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非洲的灵感》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手机之家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音乐教案《非洲的灵感》(共含13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手机之家”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音乐教案《非洲的灵感》

篇1:音乐教案《非洲的灵感》

音乐教案《非洲的灵感》

案例描述: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进非洲 教学内容:非洲鼓、舞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非洲音乐文化的接纳与包容意识,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 2.通过让学生参与模仿敲击非洲鼓的节奏、学跳非洲舞蹈,体会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体验和感受非洲“鼓”和“舞”的艺术魅力。 3.通过对非洲鼓语以及非洲舞蹈文化的探索和学习,让学生了解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劳动的联系。体验非洲丰富多样而独具特性的音乐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几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舶《非洲梦》 导言:人类基因科学家破译了人类的遗传基因,黄色人种的起源地在哪里你们知道吗?――在非洲,科学家列举了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存在的基因相同数字。科学家说,在很久远的过去,我们的祖先曾经从非洲大陆出发,经历了很多很多年到达了亚洲大陆,就再没有走出大陆一步。今天就让我们沿着祖先走过的足迹,乘着音乐的翅膀,到非洲大陆做一次音乐旅行(出示课件:非洲风光片段)――学生观看非洲风光。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制造悬念到观看非洲风光导入,重在创设一种情境,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非洲人的生活环境,对本课的教学进行情感铺垫。] 二、新  课 (一)认识非洲 设问:上节课布置同学们课后去查阅了有关非洲的资料,那么你对非洲有些怎样的印象呢?能不能和大家交流一下? (上节课布置搜集的资料内容包括:非洲的历史;非洲大陆主要分布区域以及地理环境;非洲人主要的一些生活习性;非洲人的宗教哲学;非洲音乐对世界上哪些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 学生简单介绍,教师即时补充。 [设计意图:感受文化――通过学生交流和探讨,了解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的非洲黑人独特的生活习性和劳动方式、非洲的奴隶史以及他们的宗教、存在哲学,感受非洲大陆所拥有的独特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非洲的音乐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只有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非洲音乐。]   (二)鼓之语 鼓的功能: 师:从地理上来讲非洲大陆主要分为两大区域: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分为北非和南非。北非的音乐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完全阿拉伯化了。所以我们这节课所讲的非洲音乐指的是南非――黑非洲,也就是仍保存着自己传统风格的非洲本土的各种黑人音乐。  1.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非洲人民独特的生活习性和劳动方式。在茂密的森林里,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鼓声――(师敲击一段节奏)设问:你猜猜会是什么用途? 生:传递信息、驱逐野兽。 2.师:是啊,过去当奴隶贩子捕捉黑人时,非洲人就通过鼓语通知人们迅速逃离,使奴隶贩子一无所获。所以鼓的功能和用途在非洲是多种多样,除用于音乐外,还能够传递语言和信息,即非洲独具特色的“会说话的鼓”(出示课件)。远在电报电话发明之前,非洲人就已经利用不同的音调来传讯了。在清晨、傍晚比较安静的时刻,鼓声可以传到15公里以外,鼓手们一个接一个地重复着鼓声,这样可以用惊人的速度准确地传“话”。 4.学生活动: (1)想象你在一座小山上,用节奏向很远处的另一座小山上的同伴传递讯息。 (2)做游戏:选择几组学生做传讯游戏。 教师小结:非洲人的节奏感特别强,敲击节奏准确无误。在非洲很多的部落都是通过传讯鼓来向成员宣布重大的社会事件,如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以及其他一些独特的仪式。除此以外,非洲人还常用鼓语来表达不便用语言表达的事物,比如在加纳,丈夫习惯在舞会上用鼓语来赞美自己的妻子。 鼓的语言: 5.猜一猜:聆听一段鼓的语言,请学生展开想象,猜一猜“会说话的鼓”说了些什么? 6.教师提示:一般非洲鼓语通常只有鼓手才知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即使你会说鲍勒语,你也无法理解鼓的语言,要别人告诉你才行。大家都严守秘密,所以这有限的信息显得十分珍贵而且有权威性。所以在非洲许多国家的传统中,音乐家在政界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7.师:鼓在非洲其实就是说话,它是一种表情丰富的语言,鼓声中复杂多变的节奏能表达人的各种情感,时而使人悲愤,时而引人开怀大笑。 8.试一试:每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位用鼓来敲击表现欢乐、悲伤、紧张的情绪,另一位合着鼓声表演动作。 9.欣赏一段击鼓录像。 A.请学生找出中间印象最深的节奏型。 B.跟随录像一起击鼓。  [设计意图:教师敲击主要节奏型,学生通过模仿录像中周围的鼓手随意的敲击,初步体验非洲节奏的复杂性和多声部特点。] 鼓的节奏: 10.敲一敲:模仿非洲音乐的节奏练习。 A.教师先有节奏的击掌,速度中等,每次敲击八拍。学生和教师一起击掌,直到形成稳定的节拍。可以用不同的节奏型交替。 B.强拍在第二拍,由慢到快,改变速度。提醒学生:非洲音乐的速度通常较快,只有快起来,才能体会到非洲味。 C.请学生根据我所举起的手指数,相应改变强音的位置,一起敲击。重复练习。 D.出示下面的节奏模式,每次只显示一行,让学生敲击,每一行强拍都不同(括号的敲击强拍)。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E.把几种节奏模式复合起来。 F.分组练习并表演(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想敲击成强拍的数字,选择一定的速度和一种肢体语言,为全班同学表演)。 11.学生初步小结非洲音乐节奏的特点: A.非洲音乐在节奏上是极有拍感的,节奏感很强。 B.非洲音乐节奏很复杂。…… 教师补充:非洲音乐不同的节奏型交替频繁,自然形成了多声部合奏。常常有五六种节奏同时进行,而且互不干扰。从刚才的录像中,我们还感受到他们进行精巧的即兴装饰变奏,令人叹为观之,人们称之为节拍器式的“节奏感”。 鼓的地位: 12.请学生总结非洲音乐中最重要最突出的要素是什么? 学生:节奏。 师:而鼓正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它乐器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而且很多非洲的历史不是通过文字记载下来的,而是通过鼓来传承的。音乐家就是讲故事的人,是他们民族和国家历史的记录者。 鼓甚至还作为王权、神权、民族的象征。每个王国的王室都有一套大小不同的鼓,各有不同的名称和音色,不同权力等级的人,鼓的数字是不同的,在换鼓皮时,还要用人或动物皮来牺牲。他们把这种鼓当作神物来尊崇。以前,他们的鼓声还有严格的规定,鼓手敲错节奏甚至会被处死。 [设计意图:理解音乐――了解非洲鼓的功能、节奏特点、鼓语以及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有助于学生理解非洲人生活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每种文化中音乐自身的价值。] (三)舞之语 1. 观看一段录像(出示课件:在刚果(金)拍摄的一段击鼓和舞蹈录像): 2.这一段录像,除了鼓之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舞蹈 教师:其实在非洲,舞蹈是不可缺少的,而舞蹈又离不开鼓。在东非的斯瓦希里语中,“鼓”和“舞”是同一个字。 简介非洲黑人舞蹈。 3.观看一段舞蹈录像,启发学生想象:该舞蹈是表现黑人劳动、丰收、狩猎还是战斗舞?引导学生观察舞蹈服饰,并思考与生活环境劳动的关系(出示课件:坦桑尼亚舞蹈)。 学生1:这是表现劳动的场景。 学生2:舞蹈过程中还伴以喊叫(师引导:以抒发感情,增加舞蹈气氛)。 学生3:这些黑人的舞蹈服饰十分简陋,上身赤裸着。 学生4:他们身上有许多的装饰品,如羽毛、贝壳等。另外还有化装和戴面具、纹身。 (师引导:这些装饰有些什么作用?――用以驱逐野兽。他们的服饰与非洲人的生活劳动密切相关) 4.再观看一段录像,启发学生想象,该舞蹈表现了什么? (出示课件:坦桑尼亚舞蹈) 师生探究:这是一段战斗性的舞蹈。 学生1:我猜想是猎人们为了吓退野兽而叫喊着,挥舞棍棒吧。 学生2:随着领头人的叫声一边呼应,一边跟着有节奏的跺脚。 (师补充:这是一种战斗性舞蹈。战斗前他们用舞蹈来宣誓,鼓舞斗志,战斗结束又用舞蹈来向人们展示他们在战斗中的情景,一起共享胜利喜悦) 5.跳一跳:在非洲,假设你是观众,就在现场,你应该是参与者,可以随着一起拍手、跳舞、喊叫。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也当作积极的参与者,融入到表演中去。 学生跟随录像舞蹈体验。 [设计意图:表演深化――体验是一个实践、感知、内化的过程,由于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铺垫,加上录像中非洲舞蹈和鼓声的渲染,很多学生的双脚早已按捺不住,产生了参与表演的欲望,于是马上把握时机,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知。并让学生体验到非洲黑人音乐其实和日常生活是很难分开的,它和民间音乐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音乐的表演过程中,观众和旁观者扮演了很重要的补充角色,他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他们跟着演唱、拍手或者主动跳舞,把自己完全融入进去。]  (四)拓展延伸 非洲黑人舞蹈及音乐对世界音乐,特别是美国和其他西方世界的音乐舞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你在哪些音乐中能感受到非洲音乐节奏的特点? 学生: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等。 1.欣赏一段爵士乐并观看一段街舞。 [设计意图:扩大视野――让学生了解非洲黑人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它特有的节奏是现代西方大多数流行音乐舞蹈的来源,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音乐舞蹈的动作和节奏中,可明显看到非洲黑人舞蹈的影响。就如目前最受欢迎的街舞,也起源于美国黑人的街头即兴舞蹈。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2.学生分析非洲音乐节奏对爵士乐节奏、街舞的影响。 [设计意图:理性思考――音乐欣赏课不仅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学会理性地欣赏音乐,学会运用自己的观点理性的思考。这对于学生在今后的音乐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和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3.跳一跳街舞。 4.小结:非洲究竟有多少种音乐?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虽属同―个区域,但由于内部种族、文化之间差别很大,音乐往往很不一样。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可以说音乐是属于文化

篇2:音乐教案-《非洲的灵感》 七年级14第二单元

教学理念:

音乐是民族性的文化,也是多元化的文化,本课围绕“非洲的灵感”这一单元,选择了具有浓郁的非洲风俗的鼓乐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感受,体验非洲鼓乐的特点及其对相关文化的了解与接纳,进而产生兴趣,以此来扩大学生的欣赏视野。

教学目的:

一、帮助学生了解喜爱非洲鼓乐。

二、感受、体验非洲鼓乐、并为歌曲配上鼓乐伴奏

教学内容:

《非洲鼓乐》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中《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四册第二单元内容——《非洲的灵感》,整合重组拓展延伸成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一、感受、体验非洲鼓乐节奏

二、运用非洲鼓乐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对象:初一学生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材、非洲康加鼓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与方法

设备意图

1、师击鼓、学生进教室

2、出示图片

3、揭示课题、非洲鼓乐

情境导入

用直观感性的设问,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与好奇心

1、图中文鼓的特点?

2、感受鼓乐

3、师总结引出非洲鼓语

4、学生创设自己的鼓语

5、找出图中的组成部分

6、引出鼓在非洲的又一象征

7、感受鼓乐

(1)听鼓乐、拍节奏

(2)介绍有特点的非洲鼓乐节奏

学生对非洲鼓乐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突出本课的重点

对非洲鼓乐加深一层了解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加深了对非洲鼓乐节奏的了解

三、学生创编

1、复习歌曲《咿唷·嘞啦》

2、编配节奏型

四、课堂小结

在非洲鼓语中结束本课

学生对鼓乐的认识由理性上升为创编

使学生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教学过程 :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曾在市直中学的新课程展示课中上过。以下是本人的教学反思与听课老师的课后的评价。

这堂课中,我突破以往旧的教学观念紧紧围绕课题,始终以“玩鼓”为主线,巧设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只要每位老师,巧设教学环节,就会使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学,学生就会喜欢上音乐课。

听课教师评价摘录:

(1)课题新颖,课中让学生学到鼓乐,感受到鼓乐,体会到异国的风俗人情。

(2)师生的互动性很好,音乐要素渗透的比较深入。

(3)教师很有感染力,学生的即兴创作也很好。

篇3:音乐教案-《非洲的灵感》 七年级14第二单元

音乐教案-《非洲的灵感》 七年级14第二单元

教学理念:

音乐是民族性的文化,也是多元化的文化,本课围绕“非洲的灵感”这一单元,选择了具有浓郁的非洲风俗的鼓乐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感受,体验非洲鼓乐的特点及其对相关文化的了解与接纳,进而产生兴趣,以此来扩大学生的欣赏视野。

教学目的:

一、帮助学生了解喜爱非洲鼓乐。

二、感受、体验非洲鼓乐、并为歌曲配上鼓乐伴奏

教学内容:

《非洲鼓乐》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中《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四册第二单元内容――《非洲的.灵感》,整合重组拓展延伸成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一、感受、体验非洲鼓乐节奏

二、运用非洲鼓乐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对象:初一学生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材、非洲康加鼓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与方法

设备意图

1、师击鼓、学生进教室

2、出示图片

3、揭示课题、非洲鼓乐

情境导入

用直观感性的设问,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与好奇心

1、图中文鼓的特点?

2、感受鼓乐

3、师总结引出非洲鼓语

4、学生创设自己的鼓语

5、找出图中的组成部分

6、引出鼓在非洲的又一象征

7、感受鼓乐

(1)听鼓乐、拍节奏

(2)介绍有特点的非洲鼓乐节奏

学生对非洲鼓乐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突出本课的重点

对非洲鼓乐加深一层了解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加深了对非洲鼓乐节奏的了解

三、学生创编

1、复习歌曲《咿唷·嘞啦》

2、编配节奏型

四、课堂小结

在非洲鼓语中结束本课

学生对鼓乐的认识由理性上升为创编

使学生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曾在市直中学的新课程展示课中上过。以下是本人的教学反思与听课老师的课后的评价。

这堂课中,我突破以往旧的教学观念紧紧围绕课题,始终以“玩鼓”为主线,巧设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只要每位老师,巧设教学环节,就会使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学,学生就会喜欢上音乐课。

听课教师评价摘录:

(1)课题新颖,课中让学生学到鼓乐,感受到鼓乐,体会到异国的风俗人情。

(2)师生的互动性很好,音乐要素渗透的比较深入。

(3)教师很有感染力,学生的即兴创作也很好。

篇4:非洲的灵感教案

非洲的灵感教案(转)

教材分析: 一、咿唷嘞啦:是一首刚果民间歌舞曲。中等速度,其显著特点是极富节奏感,但是,它的节奏和旋律颇具特色。 二、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是一首中非民歌。由“黑色之音”演唱组演唱。演唱形式为无伴奏女声三重唱。这首歌从头至尾都采用了领唱和合唱相交替的非洲传统呼应歌的形式。 三、寻找朋友:是一首几内亚民间歌曲。演唱形式是非洲歌唱中常见的应答歌。演唱中,比较简单的旋律不断有所变化。 四、非洲民间乐曲片段:由(西非民间音乐)、(巴玛亚)、(战士的舞蹈)等组成。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非 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二、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刚果歌舞曲《咿唷嘞啦》,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特点, 能够根据歌曲情绪编配节奏型,并为歌曲演唱作伴奏。 三、聆听非洲民间歌曲《阿伊亚―非洲的灵感》和《寻找朋友》,感受、体验这两首歌 曲的风格特点。 四、知道马林巴、非洲鼓等代表性非洲民间乐器,并能辨认这些乐器的音色。 五、能够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民间音乐中,辨别其中具有非洲风格特点的音乐。 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以介绍学习非洲音乐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非洲音乐有初步的了解。由于学生对非洲的音乐较陌生,教材所提供的歌曲较难唱,因此教学重点可放在体验听赏音乐。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教学 1、出示一段非洲片段―非洲狮(见教学光盘),提起学生们对本堂课的兴趣。 提问:大家认为这是哪个地方? 回答: 讲述学生心目中的非洲,谈谈对非洲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示相应图片(非洲地图、风土人情等) 师:一讲到非洲,很多同学肯定会立马想到埃及的金字塔,失身人面像等等。非洲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神秘,那今天我们就要走进非洲,去感受一下那里神秘的气息。 二:深入教学 1、听一段具有特色的非洲音乐。(课件音乐下载于爱听音乐网) 提问:这个曲子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鼓) 出示一些鼓的图片,并稍加分析。(课件图片下载于哄啸音乐教育网站及百度图片网) 让学生根据刚才听到的`音乐试打节奏。在打节奏的过程中插入歌曲“咿唷嘞啦”的前八小节歌词,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习此歌。也可有意识的带动学生在打节奏唱歌的过程中舞动自己的身体。 2、分析曲子: 《咿唷嘞啦》是一首刚果民间歌舞曲。“咿唷嘞啦”(yi-you-lai-la)是刚果民歌中一种欢乐的衬词,本身没有什么具体含义。 歌曲背景:在非洲刚果,每当夜晚,月亮出来,人们借着月光,边唱边舞。歌词多是唱一些规劝人们应该如何做事的话语,通过歌声向人们述说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经验。 3、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唱(领唱+齐唱) 4、全、班再次演绎曲子的前八小节。 5、聆听整首歌曲,为下节课教学歌曲的下半部分做准备。 三:小结(略)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在《咿唷嘞啦》的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回顾上节课内容:歌曲前八小节。 二:深入教学: 1、练习节奏。根据节奏加进旋律并加入歌词“啦”。 2、注意区分相似旋律。等旋律熟知以后,加入歌曲歌词,完整的演绎歌曲。 3、欣赏《阿伊亚―非洲的灵感》(采用先听再讲解的方式) 1) 歌曲简介:《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是由“黑色之音”演唱组演唱的一首中非民间歌谣。全曲没有语义性歌词,只有“嗨呀,嗨呀”一类的衬词。表达了一种相互呼唤的情景。 2) 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它是属于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无伴奏女声三重唱) 4、根据已经听过的两首非洲音乐,可得出它的一个特点――一人领唱,众人应和,为多声部音乐。 5、欣赏《寻找朋友》出示马林巴、果拉琴图片。(课件图片下载于哄啸音乐教育网站及百度图片网) 6、实践与创造二 三:布置作业:寻找有关于非洲鼓的知识。   第三课时 一:引入课题: 1、谈话的方式明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继续在非洲的音乐王国里漫游,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教师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动作,结合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学习状态)。 2、复习歌曲《咿唷嘞啦》 3、学生展示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教师关注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并为以下介绍非洲鼓的教学埋伏笔。) 二:新课教学: 1、战士的舞蹈》《巴玛亚》《西非民间音乐》。在听的过程中应用节奏的相干知识。 (1)战士的舞蹈 2 / 4 快 X・X X・X| X・X X・X| XXX XX| XX X| (2)巴玛亚 2 / 4 快 X・X  X X| 0 X X| (3)寻找朋友2 / 4 快   XXXX 0XXX | XXXX 0XXX| 2、比较《战士的舞蹈》《巴玛亚》和以前所学内容,对非洲音乐的特征进行探讨。   应用比较法,以小组为单位。 3、实践与创造三 4、音乐DIY:为歌曲《咿唷嘞啦》编配节奏型或动作(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歌曲节奏型或动作,并进行简单评议,选出最有特色,最有创意的方案,并按其方案进行表演唱。 三:小结: 非洲音乐的特征 第一,非洲有多种特殊类型的音阶,非洲音乐的旋律通常是围绕着一个或几个骨干音而进行的,有时干脆只由某种音型的不断反复构成。非洲音乐的音域较窄,乐句比较短小,常作反复,很少听到悠长的旋律线和丰富的装饰音和各种变奏。 第二,非洲音乐具有一种自然多声性倾向。经常可以看到两声部结构的歌曲和器乐曲,有的是主调式的多声部,也有的是复调式的多声部。 第三,特殊的节奏是非洲黑人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非洲音乐的节奏强烈奔放,复杂多变。非洲音乐节奏可分为自由节奏和固定节奏两种。前者无明确的、有规律的律动感,一些地区的哀歌、赞美歌和少数宗教、历史歌曲属于这一类;而后者则具有规则的律动,并且可以借助于拍手、跺脚和敲击乐器,将其律动结构体现和强调出来。非洲音乐的节奏有单线型和多线型两种形式。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一种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力,它通过单线条和多线条的种种变化和乐器的音色的明暗对比,可以产生交响式的音响效果,并表达出多种不同的内涵。有时,甚至具有语义性,成为一些部落用以传递信息的鼓语。因此,可以认为非洲的节奏是非洲黑人对世界音乐文化的重大贡献。现代的西方通俗音乐和部分艺术音乐作品,都从非洲音乐的节奏中获得丰富的营养和启示

篇5:非洲的灵感音乐教学反思

非洲的灵感音乐教学反思

本学期,铁东区在我校举行音乐教研展示活动,我作为音乐学科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我所执教的《非洲的灵感》一课,得到了评委及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回想起上课的前前后后,我对这堂课也做了冷静的反思。

一、选定课题

我们七年级选用的教材是课改后的新教材,所以我想,何不对自己进行一次挑战,选用外国音乐试试,锻炼了自己,又丰富了学生,更重要的是乘机挖掘学生自我发现、自主探索的'潜能。最后我选定了《非洲的灵感》这一课题。

二、精心备课

本认为选定课题后就可以顺利备课了,然而,在备课一开始我就发现事情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非洲的灵感》这一课,教材上只有两首非洲民歌和一段鼓的语言的录音带,资料十分匮乏。如果只按教材来上课,虽然很轻松,但给学生的东西却不丰厚。于是我查阅了大量有关非洲历史、地理、宗教、音乐等资料。

首 先,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学生对非洲音乐非常陌生,但说起现代流行音乐却如数家珍。为避免把这一课上成音乐文化知识的传授课,我设计了猜、试、敲、跳等多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非洲音乐节奏的复杂性和多声部特点。非洲音乐中鼓是节奏的基础,而舞蹈又 离不开鼓,因此,我把这一课的教学内容重点围绕“鼓”,并有序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为认识、感受非洲文化、理解音乐、表演创造、拓展深化四大模块,把非洲鼓的节奏、语言、功能和跳非洲舞等知识和技能都整合其中。

三、收获与感慨

这 次不寻常的课使我不得不惊讶于学生的热情的参与,惊讶于他们精彩的表现,惊讶于自己临场的发挥,惊讶于师生间在教学合作中碰闯出来的灵感。老师和学生的灵感都来源于双方良好的互动和信任,这节课意外的收获正是达到了这一境界。同时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只要将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让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那样我们的音乐课堂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本节课还是有不少的遗憾:在感受非洲音乐节奏多声部特点时,我虽然让学生进行多声部的鼓点演奏练习,但教学资源比较少,学生只是用击掌和自制的砂锤来打出鼓点,这样学生的亲自感受记忆不是很深;在同学们表演非洲鼓语时,应该让学生说出节奏的特点,并让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这样体会将更深。这些现象都暴露了我 在驾驭课堂,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方面的不足。

总之,成功的喜悦,收获的艰辛,会让我更加迅速地成长起来,我也更深刻地认识到创造阳光灿烂课堂的重要性。为此,我将在今后的音乐教育教学中,为音乐教育课改继续努力,永攀高峰!

篇6:非洲歌舞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书本上的曲目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

3、初步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和乐器“马林巴”的音色。

教学重点

1、欣赏布隆迪的《鼓舞》片段;

2、节奏练习。

教学难点

节奏练习组合。

解决方法

单个节奏打会、打熟,然后随教师口令由慢到快练习。

教具

音响、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问:班上哪位同学会跳街舞?

学生答:某某某

教师:热烈的掌声欢迎他来一段。

某学生:上来表演

教师:讲评

教师:街舞之所以受年轻人欢迎,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发挥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今天,我们大家来共同学习非洲的黑人音乐

二、新授

板书

非洲歌舞音乐

我们今天主要讲非洲的黑人音乐。从影视作品的印象中,我们思考回答一下,非洲音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请同学们回答,如果答出来,就表扬;如果答不出,则引出下面的内容:看来,大家对于非洲音乐知之甚少,有必要来共同学习。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第一首乐曲,请大家注意两点:

1、曲中大量运用了什么乐器?

2、节奏变化程度?(教师不提供曲名),欣赏结束后,请大家归纳。

篇7:大班的音乐教案:热情的非洲

大班的音乐教案:热情的非洲

材料准备

1、非洲人舞蹈视频

2、游戏伴奏音乐:《热情的非洲》《狮子王》等

3、少量化妆品

游戏玩法建议

l、朋友互动部分:当朋友主动热情地打招呼时,要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回应朋友。

2、游戏部分:能在大圈上跟节奏做邀请游戏。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非洲音乐热情、奔放、自由的特点,乐意随音乐节奏表现其特点。

2、在老师的带动下,以“逐步推进”的方法,设计并掌握“邀请式音乐游戏”的基本规则和玩法,并在与同伴的反复游戏过程中完善游戏规则。

3、从邀请式音乐游戏中,体验与他人交流的快乐,愿意主动大方地邀请他人参与游戏。

【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狮子王》

2、引入主题

(1)介绍非洲,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观看视频,初步感受非洲音乐与舞蹈的特点。

3、观察、学习舞蹈的'主要动作

(1)教师动作示范,引导幼儿观察与模仿抬腿、耸肩、颤腿、点头等动作。

(2)再次观看视频,并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动作要点,可随视频自由模仿。

(3)教师再次进行动作示范,引导孩子加快速度及节奏练习。

(4)幼儿随音乐分段练习舞蹈动作。

4、师生互动游戏

(1)引导幼儿讨论非洲人特别的与人招呼的方式。

游戏:“打招呼”。重点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声音,不用的动作与同伴“打招呼”。

(2)师生随音乐舞蹈第一遍,幼儿在音乐里感受游戏规则。

师生共舞第二遍,教师观察并及时发现问题,和幼儿讨论解决。

(3)出示化妆品,调动幼儿装扮自己继续游戏的激情。

幼儿对着镜子自主化妆。

化妆舞会。师生随音乐即兴互动表演与游戏。

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

篇8: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非洲灵感》教学反思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非洲灵感》教学反思

非洲的音乐给我非常强烈的感受,仿佛可以把人带到密密麻麻的原始丛林,让人可以暂时忘却周围烦躁投入到快乐和谐的音乐当中。我十分乐意和学生分享这样的音乐于是选择了这一课。

本课以欣赏非洲民间音乐片段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感受非洲音乐风格特征,在简单的模仿和练习中感受到乐趣,并且能够喜欢非洲的音乐。虽然从课上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很投入的感受、参与并乐在其中,但是从整堂课的设计和细节落实上还存在许多不足。

内容安排欠妥。首先总的内容过多。如果所有内容都要落到实处,至少要上两课时,所以每个环节似乎都有些匆忙,不够尽兴。乐器、歌唱、活动,这些方面若要面面俱到就还需要在选材上精减,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让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效果最大化。其次,虽然在课堂最后总结了非洲音乐的特点其中提到“与舞蹈的紧密结合”,而课堂上恰恰忽略了这点。如果添加进去,那么不仅内容丰富了,而且整个课堂就活了,可以想象孩子们随着热情的非洲音乐舞动起来的样子。

参与欠缺。在“跨节奏”练习的环节非常成功,学生迅速并且较完美的完成了四声部的跨节奏练习,引起课堂一个小的高潮,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展现的欲望。但是我没有乘胜追击,之后课堂的.内容除了聆听、交流以外就没有再引导他们在参与活动中体验,一方面是受教具的限制,如在认识马林巴的时候,若能让学生尝试演奏马林巴,那对这个乐器的了解学生会深入许多。在欣赏《阿伊亚》时,应该放慢进度,有目的组织带领学生来模仿演唱,甚至可以来学习非洲人,表演“一领众和”。即使学生的表现不那么完美,他们的收获也会是加倍的。

语言欠凝练。很多小环节的连接,我都没有仔细斟酌过用词,导致上的过于随意。如果把语言设计好了,有目的的提每个问题。那么整课不仅显的紧凑,更方便学生紧紧随着老师的思路走近非洲、感受非洲。这样,本课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

篇9:欢迎你到非洲来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了解非洲特有的音乐风格,并学会用非洲语打招呼。

2、能感受音乐中明显的鼓点节奏,并尝试用小鼓拍出节奏。

活动准备:

非洲音乐视频、鼓、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跟我做操》

太阳高照,花儿在笑,跟我做操,还蹦蹦跳跳,***《***,我每天早上起得早,我永远不会老。

二、看非洲歌舞视频

孩子们,你们去过非洲吗?见过非洲人跳舞吗?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非洲歌舞。

1、他们长得什么样?

2、他们跳舞好看吗?

3、他们都用了哪些乐器?

总结:非洲人最擅长载歌载舞,他们敲起鼓抖动草裙,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们。

三、学土语

1、我们中国人迎接朋友会说什么?非洲人会说什么呢?

2、我说了什么?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嘛?

3、以前我们教过非洲用土语是a la fei ya ,feng ga a la fei ya 就是欢迎到非洲来.(齐念)

你啊你啊,非洲土语是a chi a chi .(齐念)

欢迎你到非洲来就是feng ga a la fei ya a chi a chi .(齐念)

四、学动作

1、我们学会了非洲土语,如果你的朋友来了,你会用什么动作来欢迎他呢?(幼儿自由说)比如握手,然后大家一起握手体验中国式问好。

2、非洲人欢迎朋友时,有他们特有的动作:双手摊开

我的眼睛看到你

我的耳朵听到你的声音

我的.心里想着你

篇10:欢迎你到非洲来音乐教案

3、非洲人的基本舞蹈姿势就是:双脚分开半蹲

一起把动作再来一遍

4、非洲是个辽阔的大地,那里的人们热情善良好客,他们载歌载舞,唱起《欢迎你到非洲来》。

(大家跟琴唱三遍)

五、听音乐打节奏

1、今天我们玩得很开心,下面我们来听一段非洲原生态的音乐

2、刚才你在音乐中听到什么乐器发出声音?

3、对啊,非洲人最爱用鼓表现音乐,那让我们的小鼓也发出好听的声音。(老师拍出节奏,幼儿跟拍节奏)

4、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欢歌吧!

5、这些小鼓敲出了好听的声音,你还能敲出什么样的节奏吗

6、你们真棒,都成作品家了,那把你们创作的节奏放进音乐里。当我指到你时,你就领头敲节奏,大家跟上哦。现在让我们边唱边跳边敲鼓高唱《欢迎你到非洲来》。

活动延伸:

今天感受了非洲文化,你们想不想去非洲,你会怎样去非洲?让我们跑着去吧!

篇11: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教案《跳起非洲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教案《跳起非洲舞》

活动目标

1、感受非洲音乐的热烈、奔放,尝试用肢体语言大胆表现。

2、体验非洲舞蹈的异域风情。

活动准备

1、装扮材料:黑色紧身衣,豹纹裙衣,羽毛,即时贴等;

2、多媒体课件:音乐《狂野非洲》剪辑版,非洲土著舞视频等;

3、音乐结构图符,幼儿大头贴。

活动过程

一、导入——节奏辅助回顾经验

(创设非洲异域情境:播放音乐,PPT展示非洲风情图片。)

导入提示: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去……(非洲)

(教师根据画面与孩子互动,引出最近关注热点。)

——关键问题:说到非洲,你想对大家介绍什么?

幼:说到非洲,我想到非洲有沙漠,有神奇的金字塔,在南非还有钻石呢!

师:声音真响亮,连后面的客人老师也都听到了。

幼:说到非洲,我知道他们一生下来就是黑的,而且他们的女孩子越胖越漂亮。

师:哦,好像上次听你爸爸说过,妈妈到非洲就不算美女了。

师:让我们开一辆节奏小火车,用好听有节奏的声音向朋友和客人老师介绍非洲。

——节奏火车:说非洲

师:非洲到底怎么样,请你快来说一说。

幼:我来说,我来说。非洲象,大又壮。

幼:我来说,我来说。手抓饭,真正香。

幼:我来说,我来说。大沙漠,撒哈拉。

幼:我来说,我来说。土著人,会打猎……

——教师小结

师:大家介绍得很全面,有的介绍了非洲特有的景色,有的说到非洲的特产,有的还谈到了非洲风土人情,非洲可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二、感受——听辨乐曲体验动作

过渡语:今天我带来一段非洲音乐,请大家仔细听。

1、完整乐曲倾听

关键问题: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师关注幼儿对乐曲的敏感度,用图符和语言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结构。)

幼:我听到了叫声,想到了非洲人正对着天空大喊“下雨啦,下雨啦。”

师:恩,他是怎么叫的?

幼:啊……哦……(孩子们一起叫唤起来)

师:让我们来听听。(播放叫声,孩子们跟着学起来。)

师:你觉得这个叫声到底在干嘛?

幼:我想到土著人站在山头上,看着太阳缓缓升起;我想到一个小非洲人,他在想,我长大了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棒的猎人……

师:很有意思,还听到了什么?

幼:我听到鼓声,想到大狮子在非洲草原上奔跑;我想到了土著人围着火堆在一起唱歌跳舞;这个鼓声使我想到非洲联合馆看到了非洲人表演……

幼:我还听到他么唱歌的声音呢?

师:有没有发现非洲人唱歌有一个特点。

幼:他们总是唱一句歌词;他们好像不会说话的。

师:我们再来听听。(播放歌声,孩子们倾听。)

幼:真的,他们的歌比我们简单多了。

师:他们有歌词,不过是非洲话,我们听不懂,不过歌词倒真的只有一句,重复地唱,对非洲人来说,简单就是快乐,快乐其实很简单嘛,长大了我们就会明白。

(教师将孩子说到的鼓声、叫声、唱歌声等贴在表格图符中。)

小结:音乐中有叫声、鼓声、歌声,非常热闹,这是一段热情奔放的音乐。

2、主要动作表现

师:找一个空地方,准备好。音乐响起,你们就像土著人一样跳起来吧。

播放完整音乐,幼儿随着音乐用肢体自由表达表现。

(教师关注幼儿不同的肢体动作、表情。)

3、个别动作分享

关键问题: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

(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动作表现与音乐特征的关系。)

——个别展示,集体模仿

师:刚才发现一个很不错的动作,看看是什么意思呢?(幼儿展示一个动作)

幼:他的手举得很高,好像要求快点下雨;他还用力跺脚,估计在踩地吧……

——孩子们一起跳起来!

师:再来看看这个动作,你们觉得怎样?(幼儿展示一个动作)

幼:很好,他的动作很用力;不错他的动作看上去很帅;我觉得他的腰能弯得更低一点就好了;我觉得脚跺地的声音再响点会更棒;如果配点叫声就OK了……

——根据孩子的建议,我们一起改良动作,并一起跳起来!

师:谁觉得你的动作很棒,为我们展示一下!(好几个幼儿展示动作)

师:你们看看,莹莹这个动作不就是扭吗,我们对扭可很拿手,不过今天加大难度,给你们一段音乐你们可以狂扭,不过要加点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或者方向等,怎样?

——孩子们随着音乐开始狂扭!

师:我觉得你们像非洲人一样,都是天生的舞蹈家!

——集体展示,个别提炼

给孩子一段音乐,让每个孩子站在前面,轮流展示自己创造的舞蹈动作。

用大头贴表示该孩子创造的动作,将大头贴贴在表格图符相应的空格中,表示某段音乐跳某个孩子创造的动作。如打鼓时跳天天创造的'动作,唱歌时跳越越创造的动作等,而后随着音乐完整表现……

教师小结:非洲人喜欢用热情、奔放的音乐和舞蹈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

4、视频表演欣赏(播放土著人跳舞的视频)

关键问题:你觉得他们跳得怎么样?

(教师帮助幼儿寻找自身动作与土著人动作的不同。)

幼:他们跳得真好呀;他们很用力;他们还会轮流跳,或者合作跳呢……

师:和他们相比,我们是不是有点距离?

幼:一点距离;两点距离;三点距离……

师:哦,三点距离,说说看。

幼:第一,他们跳得很狂野,第二,他们扭得很厉害,第三,他们身体弯得很低。

师:说得好,那我们就更狂野,更扭,身体更低地跳跳!

孩子们随着音乐跳起来!

教师小结:非洲土著人的舞蹈动作夸张,有力。

三、表现——改变着装肢体再现

1、自由装扮:幼儿用教师准备的即时贴、羽毛等将自己装扮成非洲土著人的样子。

2、完整表现:随着音乐,孩子们表演舞蹈。

附设计思路:

在“小小说新闻”活动中,文文介绍“在非洲联合馆看到一种很有趣的舞蹈,跳舞的每一个人都很开心,我们也看得哈哈大笑”。文文眉飞色舞的表情、夸张的动作使孩子们趣味盎然。结合《我是中国人》的主题和当前世博热点,决定让孩子接触非洲土著舞蹈,感受非洲舞蹈的快乐和力量。

活动前,在家长的配合下,孩子对非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一环节通过节奏练习,让孩子分享同伴的经验;第二环节以任务的形式让孩子在音乐欣赏、肢体表现、动作分享中交流、提升非洲舞蹈要点;第三环节孩子在另一种风格的非洲音乐背景下用羽毛、铃铛等装扮自己,完整表现音乐。

篇12:环球之旅―走进非洲2课时音乐教案

环球之旅―走进非洲2课时音乐教案

设计:

本单元以非洲最具特色的音乐为教学内容,包括歌曲、键盘乐器“冬哥”以及各种鼓的音乐,安排2课时,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旋律音高的典型特征、多声性旋律及节奏灯应在短短的几节课始终有所涉猎和接触,除此以外,教师应选取更多的非洲音乐作为补充,并适当地结合画面、录像等视听资料,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文化、传统习俗等相关知识,热爱世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

(第1课时)

教学准备:

1、放音机、放像机。

2、“冬哥”与歌唱音乐录音带,其他有关的非洲风格的歌曲印象。“鼓乐”或“鼓语”录音带。

3、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带。

4、键盘乐器“冬哥”图片。

重点难点:

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

教学内容:

学唱《当太阳降落》,欣赏丰多姆佛罗姆舞蹈。

教学目标:

1、学唱《当太阳降落》。

2、了解运用非洲多声部歌唱的声部结合方法,了解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3、学习一两个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

4、思考非洲舞蹈动作与非洲音乐节奏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唱歌《当太阳降落》。

(1)教师指出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范唱或聆听录音带《当太阳降落》,并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3)清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教师课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列举《深深的河》《云车,你飞下云端》《没有人知道我的痛苦》等歌曲。并告知学生,这些在美国流行的黑人歌曲正式伴随着非洲黑人北掳掠的历程来到了美洲大陆。

(4)清学生欣赏、演唱、演奏这几首歌曲或钢琴改编曲,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2、了解黑人多声歌唱的特点。

(1)再聆听“冬哥”与歌唱音乐,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形式以多声歌常为特点。

(2)教师运用五度平行,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唱

(3)启发学生分别运用四度、五度、八度平行,为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

3、尝试为《当太阳降落》的演唱设计打击乐曲伴奏或拍手、跺脚的舞蹈伴奏。

4、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了解该舞蹈表演场景和社会功能。

(1)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启发学生根据舞蹈进行想象:该舞蹈是表现黑人劳动、闲暇娱乐、求雨、丰收,还是表现黑人狩猎的情景?

(2)介绍黑人舞蹈的形式。初步了解黑人舞蹈服饰、面具、化妆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的特点。

(1)引导学生学做一两个舞蹈动作,并随录像中的舞蹈音乐跳起来。

(2)聆听当代流行歌手演唱的摇滚风格的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传统演唱方式与摇滚演唱方式在节奏上的变化和差异。教师进一步说明非洲音乐节奏对摇滚乐、爵士乐的影响。

小结:

篇13:音乐课《非洲歌舞》教案

音乐课《非洲歌舞》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书本上的曲目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

3、初步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和乐器“马林巴”的音色。

教学重点

1、欣赏布隆迪的《鼓舞》片段;

2、节奏练习。

教学难点:节奏练习组合

解决方法:单个节奏打会、打熟,然后随教师口令由慢到快练习。

教具音响、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问:班上哪位同学会跳街舞?

学生答:某某某

教师:热烈的掌声欢迎他来一段。

某学生:上来表演

教师:讲评

教师:街舞之所以受年轻人欢迎,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发挥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今天,我们大家来共同学习非洲的黑人音乐

二、新授板书非洲歌舞音乐

我们今天主要讲非洲的黑人音乐。从影视作品的印象中,我们思考回答一下,非洲音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请同学们回答,如果答出来,就表扬;如果答不出,则引出下面的内容:看来,大家对于非洲音乐知之甚少,有必要来共同学习。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第一首乐曲,请大家注意两点:

1、曲中大量运用了什么乐器?

2、节奏变化程度?(教师不提供曲名),欣赏结束后,请大家归纳。

非洲鼓教案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非洲面具小班美术教案

课文《彩色的非洲》教案

音乐教学反思敲出来的灵感

灵感现代诗歌

灵感诗歌

五年级语文彩色的非洲教案

教案音乐

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非洲的灵感》(共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音乐教案《非洲的灵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