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北京的四合院》教学设计(共含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莫叫偶乖乖”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分析:
课文介绍了北京四合院的结构特点、人们的居住情况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说明了四合院是北京特有的住宅形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
2、体会“虽然……但是”在句子中的作用。
3、了解四合院的结构特点、人们的居住的情况以及它的发展变化,对北京的文化产生兴趣。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感受北京的传统文化。
思想与情感
对北京的文化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四合院的结构特点、人们的居住的情况以及它的发展变化,对北京的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
对北京的文化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具准备:
1、课文插图。
2、故宫等房屋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问题引入:我们生活在北京。你们知道北京特有的一种住宅形式是什么吗?
师:对了,看来你们对北京的了解还是很多的。你们不愧是北京的小主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北京的四合院》
板书:北京的四合院
2、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北京的四合院什么样?北京的四合院的朝向?北京四合院的结构?北京四合院的规模?北京四合院的发展变化?
师:你们这是善于思考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
3、看四合院的图片。
师:老师搜集了一些四合院的图片,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知道吗?有一些名人故居、名胜古迹也是四合院这种住宅形式。让我们也来认识一下。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6个自然段)
2、师友互查带认读生字的词语。
吉利 考虑 厢房 和谐
气氛 冷漠 菲律宾
师友二人我读读,你听听,互相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集体汇报:哪个小组的同学展示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呀?
师:他们都读对了,预习得非常好。其他同学一定要像他们这对师友和学友学习呀!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四合院的?在相应的段落旁边做出批注。集体交流,指名回答。
预设:课文是从朝向、结构、作用、规模、居住情况变化这几个方面介绍四合院。
2、分小组学习1--6自然段展开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相应的段落的旁边做出批注。
预设
(1)北京住宅的特色:胡同、四合院。追问: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给你什么感觉?(古朴)
(2)朝向:坐北朝南。追问:为什么这样设计?(吉利、阳光充足)
(3)结构:正房、厢房、南房(倒座儿)
将这些名称,标注在86页的图中。投影展示。
(4)作用:①正房--长辈厢房--晚辈倒座--书房或客厅
(5)规模:小型四合院追问:小型四合院什么人住?(普通老百姓)大、中型四合院追问:大中型四合院什么人住?(有钱人家如王府)
(6)①居住情况变化:A:过去:一家一户
B:现在:许多户(挤、乱、和谐)追问:高层建筑和谐吗?
②高层建筑:人际、家庭关系冷漠、感情疏远。
③国外:仿四合院。
师:国外的一些建筑师还设计了一些模仿中国四合院的建筑。如:菲律宾的“四户一院”住宅群,哥本哈根的“仿四合院”式住宅群。
④激发学生自豪感。作为一名北京人,我们是多么自豪呀?
四、适度拓展,读写结合
1、《北京的四合院》一文介绍了四合院的朝向、结构、作用、规模、发展变化。我们可以模仿这篇文章的写法,按照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一个事物。
师过渡:这篇课文不仅结构很有特点,而且有的句子也很有特点。
2、出示句子:现在,北京城虽然出现了许多高层建筑,但是在老城区,仍然保存着相当一部分这种老式住宅--四合院。
(1)前半句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后半句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这两个分句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
师总结:后一个分句没有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意思改变了。我们就可以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来连接。
3、用“虽然……但是……”写一句话。
4、展示中国其他地区有特点的住宅形式。师:其他地区的住宅形式也很有特点。每个地区的人们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本地的实际造出一些很有特点的名居,他们真了不起。
五、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北京的四合院》这篇课文,我越来越爱我们的故乡北京了。我们的故乡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的北京更是充满着现代化气息,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后把北京建设得更美好。
六、作业
搜集中国其他地区有特点的住宅形式,说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20、北京的四合院
朝向:坐北朝南
结构:正房 厢房 倒座
作用:长辈住 儿女住 书房或客厅
规模:有大有小
居住情况变化:一家一户—多户居住
1、翻开课本第一页看需要做些什么?
2、进行创作:自由制作各种漂亮的树叶,在每一个树叶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及想说的话。
3、学习创作,师巡视指导,注意提醒学生绘画的习惯。
五、展示创作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六、小结。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各式各样的民居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各式各样的民居建筑,欣赏独特的艺术造型。
2、概括民居的主要特征,并能用绘画工具表现。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筑文化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欣赏民居的独特造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抓住主要特征表现。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各地分布着各种各样的民居建筑,这些古老的房屋,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二、欣赏各种各样的民居。
1、请大家自由地观察各类民居的特点,挑出你自己最喜欢的那种民居,说说为什么喜欢?
2、比较不同的民居,其建筑材料和造型。(屋顶、门、窗、外形等)有什么不同?
3、总结各类民居的特点,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窑洞:取暖 温暖
傣族竹楼:防潮 奇特
北京四合院:宽敞 温暖
皖南马头墙:自由 轻松
围合式土楼:安全 奇特
三、说说家乡老房子的特征:
1、自由说说家乡老房子的特征。
2、画一画家乡的老房子,表现出主要的特征。
四、作品展示、展评
1、自由介绍自已的家乡老房子,及其创作思路。
2、师生共同评价。
五、小结。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走近现代建筑
教学目标 1、了解近现建筑新颖简洁的外观及其鲜明的个性特点。
2、能运用几何形组合的造型方式,画出自己想像的现代建筑。
教学重点 了解近代建筑的新颖简洁的外观及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能应用几何形组合、想像现代建筑。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现代建筑的挂图等,让学生有对近现代建筑特点的感知。
2、出示各式民居,让学生比较,得到更为鲜明的对比感知。
3、师介绍?:现代建筑重视功能,具有鲜明的个性,那鲜颖简洁的外面,仿佛是一首节奏感强烈的乐章。
二、欣赏,感受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建筑谈谈自己的感受。
2、重咪选择罗浮宫玻璃金字塔、广州会展中心、中华世纪坛作重点讨论。
?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简洁、宏伟、稳重。
?广州新会展中心:流畅、气派。
?中华世纪坛:庄严、精致、独特。
3、对于不同规格的现代建筑,选择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4、总结:现代建筑大量采用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www.anxue.com新工艺及钢、玻璃、合成材料,突出了轻、光、透、薄的特点,大幅度地延伸空间、体现高科技的新形像。
三、学生创作
1、运用几何形体组合的造型方式,画出自己喜爱的现代建筑。
2、要求:1、简洁、明快、气派
3、用色鲜艳、透明。
四、作品展评。
北京是怎样建成国都的
金中都宫殿遗址纪念阙正在建设。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知识编辑委员会编辑的《地理知识》(1953年1月号)刊有侯仁之先生的署名文章《迎接北京建都八百年》,文章认为:北京建都始于公元1153年4月21日。
侯仁之原文如下。
通常我们说北京是我国历最近五个朝代建都之地,这五朝指的是辽(916~1125)、金(1115~1234)、元(1279~1368)、明(1369~1644)、清(1645~1911)。但是辽朝只把北京作为陪都,并没有真正在这里建都。真正在这里建都的,不始于辽而始于金。《金史》海陵纪有如下的记载说
“贞元元年三月辛亥,上至燕京……乙卯以迁都诏中外,改燕京为中都。”
这是北京正式建都的开始,燕京就是北京在当时的名称,正式建都之后,改称中都。贞元元年合公历为1153年;三月乙卯合阳历为4月21日。所以到本年4月21日,正是北京建都八百周年的纪念日。
公元9,即五代时期后梁贞明二年,世代生活于辽河上游地区的游牧民族契丹族部落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族各部落,建立了契丹国(后改称辽国),定都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命名为“皇都”,自称皇帝,即辽太祖。
公元926年,即五代时期后唐同光四年,辽太祖去世,其次子耶律德光于公元927年即位为皇帝,即辽太宗。
地处今北京城西南广安门一带的幽州,被升格为辽国的陪都。
公元936年,即五代时期后唐清泰三年,后唐军阀石敬瑭为篡夺后唐政权,以许诺割让国土为条件,换取辽太宗发兵协助。得逞之后,石敬瑭做了后晋皇帝, 他割让北方国土幽、蓟、云、朔等十六个州(史称“燕云十六州”),送给辽国作为回报,并尊称辽太宗为“父皇帝”,石敬瑭自己则做了千载骂名的“儿皇帝”。
当时割让给辽国的幽州,即在今天北京城西南部的广安门一带。
公元938年,即后晋天福三年,辽太宗将国都“皇都”改名为“上京临潢府”,定幽州为“南京析津府”,定辽阳(今辽宁省辽阳)为“东京辽阳府”,加上后来于公元10定今内蒙古宁城西南为“中京大定府”,公元1044年定云州(今山西省大同)为“西京大同府”,辽国共建有一个国都、四个陪都,号为 “五京”。
由此,自公元938年起,地处今北京城西南广安门一带的幽州,被升格为辽国的陪都,被称为“南京析津府”,也称“燕京”。北京城的别称“燕京”,即始于这时。
在辽国统治期间,世居松花江流域一带的女真族逐渐崛起。为削弱女真族实力,辽国把一部分女真部落迁居到辽阳以南,由辽国官员直接统治,史称“_真”。没有迁居,不受辽国直接统治的那些女真部落,史称“生女真”。
公元11,辽国天祚帝到混同江(即松花江)渔猎,按惯例,“生女真”各部落首领都必须前来朝拜。在宴会上,天祚帝命令各部落首领依次起舞祝酒,“生女真”完颜部落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不肯屈尊献媚,险些被天祚帝杀掉。自此,完颜阿骨打决心积蓄力量,起兵反辽。
公元1113元,完颜阿骨打率久受辽国欺凌的“生女真”各部落起兵攻辽,连获胜仗。
公元1115,完颜阿骨打创建金国,定都于今黑龙江省阿城东南,命名为“上京会宁府”,自称皇帝,并改名为完颜旻,即金太祖。
完颜亮没有说出的另一个迁都动机,是由于他系政变篡位。
公元1123元,金太祖在夺取了辽国的“南京析津府”即“燕京”之后,于归途中去世。其弟完颜晟即位为皇帝,即金太宗。
公元1125元,金太宗俘获了辽国皇帝天祚帝,辽国灭亡。金国兵锋,指向北宋。
公元1126年,即北宋靖康元年,金军攻陷北宋国都开封。
金国在燕京设立了“中书枢密院”和“行尚书省”,以就近统治管理新征服的北方(对金国而言是南方)广大地区。
公元1135元,即南宋绍兴五年,金太宗去世,由金太祖的孙子完颜亶即位为皇帝,即金熙宗。南宋的岳飞主战抗金及秦桧的主和投降均发生在金太宗及金熙宗在位期间。
公元1149年,即南宋绍兴十九年,金太祖的另一个孙子、时任丞相的完颜亮发动政变,杀死了酗酒嗜杀、_成性的金熙宗,即位为皇帝。
公元1151年阴历四月,完颜亮即位的第三年,下诏预备迁都燕京。他在诏书中说明了迁都的理由,他说:以前新征服的南部地区(指北宋失去的北方半壁江山),统治未稳,边防未宁,法令未具,所以设临时机构加以镇守,但那不是长久之计。现在北方民清而事简,南方地远而事繁,地方官员要向上京会宁府请示工作,往返一次费时半年,不如迁都燕京,位置居中,地势冲要,便于控制四方。完颜亮没有说出的另一个迁都动机,是由于他系政变篡位,很多豪门势族_他, 他想换个环境,以摆脱敌对势力的牵制。由于抗金名将岳飞已于公元1142年被秦桧害死,多年来南宋君臣偏安江南,求和纳贡,也给了完颜亮实现迁都大计的外部环境条件。
金中都大兴府辖区面积大于今北京市。
为了贯彻迁都的意图,完颜亮还亲自向官员们做说服工作。他对一个叫梁汉臣的官员说,我栽了200棵莲花,都没有成活,这是什么原因?梁汉臣心领神会地回答说:“自古江南为桔,江北为枳,非种者不能栽,盖地势也。上京(指会宁府)地寒,惟燕京地暖,可栽莲。”梁汉臣还说:“燕京自古霸国,虎视中原,为万世之基。”完颜亮迁都燕京之后,在莲花池栽种了大量的莲花,今天北京还有莲花池这个地名和遗迹。
完颜亮派官员梁汉臣、张浩、蔡松年等征调军队40万人、工匠民夫80万人去燕京营建宫殿城池。还派画工去北宋故都开封,测量描绘北宋宫殿,呈完颜亮审阅批准,依样仿建。营建宫殿的木材取自真定府(今河北省正定),营建城墙的黄土取自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史载当时自涿州至燕京运土的方式,是用大批民夫排成人墙,“人置一筐,左右手排立定,自涿州至燕京传递,空筐出,实筐入,人止土一畚,不日成之”(见《顺天府志·金故城考》)。史载完颜亮为加快建都进度,曾多次赏赐工匠民夫,其中公元1151年阴历八月那次,赐每人帛一匹,合银一两。工匠民夫们因劳累、瘟疫死亡的也为数甚多。
在完颜亮的严厉督催下,上百万军民工匠奋力劳作,只用三年时间,燕京新都的宫殿城池基本完工(后期工程仍在续建)。
公元1153年阴历三月乙卯日,完颜亮下诏正式迁都燕京。为此,他特意改元,建新年号为“贞元”元年,升内外文武官员皆进官一等。为促使留恋故土的贵族们尽快搬迁,也为了防止敌对势力盘踞故都危害自己,完颜亮还下令彻底捣毁旧都上京会宁府的宫殿宅第,夷为平地。
完颜亮模仿辽国的“五京”制度,宣布燕京新都为“中都大兴府”,另外立四个陪都:今内蒙古宁城西南为“北京大定府”,北宋故都开封为“南京开封府”, 今辽宁省辽阳为“东京辽阳府”,今山西省大同为“西京大同府”。金中都大兴府下辖十县一镇,十县是大兴、宛平、安次、漷阴(今通州)、永清、宝坻、香河、昌平、武清、良乡,一镇是广阳镇(今丰台区)。辖区面积大于今北京市。
大安殿基址在今白纸坊立交桥北端东侧,于前建设“西厢道路工程”时被发现。
辽国时期的燕京城(南京析津府)是辽国“五京”之中规模和最为繁华的一个城。辽燕京城中心位置在今广安门一带,城墙平面呈正方形,周围27里,共开有8个城门,东面是安东门、迎春门,南面是开阳门、丹凤门,西面是显西门、清晋门,北面是通天门、拱辰门。现在北京仅存的辽代建筑,也是北京现有年代最古老的地上建筑物,就是当年矗立在辽燕京城内的密檐式十三层八角砖塔,位于今北京广安门北滨河路西侧天宁寺院内,距今已有上千年。
金中都城是环绕着辽燕京城扩建而成的。城墙平面基本呈正方形,北城墙与辽燕京城北墙重叠,东、南、西三面向外扩展,周围36里,面积约为辽燕京城的 1.8倍。共开有13个城门,东面是施仁门、宣曜门、阳春门,南面是景风门、丰宜门、端礼门,西面是丽泽门、颢华门、彰仪门,北面是会城门、通玄门、崇智门、光泰门。
中都城中心的皇城东西向窄,南北向长,其基址重叠在今广安门南滨河路一线,平面呈长方形,周围9里,共开有4个城门,东面是宣华门,南面是宣阳门,西面是玉华门,北面是拱辰门。
皇城之内是宫城,有宫殿36所,排列九重,正殿是大安殿,是皇帝上朝和典礼的地方。大安殿基址在今白纸坊立交桥北端东侧,于10年前建设“西厢道路工程”时被发现。
皇城之内还建有太后寿康宫、太子东宫、妃嫔十六宫、文楼、武楼、来宁馆、会同馆等宫殿楼阁。
金中都的皇宫完全仿照北宋故都开封皇宫的样式,承袭北宋末年奢华浮艳的风格。其部分建筑构件,大部珍宝陈设,也是当年从开封掠来的原物。
清代官书《日下旧闻考·宫室》中说,金中都的皇宫“其宫阙壮丽,延亘阡陌,上切霄汉,虽秦阿房(宫)、汉建章(宫),不过如是。”
皇城西门玉华门外,是皇家园林同乐园,建有柳庄、杏庄、瑶池殿、鱼藻池等胜境。鱼藻池又名太液池,在今白纸坊立交桥西侧鸭子桥路西端,解放后经过疏挖,命名为“青年湖”,现已无水,池底生满野草。
公元1153年底,金朝的社稷坛落成,用以祭祀土神和谷神。金朝的太庙名“衍庆宫”,用以供奉先帝的神主牌位。
完颜亮还将先帝的皇陵也迁移到金中都来。新建的皇陵在西郊大房山云峰寺,并设置万宁县负责保护和管理,后改名奉先县,元朝时改名房山县,即今北京市房山区。大房山下建有谒陵行宫,名为“磐宁宫”。
今天的钓鱼台、玉渊潭、香山、玉泉山、北海、陶然亭,都是当年金代皇家的离宫别馆。
公元1155年阴历十月,金太祖、太宗、德宗(完颜亮之父,被追尊为德宗皇帝)灵柩运至中都,停放在皇宫正殿大安殿。阴历十一月,先帝灵柩入葬新建的大房山皇陵。这件事标志着完颜亮迁都程序至此完成。
自金贞元元年(1153年)完颜亮建立中都,至金贞祐二年(12)金宣宗迫于后起之雄蒙古成吉思汗的频繁进攻,迁往北宋故都“南京开封府”,至金贞祐三年(12)中都城陷落,被蒙古军彻底捣毁,金中都共存在63年。在这63年中,金代为北京地区留下大量名胜古迹。今天的钓鱼台、玉渊潭、香山、玉泉山、北海、陶然亭,都是当年金代皇家的离宫别馆。1990年在右安门外玉林小区工地发现的城墙水关遗址(已辟为博物馆),现存于昌平区铁壁银山的法华禅寺塔林,都是金代遗存。举世闻名的永定河卢沟桥,更是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的,当时叫广利桥。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了解的主要特色。
2、通过中国古代园林的典型实例的欣赏,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内容的局限,多寻找一些例子来充实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同学们去过北京吗?北京不仅是我们中国的首都,而且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他有相当多的名胜古迹,比如故宫、长城、天坛、圆明园等等。(可由学生举例)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我国古代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曾经有过许多优秀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象古埃及、古印度的建筑。只有同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伸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尤其是和欧洲古代建筑延续的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二、讲授新课:类型很多,主要包括:故宫(宫殿)、天坛(坛庙)少林寺(寺观)、佛塔、江南民居(民居)和苏州拙政园(园林)等(出示类别,学生举例,并指出成就最为突出的两种),尤其以宫殿和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1、(板书)带问题观看录象《故宫记录片》:(1)故宫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2)故宫在布局上采用什么形式?(3)故宫外部色彩主要是哪两种?(出示图片,简介故宫)故宫是我国古代明清的皇宫,是保存的最完整,最宏伟,最有代表性的古代宫殿建筑,现存的大部分为清朝所建,但在总体布局上仍保持着原来的面貌。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纵深961米,宽753米,拥有9900多间房子,分中、东、西三路和几十个院落,旨在表现封建等级观念和皇权至上的威严气势。其中中路也是旧北京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故宫的主要建筑都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如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即被称为“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还有皇帝和皇后,太子等生活的地方称为“后朝三大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其御花园等。从而形成了以南北纵向排列的中路的建筑群。这些建筑体量雄伟,外形壮丽,主次分明,建筑形象统一而又有变化。如前朝三大殿,体量不同,且分别采用不同的屋顶形式: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面坡单檐攒尖顶,保和殿是重檐歇山顶。这不仅是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如重檐庑殿顶只能用于最高等级的宫殿建筑上,而且是为了使这三座紧密相联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有明显的区别,使它们在相互对比中显得更鲜明。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丰富多姿的屋顶形式是外观上极显著的特征之一。游完了故宫以后,我们再回到刚才的三个问题。(出示问题,学生回答)
2、欣赏故宫图片着重分析的特点:
(1)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见中国建筑木构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先在石头的基础上建立柱子,然后在柱子上架上梁,再在梁上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立脊瓜柱,构成了一组木构架。这种木结构体系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承重和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使建筑物上的重量都由柱子承受,而墙壁只起围护和分割的作用。由此门窗的配置不授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之妙,除此之外,这种结构还有其他优点,如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随意安排房屋的高度、屋面的材料、窗户的变化);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各接点有一定的收缩余地);材料提供方便。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见示意图分析特点)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主要表现两种方式:一种是三合院(在纵轴线上安置主要建筑,再在院子两侧安排次要建筑相对峙,形成H形或T形)和四合院(在三合院的基础上,在主要建筑对面建造次要建筑,构成矩形的形式,通常用走廊围墙将四座建筑连接起来,成为封闭性较强的整体);一种是廊院,(在纵轴线上造主要建筑,并在对面造次要建筑,然后用走廊连起来)。(见故宫全景)让学生来回答故宫是属于哪种形式,并讲出原因。
(3)色彩的运用是古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色彩是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木结构体系所决定的。本来是为了木头防止腐烂,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了俗话所讲的“雕梁画柱”。(见故宫和玺彩画)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屋檐下处于阴影部分的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分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贵堂皇。在建筑上使用如此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上也不多见。这种以龙凤为主题,以青绿色为主要底色,并使用大量的沥粉在彩画上画突起的线条,上覆大量明亮的色彩和贴金,立体感非常强,达到富丽堂皇的效果,称为“和玺彩画”。不过,在封建社会当中,色彩的使用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问什么颜色最尊贵,皇帝用什么色(黄),次之是什么色(绿)?回忆一下,故宫的两种颜色(红黄)。正是这种封建制度的等级制度,在山明水秀的江南,因为非帝王所在地,另外,为了与自然环境协调,多用白墙,灰瓦和黑、墨绿等色的梁架、柱、装修,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江南民居欣赏(见图片)
3、观看《故宫记录片--片段》观看的同时教师总结的三个特点,巩固知识。
4、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与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国古代园林他不仅具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他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西湖、北雁的观音洞)。(出示园林名,学生指出类型,并说出哪两种艺术成就最高)其中是前两种艺术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
欣赏图片并分析特点(由教师简介图片,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找出特点):
(1)(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在布局上显得非常活泼,模仿自然的“自然式”的布局。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园景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所以,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这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颐和园)颐和园同学们比较熟悉,原名“清漪圆”。建造于乾隆十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是,该园几乎被付之一炬。1888年修复后改名为颐和园。19又遭八国联军毁坏。现存的虽不是原来的全貌,但仍然是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大规模皇家园林。图中的万寿山和耸立在万寿山前山的佛香阁,以及山前的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景区。该园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所谓“借景” 则更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它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见图,他借用了万寿山右面的玉泉山,和后面远处层层叠叠的西山,似乎他们都是颐和园的一部分。与圆内的景物结合的浑然一体,使游人的观赏范围大大扩大,颐和园的规模和气魄显得更加宏大壮丽。(见图)例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附近锡山的景。其实我们拍照也是借景。该园的另一特点是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将全园划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如宫殿区、前山前湖区、后山后湖区和西湖区四大景区。这四个景区性格各异,组成相得益彰的整体。其中前山前湖区是它的重点景区和精华所在。正是这种重点景区构成了每个园林的主要特色。-----合理划分,善于借景
(3)(网师园)是苏州的一个有名的园林。因为当时园林所在底巷名为“王思巷” 取名“网师园”是其谐音,并托渔隐之意。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 游人在这里秋夜赏月,对景品味横匾题词,便可以引发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正是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小结:所以中国园林艺术是由建筑、山水、花木、文学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艺术。
三、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些建筑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范围,都是最伟大,最优秀的建筑,都永远令我们骄傲,可以看得出,我们中国几千年的辉煌。以音乐《中国魂》结束本课
《北京的四合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北京四合院》是一首描写北京生活、具有单弦音乐风格的创作歌曲。乐段结构,包括六个一气呵成、不可划分的乐句。歌曲的歌词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老北京四合院里,人们和谐相处、情同一家的生活情景。歌曲旋律为五声宫调式调性稳定,色彩统一。歌词的句式属于典型的上下句结构,前三句为“2+2+3”的七字句,后三句是原有句式的“增字型”变化。全曲音域只有八度,适于儿童演唱。但歌曲中出现了较多的五度、六度大跳音程,带有装饰音的乐句,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歌曲中可能出现生成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唱歌曲《北京四合院》,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四合院里北京人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启发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和内容。能够用具有京腔京味儿的声音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敏锐细致的音乐听觉能力,以听唱法学唱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受歌曲旋律了解北京风格歌曲的特点。
2、学唱歌曲能够用具有京腔京味儿的声音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及合作能力。
3、较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情绪和音乐形象。
三、教学重点
了解本课歌曲的特点,能够较准确的用具有京腔京味儿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及音乐形象。
四、教学难点
了解北京风格歌曲的特点,能够用具有京腔京味儿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四合院中亲如一家的情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四合院)
1、播放歌曲《北京四合院》,学生聆听【播放歌曲】歌曲中提到了什么地方?(四合院)
2、简单介绍四合院
(二)学唱歌曲(阶段目标:唱会歌曲,了解北京风格歌曲特点)
(1)听听这首歌曲中是怎样描述四合院的?【出示歌谱,教师范唱】
(2)你听到了哪些与音乐与音乐有关的信息?【播放范唱】
(3)咱们一起划拍唱唱歌谱。纠正有错误的乐句,了解三六度音程转换。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首歌曲旋律上有什么特点?出现了哪些音?(1、2、3、5、6、)由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叫做五声调式。这些音在五声调式中被称作宫、商、角、徵、羽。这首歌曲结束在那个音上?(do)结束在宫音,就是宫调式。
(4)按节奏读歌词。
(5)我请大家用轻柔的声音演唱一遍歌曲第一段歌词。
(6)纠正没唱好的乐句?我们一起再唱一唱。
(7)我们一起唱唱第二段歌词。
(8)教师范唱,你听歌曲有什么变化?(装饰音、儿化音)装饰音是旋律的装饰,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塑造音乐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演唱时,它的时值算在被装饰的音的时值里。我们先来唱唱歌谱。(学生演唱歌谱)加上歌词试试。(学生演唱歌词)加上这些装饰音,我们的歌曲就更具有京腔京韵了。(阶段目标:用京腔京韵的声音,唱好歌曲。)
(9)我们用京腔京味儿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教师伴奏,学生演唱歌曲]
(三)检测(阶段目标:检测学生对北京风格歌曲特点的了解)
1、老师再来介绍一首具有北京风格的歌曲《四合院》。【播放《四合院》】
2、歌曲有什么特点?
北京的四合院教学教案
汉语课教案
八年级(1)
喀尔克中学汉语教师 :
阿依托兰。阿卜杜喀迪
年 9 月 3 日
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 周 阿依托兰。 阿卜杜喀 迪
2012 年
月
日
备课时间
备课人
用下了单词组词。
住(住宿) ; 利(利益) ; 书(书架) ; 所(诊所) ; 考(考试) ; 气(气球) ;
大学网前提测评及导入新课方案 课题 电教课程 √ 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第九课
北京的四合院 词语(1 C 14)
实验课程
多媒体课程
难点
重点 √ √
记住本课词语的读音,意思,写法和用法 。 用本课词语组成词组和造句。 在本课中所学过的词语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
√
教学方法: 首先同学们自己来读新词,老师来纠正。然后老师来解 释词语,同学们来组成词组和造句。 教学过程: 词语解释: 1. 住宅(名) : ~楼; 2. 所谓(形) :①所说的:~共识,就是指共同的认识。 ②(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 :难道这就是~ 3. 院墙(名) :砌~;垒~; 4. 连接(动) :①(事物)互相衔接:山岭~。 ②使连接:~线路。‖也作联接。 5.吉利(形) :吉祥顺利:~话。~的日子; 6.考虑 (动) 思索问题, : 以便做出决定: 这个问题让我~ 一下再答复你ㄧ你做这件事,有点儿欠~。认真~ 7.长辈(名) :尊敬~; 8.居住(动) :较长时期地住在一个地方:他家一直~在 北京。长期~;~下来; 9.书房(名) :整洁的~; 10.客厅(名) :连接~; 11.气氛(名) :~热烈,~紧张;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及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师生活动,总结基础知识)
代表作?;
~专家; 无~;
12.阳台(名) :封闭~ ; 13.小里小气(形) :~胡同 14.缸(名) :水~,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及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师生活动,总结基础知识)
1. 连接:这片森林连接天山。 2. 居住:她曾居住在和田。 复习讲课的内容
作业
教研组长意见:
201
年
月
日
课后总结
能力测评题
用下列词语造句:
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 周 阿依托兰。 阿卜杜喀 迪
2012 年
月
日
备课时间
备课人
2.用下列词语造句; 吉利: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吉利的日子。 考虑:老师考虑我视力不好就让我坐在前排 了。
前提测评及导入新课方案 课题 教学方式
1.让全班学生听写上节课的词语。
第九课 北京的四合院 词语(15 C 24),重点词语
多媒体课程 实验课程 电教课程 √ 难点 重点 √ √ √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记住本课词语的读音,意思,写法和用法 。 用本课词语组成词组和造句。
在本课中所学过的词语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
教学方法:
首先同学们自己来读新词,老师来纠正。然后老师来解 释词语,同学们来组成词组和造句。 教学过程: 词语解释: 15.大方(形) :①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出手~ㄧ他 很~,不会计较这几个钱。 ②(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举止~ㄧ可以大大 方方的,用不着拘束。 ③(样式、颜色等)不俗气:陈设~ㄧ这种布的颜色 和花样看着很~。 ; 16.情趣(名) :富有~,没有~; 17.欣赏(动) :①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音 18.溜(动) :①迅速的水流:大~ㄧ河里~很大。 ②〈方〉迅速;敏捷:眼尖手~ㄧ走得很~。 ③房顶上流下来的雨水:檐~ㄧ承~。 ④檐沟:水~。 ⑤(~儿)排;条:一~三间房。 ⑥(~儿)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这~的果木树很多。 ⑦〈方〉练:~嗓子。悄悄~,悄悄~走; ②使连接:~线路。‖也作联接。 5.吉利(形) :吉祥顺利:~话。~的日子; 6.考虑 (动) 思索问题, : 以便做出决定: 这个问题让我~
,教学方法及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师生活动,总结基础知识)
乐~│~雪景。~电影;
19.型(名) :大~,小~ ; 20.故居(名) :名人~,参观~ 21.和谐(形) :配合得适当和匀称:音调~丨这张画的颜 色很~◇~的气氛。~的家庭,民族~; 22.安全感(名) :增强~,没有~ 23.胡同(名) :~口,小~ 24.四合院(名):北京的~ 重点词语示例 4. 所谓(形) :①所说的:~共识,就是指共同的认识。 ②(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 :难道这就是~ 代表作?; ~专家; 无~; 2. 考虑 (动) 思索问题, : 以便做出决定: 这个问题让我~ 一下再答复你ㄧ你做这件事,有点儿欠~。认真~ 3.欣赏(动) :①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音 乐~│~雪景。~电影; 4. 和谐(形) :配合得适当和匀称:音调~丨这张画的颜 色很~◇~的气氛。~的家庭,民族~;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及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师生活动,总结基础知识)
写出下列词语的解释: 3. 大方 (形) ①对于财物不计较; : 不吝啬: 出手~ㄧ他很~, ②(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举止~ㄧ可以大大方 方的,用不着拘束。 ③(样式、颜色等)不俗气:陈设~ㄧ这种布的颜色和 花样看着很~。 ; 复习讲课的内容
作业 能力测评题 课后总结 教研组长意见: 201 年 月 日
不会计较这几个钱。
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 周 阿依托兰。 阿卜杜喀 迪
2012 年
月
日
备课时间
备课人
1. 让全班学生听写第二课的词语。 2. 让两位学生读课文。
前提测评及导入新课方案 课题 电教课程 √ 教学方式 教
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第九课 北京的四合院
课文,重点句型示例
多媒体课程 实验课程
难点
重点 √ √
学生要掌握本课课文内容。 记住本课中的重点句型并用这些句型造句。 在本课中的词语和句型运用在实际生活。
√
教学方法:
首先同学们自己来读课文,然后老师读,学生跟读, 最后老师来提出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同学们来回 答。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及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师生活动,总结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二)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四合院为什么要坐北朝南? 北京人认为北方是个吉利的方向,同时,这种设计 还有使用方面的考虑,坐北朝南为的使院子能过得到充 足的阳光。
2.在四合院怎么住的? 北边的房高达,明亮,是长辈们居住的地方,东西 两侧的房子由子孙居住。
3.请客人来欣赏院子? 因为春天鲜花盛开。
4.院的规模有大有小,过去都是什么人住的? 一般,小的普通老百姓住的,中,大的只有有钱的人 能住得起。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及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师生活动,总结基础知识)
5.现在的四合院为什么有一种安全感和亲切感? 因为,现在四合院里居住许多人。
重点句型示例:
1.。 。。为的是。。 。:父母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为的是让 孩子得到幸福的生活。 2.即。。又。。 。 。:她既漂亮又能干。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及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师生活动,总结基础知识)
1.。。为的是。。 。 。:我们一直努力学习,为的是考一级大学。 2.即。。又。。 。 。:我既喜欢唱歌,又喜欢跳舞。 背诵课文; 背诵课文倒数第二段,预习练习部分。
作业
教研组长意见:
201
年
月
日
课后总结
能力测评题
重点句型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会写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情境及活动的创设中感受和体验北京夜景的美,,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句子,感受体验北京夜景之美。
一、读题激情,展示美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能把北京读得亮起来吗?再读课题。
2、展示景美:亮起来的北京是怎样的呢?让咱们一起去观赏观赏吧!播放cai课件(北京夜景)
3、谈观后感受,三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感受美
1、自读课文:现在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走进课文,用心去读读北京亮起来的美丽夜景吧。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但要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句子读通,课文读流利。
2、交流自读情况:
结合正音:如“闪(shn)、勾(g u)、紫(z)”等,及长句子读法的指导,如:
(1)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2)繁华的大街/变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3)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3、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流利,想想课文写了北京哪些地方亮起来了?试着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说北京亮起来的美景。
三、品读悟情,体验美
1、自读自悟:你觉得北京哪个地方亮起来最美?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夜景就把描写这个景点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它的美的?该怎么读呢?
2、小组合作交流感受。
3、互动交流,指导朗读(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反馈情况相机进行)
长安街夜景
(1)引导想象“东西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把你想到的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齐读)。
(2)cai课件展示天安门夜景图,感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指导朗读这句话。
(3)生动手“勾画”建筑物的轮廓,体会“雄伟。”该怎么读呢?
(4)自由练读,再读给小组或全班同学听,结合点评指导朗读。
环形路上立交桥
(1)生交流体会环形路的亮、美,引导学生对比句子:
a、环形路上,立交桥像彩虹。
b、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之彩虹。
(2)cai课件展示如彩虹般的环形路:如果你就站地这彩虹上,你会怎样呢?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句表达出来吗?
“不夜城”
(1)生交流体会“不夜城”的亮与美
(2)结合课文插图体会“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结合指导朗读、赛读。
故 宫
(1)生交流体会故宫的亮与美
(2)指导看课文插图,体会“银光闪闪”,该怎么读才能把人们带到这古老、美丽动人的故宫呢?指名试读,结合点评指导。
4、回归整体,美读拓展。
(1)自由练读,体会这四个地方的亮起来的美景。
(2)赏读。师边范读边展示cai课件后,指名学生读课文,表达赞美之情。
(3)拓展。北京又亮又美的地方可多了(课件展示)看完之后,夸夸北京的夜景并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四、积累内化,传达美
1、亮起来的北京很美,假如你是个导游,你想向游客介绍哪些地方呢?该怎么把又亮又美的北京介绍好呢?
2、自主选择介绍的内容和方式,进行练读、介绍。
3、指名上台交流,并相机点评指导。五、书写指导,课外延伸
1、书写指导
(1)自读生字词,边读边记字形,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记住了哪些字。
(2)在书上练写,并相机点评纠正。(如“临”:右边不能写成“ 忄”,“夺”,上大下小,“街”右边的竖钩在横下。)
2、课外延伸,自主选择练习。
(1)和同学们互相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介绍北京亮起来的夜景。
(3)发挥想象,为环形路上配上一幅课文插图。
(4)把自己喜欢的描写夜景的句子摘抄下来。
[评 析]
一、以学定教,突出自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本设计体现了四个自主:(1)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2)在初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根据四个夜景内容与结构相对独立的行文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夜景自读自悟,并结合小组交流,互动对话进行朗读指导,以此幅射到其他夜景,体现由扶到放。(3)在积累内化语言上,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景点进行介绍,传达北京夜景之美。(4)书写指导上,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小组交流并练习书写,在评点中加以指正,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5)课外延伸。自主选择作业,鼓励学生通过听写、朗读、配插图、摘抄、介绍等,学语文、用语文,加强语文实践,激发创造性。
二、以读为主,突出层次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受亮起来的北京夜景美,体验夜景美,传达夜景美,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设计按以下四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1)读正确,读流利。让学生凭借拼音读准,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夜景之美。(2)品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边看课件,抓住重点词句披文入情,在多种形式点评朗读中体验夜景之美。(3)赏读美读。让学生在重点品读一个景点的启发下,习得方法,交流研读其他夜景。通过展示夜景的美和教师的范读,激发学生美读,提升对“多么辉煌,多么亮丽”的体验,表达赞美之情。(4)积累内化。通过创设“导游”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多读、演练、做到烂熟于心,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介绍、传达美景。
三、以情育人,突出重点
低年级阅读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根据课文的语言优美,感情真切的特点,通读时让学生读准字音,加强对带生字的长句的指导。品读时,结合自读,联系上下文,课件展示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勾画、绚丽多彩、银光闪闪”等词。体会课文的文意之美,并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课尾 ,对学生书写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些指导既突出了低语重点,又以情为脉,通过激情,导情,传情来达到育人的效果,使工具性与人文性交融,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