创编口诀的过程。
师:一个五等于五,二个五等于十,三个五等于十五……谁能说得更简单?
学生交流:一五五,二五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这样记,我们觉得挺方便。
师:大家的讨论很精彩,我也很受启发。现在我有个建议:如果我们把“一个五是五,二个五是十”变成“一五得五,二五一十”是不是更顺口了?同学们能像老师这样说下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师引导得出9句口诀,课件随机出示相应口诀。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六五三十,七五三十五,八五四十,九五四十五。”
师:我们就把这简短的九句话起个名字叫“5的乘法口诀”。
第四步:理一理,使口诀更有条理、顺口。
师:读着大家自己编的乘法口诀,老师觉得真了不起,心里很美。只是你不觉得在读“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的时候有一点点别扭吗?你读着试试。
师:我们把前5句和后4句比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后交流:前5句的一个乘数1,2,3,4,5是小一点的数,放在前面,另一个乘数5写在后面,读起来顺口;而后4句6,7,8,9大于5,放在前面,先读大数再读小数,读起来有点不顺。
师:如果后4句把两个乘数换换位置再试试,怎么样?(舒服了,也顺口了。)
师:怎样顺口就怎样记。我看这样改就很好。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课件演示:“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很出色地整理出有关5的乘法口诀。这和我们的祖先整理得一样。老师真为大家的聪明感到高兴。(板书课题:“5的乘法口诀”)
第五布:介绍乘法口诀的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
师:知道吗,“乘法口诀”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读起来很顺口,使乘法算得又对又快。你有什么感受?(民族自豪感)
第六步:说一说,寻找识记口诀的方法。
师:大家比较一下,这九句口诀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每个算式都比前一个算式多一个5;②每个算式的积都比上一个算式多5;③算式中的第一个乘数是按1~9的顺序排列的,另一个乘数都是5等。
师:小朋友们看着口诀,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真了不起!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乘法口诀的,喜欢哪句就说哪句,然后把这9句口诀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自由交流。
第七步:记一记,多种游戏活动,强化记忆。
师:把“口诀”记熟了,可以使乘法算得又快又对。比比谁记得快、记得准!
游戏1:开火车,背口诀。
游戏2:对口令,对口诀。
游戏3:数手指,说口诀。
全班抢答:一只手,一五得五;两只手,二五一十。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基础性练习。
(1)填路线图。
师:我们来看一看小队员们经过的一段路线。
(课件演示:小队长说:“同学们,这是我们经过的一小段路线,看看想想,你会填吗?”)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填。引导学生学看图,找规律。
(2)算衣服扣子。
师:为了庆祝申奥成功,小队员们还穿上了统一的新运动衣。
(课件出示五件运动衣,每件衣服要用5颗扣子。小队长问:“这样的5件运动衣要用多少颗扣子?9件呢?)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了解学生对乘法意义理解的情况。
(3)算矿泉水。
师:骑车时,小运动员们又累又渴,其中有3名小队员后座上驮着3箱矿泉水。
(出示课件,演示3箱矿泉水,每箱5瓶。小队长问:“看着这些矿泉水,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
2.拓展性练习。
师:小队员们骑车走了一路,还发现了不少的数学问题要带给大家研究呢!
(1)算电影票。
师:听说《奥运史话》这部影片今天在石岛影院上演,吸引了不少的人们前来观看。请看,小队员们发来的消息。
(课件演示:小队长说:“我们采访了影院前三位买票的人。其中,一位小学生要买5张学生票,一位叔叔要买2张成人票,另一位叔叔要买2张成人票和1张学生票。你知道他们各需要花多少钱吗?”)
(2)解决租车问题。
(课件演示:小队长说:“‘小百灵乐队’有19人,要从海滨坐出租车到广场演出,5辆车能坐得下吗?”)每辆出租车最多乘坐4人
(四)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你学得快乐吗?都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板 书 设 计
1×5=5 一五得五 5×6=30 五六三十
5×7=35 五七三十五
2×5=10 二五一十
3×5=15 三五十五 5×8=40 五八四十
4×5=20 四五二十
5×9=45 五九四十五
5×5=25 五五二十五
修改及补充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