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考试复习教案三(共含16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喜欢吃饺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考试复习教案三
1.1. 六、财务报告 (一)财务报告的概念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二)区分财务报告、财务报表、会计报表 1.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2.财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和附注。 3.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 第三部分 本章历年试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例题1】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 A.委托代销商品 B.委托加工物资C.待处理财产损失 D.尚待加工的半成品 【答案】C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资产的概念。资产必须要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待处理财产损失已经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故待处理财产损失已不符合资产要素的定义。 (二)多项选择题 【例题1】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会计核算原则的有( )。(20) A.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B.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 C.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D.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 【答案】AD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谨慎性原则的.概念。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均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体现的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注:谨慎性原则在新准则中已改称为“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从考试角度,本题基本有效。 【例题2】下列各项,体现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的有( )。() A.商品售后租回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 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 C.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D.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答案】AB 【解析】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商品售后租回从法律形式看有销售合同,但实质上风险与报酬没有转移,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从法律形式看属于租出方的资产,但实质上与资产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已转移到租入方,故租入方应视同自有固定资产入账。 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新准则中已改称为“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三)判断题 【例题1】企业为减少本年度亏损而调减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 【答案】× 【解析】谨慎性原则要求不得多计资产和收益,不得少计负债或费用,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为减少本年度亏损而调减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属于滥用会计估计,应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处理。《卤素》复习教案(三)
一、卤族元素
(一)卤素的原子结构和单质的物理性质
随卤素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渐增大,其原子结构的递变而使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呈规律性变化.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2、单质的溶解性——除氟外(与水剧烈反应)在水中溶解度都较小,且由大 小,都易溶于有机溶剂,下表列出Cl2、Br2、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水
CCl4
汽油(苯)
Cl2
黄绿色
黄绿色
黄绿色
Br2
橙色
橙红色
橙红色
I2
棕黄色
紫色
紫红色
(二)化学性质
由于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极易得一个电子,因此卤素都是强氧化剂,在自然界均只以化合态存在.但随着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增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渐减弱,得电子能力渐减弱,其氧化性逐渐减弱,主要表现:
1、 都能与金属反应
①F2和所有金属都能反应.
②Cl2和绝大多数金属反应.
③Br2和较活泼金属反应.
④I2只和活泼金属反应.
2、 都能与H2、P等非金属反应.
①F2和H2在暗处即爆炸(F2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②Cl2和H2需光照爆炸
③Br2和H2需加热且缓慢化合(不爆炸)
④I2(蒸气)和H2持续加热且仍为可逆反应.
3、特性:
① I2 ②溴——唯一的常温呈液态的非金属,易挥发保存时加水封.
使淀粉变蓝色
③ F2——最强氧化剂,不能用氧化剂将F-氧化为F2(只能用电解法)F元素无正价.
且能与稀有气体化合.
⑤NaX——只有NaF有毒可用作农药.
⑥CaX2——只有CaF2不溶于水,CaCl2作干燥剂.
⑦AgX——只有AgF可溶,AgX均具感光性,AgBr作感光材料,AgI作人工降雨材料.
HClO、HClO2、HClO3、HClO4
酸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
二、卤素互化物——
例:已知BrFn与水按3:5物质的量比反应,生成HF、HBrO3、O2和Br2,且O2和Br2物质的量相等.请回答:
(1)n= (2)氧化产物是 (3)1mol水可还原 mol BrFn?
解析:(1)根据题意:反应式为3BrFn+5H2O=3nHF+aHBrO3+bBr2 +bo2
由于O2与Br2物质的量相等,且反应物只含3mol Br元素,则a=b=1根据H原子守恒3n+1=5×2 n=3.
(2)元素化合价升高后的产物是氧化产物,显然为HBrO3和O2.
(3)还原1mol BrF3必提供3mol电子,而1mol水只能提供2mol电子则可还原
3、拟(类)卤素——这些虽然不含卤素原子,但其性质与卤素相似.如
(CN)2、(SCN)2、(SeCN)2、(OCN)2等。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CN)2+H2O—— Fe+(SCN)2——
《卤素》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 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因为氯气有毒,有强氧化性,所以氯气可用于杀菌、消毒、漂白.
B、 常温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2体积Cl2,所以饱和氯水是浓溶液.
C、 氯气跟碱溶液的反应实质是Cl2和H2O的`反应.
D、在使用漂白粉时,加入醋酸可增强漂白作用.
2、 在一支试管中盛有某种固体物质,加适量溴水后,溶液颜色不会褪去的是( )
A、 KOH B、KI C、Na2SO3 D、FeCl2
3、 关于氯气和SO2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相同条件下,Cl2 比SO2更易溶于水
B、 常温下等体积的Cl2和SO2混合气体通入BaCl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
C、 Cl2和SO2分别通入H2S溶液中都可变浑浊
D、等体积的Cl2和SO2分别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的紫色立即褪去
4、
稳定性,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通入少量H2S气体 B、加入少量小苏打
C、通入少量HCl气体 D、增大氯水浓度
5、实验室测量食盐中KI含量,常在一定条件下用过量溴水使KI变成碘,用煮沸法除去过量的溴避免干扰,再利用反应2Na2S2O3+I2=Na2S4O6+2NaI来分析碘的含量试回答:
(1)滴定时,选用的指示剂是( )
A、石蕊 B、酚酞 C、甲基橙 D、淀粉液
(2)假若溴大大过量时,宜用除去溴的正确方法是( )
A、加入过量AgNO3溶液 B、加入苯酚
C、加入足量KI D、加入溴化钾
6、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类似卤素单质,它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Br+H2O=HBr+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IBr是共价化合物
B、 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
C、 IBr跟水反应时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D、IBr跟NaOH稀溶液反应时,生成NaI、NaBrO、H2O
7、氰气的化学式为(CN)2结构为N≡C-C≡N;其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下列叙
述中正确的是( )
A、(CN)2分子中C——C键的键长小于F——F键的键长
B、 氯化钠和氰化银均不溶于水
C、 一定条件下,(CN)2可以和不饱和烃起加成反应
D、(CN)2和NaOH的反应可生成NaCH、NaOCN和H2O
8、在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的混合气体通过电火花引燃,3种气体正好反应,
冷却至室温后,所得液体产物浓度为25.26%,则容器中原有H2、O2、Cl2的分子个数比是( )
A、6:3:1 B、9:6:1 C、13:6:1 D、10:6:1
二、推断题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氟的含氧酸不可能存在.但自1971年斯图杰尔和阿佩里曼(美)成功地制取了次氟酸后,这种论点被强烈地动摇了.他们是在00C下将氟从细冰末的上面通过,得到了毫克量的次氟酸.写出次氟酸的结构式,并标明各元素的化合价 .次氟酸很不稳定,刹那间就被热水所分解,此时得到的溶液,既表现有氧化性(对于NaI),又表现有还原性(对于酸性KMnO4)试推断次氟酸在水解时能生成什么产物?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
(1)次氟酸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2)产物显示氧化性的离子方程式
(3)产物显示还原性的离子方程式
【针对性训练答案】
一、1、B 2、B、D 3、C 4、C 5、(1)D(2)B 6、D 7、C、D
8、C
二、+1 0 -1
H——O——F H2O2
(1)HFO+H2O=H2O2+HF
(2)H2O2+2H++2I-=I2+2H2O
5H2O2+2MnO4-+6H+=2M
考试复习教案九
4.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 (1)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 (2)弃置费用的金额与其现值比较,通常相差较大。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对于这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计入财务费用。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例6】经国家审批,某企业计划建造一个核电站,其主体设备核反应堆将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法律规定,企业应在该项设备使用期满后将其拆除,并对造成的污染进行整治。20×7年1月l日,该项设备建造完成并交付使用,建造成本共80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弃置费用为100万元。假定折现率(即为实际利率)为10%。 (1)计算已完工的固定资产的成本 核反应堆属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成本时应考虑弃置费用。 20×7年1月1日,弃置费用的现值=1000000÷(1+10%)10或者=1000000×(P/F,10%,10)=1000000×0.3855=385500(元)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80000000+385500=80385500(元) 借:固定资产 80385500 贷:在建工程 80000000预计负债 385500(现值) (2)计算第1年应负担的利息 借:财务费用 38550 贷:预计负债(385500×10%) 38550 (3)计算第2年应负担的利息(按实际利率法计算)=(385500+38550)×10%=42405(元) 借:财务费用 42405 贷:预计负债 42405 以后会计年度的会计处理略。 三、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一)固定资产折旧 1.折旧范围 (1)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①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②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③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从划归为持有待售之日起停止计提折旧 (2)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3)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采用与自有应计折旧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4)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重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该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计提折旧。 (5)因进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应当照提折旧,计提的折旧额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6)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 2.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例7】说明年度中间购入固定资产如何采用快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甲公司6月21日购置一台不需安装即可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6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甲公司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每一使用年度应计提的折旧额如下: 第1年计提折旧金额:600×5/15=200(万元)(尚可使用年限÷年数总和) 第2年计提折旧金额:600×4/15=160(万元) 第3年计提折旧金额:600×3/15=120(万元) 第4年计提折旧金额:600×2/15=80(万元) 第5年计提折旧金额:600×1/15=40(万元) 因此,每一会计年度内应计提的折旧额如下: 207月至12月计提折旧金额为:200/12×6=100(万元) 计提折旧金额为=200/12×6+160/12×6=180(万元) 计提折旧金额为:160/12×6+120/12×6=140(万元) 计提折旧金额为:120/12×6+80/12×6=100(万元) 计提折旧金额为:80/12×6+40/12×6=60(万元) 计提折旧金额为:40/12×6=20(万元) 3.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考试复习教案二
1.1. 四、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会计六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1)从使用价值形态:财产清查,账实相符。 (2)从价值形态:计提减值 1992年:1个;:4个;:8个;:无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建造合同减值准备。 (二)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六)利润 1.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2.利润的来源构成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1)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归纳: 1.区分收入和利得:共同点:都是经济利益流入;不同点:一个是日常活动引起,一个是非日常活动引起。 无形资产:出租――其他业务收入;出售:利得(营业外收入)。 建筑物: 固定资产:出售――利得(营业外收入) 投资性房地产:出售――其他业务收入 2.区分损失与费用:共同点:都是经济利益流出;不同点:一个是日常活动引起,一个是非日常活动引起。 建筑物: 固定资产:出售――损失(营业外支出) 投资性房地产:出售――其他业务成本 3.利得有两个去向:计入损益(营业外收入)和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损失有两个去向:计入损益(营业外支出)和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1.2. 五、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基本要求和会计计量属性的构成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1.历史成本(购置、历史价格)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购置、现时价格)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销售、现时价格,一次性变现,适用于存货)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回收、多次流入、折现;适用于长期资产)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公平市价)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一般采用历史成本;在可靠计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 适度采用公允价值考试复习教案五
二、存货发出的计价 1.企业取得或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但资产负债表日均应调整为按实际成本核算。 2.采用实际成本下,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发出材料按照谁使用谁负担处理: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商品流通企业发出的存货,通常还可以采用毛利率法或售价金额核算法等方法进行核算。 三、存货的期末计量 1.按照规定,存货应当在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例6】末,甲商品账面余额100万元,可变现净值90万元,需计提1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 2.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中,应分别确定存货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 (1)存货的成本就是存货的账面余额,可以根据存货的日常核算确定,即在存货期初余额的基础上,加上本月增加的存货,减去本月发出的存货,即为存货的期末余额。 (2)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a估计售价减去b估计完工成本及c销售直接费用和相关税金后的价值。根据存货的用途不同,可变现净值有二种确定方法: ①直接用于销售的存货,包括外售的库存商品、外售的材料等: 可变现净值 = a存货的估计售价- c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 ②用于需要继续(自用)加工的存货,包括用于生产的材料、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可变现净值 = a存货的.估计售价 - b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 - c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 (3)估计售价的确定。为了计算出可变现净值,必须先确定估计售价。估计售价有三种确定方法: ①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当以产成品或者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②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③没有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约定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或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3.材料计提跌价准备的特殊规定 (1)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应当将其与所生产的产成品的期末价值减损情况联系起来: ①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产成品的生产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照材料成本计量,即不计提跌价准备。 ②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产成品的生产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计量,即需要计提跌价准备。 应特别注意的是,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应通过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和产成品的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来计算: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将材料加工成产成品尚需投入的成本―产成品估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 (2)对于用于出售的材料等,则只需要将材料的成本与根据材料本身的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确定的可变现净值相比即可。 4.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比较后计提,如果某些存货与具有类似用途并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存货系列相关,且实际上难以将其与该存货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估价,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计算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比较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5.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 (1)期末提取或补提存货跌价准备时(计提) 借:资产减值损失 ――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存货跌价准备 (2)期末冲回存货跌价准备时(转回)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3)因销售、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而结转存货成本时,应结转与其对应的存货跌价准备(称为存货跌价准备的转销),存货跌价准备分别冲减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生产成本和在建工程等,账务处理是: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生产成本 在建工程 提醒:注意区别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和转销: 转回时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转销时冲减主营业务成本等: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生产成本 在建工程 6.举例说明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 ①外售的库存商品如何计提跌价准备 【例7】月31日,A库存商品的账面成本为800万元,估计售价为750万元,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5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A库存商品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0万元,则年末A库存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 A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A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 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750-15=735(万元);A库存商品的账面成本为800万元,应保留存货跌价准备65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A库存商品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0万元,故应补提跌价准备55万元。企业的账务处理是: 借:资产减值损失 55 贷:存货跌价准备 55 ②出售材料如何计提跌价准备 【例8】年12月31日,B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500万元,因产品结构调整,无法再使用B原材料,准备将其出售,估计B材料的售价(市场价格)为540万元,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2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B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零,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 B材料可变现净值=B材料的估计售价― 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540-12=528(万元);因材料的可变现净值528万元高于材料成本500万元,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③需要继续加工(自用)的材料,在用其生产的产品价值未减损时,如何计提跌价准备 【例9】2007年12月31日,C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600万元,C原材料的估计售价(市价)为550万元;假设用600万元C原材料生产成甲商品的成本为720万元,甲商品的估计售价为900万元,估计的甲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3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C原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零。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 甲商品可变现净值=甲商品的估计售价 - 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900-30=870(万元);因甲商品的可变现净值870万元高于甲商品的成本720万元,C原材料按其本身的成本计量,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④需要继续加工(自用)的材料,在用其生产的产品价值发生减损时,如何计提跌价准备。 【例10】2007年12月31日,D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1 000万元,D原材料的估计售价(市价)为850万元;假设用1 000万元D原材料生产成乙商品的成本为1300万元(即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为300万元),乙商品的估计售价为1280万元,估计乙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7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D原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20万元。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 乙商品可变现净值=乙商品的估计售价-估计的乙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1280-70=1210(万元) 因乙商品的可变现净值1210万元低于乙商品的成本1300万元,D原材料应当按照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计量: D原材料可变现净值=乙商品的估计售价-将D原材料加工成乙商品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乙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1280-300-70=910(万元) (特别提醒:自用的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是通过商品的估计售价和商品的估计销售费用来计算的。) D原材料的成本为100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910万元,应保留存货跌价准备9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D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20万元,故应冲回30万元。企业的账务处理是: 借:存货跌价准备 30 贷:资产减值损失 30 ⑤存货跌价准备的转销 【例1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7%,2007年年初A库存商品账面余额10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本期对外销售A库存商品600万元,取得销售收入800万元(不含税),款项尚未收到。甲公司的账务处理是: 借:应收账款 936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 (800×17%) 借:主营业务成本(600-120) 480 存货跌价准备 [200×(600÷1000)60%]120 贷:库存商品 600考试复习教案六
第三部分 本章历年试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例题1】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4月购入A材料1 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为3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5 100元。该批A材料在运输途中发生1%的合理损耗,实际验收入库990公斤;在入库前发生挑选整理费用300元。该批入库A材料的实际总成本为( )元。(20) A.29 700 B.29 997C.30 300 D.35 400 【答案】C 【解析】该批入库A材料的实际总成本=30000+300=30300元。该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计入材料成本。运输过程中的合理损耗构成材料的入库成本。所以该批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为发票上注明的不含增值税额的买价加上入库挑选整理费用。 【例题2】甲商场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对库存商品进行核算。年3月,月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21万元,售价总额为30万元;本月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为31万元,售价总额为50万元;本月销售商品的售价总额为60万元。假定不考虑增值税及其他因素,甲公司2004年3月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为( )万元。(2004年) A.7 B.13C.27 D.33 【答案】B 【解析】在售价金额法核算存货成本时,首先要计算存货的进销差价率。进销差价率=〔(30-21)+(50-31)〕/(30+50)=35%。本月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60×35%=21万元,则已销商品的销售成本为60-21=39万元。甲公司2004年3月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为21+31-39=13万元。 【例题3】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10%。该企业委托其他单位(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加工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的原材料(非金银首饰),该批委托加工原材料收回后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发出原材料的成本为180万元,支付的不含增值税的加工费为90万元,支付的增值税税额为15.3万元。该批原材料已加工完成并验收入库,其实际成本为( )万元。 A.270 B.280 C.300 D.315.3 【答案】A 【解析】实际成本=原材料180+加工费90=270(万元)。支付的消费税在用于连续生产的情况下,不计入加工物资的成本,而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 【例题4】某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按单项存货于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4年12月31日,该公司拥有甲、乙两种商品,成本分别为240万元,320万元。其中,甲商品全部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销售价格为200万元,市场价格为190万元;乙商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市场价格为300万元;销售价格和市场价格均不含增值税。该公司预计销售甲、乙商品尚需分别发生销售费用12万元、15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截止2004年11月30日,该公司尚未为甲、乙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4年12月3l日,该公司应为甲、乙商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万元。(20) A.60 B.77 C.87 D.97 【答案】C 【解析】甲商品可变现净值=甲商品预计售价200―预计销售费用12=188(万元),甲商品的成本为240万元,故甲商品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2万元(240―188); 乙商品可变现净值=乙商品预计售价300―预计销售费用15=285(万元),乙商品的成本为320万元,故乙商品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5万元(320―285); 甲、乙商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52+35=87(万元)。 【例题5】乙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月购进原材料200公斤,货款为6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 020元;发生的保险费为350元,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为130元;验收入库时发现数量短缺10%,经查属于运输途中合理损耗。乙工业企业该批原材料实际单位成本为每公斤( )元。() A.32.4 B.33.33 C.35.28 D.36 【答案】D 【解析】原材料实际单位成本=原材料成本÷入库数量=(6000+350+130)÷200×90%=6480÷180=36元。 【例题6】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期末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自制半成品成本为35万元,预计加工完成该产品尚需发生加工费用11万元,预计产成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50万元,销售费用为6万元。假定该库存自制半成品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库存自制半成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20) A.2 B.4 C.9 D.15 【答案】A 【解析】自制半成品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50-将要发生的成本11-预计销售费用6=33万元;自制半成品成本35万元,故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35-33)。 【例题7】下列会计处理,不正确的是( )。(年) A.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B.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C.以存货抵偿债务结转的相关存货跌价准备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D.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计入相关产品成本 【答案】C 【解析】以存货抵偿债务结转的相关存货跌价准备不冲减资产减值损失,而是按照债务重组规定处理。 【例题8】甲公司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2005年12月,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为20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4万元;本月入库材料计划成本为800万元,成本差异为节约12万元;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为600万元。假定甲公司按月末材料成本差异率分配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甲公司本月末结存材料实际成本为( )万元。(2006年) A.394 B.396.8 C.399 D.420 【答案】B 【解析】月末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月初计划成本200+本月入库800-本月发出600=400万元。 材料成本差异率=(4-12)÷(200+800)=-0.8%(节约) 月末结存材料实际成本=月末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月末材料负担的节约额=400-400×0.8%=396.8万元。 【例题9】甲企业发出实际成本为140万元的原材料,委托乙企业加工成半成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甲企业和乙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企业根据乙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向其支付加工费4万元和增值税税额0.68万元,另支付消费税16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企业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2007年) A. 144 B. 144.68 C. 160 D. 160.68 【答案】A 【解析】在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情况下,支付给委托方的消费税可以抵扣应交消费税;半成品入账价值=140+4=144(万元)。 借:委托加工物资 140 贷:原材料 140 借:委托加工物资 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0.68 ――应交消费税 16 贷:银行存款 20.68 借:原材料 144 贷:委托加工物资 144 【例题10】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2007年) 【答案】√ 【解析】按照准则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二)多项选择题 【例题1】下列各项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计入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有( )。(2004年) A.支付的加工费 B.随同加工费支付的增值税 C.支付的收回后继续加工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 D.支付的收回后直接销售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 【答案】AD 【解析】随同加工费支付的增值税和支付的收回后继续加工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按规定可予以抵扣,所以不应计入收回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例题2】下列有关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基础的表述,正确的有( )。(2006年) A.无销售合同的库存商品以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为基础 B.有销售合同的库存商品以该库存商品的合同价格为基础 C.用于出售的无销售合同的材料以该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基础 D.用于生产有销售合同产品的材料以该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基础 【答案】ABC 【解析】选项D用于生产有销售合同产品的材料不能以该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基础,而是应先判断是否应计提减值;如需计提,应以该产品的预计售价为基础。其他选项说法正确。 (三)判断题 【例题1】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如果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超过本期第一次购进存货的数量(假定本期期初无库存),超过部分仍应按本期第一次购进存货的单位成本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 )(2005年) 【答案】× 【解析】超过部分应按本期第二次购进存货的单位成本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 【例题2】企业每期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则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 )(2005年) 【答案】√ 【解析】上述说法是正确的。 提醒:从上述可以看出,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每年必考。 【例题3】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2007年) 【答案】√ 【解析】按照准许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考试复习教案一
1.1. 一、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1.2. 二、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2.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如甲公司属于一个法律主体,也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如分公司。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如固定资产(建筑物)可以按照30年计提折旧。 (三)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2.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月报、季报、半年报。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3. 1.4.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八个要求: 1.可靠性:信息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可靠。 2.相关性:提供的信息应相关,如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就比历史成本要高。 1380页 MAP(地图) MIZE(迷宫) 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包括纵向可比和横向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1)一般情况下,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 (2)实质重于形式的运用:融资租赁、售后回购、关联关系确定、合并报表的编制等。 6.重要性:重要的应该单独反映;不重要的可以简化处理。 7.谨慎性: (1)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2)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8.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考试复习教案七
第三章 固定资产 第一部分 本章考情分析 1.本章在考试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经常出大题,如、出了计算分析题,没有单独出大题,但在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大题中涉及到了。 2.本章重点有二个: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第二部分 本章考点精讲 本章包括:固定资产确认和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以及固定资产处置三部分内容。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 1.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2.在确认固定资产时,应注意三个问题: (1)取消了固定资产的单价标准,只要是使用寿命超过一年的有形资产均可作为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这样处理,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折旧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 (3)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通常确认为存货,但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例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1.外购固定资产 (1)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外购固定资产分为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两类。 【例1】甲公司支付117万元购入一台设备,另支付3万元运杂费,不需要安装。则: 借:固定资产 120 贷:银行存款(117+3) 120 (2)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3)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一般付款期在3年及以上),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例2】A公司201月1日从C公司购入N型机器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该机器已收到。购货合同约定,N型机器的总价款为1000万元,分3年支付, 年12月31日支付500万元,12月31日支付300万元, 12月31日支付200万元。假定A公司3年期银行借款年利率为6%,以其作为折现率(时间价值、风险价值)。 A公司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① 2007年1月1日 a.计算总价款的现值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2007年1月1日的现值=500/(1+6%)+300/(1+6%)2+200/(1+6%)3=471.70+267.00+167.92=906.62(万元) b.总价款与现值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总价款1000-现值906.62=93.38(万元) c.③2007年1月1日编制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906.62(现值)本金 未确认融资费用 93.38(利息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1000(本+息) ②2007年12月31日,支付货款和计算利息费用 a.支付货款 借:长期应付款 500(本+息) 贷:银行存款 500 b.计算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长期应付款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期限 长期应付款摊余成本=长期应付款账面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财务费用(906.62×6%)54.39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4.39 附: 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实际利率法)(利息费用计算表) 日期 还款额(本+息) 确认的融资费用(本期利息费用) 应付本金减少额(归还的本金) 应付本金余额 (长期应付款摊余成本) ① ②=期初④×6% ③=①-② ④=期初④-③ 2007.1.1 906.62 2007.12.31 500(本+息) 54.39 445.61 461.01 .12.31 300(本+息) 27.66 272.34 188.67 .12.31 200(本+息) 11.33 188.67 0 合计 1000 93.38 906.62 ③月31日,支付货款和计算利息费用 a.支付货款 借:长期应付款 300(本+息) 贷:银行存款 300 b.计算利息费用 借:财务费用 27.6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7.66 ④2012月31日,支付货款和计算利息费用 a.支付货款 借:长期应付款 200(本+息) 贷:银行存款 200 b.计算利息费用 借:财务费用 11.33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1.33 【例3】20×4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购货合同,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大型机器设备。合同约定,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价款。该设备价款共计900000元,首期款项150000元于20×4年1月1日支付,其余款项在20×4年至20×8年的'5年期间平均支付,每年的付款日期为当年12月31日。 20×4年1月1日,设备如期运抵甲公司并开始安装,发生运杂费和相关税费16000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20×4年12月31日,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发生安装费4000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甲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用银行存款如期支付了款项。假定折现率为10%。 (1)购买价款的现值=150000+150000÷(1+10%)+150000÷(1+10%)2+150000÷(1+10%)3+150000÷(1+10%)4+150000÷(1+10%)5=718620(元) 或者购买价款的现值=150000+150000×(P/A,10%,5)=150000+150000×3.7908=718620(元) 20×4年1月1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718620 未确认融资费用 181380 贷:长期应付款 750000 银行存款 150000 借:在建工程 160000 贷:银行存款 160000 (2)确定信用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见下表: 甲公司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 20×4年1月l日 日期 分期付款额 确认的融资费用 应付本金减少额 应付本金余额 ① ② ③=期初⑤×10% ④=③-② 期末⑤=期初⑤-④ 20×4.1.1 568620* 20×4.12.31 150000 56862 93138 475482 20×5.12.31 150000 47548.20 102451.80 373030.20 20×6.12.31 150000 37303.02 112696.98 260333.22 20×7.12.31 150000 26033.32 123966.68 136366.51 20×8.12.31 150000 13633.46 136366.54 0 合计 750000 181380 568620 注:长期应付款摊余成本=长期应付款账面余额750000-未确认融资费用181380=568620元,即20×4年1月1日甲公司占用的资金。 (3)20×4年1月1日至20×4年12月31日为设备的安装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0×4年12月31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5686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6862 借:长期应付款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借:在建工程 4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 借:固定资产 975482 贷:在建工程 975482 固定资产的成本=718620+160000+56862+40000=975482(元) (4)20×5年1月1日至20×8年12月31日,设备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不再符合资本化条件,应计入当期损益。 20×5年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 47548.2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47548.20 借:长期应付款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20×6年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 37303.0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37303.02 借:长期应付款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20×7年12月31 日: 借:财务费用 26033.3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6033.32 借:长期应付款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20×8年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 13633.4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3633.46 借:长期应付款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考试复习教案四
第一部分 本章考情分析 1.本章在考试中处于一般的地位,今年出大题的可能性很小。 2.本章重点:(1)存货初始计量中外购存货;(2)存货期末计量(计提跌价准备)。 第二部分 本章考点精讲 本章包括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存货发出的计价、存货的期末计量。 一、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存货的概念与确认条件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应注意:劳务成本的余额也反映在存货中。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外购的存货 (1)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例1】甲企业为一般纳税人,2007年5月18 日从乙企业购入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00元,增值税税额为34000元,发票等结算凭证已经收到,货款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据此,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 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0 贷:银行存款234000 (1)假定购入材料的发票等结算凭证已到,货款已经支付,但材料尚未运到。则甲企业应于收到发票等结算凭证时进行如下账务处理: 借:在途物资 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0 贷:银行存款 234000 在上述材料到达入库时,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原材料 200000 贷:在途物资 200000 (2)假定购入的材料已经运到,并验收入库,但发票等结算凭证尚未收到,货款尚未支付。5月月末,企业应按暂估价入账,假定其暂估价为 180 000元,企业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原材料 180 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180 000 6月初将上述分录原账冲回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180000 贷:原材料 180 000 收到有关结算凭证,并支付货款时 借:原材料 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0 贷:银行存款 234000 (2)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的处理 ①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 ②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 ③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例2】乙公司购入商品中发生进货费用5万元,金额较小。则: 借:销售费用 5 贷:银行存款 5 【例3】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2007年) 【答案】√ 【解析】按照准许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2.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其在会计处理上主要包括拨付加工物资、支付加工费用和税金、收回加工物资和剩余物资等几个环节。 【例4】甲企业委托乙企业加工材料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原材料成本为20000元,支付的加工费为7000元(不含增值税),消费税税率为10%,材料加工完成验收入库,加工费用等已经支付。双方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企业按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1)发出委托加工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资 20000 贷:原材料 20000 (2)支付加工费用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20000+7000)÷(1-10%)=30000(元) 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30000×1O%=3000(元) 应缴增值税=7000×17%=1190(元) ①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7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90 ――应交消费税 3000(可以抵扣) 贷:银行存款(7000+3000+1190)11190 ②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销售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10000(7000+3000)(计入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90 贷:银行存款(7000+3000+1190) 11190 (3)加工完成,收回委托加工材料 ①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时 借:原材料 27000(20000+7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27000 ②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销售时 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30000(20000+10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30000 3.自行生产的存货 自行生产的存货的初始成本包括投入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直接人工和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料+工+费)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应注意: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应当计入管理费用,不计入制造费用。生产产品的一般账务处理是: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等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4.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 (1)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协议不公允时,存货应按公允价值入账。 (2)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等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本书“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十一章 债务重组”及有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 5.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 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其成本按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确定。 【例5】甲公司承接了一个技术服务项目,本月发生劳务成本10万元,其中人工费用7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3万元。则甲公司的账务处理是: 借:劳务成本(生产成本) 1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70000 银行存款 30000 如果该劳务成本没有转入营业成本,期末劳务成本余额为10万元,应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相当于在产品)。复习三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大小写字母。
2、通过填空组词进行词语搭配训练。
3、让学生句中体会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使句子变得更具体、更生动。
4、指导左右结构字的书写。
能力目标
朗读短问,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复习汉语拼音;读字饿、组词,了解字词句之间的关系;朗读短文。
教学方法
学生练习为住,教师指导
教学准备
幻灯片
第一课时
(完成第一至四题)
一、提出学习要求
交待这一节课的训练内容,在大写字母右边括号里填写小写字母,练习词语搭配,读读学过的词语,进行句子比较。
二、练习第一题
1.指名读题目,说说题目要求。(10个大写字母分组排列,每组字母形体相近,学生易混,通过区别、比较,加深印象,并对照大写字母填写相应的小写字母。)
2.学生小声认读大写字母,读呼读音。
3.指名读。
4.学生一组一组辨认,说说每一组字母的相似处和不同处。
5.学生在括号里填写相应的小写字母,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小黑板订正。
三、练习第二题
1.学生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组词练习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词语搭配要恰当,帮助学生丰富词汇。)
2.先读左边三组,指名渎。前边的词已经表示“怎么样”,后边填上“做什么”。如,高兴地(说笑),(可以说出不同的词语,最后选择一个填写在括号内。)
3.先自己在括号里填写,同桌同学检查,幻灯片订正。
4.再做右边三组,指名读。右边三组词光说“怎么样”后边填上具体事物的.“名称”,即什么东西。如,圆圆的(月亮)
四、练习第三题
1.学生读题目,明确要求。(目的是复习要求认识的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
2.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五、练习第四题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用幻灯片打出句子,进行对比。)
2.打出第一组句子。指名学生读第一句,说说句子的意思。再指名学生读第二句,比较一下比第一个句子多了什么词语,说说第二句的意思。第二句多了“高兴地”、“甜甜地”,把意思表达得更具体了。
3.学生自由读这一组的句子,进行体会。
4.第二组句子用学习第一组的方法练习。
第二课时
(完成第五题及写字训练)
一、练习第五题
1.学生自由读。
(1) 要读正确、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迅速看拼音,再读几遍生字,读熟了,再连起来读句子。
(2) 按标点符号停顿。句号比逗号、分号停顿时间稍长些,最后一句是感叹号,要读出赞美的语气。
2.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3.文中把春雨比成什么? (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 雨中都写了哪几种景象?先分段读,并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春雨的美景,讲讲为什么说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二、写字训练
先让学生读题目要求。
1.把田字格中的字按顺序读一读。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2.都是左右结构,每个字的写法要注意什么。
“醒、群、顺”左右要匀衡,写时要紧凑。“顺”字左半部的“川”字略窄,右边的“页”稍大些。
“摆、胸、姨”三个字都是左窄右宽。“摆”字右半部上面的“四”字要写扁。“姨”字最后一笔的“捺”要伸出来。
3.学生练习书写。
复习三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一、教材简说 本次复习包括四项内容。一是比较形近韵母。二是拼读音节,并恰当地和图连起来。三是认读词语。四是读儿歌并动手拼一拼。 二、教学建议 (一)复习指导 1第一题,先用卡片认读五个复韵母和er。再让学生自己读读图中每个动物举着的标牌上的两个字母,教师可用四个单韵母(i、e、u、r)卡片变化组合成复韵母和er,检查认读情况。读中让学生体会口形随字母的先后而变化,发出不同韵母的读音。 2第二题要求把图和相应的音节正确地连起来。教学时,可先看左右两边图上画的是什么,再拼读音节。注意读好整体认读音节和三拼音节。指导学生在看清图、读准音节的基础上连线。 3第三题认读词语。是复习巩固识字的练习,也是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的一项练习。学生自读前,老师可提示两点:一是想想哪些字要读轻声,可在字下画个“·”给自己提个醒;二是横着读,说说你发现每一横排的四个词语有什么相同点。 教师检查可分三步: (1)指名读,回答问题; (2)用卡片开火车轮读; (3)指名给卡片分分“组”。 4第四题读儿歌,拼图形。准备铁丝做的三个圈圈和三条直线。教学时,可先带着学生读通儿歌,知道三个圈圈和三条直线可以拼出小鸭和小兔。然后让学生观察儿歌下面的图形,再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试试用三个圈圈和三条直线还能拼成什么。 (二)扩展活动 1比一比,看谁会认读。 同桌的两位同学轮流认读卡片上的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互相订正。 2拼拼读读,看谁拼得又准又快。 cì weidài shǔyě tù jiǔ càidòu jiǎoqié zi 3用下面的字组成词,再读一读。 花读画骑吃爱草书马校衣车服河 可用生字卡片摆,也可以把字印在一张练习纸上,发给学生动笔连一连。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
复习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P32-33
教学目标:
1、 比较形近韵母,熟练拼读音节。
2、 正确、熟练地认读词语,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
3、 正确朗读儿歌,动手拼各种图案,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汉语拼音的学习、复习,学生最容易疲劳,乏味,从而没有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此次复习课中,用一次有趣的“动物运动会”做为一个大背景,将各个题目串联其中,不知不觉中,复现了拼音、生字,巩固了知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节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形近韵母
1、 谈话激趣: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森林里可热闹了。动物们正在举行一场生动的动物运动会。瞧!运动员们举着牌子走来了。
2、 课件出示兔子、企鹅,小熊举着韵母牌子
3、 你们认识他们的名字吗?能准确地读出来吗?在小组中试一试。(个人读--同桌互读--齐读)
4、 四声练习
5、 这些复韵母长得可想像了,不仔细看很容量出错。如果你仔细看,认真学,就一定能读准它,记住它。
6、 拼读音节练习:
j d b
q ie t ue p i ao
x n m
二、拼读音节
1、 动力员们个个你争我夺,他们的啦啦队也不示弱。看看,他们是谁?出示六张图片
2、 看图说说它们的名字:乌龟、鸟、柳树、梅花、小桥。
3、 出示音节,大声拼读音节。
4、 检查交流。(个人读、开火车读、全班读)
5、 出示课件(演示音节与图连线)。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把音节和对应的图连起来。在书上试一试
6、 交流检查,全班齐读。
三、认读词语
1、森林运动会,有许多人都想来参加呢,看一看有谁。(看书自由读词语)
2、在老师这儿有一些请柬,请你来送一送,邀请他们来参加森林运动会吧。
(1)分发词语卡片,小组里自由认读。
(2)学生拿着找门牌,对号入座。
人物:爸爸、妈妈、哥哥、弟弟
动物:小鸡、小鱼、河马、水牛
动作:读书、画画、骑车、洗衣服
3 客人一下子就找到了森林主人,真了不起,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4、 小结:原来小朋友按一定的规则来找人,怪不得速度这么快。你们还能帮森林主人找到这样的客人吗?(词语拓展)
5、 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注意该读轻声的要读轻声。
四、读读拼拼
1、 运动会马上要进入最紧张最激动的时候,大家快来做好准备。
2、 看看书,放声读读儿歌,不会读的音节向同学老师请教。
3、 检查交流: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师生评议。
4、 比赛开始了,用圆、不同长短的直线组成各种图形,试一试。(个体活动)
5、 学生展示交流
[复习三(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a.大肠杆菌
b.绿脓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产气杆菌
e.变形杆菌
答案:a 题解:引起腹膜炎最主要是继发于腹部脏器的损伤或感染而所致肠道细菌的易位,所以以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常见。
14.引起继发性腹膜炎的病因不包括
a.急性阑尾炎
b.溃疡穿孔
c.胆囊穿孔
d.肝硬化腹水感染
e.手术污染
答案:d 题解:引起继发性腹膜炎的病因包括:1、器官穿孔,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阑尾炎坏疽穿孔,其次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2、外伤造成肠管、膀胱破裂,腹腔开放性伤口。3、腹腔内脏器本身炎症扩散。4、腹部手术中污染腹腔及术后吻合口瘘等。
15.腹股沟深环的体表投影位于
a.腹股沟中点上方1cm
b.腹股沟中点上方2cm
c.腹股沟中点
d.腹股沟中点下方1cm
e.腹股沟中点下方2cm
答案:b 题解:斜疝是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经腹股沟外环穿出,可进入阴囊,易嵌顿。腹股沟深环在体表投影为腹股沟中点上方2厘米处。
16.最常见的腹外疝是
a.脐疝
b.股疝
c.切口疝
d.腹股沟斜疝
e.腹股沟直疝
答案:d 题解:凡腹腔内脏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统称腹股沟疝,约占腹外疝的90%以上。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又可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斜疝的疝环是腹股沟管的内环,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上方,疝囊从内环突出,进入腹股沟管或继续穿出外环进入阴囊者,称斜疝。临床最多见,占腹股沟疝的95%,绝大多数发生在男性,右侧。
17.男性,20岁,因阑尾炎穿孔行阑尾切除术后1周,体温仍在38~39℃,腹胀腹痛,尿频,大便次数多。首先考虑
a.膈下脓肿
b.肠间脓肿
c.盆腔脓肿
d.脾破裂
e.胃十二指肠穿孔
答案:c 题解:阑尾手术后出现发热、腹痛、尿频、大便次数增多时,应考虑盆腔脓肿可能。
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复习辅导(三)
PETS一级的阅读理解部分分为三节来考查考生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
第一节为词语配伍,考查考生对简单单词的理解能力。这种题型与听力测试中的图片判断有一定相似之处,只不过这里是要理解单词的文字形式表达的意义,听力中的图片判断考查图像形式表达的单词的意义。不管如何考查,都要求我们真正掌握单词。同时这种考题也要求我们学会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要求我们使用“英英字典”。
第二节为一篇短文,它的考查重点是考生对英语文章中具体信息的掌握。考题形式是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对有关陈述进行判断。做这类题只要找到有关信息的出处即可。这种考查方式是为了训练学习者在阅读中进行查找的能力,即为了从一篇文章中找到一个信息,不用读完全部文章的能力。
第三节有两段文字。第一段是对考生阅读能力较高层次的'考查,从试题类型来看它要求读者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技能,包括了解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推测词汇的意义,掌握具体的事实信息,做一些简单的推理判断。
第二段文字最能体现PETS考试的特色,它可能会是一则通知或消息等。这类文章为了达到醒目的效果,文字排列形式与正常文章明显不同,它是分项、分条排列的。有的信息可能用不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考生如果能对这种考题应付自如,就能解决讲英语环境下日常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
写作
PETS一级笔试的第四部为写作,它也分为两节,体现着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循序渐进过程。
第一节是改写句子,它着重考查句型和表达方式。在本节中,每道题有两个句子,第一句原句,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改写,要求考生根据原句和第二句中已经给出的部分补全第二句。这种试题的目的是考查考生运用不同句型和表达方式表达同一意义的能力。它的语言学根据是讲话者如何表达是有目的的,是为了达到不同的交际效果。PETS一级考生即使还不能做到对各种句型和表达方式运用自如,但至少应学会掌握各种句型的相互转换,如主动句与被动句;陈述句与There+be句型;动名词短语和动词不定式短语等。事实上只要考生掌握了两种表达方式,即使不知任何句子的语法来历,也能很好地完成转换任务。
第二节为书面表达。它考查考生写出含有三至五条信息的简短信函和便条的能力。这种题型就是应用文写作。它要求应试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应付诸如书信、便条、留言条、邀请信之类的书面表达任务。从这一节的评分标准中我们也能看出测试的重点。试题规定的任务列为第一项,然后运用多种语法结构和词汇,这一点是对第一节要求的深化。考生在练习这方面写作时应参考相关书籍,力求从一开始就学会正确的格式和相关的固定表达方式。考试大纲后所附的功能意念表也是很有用的材料。
口试
PETS一级的口试部分通常单独安排在以上笔试内容之后。口试分为两节,测试考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
第一节:考查考生初次见面时向他人提供个人的事实性信息(如姓名、出生地、职业、家庭)的能力,考生也应能谈论他们的日常生活及兴趣爱好。
第二节:考查考生根据信息卡内容就具体事实性内容互相问答的能力。信息卡分为提问卡和回答卡,内容涉及到日常生活、爱好等。一位考生根据问题卡提问,另一考生可根据回答卡或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在这一节中要求考生掌握有关个人目前状况,以往的经历以及将来的打算的表达方式。应试者学习时还应多听一些相关的听力材料,学习连读以及重音、节奏、语调等。另外,一级口试考生应认识到在初学英语阶段发音中带有母语口音,表达过程有停顿都属正常现象,他们应保持信心坚持下去,同时还要学习一些维持交流或进行交流补救的技巧。
总之PETS一级考试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和常用语言知识点,最终是为了熟练地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使用语言。笔试和口试以及笔试的各部分内容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不应割裂。学习者应能够从一种题型中去寻找另一题型的解决办法,一种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其他能力的提高。
一、不要太过发散
在财务管理的学习中,不要过度地使用“发散思维”。
不必考虑特殊条件。教材在表述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一般都进行了假设,对某些条件进行了默认,表述的是“大多数”的情况,如教材中求债券的价格,就隐含了“价格等于价值”这一假设。
别结合其他科目。有的同学同时报考了三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喜欢把不同学科的问题进行交叉理解。个人认为,这样的学习方法并不好,不仅会给自己造成理解上的迷惑,也不利于我们掌握相关科目的精髓。
二、不要蜻蜓点水
很多人学习的时候,认为中级财务管理解题思路比较单一,无需结合过多实务,只要根据教材上的思路原理即可。就解题思路来说,固然没错。但很多同学就此养成“看题”的习惯却是要不得的。看书看题看讲义,一切功底都在“看”,这种“蜻蜓点水”的学习法可以用“速度犹如草上飞,效果好比空楼阁”来形容。远远看去,自我感觉不错,但是到了考试,只能“秤砣落水,铩羽而归”。每一道题,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我们真正落下笔,一步一步地计算出来,这样才能找到知识薄弱点,有的放矢,才能做到知识系统的完整、完备和完善。
三、不要急于找出重点章节
财务管理教材中,任何章节均有可能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要找“重点”,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因为全书的内容均是考察范围,哪一章都能出个主观题,就都变成了重点章节。所以,应先秉承“章章是重点,节节需把握”的原则来做学习。
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难度并不大,只要大家认真学习,认真做题,相信都会有很大提高,基础阶段,希望大家打下坚实基础,一步一个脚印,祝大家中级会计师考试取得好成绩。
1.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复习要点
2.中级财务管理备考三误区
3.中级会计师考试复习妙招
4.中级会计《财务管理》复习技巧
5.中级会计《财务管理》复习技巧
6.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强化题
7.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考点强化题
8.中级职称复习策略
9.《中级财务管理》易错题
10.中级会计考试复习建议
wlq
第一课时
1、会背汉语拼音字母表,能根据字母排列顺序写好小写字,能区别大小写字母的形体。
2、能进行简单的词语搭配,掌握搭配的一般规律,初步接触修饰语的作用。
3、会读会认这些新学的词,积累好词语。
一、揭示教学内容
本课时完成一、二、三题。
二、教学第一题:在括号里写上小写字母
1、出示字母表,齐读26个字母。
2、进行大小写对照。进行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找朋友”游戏。
3、抽读,指大写字母便能读出音。
4、学生练习,指一生上台板演。
5、讲评、订正。
三、教学第二题:填空,读一读
1、先读左边的词语,引导学生说出:高兴地(干什么)、甜甜地(干什么)、伤心地(干什么调读右边的词语,引导学生说出:圆圆的(什么)、香甜的(什么)、温暖的(什么)。
2、学生试口头填空,教师相机点拨。
3、学生填空练习。
四、教学第三题:读一读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词组。
2、出示词组卡片,抽读。
3、接火车读。
第二课时
目的:
1、比较句子,认识修饰语的作用,懂得怎样把一个句子写具体。
2、借助拼音读懂短文,体会春天的美丽。
一、复习旧知
1、用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的卡片做“找朋友”游戏。
2、男生、女生出词搭配,看谁接不下去。
3、抽读生词卡片。
二、教学第四题:读句子,比一比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1.出示小黑板,比较第一组。 ①指两名学生分别读句子,大家想想两句有什么不同。
②说说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③师小结。第二句意思更具体,生动。
④齐读第一组的两句话。
2、第二组两句话教学同上。
3、口头练习。师出短句,先试说出加修怖词的句子,允许有5种答案。
三、教学第五题:读一读
1、借助拼音拼读短文,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拼读效果,纠音。
3、默读全文,想想每一段讲的是什么,看看自己喜爱哪些内容,把它画出来再大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它的美。
4、指名读自己喜爱的内容。
5、分小组讨论:春天的图画美在哪儿?为什么这样美?
6、再读全文,读出赞美、喜爱的感情。
第三课时
掌握左右结构的六个字的书写。
一、出示田字格中的字,齐读要写的字
二、指导学生观察日字格中的范字
1、说说它们是什么结构?
2、找出左右大致相等的字有哪些?(醒、群、顺) 找出左窄右宽的字有哪些?(提、胸、姨)左边、右边各占格子的多少?(左边的占三分之一,右边约占三分之二。)
3、认真描写生字,再临写。
4、对照范字检查,看看每个字写得是否匀称、美观,左右部分比例安排是否适当。
三、评选谁的字写得好
第四课时
口语交际:保护有益的动物
一、课前准备
课前指导学生通过询问、阅读、收看影视或网上查询等形式收集“有益的小动物”的图文资料。
1、指导看图,了解口语交际内容。说出蜻蜓、燕子和小青蛙,说说对人类怎么有益。
2、以青蛙在稻田里捕捉害虫为例,指导学生说具体。
二、组内交流
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多,并能说清怎么有益。(如蜜蜂传播花粉,酿制蜂蜜;蚯蚓松土;蛇吃田鼠;猫头鹰捕食田鼠等)
三、全班讨论
1、播放收集到的社会上人们捕食小动物的录像,谈谈你的看法。
2、围绕“怎样保护”展开讨论。要求认真听取别人发言,大胆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见解。
3、引导学生想出具体保护措施,如:保护周围环境,让小动物有安身之处;宣传小动物对人类的益处;不捕食小动物等。
五、扩展活动
设计一些宣传保护有益小动物的标语。
第五课时 第六课时
测验
一、听写词语
故事 伤心 心疼 香甜 鸡蛋 花瓣 吃饭 坏了 怀里 寻找
二、填空
( )的小鸡 ( )地说
( )的梦 ( )地笑
( )的菜叶 ( )地叫
......
[下册复习三(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 考试复习教案七
★ 复习教案
★ 四级考试如何复习
★ 考试复习学习计划
★ 考试六招复习法
★ 三基考试试题
★ 高中生物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