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语文素质教育提升口语能力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gdrgibcdfhjbhz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增强语文素质教育提升口语能力论文(共含12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gdrgibcdfhjbhz”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增强语文素质教育提升口语能力论文

篇1:增强语文素质教育提升口语能力论文

增强语文素质教育提升口语能力论文

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就是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指什么?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就是“听人说话,说给人听,看人家写,写给人家看”。这些话通俗而精要地道出了语文能力的内涵。其中“说给人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校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日益密切、现代化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语文教材也把语言的实际运用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安排。但是,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老师,笔者发现在目前广大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中,重“写”轻“说”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其结果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包括某些“尖子生”)存在着严重的语言障碍,课堂上不敢发言,与别人不会交谈,在会上发言需要老师反复动员,未说话先脸红,说出话来吞吞吐吐,词不达意,不敢说――不会说――不愿说形成恶性循环,以至于初中毕业了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好。这种现象与现代社会对综合人才的要求极不相符。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迅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治病要对症,解决问题要针对原因。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某些教师的授课方式和习惯有关。“填鸭式”、“独角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习惯成定势,长此以往,学生心理上形成了“上课是老师的事”的观念,从“不敢说”到“不想说”的习惯就形成了。二是与某些老师的思想观念有关:不言不语的是好学生,而那些爱说爱动的学生则成了“捣乱分子”,对他们严厉批评,把“鸦雀无声”看做是课堂秩序好、效果好的标志。三是与农村的语言环境有关。农村人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方言土语、脏话等都对学生的语言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带入了学生的语言中。而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语言,在正式的交际场合不仅不能用,而且避之唯恐不及,严重制约了语言交际,对学生的心理也是一个压力。四是缺乏系统、严格的`训练。由于师资水平、教学条件的局限,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口语表达技巧的训练,在农村语文教学中长期成为空白,这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发挥。针对上述原因,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多种尝试,总结出了十六字方法:多管齐下,严格训练,指点方法,典型示范。贯彻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听说读写相辅相成、课内课外相互配合的原则,从而使学生的口语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在四十分钟上下功夫课堂是师生活动最多的场合,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加强对学生口语训练的最佳时机。同时,课堂口语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口语训练,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计划的进行,而且对完成教学计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加强师生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一是变“师问生答”为“生问师答”,鼓励学生向老师提问,这比单纯的“师问生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有无意义,都要给予鼓励,对能提出“难倒”老师的问题的学生更应给予表扬,以激励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二是变“师教生学”为“师生互动”,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实现教学目的。为激励学生发言,笔者有时故意“正话反说”,提出一些站不住脚的看法让学生反驳;有时在讲课中故意露出一些“破绽”让学生去抓“把柄”。学生在寻找理由反驳老师的过程中,能锻炼敏捷思考、合理组织语言、迅速表达意思的能力;而他们一旦“驳倒”了老师,成就感油然而生,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信心也大大增强。三是变“师评生听”为“生述师评”。作文课上,我一般不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先找出几篇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让其作者分别详细谈谈自己的审题、立意、构思过程,然后我再对其略作评价。学生在谈自己“为什么这样写”的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自然得到锻炼。当然,刚开始时应找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以便讲述顺利进行,为其他学生做出示范,也避免差生因刚开始说不好而伤了脸面。

(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一是“变静为动”。对平时不爱讲话、沉默寡言的学生,为启发其动口,就让他们复述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每次复述,都要做到课前有准备,复述后有总结,吸取优点,纠正不足,并且指导学生由简单复述到详细复述,由摘要复述到综合复述,由原文复述到创造性复述,逐步增强信心,提高水平。二是“变动为静”。有些学生性格外向,爱唱爱跳,利用这个特点,可经常安排他们朗读课文,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为提高兴趣,采取交替朗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安排短小精悍的小演讲,一方面使学生能利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发表个人主张;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使用面部表情、手势、姿态、表情等,增强口头表达的感染力。三是变“批评处罚”为“激励引导”。由于农村学生纪律观念不强,上课有说话、做小动作等不守纪律的现象。对此,笔者从不一概批评,而是根据这些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分角色表演一些课文中情节简单的小说、戏剧和故事。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和复述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

二、说写结合,以写促说将书面作文与口头作文结合起来,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口头作文除了能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之外,对学生的思维有迅速敏捷的特别要求。在口头作文过程中,思维(内部语言)――快速遣词造句――口头表达(外部语言)几乎是闪电般地进行着,一旦“出口成章”就成了最终形式,不能更改,因此更能体现学生口语表达的综合能力。口头作文要突出以下原则:1.篇幅短小(三至五百字);2.最好紧扣课文进行,讲述读后感,改写故事等形式都可。如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可让学生把故事改为“于勒腰缠万贯回家,情节又如何发展”,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感想等;3.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一般原则是先读后说,先听后说,先说后写。

三、结合课外活动,设计说话训练课外活动期间,学生拘束较少,思想放松,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好机会。训练题目可以由教师选定,也可辅导学生设计一些说话训练项目。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笔者给学生设计过这样一些内容:1“.我该怎样讲”:设计在不同的场合、对象的情况下该如何讲话,使学生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做到用语优美、正确、得体。2“.猜猜他是谁”:学生自选班内某一个同学为对象进行介绍,让其他同学猜猜看,然后对比印证,看看谁介绍得最形象。3“.杰出人物事迹介绍”:每人介绍一位自己最敬佩的杰出人物,侧重介绍事迹、贡献。4.“我的座右铭”:每人总结出一条自己的座右铭,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说明。另外,还可采用故事会、辩论会、时事报告、读书心得、影视评论等方式,力求形式多样,寓学于乐。此外,课外活动中还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广泛阅读,深入思考,以知识充实头脑,丰富自己,以读促写。四、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综合训练

(一)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口语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教师口语是否规范、生动、娴熟,是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起着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要力戒语言的随意性以及庸俗、不规范的语言习惯。农村缺少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但教师切不可以此为由而不讲普通话。教师要用规范、优美的普通话引导学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加强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要尽可能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多讲话,使他们逐步克服怯场心理,能够在众目睽睽之下有足够的胆量和勇气面对众人。训练时笔者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因人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学习成绩和爱好特长等具体安排,不强求一致。二是积极鼓励,特别是性格内向或口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标准适当放低,每发现点滴进步,就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三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急躁,不贪多求快,做长期努力的思想准备。四是及时引导,发现学生中自卑、畏难等思想情绪,要及时解决。刚开始可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讲稿,作为口语表达的“拐杖”,等适应环境、信心增强之后,再逐步脱稿,谨防弄巧成拙。

(三)系统的训练表达技巧一是语音语调训练,结合讲解汉语拼音知识,重点训练学生说普通话,纠正方言土语。可采用诗歌朗诵、念绕口令等方式,让学生多听多练。二是表达技巧的训练,包括发音技巧、姿势技巧、叙述技巧、说理技巧等。三是应变能力训练,可采用智力抢答、词语接力赛、辩论会等方式。四是训练说话要中心明确、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可以从简单介绍、一事一议开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能单靠简单的训练方法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和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只要我们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就一定能达到目标。

篇2:托福口语高效提升口语能力

托福口语技巧分析 把握练习技巧才能更高效提升口语能力

托福口语备考技巧一 了解自己的口语水平

“知己”即考生在正式备考之前要先了解一下自己的托福口语水平,考生只有在了解自己的实力水平的基础上,才能知道别人给的备考建议适不适合自己,,找到自己在备考的重点,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托福口语训练方案。小编认为考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检测自己的口语水平:

组织答案的能力,如果考生在做托福口语的时候存在着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的针对题目内容组织答案的问题,那么考生在备考的时就要多多的利用历年的真题进行练习,提升在有限的时间内巧妙的组织答案的能力;

语音识别。如果考生在做综合口语的听力时候,存在着听不懂语言,思路跟不上说话者的语速的问题,那么就一定要对这一方面加强训练,提升自己的语音识别能力;

词汇辨识,如果考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对于大多数出现的单词的意思都不理解,那么考生在制定备考方案的时候,就应该着重注意词汇的积累,扩充词汇量。

托福口语备考技巧二 利用好工具

在托福口语考试中,笔记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因为不管是阅读文章还是听力文章,都只会出现一次,而巧妙的运用笔记,可以帮我们将在阅读和听力文章中的瞬间记忆延展成为短时的回忆。所以,小编建议考生根据在托福口语考试中出现的听力和阅读文章进行笔记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主题段和主题句的关键词,尤其是要注意在文章中出现的时间,数字以及人名,地名和专有名词,灵活的运用笔记符号记下答题要点。

托福口语备考技巧三 主动获取关于口语的信息

在每次进行口语训练的时候,考生都要主动去获取口语信息,先发制人,不要等信息来找你。在托福口语考试中,阅读材料和听力材料都不短,如果考生在做题的时候都要仔细的等待听力和阅读材料给予你答题信息,那么考生很有可能还没有听或者读一段就已经累得不行了,那么又如何集中注意力去获取有用的信息呢?所以考生要先发制人,要在准确把握阅读和听力文章的结构的基础上,主动的区分主题和例子之间的关系,分清哪些是答题要点哪些是跑题的内容,不要在拘泥于一句一词。

托福口语表达时的语速有多重要

想取得托福口语考试高分,有内涵有逻辑还不行,还得考虑速度问题。如果整体都很好,但是老师一个没有听清楚,岂不白费。

有些人觉得托福口语说快的话,效率比较高,最直接的效果便是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多说一些。而且这样会给人以不拖沓的感觉,干脆利落,印象分比较高。

但是事实上,新托福口语考试是机考,本身就不能用其他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进行辅助的表达,考试的时候还会有一起参加的其他人的影响,所以托福口备考时语还是要以让别人听懂为第一要务。

至于大家认为的说话越多,也许就会越有优势,这其实是不能定论的。说话的量的多少,要看能否把意思表达清楚,只要能完整清晰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就不必要说那么多的话,毕竟这是考试不是聊天需要寒暄。

相信同学们心里都有了一定的想法,不管是托福口语语速怎样,重要的是自己在考场上把握一定的度,还要考虑时间分配的问题。

怎样才让你的托福口语富有逻辑

Step1: 考生要先了解问题是什么

要让口语有逻辑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真正理解问题的含义,知道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要是你的答案跟问题毫不相干,答案就等于完全没有逻辑性。即便语法啊,发音啊,措词啊都很好,但是整个答案毫无意义。人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张嘴,所以你要多听,多看,少说。医生也是要先找出病症才能对症下药。同学们一定要先理解问题是什么。然后才能给出最好的答案和解决方案。

Step 2: 学会组织的你想法

同学们常常在事后,等到有时间重新回想的时候再后悔。尤其是在充满消极情绪的情况下,同学们常常做出错误的判断,说出错误的话,等到平静下来以后非常后悔。想要把话说得富有逻辑性是相当费神的事。在考前的空余时间里,同学们就应该思考问题,想想考试的场景,想想如何有逻辑性地回答问题。此刻,同学们的大脑胜过了情绪。能够毫无压力地练习。由于事前已经把想法组织好,一旦面对考试问题,同学们就已经准备好富有自信和逻辑地回答问题了。

Step 3: 演练

组织好想法以后,同学们就要演练怎样大声对自己说了。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对其他人说。大声说出来!语言已经在脑海中形成了!不过你会发现一些问题。很多时候,同学们发现要说的跟所想的有些区别。那就一遍一遍反复说,一直说到你自己觉得舒服,有所提高为止。这对提升考生的自信有极大好处。熟能生巧,这真的会给你带来高分哦。

Step 4: 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

考官们很聪明,他们总是很快看穿你。他们会意识到考生是在真的说还是背诵答案。那些能打动考官的考生往往真诚而富有感情。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让考官理解他们的意思,打动考官,水到渠成得到高分。要在考试中为你所说的言语的赋予含义,也要说出你真正的意思。

恰如其分地表达你自己也是一个技术活儿。在考试中同学们一定要注意逻辑性。有时候,同学们的表达方式会让考官们判断他们是不是要给高分。所以考生们在表达的时候,要小心用词跟语调。

Step 5:清楚地说出你想要表达的

要想得到考官的理解,同学们应该以一种沉稳,响亮,自信的声音参加口语考试。考官喜欢说话自信的考生。另一方面,如果一个考生说话软绵绵,慢吞吞,声音小的像耳语,考官听了简直昏昏欲睡。我们每一个音节都要发音清晰准确。当然了,如果考生的措词和口音也都不错的话,那是再好不过的了。考官常常因为考生的口音错会考生的意思,但是考生的口音又确确实实让他说的话产生了歧义,有的考官会发现这现象又好气又好笑。考生一定要清晰地信心十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们尽量不要使用专业术语。有时候考生竭尽全力口若悬河地向考官解释那些考官完全不明白的东西。考官会觉得自己像个白痴,没法理解这自作聪明的考生在叨叨些什么。书上不是说过吗?最好的的推销员能跟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打交道。

Step 6: 叙述你的观点

同学们想要表达得有逻辑性,就要注意实话实说。当然了,考生有表达观点的自由。考生们可以摆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简单地陈述理由。考生甚至可以以史为鉴,可以认可班上大多数同学的观点,也可以用数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有些情况下,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是观点相异而已。所以,同学们可以在托福口语考试中得到意想不到的额外分数。

Step 7:学会放松,你已经准备好了

你已经准备好了,完全没必要担心。你了解素材,了解什么是考官想听的。勇敢自信地说出你千雕万琢,数次演练过的答案吧。你要相信你自己完全有能力掌控考试,获得高分。

要在考试中富有逻辑,同学们的回答要基于现实,合情合理,时间把握准确,可控易懂。一定要基于事实,不要只是夸夸其谈自己的回忆,流言蜚语,猜想,感觉等等。同学们一定要理解问题是什么。理解了问题以后,就要在脑中组织自己的想法,形成有逻辑性的答案。草率的思考会导致草率的回答。别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急急忙忙给出答案。比如说,一个考生在很紧张的时候,就没法好好考虑他的答案。当紧张冲昏了头脑,逻辑就无影无踪了。一定要注意你的答案有说服力。试图语出惊人不可取,这有可能使答案缺乏逻辑,因为这样考生们往往无法确定他们所说的内容。你的大脑具有推理能力,所以这项考试中表达清晰,让考官明白你的意思非常重要。这也同时要求你要仔细思考你到底要说什么。

篇3:如何提升托福口语叙述能力

如何提升托福口语叙述能力

1.尽量按照总分的结构进行叙述

单刀直入是西方人习惯的表达方式。由一句主题句引出观点与中心,让考官能够清晰地得知叙述的主题,从而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在考题中出现了问题,则应该开门见山地回答问题,切入主题,阐明自己的观点,从而为接下来的详细叙述理清层次以及节约时间,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则可以再增添一句总结的话语,使叙述详尽完整。

2.在叙述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利用逻辑词汇

用好逻辑词汇才能使文章的逻辑顺畅,条理清晰。中国人说话习惯靠上下文去分析句与句的关系,但是西方人不同,他们习惯用逻辑连接词来表达句子关系,如果按照中国人的思维去说英语,在外国人看来就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句子罗列,这样的分数常常会十分的不好看。论点的叙述,则应该尽量在草稿上简单罗列,讲述时由浅至深,增强逻辑性与条理性。所以,在练习口语的过程中,最好请一位外教跟踪辅导,为学生纠正口音以及语言习惯等问题。

3.在描述时,应该尽量将抽象的话语具体化

切忌在口语回答时很空泛地喊口号做呼吁,这样常常收效甚微。西方人习惯十分具体生动的描述,如描述环境很优美,不应该仅仅说“it''s beautiful outside”,而可以去描述flower,tree,bird等细节,增强生动性。

4. 多做常考叙述问题训练避免开不了口

问题面对十分概括的问题时,许多考生会觉得十分难以开口,只能让时间白白流失,痛失了分数。针对这类问题,托福培训老师会提供了一些常考的口语问题,并给出了详尽的答案,并指出面对这类问题时,就应该将问题缩小到一个具体的事物进行叙述和讨论,缩小问题寻找突破口,这种方法也是所有宽泛问题的应对方式。

托福口语:风俗类话题练习

“风俗话题”关键词汇、短语和句型

主要传统节日: carnival狂欢节(狂欢节是一个大斋节前的节日,人们狂欢作乐并宴饮。狂欢节的日期根据复活节的日期推定,但必须是2月的星期一);Christmas圣诞节(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 12月25日);Easter Sunday (耶稣)复活节 (3月21日或其后月满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天);Father’s Day父亲节(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Mother’s Day 母亲节(在美国为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Valentine's Day情人节(2月14日);Lantern Festival元宵节;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New Year's day元旦;Spring Festival春节;etc.

其它词汇: Christmas cake / card / present / pudding / stocking / tree, Christmas Eve / time, colored lights, compliments, customs, fireplace, gifts, goodwill, habits, ham, privacy, ribbons(缎带,丝带), rose, Santa Claus, shocking, tradition, Turkey, wreaths(花环,花冠),etc.

常用短语: appropriate dress, break (follow, keep up) a custom 破坏、(遵从,遵守)习俗;celebrate Christmas, cultural differences, culture shock, Eastern and Western societies, go “Dutch”, manners and customs风俗习惯; proper behavior, religious customs, social customs, the Thanksgiving feast, etc.

常用句型:

1. Custom required our dressing for dinner. 礼俗要求我们参加宴会穿礼服。

2. It is an old custom that men tip their hats when greeting somebody.

3. It is the custom for the Chinese to take off their shoes when they get into a hall.

4. It is the custom to dye eggs at Easter.

5. 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

6. So many countries, so many customs. 有多少国家,就有多少习俗;百里不同风。

7. Social custom vary greatly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8. The celebration of Christmas is a custom.

9. Turkey and ham are traditional dishes for Christmas.

10.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托福口语应该怎样复习

1,2两部分的口语就不说了,把老托作文185中的文章多练习一下,对于这两个部分的口语考试应该是很有把握的。

先说说第三部分

a. 在第三部分的阅读中在内容上一般是学校推出的某个政策(9/15是对student health center的改进,而9/23是对学校食堂的改进,所以从内容上来说都是贴近校园的)

b. 从阅读的结构上来说,上面所说的政策一定是分为2部分(9/15是学校附近的大医院,斌且突出其2方面,距离和医疗质量,而9/23也是2方面,一个是引进一个新的食堂,第二个是增加服务的内容food serivce)

c. 在听力中一定是结合上述2点对其展开驳论,所以听力中有用的信息点只有2个部分,那么在自己叙述的时候只要对这2个驳论进行复述就可以了。

再说说第四部分

a. 第四部分的阅读是对某种专业术语的阐述(9/15是false concensus,9/23是selective attention),在看这部分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懂这些术语的意思,一般会在阅读中以粗体表示,一定要认真看。

b. 在听力中speaker就会根据阅读中的术语通过例子进行阐述,而这个例子也一定是分为2部分的(9/15通过2个实验,一个是让一组人在图书馆大声喧哗,而另一组人反之,第二个实验是对于以上的实验想象大众对之的反应,而这两个例子都表明了任何一组人都会认为对方和自己的opinion是相同的,从而用此论证false concensus,而9/23虽然是一个试验,但是实验中也分为了2部分,试验是通过同时在一个人的耳朵中塞入两个耳机,一个耳机中播放一些菜谱,而另一个耳机则播放天气预报,当被实验人需要word by word的重复耳机中播放的内容时,人们往往记住了菜谱,而忘记了天气预报,特别是在天气预报中的语言从english变为turkish时被实验人居然没有发觉,从这两个部分来阐述阅读中的selective attention,就是当人们接受多于一个以上的信息时,人们往往会记住一个事物,而忽略了其他的信息)

c. 所以,在这部分也是和第三部分一样,看清楚阅读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听力是对阅读内容通过实际例子或者试验的一种论证,所以也只要听出2点就可以了。结构上是相当的清楚的。

第5题,这个倒是和delta十分的相似,思路是在conversation中male/female中的一个提出在学习或者生活上的某个困难点,然后对方给出2个解决方案,在口语复述的时候只要再加入自己对于某种解决方案更prefer就可以了,这个和口语的第2部分是相通的。

第6题,这个和delta也是十分相似,但个人感觉听力的文章内容没有delta这么复杂,一般来说结构十分清晰,还是很好理解的。

a. 这个部分的听力首先是对于一个主题或专业名词的解释,一般来说是第一句,话语的速度不快,比听力考试的速度要慢,所以要记住,或者记下来,应为这是全文的主旨。(9/15新物种的引进对于当地其他物种会产生damage的影响,9/23是关于Bio Population size,根据以前某种植物population的increase/decrease来预测将来的population发展,是increase还是decrease)

b. 接下来的部分就是对这个主旨从2方面进行解释,也是同样通过举实际例子的形式进行阐述(9/15举了2个plants一个是非洲的某个物种,一个是北美的一个物种,都是通过这两个实例来论证new introduced speices will bring damage to other species,9/23是一个松树的例子past的population是increase的,因为根扎的深,所以导致旁边其他的plants死亡,因而给松树带来更大的生长空间,所以其future population也是increase,第二个例子是某种vegetable,past是increase,而由于past的数量太过于多了导致了其很多的plants starve,所以其future population是decrease的)所以从这些点来看结构和举的例子是很清晰的。

综上所述

第三部分阅读2点,听力2点(speaker持反对态度),叙述的时候也是2点。

第四部分阅读1点(term),听力2点(通过2个例子或者一个例子的2个方面来阐述阅读中的term)。

第五部分男女中的某方提出问题,另一方给出2个点的解释,在口语复述中加入自己的prefer。

第六部分先表述一个term,然后是通过2个具体的例子来证明这个term。

托福口语

篇4:巧用录音提升口语能力

巧用录音提升口语能力

1. 让同学们可以录下自己的答案,去回放自己的录音,从中找出自己答案中的错误与不足。

很多同学有一个误区,即自己会去说英文,但不去听自己说了什么。我们往往潜意识中会认为自己可以说对,说好很多内容,殊不知往往会被自己的“自以为”欺骗和蒙蔽。举个例子,学生总说“我刚才没有什么语法错误”或“我好像没说错什么吧。”,这时候老师会把他们犯错的地方拿出来回放,让他们自己去听。学生就“惊奇”地发现,怎么自己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最常见的就是同学们刚开始录音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的紧张和不太适应,便更加容易导致同学们用错人称指代,就是he,she不分;还有经常出现的同学们在来回“穿越”,即时态混用;再者,会出现某些词的发音问题,某些连读弱读,重音、强调的问题。换言之,“录音”录下的,除了同学们的答案,帮我们计时,更是录下了同学们的种.种“罪证”,让大家可以有据可寻,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而如果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会再犯,不也就是提分点的所在吗?

2. 一遍遍的录音会帮助我们不断提高口语考试中的心理素质。

觉得听自己的录音,特别别扭和难受是吗?恭喜你,这是你开始“自我折磨”和“破茧成蝶”的第一步。托福口语学习过程中十有八九的人都会在开始听自己录音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录音内容和表达特别傻,怎么自己讲话的时候觉得自己说话挺正常,挺好,但一听录音回放甚至都会有想吐的感觉。不过别忘了,正是有了这样的先“恶心自己”,才会发现自己有多少不足之处,有多少要改进的地方。一遍一遍的录音,甚至是一道口语题目自己十遍,二十遍甚至三十遍的录音之后,一定会有进步和提高。那时候我们就不会再被自己“恶心”到,而是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成长。这样,我们的心理素质也是在不断提高的。大家在考场上,就不会感到任何怯场和紧张。

3. 让我们有了更强的“考试时间感”。

很多同学跟我说过:“老师,托福口语考试时45秒简直过得太快了,我还没说话呢,就过去了”,“老师,60秒太长了,我说不到那么久的话,”“老师,60秒过得好快啊,我还没想好怎么说呢,就结束了。”亲爱的同学们,无论你们觉得是答题时间太长还是太短,都反映出了一个事实,就是各位真的是计时录音练得太少。大家听过有“语感”,其实考试的“时间感”也是这么练出来的。我们在答题的时候不会一直盯着屏幕的时间,因为我们还要看笔记上的内容。因此录音计时可以帮我们练出非常好的时间感,让我们驾轻就熟地知道自己讲了多久了,时间大概进行了多久了,就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组织答案。

大牛分享:5步拿下托福口语备考

为托福口语考试做个备考计划几乎是考生们的必经之路,这样不但能使复习有条不紊的进行,一个计划的实施更能锻炼一个人的能力与毅力,下面就来看看这位托福考试达人给大家的托福口语备考建议。

一.语音语调

提高语音语调最好的方法就是模仿。也就是我们做的跟读,所以在听写完一定要进行跟读训练,如果没有时间做听写,那么跟读也一样要做。

关于模仿的材料:首推TPO中的听力部分,这是绝对应该重点把握的。再次就是新概念、VOA,如果有时间可以看看美剧,记得看到有网友说模拟唱歌,我觉得有时间也可以试一试,至少不用那么枯燥了。我开始的时候跟读新概念,每天三篇每篇做到跟读同步完成,一个月下来,感觉发音好多了,以前我自己听自己的发音都觉得不好意思,还有精通美语语音这本书也不错。

二.答题思路

我用的资料是机经和高分120,主要是按机经去练习的,用高分120的答题思路,即8个句子:1个中心论点、3个分论点1、3个分论点2和1个总结。刚开始时用这个做为参考,拿到一个题目,首先要提出自己的观点,一般在第一句直接提出,再阐述原因,注意一定避免中国式的含蓄和先说原因后说结论。然后再分出小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注意一定要具体的例子支持你的观点。例子的问题稍后详谈。另外,口语的一二题可以配合独立写作一起练习。

三.如何举例

说到举例,大家都知道例子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例子,那就是大白话一篇了,美国人喜欢有论据支持你的论点,这样他才会觉得真实可信。

例子一定是具体的例子,不能是泛泛的。比如你喜欢的一个地方。如果你说我喜欢大海,可以吹海风,晒太阳、滑沙、滑草、潜水,还有各种水上运动等等,这些是不够的,一定是具体的。比如,我几乎每年都去,今年和家人一起去的,在XX地方吃了海鲜,一起玩了XX水上运动,跟弟弟一起出海打鱼等等,这样就有说服力了。大家注意到了吗?一定是有具体的人具体事。

四.如何在有效的控制时间

最初练习时,先写出草稿,然后对着念,看能否在45秒内完成。之后做调整,直到语速和长度都合适的时候,一定做模拟练习。拿到题目后,15秒来用构思框架和内容以及语言的组织,45秒作答。

特别提醒:如果你没有学习伙伴,一定要把你的回答录下来,然后听听有什么问题,再做有针对性的改进,直到满意为止。想想我说成那样我都录了,你还怕什么。

五.特别重要的一点:总结

不管是哪部分,一定要注意总结,把不会的,不熟悉的一定要收集到一起,进行复习。同时总结答题和复习规律,这些都一定要用心去做,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以上就是关于托福口语备考的经验心得,希望能帮助更多备考托福的小伙伴找到适合自己的提分方法,也预祝大家都能取得满意得成绩。

篇5:提升朗读能力小学语文论文

提升朗读能力小学语文论文

一、研究背景

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各年级都需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朗读。如何解决目前二年级学生的识字不多,朗读能力有限,唱读现象普遍的情况,是当前教师的首要目标。

通过日平日教学的努力,我班学生在朗读方面的能力虽然有很大的提升,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他们朗读课文时,有的不是一个词语一个词语读,把音拖得很长,就是读的特别快,句子之间不停顿;还有不少学生随心所欲的读,加字漏字;有的学生因为对生词的不理解,读的时候把词分开读,把句子原本的意思给弄乱了,如:他看到地上的水怒斥正在玩水的小明,读成:他看到地上的水怒--斥正在玩水的小明。这些都是学生们朗读没有感情,对生词的理解不够等朗读能力不成熟的表现,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带领学生学习和理解生词的含义,以“情”朗读课文是培养其阅读能力的前提和重要手段。

因此,本阶段制定了让学生加强词语理解、以“情”朗读,提升朗读能力的专题研究。

二、疑问

低年级同学由于注意分配能力较差,识字不多,在朗读时善于将注意力集中在读准每个字的音节上,从而忽略了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以及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在朗读课文时也就容易发生一字一拍拖腔拉调唱读的情况。低年级正是学生培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能力的学段,让每位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由此可见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课文展开以“情”朗读,还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如何让学生兴趣倍增,并带着感情展开阅读,逐步将自己融入角色,最后结合关键词语的意思,理解文章大意,从阅读中学习文中做人的道理。

针对当前学生存在的种种情况,如何实现让学生加强词语理解、以“情”朗读,提升朗读能力专题研究的目的呢?对于生疏的课本内容,如何让学生兴致勃勃的来学习呢?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角色,将自己融入角色呢?对于课文蕴含的深渊含义又如何让学生自己体会呢?这些疑问还需要在课堂中一个个去解决。

三、教材简析

《九色鹿》是一篇神话故事。课文运用对比的手法,以九色鹿美丽、善良反衬出猎人的丑恶、贪婪和忘恩负义。以猎人前后截然不同的行为对比,以及猎人最终的下场,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能做个忘恩负义的人,要做个知恩图报,遵守诺言的人。

针对当前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在本文教学中,应以抓住加强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促进学生朗读的顺畅性为重点,展开以“情”朗读:首先范读,以情传情,引学生入情入境,其次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将自己融入角色,再次已读带讲,升华文章中心,最后从“指读”过渡到“视读”。例如:在讲解词语含义的时候,我先对同学进行一次选词填空的训练,对于后面词语的理解埋下伏笔。选择文章中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如“飞一样”、“冲”、“信誓旦旦”、“连连点头”、“怒斥”、“腾空而起”等,与它们的近义词混在一起,让学生进行选词填空。在课文朗读与讲解之后再回过来对学生的选词进行回顾性地探讨。

四、教学实录

实录(一)

师:(范读)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有一头九色鹿。它的头上长着一对雪白闪亮的鹿角,身上的毛有九种颜色,奔跑起来,好像一道美丽的彩虹。

师:(提问并抽答)大家想象下九色鹿的样子,说说对九色鹿的看法。

生:九色鹿很美丽,它有九中颜色,就像一只仙鹿一样。

生:它的鹿角是白色的,一跳一跳的,很可爱。

生:九色鹿在山林里才有,还很美丽。

生:九色鹿生长在山林里,有白色的鹿角,九中颜色的鹿毛,很漂亮。

(在文章开头我以轻柔缓慢的语调,赞美的语气来读,让学生沉浸在对九色鹿的美好想象中,然后用提问抽答的方式了解九色鹿在他们心中的样子,然后再组织他们想象九色鹿的美丽,展开阅读,这时,学生阅读的语气和语调都有所改变。

实录(二)

师:(范读) 猎人为了得到国王的悬殊,违背了自己的誓言,带着国王的军队来到湖边。他假装掉进湖里,骗九色鹿出来救他。九色鹿救起猎人,浮出湖面,看到一群围捕它的士兵。它气愤极了,怒斥猎人:“你出卖了我,你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说完,它腾空而起,把背上的猎人丢进湖里。

师: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读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焦急或遇到危险状况的句子时,大多读得快些、急促些;表现高兴、兴奋、夸耀的语句时则音调略高;表示伤心、沮丧的`句子时则低沉缓慢。对九色鹿发现自己被猎人背叛的这段,我们就要用急促的语气,带着伤心、沮丧感情来阅读,这样才能真实体会九色鹿当时的心情。大家找下这段话中,能体现故事转折的词语有哪些,分别应该以怎么样的语气来阅读?

生:假装、骗---狡猾、虚伪的语气

看到……---沮丧、失望

气愤、怒斥---愤怒、讨厌与憎恶

出卖、忘恩负义---无辜、伤心

(在猎人对九色鹿信誓旦旦地承诺时,范读时则注意言辞恳切的情感;在九色鹿知道对猎人出卖她时所做的一切时,则应表现出愤怒,要读出厌恶的语气。通过范读,让学生找出情感起伏的关键词语,再进行朗读,学生即能很快地融入课文场景,与作者产生共鸣,对猎人这个形象产生讨厌与憎恶的感情。)

实录(三)

师:九色鹿第一次救猎人时,猎人对九色鹿是怎样的感情?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第一次九色鹿救猎人时,猎人对于九色鹿是有感谢的心情的,从‘信誓旦旦’、‘一定’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猎人对于九色鹿的感激之情。

师:那么信誓旦旦的意思是什么呢?

(我就针对“信誓旦旦”这个词语对学生讲解,感受猎人此时对于九色鹿做出承诺的那种肯定,与后面出卖九色鹿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如果把‘一定’换成其他词语呢?”指导学生用其他词语替换“一定”,再朗读,感受其中的语气,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情强烈程度,体会在此时,猎人对九色鹿的感情。)

师:九色鹿第二次救猎人时,九色鹿对猎人又是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九色鹿第二次救猎人时,九色鹿对猎人是憎恶、失望的,从‘怒斥’、‘愤怒’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

师:正确。(及时评价,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这里,更加突出了猎人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形象。同时,九色鹿对人们的失望也从“从此,再也没有人见到过它”体现出来。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高潮部分之一,体验感悟九色鹿的愤怒之情,明白猎人是个忘恩负义的人。)

五、教学启示

(一)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抓住情感主线,才能促使学生读好文章

小学阅读教学具有生活化特征,它和课本教学内容、略微抽象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小学生眼中,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加上《九色鹿》这篇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文中运用对比的手法,用九色鹿的美丽、善良反衬猎人的丑恶、无耻,用猎人自己前后截然相反的行为对比,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能做个忘恩负义的人,要做个知恩图报,遵守诺言的人,学习起来更有吸引力、想象力,同时附有教育意义。对于小学生而言,对语文知识还不够深入了解,阅读也刚开始接触,社会关注等信息更谈不上了解,学习的同时存在不少问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要想让学生读好课文,真正的进入文本,教师在每一节课里都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起到主导示范作用,给学生创设体验感悟的机会,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抓住情感这条主线,推动学生的情感不断发展。这样学生才能读好文章。

(二)深入朗读的同时,再学习理解词语含义,效果明显

通过层层深入朗读训练,同学们对于文章感情的投入已经有一定的程度,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对选词填空的学习,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又有了更加深入的学习。学生的情感就像是一朵火苗,只要我们教师恰当地激发,就可燃起熊熊烈火。针对目前二年级的学生所有的朗读水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本上能做到理解词语意思。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地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延展。让学生想象“九色鹿走之后,猎人会有什么反应呢?然后你还想对猎人说些什么?”既可以达到说话练习的目的,又可以从中观察学生情感的到位程度,让学生初步意识到人不能忘恩负义,应做一个知恩图报,讲诚信的人。

(三)开展“评读”,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在学生有一定的朗读基础之后,进行“评读”在提高朗读能力上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时候,我让学生再分小组各自朗读全文。评读的方式有很多,我选择的是让学生互相评价,我再做出适当的点评。在评价时,我更倾向于正面地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发展求异思想,大胆发表个人看法。

六、课后反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多练习,多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投入积极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的课堂,朗读就会产生无穷的魅力。当然,要想让学生读好课文,真正的进入文本,教师在每一节课里都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起到主导示范作用,给学生创设体验感悟的机会,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抓住情感这条主线,推动学生的情感不断发展,这样学生才能读好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由于对生字词的理解不够容易读破句,因此在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对生字词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意思,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流利、通常的阅读。

为此,本学期想在日常教学中训练学生顺畅朗读的习惯。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朗读能力不强的学生,以最大的努力提高这部分学生顺畅朗读。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进一步提出“根据提示读出语气”。为以后年级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6:提升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论文

提升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论文

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实践意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帮助学生顺利展开实践体验。教师应利用现有教学条件展开实践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体验机会,并借助学生生活认知、各种信息渠道、实践操作活动等,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一、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实践观察

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不妨借助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经验,展开多元教学设计,促使学生学习认知思维的多点对接,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构建语文认知体系。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之中,对相关事物展开细致观察,并将观察信息进行科学整合,以形成重要学习成果。学习内容大多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发动学生展开生活性观察学习,这是标准的“让学”设计,对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有着极大的帮助。《鸟语》中描写的场景是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教师给出针对性引导:“我们都见过喜鹊、小燕子、麻雀、布谷鸟等飞禽,对它们的叫声也比较熟悉,谁能够模仿一下这些鸟的叫声呢?”学生听说要模仿鸟叫,都显得极为兴奋,纷纷要求展示自己的技能。在学生模仿展示时,教师不时给出评价性引导:“你学得真像,我仿佛看到了展翅高飞的雄鹰。”“布谷鸟的叫声已经很少听到了,你却模仿得惟妙惟肖,从这些鸟语中,我们能够听出什么特别的意思吗?”学生又展开自主探究活动,很快就得出一些学习认知。有学生说:“布谷鸟只有到要播种的时候才发出‘布谷、布谷’的叫声,仿佛是提醒农民朋友该下地播种了。”也有学生说:“我最熟悉的是麻雀的叫声,叽叽喳喳的,真的不知道它们在嚷嚷什么,但我猜想,它们是在聊天,或者在开会,讨论生活问题吧。”教师让学生模仿鸟叫,给他们创设实践展示的机会,学生有一定生活认知基础,自然顺利展开相关操作学习,并在具体体验中完成学习思维升级。学生的.感悟是深刻的、多元的,教师“让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激活,学习效果显著。

二、延伸课堂,扩大学生学习视野

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教师要有拓展意识,尽量给学生提供更为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学习。所谓课堂延伸,就是要对课堂训练进行多元延伸性设计,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性学习活动,或者引导学生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展开一些社会性调恕R陨隙际强翁醚盗费由煨匝习,教师要给出科学规划,帮助学生形成可行性操作方案,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性学习,实现学习认知体悟性成长。如在教学《沙漠中的绿洲》时,教师设计课外训练任务:阿联酋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绿洲,可见他们对绿洲的渴望和爱护。我们要保护好生活环境,也需要每一个人都做出应有的努力。展开社会调查,搜集本地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特别是普通市民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需要用案例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信息,走入社会展开走访调查,很快就得出了调查结论。有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我们这里污染源很多,有汽车尾气、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等,都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为制止工业废水排放,很多市民自发展开监督举报活动,并设立监督岗,不定时展开环境监测,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给环保部门,或者是通过拨打12369,反映一些工业区污水排放情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让学生深入到社会,对社会现象展开细致调查,并发动学生进行个性展示,这是教师引导帮扶的结果,也是“让学”的具体体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的学习认知带有明显的体验性。

三、优化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语文的实践活动形式很多,教师要做出恰当选择,以提升实践活动的有效性。语文实践活动对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进行不同设计,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为自我成长创造良机。课外阅读、写作、信息搜集、材料整合、社会调查、网络交互等,都是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教师要根据学习需要作出合理选择。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并不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展开多元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体验机会,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不妨对文本展开深度解析,寻找设计实践活动的契机。如《第一次抱母亲》写的是亲情故事,其浓重的亲情给人带来的是震撼的感觉。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体验性学习,进行课堂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该如何报答父母恩情。学生讨论热烈,都能够给出自己的感恩方式。为此,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个实践操作任务:回家之后,给妈妈洗一次脚,并将操作过程以习作的形式呈现出来。习作交上来,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学习活动。有学生这样写道:“我要给妈妈洗脚,妈妈说什么也不让,说我发神经了。在我的坚持下,妈妈终于同意了。当我给妈妈揉脚时,我发现妈妈好像很激动,眼睛里有什么东西在闪烁。从妈妈的表情里,我读出了欣慰……”教师组织学生集中展开评价活动,对学生的优良表现给出肯定。学生参与展示和讨论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设计的精巧性。教师给学生设计实践性活动任务,学生将操作过程和相关认知体会以习作形式呈现,这是比较成功的教学设计。从学生习作情况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成功启动,也带动了情感投入,并在情感交互中达成共鸣。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呈现多元性,已经超出语文学习范畴,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总之,“让学”是一种教学意识,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发动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用智慧性设计,为学生提供实践感知体验的机会,这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意识。教师智慧地设计教学,通过主动让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在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展开多重历练,实现课标的基本教学目标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7:增强语文实践能力的培育论文

增强语文实践能力的培育论文

传统的语文教学要求从字、词、句、语法修辞到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艺术手法面面俱到,偏重于以学生学习知识为指导思想。只着眼于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教学中难以显现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特的个性。使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差,语文素质和能力的发展较慢,也远远落后于素质教育和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当今的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指导思想,突显理论联系实际与启发性的教学原则,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语文。语文实践,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为提高语文素质,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今天的语文教学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语文能力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以素质教育观为指导,变革旧的教学模式

1.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教师们的.教和学生们的学,应试教育的观念使得教师的教学行为谨小慎微,学生被动地听讲、做作业、背课文,应付各种考试,长时间过着苦行僧式的学习生活。为了分数,教师不敢求新求变求发展。这是有违我们的教学目标的。我们的教学目标应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学生在不断实践和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最终达到不需教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离开学校后可以继续独立发展。

2.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改革教学方法。现有的教学方法,视教育的对象为传授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特的个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特别是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明确对于问题的解答不仅要在意结果是什么,而应更注重于得出结果的方式与过程。

二、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1.引导实践的方法,增加实践的机会。学生思维的发展,总是和各种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在学习的活动中感知事物,在头脑中产生表象,再对各种表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一系列“内化”,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导之以实践的方法。语文的实践多在听、说、读、写几个主要方面。在“听”与“说”的方面应该教给他们正确的听、说态度,仪态自然,注意力集中。抓住关键要领,加以吸纳,分析和准确表达。“读”的方面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读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语感。通过整体的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阅读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蕴。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写”的方面要求学生端正写作态度,应该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思考,表真情实感。鼓励想象与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并理解生活的丰富性,捕捉事物的特征并力求生动准确地表现它。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精讲巧练,切忌满堂灌,尽力减轻学生负担,保证学生课堂内外有较多的实践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更多更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拓展语文实践的空间,发展语文实践的能力。语文学科的内容涵盖古今中外,包罗万象。要丰富语文实践,仅靠课本和课堂是十分有限的。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校外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教育体系,拓展学习与实践的空间。

三、倡导探究性的学习语文,培养创新精神

1.明确探究性学习的意义,激发探究性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要靠学生自己,教师不可能替代。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在教学中提出和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有新颖性,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新奇有趣,使他们在获得知识时享受到成功的快感。运用适当的表扬与鼓励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语文知识的欲望和热爱语文学科的思想感情。

2.确立探究目标,教给探求方法。教师在要求学生探究性学习语文知识时,心中要有一个确定的目标。明确学生所探求的问题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明确学生在某一探究学习阶段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能力目标,这些都要求教师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是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相比较,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这种学习方法中,学生面对的不是设计好的问题,而是需要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语文知识的同时,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探究学习语文时勤于动笔、动口、动脑,善于使用工具书和相关的语文资料。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完善方法和技巧。通过教学,明确向学生指出语文知识的探究性学习不应只把目光局限于课堂和学校的学习,而应该放眼家庭、社会、人生和自然。例如: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自然环境的描写,远不及现实中人物语言动作丰富而生动,不如大自然美妙多变,只不过是小说中更简略、更突出、更具有典型性。正因为如此,为什么是这样写,能否有别的不同的表达方式等值得大家深思和探究,更说明语文学习必然和生活、社会及自然有紧密的联系。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因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它对问题的提出和理解都有它的多角度性和多样性。要求学生自觉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自觉锻炼语文实践的能力。

篇8: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论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的水平,必须要極度关注小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内提升教学效率。我在研究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后,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一步总结了在口语交际范围内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目标就是提高现有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必须具备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社会生活所遇到的多种多样的环境中,能够灵活、和谐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时学会倾听,掌握基础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技能。但是,在小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充斥着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对于语文的学习只局限于课堂中的书本知识内容,剥夺了学生自由交流的能力。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国家提出的新课标大相径庭。怎样才能够进行深入的改革,快速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在进行研究之后得出了以下几点:

一、掌握口语交际的关键因素

对于学生口语交际方面的教学,不仅体现在语言的表达过程中,更是突出学生与他人进行沟通和表达的能力训练,因此包含了语文教学的多项内容,不仅要学习大量的书本知识,积累词汇内容,同时也要注重听、说两方面的学习。在明确了以上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后,就可以明确地得出要提升口语交际的教学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有关口语表达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锻炼的同时,不能够一味地让学生单独进行锻炼,而可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在听取别人表达的同时,感受其他人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变化,这就为以后的交流打好了基础。2.有关交流的教学方法。交流的具体含义是指双方个体通过表达自身的情感和体会进行互动的过程。它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倾听和沟通两方面能力,而是锻炼学生在某一个话题中产生共同体,进而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交流。

二、创建相应的情境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生活中的日常情境开展口语交际训练,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当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在创建情景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保证课堂中所创建的情景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也要充分体现课堂中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不仅如此,为了满足学生内心对于学习的渴望,所创建的情境必须具备较高的趣味性。

三、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信,鼓励学生大胆地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明确表达内心的想法。不仅如此,在学生表达个人情感之后,教师必须对其进行鼓励,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的态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对于在课堂中与教师进行交流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不敢在班级中举手发言,因此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多多交流,在鼓励的同时,也要抓住机会对学生展开正确的思想引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例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主动让班级中比较内向的同学回答,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学生回答错误的地方,教师要用委婉的方式对其进行纠正,避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巧用教学方法,使学生能说

语文教师必须要随时关注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性格、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系统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内心情感变化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例如在阅读《小红帽》这则故事时,教师在阅读故事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分别扮演故事当中的不同人物,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充分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情感变化,让学生对自己所扮演的人物有一定的理解,再与同组的其他同学进行沟通,相互交流彼此的心得感受以及在表演过程中所运用的表情和语气等内容,在表演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进行评价,既要指出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优点,同时也要纠正学生表现出的不足。

五、围绕教材,适当延伸

新课标对学生口语教材部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教材中突出展现了口语交际部分的学习,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能说会道”,其中主要锻炼的就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讲解的同时,要进一步研究这一专题的具体内容,设计出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的同时,学会沟通。例如,在四年级的语文课文中出现了这样的交流题:在自己或他人受到委屈时应该怎么办?这一问题是围绕着学生的生活进行探究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将内心的想法进行表达,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最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是新课标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需要长时间锻炼的学习内容。教学阶段是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最佳时期,所以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必须要突出口语交际的学习,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丽新.浅析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J].考试周刊,(14).

[2]肖荣.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7).

[3]于月红,崔云宏.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17).

篇9: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用能力论文

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用能力论文

一、借助课始复习词语,在整体感知中培养语用能力。

《黄山奇松》一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语言精练,四字词的准确运用是本课语言的一大特色。因此,课始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独特的语言“魅力”作为语用的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语用能力的培养。课始,老师听写课文中描写黄山奇松的四字词语,如:饱经风霜、充满生机、潇洒挺秀、郁郁苍苍、姿态优美、枝干遒劲、形似孔雀等;接着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对黄山松的印象。学生有的说:“黄山松千姿百态,充满生机。”有的说:“黄山松潇洒挺秀,有的枝干盘曲,如天然盆景;有的姿态优美,形似孔雀……”有的说:“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但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学生通过听写、读词、想象、说话等语文实践,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感受了黄山松的奇特,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与感悟,积累了词语,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可谓一箭三雕。

二、借助课文重点词语,在理解品味中训练语用能力。

一些词语在文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揪住不放”,反复揣摩。如文中“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一句中的“饱经风霜”,教师先让学生运用拆词的方法,通过查字典理解“饱”是充分,“经”是经历,整个词的意思是充分地经历各种风霜,形容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再让学生借图发挥想象说话,想想迎客松可能会经历怎样的磨难。学生展开了想象,打开了话匣子:烈日炎炎,迎客松的叶子被太阳晒枯了。”“接连几天的暴雪压断了它的枝干,不久它又长出新的枝干。”“山顶上的石头滚落下来,砸断了它的树干,砸落了它的树叶。”“狂风大作,吹断了它的枝干,甚至想把迎客松连根拔起,它没有屈服。”……接着,教师顺水推舟:这样的艰难经历只是一年、两年吗?(不是)十年、二十年吗?(不是)而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就是饱经风霜。其实“饱经风霜”不仅仅是用来写物,在生活中经历各种磨难的人也可以用“饱经风霜”来形容。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饱经风霜”说话:生:谈迁饱经风霜,终于写成了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国榷》。师:几十年的奋斗,一生的心血,多么不容易!生:看到爷爷饱经风霜的脸,我感到心痛。生:他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微笑地面对生活。师:可见,他是多么乐观与坚强。紧接着回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姿态优美,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多么奇特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句子。)美学教育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此番教学,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层面引导学生对“饱经风霜”进行了“推敲”,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表层意思;走进文本,借助可感的图片,在形象的语境中想象说话,在运用中理解了“饱经风霜”的深层意思;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与体验,在真实的运用中习得语言;再走进文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内化了语言。如此“几进几出”,在语言文字中走了几个来回,既是词语的理解,又是词语的运用,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语感的培养,而这种理解与训练不是单调的、抽象的,而是有温度的、具体可感的。这样,迎客松的“奇”在不断地品悟语言中鲜活起来,同时语用能力得到训练。

三、借助文本的语言特色,在品悟写法时提高语用能力。

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这是一篇写景物的文章,课文描写三大名松都是先实实在在描写它的姿态,在写实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把三大名松写得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如何借助这一文本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在品悟写法中训练表达能力呢?在学习描写迎客松特点时,如“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一句,教师这样引导: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由看到的而产生的联想?去掉联想部分,读一读,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抓住“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等字眼体会作者把迎客松联想成“好客的主人”写得准确、形象、生动。紧接着,教师趁热打铁,及时在运用中迁移写法进行说话训练,既可以说黄山松,也可以说生活中的其他事物。学生妙语连珠:“黑虎松枝干粗壮,枝叶繁茂,郁郁葱葱,一派虎气,如同一只威风凛凛的黑虎立于坡下。因此,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黑虎松。”“大大小小的泡泡如同淘气十足的孩子,扭动着滚圆的'身子,飞上蓝天,与云儿说话,与鸟儿嬉戏……”“贪心的小云钻进一朵大云的肚子里,把大云变成自己的船。小云开着船,又钻进一朵更大的云里,终于挡遮了太阳。”“小溪螺没手没脚的,却是名副其实的小精灵,手一碰,它就迅速滚到石头缝里,把自己藏起来,再也找不着了。”……运用要以理解为基础。首先引导学生感知什么是写实,什么是联想,当学生有了这种抽象的概念时,必须认识联想在表达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比较品析,明白合理的联想使表达更为生动、形象,这便获得了一种阅读的方法。此时,通过言语实践,在新的语境中运用习得的方法,将联想迁移到说话训练中,这样层层推进,既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又遵循学习语文的规律,学生在仿说实践中提高语用能力。丁有宽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除了让学生学习联想的方法训练生动形象的表达式外,“写实与联想”结合是本文在表达上的最大特色,因此,还可以以文本为依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品析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写实与联想”相结合这一表达方法,再进行写法迁移,写家乡的一处景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写,写中巩固表达方法,进行读写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篇10: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怎样提升论文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怎样提升论文

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最基本的方式和途径,阅读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学习,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有利于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没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总结了几个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现表述如下,希望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一、营造轻松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学习的动力,就有探知的欲望。同样,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轻松快乐的阅读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兴趣激发,就能使学生思维敏捷,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语文课也因此焕发出青春的活力,阅读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少教多学”的语文课要求教师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例如,在让学生阅读萧乾的《吆喝》时,我首先营造浓郁的氛围,让学生对吆喝产生强烈的兴趣,使全体学生在快乐轻松中感受到老北京的民俗风情。其次,让学生联系自己家乡的种种民俗风情而感悟,最后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会带着极大的兴趣,以愉快的心情思考问题、激发思维、驰骋想象。毋容置疑,营造轻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二、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是不够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掌握了阅读方法,才能应付灵活多变的阅读材料。因为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文章,其阅读的侧重点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侧重于获取信息,有的侧重于启迪学生思维,有的侧重于思想熏陶,有的侧重于激励学生……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好的答题方法和要领,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准确解答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采取多层次阅读的原则。第一步泛读,即浏览,粗知文章大意,理顺文章写作思路。在阅读过程中,词义、句义、语段的知识都在发挥作用,并制约着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第二步,带着问题阅读,即理解性阅读,即要求学生不仅了解字面意义,而且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关阅读内容的文化背景以及作者通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各方面的知识。第三步,精读,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文章所蕴含的美,然后从美学的角度去欣赏。教师在课堂上应指导学生阅读,并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使他们能结合问题理解文章内容。这样的教学,使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

三、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依靠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教材中的课文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利用好课外活动,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或者寓教于乐的形式来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巩固和发展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室

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虽然语文教师不可能每天都组织学生到图书室阅读,但是要保证每周有1-2节课为课外阅读指导课,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阅适合的、感兴趣的图书,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如果学校图书室限制了对学生的开放时间,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借书,这样学生也会更加珍惜借阅的机会。

(二)组织学生展开阅读比赛

为学生布置了课外阅读任务后,教师要及时检查他们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巩固阅读成果,比较有效的形式就是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比赛,比赛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好书推介、读书报告交流、社会热点讨论、阅读专题展览等。

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开辟“好书推介”栏目,学习小组轮流介绍一本图书,每个星期更换一次内容。几个小组都推介了好书后,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和其他科任教师投票,选出“好书推介”活动中表现最优秀的学习小组,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竞争意识,也拓展了他们的阅读范围,同时培养了学生查找资料、概括文章、发表观点的能力,一举多得。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仅使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相补充,还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发展和延伸,而且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他们获得的信息和知识也逐渐增多,也越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这就为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而且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内得法、课外受益。我坚信,在语文教学的征途上,只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一定能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袁婧。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读与写,(20)。

[2]杜春发。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4(4)。

[3]刘显高。浅谈如何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1)

篇11:托福口语提升考场抗压能力

托福口语提升考场抗压能力

Task1&2的考核重点是45秒钟学生personal opinion的表述。学生在托福口语练习1,2两道题的时候有时会拿过题之后,开始着手写下一篇100多字的文章。之后对于文章的语法和语言进行修饰,最后在背诵下来。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让我们不断的改正错误,让答案更加完美。但是托福口语考试终究不是托福写作考试,我们在进行小作文写作的时候很难避免一些写作式语言的使用。

建议:写下来是一个纠正自己错误的好方式。但是我建议同学们见到题的时候不要直接下笔开始写,先自己说一遍并录音。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答案进行语法和句式上的简单修饰。

作为task1&2,只有15秒钟的准备时间,同学们利用这段托福口语准备时间读懂题目已经很紧张了。最多我们剩下的时间也就是写下几个关键词,将话题联系到我们熟悉的内容-段子。因此段子的使用还是需要我们口头表达出来。大量的看稿诵读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流畅性,但是一旦脱稿后学生很有可能出现忘词或者磕巴的问题。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再练习task1&2时尽量记忆内容,口头表述,并录音。这样我们可以回头查看我们的语法错误,也可以加强我们真实情况下背诵段子的能力。

其实托福口语不仅仅考察的是我们的口语能力,他还是对于我们抗压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的一个要求。托福的考场是许多人同一时间考试,但是进度却不尽相同。有可能在你还没有开始口语考试的时候,别人已经开始口语作答了。因此在家中或者学校,我们应尽量模拟托福考试的状态。从task1一直做到6,录音掐表,只有在熟悉了压力状态下进行作业,我们才能发挥出我们应有的水平。

托福口语想上25有多难?

托福四个部分里最难拿高分的就是口语了,很多考生尽了最大全力托福口语也突破不了25分,今天这篇文章给大家分析了托福口语最容易错的点,帮助大家解决困惑,突破托福口语25分不是梦。

想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

如果是发音存在问题则需要了解自己哪些音节发得不准,或是在发音技巧上如连读,不完全爆破等多下功夫。机会与自己的小伙伴或是native对话,模仿地道的英文。单纯重复而不对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只会让自己在通向高分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有时候有目的的训练才能使自己的口语不断进步。另外,要着重强调的是考生在托福口语中面对问题,已经有思路,但仍存在的表述障碍,或是已经很努力地去练习,但是找不到具体提升方向的三方面:一是表达思想空洞,没有具体的例子和细节支持,二是缺乏连贯性,三是词汇使用不当。

1.表达思想空洞

首先,考生在用英语表达的时候,论点有余,但是支持论点的例子和原因显得严重不足,因此,整篇表达听上去十分干涩,不够丰满。

例如,当一个中国学生想要表达他非常喜欢一部电影的时候,他可能会不断地罗列他的论点而无法去挖掘、发展他的观点,他会说“I love this movie, and I think it is amazing. No one loves the movie like I do; it is so good and I think it is the best film in this world.”

这样的表达即使用最漂亮的发音呈现出来也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有的同学将托福口语题目中常出现的一句话“Use specific details and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当作一句没用的话,殊不知这正是托福口语考试希望同学们做的,用充分的事实去展开。

一个建议的版本可以是这样的,如果想表达很喜欢Forrest Gump《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可以说:

“I love this movie because I can learn something about America's history. For example,I know the lost generation and Watergate scandal through this movie. People living in UnitedStates start doubting the policy of government, and of course, how the Vietnam War affected American people's lives. People want to change their attitudes to the war, and look for their own freedom and democracy. So I can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enrich my knowledge concerning this through this masterpiece.”

这是一部非常“有文化”的电影。导演将美国重要的历史事件默默的安排在阿甘的经历中,通过时代的变迁反映出美国在各个时期的特征和美国年轻人的追求。如果考生可以用“迷失的一代”来举例,rater马上就明白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了,而且通过这些美国人耳熟能详的例子也体现出考生满腹经纶,是一个非常了解美国历史和文化的优秀考生。

再举一例,比如谈到一所好的大学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点这道题时,会说“The university has a good library.”或“The university has numerous trees.”就此停止了,而没能有理有据地展开。

正确的表述比如:

“My university has a good library, and it is one of the largest and most valuable research libraries in China. It has about 6 million items in its collection, including over 2 million books and pamphlets and thousands of charts, engravings, manuscripts, map and so forth. The library's half million manuscript collection reflects different aspects of Chinese life and culture. And the library has grown so large that it could no longer be housed in one building. Two more buildings were built to accommodate the ever increasing collection in the library. Also, the library is computerized, so students can research the information or E-book freely when the professor assigns the new homework, which makes the use of the library a pleasant experience.”

要想避免表达思想内容空洞就可以按照上面大学图书馆一例来把自己的想法展开。具体要细化到什么程度还是由考生自己决定,不过强烈建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感受(比如真的对自己学校的图书馆)进行客观的评价,而不是在考场中随性的编造例子,毕竟编造的内容是你临时想的,你也不能确定你的创造是否能hold住45秒的答题时间,反而自己真实的感受更容易表达。所以平时对于生活中的素材,或是一些新闻实事合理积累也对话题的展开大有裨益。

2.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

还有就是在举例表达时也必须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异,很多考生在阐述思想时能把中国文化中普遍认同的东西表达出来,却没有能够把中国人为何普遍认同这种东西其背后的原因和条件讲述出来。

因为美国人对其背后的原因和条件一无所知,就很难明白你想表达的思想观点,甚至会认为你所表达的观点是荒.唐的。比如说,一个学生在谈到在中国用什么交通工具最好这一问题时,阐述了这一观点“Only the very wealthy people can afford to buy a car.”为了使美国人真正理解这句话,就必须按下面的方法来交代原因和条件:

The living standard in China is still not very high. The average monthly income per person even in large and affluent cities is about 200 U. S. dollars. This income is just enough to cover the family expenses, without any money left for savings. Furthermore, cars in China are far more expensive tha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heapest car in China would be about 10,000 dollars. Very few Chinese people can save enough to purchase a car, not to mention the cost of car maintenance.

从此例可以看出在表达思想时一定要把支持这一观点的事实和条件列出来,即使是众人皆知的原因和条件亦是如此。要避免跨越的思维,造成强逻辑的错误,这是西方人在表达思想时与中国人的不同之处。在中国,一个人下结论时,如果别人听不懂,往往这个听不懂的人会被看作无知,而下结论的人被认为是有高深学问和深刻语言能力的,这也是我国强调“博学”的体现;而美式思维更强调推理能力,即如何自圆其说。即有时候我的观点与你所知的观点有些许不同,甚至曾被你认为是错的,但是当你听完我的叙述之后,你发现有道理并被我说服了。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说理的能力,对于思路的详细扩展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篇12:口语备考托福口语需要提升能力

备考托福口语需要提升的四方面能力

能力一:推理能力。对于中国考生学英语来说,就是2个文化差别较大的语言碰到了一起,结果完全靠猜肯定是靠不住的。但是有时几个单词并未听明白,整个语段其实可以根据相关语境进行合理的判断推理,得出对方想要表达的含义,这是很可行的。否则交流就容易中断,没有办法进行完全的沟通。

能力二:表达能力。在托福口语考试中,要将题目中的内容表达出来,才能获得高分。因为托福口语的特殊性,平时考生对其的重视程度可以不及,所以练习的相对也较少,如此长久,将会严重拖托福考试成绩的后腿的。所以一到考试的时候,很多考生的表达中大多数按照中文的思路来答题,也就是所谓的中式英文,这样的口语答案很难赢得考官的青睐,自然获得不了太高的分数。

那么考生要如何练习呢?因此考生在平时准备时,最好每天都把3个比较复杂的句子翻译一次,中文翻译成英文。这样的练习,能够有效的帮助大家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而且还能从中体会到中英文之间的差异,选择使用十分地道的英文表述方法。另外,特别提醒要多留意一些生活里的感触,能够给大家的回答增加不少的内容。

能力三:传译能力。很多同学认为,想要学好英语,那么从逻辑和观念上就要抛弃自己母语的思维方式。但此方法是不正确的!衡量口语的关键的标准是传译。若想让口语练习有效果,一定要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于中英文的不同,把握大方向的前提才能够取得有效的进步。所以在托福口语的练习过程中传译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能力四:词汇积累能力。在整个托福考试的备考过程中,大家都一直在强调词汇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学术类专业词汇的出现,比如像生物学、医学类等专业词汇,考生一碰到就蒙了。所以考生在备考托福词汇的时候,针对这些专业类词汇要特别注意一些,很多大牛都总结了各科的考试的专业词汇,大家可以集中的去背一背,就算你不会拼写,也要做到“眼熟”、“耳熟”,别使得这样生涩的词汇让你在口语考试里的表现受影响。

托福口语:零基础怎样复习

虽然很多人中国的学生在口语、作文这两个部分上总是显得一筹莫展,但是由于我们是后来者,我们其实也是有自己的优势,就是“后发优势”。那么什么是“后发优势”呢?很简单,比如说有两栋楼,一栋楼1990年盖的,使用的是很传统的水费计量系统,每家采取的是均摊水费的方式,由于每个人都担心吃亏,都无节制的用水,因此水费很高;另一栋楼建于2009年,全都采用最新式的水费计量系统,每家每户单独计费,为了降低支出,因此每家每户都节水,这样每户人家的水费开支少了,同时整个社会也开始节水了。这个2009年建的楼就是很明显的“后发优势”。

我们既然是0基础开始学习,就可以避过前人很多的错误,少走很多的弯路。在我们以前学习英语的时候,往往只注重记忆以及阅读,根本就不注重说以及写。这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的产物,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应该注重实际应用的能力,但是无奈条件所限,当我们的老师都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时候,我们自身又怎能具备这种能力呢?因此,当我们从0开始学英语的时候,我们首先就该注重说与写的能力的培养。

当我们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怎样做的问题。当我们准备这两个部分的时候,首先应该审视我们自己所知用的母语——汉语。当我们学习说话的时候,我们都是从牙牙学语起步的。当我们学习写作文的时候都是从“我今天上学了”这样的简单句说起的。因此当我们准备英语的时候,也是如此。我们要注重的是模仿,要做到从简入难的模仿。

当我们说道模仿的时候很显然是需要一套由简入难的教材的。这是很多人都会想到那套经典教材——新概念New concept。新概念确实是一套很好的由简入难的教材。但是很显然《新概念》已经被人太多提起,而且里面的内容稍显僵化。

因此如果除了《新概念》之外,我们最好再针对托福考试增加一些辅助性教材,在口语这个部分,着力推荐VOA与美剧。这里面VOA分为慢速(special)与标准速度(standard)。美剧的话,着力推荐经典的《六人行》,当然我们现在流行的《Lie to me》以及《Big bang theory》也都很好,但是在对于字幕的整理以及分析上面却较之于《六人行》相去甚远。

VOA我们不仅可以用来做听写,其实拿来做口语的模仿材料也是很好的,因为VOA里面绝大多数的播音员都是在美国本土,而且咬字清晰,十分适于模仿。美剧也是类似,由于里面的口语都是最生活化的,而且用词也都很fashion,与托福考试十分的接近,因此也是很适合我们来进行模仿,当然我们既然是0基础开始学习托福,还是要把语音跟单词结合起来,当我们背单词的时候,最好是听着这些单词的朗读来背,千万不要再走以前只记拼写不记读音的老路,切记切记!

当然我们在用这些材料的时候,要做的就是跟读,而且最好能把自己的读音录下来,跟原来的读音进行模仿,只有跟VOA,跟美剧一遍又一遍的比对、矫正,才能让我们的读音不至于“致命”。

至于作文部分,我们听过很多人说,只要把新概念都背下来,那么作文就一定没有问题了。但是很遗憾,这种幻觉性的说法多见于很多培训业的教师吹嘘自己经历所用,而且从来都没有一个人站起来让他履行一下自己的承诺,把任意一篇新概念背一下。为什么说遗憾呢?因为从来没有人揭穿骗局,但是骗局往往是美丽的,就像很少有人看刘谦表演完成之后觉得自己被骗一样,被骗的一瞬间总是幸福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最好也是像口语一样,首先进行模仿,除了模仿《新概念》之外,我们最好再专门的看一下《Economists》这本杂志,以及托福作文满分范文。

托福口语:如何规划好时间

托福口语考试题型分别是情景题和学术题。最后的5、6道以听力材料为基础,要求考生回答相关问题。首先,考生掌控时间能力的强弱对这个部分成绩的高低有着直接影响。前两道题的准备时间为15秒,回答时间是45秒;3、4题的准备时间是30秒,回答时间则是60秒;最后两道题目的准备时间是20秒,回答时间为60秒。大部分考生都反映口语部分的准备时间利用效率低、做答仓促。新托福口语考试时间比较紧张,考生要适度把握:

如第1、2中的题目属于日常话题,这两道题本身难度比较小,所以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时间的分配问题,在这45秒钟里,一般用5~6秒完成topic sentence, 接下来的40秒应以每一个detail或者example不超过3~4句话的规律完成该话题,也就是说大致20秒完成一个detail或example的表述。如果考生能在考前进行充分的准备,锻炼自己的口语思维,积累常用的details或examples,考试时就会从容许多。

口语

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用能力论文

创设语言环境提升幼儿口语能力

提升主题增强文采

语文口语教学论文

托福口语提升速记能力从哪里开始

大学生如何提升就业能力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能力提升计划书

能力提升计划

增强语文素质教育提升口语能力论文(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增强语文素质教育提升口语能力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