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声谢谢教学设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方式是否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说声谢谢教学设计(共含18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方式是否”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说声谢谢教学设计

篇1:说声谢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活动和体验,知道当接受了别人为自己提供的服务或帮助后,要表示感谢。懂得对劳动者的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劳动,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初步渗透爱的教育。

3.初步学习运用观察、访问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并把所调查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同学中交流。

教学准备:

1.学生在课前准备短小的文艺节目。

2.调查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接受别人的感谢后的心情。了解生活中人们对别人表示感谢和尊重的方式。

3.准备相应的。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体验谢谢

1.(CAI出示温馨和谐画面渲染课前气氛)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美的画面,接下来有一位同学将给我们带来一段美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请事先准备的一个同学表演节目,同学鼓掌。)

师:(问表演的同学)你表演完后说了声……,你为什么表演完了要说谢谢呢?

(学生回答)

师:(问鼓掌的学生)你们为什么要鼓掌?

2.师:是呀,当别人对你鼓掌对你表示鼓励时,你要说谢谢,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还要说谢谢呢?(出示课题)

(老师适时引导总结板书:服务帮助——需要谢谢)

3AI播放“感谢”画面。

师: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幕,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

师:是呀,一声声感谢温暖了人们的心,它象一座座沟通人与人之心灵的桥梁,使我们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

【活动二】调查采访感悟谢谢

1.师:今天,五月二十日,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你们说谢谢了吗?

2.师:老师想知道你平时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说一说当别人对你说谢谢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是呀,当得到别人的谢谢时,你的心中特别高兴,也特别自豪,因为自己所做的事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其实不光是你,老师也是这样。那么工作在不同行业的叔叔阿姨每天都在为我们提供着帮助和服务,他们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课前我们进行了调查,有的一个人进行调查,有的几个人小组合作调查,赶紧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说吧!

师:来展示自己结果的小组,首先要介绍自己的调查方法使什么?并用自己的话介绍调查内容和结果,在座的同学,都是评委。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星,看看哪一组夺星最多。

(学生汇报各组的调查结果)

(教师适时地总结板书:尊重理解——学会谢谢)

3.师:调查的方法很多,结果的呈现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今天刘老师还特地请来了一位你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阿姨,进行一场现场采访。要求你们的采访要跟我们今天的主题有关,而且设计的问题要跟阿姨的工作有关,赶紧在小组设计一下采访提纲吧!

(进行现场采访,模拟清洁工工作,谈感想)

师:(对阿姨)和同学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心理话要对我们同学说吗?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阿姨的心理话,看了刚才的调查报告,你们又有什么象说的?

篇2:三下品社说声谢谢教学设计

三下品社说声谢谢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说声“谢谢”》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的第3个活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享受着来自不同行业劳动者的服务,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正是由于有无数人的辛勤劳动,才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他们也体会不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说声“谢谢”》这一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的体验和对生活中劳动者的调查,进一步体会各行各业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感受到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以及人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依存关系,对他们怀有感激之心,从而树立尊重各行业劳动者的态度。

设计理念(思路)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新课程强调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更重要的是要动手操作和走进社会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切人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应选择适合本年龄段儿童特点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激发儿童探究的积极性。本课是一个教育性较强的内容,如果学生没有亲身体会,就无法达到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共生共存的依赖关系的理解,更无法达到从认识到生活中需要感谢到真正的学会感谢的目的。基于此,围绕教学目标,我首先请班卜唱歌唱得好的一个同学进行表演,优美的歌声将学生带人一个美的气氛中,顺利的谈话式的导人话题,就此推而广之,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需要说谢谢?在后面的环节中,老师也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亲身感受人手,向社会延伸,通过课前活动的指导,让学生从调查和现场采访中来感受劳动者的辛酸,为后面的采访奠定情感基础,使整节课层层推进,一气呵成。老师只是学生的一个谈话对象,一个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在学习中始终是积极主动的角色。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还注重让学生通过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参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形成合作的观念。在点点滴滴如语言、音乐、画面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爱的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和谐社会的思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活动和体验,知道当接受了别人为自己提供服务或帮助后,要表示感谢,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使之能遵守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到心中有他人。

2通过采访等,激发学生尊重并感谢劳动者的情感。

3初步学习运用观察、访问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并把所调查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同学中交流。

教学准备

1调查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接受别人的感谢后的心情。

2把学校的×阿姨请进课堂。

3准备感谢卡。

4准备相应的课件。

教学设计

活动一:激趣导入,引出谢谢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先来放松放松吧,唱首歌怎么样?咱们班谁唱得最好呢?(同学们推荐一个学生进行表演。)

(学生的表演赢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2师:(问鼓掌的学生)你们为什么把掌声送给她呢?(学生回答:她给大家带来美妙的歌声,带来快乐,带来美的享受……)

3师:是呀,当别人为我们带来优美的歌声、带来快乐的时候,我们要用掌声向她说谢谢,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要说谢谢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出示课题:说声“谢谢”)

活动二:交流感悟.体验谢谢

1同学们,在你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说谢谢了吗?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的呢?

(学生交流。)

2师:是呀,当我们接受了别人为我们提供的服务和帮助后要说声谢谢。(老师适时引导,总结板书:服务 帮助一一需要谢谢)“谢谢”既是最普通、最常用、最基本的礼貌用语,也是文明礼仪的具体表现,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当你受人恩惠时,哪怕是非常的微不足道,你也应该道声“谢谢”,这一声声“谢谢”温暖了人们的心,它像一座座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使我们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

活动三:调查采访.感悟谢谢

1课堂上随机设置一个情境:一个同学的笔掉在了地上,老师帮他拣起来了,他随即说了声“谢谢”。老师激动地说:孩子,老师只是随手帮你把笔拣起来,你却心存感激,向老师说声谢谢,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听着你这声谢谢呀,老师真是太高兴了!

2师:同学们,你们有和老师一样的情况吗?你平时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说…说当别人对你说谢谢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地回答)

3师:是呀,当得到别人的谢谢时,你的心中会特别高兴,也特别激动。你看,不光是你们,老师也是这样。那么工作在不同岗位的叔叔阿姨每天都在为我们提供着帮助和服务,他们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课前我们进行了调查,现在赶紧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说吧!

(四人小组交流。)

4来展示自己结果的同学,请你用自己的话介绍调查内容和结果,如果能谈谈你调查后的感受就更好了。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5师:孩子们,“谢谢”不仅是一句感谢的话语,它更是你内心的一种感受,是做人应具有的基本礼节。这一声“谢谢”,就充分表明了你对别人付出的劳动的一种肯定,一种尊重。

(教师适时地总结板书:肯定 尊重一一学会谢谢)

6师:同学们,在我们学校里有这样一位阿姨。每天,当你们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学习时,她正拿着拖把打扫着厕所;当你们在操场上快乐的玩耍时,她正拿着扫帚穿梭在你们中间;当你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后,她会彻底地将校园清扫一遍,一直要忙到七点多钟。因为有她,我们的校园才会如此干净;因为有她,我们的校园才会如此整洁。她就是×阿姨,今天老师特地把她请进了咱们的课堂,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阿姨的到来。(请×阿姨土台。)

7师接着说: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问题想问阿姨,我们现在就可以来一个现场采访。你可以参考老师准备的这几个问题,你也可以就你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采访。采访时请注意礼貌用语。(课件出示)

(1)您每天工作多长时间7感觉辛苦吗?

(2)您觉得自己的工作对别人有帮助吗?

(3)在工作中,您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4)当别人向您说谢谢时,您有什么感受?

8师:孩子们,听了阿姨的心里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9师:孩子们,正因为有了×阿姨的辛勤劳动与付出,我们才能在如此干净的校园里快乐地生活学习,让我们再一次向×阿姨表示我们深深的谢意。(鼓掌,请×阿姨下台)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给过我们关心和帮助的又岂止×阿姨一个。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成人,老师诲人不倦把我们教育成人,他们或在生活上,或在学习上给了我们许多无私的帮助,请你们回忆一下,他们都为我们做过什么?你能讲一件让你最受感动的事吗?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

(学生交流。)

10(音乐)同学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学会感谢不仅是一种基本的礼仪,更是我们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一位哲人说过,对一件好事表示感谢,就像做一件好事一样伟大。同学们,此时,你最想对帮助过你的人说点什么呢?拿出你们准备的感谢卡,写上你们真诚的话语,让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谢谢他们吧,让我们用温暖的情将爱的火花不断传递!

(学生制作感谢卡,交流,可以当场送的就当场送。)

11 总结: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一节课。你们朴实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老师,你们真挚的情感深深地触动了老师。老师教你们要随时向别人说声“谢谢”,你们却教会了老师怎样用心去说声“谢谢”!老师在此衷心地谢谢同学们!谢谢你们!

板书设计

说声“谢谢”

服务 帮助一一需要谢谢

肯定 尊重一一学会谢谢

篇3:三下品社说声谢谢教学设计

三下品社说声谢谢教学反思

《说声谢谢》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的第三个主题活动。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享受着来自不同行业劳动者的服务,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正是由于有无数人的辛勤劳动,才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他们也体会不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

《说声谢谢》这一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的体验和对生活中劳动者的调查,进一步体会各行各业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感受到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以及人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依存关系,对他们怀有感激之心,从而树立尊重各行业劳动者的态度。我打算把这一主题活动分成两课时完成,我今天执教的是第一课时,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知道在哪些时候应该向为自己服务的人表示感谢。

2.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换位思考,认识向提供服务的人表示感谢的意义。

3.对他人给自己的帮助关心和服务心怀感激之情。教学重难点: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谢谢,感悟谢谢,学会谢谢。本节课的教学分成激趣导入、体验谢谢、感悟谢谢、表达谢谢这四个环节进行。现在我结合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丰富课程资源 ,提高课堂实效”来进行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善于把教材内容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教材并不是单纯的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本节课在体验谢谢这一环节的伊始,我充分向学生展示了课文中的《服务员为我们倒水》、《医生为我们治病》、《演员为我们表演》这三幅图,因电梯工为我们打开电梯门这一情境更不切合农村孩子的现实生活,于是我把它舍弃了,从而合理的利用了教材资源,同时这三幅图又为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谢谢作了个很好的范例。而在感悟谢谢这一环节中,我又能利用课文中两位小朋友设计的调查、采访的 “当别人向您说声谢谢时,您是什么感受?”和“当您为别人做了事情,别人没有说谢谢时,您是什么感受?”这两个问题,并设计成调查表格,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调查、采访。

二、善于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发展的,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走进他们的生活,提取有效的课程资源。我在体验谢谢这一环节中,组织学生对“你还想在哪些时候对谁说声“谢谢”呢?”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小组里,自由选择活动方式,愿意说的同学就在小组内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愿意表演的同学可以大家合作演一演。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亲身感受入手,给孩子们自主选择的空间,通过说说演演的方式明白我们在什么时候需要对别人表示感谢。而在感悟谢谢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说一说“当别人对你说谢谢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和“帮助别人而别人没有对你说声谢谢时,当时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各抒己见。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展开教学,既拉近了课堂与学生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拓宽了教学的空间。

三、善于把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新课程倡导教育回归生活,生活本身也具有教育的功能。现实生活如果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就变成课程资源。《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与生活和社会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教学资源也应当从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去挖掘和探索。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参加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现实资源,开展实实在在的活动,使学生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把间接的认识与直接的体验联系起来,既开发和利用了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又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在课前我让学生留心观察自己一天的生活中有哪些人在关心、帮助自己,为自己服务,从而使学生知道在哪些时候应该向为自己服务的人表示感谢。同时我又让学生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去调查、采访,了解劳动者接受别人感谢的心情,以及被人看不起的感受,并在课堂中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向提供服务的人表示感谢的意义,感悟到感谢的重要性。

四、善于把网络资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上网浏览,如何下载资料,充分利用网络快捷、方便的特点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对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认识毕竟有限,因此学生不能很全面地了解到哪些时候应该向为自己服务的人表示感谢。基于以上原因,我到网络上搜集有关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我们提供服务的图片,并在课中展示,让学生知道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很多人都在为我们提供服务,虽然有些人离我们比较远,但他们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懂得对他们表示感谢。而在表达感谢环节,我也上网下载了《感恩的心》这首歌曲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和老师一起高声歌唱,更进一步使学生对他人给自己的帮助关心和服务心怀感激之情,把师生感情推向高潮。

五、善于把多媒体资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发展,多媒体也不断融入了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只要教师设计得当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创作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它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制作了精美、实用的教学课件,在课件中展示了我拍摄到的学生得了别人的帮助而没有说谢谢的情景,并用此录像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展示了我搜集到的各行各业劳动者工作的场景,展示了有关感谢的一首小诗。在课件中,还把《感恩的心》这首歌曲贯穿了整堂课,不仅在课前播放,在课中的小组交流活动中播放,在学生自由表达感谢时播放,还在本课的结尾让学生高声歌唱这首歌并哼着歌曲走出教室。让整堂课都处在感恩的氛围中,从而更能让学生懂得对他人给自己的帮助关心和服务要表示感谢,并激发其感激之情。

但也存在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浓烈,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没有好好地利用,错过了对学生导行的最好时机。

篇4:《说声谢谢》教学反思

《说声谢谢》这活动的教学重点是让幼儿懂得接受别人的帮助后要道谢,并且了解不同国家的道谢语是不同的。第一个环节我是以一个例子作为导入语:今天,我有一件事要问你们,老师为一位小朋友系鞋带了,那这位小朋友该说什么?孩子们都异口同声的说,谢谢。我们表扬了他们,小朋友们真有礼貌,都知道得到帮助应该说谢谢。老师有一个故事也讲到有关谢谢的事,我们来听听故事里的主人公有没有礼貌。然后,我开始讲述故事《为什么要说“谢谢”》。

讲述故事这一环节时,我是分段讲述的,虽然故事很短。故事第一部分我讲到小男孩的问题为止,接着我以故事里的小男孩的问题问幼儿。现在你们猜一猜老人是怎么回答的?有的幼儿说:“得到帮助都要说谢谢”;有的说:“我们要有礼貌”;有的说:“因为他们很渴,很热”…… 幼儿们的发言非常热烈,加上我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猜的不对不要紧,不把故事完整的讲述完是为了制造悬念,为幼儿制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充分发挥大家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活动第三个环节,请幼儿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力。幼儿们说出了许多的例子。如他们有的为爸爸和妈妈拿包和鞋子;有的帮小朋友穿鞋、叠被子;有的幼儿说为老师放杯子等事。通过亲身经历地讲述加深了对谢谢这一词的理解。

这个教学活动,使幼儿懂得受到别人的帮助后道谢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要求,了解故事中老人意味深长地用:“狼”和“人”作比较,引起了幼儿的思考。活动中,如果配上图片,会增强具体形象性,易于幼儿理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自始自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篇5:《说声谢谢》教学反思

《说声谢谢》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的第三个主题活动。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享受着来自不同行业劳动者的服务,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正是由于有无数人的辛勤劳动,才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他们也体会不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说声谢谢》这一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的体验和对生活中劳动者的调查,进一步体会各行各业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感受到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以及人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依存关系,对他们怀有感激之心,从而树立尊重各行业劳动者的态度。我打算把这一主题活动分成两课时完成,我今天执教的是第一课时,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知道在哪些时候应该向为自己服务的人表示感谢。

2、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换位思考,认识向提供服务的人表示感谢的意义。

3、对他人给自己的帮助关心和服务心怀感激之情。教学重难点: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谢谢,感悟谢谢,学会谢谢。本节课的教学分成激趣导入、体验谢谢、感悟谢谢、表达谢谢这四个环节进行。现在我结合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丰富课程资源 ,提高课堂实效”来进行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善于把教材内容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教材并不是单纯的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本节课在体验谢谢这一环节的伊始,我充分向学生展示了课文中的《服务员为我们倒水》、《医生为我们治病》、《演员为我们表演》这三幅图,因电梯工为我们打开电梯门这一情境更不切合农村孩子的现实生活,于是我把它舍弃了,从而合理的利用了教材资源,同时这三幅图又为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谢谢作了个很好的范例。而在感悟谢谢这一环节中,我又能利用课文中两位小朋友设计的调查、采访的 “当别人向您说声谢谢时,您是什么感受?”和“当您为别人做了事情,别人没有说谢谢时,您是什么感受?”这两个问题,并设计成调查表格,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调查、采访。

二、善于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发展的,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走进他们的生活,提取有效的课程资源。我在体验谢谢这一环节中,组织学生对“你还想在哪些时候对谁说声”谢谢“呢?”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小组里,自由选择活动方式,愿意说的同学就在小组内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愿意表演的同学可以大家合作演一演。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亲身感受入手,给孩子们自主选择的空间,通过说说演演的方式明白我们在什么时候需要对别人表示感谢。而在感悟谢谢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说一说“当别人对你说谢谢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和“帮助别人而别人没有对你说声谢谢时,当时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各抒己见。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展开教学,既拉近了课堂与学生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拓宽了教学的空间。

三、善于把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新课程倡导教育回归生活,生活本身也具有教育的功能。现实生活如果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就变成课程资源。《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与生活和社会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教学资源也应当从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去挖掘和探索。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参加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现实资源,开展实实在在的活动,使学生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把间接的认识与直接的体验联系起来,既开发和利用了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又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在课前我让学生留心观察自己一天的生活中有哪些人在关心、帮助自己,为自己服务,从而使学生知道在哪些时候应该向为自己服务的人表示感谢。同时我又让学生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去调查、采访,了解劳动者接受别人感谢的心情,以及被人看不起的感受,并在课堂中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向提供服务的人表示感谢的意义,感悟到感谢的重要性。

四、善于把网络资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上网浏览,如何下载资料,充分利用网络快捷、方便的特点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对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认识毕竟有限,因此学生不能很全面地了解到哪些时候应该向为自己服务的人表示感谢。基于以上原因,我到网络上搜集有关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我们提供服务的图片,并在课中展示,让学生知道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很多人都在为我们提供服务,虽然有些人离我们比较远,但他们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懂得对他们表示感谢。而在表达感谢环节,我也上网下载了《感恩的心》这首歌曲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和老师一起高声歌唱,更进一步使学生对他人给自己的帮助关心和服务心怀感激之情,把师生感情推向高潮。

五、善于把多媒体资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发展,多媒体也不断融入了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只要教师设计得当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创作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它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制作了精美、实用的教学课件,在课件中展示了我拍摄到的学生得了别人的帮助而没有说谢谢的情景,并用此录像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展示了我搜集到的各行各业劳动者工作的场景,展示了有关感谢的一首小诗。在课件中,还把《感恩的心》这首歌曲贯穿了整堂课,不仅在课前播放,在课中的小组交流活动中播放,在学生自由表达感谢时播放,还在本课的结尾让学生高声歌唱这首歌并哼着歌曲走出教室。让整堂课都处在感恩的氛围中,从而更能让学生懂得对他人给自己的帮助关心和服务要表示感谢,并激发其感激之情。

但也存在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浓烈,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没有好好地利用,错过了对学生导行的最好时机。

篇6:《说声谢谢》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回忆、生活中的情景等感悟知道什么时候要说“谢谢”为什么要说“谢谢”以及表达谢意的不同形式。

2.使学生通过活动和体验,知道当接受了别人为自己提供的服务或帮助后,要表示感谢。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谢谢,感悟谢谢,学会谢谢。

教学准备:

1.动画片《拔萝卜》、教材图片、歌曲《感谢你》《感恩的心》、诗歌《感谢》等。

2.学生准备卡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今天老师能和你们一起上课,看到你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感觉非常快乐,你们快乐吗?为了感谢大家给我带来的这份快乐,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拔萝卜》,看的时候可要仔细点,看完以后还要帮助老爷爷呢!

播放动画片《拔萝卜》,生欣赏。

师问:这个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多人帮助老爷爷拔出了萝卜,可老爷爷忘记对大家说什么了?教师板书。

师:为什么要说谢谢呢?

师:那我们一起去告诉老爷爷吧!老爷爷,你应该对老奶奶、小孙女、小狗、小花猫、小老鼠(说声谢谢)齐读课题

二、回忆生活,说声谢谢

活动一:回忆生活中的谢谢:

1.刚才咱们送出了本节课的第一份感谢,当别人帮助我们时,我们要说“谢谢”,你在生活中说过谢谢吗?你在哪些情况下说声谢谢,给大家讲讲你的故事。

生回答。师适时给予评价。(板书:得到帮助)

2.刚才,同学们都谈到得到别人的帮助后应该说谢谢,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时候,我们也应该说谢谢呢?(出示大屏幕图片)你可以认真观察大屏幕中的图片,看看他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对他们说谢谢,也可以结合生活中你遇到的`、观察到、听到和想到的说一说。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再汇报。

3.学生汇报。(接受别人的服务)(板书:接受服务)

4.师小结:是呀,这一声轻轻的“谢谢”太神奇了,它使人与人之间多了一份关爱,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尊重。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他们,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还有哪些你不认识的人在关心你、帮助你、默默地工作为你提供服务呢!

出示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图片。

师小结:

1.的确,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服务,他们的服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请不要忘记对他们说声谢谢。

2.是啊,我们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或接受别人的服务后,都应该对他们说声“谢谢。”

三、体验感悟,认识谢谢

活动二:你得到过感谢吗?

1.我们经常送出自己的感谢,老师想知道,你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说说你帮助别人得到感谢的事。

生回答,师适时给予评价。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2.我相信同学们做过很多帮助别人的事情,都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心里感到很快乐,这让我想到了两句名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3.那有没有你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没有得到感谢的时候呢?

4.学生汇报。师相机问: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5.师小结:生活中,有的人觉得为别人做了好事说不说谢谢没什么,因为他们很善良,很大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他们可以称得上是活雷锋,是不求回报的。不过一句简单的谢谢会使帮助你或为你服务的人感到更加快乐,所以请不要忘记说声谢谢。

有时,没有来得及说出的感谢会让人终生遗憾的, 有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一个山里孩子考上了大学,却因家庭贫困上不了学,这时,一位素不相识的外地人给了他无私的援助。他想当面向恩人致谢,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这一心愿,三年后,他专程按汇款地址找到恩人家,没想到恩人已在几天前去世了,临死前,还给他汇去了最后一笔助学款。

他后悔万分,悔不该一拖再拖,使这句没有说出口的“谢谢”成了自己精神上永远的负担。他含泪在纸上写了一万个“谢谢”,泪流满面,跪在恩人的坟前,点燃了这一万个谢谢。

6.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忘记说谢谢,是多么遗憾呀!别人帮助了我,我一定会及时说谢谢)

四、真情放送,表达谢谢

活动三:谢谢大行动

1.送出感谢:

①、师:这位同学的话提醒了我,我也有忘记说谢谢的时候,上课前,班主任老师把你们带到多媒体教室,我还没有对他说谢谢呢!

②、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现在我也要对他们说谢谢。

③、同学们,你们有没忘记对别人说谢谢,你们想对谁说“谢谢” ?(生说)

说出了谢谢,心里感觉怎样?

④、师小结:说出了谢谢,心里感到轻松愉快吧,我也有这样的感觉,这一声“谢谢”真是太神了,它能给人带去感动和快乐。

2.现在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对于那些为我们提供帮助或服务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制作一份感谢卡,送给你最想感谢的人,写上你们最想说的话。

3.老师这里有几张我学生做的感谢卡,请同学们先看一看。

出示感谢卡,生读,是适当指导感谢卡的制作(配上你最拿手的图画,写上你最想说的话,这样你的感谢卡才更美观。)

4.生制作感谢卡,课件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教师巡视。

5.展示感谢卡,(谁愿意展示你的感谢卡,读给大家听一听)

四人展示,师相机鼓励

6.谢谢同学们真诚的话语,那么除了送感谢卡,你还想通过哪些方式表达你的谢意呢?(写信、去看望他们、给他们表演节目等)

五、总结生活,心存感谢

1.感谢是一种美德,学会谢谢,心中有爱,才能使生活变的更和谐,更美好,让我们一起学会感谢吧!请全体起立,跟老师一起朗读《感谢你》

2.课件出示师生合作配乐朗诵诗歌《感谢你》

3.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感谢的话题是永恒的,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大家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真诚的心灵去感受,用诚挚的行动去感谢吧!

教学反思

一、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宠爱,对他们来说承受太多的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灵产生爱的麻痹。他们往往认为所有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服务都是理所应当的,习以为常,不以为意。对父母都难说一声“谢谢”,更难对其他给予自己帮助(或服务)的人真心诚意地表达感谢。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了解社会各行各业中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辛勤工作的人,在发现、体验中有所感悟,激发他们尊重并感谢劳动者(包括身边的人)的情感。学习参与社会,做有爱心、有感恩之心、有良好文明习惯的人,并以良好的文明行为回报他人。

二、针对以上分析本节课我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五个活动:

(一)故事导入,引出“谢谢”;

(二)回忆生活,说声谢谢;

(三)体验感悟,认识谢谢;

(四)真情放送,表达谢谢;

(五)总结升华,心存谢谢。

这些活动都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兴趣、需要、体验和能力基础上设计出的活动方案,这些“活动” 力求很好地为实现“目标”服务,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在故事导入,引出谢谢这一环节,我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童话故事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在故事中设置悬念,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而且引发了他们的思考,使得课题在孩子们的交流中很自然的引出。

2.在回忆生活,说声谢谢这一环节,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亲身经历入手,引导学生梳理往事,学会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服务、鼓励和关爱,让学生感到在接受别人帮助和服务后需要说声“谢谢

3.在体验感悟,认识谢谢这个环节,我主要抛出两个问题,“你得到过别人

的感谢吗?和有没有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没有得到感谢的时候呢?”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体验到得到别人的感谢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同时也懂得了帮助别人不一定要得到什么,提高了人的文明素养。并且通过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告诉学生说谢谢的重要性。

4.在真情放送,表达谢谢这一环节,我注意了学科整合,把用于美术课制作感谢卡用在品德课上来抒发情感,将美术课与本堂课联系起来。孩子们真实的情感在美丽的卡片上尽情挥洒,表达的谢意更加细腻、感人。最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师生合作配乐朗诵《感谢》,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美的熏陶,懂得感谢是一种美德,学会谢谢,心中有爱,世界才更加美好,更和谐。

5.在挖掘课堂资源方面,我灵活运用教材,如文本中的图片,并且搜集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图片,还配上了有关感谢的歌曲和诗歌,这样既能活跃课堂,又能让学生体验、感悟、学会谢谢。我还特别注重课堂生成的资源,把自己的在课堂的亲身经历,对班级老师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忘记谢谢补上谢谢。对小组长帮忙分发卡片忘记说谢谢,也补上谢谢。从而影响了学生,当学生说忘了对自己班的同学说谢谢时,我马上给他机会,叫他主动补上谢谢。把握好这些课堂生成的资源,对课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针对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孩子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设计了提前留心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创设情境发现、做感谢卡、诗朗诵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动心”到“动情”再到准备“行动”,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深情的话语。

7.三年级的孩子是低年级刚到中年级的第一年,他们的注意力的时间还不长久,所以也要注重课堂的组织教学,所以在课的始终,我用小组竞赛的手段调动孩子们发言的积极性,在课的结束,也有总结奖励。

存在的问题:

1.《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2.教学时感情投入不够,缺少教学激情。一节成功的课首先肯定是教师要能在教学时自己打动自己,特别是品社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如果不能百分之百感情投入,不能打动感染自己,也很难打动感染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我觉得我这节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参与不积极主动,影响了我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后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改正。

3.在制作感谢卡时,我只定格在一张感谢卡,所以学生也定式思维,大多都只写给父母,思路不广,所以在这里边听音乐,边制作时,可循环播放几张给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感谢卡,这样就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4.学生如果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效果就更理想。如在体验感悟,认识谢谢这一环节让学生把生活在现,学生的感谢就更加深刻。

5.教学评价较单一,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个得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总结,提高。

篇7:《说声谢谢》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说声“谢谢”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的第三个活动主题,《说声谢谢》这一课的宗旨在于引导学生学生通过自己体验和对生活中劳动者观察,进一步体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生活中的意义,在社会的价值感,受到他们给社会带来的方便,以及人们之间依赖的关系,相互服务的依存关系,对他们怀有感激之心。从而树立尊重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态度,达到在孩子们心中懂得爱的回报的真谛。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宠爱,对他们来说承受太多的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灵产生爱的麻痹。他们往往认为所有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服务都是理所应当的,习以为常,不以为意。对父母都难说一声“谢谢”,更难对其他给予自己帮助(或服务)的人真心诚意地表达感谢。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了解社会各行各业中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辛勤工作的人,在发现、体验中有所感悟,激发他们尊重并感谢劳动者(包括身边的人)的情感。学习参与社会,做有爱心、有感恩之心、有良好文明习惯的人,并以良好的文明行为回报他人。

本节课我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四个活动:

(一)回忆生活,说声“谢谢”;

(二)真情播放,送出谢谢;

(三)表里一致,行动谢谢;

(四)总结升华,心存谢谢。

这些活动都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兴趣、需要、体验和能力基础上设计出的活动方案,这些“活动”力求很好地为实现“目标”服务,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时感情投入不够,缺少教学激情。一节成功的课首先肯定是教师要能在教学时自己打动自己,特别是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如果不能百分之百感情投入,不能打动感染自己,也很难打动感染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我觉得我这节课,作为教师的我完成这节课好像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因此一节课中我感觉自己好像游离于课外,课堂情绪状态不佳,学生也或多或少受影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参与不积极主动,影响了我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后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改正。

(2)教材及教学内容不熟,内容处理不完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小学品德课我第一次上,这些内容第一次接触。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不深。尽管这一节课我之前做了精心的准备,亲自制作课件。在课件中播放了女儿的一段录音,插入了一段视频,从网上查找了一些图片。基本上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制作了课件。这是我在课件制作上的第一次尝试。感觉收获很大。但是整节课容量似乎太大,内容有重复。有一重要内容甚至遗漏。“如果你是小新,你要对营业员阿姨表示感谢,你会怎么做?”这一内容遗漏,课堂情景剧表演的意义就是去了一大半。有些环节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课堂上显的不是那么游刃有余,思想放不开,思维受限制。因此课堂驾驭的能力显得有些欠缺。

(3)时间把握不够合理,课堂上时间分配也不好。课的前半部分花时间过多,节奏慢,而后半部分特别是在如何用行动表示谢谢这一内容时节奏快,甚至有些仓促,结果还拖了一会堂。

总的来说,这一节课上完以后,心里很空捞,觉得不足之处很多。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多多指正,在此我也向大家说声“谢谢”!

篇8:《说声对不起》教学设计

《说声对不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文中的生字,认识1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超、陆、划、陈、秒、谅、束”。

2、抓住表示人物心理的词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大意,懂得做了错事应勇于主动供认错误。

教学过程

(一)自学生字,把课文读正确

1、借助书后生字表准确认读16个生字。

(注意:“挨”读“ái”,二声;“束”读“shù”,四声。“划”是多音字,在这读“huá”。)

2、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多字,不丢字。

(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用自身的话概括一下课文的大意,(起因――经过――结果),尽量做到语言清楚、简洁。

2、找出文中读不懂的地方(包括词、句……)

生动笔勾勾画画

师引导:读不懂的地方怎样解决?――生:结合上下文反复读,考虑。

3、组内交流(暂时解决不了的在班上集体交流)

1)重点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固执、自私、手足无措、窘、期待、责备、责怪”的意思。(责备――责怪 互为一组近义词)

2)指导学生用“手足无措、责备”造句

理解词义――找原句,摸索用法――考虑:什么样的语境下,能用上这些词――练习仿句

(三)精读重点段落,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1。默读课文,画出表示人物心理变化的句子。想像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引导学生独立考虑后与同桌同学交流,合作中发挥同学间互相补充,协助的作用。

板书:手足无措――一个字都吐不出――好难好难――鼓足勇气

2、重点体会四、六两段。

1)引导学生反复读这两段话,想想当时作者心里想什么?(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体验说)

2)这种体验你又是通过哪些语言感受到的?(进一步理解语言,学习语言)

“我的嗓子眼儿里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连一个字都吐不出。”“老师啊……”――形象的语言表示出我当时心里的矛盾。

(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细腻的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3)找出描写老师的句子,想一想描写老师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正是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才有勇气去供认错误。)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

自身读――同桌评价读――指名读(通过评价来逐渐提高朗读的水平)

(四)扩展延伸,练习说话

1、你对文中的“我”怎样评价?

2、假如换作你,你会怎样做?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犯了错误应当有勇气供认错误,这样会得到他人的谅解)

篇9:《说声对不起》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交流,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2、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反复朗读“我的嗓子眼儿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连一个字都吐不出”这句话,联系上下文体会“我”的心情。

3、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交流,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教学难点:

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反复朗读。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收集文明用语,并说说每句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用。

板书课题:说声“对不起”。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思考问题:“我”为什么应该和陆叶说“对不起”?

三、集体讨论

1、小作者的表现:开始是怎样的?(紧张害怕)后来是怎样的?(鼓起勇气,超越自我)

2、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

4、课文第四自然段先写周围的环境“静得出奇”,再写我的感受“我的嗓子眼儿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连一个字都吐不出”这时,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想象小作者当时的心情,最后写“我”的表现及心理活动,抓住“愣愣”“不敢看”体会作者的心情。在体会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把描写感受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找出来,使作者心情的不平静与教室里静得出奇形成对比,然后读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及心理活动,最后把体会出的紧张、害怕的心情读出来。

四、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

1、通过预习你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2、还有哪些生字你没学会?有什么困难?

3、本课生字较多,可以分类教学。如:

陆陈眶秒——可联系实际理解字义

挨超划搓谅——在学习课文时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

4、书写:注意“陆、歉、凑、束”等

5、开火车认读生字卡。

6、给每个生字组词。

三、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说声“对不起“。

紧张、害怕鼓起勇气、超越自我。

教学后记:

这一课“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很生动,我将它作为指导学生描写心理活动的范例来讲,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其中的重点词,看作者是怎样讲心理活动写活的,另外强调将这些句子读好,读出作者当时的心理,学生再这样的练习中能很好地领悟到怎样写好心理活动。

篇10:说声对不起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知道影响了别人或做错了事应该道歉,学会使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2、懂得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才能赢得别人的谅解。

重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影响了别人或做错了事应该道歉,学会使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难点:懂得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才能赢得别人的谅解。

活动过程:

(一) 以手偶为引,故事导入,引出活动的主题。

引导语: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动物来我们班做客,咱们让他讲讲最近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小朋友要认真听。

(二) 展开

1、听故事《煮熟的鱼飞了》

提问:⑴小猫做错了什么事情?

⑵当大家吃不到糖醋鱼非常失望时,小花猫什么感受?说了什么?

⑶小猫偷吃了糖醋鱼,熊猫大婶为什么没有批评他?小动物们又是怎么说的?

小结:做错事情并不可怕,只要认清自己的错误,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

过渡句:那当什么情况下说对不起,当别人向你说对不起时你是怎么回应的呢?

2、根据小花猫的经历,谈谈自己做错事情是如何改正的,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理解别人的情感。

导入语:请小朋友们来谈谈自己的亲身经历,你做错事情是怎么去做的?

(学会使用“某某,对不起,我┄┄┄了,请你原谅”句型)

小结:做错事情并不可怕,只要你敢于承认错误,就会得到别人的原谅的。

3、拓展日常行为,强化运用“对不起”“没关系”礼貌用语。 导入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用到“对不起”“没关系”,我先举个例子,像不小心踩人脚了,我需要说“对不起”。谁接下来说说。

(三)结束

结束语:今天学习了“对不起”“没关系”,小朋友们以后要学会运用,作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篇11:大班社会《说声谢谢》教案设计

大班社会《说声谢谢》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知道接受别人帮助后要谢谢

2、了解不同国家的道谢语,尝试开口说

活动准备:各种国家的道谢语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出谢谢

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跟他说声谢谢,引出谢谢这词。

问题一:你们说我为什么要跟他说谢谢?

问题二:我们一般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跟别人说谢谢的?他们一般怎么回答?

二、欣赏《为什么要说“谢谢”》

问:这位爷爷为什么要跟小溪说谢谢?如果是你,你会跟小溪说谢谢吗?

三、教学谢谢的不同说法

提取“谢谢”这一词,教不同国家的“谢谢”的说法。

师:现在我真觉得谢谢这一词真是优美,而不同的国家其实有不一样的说法,先问问美国人是什么怎么说的。

四、模仿故事情节。

师:老爷爷刚才也说了,喝了小溪的水,人和狼的表现是不一样的。现在想请小朋友上来给我们演演。

五。思维拓展。

问题一:我们在做了什么事之后可以听到别人跟我们说谢谢?你当时是怎样的心情?从此,你打算以后再怎么做呢?

问题二:我们除了谢谢这个礼貌用语,还用到什么语言来表示礼貌?除了用说的,我们还能怎样表示自己的礼貌?

附:故事《为什么要说谢谢》

两个人,一个老爷爷和一个小男孩,在林见路上走哦着。天很热真想喝上几口水解解渴。

于是,两人来到小溪边。清凉的溪水轻轻地流淌着。他们弯下腰,喝了个痛快。

“谢谢你,小溪!”老爷爷说。

小男孩笑了起来。

“您干嘛对小溪说‘谢谢’呢?”他问老爷爷,“谁不知道小溪不是人,听不到你的话,不懂您对它的感情。”

“是这么一回事儿。要是一头狼来喝了水,它不会说‘谢谢’的。可是我们不是狼,我们是人。你知道吗?为什么人要说‘谢谢’?想想去吧,谁需要这声谢谢?”

总结:

1、首先,最大的问题是,教案里的这个故事选的不是很好,我也没想到要换故事,所以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老师的'建议是以后拿到教案自己先看上三四遍,觉得不好的就可以大胆改掉,换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我们上课的过程中,更多要开发小孩的感官。

2、在我教他们学习其他国家语言的时候,让他们猜的过程太花时间了,而且,我就让他们以字体认识是什么国家语言,老师觉得这样太难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其实对文字并不敏感。建议是可以找一些标志性的图片做为代替,如国旗,标志建筑什么的。

3、在我问了问题之后,总会出现很多小孩,回答得很偏,而这次,我算是收回来了,说这个问题课后讨论。老师说这点不错,也给了我我建议,以后可以再把问题范围说小点,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这样的回答不会很离题。

4、总结两次的社会课,我感觉自己很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将课堂上的内容联系到生活,挖到点子上,没有没有出现一个小道理教给小朋友。目标中如果正面的达不到,可以试试反面,比如,帮助你会怎样不清楚,那如果不帮助,给有什么影响,这就是反向思维。

5、经过老师的反馈,我上课的时候还是挺随便的,很多闲话还是喜欢说说的,但这样的现象我可能自己只能说做到尽量减少吧,或许在将来,真正成为代班老师了,这样的话在课堂上我觉得会给人更放松的感觉。

篇12:大班语言活动《说声谢谢》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说声谢谢》教学反思

《说声谢谢》这活动的教学重点是让幼儿懂得接受别人的帮助后要道谢,并且了解不同国家的道谢语是不同的。第一个环节我是以一个例子作为导入语:今天,我有一件事要问你们,老师为一位小朋友系鞋带了,那这位小朋友该说什么?孩子们都异口同声的说,谢谢。我们表扬了他们,小朋友们真有礼貌,都知道得到帮助应该说谢谢。老师有一个故事也讲到有关谢谢的事,我们来听听故事里的主人公有没有礼貌。然后,我开始讲述故事《为什么要说“谢谢”》。

讲述故事这一环节时,我是分段讲述的,虽然故事很短。故事第一部分我讲到小男孩的问题为止,接着我以故事里的小男孩的`问题问幼儿。现在你们猜一猜老人是怎么回答的?有的幼儿说:“得到帮助都要说谢谢”;有的说:“我们要有礼貌”;有的说:“因为他们很渴,很热”…… 幼儿们的发言非常热烈,加上我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猜的不对不要紧,不把故事完整的讲述完是为了制造悬念,为幼儿制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充分发挥大家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活动第三个环节,请幼儿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力。幼儿们说出了许多的例子。如他们有的为爸爸和妈妈拿包和鞋子;有的帮小朋友穿鞋、叠被子;有的幼儿说为老师放杯子等事。通过亲身经历地讲述加深了对谢谢这一词的理解。

这个教学活动,使幼儿懂得受到别人的帮助后道谢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要求,了解故事中老人意味深长地用:“狼”和“人”作比较,引起了幼儿的思考。活动中,如果配上图片,会增强具体形象性,易于幼儿理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自始自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篇13:说声对不起》(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交流,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2、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反复朗读“我的嗓子眼儿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连一个字都吐不出”这句话,联系上下文体会“我”的心情。

3、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交流,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教学难点: 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反复朗读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收集文明用语,并说说每句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用。

板书课题:说声“对不起”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思考问题:“我”为什么应该和陆叶说“对不起”?

三、集体讨论:

1、小作者的表现:开始是怎样的?(紧张害怕)

后来是怎样的?(鼓起勇气,超越自我)

2、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

4、课文第四自然段先写周围的环境“静得出奇”,再写我的感受“我的嗓子眼儿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连一个字都吐不出”这时,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想象小作者当时的心情,最后写“我”的表现及心理活动,抓住“愣愣”“不敢看”体会作者的心情。在体会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把描写感受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找出来,使作者心情的不平静与教室里静得出奇形成对比,然后读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及心理活动,最后把体会出的紧张、害怕的心情读出来。

四、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

1、通过预习你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2、还有哪些生字你没学会?有什么困难?

3、本课生字较多,可以分类教学。如:

陆陈眶秒--可联系实际理解字义

挨超划搓谅--在学习课文时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

4、书写:注意“陆、歉、凑、束”等

5、开火车认读生字卡。

6、给每个生字组词。

三、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说声“对不起“

紧张、害怕鼓起勇气、超越自我

课后小结:

[说声对不起》(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4:说声对不起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及认识多音字“挨”;会写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3、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懂得知错就改、主动道歉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准备:有关文明礼貌方面的录像、实物投影、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文明礼貌的录像,让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同学们朝夕相处,你们之间一定发生过录像中的事吧!陈刚和陆叶之间就发生过一件不愉快的事,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呢?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识字、读书好方法,互帮互学。

3、集体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自己读懂的内容与同桌交流。

三、研读课文,明白事理。

1、学生自由读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组内交流。

2、再读课文,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组内汇总不明白的地方,集体讨论解决。

4、班内交流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出“我”的紧张、害怕的心情来。

6、全班集体讨论:“我”为什么应该对陆叶说“对不起”?

7、教师小结: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品德。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文中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天在同学们之间发生,假如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以前,在你身上一定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吧!如果有,请你用“对不起了,朋友……”,勇敢地向你的朋友说声“对不起”吧!

指导教师:祁建华

[说声对不起 教案教学设计]

篇15:《说声对不起》教学设计之三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5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学生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谈话、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自己知道哪些礼貌用语,它们在什么情况下用?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有关两个小朋友使用礼貌用语的故事。

3、板书课题:《说声“对不起”》(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挨 超 陆 铅 措 窘 陈 眶 彼 歉 秒 凑 谅 束

(4)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挨打 超越 大陆 铅笔 不知所措 窘迫 陈列 眼眶 彼此 道歉 一分一秒 凑到 原谅

结束 支支吾吾

3、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语,在小组中讨论。

(2)提出还不懂的词语,大家解决。

(3)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4)在小组中学习:

a自由读课文。

b讨论:“我”为什么应该对陆叶说“对不起”?

c选择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d*讨论:小作者的表现,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又上什么样的?

*由开始“我”说不出口,到后来的“我”大声说“对不起”,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

e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我”的心情。

f指名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心情?

4、朗读课文。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讲文明

说声“对不起”

懂礼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11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铅、措、陈、支、吾、任、秒、谅、犹、豫、束”11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八佰教育网”有你更精彩!---感恩.感激.感谢! www.800edu.net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说声“对不起”》。

2、出示15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挨超陆铅措窘陈眶彼歉秒凑谅束

3、出示生词,男、女同学接读。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铅措陈支吾任秒谅犹豫束

2、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奇怪原谅任何犹豫不知所措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四、板书设计:

[《说声对不起》教学设计之三 教案教学设计]

篇16:文摘:说声“谢谢”

Snapping at someone who offers well-intentioned advice diminishes us more than it does the other person. Why not simply be grateful?

呵斥别人出于善意的良言,只会使我们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何不学着感恩?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

How much do we learn proving that we are right? Nothing.

How much do we learn proving that other people are wrong? Nothing.

How much of our lives have been wasted on these two pursuits? Far too much.

Buddha taught his students to do what he suggested only if it made sense in the context of their own lives. In other words, if it works for you, do it. If it doesn’t work for you, just let it go.

Our natural tendency when others give suggestions we don’t agree with is to immediately become defensive and prove they are wrong. Our natural tendency when others give suggestions we do agree with is to point out that we “already knew that,” implying that the suggestion is unnecessary.

The next time someone gives you an idea or counsel, listen without judgment, try to find value in what you’re hearing, and say: “Thank you.”

This sage advice is easy to understand yet hard to practice. I’ll give you an example from my life when I totally blew it in terms of practicing what I teach. My guess is that when you read my story, you’ll agree that what I did was not only stupid, it was dangerous. I’ll also predict that you’ve done the same stupid thing that I did―perhaps even on multiple occasions.

Combative Mood

In my work I travel constantly. On American Airlines alone, I have more than 9 million frequent-flier miles. I always put off going to the airport until the last second. The time I really screwed up I was racing to the San Diego airport to catch a flight to New York. My wife, Lyda, was sitting next to me in the front seat. My kids, Bryan and Kelly, were in the back. I was frantically racing along and not paying much attention. Lyda cried out: “Look out! There is a red light up ahead.”

Being a trained behavioral science professional―who teaches others the value of encouraging input―I naturally screamed at her:“I know there is a red light up ahead! Don’t you think I can see? I drive as well as you can.”

When we arrived at the airport, Lyda, a licensed clinical psychologist with a PhD, abandoned her usual farewell ministrations for some reason. Not only did she fail to kiss me good-bye, she didn’t even speak to me. As she walked around the car, slid behind the wheel, and drove off, both kids gave me that my-dad-is-an-idiot look.

“Hmm,” I pondered, “I wonder why she seems mad at me?”

Cost-Benefit Analysis

During the six-hour flight to New York, I did a cost-benefit analysis. I asked myself: “What was the cost of just listening when Lyda called out the warning? Zero.” I then reasoned: “What was the potential benefit? What could have been saved?” Several potential benefits came to mind, including her life, my life, the lives of our children, and the lives of other people.

When someone gives us something that has a huge potential benefit―and costs us absolutely nothing―what should we say to such a fine person? “Thank you!”

I landed in New York feeling lonely, guilty, and ashamed of myself. I immediately called Lyda and told her my cost-benefit story. I assured her: “The next time you help me with my driving, I am just going to say, ‘Thank you.’”

“Sure you will,” she said with a laugh (sarcasm free of charge). For some reason, she seemed to doubt that I had undergone a true religious conversion.

“Just you wait. I am going to do better.” I continued.

“We’ll see.” she replied.

Another Airport Run

A few months passed, and I had long forgotten the incident. Again, I was racing off to the airport, not paying attention, when Lyda cried out: “Look out for the red light!”

My face turned crimson, I started breathing hard, I grimaced―and then yelled: “Thank you!”

I’m a long way from perfect, but I’m getting better. My suggestion is that you get in the habit of asking the important people in your life how you can do things better. And be ready for an answer. Some people may tell you things like “Look out for the red light.” or “You’re going too fast around the corner.”

When this happens, take a deep breath. Ask yourself:“What is the cost of listening to this?” Remember that there is possibly some potential benefit. Then just say:“Thank you.”

篇17:说声“谢谢”作文

初秋。乍冷。寂寥。还是那把长椅,还是那棵大树,却早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坐在那把破旧的长椅上,看着树上的叶儿孤零零的飘落,我不禁想起了你,想起了我们的往昔,分手时,我想说声谢谢你……

第一次见到你,也是这样的一个初秋。太阳慢慢的西斜了,动人的余晖在河中央上染上了玫瑰般的殷红,你迎着晚霞缓缓向我走来,夕阳拉长了你的身影。朦胧中,我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就这样,我结识了你,一个开朗大方的女孩。

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女孩,也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好朋友。在你眼里,我永远看不到雨巷女子的那般哀愁,你带给我的,只有快乐。

那次是我第一次考试失利。那时的我很无助,耳边充斥着老师父母的责备和同学不屑的言语。只有你,悄悄走到我身边,拉起我的手,说要带我去一个地方。那时已是春天,满园的花朵笑靥迎人,软风里夹杂着泥土和青草的香气。

你把我拉到那把长椅上,坐在我身旁。“你不喜欢看花吗?我帮你找到了,不要难过了,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挫折而已,你看看那些花儿,哪一朵不是熬过了寒冬才得以在春天尽情的释放自己的,你要记住,路还在继续,不要太在意你的分数,那只是一些数字,注定要与你擦肩而过的,加油,我相信你!”看着你坚毅的面容,我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而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起了转。你拍了拍自己的肩膀,我会意,趴在你的肩膀上哭了好久。那一天,你刚洗的校服上满是我的泪渍。

从那时,我知道,只有你,最懂我,也只有你,会在我无助时给我一个可以哭泣的肩膀。

你给予我的,就像这满园的花草,让人数不过来,而我给你的,却寥寥无几,心中一直想对你说声谢谢,却总是没有那个勇气。

分手,总是让人措手不及。

又是一个初秋,又是夕阳西下的情景。我们一起坐在园中的那把长椅上。沉默,还是沉默。突然,你拉住了我的手,笑着对我说:“你一定要好好的,要快乐!”你就那样,在夕阳的映衬下,跑开了,留给我的,只剩下一个孤单的背影,满园的花草也耷拉着头,仿佛是在为了她的离开而伤心。我呆呆的坐在那,看着你渐行渐远的背影慢慢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如今,当我又坐在了那把长椅上时,仿佛又看到了我们紧紧依靠的身影。望着满园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在心里默念道:“谢谢你带给我的欢乐,谢谢你在我无助时给予我的臂膀,谢谢你……”分手时,我想说声谢谢你。

篇18:说声“谢谢”作文

仰望星空,一颗流星滑落;低头沉思,忽然听见几声鸟鸣。那挂在天边的,不知道是不是我日思夜想的那一颗星星。

那是个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拿着金亮的奖杯,兴高采烈地来到胡老师的面前,对胡老师说:“我成功了,我终于拿到梦寐以求的奖杯了!”这都多亏了胡老师辛勤的教导。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经历了风雨,才知道您的可贵;走上了成功,才知道您的伟大。我多么想对您――胡老师说:谢谢您。

那是个夏夜朦胧,轻风荡漾的日子。我带着败坏的心情,愁眉苦脸地来到胡老师的面前,对胡老师说:“这次期中考试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我怕回家妈妈说我。”胡老师对我进行了思想引导。“一次考试没有考好,能代表什么呢?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永远失败,只要不放弃就有成功的那一天。你总有机会的。你要学会去面对,努力争取下一次的成功才是最重要的,你要相信自己。假如你真的信得过自己,那么告诉自己,加油!因为努力不是白费的!要是你真的想不开的话,那么你是个懦夫。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别在乎别人怎么说。你行的!”我多么想对您――胡老师说:谢谢您。

那是个秋风萧瑟,层林尽染的日子。我捂着绞痛的肚子,疼痛难忍地来到胡老师面前,胡老师一看我脸色惨白,急切地问我,“怎么了,是不是哪里难受啊?”我应和了一声:“胃疼。”胡老师那原本满带笑容的脸,变得焦急起来。“你等会儿,我给你找药去。”说完便急急忙忙的去翻箱倒柜的找胃药。霎时间,胡老师端着一杯热水走了过来,“把药吃了吧,一会就好。”。胡老师看着我把药服下,又过了一会儿,胡老师问我:“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好多了?”“嗯。”胡老师走过来摸着我的头亲切的问我:“是不是早上没吃饭啊?空肚子对身体可不好。”话音未落,我那不争气的肚子就“咕咕”地叫了。“你的肚子在和你抗议呢!我去给你拿牛奶和面包。”“谢谢老师。”牛奶和面包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啊!我多么想对您――胡老师说:谢谢您。

那是个北风微吹,雪雨轻飘的日子。我穿着保暖的衣服,笑逐颜开的来到胡老师的面前,和胡老师打雪仗、堆雪人。我们谁也没打过谁,便堆起了雪人。滚几个雪球,插两枝树枝,贴两个眼睛,带一个帽子。雪人笑眯眯的,我们乐淘淘的。我多么想对您――胡老师说:谢谢您。

冬去春又来,想起逝去的岁月,我感慨,我多么想对您――胡老师说:谢谢您。

对挫折说声谢谢作文

让我说声谢谢450字作文

说声谢谢又何妨小学生作文

小学思品说声谢谢教案设计

《说声对不起》教学设计之三 教案教学设计

那一声谢谢作文

很想说声谢谢

我想对父母说声谢谢优秀作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说声谢谢》说课稿

向学生说谢谢

说声谢谢教学设计(集锦1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说声谢谢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