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草塔镇小五年级数学第十册电子教案(共含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贺珺琳贺老汉”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编写者 赵亚军 执教 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 打电话教材第132――133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生活中运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讨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 提出问题,学生议论。
师:为了诚实“六一”节,学校组织了一个15人的合唱队,星期五放学后教师收到紧急通知,要求合唱组第二天早上彩排,应该用什么方式通知他们呢?
学生议论后汇报。
教师小结:现在是信息时代,资讯发达,信息技术发展得很快,同学们要好好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下面我们就研究一下打电话,如果打一个电话需要1分钟,用什么方式使所有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通知呢?
2、 小组活动,探讨方法。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充分利用叙述、图式、颜色等方式表达出来,并算一算用了几分钟?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研究活动后汇报交流辩析。)
学生汇报时老师用图把学生的意思一步一步表示出来。(图略)
3、 讲求策略,优化方案。
4、 师:到底分几组,每组多少人才能最省时间呢?请同学们分组计论,画一画,算一算。
(小组活动后汇报)
5、 大胆猜想,有所创新。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想了很多办法。我们回顾一下,为什么能一次次地节省了时间呢?
师生一边讨论边修改示意图。
6、 发表见解,评选方案
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呢?请说说理由。
三、 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师:你们的见解都有道理。在安排好先后顺序的情况下,后一种方案的速度是很快的,当中还隐含着数学规律,你们找找看。
(小组讨论后汇报)
四、 教学结束,畅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反思
教学内容实践活动
打电话教材第132——13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生活中运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讨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学生议论。
师:为了诚实“六一”节,学校组织了一个15人的合唱队,星期五放学后教师收到紧急通知,要求合唱组第二天早上彩排,应该用什么方式通知他们呢?
学生议论后汇报。
教师小结:现在是信息时代,资讯发达,信息技术发展得很快,同学们要好好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下面我们就研究一下打电话,如果打一个电话需要1分钟,用什么方式使所有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通知呢?
2、小组活动,探讨方法。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充分利用叙述、图式、颜色等方式表达出来,并算一算用了几分钟?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研究活动后汇报交流辩析。)
学生汇报时老师用图把学生的意思一步一步表示出来。(图略)
3、讲求策略,优化方案。
4、师:到底分几组,每组多少人才能最省时间呢?请同学们分组计论,画一画,算一算。
(小组活动后汇报)
5、大胆猜想,有所创新。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想了很多办法。我们回顾一下,为什么能一次次地节省了时间呢?
师生一边讨论边修改示意图。
6、发表见解,评选方案
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呢?请说说理由。
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师:你们的见解都有道理。在安排好先后顺序的情况下,后一种方案的速度是很快的,当中还隐含着数学规律,你们找找看。
(小组讨论后汇报)
四、教学结束,畅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反思
第七单元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解决9 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出示问题:有9 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
老师引导分析方法:你可以拿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笔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自主探索。在有一定结果以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方法,老师帮助梳理方法: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组内交流。老师指导交流重点: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伐出次品?
(4)全班汇报。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5)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6)小结:把9 个零件分成3 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2、.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 l)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 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2)学生猜想。
(3)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如果有12 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 份,即4 , 4 , 4 。)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学生汇报:3 次。
(4)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2,8) (3,3,6)(5,5,2)(6,6)……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5)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6)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 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3 .完成教材第136 、137 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一6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⑴第5 题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 次。
⑵第6 题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 份,至多称2 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 , 5 …… 时如何找出次品。
⑶第7 题是一道关于集合运算的题目。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用集合圈来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本题可引导学生利用集合知识画出图。再分析题意:两个组都没有参加的有6 人,所以参加课外小组的一共有25 一6 一19 (人)。这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就可算出集合圈中表示既参加音乐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12 + 10 一19 =3 (人)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 .有7 瓶药片,其中1 瓶中少2 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 .有15 盒巧克力派,其中1 盒中少3 块,设法把它找出来。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在生活中如何从几个物品中找出次品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知道了很快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一是把待分的物品分成3 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 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
第二单元第4课时
编写者 楼灿飞 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 方向与位置(4)
教学目的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教学重难点 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1、山地越野赛:描述行走路线2、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3、开放题:公园游览1、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1、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
小组讨论:
(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
(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
1、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
1、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一个越野车队,四个赛段的时间分别是15分钟、5分钟、35分钟、5分钟,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0千米
1、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讨论:
为什么第一赛段的路程与第三赛段路程长短差不多,时间却相差一倍多?车坏了、路是上坡、路上障碍物多、路上休息了一些时间……2、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2、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1)点1的西北方是 ,终点在起点的 方向,点2在起点的 方向。
(2)说出具体路线:
从起点出发,先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1,再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2,最后向 偏度方向走 km到终点。
4、开放题:公园游览
反思
一、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校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对学困生给予特别的指导,以鼓励、激励为主。
六、课时安排
1、位置(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例1 ………………………………………………………………3课时左右
例2 ………………………………………………………………4课时左右
例3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3、图形的拼组(2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 …………………………2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7、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8、找规律(4课时)
9、统计(3课时)
10、总复习(5课时)
★ 第十册教案
★ 道士塔教案
★ 电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