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虫鸟歌》教案(共含1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千玺在逃女友”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虫鸟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丰富语言积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动物的生活特点,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练习用各种记字方法记忆生字。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学生:课前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虫鸟的生活习性。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
孩子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认识它们吗?
(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8种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依次叫出它们的名字,然后定格。)
师:孩子们,真能干,能叫出它们的名字。现在它们就是我们的好朋友了,让它们与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把生字勾画出来,多读几次,读对为止。
2课件展示所有的生字。请你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如“蜻蜓”、“蝴”、
“鹦”、“翱”、“巢”、“屏”的读音。
3偏旁归类,重新排列生字。
虫字旁:蜻、蜓、蝴、蝶。(为什么它们都是虫字旁呢?)
鸟字旁:鹦、鹉、鹃、鸥。(为什么它们都是鸟字旁呢?)
羽字旁:翱、翔。(为什么是羽字旁呢?)
4游戏:师出示带有动物名称的卡片,面对学生,让学生只做动作或口形让老师猜出是什么动物。
三、读悟结合,了解特性
1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自由读,把你最喜欢的一句儿歌读好。并自豪地读给你同桌的小伙伴听,相互评一评,看谁读得好。
2全班交流,读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师相机点拨,启发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特性,并把自己知道的有关知识、资料进行交流。)
四、美读儿歌,熟读成诵
这些昆虫多有意思呀!这些鸟类多有趣呀!孩子们,你们愿意把这首有趣的儿歌记在脑子里吗?这样呀才能真正成为它们的好朋友。
1男女生分组读:男生一句,女生一句。
2问答式读:
问:蜻蜓,答:点水
3看课件上的'图片一句一句地读,还可以表演。
(重点指导读出词串的节奏感、美感。)
五、指导书写,交流展示
1小动物中的美丽仙子孔雀姐姐有话要对小朋友说(课件展示):小朋友们,你们可真了不起,不仅学会了那么多的生字,还了解了好多与动物有关的知识,儿歌读得也美。希望你们能把生字写得漂亮,工整,能做到吗?
2说一说怎样来写好这8个字。特别是“燕”“鹰”笔画较多,重点指导。
3描红,书写。
4交流展示。
六、自主实践,知识迁移
1今天我们学了有趣的《虫鸟歌》,你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昆虫和鸟类的名字吗?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2能学着编几句儿歌吗?
如:蛐蛐弹琴、蟋蟀唱歌、青蛙捉虫、小鱼吐泡……
附:板书设计
蜻蜓
蝴蝶(昆虫)
孔雀
燕子
杜鹃
鹦鹉
海鸥
雄鹰(鸟类)
《虫和鸟》中班诗歌
活动目标:
1、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述和朗读,并跟读诗歌内容。
2、能独立朗读诗歌,主动讲述自己与诗歌内容有关的经历,体验和想象诗歌内容。
3、理解诗歌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和小朋友一起为诗歌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创编活动,学会合作。
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验诗歌学习的快乐,培养阅读的兴趣。
作品内容:
诗歌: 《虫和鸟》
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
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
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
在阳光中爬来爬去。
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
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
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
在微风中飞舞,飞舞。
活动准备:
1.与诗歌相匹配的背景音乐以及伴有该诗歌朗诵的音乐碟。
2.各种操作材料(水盆、袜子、绳子、手帕、画纸、彩笔等)人手各一,另外衣服夹子要足够够用,整齐摆放。
3.活动场地适宜,不能过于狭小。
活动过程:
1、第一阶段:熟悉诗歌
1.1结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运用直观教学,直接导入。
教师可这样引导幼儿:
(1)“小朋友们看一看今天我们的教室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有谁发现多了什么东西没有?”(事先将水盆和袜子、手帕放到小朋友的椅子正前方,将绳子拴在教室两边)。小朋友将多的东西说出来之后继续发问。
(2)“你们猜一猜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小朋友一般都有见到洗衣服或晾衣服的经验,因此他们的回答也会直奔主题,如洗袜子、洗手帕、再把东西挂到绳子上晾干等等,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引导他们积极发言,并巧妙地补充他们的发言和纠正他们错误的发音。
(3)我们一起来洗一洗,挂一挂,一定要挂到两边的绳子上,放着背景音乐,时间多的话还可以边唱儿歌边洗、挂。
洗袜歌
小朋友,真懂事;
袜子穿脏自己洗。
洗一洗,甩一甩;
挂到绳上晒一晒。
小袜子,爱排队;
一只一只连起来。
一二三四五六七,
千万可别少一只。
注:下划线部分可换词。
(4)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把绳子和挂在上面的袜子、手帕分别画在纸上,然后说出这让他想到了什么,或是让他给这幅画命名,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注: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不可以直接否决,诗歌上的内容并不是绝对的,可进行一定的改编,诗歌主要反映的就是幼儿的生活,幼儿的回答又以自身先前的经验为前提,因此教师不可过分强调幼儿的答案要与诗歌内容保持一致,教师对幼儿的回答应给予适当的、具体的肯定和鼓励,增加其对诗歌的兴趣。
1.2认识诗歌中加着重点的的生字、生词,并跟读诗歌。
(1)教师可先做示范,再领读诗歌,幼儿慢慢跟读并熟悉诗歌。
(2)由最先学会的小朋友领读,其他小朋友跟读。
(3)以竞赛形式展开,分组朗读诗歌。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他们爱玩,好学,在游戏中他们常常很放松,学习效率也往往最高,而以竞赛形式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某种意义上符合了幼儿游戏的特点,故幼儿在这种情景中的学习积极性最高,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1.3独立朗读诗歌,主动讲述生活中自己洗东西的经验或是见到别人洗东西的经过,教师要鼓励幼儿,尤其是不爱说话或是自卑、自闭的孩子大胆发言。
阶段小结:教师对本阶段的内容进行概括和评定,帮助幼儿回顾和评定自己在本阶段中的表现以及下一阶段的目标或是努力的方向。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当教师明确了每一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后,幼儿往往能更好的发展。
2、第二阶段:学会合作(理解诗歌内容并创编动作)
2.1通过前面的讲述,幼儿对诗歌的内容越来越熟悉,理解诗歌内容已不是本阶段的一个很艰巨的任务。因此教师应把重点放在为诗歌创编动作过程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
2.2动作创编的形式:以合作创编为主,鼓励独自创编
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诗歌内容进行动作创编,教师适时介入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本部分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活动中可采取合作创编为主,鼓励独自创编。以合作创编为主,一方面可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为幼儿在独立创编时积累一定的创编经验。
创编动作的过程中,是一个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一个极好的机会,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次机会,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性。
2.3分组表演与展示创编成果,引导小朋友互相学习
阶段小结:教师对本阶段小朋友的表现要更进一步的进行指导和肯定,在跳一跳就够得着的学习阶段,幼儿通过不断的尝试与试误,自身内部的评价系统会给以反馈,小朋友相互之间的评价也会给以反馈,在幼儿的评价系统还未发展完善的时候,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不太客观,最容易受挫,所以教师要通过不断地观察,适时介入孩子们的活动中,引导和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并通过总结帮助小朋友更加客观的评价自己和其他小朋友。
3、第三阶段:感受诗歌
3.1本阶段是一个融合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儿童运用刚学会的经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验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式美,韵律美,从而喜欢诗歌,喜欢阅读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3.2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有节奏的朗读诗歌并结合本组小朋友创编的动作进行表演,在愉快的情境中慢慢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1、回家给爸爸妈妈讲述并表演所学的儿歌,绘声绘色的朗读。
2、每周收集一首自己喜爱的儿歌,学会朗读并进行动作创编,在语言区与小朋友交流、讲解自己的儿歌,从而巩固幼儿对诗歌的兴趣,从诗歌中接受美的熏陶和教育。
3、通过家园合作不断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学习文学作品(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幼儿故事等等)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教案简评
1.活动引入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入操作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引入操作活动中加入唱歌、绘画,为幼儿的联想活动奠定了基础。
2.在熟悉诗歌的活动中,采用教师示范、领读,幼儿领读,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幼儿以游戏的方式感知诗歌内容,学习方式轻松、愉快,便于幼儿接受。鼓励幼儿讲述经历,关注全体幼儿发展。
3.阶段性小结,帮助幼儿回顾总结,并明确下一阶段的目标任务。符合幼儿认知、注意力等发展规律,促进幼儿更好的学习。
4.让幼儿根据诗歌内容自主创编动作,既使幼儿对诗歌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理解,也发展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性,提高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
5.感受活动中,幼儿对诗歌的理解进一步加深,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带动作表演朗读,将活动成果充分展示,同时使幼儿体验到学习诗歌的快乐。
6.延伸活动,使幼儿乐意与家长分享自己活动的快乐,体验到收获的快乐。并将诗歌学习活动延伸到自己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学习诗歌的兴趣。
虫和鸟
舒兰
把妈妈洗好的袜子
一只只夹在绳子上
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
在阳光中爬来爬去
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
一只只夹在绳子上
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
滕毓旭儿童诗歌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乐颠颠地捉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
这是只会唱歌的蝈蝈,
在我上学时,
好让它替我给你唱歌。
歌声会把您领进山野,
看到小溪里滚动的清波,
闻到山花扑鼻的芳香,
听到百鸟齐呜的欢歌。
婆婆,婆婆,
这是只会唱歌的蝈蝈,
您听,它唱得多好,
蝈蝈,蝈蝈,蝈蝈蝈……
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虫鸟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丰富语言积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仿照课文的句式,再说出几种这样的短语。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练习用各种记字方法记忆生字。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要来咱们班做客,你们高兴么吗?想认识它们吗?
(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8种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依次叫出它们的名字。)
2.孩子们,你们真棒,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小动物们可爱吗?想和它们交朋友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这8种小动物组成的《虫鸟歌》。板书课题:虫鸟歌
二、自读课文,认识动物、生字。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把动物的名字用横线画出来,多读几次,读对为止。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动物的名字,多读几次。
3、借助音节,认识生字,读准动物的名字。
4、分小组讨论,说说你对这些动物的了解。
5、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
6、你还认识那些虫字旁、鸟字旁的字?
7、想想我们学习的这8种小动物哪些是虫类,哪些是鸟类。(分类板书动物的名字)
三、读悟结合,了解特性。
1、我们认识了这8种动物,小动物们喜欢干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曲线画出动物们喜欢干什么的词语。
2、借助音节读读生字,再读词语。
3、讨论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
4、同学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能不能看图说说短语的意思呢?(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5、课堂练习,连一连。
四、美读儿歌,熟读成诵。
这些昆虫多有意思呀!这些鸟类多有趣呀!孩子们,你们愿意把这首有趣的儿歌记在脑子里吗?这样呀才能真正成为它们的好朋友。
1、看课件上的图片一句一句地读,读准8个生字的读音。(音乐伴奏,读出节奏感、美感)
2、男女生分组读:男生一句,女生一句。
3、问答式读:例如(问:蜻蜓,答:点水)
4、全班齐读。
五、指导书写,交流展示。
1、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不仅认识了很多生字,而且还知道了许多动物的生活习性,把儿歌读的很有感情,课文中还有10个生字,我们不仅要认识,还要会正确的书写,对自己有信心吗?(出示生字)
2、说一说怎样来写好这10个字。特别是“盘”“翔”“燕”“鹰”笔画较多,重点指导。
3、描红,书写。
4、交流展示。
六、自主实践,知识迁移。
1、今天我们学了有趣的《虫鸟歌》,你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昆虫和鸟类的名字吗?
2、你能仿照课文的句式,看图说出这样的短语吗?
七、课堂小结
希望通过这篇儿歌的学习,同学们以后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你一定会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做到吗?
附:板书设计
虫鸟歌
蜻蜓 蝴蝶(昆虫)
孔雀 燕子 杜鹃 鹦鹉 海鸥 雄鹰(鸟类)
[《虫鸟歌》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课题 虫鸟歌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丰富语言积累。
(3)能仿照课文句式,再说出几种这样的短语。
2.过程与方法:(1)自读课文,认识动物,积累词语,对生字进行偏旁归类。
(2)读悟结合,合作探究,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试着熟读成诵。
(3)展示交流,拓展升华,仿照课例说短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重点
难点解析 重点:主动识字,正确认读,积累短语。
难点: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动物图片。
学生:课前观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虫鸟的生活习性。
学 案 导 案
课前预习1我在课前预习了本课课文,借助拼音,查字典了解了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
2我课前自主观察了解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虫鸟的生活习性。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谈话激趣,出示动物图片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自主学习1、我能自主读文,圈出生字,独立认读。
2、我发现这些字易读错,提醒大家注意。如:蜻蜓、鹰、鹦都是后鼻韵ing。
3、我能认读生字娃娃。(生字认读、扩词、释义、造句)。
4、再次读文,勾出动物名,认读。(板书)
5、在这些动物名中,我发现了:
蜻蜓、蝴蝶都是“虫字旁”,属于昆虫。鹦鹉、鹃、鸥、鹰都是“鸟字旁”,属于鸟类。
6、我还知道这些“虫字旁”“鸟字旁”的字。
如:蛙、蛇、蜜蜂、蜘蛛、虾都是“虫字旁” 鸡、鸭、鹅、鸳鸯、鸦 、鹊都是“鸟字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自主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认读,探究偏旁归类。。
合作探究 1、认识了8种小动物,知道它们喜欢干什么吗?
2、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哪种小动物?说说喜欢的原因。并把自己知道的有关知识、资料进行交流。
3、再次美读儿歌,读出对小动物的喜爱。 三、细读理解,品位感悟
教师相机点拨,启发学生相互交流、补充,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展示交流 1、小动物们真有趣,我愿意把这首儿歌记在脑子里。多种形式品读课文,体会词语的节奏(1)男女分组读:男生一句,女生一句。(2)问答式读:问蜻蜓,答点水。(3)齐读;
2、习题连线
蜻蜓 开屏 蝴蝶 筑巢
孔雀 点水 燕子 恋花
杜鹃 盘旋 鹦鹉 翱翔
海鸥 鸣啼 雄鹰 学舌 四、展示交流,情感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品读,练习,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拓展练习1、今天我们学了有趣的《虫鸟歌》,我还知道这些有趣的虫和鸟。
如知了、蚂蚁、蜘蛛、螳螂属于昆虫。鸳鸯、百灵、大雁、翠鸟属于鸟类
2、我能仿照课文,说说这样的短语。
如:蟋蟀弹琴、蛐蛐唱歌、蚂蚁搬家、蜘蛛织网
3,我还会阅读有关动物的书,了解它们的特点。 五、总结评价,拓展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拓展,答疑解惑。
课后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
2、我的困惑是: 教师盘点收获,反思成绩与不足。
[《虫鸟歌》导学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比鲜侗究紊字,会写8个生字。
2崩识链视铮体会词语的节奏感,丰富语言积累。
3闭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动物的生活特点,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练习用各种记字方法记忆生字。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学生:课前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虫鸟的生活习性。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孩子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认识它们吗?
(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8种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依次叫出它们的名字,然后定格。)
师:孩子们,真能干,能叫出它们的名字。现在它们就是我们的好朋友了,让它们与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1弊杂傻厍嵘读课文,把生字勾画出来,多读几次,读对为止。
2笨渭展示所有的生字。请你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如“蜻蜓”、“蝴”、“鹦”、“翱”、“巢”、“屏”的读音。
3逼旁归类,重新排列生字。
虫字旁:蜻、蜓、蝴、蝶。(为什么它们都是虫字旁呢?)
鸟字旁:鹦、鹉、鹃、鸥。(为什么它们都是鸟字旁呢?)
羽字旁:翱、翔。(为什么是羽字旁呢?)
4庇蜗罚菏Τ鍪敬有动物名称的卡片,面对学生,让学生只做动作或口形让老师猜出是什么动物。
三、读悟结合,了解特性
1蹦阕钕不赌闹中《物?自由读,把你最喜欢的一句儿歌读好。并自豪地读给你同桌的小伙伴听,相互评一评,看谁读得好。
2比班交流,读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师相机点拨,启发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特性,并把自己知道的有关知识、资料进行交流。)
四、美读儿歌,熟读成诵
这些昆虫多有意思呀!这些鸟类多有趣呀!孩子们,你们愿意把这首有趣的儿歌记在脑子里吗?这样呀才能真正成为它们的好朋友。
1蹦信生分组读:男生一句,女生一句。
2蔽蚀鹗蕉粒
问:蜻蜓,答:点水
3笨纯渭上的图片一句一句地读,还可以表演。
(重点指导读出词串的节奏感、美感。)
五、指导书写,交流展示
1毙《物中的美丽仙子孔雀姐姐有话要对小朋友说(课件展示):小朋友们,你们可真了不起,不仅学会了那么多的生字,还了解了好多与动物有关的知识,儿歌读得也美。希望你们能把生字写得漂亮,工整,能做到吗?
2彼狄凰翟跹来写好这8个字。特别是“燕”“鹰”笔画较多,重点指导。
3泵韬欤书写。
4苯涣髡故尽
六、自主实践,知识迁移
1苯裉煳颐茄Я擞腥さ摹冻婺窀琛罚你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昆虫和鸟类的名字吗?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2蹦苎ё疟嗉妇涠歌吗?
如:蛐蛐弹琴、蟋蟀唱歌、青蛙捉虫、小鱼吐泡……
附:板书设计
蜻蜓 蝴蝶(昆虫)
孔雀 燕子 杜鹃 鹦鹉 海鸥 雄鹰(鸟类)
[《虫鸟歌》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些动物的生活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汇。
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学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春天来了,许多小动物都从睡眠中醒来了,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大自然中认识一些鸟儿和昆虫,同学们愿意吗?(生:愿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虫鸟歌》 师板书:虫鸟歌 (生跟着书空)师相机指导“虫”的第五笔画,“鸟”的小眼睛“”不要忘了写,“歌”是 哥+欠。(生齐读课题)
2、师:下面请同学们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12个生字。
2、能自主发现汉字的结构、部首,并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师读学习目标,生听。
4、师:明确了学习目标,就知道了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请看老师设计的第一个自学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朗读词语,用笔画出带红色拼音的字并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并试着给生字组词。 (3分钟)
3、师:找一生读自学指导,
4、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自学指导内容。
5、师:好了,老师下面要检查一下你们的收获。
四、出示生字
qīng tíng hú dié
蜻 蜓 蝴 蝶
píng cháo yīng wǔ
屏 巢 鹦 鹉
juān ōu áo xiáng
鹃 鸥 翱 翔
1 、师:这些字宝宝带着拼音小帽从课文里出来了,你还能叫出它的名字吗?
2、抽生读。
3、正音。
4、齐读.
5、师:相机指导“鸥、翱”是韵母自成音节。
6、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课件
蜻 蜓 蝴 蝶 屏 巢 鹦 鹉 鹃 鸥 翱 翔
7、师:瞧,这些调皮的字宝宝把拼音小帽扔掉了,同学们还认不认识它们?
让生齐读、分组读、男女比赛读。
8、师:噢,咱们班的孩子真棒,都很出色,你能说出它们的结构和部首吗?
虫
找3生说,师相机完成板书:
虫类:蜻 蜓 蝴 蝶 虫
鸟类:鹦 鹉 鹃 鸥
9、师:你能说出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吗?把你的识字方法说给大家听。
加一加、换一换、猜谜语。
10、师:同学们真棒,用不同的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下面请看老师带来的自学指导二。
五、出示自学指导二
给蓝颜色生字组个词语,试着用屏幕上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
(小组交流,3分钟后汇报)
1、师读自学指导二,生认真听。
2、生口头讨论,师巡视。
3、小组汇报。好的给予表扬。
4、师 :老师把这些字宝宝和它的朋友也请出来了,同学们还不快给它们打个招呼。
六、出示词语课件
蜻蜓 蝴蝶 开屏 蝴蝶花
筑巢 鹦鹉 鸟巢 蜂巢
飞翔 雄鹰 翱翔 盘旋
杜鹃 屏幕 雄鹰 孔雀
1、生齐读 。
2 、分组读。
3、接龙读。
七、学习课文
1、师:同学们看一下课文题目是什么?(生:虫鸟歌)那虫鸟的歌声好听吗?那我们能不能也想虫鸟唱歌那样好听的声音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
2、师范读、
3、抽生读、
4、齐读、分组读、男女赛读、接龙读。
八、欣赏图片
1、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美丽的图片?(生:想)看谁能用今天学的词语说出每一张图片。
2、生看图片且用今天学的词语说出每张图片。
3、展示评价。
九、出示自学指导三
默读课文,用“--”勾出虫儿和鸟儿的名称,用“~~”勾出它们的生活特点。
(2分钟后比一比谁说的好。
1、生在书上勾画虫、鸟的名称及它们的生活的特点,师巡视。
2展示、评价。
十、出示课件
我会说:
想想你还了解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请仿照课文,说出类似的词串。
1、找生说一说,好的给予表扬。
2、师:同学们看,老师把你们想到的都给记下来了。
十一、出示课件
飞蛾扑火 蚂蚁搬家 蜜蜂采蜜 螳螂捕蝉 老马识途
饿虎扑羊 蛐蛐弹琴 蟋蟀唱歌 青蛙捉虫 小鱼吐泡
1、找生读。
2、齐读。
十二、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板书设计:
虫 鸟 歌
虫类:蜻 蜓 蝴 蝶
鸟类:鹦 鹉 鹃 鸥
[《虫鸟歌》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教案目的】
1、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感知西瓜虫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产生对捉西瓜虫的探索兴趣。
【教案准备】
小铲子、盛西瓜的器物、放大镜。
【教案流程】
活动第一阶段:
1、引导幼儿讨论西瓜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请幼儿说说自己认识的西瓜虫。知道西瓜都做哪些事情?他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2、让幼儿讨论怎么样去捉西瓜虫。幼儿园户外哪些地方会有西瓜虫、我们到什么地方去找西瓜虫?捉西瓜虫需要带哪些工具?应注意什么?
活动第二阶段:
1、幼儿分组自由在院内寻找西瓜虫。
2、半小时后请幼儿交流捉西瓜虫的经历。你是怎样发现西瓜虫的?在哪里找到的?
教师小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3、引导幼儿运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并进行交流,西瓜虫头上有什么?身体是什么样子的?有几只脚?它的脚长在那里?当它碰到危险时会怎样?
4、请幼儿模仿西瓜虫的样子、尤其是遇到危险后缩起来的样子。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感知西瓜虫的主要外型特性及其生活习性。
2.对小虫子产生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放大镜、画纸、笔、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论西瓜虫。
1.教师出示西瓜虫的图片,引出话题:
“你们认识西瓜虫吗?”“你知道西瓜虫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讨论怎样去捉西瓜虫。
1.教师:“幼儿园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虫?我们到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虫?
2.教师:“我们捉西瓜虫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虫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儿在园内自由寻找西瓜虫。
教师鼓励幼儿结伴去找西瓜虫,并提醒幼儿听到信号就结合。
四.交流捉西瓜虫的经历。
1.教师“你们找到西瓜虫了吗?怎么发现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2.教师小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五.观察西瓜虫并进行交流
1.引导幼儿借助放大镜观察西瓜虫。
教师:“西瓜虫这么小,我们能看的清吗?可以用什么工具让我们看清它?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带领幼儿自由观察“西瓜虫的头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西瓜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教师可让幼儿自由说)
六.引导幼儿画西瓜虫,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教师:“今天西瓜虫跟我们一起玩,我们给这位小客人画个像吧!
活动反思:
让他们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让他们知道泥土有很多的养分,是许多动植物生存的基础,活动中幼儿乐于发现、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学会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比较。幼儿对本次活动充满了积极探索的乐趣。
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学活动中也体现幼儿的经验。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宜性、个性化。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同时,老师们关注本领域的核心价值,给孩子们一个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各种鸟》教案
幼儿园的孩子是最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感到非常新奇,总想一探究竟。为了让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真正地成为孩子发展的动力,我就尝试着在我们的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来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下面我就主题活动“鸟”来介绍一下。
一、主题来源
阳春三月,春意浓浓,世界万物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慢慢苏醒过来。饭后,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后操场的草坪上找春天,当孩子们欢呼雀跃地讨论着自己的发现时,徐季超小朋友拿着一片小小的羽毛来到我身边,用他稚嫩的声音问道:“赵老师,这是什么鸟身上的羽毛呀?”旁边围观的孩子都抢着说:“我知道,是燕子身上的。”“不对,是麻雀身上的”……这时候,徐季超又抬起头来问:“赵老师。是不是有人用枪打了小鸟后,小鸟的羽毛才会掉下来的?”看到孩子们这么关注这片轻轻的羽毛,而且还想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产生了这样一种构想,就是让孩子们去了解鸟、发现鸟的秘密,从而去关注鸟、爱护鸟。于是,我们就开始了“鸟”的主题活动。
(分析: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会特别关注,从而会产生丰富的联想,提出质疑。那么碰到这种问题时,成人应给予相应的关注,让孩子的联想得以实践,让孩子的疑惑得以解决,这样孩子的这种瞬间产生的好奇心的火花才不会熄灭,并且会生生不熄地燃烧下去。)
二、调查已有经验
为了了解孩子对鸟的已有认识,我们首先进行了一个调查活动,让孩子们说说“我知道的鸟的名称”,孩子们说了很多很多鸟的名字,当苏开明小朋友说到“雕”时,胡陈超马上说出他自己的意见:“我知道,雕就是老鹰。”这个观点引起了其他孩子的争论,有的说:“雕和老鹰的名字不一样,所以雕不是老鹰。”有的说:“雕和老鹰长得一样,所以雕就是老鹰”……争论不休中,有的孩子为了证实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就走上来问我:“赵老师,雕到底是不是老鹰?”我故意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今天小朋友问了这个问题非常好,回家以后你们就去找这方面的资料,看看到底谁说得对。”于是,我们首先就展开了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孩子们终于获得了答案,原来雕不是老鹰,但是它们是同一科的,都是猛禽类。
(分析:由于孩子的知识经验不丰富,容易混淆事物,所以对事情就有很多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发争论。但是我觉得这些争论正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导火索,有了争论就有质疑,有了质疑就会产生问题,重要的是老师如何点拨这根导火索,如何让孩子的争论变成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三、收集资料、交流介绍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孩子们收集了很多鸟的资料,有图书、图片、识字卡、鸟的羽毛以及实物鸟等等。
一天,张心仪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蝴蝶图片,她向大家介绍说:“我带的鸟的名字叫蝴蝶。”这时,翁少航听到了马上站起来说:“不对不对,蝴蝶不是鸟。”其他孩子也争论起来,我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蝴蝶是鸟,一派认为蝴蝶不是鸟。我们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聪明的王若愚小朋友把手举的高高的:“我知道,是‘蝴蝶是不是鸟’的问题。”经过我的提点后,孩子们的问题产生了,而且学会了概括和提炼。以后,他们就针对这个问题去深入探究。徐季超带来了他观察后的发现:“我发现蝴蝶有触角,小鸟没有的。”赵君磊带来了他姐姐的一本生物书介绍说:“蝴蝶是毛毛虫变成的,小鸟是从鸟妈妈生的蛋里出来的。”由此,我们得出了结论:蝴蝶不是鸟。
又一天早晨,贡弈桢小朋友带来了一本图书,他向大家介绍说:“有的鸟是不会飞的,企鹅就不会飞。”汪凯迪觉得很奇怪,马上问:“为什么企鹅不会飞呀?”这个问题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后来,贡弈桢把他带来的图书和同伴一起分享后才发现,原来企鹅的翅膀已经退化了,所以不会飞了。发现了鸟的这个秘密后,季雨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老师,我看到动物园里的孔雀也不会飞,是不是有很多鸟不会飞呀?”根据这些问题,孩子们乐次不疲地去寻找着、探究着。
(分析:孩子们在接受同伴信息的同时自己也在反馈、思考,在和他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碰撞。在这种碰撞中就会产生疑惑、发现问题,只要成人稍加点拨,孩子就会很自然地提出问题。另外,孩子在提出问题后一定要去关注它、想办法解决它,那么,孩子才会保持长久的提问习惯,也会更深入、更有目的地提出自己的问题。)
四、参观、采访
孩子对一些图片资料上的鸟是不满足的。因此,我们就带孩子去实地参观了我们镇上唯一的一个鸟店。一来到鸟店,我们就被淹没在一片叽叽喳喳、百鸟争鸣的鸟的'海洋里。孩子们满怀兴奋,但更多的是一种新奇,恨不得伸手去摸一摸、抱一抱。他们拉着鸟店里的老爷爷,争相提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王若愚:老爷爷,那只绿色羽毛的鸟是鹦鹉吗?它会说什么话呀?
胥冰清:老爷爷,这只长长尾巴的鸟叫什么名字呀?
翁少航:老爷爷,那种红色羽毛、一点点大的鸟叫什么名字呀?
徐嘉浩:老爷爷,这些鸟喜不喜欢吃饭?
赵君磊:老爷爷,这些小鸟关在一起要不要打架的呀?
汪凯迪:这些小鸟的嘴巴很尖,会不会咬我们的手指呀?
季雨:这些小鸟要不要经常洗澡的?
徐燕:老爷爷,这些鸟食都是些什么东西呀?
……
一次次的提问,在老爷爷一次次耐心地解答中获得满足。于是,孩子们知道了很多鸟的名字:娇凤、鹦鹉、八哥、芙蓉;他们也知道了要经常清洗鸟笼,经常给小鸟清理羽毛;他们还知道了那些小鸟喜欢热闹,喜欢和同伴住在一起……
(分析:环境是培养孩子问题意识的源泉。孩子们在环境中感受、体验、发现和思考。因此,我们应多带孩子进行实地观察和采访,在自己的发现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
五、喂养鸽子和娇凤鸟
参观过鸟店后的一天,王若愚小朋友带来了一只鸽子,徐季超小朋友带来了一只漂亮的娇凤鸟。教室里多了两只活生生的小鸟后,孩子们可喜欢了,一有时间就去看小鸟,和小鸟说话、聊天,还把自己的饼干和饭菜省给小鸟吃。在喂养小鸟的过程中,我经常听到孩子们在兴高采烈的描述他们的发现,同时也不断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季雨:鸽子怎么经常在叫,是不是肚子饿了?
赵卿如:鸽子最喜欢吃我带来的米,它要吃很多米的。
赵铮:鸽子好象很不开心,经常走来走去,是不是口渴了?
汪致远:我发现鸽子要吃很多东西,娇凤鸟吃得少,是不是鸽子肚子大呀?
汪凯迪:为什么娇凤鸟不喜欢吃米、喝水?
翁少航:为什么小鸟不要吃我的饼干呀?
大约喂养了两周后,周一的早晨,我刚进教室,几个孩子就来告诉我,娇凤鸟死了,很多孩子都陷入悲痛中,他们都来问我:“赵老师,小鸟怎么会死的呀?它为什么会死呀?”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孩子,很多孩子说出了他们的猜想:
汪凯迪:我们礼拜天在家没有给它喂食,是不是饿死的?
胡陈超:是不是我们两天没有给它喝水,渴死的?
季雨:是不是我们小朋友太吵,把小鸟吵死了?
苏开明:是我们没有问养鸟的爷爷怎么养小鸟,我们不会养,所以小鸟才会死的。
徐志程:是不是我们两天没来,小鸟很孤单,寂寞死的呀?
……
孩子们伤怀的话语深深地震动着我,他们对这只相处了两个星期的小鸟充满着感情。后来,他们都建议把小鸟埋在地下,种点花陪伴小鸟,让小鸟不再孤单。
(分析:孩子们特别喜欢小动物,而且特别喜欢亲手去喂养小动物。在喂养的过程中,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够,往往就会把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和动物联系起来,于是,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成为他们日后探索的东西。老师应多让孩子观察实践,多倾听孩子的问题,寻找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让孩子的问题真正成为其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六、宣传爱鸟、保护鸟
在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鸟对大自然和人们的好处,鸟是人类的好朋友。他们自发地组成了爱鸟小分队:有的做起了鸟窝,准备放到大树上让小鸟住进来;有的画起了宣传画,准备向大家介绍怎样爱护小鸟;有的在设计保护鸟类的标语,准备贴到树上、大街上,让大家一起行动;有的做起了宣传小旗……在这些行动中,孩子们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动手做鸟窝前,季雨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鸟窝用什么材料做?”孩子们想到了很多,有的说用铁皮做,有的说用铅丝做,有的说用纸盒做,根据孩子的能力,我们就选择用纸盒做。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包装盒。在做的过程中,汪凯迪、赵铮又发现了新问题:“小鸟从哪里进去?小鸟怎么透气?”于是,他们又想到了为鸟窝开门和窗,而且开出了各种形状的门窗。做好了鸟窝,孩子们正想挂到树上去,却发现正下着雨,徐志程着急地说:“赵老师,这些鸟窝要被雨淋湿的,要烂掉的,怎么办呀?”又一个新问题产生了:“怎样才能让小鸟的家不淋湿?”孩子们又开始动起了小脑筋。徐季超说:“在鸟窝上撑一把小伞。”汪凯迪说:“把鸟窝放在密密的树叶下就不淋湿了。”汪致远说:“在鸟窝上套塑料袋,雨就进不去了。”……
(分析:一个个问题在孩子的探索中产生,又在孩子的探索中得以解决。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产生出了新的问题,又有了新的探究行为。其实,孩子一直在重复这样的过程,这种重复将激励孩子更主动地去提出问题,更深入地去发现、探究……)
教材分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小鸟,也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但是对鸟的种类和习性知道的甚少。本活动力图让幼儿“飞”进鸟的世界,了解各种各样鸟的不同特点。如:最大的鸟一鸵鸟,最小的鸟蜂鸟,树林中的鸟水中高飞的鸟、会说话的鸟等。学会关心照顾小鸟,建立与小鸟的亲密关系,产生喜爱和保护小鸟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鸟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学习有序观察鸟的外形特征。
2.能大胆说出自己对鸟的了解,知道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3.有爱鸟、保护鸟的意识,体验交流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有关鸟与人类关系的信息,与家长交流关于鸟的知识。
2.收集各种鸟类的图片,布置鸟的家族图片展。
3.制作有关鸟的'生活习性的课件。
活动建议
1.欣赏鸟鸣,引发幼儿观察、了解鸟的兴趣。
播放课件,让幼儿聆听清脆悦耳的鸟鸣声。请幼儿倾听,并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声音?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引导幼儿学学小鸟的叫声。
2.观察鸟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鸟的外形特征,感知鸟的种类多种多样。
(1)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小鸟,把对它的了解介绍给大家。
提问:你最喜欢什么小鸟?它长什么样子?你在哪里见过它?
(2)教师出示麻雀、喜鹊等各种鸟的图片,请幼儿有序观察并比较鸟的
外形特征的异同。引导幼儿按照从头、身、尾、四肢的顺序来观察,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小结:鸟的身上长满了羽毛,大多都有圆圆的头、硬硬的嘴,有两只翅膀,都没有牙齿。
引导幼儿从鸟的毛色、形状、体态、大小等方面细致地观察和比较这些小鸟哪些地方长的不同。
小结:不同的鸟儿会有不同的毛色,有的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很长,有的体型很胖,有的体态小巧玲珑,有的嘴巴长,有的嘴巴短。
(3)播放鸟的课件,了解鸟的生活习性。
提问:小鸟喜欢生活在哪里?它们喜欢吃什么?
小结: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很多鸟都生活在树上,也有的生活在水边(如野鸭)。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等。
(4)出示鸵鸟、蜂鸟等鸟的图片,让幼儿认识鸟之最。
请幼儿观察图片中的鸵鸟蜂鸟、信天翁、天鹅、鹈鶘、企鵝,请幼儿观察它们的特征,并讨论谁是最大的鸟、最小的鸟最长寿的鸟、飞得最高的鸟、嘴巴最长的鸟、飞得最快的鸟。
小结:最大的鸟是鸵鸟,最小的鸟是蜂鸟,最长寿的鸟是信天翁,飞得最高的鸟是大天鹅和秃鷲,嘴巴最长的鸟是欧洲鹈鶘,游水最快的鸟是企鹅。
3.说说鸟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1)出示课件,了解鸟的益处。引导幼儿说说鸟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2)讨论爱护鸟的方法。请幼儿自由讨论如果鸟受伤了怎么办、没有家了怎么办,激发幼儿爱护鸟、保护鸟的积极愿望。
小结:每年 4 月的最后一周为“爱鸟周”,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有爱护小鸟、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分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小鸟,也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但是对鸟的种类和习性知道的甚少。本活动力图让幼儿“飞”进鸟的世界,了解各种各样鸟的不同特点。学会关心、照顾小鸟,建立与小鸟的亲密关系,产生喜爱和保护小鸟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鸟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学习有序观察鸟的外形特征。
2、能大胆说出自己对鸟的了解,体验交流分享的快乐。
3、知道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树立爱鸟、保护鸟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有关鸟与人类关系的信息,与家长交流关于鸟的知识。
2、收集各种鸟类的图片,布置鸟的家族图片展,如啄木鸟、喜鹊与树林,珍珠鸟、画眉与游人,鸽子与信件,鹌鹑与蛋。
3、麻雀、喜鹊、大雁、鸵鸟、孔雀、蜂鸟、鹦鹉的图片。
4、制作鸟的生活习性的课件,录音机、小鸟叫的磁带。
活动建议
一、欣赏鸟鸣,引发幼儿观察、了解鸟的兴趣
(播放录音)让幼儿聆听清脆悦耳的鸟鸣声。请幼儿倾听这是什么声音?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引导幼儿学学小鸟的叫声。
二、观察鸟类图片,幼儿观察比较鸟的外形特征,感知鸟的种类是多种多样
1、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小鸟,把对它的了解介绍给大家。如:你最喜欢什么小鸟?它长得什么样子?你在哪里见过它?
2、教师出示麻雀、喜鹊等各种鸟的图片,请幼儿有序观察并比较鸟的外形特征的异同。引导幼儿按照从头、身、尾、四肢的顺序来观察。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小结:鸟的身上长满了羽毛,大多都有圆圆的头,硬硬的嘴,有两只翅膀,都没有牙齿、
引导幼儿从鸟的毛色、形状、体态、大小等方面细致地观察和比较这些小鸟哪些地方长得不同?
小结:不同的鸟儿会有不同的毛色,有的羽毛鲜艳,有尾巴很长,有的体型很胖,有的体态小巧玲珑,有的嘴巴长、有嘴巴短。
3、播放鸟的课件,了解鸟的生活习性。
请幼儿说一说:小鸟喜欢生活在哪里?它们喜欢吃什么?
小结: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很多鸟都生活在树上,也有的生活在水边,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
4、出示鸵鸟、蜂鸟等图片,让幼儿认识鸟的之最。
请幼儿观察图片中鸟、请幼儿观察它们的特征,并讨论谁是最大的鸟、最小的鸟、最长寿的鸟、飞得最高的鸟、嘴巴最长的鸟、飞得最快的鸟?
小结:最大的鸟是鸵鸟,最小的鸟是蜂鸟,最长寿的鸟是信天翁、飞得最高的鸟是大天鹅和秃鹫、嘴巴最长的鸟是欧洲鹈鹕、游水最快的鸟是企鹅。
三、说说鸟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1、出示课件,了解鸟的益处。引导幼儿说说鸟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2、讨论爱护鸟的方法。请幼儿自由讨论如果鸟受伤了怎么办?没有家了怎么办?激发幼儿爱护鸟,保护鸟的积极愿望。
小结:每年四月的最后一周为“爱鸟周”,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有爱护小鸟、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不同的鸟及鸟的基本特征。
2.培养幼儿爱护鸟的意识。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了解不同的鸟
教师重点介绍蜂鸟,啄木鸟,鹦鹉等。
1.师:看,图片上画了很多什么啊?(鸟),这些鸟长的一样吗?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这只鸟的名字叫“蜂鸟”它的身体很小,就只有蜜蜂这么大,所以叫蜂鸟。
2.师:再来看看这只鸟,这只鸟的身体看上去怎么样啊?它的名字叫啄木鸟,那你们知道它有什么本领么?它会给树木治病,是鸟中的医生。
3.师:再来看看这只什么鸟?它的名字叫鹦鹉,你看它身上的毛漂亮吗?都有些什么颜色?鹦鹉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就是会跟人一样说话,你教它什么话,它就会跟你一起说。
二、讨论
1.师:谁来告诉我什么鸟最小?什么鸟最大?什么鸟会唱歌?
2.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鸟,我们再看看其他的鸟呢?
三、延伸
鸟类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教学反思
新《纲要》科学领域提出: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鸟的世界》,在这个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1、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不同的鸟及鸟的基本特征。
2.培养幼儿爱护鸟的意识。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2、活动准备:
PPT。
3、活动过程:
一、了解不同的鸟。
教师重点介绍蜂鸟,啄木鸟,鹦鹉等。
1.师:看,图片上画了很多什么啊?(鸟),这些鸟长的一样吗?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这只鸟的名字叫“蜂鸟”它的身体很小,就只有蜜蜂这么大,所以叫蜂鸟。
2.师:再来看看这只鸟,这只鸟的身体看上去怎么样啊?它的名字叫啄木鸟,那你们知道它有什么本领么?它会给树木治病,是鸟中的医生。
3.师:再来看看这只什么鸟?它的名字叫鹦鹉,你看它身上的毛漂亮吗?都有些什么颜色?鹦鹉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就是会跟人一样说话,你教它什么话,它就会跟你一起说......
二、讨论。
1.师:谁来告诉我什么鸟最小?什么鸟最大?什么鸟会唱歌?
2.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鸟,我们再看看其他的鸟呢?
活动延伸:
鸟类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 《叶子鸟》教案
★ 五彩鸟教案
★ 卖报歌教案
★ 一二三四歌教案
★ 红星歌教案
★ 五指歌教案
★ 姓氏歌教案
★ 《场景歌》教案
★ 《纺织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