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北京的四合院》教案(共含16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糖炒栗子糖皮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北京的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及居住情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理清课文的描写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了解北京的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及居住情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理清课文的描写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教具:
1、课文插图。
2、故宫等房屋照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板书计题。
2、你曾见过哪儿的四合院,能说说它们的样子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查字典。
2、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北京的四合院的?介绍了四合院的哪几个方面。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对字词掌握情况:
字音:胡同和谐气氛
字义:胡同坐北朝南和谐疏远
2、课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介绍四合院:朝向、结构、作用、规模、居住情况这几个方面内容。
四、指导学生分小组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学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北京建筑物的特色:胡同、四合院。(古朴)
2、朝向:坐北朝南。(吉利、阳光充足)
3、结构:正房、厢房、南房(倒座儿)
4、作用:(1)独居方便,便于联系,适合人多家庭居住。
(2)正房----长辈厢房-------晚辈
5、规模:小型四合院(普通老百姓)
大、中型四合院(有钱人家如王府)
6、(1)居住情况变化:A:过去:一家一户
B:现在:许多户(挤、乱、和谐)
(2)高层建筑:人际、家庭关系冷漠、感情疏远。
(3)国外:仿四合院
(4)激发学生自豪感。
五、指导朗读课文。
六、小结。
《北京的四合院》一文介绍了四合院的朝向、结构、作用、规模、居住情况。我们可以模仿这种类型的文章进行习作。
七、作业。
完成课时作业。
小学四年级语文《北京的四合院》相关资料
北京是怎样建成国都的
金中都宫殿遗址纪念阙正在建设。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知识编辑委员会编辑的《地理知识》(1953年1月号)刊有侯仁之先生的署名文章《迎接北京建都八百年》,文章认为:北京建都始于公元1153年4月21日。
侯仁之原文如下。
通常我们说北京是我国历最近五个朝代建都之地,这五朝指的是辽(916~1125)、金(1115~1234)、元(1279~1368)、明(1369~1644)、清(1645~1911)。但是辽朝只把北京作为陪都,并没有真正在这里建都。真正在这里建都的,不始于辽而始于金。《金史》海陵纪有如下的记载说
“贞元元年三月辛亥,上至燕京……乙卯以迁都诏中外,改燕京为中都。”
这是北京正式建都的开始,燕京就是北京在当时的名称,正式建都之后,改称中都。贞元元年合公历为1153年;三月乙卯合阳历为4月21日。所以到本年4月21日,正是北京建都八百周年的纪念日。
公元9,即五代时期后梁贞明二年,世代生活于辽河上游地区的游牧民族契丹族部落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族各部落,建立了契丹国(后改称辽国),定都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命名为“皇都”,自称皇帝,即辽太祖。
公元926年,即五代时期后唐同光四年,辽太祖去世,其次子耶律德光于公元927年即位为皇帝,即辽太宗。
地处今北京城西南广安门一带的幽州,被升格为辽国的陪都。
公元936年,即五代时期后唐清泰三年,后唐军阀石敬瑭为篡夺后唐政权,以许诺割让国土为条件,换取辽太宗发兵协助。得逞之后,石敬瑭做了后晋皇帝, 他割让北方国土幽、蓟、云、朔等十六个州(史称“燕云十六州”),送给辽国作为回报,并尊称辽太宗为“父皇帝”,石敬瑭自己则做了千载骂名的“儿皇帝”。
当时割让给辽国的幽州,即在今天北京城西南部的广安门一带。
公元938年,即后晋天福三年,辽太宗将国都“皇都”改名为“上京临潢府”,定幽州为“南京析津府”,定辽阳(今辽宁省辽阳)为“东京辽阳府”,加上后来于公元10定今内蒙古宁城西南为“中京大定府”,公元1044年定云州(今山西省大同)为“西京大同府”,辽国共建有一个国都、四个陪都,号为 “五京”。
由此,自公元938年起,地处今北京城西南广安门一带的幽州,被升格为辽国的陪都,被称为“南京析津府”,也称“燕京”。北京城的别称“燕京”,即始于这时。
在辽国统治期间,世居松花江流域一带的女真族逐渐崛起。为削弱女真族实力,辽国把一部分女真部落迁居到辽阳以南,由辽国官员直接统治,史称“真”。没有迁居,不受辽国直接统治的那些女真部落,史称“生女真”。
公元11,辽国天祚帝到混同江(即松花江)渔猎,按惯例,“生女真”各部落首领都必须前来朝拜。在宴会上,天祚帝命令各部落首领依次起舞祝酒,“生女真”完颜部落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不肯屈尊献媚,险些被天祚帝杀掉。自此,完颜阿骨打决心积蓄力量,起兵反辽。
公元1113元,完颜阿骨打率久受辽国欺凌的“生女真”各部落起兵攻辽,连获胜仗。
公元1115,完颜阿骨打创建金国,定都于今黑龙江省阿城东南,命名为“上京会宁府”,自称皇帝,并改名为完颜旻,即金太祖。
完颜亮没有说出的另一个迁都动机,是由于他系政变篡位。
公元1123元,金太祖在夺取了辽国的“南京析津府”即“燕京”之后,于归途中去世。其弟完颜晟即位为皇帝,即金太宗。
公元1125元,金太宗俘获了辽国皇帝天祚帝,辽国灭亡。金国兵锋,指向北宋。
公元1126年,即北宋靖康元年,金军攻陷北宋国都开封。
金国在燕京设立了“中书枢密院”和“行尚书省”,以就近统治管理新征服的北方(对金国而言是南方)广大地区。
公元1135元,即南宋绍兴五年,金太宗去世,由金太祖的孙子完颜亶即位为皇帝,即金熙宗。南宋的岳飞主战抗金及秦桧的主和投降均发生在金太宗及金熙宗在位期间。
公元1149年,即南宋绍兴十九年,金太祖的另一个孙子、时任丞相的完颜亮发动政变,杀死了酗酒嗜杀、成性的金熙宗,即位为皇帝。
公元1151年阴历四月,完颜亮即位的第三年,下诏预备迁都燕京。他在诏书中说明了迁都的理由,他说:以前新征服的南部地区(指北宋失去的北方半壁江山),统治未稳,边防未宁,法令未具,所以设临时机构加以镇守,但那不是长久之计。现在北方民清而事简,南方地远而事繁,地方官员要向上京会宁府请示工作,往返一次费时半年,不如迁都燕京,位置居中,地势冲要,便于控制四方。完颜亮没有说出的另一个迁都动机,是由于他系政变篡位,很多豪门势族他, 他想换个环境,以摆脱敌对势力的牵制。由于抗金名将岳飞已于公元1142年被秦桧害死,多年来南宋君臣偏安江南,求和纳贡,也给了完颜亮实现迁都大计的外部环境条件。
金中都大兴府辖区面积大于今北京市。
为了贯彻迁都的意图,完颜亮还亲自向官员们做说服工作。他对一个叫梁汉臣的官员说,我栽了200棵莲花,都没有成活,这是什么原因?梁汉臣心领神会地回答说:“自古江南为桔,江北为枳,非种者不能栽,盖地势也。上京(指会宁府)地寒,惟燕京地暖,可栽莲。”梁汉臣还说:“燕京自古霸国,虎视中原,为万世之基。”完颜亮迁都燕京之后,在莲花池栽种了大量的莲花,今天北京还有莲花池这个地名和遗迹。
完颜亮派官员梁汉臣、张浩、蔡松年等征调军队40万人、工匠民夫80万人去燕京营建宫殿城池。还派画工去北宋故都开封,测量描绘北宋宫殿,呈完颜亮审阅批准,依样仿建。营建宫殿的木材取自真定府(今河北省正定),营建城墙的黄土取自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史载当时自涿州至燕京运土的方式,是用大批民夫排成人墙,“人置一筐,左右手排立定,自涿州至燕京传递,空筐出,实筐入,人止土一畚,不日成之”(见《顺天府志·金故城考》)。史载完颜亮为加快建都进度,曾多次赏赐工匠民夫,其中公元1151年阴历八月那次,赐每人帛一匹,合银一两。工匠民夫们因劳累、瘟疫死亡的也为数甚多。
在完颜亮的严厉督催下,上百万军民工匠奋力劳作,只用三年时间,燕京新都的宫殿城池基本完工(后期工程仍在续建)。
公元1153年阴历三月乙卯日,完颜亮下诏正式迁都燕京。为此,他特意改元,建新年号为“贞元”元年,升内外文武官员皆进官一等。为促使留恋故土的贵族们尽快搬迁,也为了防止敌对势力盘踞故都危害自己,完颜亮还下令彻底捣毁旧都上京会宁府的宫殿宅第,夷为平地。
完颜亮模仿辽国的“五京”制度,宣布燕京新都为“中都大兴府”,另外立四个陪都:今内蒙古宁城西南为“北京大定府”,北宋故都开封为“南京开封府”, 今辽宁省辽阳为“东京辽阳府”,今山西省大同为“西京大同府”。金中都大兴府下辖十县一镇,十县是大兴、宛平、安次、漷阴(今通州)、永清、宝坻、香河、昌平、武清、良乡,一镇是广阳镇(今丰台区)。辖区面积大于今北京市。
大安殿基址在今白纸坊立交桥北端东侧,于前建设“西厢道路工程”时被发现。
辽国时期的燕京城(南京析津府)是辽国“五京”之中规模和最为繁华的一个城。辽燕京城中心位置在今广安门一带,城墙平面呈正方形,周围27里,共开有8个城门,东面是安东门、迎春门,南面是开阳门、丹凤门,西面是显西门、清晋门,北面是通天门、拱辰门。现在北京仅存的辽代建筑,也是北京现有年代最古老的地上建筑物,就是当年矗立在辽燕京城内的密檐式十三层八角砖塔,位于今北京广安门北滨河路西侧天宁寺院内,距今已有上千年。
金中都城是环绕着辽燕京城扩建而成的。城墙平面基本呈正方形,北城墙与辽燕京城北墙重叠,东、南、西三面向外扩展,周围36里,面积约为辽燕京城的 1.8倍。共开有13个城门,东面是施仁门、宣曜门、阳春门,南面是景风门、丰宜门、端礼门,西面是丽泽门、颢华门、彰仪门,北面是会城门、通玄门、崇智门、光泰门。
中都城中心的皇城东西向窄,南北向长,其基址重叠在今广安门南滨河路一线,平面呈长方形,周围9里,共开有4个城门,东面是宣华门,南面是宣阳门,西面是玉华门,北面是拱辰门。
皇城之内是宫城,有宫殿36所,排列九重,正殿是大安殿,是皇帝上朝和典礼的地方。大安殿基址在今白纸坊立交桥北端东侧,于10年前建设“西厢道路工程”时被发现。
皇城之内还建有太后寿康宫、太子东宫、妃嫔十六宫、文楼、武楼、来宁馆、会同馆等宫殿楼阁。
金中都的皇宫完全仿照北宋故都开封皇宫的样式,承袭北宋末年奢华浮艳的风格。其部分建筑构件,大部珍宝陈设,也是当年从开封掠来的原物。
清代官书《日下旧闻考·宫室》中说,金中都的皇宫“其宫阙壮丽,延亘阡陌,上切霄汉,虽秦阿房(宫)、汉建章(宫),不过如是。”
皇城西门玉华门外,是皇家园林同乐园,建有柳庄、杏庄、瑶池殿、鱼藻池等胜境。鱼藻池又名太液池,在今白纸坊立交桥西侧鸭子桥路西端,解放后经过疏挖,命名为“青年湖”,现已无水,池底生满野草。
公元1153年底,金朝的社稷坛落成,用以祭祀土神和谷神。金朝的太庙名“衍庆宫”,用以供奉先帝的神主牌位。
完颜亮还将先帝的皇陵也迁移到金中都来。新建的皇陵在西郊大房山云峰寺,并设置万宁县负责保护和管理,后改名奉先县,元朝时改名房山县,即今北京市房山区。大房山下建有谒陵行宫,名为“磐宁宫”。
今天的钓鱼台、玉渊潭、香山、玉泉山、北海、陶然亭,都是当年金代皇家的离宫别馆。
公元1155年阴历十月,金太祖、太宗、德宗(完颜亮之父,被追尊为德宗皇帝)灵柩运至中都,停放在皇宫正殿大安殿。阴历十一月,先帝灵柩入葬新建的大房山皇陵。这件事标志着完颜亮迁都程序至此完成。
自金贞元元年(1153年)完颜亮建立中都,至金贞祐二年(12)金宣宗迫于后起之雄蒙古成吉思汗的频繁进攻,迁往北宋故都“南京开封府”,至金贞祐三年(12)中都城陷落,被蒙古军彻底捣毁,金中都共存在63年。在这63年中,金代为北京地区留下大量名胜古迹。今天的钓鱼台、玉渊潭、香山、玉泉山、北海、陶然亭,都是当年金代皇家的离宫别馆。1990年在右安门外玉林小区工地发现的城墙水关遗址(已辟为博物馆),现存于昌平区铁壁银山的法华禅寺塔林,都是金代遗存。举世闻名的永定河卢沟桥,更是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的,当时叫广利桥。
《北京的四合院》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北京的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及居住情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理清课文的描写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了解北京的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及居住情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理清课文的描写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教具:
1、课文插图。
2、故宫等房屋照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板书计题。
2、你曾见过哪儿的四合院,能说说它们的样子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查字典。
2、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北京的四合院的?介绍了四合院的.哪几个方面。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对字词掌握情况:
字音:胡同和谐气氛
字义:胡同坐北朝南和谐疏远
2、课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介绍四合院:朝向、结构、作用、规模、居住情况这几个方面内容。
四、指导学生分小组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学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北京建筑物的特色:胡同、四合院。(古朴)
2、朝向:坐北朝南。(吉利、阳光充足)
3、结构:正房、厢房、南房(倒座儿)
4、作用:(1)独居方便,便于联系,适合人多家庭居住。
(2)正房----长辈厢房-------晚辈
5、规模:小型四合院(普通老百姓)
大、中型四合院(有钱人家如王府)
6、(1)居住情况变化:A:过去:一家一户
B:现在:许多户(挤、乱、和谐)
(2)高层建筑:人际、家庭关系冷漠、感情疏远。
(3)国外:仿四合院
(4)激发学生自豪感。
五、指导朗读课文。
六、小结。
《北京的四合院》一文介绍了四合院的朝向、结构、作用、规模、居住情况。我们可以模仿这种类型的文章进行习作。
七、作业。
完成课时作业。
北京四合院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课文准确而又富于变化的语言。
2.学习作者采用逻辑顺序,借助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北京四合院的独特社会功能,关注现代高层建筑存在的缺陷。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采用逻辑顺序,借助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了解北京四合院的独特社会功能,关注现代高层建筑存在的缺陷。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感知
1、回顾前三篇说明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对照15字方针)
二、研读共品
1、北京四合院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2、从布局特点上来看,北京四合院为什么能够形成社会网络?
3、作者介绍介绍高层建筑的社会功能缺陷的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你的体会。
4列举哪些外国实例说明什么问题?
5、课文哪些话写的是居住四合院的感受?哪些话写的是居住高层建筑的感受?哪些话最使你感同身受?
6、你认为作者所主张的现代建筑思路是否可行?请发表你的看法。
7、历史赋予建造师的义务和责任是什么?
8、本单元前三篇课文重在具体介绍说明建筑本身,这篇课文对于四合院建筑本身不作具体说明,这跟写作目的有什么关系?
9、讨论本文说明方法。
三、巩固拓展
1、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2、如果你是建筑师,你如何使现代高层建筑保持传统的四合院建筑风格?请提出你的设想,画出你的蓝图。
四、总结提高
1、师生总结写作特点:
(1)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2)比较说明,鲜明突出。
2、老师总结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北京的四合院,但说明的重点并不是它的建筑结构形式、建筑特色等,而是它的社会功能,即这种建筑结构布局具有满足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融洽邻里关系、保护社会安定的作用;说明的目的是对北京开发建设高层建筑如何体现四合院建筑风格及社会功能提出建议。
北京的四合院作为北京人世代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这种民居由正房、倒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被称为四合院。
房屋之间是独立的,居住十分方便。宽敞的院落中可种植花草,饲养鱼虫,堆建假山,使四合院充满恬静和温馨的气氛。一家有钱,人口多时,可建前后两组合院南北相连。再有钱的`人家摆阔气,可以建设三个或四个合院,亦为前后相连。在合院中植花果树木,以供观赏。
合院小者,房层13间,打者一院或二院,25间到40间,房屋都是单屋。厢房的后墙为院墙,大四合院从外边用墙包围,都做高大的墙壁,不开窗子,表现出一种防御性。全家人在合院里,院中住的人十分安适,晚上关闭大门,非常安静,适合于以家族为中心的团聚生活。
白天院中花草树木十分美丽,夜里花香,空气清新。北京合院设计与施工比较容易,所用材料十分简单,不要钢筋与水泥,青砖灰瓦,砖木结合,混合建筑,当然,以木构为主体标准结构,重量轻,如遇地震,也不害怕。合院是可以防震的,给人印象十分朴素,生活非常舒适。
北京的四合院教学教案
汉语课教案
八年级(1)
喀尔克中学汉语教师 :
阿依托兰。阿卜杜喀迪
年 9 月 3 日
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 周 阿依托兰。 阿卜杜喀 迪
2012 年
月
日
备课时间
备课人
用下了单词组词。
住(住宿) ; 利(利益) ; 书(书架) ; 所(诊所) ; 考(考试) ; 气(气球) ;
大学网前提测评及导入新课方案 课题 电教课程 √ 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第九课
北京的四合院 词语(1 C 14)
实验课程
多媒体课程
难点
重点 √ √
记住本课词语的读音,意思,写法和用法 。 用本课词语组成词组和造句。 在本课中所学过的词语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
√
教学方法: 首先同学们自己来读新词,老师来纠正。然后老师来解 释词语,同学们来组成词组和造句。 教学过程: 词语解释: 1. 住宅(名) : ~楼; 2. 所谓(形) :①所说的:~共识,就是指共同的认识。 ②(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 :难道这就是~ 3. 院墙(名) :砌~;垒~; 4. 连接(动) :①(事物)互相衔接:山岭~。 ②使连接:~线路。‖也作联接。 5.吉利(形) :吉祥顺利:~话。~的日子; 6.考虑 (动) 思索问题, : 以便做出决定: 这个问题让我~ 一下再答复你ㄧ你做这件事,有点儿欠~。认真~ 7.长辈(名) :尊敬~; 8.居住(动) :较长时期地住在一个地方:他家一直~在 北京。长期~;~下来; 9.书房(名) :整洁的~; 10.客厅(名) :连接~; 11.气氛(名) :~热烈,~紧张;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及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师生活动,总结基础知识)
代表作?;
~专家; 无~;
12.阳台(名) :封闭~ ; 13.小里小气(形) :~胡同 14.缸(名) :水~,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及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师生活动,总结基础知识)
1. 连接:这片森林连接天山。 2. 居住:她曾居住在和田。 复习讲课的内容
作业
教研组长意见:
201
年
月
日
课后总结
能力测评题
用下列词语造句:
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 周 阿依托兰。 阿卜杜喀 迪
2012 年
月
日
备课时间
备课人
2.用下列词语造句; 吉利: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吉利的日子。 考虑:老师考虑我视力不好就让我坐在前排 了。
前提测评及导入新课方案 课题 教学方式
1.让全班学生听写上节课的词语。
第九课 北京的四合院 词语(15 C 24),重点词语
多媒体课程 实验课程 电教课程 √ 难点 重点 √ √ √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记住本课词语的读音,意思,写法和用法 。 用本课词语组成词组和造句。
在本课中所学过的词语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
教学方法:
首先同学们自己来读新词,老师来纠正。然后老师来解 释词语,同学们来组成词组和造句。 教学过程: 词语解释: 15.大方(形) :①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出手~ㄧ他 很~,不会计较这几个钱。 ②(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举止~ㄧ可以大大 方方的,用不着拘束。 ③(样式、颜色等)不俗气:陈设~ㄧ这种布的颜色 和花样看着很~。 ; 16.情趣(名) :富有~,没有~; 17.欣赏(动) :①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音 18.溜(动) :①迅速的水流:大~ㄧ河里~很大。 ②〈方〉迅速;敏捷:眼尖手~ㄧ走得很~。 ③房顶上流下来的雨水:檐~ㄧ承~。 ④檐沟:水~。 ⑤(~儿)排;条:一~三间房。 ⑥(~儿)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这~的果木树很多。 ⑦〈方〉练:~嗓子。悄悄~,悄悄~走; ②使连接:~线路。‖也作联接。 5.吉利(形) :吉祥顺利:~话。~的日子; 6.考虑 (动) 思索问题, : 以便做出决定: 这个问题让我~
,教学方法及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师生活动,总结基础知识)
乐~│~雪景。~电影;
19.型(名) :大~,小~ ; 20.故居(名) :名人~,参观~ 21.和谐(形) :配合得适当和匀称:音调~丨这张画的颜 色很~◇~的气氛。~的家庭,民族~; 22.安全感(名) :增强~,没有~ 23.胡同(名) :~口,小~ 24.四合院(名):北京的~ 重点词语示例 4. 所谓(形) :①所说的:~共识,就是指共同的认识。 ②(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 :难道这就是~ 代表作?; ~专家; 无~; 2. 考虑 (动) 思索问题, : 以便做出决定: 这个问题让我~ 一下再答复你ㄧ你做这件事,有点儿欠~。认真~ 3.欣赏(动) :①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音 乐~│~雪景。~电影; 4. 和谐(形) :配合得适当和匀称:音调~丨这张画的颜 色很~◇~的气氛。~的家庭,民族~;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及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师生活动,总结基础知识)
写出下列词语的解释: 3. 大方 (形) ①对于财物不计较; : 不吝啬: 出手~ㄧ他很~, ②(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举止~ㄧ可以大大方 方的,用不着拘束。 ③(样式、颜色等)不俗气:陈设~ㄧ这种布的颜色和 花样看着很~。 ; 复习讲课的内容
作业 能力测评题 课后总结 教研组长意见: 201 年 月 日
不会计较这几个钱。
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 周 阿依托兰。 阿卜杜喀 迪
2012 年
月
日
备课时间
备课人
1. 让全班学生听写第二课的词语。 2. 让两位学生读课文。
前提测评及导入新课方案 课题 电教课程 √ 教学方式 教
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第九课 北京的四合院
课文,重点句型示例
多媒体课程 实验课程
难点
重点 √ √
学生要掌握本课课文内容。 记住本课中的重点句型并用这些句型造句。 在本课中的词语和句型运用在实际生活。
√
教学方法:
首先同学们自己来读课文,然后老师读,学生跟读, 最后老师来提出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同学们来回 答。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及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师生活动,总结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二)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四合院为什么要坐北朝南? 北京人认为北方是个吉利的方向,同时,这种设计 还有使用方面的考虑,坐北朝南为的使院子能过得到充 足的阳光。
2.在四合院怎么住的? 北边的房高达,明亮,是长辈们居住的地方,东西 两侧的房子由子孙居住。
3.请客人来欣赏院子? 因为春天鲜花盛开。
4.院的规模有大有小,过去都是什么人住的? 一般,小的普通老百姓住的,中,大的只有有钱的人 能住得起。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及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师生活动,总结基础知识)
5.现在的四合院为什么有一种安全感和亲切感? 因为,现在四合院里居住许多人。
重点句型示例:
1.。 。。为的是。。 。:父母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为的是让 孩子得到幸福的生活。 2.即。。又。。 。 。:她既漂亮又能干。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及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师生活动,总结基础知识)
1.。。为的是。。 。 。:我们一直努力学习,为的是考一级大学。 2.即。。又。。 。 。:我既喜欢唱歌,又喜欢跳舞。 背诵课文; 背诵课文倒数第二段,预习练习部分。
作业
教研组长意见:
201
年
月
日
课后总结
能力测评题
重点句型示例:
北京四合院小学五年级作文
五一劳动节时,我配合二胡演奏家邓建栋演奏了《赛马》。为了奖励我,爸爸送给我一份礼物,打开一看,是两件木质的3D立体拼图。一件是“中国龙”,一件是“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由七块比语文书略大的木板组成,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大小三百多个部件。要建成“北京四合院”,必须小心翼翼的刻下来,少有疏忽,就会损坏零件,房子就建不成啦。
我先仔细地观看“四合院”设计图。闻名世界的“北京四合院”,构建精巧,院落房屋错落有置,房屋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真是漂亮。前后两院的布局,显示了主人是个富有的家庭。前院略小,有三间门房,大约是看门和服务人员住的地方。后院开阔,有东南北三间大房,房前四面有回廊串连,能避雨雪。北屋两侧有两间小房,大约是卫生间,后面还有三间相连的房子,可能是储藏室厨房。铺在院中的'大方砖连接着不同的房间。住在这个四合院中真是爽极了。
开工了,虽然没有风吹日晒,也不用汗流浃背,但必须认真仔细,一个不小心,就前功尽弃了。先修房基,后修墙,每个零件必须找准位置,要不就成了“豆腐渣的工程”。我费了五天的功夫,一座精致的”北京四合院“出现在我眼前。我左看、右看、前看、后看爱不释手。
建房工程完成了,看着这小巧玲珑的“北京四合院”,我想当个建筑师也不错啊!
主备人:周杏花
基本目标:
1.阅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北京的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及居住情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提升目标:
1.理清课文的描写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2.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北京的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及居住情况。
2.本文使用的说 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
导入
你曾见过哪儿的四合院,能说说它们的样子吗?
一、 默一默(注音或填字)
和谐 ( ) 赋予( ) 星罗qí( )布 融洽( )
二、读一读
自由读文,了解北京的 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及居住情况。
设计目的:完成基本目标1、2.
预设: 第⑤段列举两个国外建筑师设计的四合院式建筑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
(现代居住环境一定要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北京四合院符合人性心理的建筑特点,能弥补现代高层建筑社会功能的缺失,同时受到国内外建筑师的 推崇、关注。)
三、想一想
(一)理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北京的四合院的?介绍了四合院的哪几个方面。
设计目的:完成提升目标1.
提示:
1、北京建筑物的特色:胡同、四合院。(古朴)
2、朝向:坐北朝南。(吉利、阳光充足)
3、结构:正房、厢房、南房(倒座儿)
4、作用:(1)独居方便,便于联系,适合人多家庭居住。
(2)正房----长辈厢房-------晚辈
5、规模:小型四合院(普通老百姓)
大、中型四合院(有钱人家如王府)
6、(1)居住情况变化:A:过去:一家一户
B:现在:许多户(挤、乱、和谐)
(2)高层建筑:人际、家庭关系冷漠、感情疏远。
(3)国外:仿四合院
(4)激发学生自豪感。
(二)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设计目的:完成提升目标2.
预设:国外一些建筑师设计了类似我国四合院式的建筑,如菲律宾为一般城市居民设计的低层高密度“四户一院”住宅群,丹麦哥本哈根的“仿四合院”式住宅群,都是力求满 足 人们心理要求的居住环境。
四、练一练
1.结合全文,说说北京四合院 之所以有名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
2.请具体说说文章第④段中详细说明南方四合院的目的是什么。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阅读材料,结合文章,说说下面两则材料印证了北京四合院的什么特点。
材料一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 城、皇家苑囿、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大量的建筑,就有数不清的百姓住宅。元代曾有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
材料二四合院所用花木还颇有讲究,多要求春季有花,夏季有荫,秋季有果,而且最好还有某种象征意义。四月开春粉红的海棠花与雪白的梨花,使庭院满堂春意,棠棣之花还象征着兄弟和睦;石榴虽不能遮荫,但其花其果的艳红却给庭院带来富贵色彩;枣花虽不显眼,但秋季挂满枝头的红枣也十分讨人喜爱,而且“枣”与“早”谐音,与石榴的多子结合在一起还有“多子” “早生贵子”象征家族兴旺的吉祥意义。
材料一印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印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历史悠久;结构独特;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2.突出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问有游廊连接,起居十分方便的结构特点。
3.北京四合院历史悠久的特点。 北京四合院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的特点。
侯晓旭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北京四合院》教案]
十三 北京四合院
学习目标:
1.品味课文准确而又富于变化的语言。
2.学习作者采用逻辑顺序,借助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北京四合院的独特社会功能,关注现代高层建筑存在的缺陷。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采用逻辑顺序,借助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了解北京四合院的独特社会功能,关注现代高层建筑存在的缺陷。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首具有单弦音乐风格的创作歌《北京四合院》来导入新课。同时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一)整体阅读,感知课文。
1、同学们,本单元前三篇说明文重在具体说明建筑本身,而这片文章对于四合院建筑本身不作具体说明,这跟写作目的有何关系?
2、词语练习:完成练习册(同桌互问)
(二)课文学习
3、文题解读
文题“北京四合院”,揭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北京四合院,使读者一目了然。
4、阅读交流
(1)课文哪些话写的是居住四合院的感受?哪些话写的是居住高层建筑的感受?哪些话最使你感同身受?尽量说的具体一些。
(2)你认为作者所主张的现代建筑的思路是否可行?请发表你的看法?
5、找出文章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如第五段中的举例子等。
三、主题概述 本文说明了北京四合院的居住环境特征及社会功能,指出现代高层建筑存在的社会功能缺陷,提出有关北京高层建筑建设的思路和主张。
四、写作借鉴 1.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2.比较说明,鲜明突出。
五、作业布置
[北京四合院 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北京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攻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流程:
一、自主识字
(一)、导入;
1、的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呀?
2、说说自已在电视上看到的北京,请去过北京的同学说说自已印象中的北京。
3、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北京的。板书课题,学生跟着写。
(二)、初读课文
1、小组练读课文。请小组同学自已安排读的方式,可以齐读、个别读,也可以分段读。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2、各小组轮流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也可以派代表上讲台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3、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
二、合作交流
1、出示含生字的词语,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已认识哪些词语,领大家读一读。
2、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3、说说可以用哪些方法记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优、阴、坛、城、图
熟字减偏旁;央、交、旁
编字谜:在大房子里过冬(图)
形近字:巾――市
找相同点:城和坛都有土字旁;国和图都有口字框。
4、练习书写;
1)老师在黑板上范写“央”字,并让学生说明要注意的`地方。
2)请学生当小老师,范写交字,再评议
3)其他生字由学生讨论该如何正确书写。然后书空、描红、临写。
三、品读领悟:
1、我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一、五段都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小声自已读课文,自已体会。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众哪几个方面讲了北京的美丽?
3、再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已又认识了哪些四字词语,结合图体会“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意思,鼓励学生用自已知道的词语来形容它的美。
4、说说自已知道的北京的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及公园。
5、用自已喜爱的方式读,读出喜爱与赞美。
6、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部分背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7、同桌互相背诵、交流。
四巩固延伸
1、交流北京有哪些变化
2、北京真美啊!请你画一画你心中的北京。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你看到了北京的哪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根据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词识字
1、激励学生自己认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会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⑴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
⑵借助拼音读词语,用三角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⑶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听教师范读,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
3、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答。(庄严、矗立、绿树成阴、川流不息……)
4、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北京的美丽,读出我们的自豪,读出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语气。
5、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北京新变化的资料。
【教学内容】
北京五日游。
【教学目的】
通过制作旅游计划,进一步理解时间、路程等知识。
【重点难点】
对时间、路程的整体把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我们来帮小明设计一个旅游计划。
(1)旅游计划包括什么?(5天的全部行程)
(2)全部行程由哪几部分组成?(日期、行程、交通工具、住宿、费用等)
(3)哪些景点要去呢?(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博物院、景山公园、王府井大街等)
2、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利用以上信息,如何安排五日xxx程?”
学生汇报,并说明安排理由。教师将各组汇报的计划板书。
3、将学生们设计的旅游计划和第108页小明的计划对比,看看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如何改进。
如:第二天小明全家刚到北京就去那么多景点,时间和精力都会不够。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通过互联网连接更多旅游信息。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北京五日游
日期行程交通工具住宿费用
①景点大小;
②景点距离;
③景点路线;
④游览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画、观察掌握垂线的画法,了解和研究垂线、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严谨的作图习惯。
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对于直线你都理解了哪些知识?
2.试画垂线并思考。
二、新授
1.在画垂线的练习中,感悟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
2.归纳总结:你知道了什么?
3.通过动手测量感悟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4.认识点到直线距离。
5.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总结质疑
今天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四、提高练习
1.画垂线时,没有三角板,只有直尺怎么办?
2.若直尺也没有了,怎么办?
3.只有一张形状不规则的纸怎么办?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但是缺乏工具的同时,方法不是很灵活很巧妙,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今后要加大培养力度。
内容与要求:
1、知道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天安门是北京的象征,萌发爱北京天安门的情感。
2、能运用多种手段表现天安门。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水笔、纸、橡皮泥、操作材料包。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1、我们国家可大了,叫什么名字?我们国家的首都在哪里?
2、出示地图让幼儿寻找北京和天安门,激发幼儿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出示天安门图片
你们看,天安门是什么样的?天安门的下面有什么?中间是什么样的?上面有什么?城墙中间的门是什么形状的?
二、尝试表现
1、运用多种手段表现天安门。
雄伟的天安门代表着我们的首都,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我们都非常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首都。今天就请小朋友来做天安门。
做天安门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白纸、蜡笔绘画;可以用橡皮泥来捏塑……
请你用喜欢的材料来做天安门。
三、展示作品。
四、活动延伸
在游戏活动时开展建筑游戏:天安门广场。
活动目标:
能围绕北京这一中心话题用较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见解。
了解北京的建筑和景色。
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北京图片、绘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1.共同回忆有关情节,讨论:“我们的家叫中国,那中国的首都在哪儿呢?”
2.幼儿看图片讨论:
交流各自对天安门的认识:
天安门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是怎么的?人们是怎样观看升国旗的?
边看图片边验证他们的介绍,小结。
3.交流北京著名的古迹、特产。
你们还知道哪些北京非常有名的古迹?建筑?
你最喜欢北京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4.选择北京非常著名的古迹、建筑留影:
想不想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北京的景点照张像?
教师用相机为幼儿拍照留影。
教学内容
第八单元练一练8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2、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有话可说。
3、教育孩子有礼貌。
4、培养学生认真听话、认真说话的习惯。
教学重点说话流利,交流时有礼貌。
教学难点培养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要求:
了解家里长辈的生日是哪一天?
回想家里是怎么给长辈过生日的?
二、认真读题,观察图画:
说一说图中是什么场面?
三、小组中交流:
当家里长辈过生日的时候,自己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四、各组交流,同学评议。
五、老师总结:
鼓励发言的学生,激发全班同学说话的兴趣。
适当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同学评议。
奖励表现好的同学,树立典型。
《北京》教学设计(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如何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四周、中央的主要建筑物。
2、学习课文写法,练习按方位顺序说话。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第二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游戏):有意识的用游戏的方式同学生一起复习有关方位词语,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我们三(1)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反应很快,对吗?那好,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板书:东南西北
这些表示方位的词语叫做“方位词”(板书)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北京看老师写字,一起读一读。
看到这个词,你想说什么?
2、问:小朋友,你们去过北京吗?你从哪里看到过北京?
3、谁说说北京怎么样?(课题后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