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必修下册第三单元《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名师教学设计(共含3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g9999”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名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了解获奖感言的内容、体裁特点。
2、理清文章结构,了解青蒿素的科研过程。
3、体会作者为科学献身的崇高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梳理作者及其团队发现、应用青蒿素的科研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理解文中的一些专业名词和概念,关注对科学发现有重要启示的节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英国BBC新闻网“偶像(ICONS)”栏目发起“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在“科学家篇”名单中,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以及数学家艾伦图灵--起入围候选人。
BBC列出了她入选的三大理由:艰难时刻仍秉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她的成就跨越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屠呦呦是科学家领域唯一在世的候选人,也是所有28位候选人中唯一的亚洲人。
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一项震惊整个世界的发现为全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又一-份曙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蒿素的发现历程。
2、写作背景
师:大家课前都已经预习过了,谁能起来说说,屠呦呦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呢?
生:请大家跟我一起看课下注释1:这篇文章是根据屠呦呦20xx年接受拉斯科奖时的演讲以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的。
师: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拉斯科奖。
拉斯克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其得奖者通常会在随后的一年得到诺贝尔奖,该奖项在医学界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该奖项于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Lasker)及其夫人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在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好,大致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接下来,我们来具体学习这篇文章。
3、作者介绍
屠呦呦,著名药学家。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xx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萵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0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xx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xx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20xx年1月9日获20xx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xx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xx年5月,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50女性榜单。20xx年3月入选《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人物榜。
4、题目解说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两个并列的名词作为标题,将青蒿素的发现置于人类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简明扼要的阐明了发现青蒿案的重大意义。“一小步”突出了其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满含民族自豪感。
5、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4):屠呦呦就获奖表达感谢以及追溯自己的医学初衷;
第二部分(5-15):讲述青蒿素从发现到成药的过程;
第三部分(16-20):讲述青蒿素的发现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和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21-25):讲述中医药学的卓越贡献;
6、全文分析
1.请大家默读全文,结合文章里的小标题,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结合小标题,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
①,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发现青蒿素的抗疟功效的②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把青蒿素从分子变成药物的'
③青蒿素的发现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④关于青蒿素的发展与超越
⑤中医药学的贡献
2.那么,在文章的前4自然段,又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
作者首先对获奖表示了感谢,然后简单地回顾了过去的经历,并发出呼吁。
3.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①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概括。
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让读者一目了然。
②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顺序行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第二部分总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三、四、五部分具体写研究工作的过程,第六部分总括中医药学的贡献,结构严谨。
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氢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前五部分写青蒿素的贡献,最后一部分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回顾课文,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在网上找一篇获奖感言读一读,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之处。
126
主备人:伍冬娟(长兴小学)
审稿人:麦小燕(第一实验小学)
一、单元知识框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整十数的加减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不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加法
100以内的
加、减法 不退位的减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减法
解决问题(比多比少的应用题)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I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准确的口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4、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单元知识点列表
编号 知识点 内容
126-0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57页例1
126-02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第59页第7题
126-03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第61页例1
126-04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加) 第62页例2
126-05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 第67页例1
126-06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退位减) 第68页例2
126-07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第72页例3
126-08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第73页例4
五、各知识点的教学建议
知识点 126-0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建议 1, 创设情景,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2, 通过摆小棒的操作,理解整十数的加与减的算理,并说一说算理首先让学生理解10表示几个十?20又表示什么?10表示1个十,20是表示2个十。1个十加上2个十就等于3个十;3个十减去1个十就等于2个十。
3, 通过多层次练习,巩固计算方法。例如:对口令、猜一猜、计算接龙、夺花、夺红旗、小猫钓鱼、摘苹果、找朋友、投递员等竞赛活动。
4, 通过对比练习,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
评价要点 能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评价样例 A级(易):
1、教材第58页第1题
2,教材第58页第2题
B级(中):
2、教材第20页第1题
C级(难):
知识点 126-0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学建议 通过对比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进行迁移学习,说出计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强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一般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同时可以创设故事情景,如59页第7题可以创设到小熊家做客,每位小朋友选题做,做对了就敞开家门欢迎你。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评价要点 能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评价样例 A级(易):
1、教材第59页第7题
B级(中):
知识点 126-03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教学建议
在创设情景中要提醒学生仔细审题,计算时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理解计算时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
评价要点 能正确口算两位数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评价样例 A级(易):
1、第63页第1题。
2、教材第63页第3题。
知识点 126-04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加)
教学建议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知道个位上的十个为什么是十位的一个; 明白“满十进一”。 在教学中要强调不要忘记将“1”加上,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加“1”?在学生讨论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用摆小棒或计数器演示来帮助理解。着重说明4根小棒加9根小棒是13根,把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2捆加在一起,也就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突出计算时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出的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或者在一张纸的底部写上计数单位 “百 十 个”,让学生根据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分别在相应的数位上放上圆点,个位上的十个圆点可换成十位上的一个圆点,以此体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同时也解决了难点。
评价要点 能理解算理,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进位加法。
评价样例 A级(易):
1, 教材63页第2题。
2,64页第6题
B级(中):
1、教材第64页第7题
2, 教材65页12题。
知识点 126-05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
教学建议 创设情景,通过动手操作,对比练习,理解相同数位相减,可以分男女或小组比赛练习,争做小医生,摘苹果等游戏,提高练习效率。
评价要点 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
评价样例 A级(易):
第69页的1,2,3题
B级(中):
在○里填上<,>或=。
47-4○47-3 36+3○45-5 54-2○60-10
知识点 126-05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退位减)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掌握计算方法,重视学具的摆拼,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发现两位数减一位数当各位上不够减时,怎样去用十位上的“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十位上的数减少1,以此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动作去获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对类似的错题进行收集,引导学生讨论、诊断,引起注意,并加强相关的练习。X k b 1.c o m
评价要点 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退位减法
评价样例 A级(易):
1、第69页第5题。
2、教材第70页第9题。
B级(中):
教材第71页12题。
知识点 126-07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建议 在教学时,注意有层次地引导学生,结合学具摆一摆,注意对学生有条理、分层次的提问,在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看图“画了哪两样东西?各是多少?”; 再问学生“谁多谁少?谁比谁多、多几?”;最后,根据以上的分析,请学生完整地练说图意,并列式计算。这里关键指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从大数里面去掉与小数相同的部分,用减法算。
评价要点 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算
评价样例 A级(易):
教材72页做一做
B级(中):
1, 小红今年7岁,妈妈32岁,5年后,妈妈比小红大几岁?
2,学校进行跳绳比赛,小明跳了35下,小花比小明多跳5下,小亮比小花多跳了8下,小亮跳了几下?
知识点 126-08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建议
在教学时,注意有层次地引导学生,结合学具摆一摆,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实际上就是求大数比小数多几的问题,都是两数相差是多少,在摆和算的过程中,要分清谁和谁比,怎样比等问题。在分析问题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四句话训练,“求。。。就是。。。用。。。算式是。。。”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评价要点 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也就是两数相差是多少用减法算
评价样例 A级(易):
教材74页第一题
B级(中):
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
1、重视迁移,引导学生探索与交流。
例如: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与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对比出现,2+3+4,20+30+40。让学生通过练习,把学过的连加、连减计算方法和顺序迁移到整十数连加、连减计算之中。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再让学生思考,并说出怎样计算整十数连加、连减式题。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或从学生熟悉的事例、 有趣的故事出发,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3、 重视直观操作与语言表达相结合。
在引导学生探索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开展有趣的、直观的数学活动。可利用小棒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促进学生思考,发展他们的数感。但我们教师要注意不要求学生用统一的语言表达计算的过程。
4、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同时还要优化算法 。
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应当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中,重视展示学生探索算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材呈现的方法是学生可能出现的,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每种方法。但应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选择最优的算法进行计算。
5、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教学时,我们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我们应为学生多创设机会,鼓励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6、开展多种新颖有趣的游戏。
游戏的设计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多参与。教材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游戏素材,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设计教学活动。比如有关数的组成和10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就可以经常开展师生对口令、猜一猜、计算接龙、夺花、夺红旗、小猫钓鱼、摘苹果、找朋友、投递员等竞赛活动。也可以依据所学内容创造性设计一些活动。
7、注重练习的有效性与多样性。
进行练习的时候,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合作与交流,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练习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除了视算、听算,还有算法交流、找规律、相互出题、师生比赛、游戏等。
8、分层布置作业。
学生的基础不同,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布置作业。好的学生可以另外进行思维发散,基础较弱的可以选择基础的题目进行训练。
编者:吴国生 校对:杨志良
一、重要短语
Warming up P17
1. spend a holiday with sb.与某人一起度假
2. find out 发现 查明
3. one-way fare 单程费
4. arrive in/at到达=reach=get to
Reading P18
5. dream about 梦想到
6. graduate from 毕业于
7. persuade sb. to sth.说服了某人去做某事
8. change one’s mind 改变主意
9. be excited about对……感到激动
10. make up one’s mind 下定决心
11. give in 让步 屈服
12. pass through通过
13. travel across 横过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P20
14. no matter how hard无论多么努力
15. take off 脱下;起飞
16. as soon as possible尽可能快
17. instead of 代替,而不是
18. so many beautiful things 如此多的美丽东西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P20-21
19.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现在进行时态
20. according to根据
21. have an English party举办一个英语晚会
22. give some performances表演
23. be sure about对……感到确信
24. get something ready 把……准备好
25. in town在城里
26. thank you for…… 由于……感谢你
27. good luck祝你好运
Using language P22
28. so---that---如此……以至于……
29. in front of在……的前面(外部)
30. in the front of 在……的前面(内部)
31. as usual像往常一样
32. be great fun是非常有趣的(fun是一个不可数名词)
33. change from---into---把……换成……;把……变成……;
34. make camp野营
35. put up our tents搭起帐篷
36. stay awake仍然醒着的;保持醒着的
37. so far到目前为止
38. change his attitude改变他的态度
Reading and writing P23
39. put---into---把……放(写)进……
40.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 一则由于……;再则由于……
41. be different from…… 与……不同
42. be familiar to对某人来说是熟悉的
二、重点语法
Some words can be used for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to express future actions according to one’s plan. 有些单词的现在进行时可以用来表示一般将来时
Please learn and remember the following:请记住以下的动词
go come leave stay start arrive return sleep work have see give
For example:
1. We are leaving on Friday
2. Are you staying here till next week?
3. I am seeing the doctor this afternoon.
4. Where are you going tomorrow?
5. A foreign guest is giving a lecture in English this afternoon.
6. We are having a holiday next Sunday.
二、佳句必背
1. (P18) My sister Wang Wei and I have dreamed about taking a great bike trip.
我的姐姐王薇和我一直梦想作一次伟大的自行车旅行
2. (P18)It was my sister who(=that) first had the idea to cycle along the Mekong River. 是我的姐姐第一个想到沿湄公河骑车旅行。
3. (P18)Then she persuaded me to buy one(=a bike)
然后她说服了我也买一辆自行车
4 (P18)She insisted that we(should) find the source of the river.
她坚持要求我们应该找到河的源头
5 (P18)Once she has made her mind, nothing can change it. Finally I had to give in.
一旦她下定了决心,没有什么能够改变它
6 (P18)It becomes rapids as it passes through deep valleys, traveling across
western Yunnan Province.
它(湄公河)在流过云南西部时,当它穿过深谷时候就变成急流。
7 (P22)It was so quiet in the mountains that night that there was almost no wind.
那天晚上在群山中是如此安静以至没有丝毫之风。
★ 名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