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观礼员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共含1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观礼员”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篇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很多重要知识点对于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显得非常抽象和难以理解,单凭教师按照传统方法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容易产生懈怠,影响教学效果。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实际工程项目,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平时觉得很抽象的重要知识点。这样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还能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工程化人才的培养水平,经过数年的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子信息;教学研究;工程实践

一、概述

学生不仅要学习基本的电路知识,还要掌握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数据信息的方法,而且在实践实训环节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实际的功能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仿真和调试。培养的是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

二、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其实学习兴趣都很浓厚,学习效果也不错。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学生学习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导致学习兴趣减退和学习效果的降低,经过深入分析,主要原因为如下几点: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中很多重要知识点与工程实际联系非常紧密,比如“传感器信号的调理和放大”、“多台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环节”、“闭环控制系统”等知识点就和现代工业生产息息相关,如果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那么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会觉得非常抽象和难以理解。单凭教师按照传统方法在课堂上讲授,即使反复讲解多次,学生也会觉得犹如“空中楼阁”,似懂非懂,很难窥其全貌,更不用说灵活运用。长此以往,学生极易产生懈怠情绪,出现厌学、不学的情况,严重影响教学效果。2.很多专业课教师没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很多教师往往将自己的工作分为泾渭分明的两部分: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就是勤勤恳恳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课本传授知识;科研工作就是申报各类工程研究项目后埋头钻研,发表研究成果。很少能将教学和科研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研室每学期组织集体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博士和高级职称教师虽然自身科研能力很强也有很多科研项目,但在上课过程中却没能把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糅合到书本中去并传授给学生,这样就非常可惜。其实,如果换一换思路,在讲解一些有工程实践背景的重要知识点时,将教师自身的实际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有时确实能绽放出意想不到的火花[3]。3.目前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书本和教材上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往往理论知识丰富但欠缺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单位在接纳毕业生后还需要对其进行较长时间的二次培训后才能上岗,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4]。

三、基于工程项目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工程实例,具体到此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以后,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5]。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后,我们开始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方法作了一定的改进和创新。

(一)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深化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

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这门课程中,有一个重要知识点“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环节”,教学内容是如何控制多台电动机的启动顺序和停止顺序。在讲授这个知识点时,很多同学会有疑问:把多台电动机的电源线并联在一起,同时启动和停止不就可以了吗?何必多此一举设计什么顺序启动、逆序停止的控制电路呢?图1皮带运输机示意图此时引入一个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皮带运输机控制实例:三条皮带运输机由三台电动机带动,待处理的货物从左至右依次从3号运输机传送到1号运输机,要求在传输的过程中皮带运输机上不能有货物堆积。通过这个实例,学生们就很容易发现,如果简单的将三台电动机同时启动或同时停止,那么都会在皮带运输机上滞留货物并导致堆积,进一步研究后发现,按照1、2、3的启动顺序和3、2、1的停止顺序是最优化的控制方案,能最大程度的避免货物堆积。因此,学生们可以切实体会到,原来在实际工业控制过程中,多台电动机的启停控制确实不是简单的同时进行就可以的,通过对启停顺序的讨论和对比,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其对“电动机的顺序控制”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并有了感性的认识。

(二)鼓励优秀学生适度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科专业竞赛做准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能发现部分学习能力强、对某门专业课程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可以积极引导,鼓励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适度参与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和其他工程项目,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这部分学生取得的一些成绩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4,5]。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发现班上有几位同学学习能力很强而且对自动控制技术非常感兴趣,因此就向他们介绍了教师的科研项目,并分出部分子课题让他们研究,比如禽类养殖场饲料塔料量监控和无线水文信息检测等,原理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此过程中,他们结合教材内容和项目的研究要求,边学边练,进步很快,不但按时完成了研究任务,还参与申报了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闸门控制系统”、“禽类养殖场饲料塔料量监控系统”和“无线式附着升降脚手架控制系统”的申报,并获得了专利证书。他们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后来又组成了数个学习兴趣小组,并在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第一届电子设计竞赛中崭露头角,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在校园中和学生身边发掘研究项目,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活学活用

前段时间学院在教学楼内放置了一批不锈钢自动加热饮水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开水。其实自动加热饮水机就是一个小型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因此在“PLC过程控制”知识点的课堂教学中,我就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利用PLC来控制一台自动加热饮水机,应该怎么做呢?题目一出,就引发了学生们激烈的讨论。此时可以适当引导:“对自来水加热需要用到电加热器,而检测水温则需要用到温度传感器。除此之外,还需要哪些元件呢?”有学生思考后发现,不锈钢自动加热饮水机是全封闭式的,进水和出水都是自动控制的,因此需要用到电磁阀和水位传感器,水不足时补水,水满时停止进水。然后继续引导:“水箱内水很少时,可以加热吗?正在混入冷水时可以出水吗?”学生经过进一步思考,为防止加热器干烧而损坏,必须设置一个水位下限,而且混入冷水时,不能同时打开出水电磁阀,避免接到未烧开的混合水。最终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得到了一个由PLC控制的自动加热饮水机控制模型,如图4所示。根据得到的模型图,继续引导学生:“如果利用PLC来完成控制功能,图中哪些是提供输入信号的元件,哪些是输出元件呢?”学生们仔细思考后发现,水温开关、水位开关属于输入信号元件,而电磁阀、加热器则属于输出元件。明确了以上信息之后,就可以按照教材上的方法依次做出PLC接线图和软件控制程序了。通过校园中学生身边的一些事物,引导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活学活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基于工程项目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效果

基于工程项目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实施的两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很多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教学效果对比如表1所示。由表1及图5和图6可知,基于工程项目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不仅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显示出工程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与教学改革的成功。

五、结束语

针对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探索,发现将授课教师的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化教学方法实施的两年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有2名学生获得了省级学科专业竞赛一等奖,10多名学生获得各类省级学科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学生参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智,王睿杰,盛虎,等.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科学,,18(6):139-141.

[2]余新平,余厚全.电类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与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1):82-84.

[3]程望斌,刘翔,丁跃浇,等.低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5):203-204.

[4]岑盈盈,莫云峰,戴敏,等.电工电子实习模块化教学研究与管理平台实现———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实践教学模式[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5,27(5):381-385.

[5]刘少克,李晓龙.基于项目导向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114-115.

篇2: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参考

摘要:在现代信息化社会,基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开始在各个领域中得到推广,但是,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这一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基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应用模式

当今是一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中各个行业效率的不断提高,也是一种崭新的动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推进了各个行业信息建设化的进程。但以目前来说电子信息技术本身存在着很多不足,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各个行业的需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虽然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也在一定程序上阻碍了信息工程技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1当前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应用的现状

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在自动化设备控制中如空调、全自动洗衣机,现代化智能楼宇中的应用是现代化智能时代的代表,以现代化智能楼宇的应用为例,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人们打造一个节能环保、安静美好的生存环境。正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所以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而在工业生产中电子信息现代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设备自动化控制和管理,这一技术在工业生产的普遍应用,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实力。自动化技术系统的应用还给高质量的机械生产奠定了基础,延长了机械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减少了由人工技术不足带来的生产风险,避免了因危险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问题。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化自动平台对工程管理中各项事宜进行统一的自动化管理,为科学、安全工程的顺利实现保驾护航。如,在公路桥梁工程中应用科学信息数据为可以为工程的安全施工带来保障;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在交通领域中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减少了拥堵现象;在教育教学中利用这一技术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率。电子信息现代化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家用电器的智能控制,还可以利用这一技术开展信息处理与共享功能,帮助我们随时监控家中的情况,而在人们对节能环保工作的重视下,现代化智能楼宇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这正是电子信息科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典范。综合各类情况来看,电子信息现代化技术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之中,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2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应用的问题

以当前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市场情况来说,我国还缺少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计算机软件盗版产品猖獗,缺乏信息产品创新观念,尚无强有力的发展动力,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并不规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起步较晚,没有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无法在日益强烈的竞争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调查显示,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缺乏创新能力是阻碍其发展的'最大因素。此外,基于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大部分企业自身现阶段发展的状况难以为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供必要的基础,致使电子信息现代化技术发展的后劲不足。尤其是目前我国企业产业机构升级与制度优化的背景下,构建基于电子信息技术下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但现阶段电子信息现代化技术的发展难以满足这一发展趋势的实际需求。在未来阶段下,必须要树立起自我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时代的发展动力,只有提高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才能推动我国的科技不断的向前发展,为促进我国的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基础。此外,电子信息现代化技术虽然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市场对这一技术的需求量也非常大,但基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多数企业无法为技术创新投入过多的资金,导致电子信息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水平之后,尤其是在现阶段各类企业正处于重要的产业升级阶段,没有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实现电子信息现代化技术的升级。

3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发展对策

在全面推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对现有的市场发展环境进行净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为企业的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在发展这一技术过程中,国家要进一步开放发展空间,健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以保证这一行业的发展行为受到约束和规范。当前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要解决知识产权这一方面的问题,由于这方面的法律的不健全,相关部门不重视,致使我国新技术无法得到全面的保护,也影响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付出与回报没有达成正比,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此,必须要制定出完善的法律制度。此外,人才是技术创新与发展的核心,没有人才,是无法实现技术创新的,我国当前就处于人才缺少的现状,为此,要全面培育出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进一步强化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技术能力。目前,国家已经针对人才的培育上投入了大量的专用资金,为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提供了很多有吸引力的优惠条例来调动人才和行业的积极和创新性,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此外,国家与政府要明确发展这一技术的迫切需求,加大对相关企业的资金扶植,提升企业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人才的力量来实现这一产业的发展。而企业在开展研究时,要以现阶段的社会需求作为主要出发点,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重视产业升级与产业创新,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来培养创新性人才,提升我国这一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

4结语

在以科学技术为背景的大时代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我国要充分抓住这一发展机会,让电子信息技术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应用,这一技术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必须要为其提供必备的保障。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不断的提高创新能力,加大人才培养,提供资金与政策上的扶持,为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工作的创新性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承昊,杨冠宇,唐朔.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J].通讯世界,(05).

[2]张雪.电子信息工程的若干问题分析[J].通讯世界,2016(07).

[3]喻志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6(01).

[4]董晶晶.探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09).

篇3:工程经济学案例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工程经济学案例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工程经济学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课程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型,存在诸多缺陷,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本文中,笔者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结合教学理论对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通过案例教学将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动手相结合,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构建体现学科特点和工程实践需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一工程经济学课程分析

工程经济学是土木工程学生应掌握一门专业课程,更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工程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集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知识为一体的综合人才。这是一门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相互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体系,根据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4个类型建立。经济学平台的知识体系是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继续深造的一个专业方向,在相应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占重要地位。同时在社会需求上,工程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注册造价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和许多其他资格考试中都设置了相应的考核内容。

二工程经济学教学现状

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课堂讲授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主,部分课外习题和作业为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以灌输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为主,对于各种枯燥的经济理论和方法的接受,造成学生在学习中疲于应付,同时过分强调理论和方法的讲授也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无法体现,没有充分体现出本门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而对于知识巩固环节的课外习题和作业,也形同虚设,大部分学生存在抄袭现象。对学生而言,种种弊端容易造成学生学与不学无太大差别,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其结果就是:教师“满堂灌”,教师累、学生也累,而效果却微乎其微。因而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真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要点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切忌简单强硬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明确学习本课程的意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根据实际工程应用和研究生、执业资格考试等方面对工程经济学知识的掌握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者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加强教学相结合的知识和实际应用的实用性。工程经济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点较多,在教学中适当引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方案的经济比较与选择、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树分析中注重案例教学,将相关原理和方法用于解决案例问题。同时注意研究生入学考试及执业资格考试中相关理论应用试题的分析和解答,也是教改与教学实践的素材。学生在各章节内容学习的层层递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中领悟到本学科的精髓,体会到本学科的趣味。

2、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属于受教育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克服教的主观片面性,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学相长。针对学生个人能力鼓励学生按自我的个性发挥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才可以把师生双方的主动性统一于教学实践中,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来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学计划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应以市场和社会为导向。作为专业课教师在完善自我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更应该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应积极参加与相关课程培训,例如全国造价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咨询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丰富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材料,使工程经济的相关知识更深入系统地了解,以减小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距。教改要从多方面角度着手,从教学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为出发点,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本文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工程经济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而言,分析、研究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

四案例教学方法探究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通过问题教学情境的具体说明覆盖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这个特殊的情况下,最终解决问题。尤其注意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理念,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要进行自学,在课堂环节,教师有效利用课堂时间,针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着重进行说明,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动脑、动手。在本门课程教学中始终以几个案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以一个简单案例为基础,将利率、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应用其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又在案例中学到了如何应用。在方案的经济比较与选择时,引入一个完整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此案例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有方案进行初选、排序、最后选定最佳方案。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每个学生都要针对案例提出各自的方案,在此基础上考虑各个方案的可行性,删选出的所有可行方案,最后在这些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这样可吸引每个学生认真思考,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学生“要我学”的习惯,培养学生“我要学”的理念。在进行风险分析和价值工程理论、财务分析和国民经济评价等的学习中,对前述确定方案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树分析,同时针对方案的某一具体内容用价值工程的原理进行分析。盈利方案的考虑,偿债能力,可行性和经济性评价及社会评价,在此过程中又可根据课时限制条件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形式完成,为保证每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以个人解答和论述的形式来检查完成和掌握的情况。通过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习,以及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最终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知识掌控能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学的可行性研究。这是一种包含多种学科的知识,使投资项目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的综合研究方法。其任务是以市场为前提,以技术为手段,以效益为目标,对拟建的投资项目,在投资前期全面,系统地探讨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有效性及合理性,做出对项目可行与否的评价。可行性研究的最后成果是制定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其内容一般包含: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目标,市场分析与预测,资源条件评价,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厂址选择,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原材料和燃料供应,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融资方案,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风险分析,结论与建议等。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一份正式文件既是报审决策的依据,也是向银行贷款的依据,同时也是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经营执照和同有关部门或单位合作谈判、签订协议的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检查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知识,练习和测试学生使用的综合分析能力,理论。在老师的这一部分应指导学生阅读,或提供实际案例,报告和资料文件等基本信息文献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学生完成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样不单单能使教师从阐述性教学向启发性教学转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查询数据,得出结论,总结的基础研究能力从而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练习了解到,为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五结语在工程经济学教学中,理论应该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的实际例子是分不开的,兼容互补。我们强调教学案件的重要性时候,我们必须承认,案例教学的有效应用,要建立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我们在走出传统的只重理论不重实际的误区的同时,也要避免走入重实际轻理论的误区,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环节的有机结合。要认识到,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际应用才有不断的提高。同时,也要认识到不同实际教学方式之间也不是孤立的,也是可以并且必须配合使用的。在工程经济学的教学中设置并应用合理的案例教学,并且把它纳入成绩评定的依据,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效率,体现学科特点和工程应用性需求。在需求为导向下的实践教学方法的调整,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思想,反映了需要发展经济时代对工程的专业培训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莉.“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

[2]谭大璐,赵世强.《工程经济学》(第2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6.2.

[3]邓燕雯等.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4]李曼丽.变革中的实践教育理念――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案例分析,2006.2.

[5]黄有亮,徐向阳,等.《工程经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6]谭家兵,林岚,等.高等工科院校实践性课程同工作接轨的教学方法的研究,.1.

篇4:电子信息工程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

一、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起到了一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不断进步的作用,启发实践与主要就是老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推导出学习的结论,老师让学生自主地探讨所学的结论性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得出结论的过程,并能使学生对知识点记忆更加深刻。而启发式教学对于老师在课堂上的应用来说更加的实用与有效,而且这作为一种新式的教育方式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老师在课堂是可以通过相关的实验器材,通过老师与学生不断的推理,从而得出所学的公式,尤其是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教学,例如:电子信息工程主要就是需要应用到计算机,而老师可以通过程序的编排,将学生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使学生逐步得到所学结论的整个操作过程,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于每一步程序都熟记于心,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在学习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兴趣的培养也是老师不可忽视的一点,学生只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使学生更加有学习的认真度,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先问学生关于这节课要学的问题,通过学生不断的回答问题,来逐步推进问题的难度,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可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学习相关的知识,这也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方式,当然在这期间也需要老师的相互提醒。

3.老师是这个启发式教学实施的关键,因此,老师就要做好准备,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课堂知识,而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是一种逐步的过程,是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地使学生理解学到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电子信息工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教学主要就是关于以电子类的信息工程知识,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细心程度,知识逻辑理解能力,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而电子信息工程教学最主要的就是需要老师的教学,首先老师就要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老师要明白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重要性,老师要尊重学生对于问题的不同看法,通过新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促进其电子信息工程的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

1.当然在电子信息工程教学之中老师在课堂授课中起到主要作用,因此,老师要不断促进其教育教学的水平,首先就是要使学生有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老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制造课堂的活跃气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学习相关的知识,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相关的视频,以及相关有趣的编写程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老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老师首先就要了解课堂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学习的相关知识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有着不同的作用,因此,老师就要针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同样老师也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将相同学习情况的学生分配到一组当中,保证了学生学习能力能够得到系统的提高。

3.电子信息工程教学主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电子信息工程除了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其相关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打好基础。

三、启发式教学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教学的重要性

启发式教学方式主要就是通过老师的相关指导,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电子信息工程知识,而电子信息工程的教学就是需要老师对学生的不断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的学习,因此,启发式教学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教学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就是有利于电子信息工程的教学事业的不断创新与进步,同时也对于老师的教学生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然后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电子信息知识,而教育改革的方式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其自身的能力,最后,就是促进我国教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通过启发式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电子信息工程知识,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之中,对于教学方式也是一种促进。

篇5:七年制内科学专业课教学方法初探相关论文

七年制内科学专业课教学方法初探相关论文

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达到硕士水平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七年制内科学专业课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不同于五年制的教学方法,七年制学生有基础理论扎实、吸收快、自学能力较强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别于本科生的教学方案,在有限的时间内向他们传授更多的知识,更有力的加强他们的能力培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两个积极性,即发挥教师在“教”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中的主体作用,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以自学为主,实践为主,对学生自学主动性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是使学生由被动开始转向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运用抛砖引玉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在消化系疾病教学中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例如:教师讲解某些常见消化系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让学生讨论,归纳出该病的治疗原则。教师讲解疾病的病理特征引导学生总结出该病的`临床表现。然后由教师综合、总结。这样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推理、归纳,将所学的知识纵向联系,加深了理解和记忆。由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付出了一定的脑力劳动,对匆识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深度,印象深刻。七年制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自学能力较强,启发式教学效果较好。

2.学导式教学。是启发式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是近年倡导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它是自学、辅导、讨论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在讲授急性胃炎(包括单纯性、糜烂性、腐蚀性)一章时,我们采用了此种方法。课前要求学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自己阅读课本及有关书藉,归纳、总结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诊断。课堂上学生亲自上讲台讲述,学生讨论。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讲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并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认为学导式教学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方式。但是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应结合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理解能力,如果与学生知识水平不符(如少见、复杂疾病等),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使学生事倍功半,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仍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分析归纳、总结是相当重要的。否则,学生的知识是凌乱的,理论与实际不能较好的结合。

3.问题式教学方法。我们以临床病例或临床实际问题开始,将要学的内容以病例讨论、提出问题的形式开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回答问题。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在大纲基础上向深度和广度扩充,将学生所学过的知识与将要讲述的内容联系起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了知识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在讲述上消化道大出血时,给了学生一个病例,并给予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要求学生回答出:①诊断为何病?②应与哪些病鉴别?③如何治疗?这样一开始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前面已分别讲述了常见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疾病及各自治疗原则,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最后由教师进行本课总结,强调重点,这祥学生不但学习了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通过七年制内科学专业课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临床课的教学仍应以教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在此基础上学习和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及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及能力,为今后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千变万化的临床问题打下基础。目前七年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无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尚未形成一个规范的教学方案。因此,对七年制教学的方法仍需进一步的探讨及改革。

篇6:浅谈职业学校专业课课堂教学方法教育论文

浅谈职业学校专业课课堂教学方法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广西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方法状况的分析,指出了专业课教学在规范及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专业课教学中的侧重点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教学质量

从开始,广西实施用三年时间集中力量打一场职教攻坚战的战略部署,预示到广西的职业教育将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目前随着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实验实训设备场地、师资力量与水平、生源素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如何提高整个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中职学校的定位不再是过去的中等技术和管理人员,而是培养在生产、技术一线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职生在三年的学业中,接受的主要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而中职学校专业课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着中职生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能否在社会上立足。

一、职业学校教学方法应用的现状与思考

近年来,各职业学校逐渐认识到教学质量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大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许多符合当前的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已逐步得到应用,如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教学与实践服务一体化教学方法、模拟(仿真)教学法、行为导向法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并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教育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取得了令人较满意的效果。但就广西大部分的职业学校来说,要想推广这些教学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一是这些教学方法需要一定的实验实训设备及场地作为依托的;二是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是比较高,而相当多的学校这两方面都比较薄弱,特别是各地市县在整合资源扩编中职学校,办学规模增大专业师资力量短缺,学校新招聘的教师主要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高校应届毕业生,缺乏教学经验,特别是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因此,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当务之急是首先抓好常规的课堂教学,探讨一些力所能及的方法技巧,规范课堂教学方法。下面谈谈课堂教学、特别是专业课教学的认识。

二、职业学校专业课的特点

理工科专业一直以来把课程分为三类,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现在也有称为基础平台、核心平台、职业平台),专业课一般是指某个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要上好专业课,首先要了解专业课的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专业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较强的方向性

理工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基本相同,只是侧重面有所不同,如机械制图与建筑制图都是关于制图,只是行业不同,要求有所不同。而专业课的专属方向性较强,不同专业之间的专业课区别较大,如建筑工程专业的建筑设计和硅酸盐专业的水泥工艺设计,虽然都是讲设计方法的,但领域内容和原理方法几乎完全不同,有“隔行如隔山”的说法。即使同一专业,各门专业课所讲述的内容也不同,如建筑工程专业的施工技术课和施工组织课,有各自的知识体系。

(二)以文字叙述为主

专业课教材主要以文字叙述为主,诸如概念、原理、过程、技术要求等等,少有数理化的教学推导过程,而且内容繁多、篇幅大。因此,在讲课过程中掌握重点、前呼后应、归纳总结显得尤为重要。

(三)以感性知识为主

专业课所讲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一般都是“物有所指”,学生所听到的和面对的大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如何通过一些辅助手段把课本上的知识变成感性认识是非常关键的。

(四)应用性强

专业课讲述的多是人们从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知识,应用性强不言而喻,中职生培养的是应用型而非研究设计型人才,如何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才是一个出色的技术人才,学而致用才是根本。

三、授课方法和需把握的侧重点

针对专业课的特点,只有教学时在方法、技巧、内容上有所侧重和加以把握,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问题引入法开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解决了开头难的问题,才会给下面的课程内容打下基础。不同的专业课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一般来说“以问题为线索引入”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有效的方式,这样的程序才能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他才会清楚自己在本堂课中将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二)突出重点,展现主线

专业课要求教师注意归纳提炼、把握内容的轻重,明确关键概念和内容,自始至终都要围绕开始所提出的问题作为主线进行,在主线的引导下展开相关的内容,千万不要照本宣科“满堂灌”。

(三)利用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专业课教学中,尽可能利用实物、照片、图表等手段来辅助教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某些章节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的进行教学,也可以带学生到工厂车间、工地进行现场教学,效果非常显著。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说:“老师,你在教室讲十遍的概念,现场在讲一遍我们就明白了。”可见现场教学的作用之大。此外,案例教学法也是一个比较容易掌握、效果非常好的方法,把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

(四)“泛问”式教学的应用

专业课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是衡量专业课质量的重要标志。如何达到这一目的,“泛问”式教学法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所谓“泛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插入以问话的形式提问,让学生自由回答。如“这个概念前面学过,讲的什么?”“这个常数该取多少?”“下一步该怎么办啊?”等等。这种方法若应用得当则可一举多得,一是因为提问不是要某个同学回答,所以学生大部分都敢于回答,不管回答得正确与否,都有利于学生结合讲课内容进行思考。二是调动了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地避免了只有教师“一言堂”的沉闷气氛,较好地促进了教与学相结合。三是通过“泛问”教师可以大致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所学内容(或以前所学过的概念)是否弄懂,理解得怎么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群答情况,灵活掌握是否该花一点时间对某个概念或问题进行再一次的讲解和复习,这点对基础普遍不太好的中职学生尤为重要,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前面有几个概念搞不懂的话,而教师直接跳过往下讲的话,学生不懂的问题就会越积越多,学生只好选择睡觉或做别的事情了。四是通过“泛问”这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动了脑筋思考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五)侧重现场技术内容和加强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生定位为应用型与高素质操作型人才,因此应侧重现场应用技术的内容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明确讲解原理、结论来源,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知道问题的来龙去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及充分理解方法与结论,懂得如何去应用,切莫深究结论的来源和形成。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揭示应用技术中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教材上所讲的应用技术大多是一些基本的具有共性的东西,而在实际技术应用中,往往有许多特例和个性的情况存在,需要根据现场条件来灵活掌握应用。经常有刚毕业不久的学生说:老师,好像这类问题你在课堂上没有讲过,或者为什么用课本上讲的方法也解决不了这个实际问题呢?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共性与个性没解决好的问题,学校学的、课本讲的大多数是一些共性的基本的东西,很多特例和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个性问题无法顾及,这些个性的问题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地去揭示,让学生在学好共性知识的基础上能根据实际情况与条件去解决具有个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如何以一个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角色去思考问题,在课堂上经常充当和扮演这样的角色,能使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

以上分析主要是专业课的特点以及常规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要点和侧重点,这是一个专业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只有在充分认识专业课特点的基础上,掌握专业课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才能上好专业课。练好了基本功才能为研究和探索更为全面的教学方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建林,曹培之,王成珉,戴红霞.探索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现代教学方法[N].

[2]邢晖,杨文尧.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J].职教论坛,,(9).

篇7: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题目:列车运行系统中的无线收发装置设计

1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数据信息传输系统是各种智能化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数据传送大部分 采用有线数据传送方式,如并行传送、串行传送和CAN总线等等。在有线数据传输方式当中。数据的传输载体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其实,数据传输还可以用无线传输方式,即通过空气或真空实现数据传送。相比于传统的有线数据传输方式,无线传输方式可以不考虑传输线缆的安装问题,从而节省大量线缆,降低施工难度和系统成本。我们所熟知的遥控遥测、无线抄表、门禁系统、水文气象控制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数字图像传输系统等等,都已经都逐步采用无线方式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铁、动车等行业,我国的铁路列车事业飞速地发展,伴随着当今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轨道铁路发展前景很被看好,可是,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慢慢显现。去年的7•23动车事故中我们可以深刻的认识到无线通信对铁路安全运营的重要作用。因而设计一个列车运行系统中的无线收发装置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研究课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目前,在遥控遥测、无线抄表、门禁系统、小区传呼、工业数据采集、无线遥控系统、无线鼠标键盘等许多应用领域,都采用无线方式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NRF905作为无线收发模块、利用SPI口实现双向通讯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它具有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设计简单等优点,所以广泛应用于列车运行系统、以及列车无线通信等应用领域等,而在人工和自动转换轨道道岔、紧急报警、控制车厢温度等领域的应用也正有条不紊的展开。

近年来,利用无线收发装置进行的温度检测系统在理论上发展比较成熟,但在实际测量和控制中,如何保证快速实时地对温度进行采样,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并能对所测温度场进行较精确的控制,仍然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温度测控技术包括温度测量技术和温度控制技术两个方面。在温度的测量技术中,接触式测温发展较早,这种测量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可靠、低廉、测量精度较高,一般能够测得真实温度;但由于检测元件热惯性的影响,响应时间较长,对热容量小的物体难以实现精确的测量,并且该方法不适宜于对腐蚀性介质测温,不能用于超高温测量,难于测量运动物体的温度。另外的非接触式测温方法是通过对辐射能量的检测来实现温度测量的方法,其优点是:不破坏被测温场,可以测量热容量小的物体,适于测量运动物体的温度,还可以测量区域的温度分布,响应速度较快。但也存在测量误差较大,仪表指示值一般仅代表物体表观温度,测温装置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等缺点。因此,在实际的温度测量中,要根据具体的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在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入。

结合无线收发装置中的温度检测设备,国际上新型温度传感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早推出的智能温度传感器,采用的是8位A/D转换器,其测温精度较低,分辨力只能达到1°C。国外已相继推出多种高精度、高分辨力的智能温度传感器,所用的是9~12位A/D转换器,分辨力一般可达0.5~0.0625°C。由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新研制的DS1624型高分辨力智能温度传感器,能输出13位二进制数据,其分辨力高达0.03125°C,测温精度为±0.2°C。为了提高多通道智能温度传感器的转换速率,也有的芯片采用高速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目前,智能温度传感器的总线技术也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所采用的总线主要有单线(1-Wire)总线、I2C总线、SMBus总线和spI总线。温度传感器作为从机可通过专用总线接口与主机进行通信。

1.3 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变革和发展,无线通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各个领域当中逐步得到应用。无线通讯传输技术具有成本低、无需通讯电缆、不受应用环境限制、组态灵活、重构性强等优点,这就给无线通信技术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无线收发系统在越来越朝着无线通信领域发展。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同样,列车运行系统中的一些设备正朝着无线化方向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接入接入技术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适用领域,不同的技术特点,不同的接入速率。各种无线技术互补发展,各尽所长,想接入多元化,网络一体化,应用综合化的宽带无线网络发展,并逐步实现与列车控制技术的有机结合,一个更加健全的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技术会早日发展起来的。

2 文献查阅、调研情况

2.1 文献综述

在文献查阅期间,我分别对一些大量学习了于课题相关的书籍进行了查阅,。《单片无线收发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1]主要介绍了无线收发的工作原理,许多应用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无线模块的工作条件和一些参数的设置。《单片无线发射与接收电路设计》[3]主要列举了一些无线收发模块和单片机设计电路,其中基于RF109的2.4 GHz 数字扩频收发器电路对于了解本课题的无线收发频率有一定的帮助,使我更加地深入了解了两块模块要保持同步的条件,一些参数等等。《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入门与实战》[4]则是别以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8051内核无线片上系统(SoC)NRF9E5、NRF24E1、CCl010以及无线芯片NRF905、CCll00为中心,介绍无线通信和无线网络的原理和实战,通过这本书,让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NRF905无线收发模块是怎么工作的,它是如何与单片机完成数据的.传送的等等。《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及传输方法》[5],从中我了解到无线收发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与单片机有机地一起工作,与本课题中用到的NRF905无线收发模块相似,同时,也学到了关于单片无线发射与接收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结构、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使我对本课题的设计和实现具有一定的认识与帮助。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铺垫,我也全面了解了Nordic NRF905无线数据通信收发芯片以及对8051片上系统的认识,对于我后期完成系统的构架和电路图的绘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2 调研情况

为了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做课题期间我查找考察了铁路列车运行地对车无线安全监控系统,。铁路列车运行地对车无线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让我对无线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本课题的后期系统构建有一定的帮助),这其中它包括了多个地面监测设备 、现有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多个第一无线数据收发装置、第二无线数据收发装置、以及列车运行安全提示仪(。通过对这些硬件装置的学习,使我对硬件的总体设备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有一个更深的深度,对本课题中的硬件的构建有一定的帮助)。 铁路列车运行地对车无线安全监控系统的通信方式比较复杂,每个地面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输出输入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一无线数据收发装置的数据输入输出端,每个第一无线数据收发装置的天线端都通过现有无线通信网络系统与第二无线数据收发装置的天线端无线数据连接,第二无线数据收发装置的数据输出输入端连接列车运行安全提示仪的数据输入输出端,列车运行安全提示仪的RS-485数据总线通信端连接 TAX2型机车安全信息综合监测装置的通讯记录单元RS-485通信端(,从这些通信协议中我学会了这其中各模块之间通信需要遵守的一些所使用的协议和原理,让我对本课题的数据通信方面和同步技术研究的实现会有点帮助),。另外,还有无线传感器在铁路列车轴温检测方面的应用,和RFID技术在列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使我了解了CTCS-2级列车控制系统中的射频技术,。我国铁路施工线路上使用的无线数字收发可视对讲机,功能强大,实现三百米左右无干扰的可视化,通过它可以实时地报告铁路列车施工情况以及沿线的环境等等。

3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3.1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采用NRF905芯片设计一个无线收发模块,配合AT89S52单片机系统进行无线通信,这其中包括可以进行单双向开关控制、模拟列车运行系统遇到特殊情况是所作出的发出警报、温度监控等功能。大致可以用如下层次来表示。:

3.1.1 系统硬件设计

1 NRF905无线收发模块设计

利用PROTEL软件画出电路图,设置好各参数,封装等,先可以进行电路板的焊接,下载好程序之后进行调试。

2 8051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可以使用PROTUES进行软件仿真。

3.1.2 系统软件设计

1 设计单个开关调试程序

2 设计双开关按钮动作程序

3 设计模拟列车车厢内温度显示程序(预想)

3.2 本课题的重点

1. 学会使用PROTEL软件进行电路图绘制。

2. 掌握8051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并能与NRF905芯片通信。

3. 了解NRF905模块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4. 学会使用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图的仿真。

5. 程序的设计。

6. 系统的调试并完成课题。

3.3 本课题的难点

本课题的难点在于:

1. 如何让单片机与无线收发模块能够有机结合起来以及不收干扰影响

2. 程序的设计并能够正常调试。

3. 温度的显示以及超过一定温度给出报警表示。

4 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措施等

4.1 拟采取的方法和技术

方案1:单个开关动作程序。

具体方法:首先,先到网上或图书馆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本课题所涉及的硬件和软件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其次,因为本课题主要是以单片机为主,所以可以先设计一个最小系统,让单片机能够跑一下LED程序,能够调试通过或者也可以使用PROTEUS软件进行模拟仿真看能否可行;然后就是使用PROTEL软件进行相关的硬件设计,包括仔细研究NRF905无线收发模块的芯片资料,了解相关参数之后,进行无线收发模块的设计;最后,就是使用KEIL C51软件进行程序的编写,让两块NRF905模块能够相互通信,即按发送端KEY1,对应接收端蜂明器响,按发送端KEY2,对应接收端继电器开关操作,这算基本调试完程序了。

方案二:双开关动作程序。

具体方法:其实双开关动作程序原理就是任何一方,按发送端KEY1,自身显示1,对方也显示1,按发送端KEY2,自身显示2,对方也显示2,按发送端KEY3,自身显示3,对方也显示3,这个显示模块就可以使用LED8段数码管显示出来,先可以进行程序的编写让其能够正常的显示0-9的数字,然后进行键盘数码管和NRF905无线收发模块的软件设计,调试并完成设计。

方案三:温度显示程序。

这个方案要在前面两个方案能够通过的基础上来实现,因为涉及的模块比较多,还在预想中,所以还没付诸实行。

4.2 选择的工具

本次课题将要使用STC89C51RD+开发板进行硬件与软件的辅助调试。,

STC89C51RD+开发板特点:

增强型6时钟/机器周期,12时钟/机器周期8051CPU。

工作电压:5.5V-3.4V(5V单片机)满足低功耗需求。

工作频率范围:0-40 MHz,相当于普通8051的 0-80 MHz,实际工作频率可达48 MHz。

片上集成1280字节/512字节 RAM 满足程序容量的需要。

EEPROM功能。

看门狗。

工作温度范围:0-75℃ /-40-+85℃。

本次课题还采用NRF905芯片作为无线收发模块,。

模块特点:

(1) 433/868/915Mhz 开放ISM 频段免许可证使用。

(2) 最高工作速率50kbps,高效GFSK调制,抗干扰能力强,特别适合工业控制场合,传输距离: 开阔地传输500米,距离传输视具体环境而定 ;

(3)接收灵敏度:-100dBm,最大发射功率: 10mW (+10dBm),瞬间最大

工作电流: <30mA,125 频道,满足多点通信和跳频通信需要 ;

(4) 内置硬件CRC 检错和点对多点通信地址控制 ;

(5) 低功耗1.9 - 3.6V 工作,一般情况下,请使用3.3V供电待机模式下状态仅为2.5uA ,收发模式切换时间 < 650us ;

(6) 模块可软件设地址,只有收到本机地址时才会输出数据(提供中断指示),可直接接各种单片机使用,软件编程非常方便 ;

(7) TX Mode: 在+10dBm情况下,电流为30mA; RX Mode: 12.2mA ;

(8) 标准DIP间距接口,便于嵌入式应用;

硬件方面除了开发板,就是一些焊锡丝、电烙铁、电路板等一些工具。

软件:主要使用

1.:PROTEL99SE、

2.keilC51和

3.PROTEUS仿真软件。

4.3 工作进度安排

1. 1、20xx-1-15至2-17 查阅资料,确定设计方案

2. 20xx-2-18至2-26 撰写开题报告

3. 20xx-2-26至3-26 学习NRF905模块和单片机系统

4. 20xx-3-26至4-26 程序编写

5. 20xx-4-27至5-26 硬件和软件的调试

6. 20xx-5-27至6-10 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7. 20xx-6-11至6-22 准备及参加毕业答辩

5 论文提纲

1. 摘要

2. 前言

3. 系统硬件介绍

4. 系统软件介绍

5. 系统分析与设计

6. 程序设计

7. 系统的实现

8. 谢词

9. 参考文献

6 主要参考文献

[1] 黄智伟.单片无线收发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

[2] 李文仲,段朝玉.C8051F系列单片机与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3] 黄智伟.单片无线发射与接收电路设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4] 李文仲, 段朝玉.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入门与实战.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5]张默晗,张北,王天亮.无线信号传输装置[Z].CN14694U: ,

[6] 孙弋.短距离无线通信及组网技术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7]肖洪兵. 跟我学用单片机.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8

[8]何立民. 单片机高级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9]赵晓安.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3

[10]李广第.单片机基础.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1]徐惠民、安德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应用.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12]何立民.从Cygnal 80C51F看8位单片机发展之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第5期:P5~8

[13]夏继强.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14]陈志强,胡辉.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实践指南.自编教材

[15]肖洪兵.单片机应用技术.自编教材

[16] AT89C51 DATA SHEEP Philips Semiconductors 1999.dec

[17]Yang. Y. Yi. J.,Woo, Y.Y., and Kim. B. Optimum design for linearityand efficiency of microwave Doherty amplifier using a new loadmatching technique’, Microw. J., 2001, 44, (12), pp. 20–36

[18] Vizimuller, P.: ‘RF design guide-systems, circuits, and equations’ (ArtechHouse, Boston, MA, 1995)[6]R. Dye, “Visual Object-Orientated Programming,” Dr. Dobbs MacintoshJournal, Sept. 1st ( 1991)

篇8: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毕业设计内容:

1.熟悉单片机系统设计方法,独立完成电路和程序设计。

2.用PROTEUS进行系统调试和仿真。

3.设计、制作并调试硬件系统。

4.完成相关软件文档资料。

毕业设计应完成的技术文件:

1.3000字以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字以上英文参考文献的中文译文。

2.毕业设计论文(15000字以上)。

3.提供设计原理图和相应程序。

毕业设计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道路照明及道路亮化工程需求也更大,而能源的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节电节能、绿色照明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高。现在再采用那些传统的手控、钟控照明系统的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如何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解决上述矛盾也就成为当前照明控制领域一个新的和紧要的课题。路灯照明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路灯照明耗电量约占总耗电量的15%,全国各地无不面对电力紧张带来的各种问题。面对供电紧张形势,路灯巡查对于国家来讲是一项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的工作,各种临时应急节电措施被广泛采用:夜晚间隔关灯、调整路灯开关的时间、在用电紧张的.日子里关闭景观照明等等,当用电高峰过后,这些措施可能就被束之高阁,明年的用电高峰来临,一切又会重新开始。这样的节电措施,在缓解用电紧张的同时,却带来资源的浪费和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缓解用电紧张的最佳和有效的.办法是对用电实施智能化管理,减少浪费,使我们的每一度电都能物尽其用!启用先进路灯监控系统,可以对路灯实施统一启闭,对夜间照明系统和路灯的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高效稳定,全天候运行,控制不必要的“全夜灯照明”,有效节约电能消耗。对于学校公共照明系统来说,采用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是实现能源节约、减少资源浪费、满足人们生活要求、显示现代化校园的科学解决方案。

目前已有一小部分校园参考了公路路灯的节能措施,到了后半夜将电灯亮度调低,或采取等间隔亮灯的方式来节约用电,但是这样一个方法却带来路灯过亮或过暗的问题:

1.控制落后

开关灯方式落后:当前路灯控制,还停留在手动、光控、钟控方式。受季节、天气和人为因素影响,自动化管理水平低,经常该亮时不亮,该灭时不灭,极易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增加了财政负担。

2.操控不便

调节操控能力不足,无法远程修改开关灯时间,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天气突变,重大事件,节日)及时校时和修改开关灯时间。

3.灯况不明

不具备路灯状况监测,现有的照明设施管理工作主要采用人工巡查模式,不仅工作量大,还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故障依据主要来源于巡视人员上报和市民投诉缺乏主动性、及时性和可靠性,不能实时、准确、全面地监控全城的路灯运行状况缺乏有效的故障预警机制。

4.不能很好的应用在前半夜

因为其前半夜6个小时以上全部采取正常亮度,这样就会出现在没有行人、车辆经过校园道路时的电力资源浪费这一现象,而除了晚上6点-9点人车流高峰期以外其余时间人车流量确实相对较少,所以我们认为校园照明有更大的节能潜力。

针对以上现有节能情况分析,我们设计了一种高效率的智能节能路灯,路灯控制器内应同时设有光控和时控模块,该模块先服从光度控制,再服从时间控制,能满足达到一定光度开关路灯和达到特定时间开关路灯的要求。同时,我们认为路灯应改进为为红外感测路灯。针对校园人、车流量的高低峰时段对路灯分为节能状态和标准状态。在人车流量的高峰期如清晨上班时间和傍晚18点―21点,路灯要保持持续标准亮度,而在深夜路灯将转为节能状态,通过红外感测,只在有人、车通过时才变亮。使用红外感测,与声控相比,感应精度更高,避免了一些噪音而使灯无效闪烁。将所有的路灯连接到单片机上,单片机和计算机通信,用计算机控制路灯工作状态。可设定自动控制方式和人工控制方式。自动控制方式可根据地太阳活动规律,并结合实际情况控制路灯的工作方式。当夜幕降临,或光线已经较暗时,虽然未达到设定时间,也能自动开启。交通高峰期,应达到持续满额亮度;高峰期后,进入红外感应,实现智能和节能的控制。人工控制方式可随时设定开关时间、路灯开启比例或单独控制路灯的开与关。另外通过路灯的`工作状态可对路灯损坏实现实时报警,并可显示具体的位置,提醒维修人员及时维修,中心控制器带有时钟芯片,该时钟芯片带有EEPROM,可以保持单片机工作参数,即使通信发生错误,路灯也能按照最后的程序进行工作。

文献综述

一、设计方案

本设计选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核心部件,实现系统的控制和处理的功能。各模块所包含的功能如下:(1)红外模块:夜晚进行检测是否有行人。(2)显示模块12864:显示相应的时间和日期信息。(3)时钟模块:手动切换时间,自己设定开灯时间。(4)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用于检测周围环境光强度,若光强低于标准值则开启路灯。

二、硬件电路设计

1.主控制器STC89C52

STC89C52是STC公司生产的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STC89C52使用经典的MCS-51内核,但做了很多的改进使得芯片具有传统51单片机不具备的功能。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STC89C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STC89C52具有以下标准功能:8k字节Flash,512字节RAM,32位I/O口线,看门狗定时器,内置4KBEEPROM,MAX810复位电路,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4个外部中断,一个7向量4级中断结构(兼容传统51的5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另外STC89C52可降至0Hz静态逻辑操作,支持2种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空闲模式下,CPU停止工作,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断继续工作。掉电保护方式下,RAM内容被保存,振荡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为止。最高运作频率35MHz,6T/12T可选。

2.红外模块

本设计采用HC-SR501红外模块,它是基于红外线技术的自动控制模块,采用德国原装进口LHI778探头设计,灵敏度高,可靠性强,超低电压工作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类自动感应电器设备,尤其是干电池供电的自动控制产品。该模块用于检测夜晚是否有行人路过,因此产生高地电平,并通过软件的方法来处理电平信号。

3.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

本设计采用3线制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是一款灵敏型光敏电阻传感器,用比较器输出,信号干净,波形好,驱动能力强,超过15mA。同时配有可调电位器可调节检测光线亮度,用于检测周围环境光强度,若光强低于标准值则开启路灯。

4.显示模块

本设计采用液晶显示器12864显示时间和日期。液晶显示屏的第一行显示年月日,第二行显示的实时时钟,硬件电路中的12864的数据端口接到单片机P1口,数码管的4,5,6管脚分别与单片机的P3.0-P3.2相连,通过单片机的信息处理,从而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各段信息。

四、软件设计

主程序主要设计各个部分子程序的调用,子程序有时钟程序和显示子程序两部分。程序初始化后,红外模块子程序判断有没有行人,输出一个信号,经软件处理。12864液晶显示子程序主要通过接收主程序发出的信号,将其设置输入为模式子函数形成,并初始化LCD子函数,显示日期子函数,显示时间子函数。

五、仿真实现

该系统的软件仿真采用Proteus软件,当系统开机时,系统进入初始化界面,液晶显示第一行为时间信息,第二行为日期信息,当白天的时候,打开光强和红外判断,同时成立才开启路灯。设定按钮可手动改变时间信息。

参考文献:

1.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7

2.周润景等.Proteus在MCS-51&ARM7系统中的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0

3.侯玉宝等.基于Proteus的51系列单片机设计与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8

4.张靖武等.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

5.楼然苗等.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7

6.周向红等.51系列单片机应用与实践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5

7.李林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基于实例驱动和Proteus仿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

8.薛钧义,张彦斌.MCS-系列单片微机计算机及其应用[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9.何利民.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

研究内容

红外模块的使用。

单片机读取时钟芯片。

用液晶显示相关数据。

绘出逻辑图。

研究计划

第一周――第二周:下毕业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查阅、搜集毕业设计相关资料。着手翻译相关英文资料,并熟悉PROTEUS软件和单片机的相关开发知识。

第三周――第四周:对查阅的文献资料归纳综述撰写开题报告。完成毕业设计需求分析,确定系统框图。

第五周――第六周:方案论证,设计硬件电路。分析设计的电路,提出软件设计思路;毕业设计初期检查。

第七周――第八周:在PROTEUS中实现软、硬件设计与调试。分析调试中的问题,改进并重新调试达到技术要求。

第九周――第十周:软、硬件电路进行整体测试,修改并完善程序;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第十一周――第十二周: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完成硬件的安装和调试。完成整个系统的软件、硬件的调试。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研究工作总结,撰写毕业论文。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论文修改及评阅,论文答辩。

特色与创新

路灯控制器内应同时设有光控和时控模块,该模块先服从光度控制,再服从时间控制,能满足达到一定光度开关路灯和达到特定时间开关路灯的要求。同时,路灯为红外感测路灯。针对校园人、车流量的高低峰时段对路灯分为节能状态和标准状态。在人车流量的高峰期如清晨上班时间和傍晚18点―23点,路灯要保持持续标准亮度,而在深夜路灯将转为节能状态,通过红外感测,只在有人、车通过时才变亮。

篇9: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研究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伴随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多种经济并存的局面下,如何保证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已经成为了每个人关注的焦点问题。防盗器的发展也就应运而生。从应用上进行分类,防盗器可以分为:汽车防盗器,家居防盗器和便携防盗器。从形态上进行分类,防盗器可以分为:有线和无线。由传感器的类型进行分类,防盗器的分类就更多。

但是,哪种防盗器的防盗效果最好呢?暂时还没有定论,不过在我看来,多种防盗器混合应用才能达到最佳的防盗效果。其中以被动式热释红外防盗器的使用最为方便。

在电子防盗、人体探测器领域中,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因其价格低廉、技术性能稳定而受到广大用户和专业人士的欢迎。 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头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10U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式红外探头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泥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

1)这种探头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所以热释电元件对波长为10UM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

2)为了仅仅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泥尔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3)被动红外探头,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

4)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

5)菲涅尔滤光片根据性能要求不同,具有不同的焦距(感应距离),从而产生不同的监控视场,视场越多,控制越严密。 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头的优缺点:

优点:本身不发任何类型的辐射,器件功耗很小,隐蔽性好。价格低廉。

缺点:

⒈容易受各种热源、光源干扰

⒉被动红外穿透力差,人体的红外辐射容易被遮挡,不易被探头接收。

⒊易受射频辐射的干扰。

⒋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接近时,探测和灵敏度明显下降,有时造成短时失灵。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⒈实现防盗器的基本功能,即来人报警功能。

⒉在防盗的基础上,要求防盗器有报警延时,以便主人发出识别信号。

⒊建立有线与无线两种模式,适应不同场合需要。

⒋在有线模式下,设计拨号外设,利用电话网络提醒外出的主人。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研究步骤:

研究的条件和计划:

第一步 收集材料,数据分析,并进行有关调查。收集各种文献实体资料(主要在图书馆收集借阅所得)和权威虚拟资料(通过互连网搜索)了解其他设计者的设计思想,进一步完善功能。

第二步 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将具体解决上面提出的四种功能。

第三步 选择研究方法。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器材和设计,以实现最佳的效果。

主要的研究方法:文献查阅,数据调查,……

研究的条件和计划:

首先,学校网络实验室的开放,有利于丰富和齐全网络信息资源,并能较全面了解到国内外设计者的思想动态,在网络资料收集上大大降低了难度;

其次,学校图书馆有大量有关文献藏书,便于进行参阅;

四、研究工作进度:

1.12月20日――元月10月 选题,开题报告指导与开题。

2.月25日――203月20日 资料收集,接受论文指导老师指导并形成论文初步思想

3.年4月20日之前,论文撰写,形成初稿.

4.2005年4月30日前,修改,定稿,正稿上交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廖先芸,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赵明,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

[3] 何希才编,《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电子工业出版社

[4] 谢百美编,《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二版),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篇10: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拟选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频率计设计系统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单片机数字频率记以其可靠性高,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全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智能仪器中,省掉了很多烦琐的人工调节,智能仪器通常能自动选择量程,自动校准,这样不仅方便了操作,也提高了测试精度。

选题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单片机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它的出现是近代计算机技术的里程碑事件。单片机作为最为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它的成功应用推动了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单片机已成为电子系统的中最普遍的应用。单片机作为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应用范围很广,发展也很快,它已成为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网络、通信、自动控制与计量测试、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等技术中日益普及的一项新兴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本题主要研究以单片机为核心辅以信号处理电路实现对输入信号的频率进行测量。通过对信号预处理电路,包括信号放大电路、信号变换电路、信号整形电路和分频电路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单片机工作原理、接口技术和编程命令及方法等知识的深入学习理解,在多种方案中选择并确定一种不论是硬件实现还是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指标较合适的方案,实现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频率计设计。该设备通过信号预处理电路,将各种输入信号进行处理,使信号变成高低电平形式的矩形波信号,再与单片机进行接口,再通过单片机的中断和各种程序进行运算,最后显示出计算结果,得到输入信号的频率值。通过本次课题设计,使我们更加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通过查阅、消化相关资料,自学相关设计硬件,完成设计方案的理论析,并进一步设计、制作实际电路,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硬件电路设计、调试能力。

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根据频率的定义,频率是单位时间内信号波的个数,因此采用上述各种方案都能实现频率的测量。但是本论文设计的是一个用单片机做为电路控制系统的数字式频率计,采用脉冲定时测频法,则在低频率的测量时误差会大一些。采用脉冲周期测频法则测高频率时精度无法保证;采用脉冲数倍频测频法和脉冲数分频测频法则精度有所提高,但控制电路较复杂;采用脉冲平均周期测频法则很难兼顾低频信号的测量;而采用多周期同步测频法,闸门时间与被测信号同步,消除了对被测信号计数产生的±1误差,测量精度大大提高,且测量精度与待测信号的频率无关,达到了在整个测量频段等精度测量。本次设计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因此,本次设计根据需要,采用脉冲定时测法。

研究进程安排

1.几种方案的优劣讨论

2.先进行系统硬件设计

3.在进行系统软件设计

4.最后进行系统的仿真和调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雷等编.集成电路应用实验.国防工业出版社

[2]李雷等编.电子技术应用实验教程.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朱红等编.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冯熙昌编.电子电话机集成电路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

[5]李华等编.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

[6]徐惠民,安德宁等编.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及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篇11: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页面设置:A4纸,页边距:上下各2.54厘米,左:3.5厘米,右:2.5厘米。

页码:居中,首页(封面)不加页码

开题报告例:

基于先进控制策略的供应链建模和控制(题目四号黑体居中,段前段后各空30磅)

1.课题研究背景(一级标题:左起顶格打印,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各空18磅)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管理问题[1]。文献[2]中,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用户等实体组成的供需网络,是跨越企业中多个职能部门活动的集合,它包括从订单的发送和获取、原材料的获得、产品的制造,到产品分配发放给销售商、及最终用户整个的过程。人们对供应链的研究始于60年代,着眼于在相对平稳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及其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物料的.集中调度与管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于动态市场环境中的动态企业联盟而言,结盟企业具有地理上的分散性、职权的自主性和充分的自治性,合作与竞争、自主与联合并存,形成由各实体构成的复杂、动态的供需网络。(五号宋体,1.25倍行距)

1.1 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和特点(二级标题:左起顶格五号黑体打印, 段前空12磅,上面一行是一级标题的话,就不空)

开题报告2500字以上,应包括:

1、课题背景和意义(简述);

2、研究内容或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4、研究进度安排;

5、论文提纲;

6、参考文献(至少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2篇以上)。

[1] 殷剑宏, 吴开亚. 图论及其算法[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五号宋体, 1.25倍行距)

[2] 党跃武,谭祥金. 信息管理导论[M].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Pedrycz W., Gomide F.. An Introduction to Fuzzy Sets [M]. MA: MIT Press, .

[4] 廖建新. 移动智能网技术的研发现状及未来发展[J]. 电子学报, 2003, 31(11): 1725-1731.

[5] 冯永新, 刘治国, 姜月秋. 一个应用于移动自组网络管理的簇生成算法[J]. 软件学报, 2003, 14(1): 132-138.

[6] Wong V. and Leung V. Location management for next generation personal communication [7] networks [J]. IEEE Network, 2000, 14(10): 18–24.

[8] 赵秀珍. 关于计算机学科中几个量和单位用法的建议[A].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编. 科技编辑学论文集[C].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25-129

[9] Bao F., Deng R. H., Mao W. Efficient and practical fail exchange protocols with off-line TTP [A]. Proc of the 1998 IEEE Symposium on Security and Privacy [C]. Oakland: IEEE Computer Press, 1998. 77-85

[1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粮食问题[N]. 人民日报, 1996-10-25(2)

[11] 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 3100~3102-93 量和单位.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7

注:上述文献仅说明文献书写格式,与正文无关。正文中需标注文献的引用出处,参照正文中所表示。例如[1]。正文中的公式用公式编辑器输入.

篇12: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培养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培养论文

一、国内外高校电信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1.国外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国外大都划分在电工类,也有归在计算机科学类当中。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其电信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可以分为电路、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及电磁场4大类。(1)电路类。电路类的体系结构以苏联和欧美体系最具代表性。其中,苏联体系注重理论基础,重视分析方法,授课内容强调其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欧美体系注重课程的实验教学及其工程应用性。国外的电路类课程教学体系多,教学内容涵盖面广,教学安排具有层次性,强调实验教学和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以工程应用为背景。同时,注重电路的工程应用背景、注重计算机技术在电路中的应用、注重电路问题的电磁场基础。(2)电子线路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设了“电路和电子学”、“微电子器件与电路”、“模拟电路”等课程及相关实验。英国剑桥大学通过本科前两年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在之后的专业课程设计中,更强调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开设了“电气和纳米材料”、“先进远程通信”、“电子传感器和检测”、“微电子机械系统设计”、“图像处理和图像编码”等课程及相关实验。(3)信号与系统类。国外信号系统类课程的建设在注重数字技术发展对体系的影响的同时,注意协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及时跟踪未来技术及其可能对课程产生的影响。(4)电磁场类。欧美大学的电磁学类课程的教学主要分为三步走:基础课程教学阶段、核心课程教学阶段和扩展课程教学阶段。基础课程教学阶段主要讲授电磁现象最基本的物理规律和特性;核心课程教学阶段主要讲授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特性;扩展课程注重的是与工程实践的接口。

2.国内高校。国内有442所高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其中辽宁省有29所。主要开设电路分析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基础、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通信电路、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电磁场理论、随机信号分析、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主干课13门。

二、我国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近年来,国内市场电子类发展方向主要有信息服务,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型显示和数字电子及“三网融合”,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产业及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1月,国内就业市场对电子信息工程类方向的职位需求占总需求人数5.7%左右,到207月,电子信息工程类方向的职位需求增长到总需求人数的1/5。可以看出,电子信息类人才,在国内市场的需求量非常大,且呈现逐月递增的趋势。

三、培养目标的确定

1.基本定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将电子类和信息类紧密结合的宽口径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存储、处理、显示和利用等技术,接受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培养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系统与网络的软硬件开发及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基于该基本定位,在制定大连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别建设了理论类与技术实践类两大课程群,在强化理论类课程的同时,依托工程背景,突出实践应用,形成理论和实践并重、分析和综合并重的专业特色,具体做法是:厚基础———加大主要专业基础课学时,确保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牢固扎实,为今后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宽口径———加开“随机信号处理”、“现代通信技术”、“数据通信”、“DSP技术及应用”和“EDA技术及应用”、“卫星通信”等任选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重应用———增加实验比例,特别是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同时将电子系统设计、创新项目等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2.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信号与信息处理、传输、交换及控制技术,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制、生产与应用和开发能力,可在信息产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就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培养大纲制定的厚基础、宽口径、重工程实践和应用的.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制、生产与应用和开发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确立了理论类和技术类两条专业课程主线。

1.理论类课程群建设。专业性和综合性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适应这个发展,我们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也应该朝着专业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开展改革,也就是在保证理论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工科类专业的发展方向。结合我们的自身特点及优势,制定了大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结构和实践类教学体系结构。理论类课程体系除公共基础课外,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将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三大模块,信息与系统和信息与通信两大课程群。信号与系统课程群包括:电路原理(含实验)、信号与系统(含实验)、自动控制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含实验)和信号检测与处理;信息与通信课程群包括: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含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含实验)及电磁场与电磁波。

2.技术类与实践类课程群建设。确定了理论体系结构之后,我们又开展了技术与实践教学体系论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指向,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与理论体系结构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完成了计算机四年不断线计划,建立了以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创新实践、毕业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五大技术与实践类课程群建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群包括:高级语言课程设计和高级语言编程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群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含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含实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工艺实习;EDA技术及应用课程群包括:EDA技术及应用(含实验)和EDA技术课程设计;微机与单片机课程群包括:微机原理与接口(含实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含实验)、电子系统课程设计、印制电路板设计;创新实践课程群包括:工程项目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机器人擂台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

五、培养方案的特点

经过多次调研、分析、修改完善及研讨,并经有关专家审核,最后形成大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年的培养方案。其特点如下:

1.提出课程群建设的思想,完善课程体系结构。整个培养方案共分为两大类(理论类、技术类与实践类)、7小类(信息与系统、信息与通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子技术、EDA技术及应用、微机与单片机、创新实践)课程群。课程群思想的提出使得电信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变得十分清晰,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一目了然,便于师生理解和执行。

2.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与就业市场的直接接轨,必须对现有电信专业的技术实践类课程进行改革。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注重以工程背景为实践类课程设置的核心思想,力求建立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及应用、电子系统综合设计、E-DA技术、DSP技术、嵌入式技术等相关课程建设,采取稳扎稳打、稳步推进的原则。

3.计算机四年学习不断线。为了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就业市场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中还注意设计了四年计算机学习连续化,实现计算机四年不断线学习[2]。大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4整个培养方案的修订贯彻人才战略的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并获批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加强理论教学拓展,保持综合性、专业性的专业教学优势。坚持本科教育与工程教育接轨的教育思想,建设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编写注重工程应用的教材,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实现分类施教、差异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更强,系统观念、整体观念和分析能力都得到较好的培养,并且对自身的认识和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形成了独特的专业优势。

篇13: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试验室建设,研究对象为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目的

我选择了《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这个课题作为毕业设计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此次课程设计进一步学习和巩固通信原理及其相关知识,并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在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内容,进一步熟悉和掌握matlab的使用方法;对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原理及其实现有较深的了解;为即将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掌握收集资料、消化资料和综合资料的能力等等。

2.2、意义

从事电子通信业而不能熟练操作使用matlab电子线路设计软件,在工作和学习中将是寸步难行的。在数学、电子、金融等行业,使用matlab等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进行设计、仿真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这类软件的问世也极大地提高了设计人员在通信、电子等行业的产品设计质量与效率。众所周知,实际过程中信号传输都要经过调制与解调这一过程,由于消息传过来的原始信号即调制信号具有频谱较低的频谱分量,这种信号在许多信道中不宜传输。因而,在通信系统的发送端通常需要有调制过程,反之在接收端则需要有解调过程。

3、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1、研究现状

matlab是由math works公司于1984年推出的一种面向科学与工程的计算软件,通过matlab和相关工具箱,工程师、科研人员、数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下完成相应的科学计算工作。

matlab 本身包含了 600 余个用于数学计算、统计和工程处理的函数,这样,就可以迅速完成科学计算任务而不必进行额外的开发。业内领先的工具箱算法极大的扩展了 matlab 的应用领域,所以matlab自推出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信号处理工具箱就是其中之一,在信号处理工具箱中,matlab提供了滤波器分析、滤波器实现、fir滤波器实现、iir数字滤波器设计、iir数字滤波器阶次估计等方面的函数命令。

3.2、发展趋势

由于我们所面对的工程问题越来越复杂,过去所依赖分析的技术已逐渐不敷使用。利用电脑来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已是当今工程师的必要工具。使用 matlab 软件进行科学计算,能够极大加快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开发的进度,减少在编写程序和开发算法方面所消耗的'时间和有限的经费,从而获得最大的效能。

4、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设计成果的应用价值

4.1、研究的主要内容

1、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众所周知,实际过程中信号传输都要经过调制与解调这一过程,由于消息传过来的原始信号即调制信号具有频谱较低的频谱分量,这种信号在许多信道中不宜传输。因而,在通信系统的发送端通常需要有调制过程,反之在接收端则需要有解调过程。但是在计算机中的模拟和实现都是采用数字化的方法的,如果将采样的频率放的高一些,数字的所造成的失真就不容易察觉了,采用计算机对信号进行处理的话,非常的方便,这也是数字代替模拟的的原因之一。

2、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方式

在信号调制中常以一个高频正弦信号作为载波信号。一个正弦信号有幅值、频率、相位三个参数,可以对这三个参数进行调制,分别称为调幅、调频和调相。也可以用脉冲信号作载波信号。可以对脉冲信号的不同特征参数作调制,最常用的是对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称为脉冲调宽。数字信号调制的三种基本方式,有振幅键控(ask)、频率键控(fsk)和相位键控(psk)。

在信号的解调中首先已调信号中检出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或检波。幅值调制就是让已调信号的幅值随调制信号的值变化,因此调幅信号的包络线形状与调制信号一致。只要能检出调幅信号的包络线即能实现解调。这种方法称为包络检波。检波后的信号,再经低通滤波,滤除高频信号,即可获得所需调制信号,实现解调。

篇14: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一、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教学在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有许多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的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手段。改变教学理念,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观摩“三新”课,提高对课改的认识,重新认识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从而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化学教师除了钻研本专业的知识外,应还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从教育方针政策到学科知识,均做系统扎实的学习,以适应教学中出现的许多新模式。教师的知识面广了,还可以在备课、上课中渗透德育教育与素质教育。化学教师还要学会计算机应用技术,利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容量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备好教材,备好学生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教师一定要把握《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方向,并且还要熟悉教材,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对既定的化学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配、整合加工、修改及重组,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情境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好学生,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和个体差异,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教学中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分层次教学。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课堂中营造教学情境的和谐性,构建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可以平等对话、共同探究、合作讨论、彼此争辩、畅所欲言,师生都将成为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合作伙伴。师生之间应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不但有语言的沟通,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教师与学生同时探讨、反思、进步,从而和谐共进。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为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化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班级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选用教学方式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全盘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等因素,做到因材施教,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模型、投影仪等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提高教学过程的可视化程度,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五、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学也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许多化学概念、原理都是从实验事实中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为此,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从而获得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初中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化学实验有教师演示的实验、学生实验、活动与探究及供学生选做的实验等实验内容。教材中每一个演示实验,教师都要认真做准备,并一一去完成,演示过程要直观、明显、省时、准确、安全。对于学生的实验,化学教师要根据实验内容、要求和步骤认真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教学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查学生对刚学或刚练的知识的掌握,起到及时反馈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堂练习,课堂练习选用难度不大,以全班学生基本都可以回答的习题为主。课外作业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水平进行分层布置,课外作业只有层次化,才能满足基础知识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类学生,才能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才能逐步提高同层次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远的追求,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吸纳有用的知识和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作者:黄润新 单位:田林县初级中学

篇15: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一、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现状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是一个亮点,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点难点,而且其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及阻碍,如:(1)新课标下初中化学知识量偏多,化学方程式复杂,负担太重;(2)初中化学与其他学科有交叉知识,但是教师对其的衔接力度不够,难以让学生明白初中化学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3)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式还不够完善,没有对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及教育;(4)教师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到位,没有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初中化学,学生对初中化学的认识还不全面、不到位。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改革中,教师的任务非常之重,需要不断地探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解决这些问题,把初中化学核心素质加到教学中,处理好学生与课程的人机关系,并学会在教学中总结经验。

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在新课标下是一个重点课题,而且教师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力,增加教学改革的难度。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急功近利,要投入最大的精力来精心备课、授课,并且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摆正自己的教学心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有信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初中化学知识,活跃教学课堂,与初中化学知识产生共鸣。以下是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1.用热情渲染初中化学课堂

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其中的关键是教师,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进步的领路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学改革,逐步增强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效率。但是初中化学与数学、语文相比较,逻辑性太强,有太多化学方程式需要学生记忆,还有实验现象等多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比较繁琐,容易记混,不能与化学融为一体、产生共鸣。因此,大多数学生讨厌学习初中化学知识,觉得没有意思,经常在课堂上闲聊、睡觉等。所以在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改革,用热情渲染课堂、活跃课堂,在教学中逐步指引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知识。例如:某校为了用热情渲染课堂,直观地为学生讲解化学知识,让学生产生共鸣,某初中化学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为学生推导化学方程式的由来,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重点,以及带领学生到化学实验室做一些没有危险、相对简单的实验,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描述实验现象,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热情,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渲染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初中化学知识。

2.联系日常生活,让学习“活”起来

教学改革中的关键是教师。然而初中化学是一门比较系统的学科,同时也是比较接地气的学科。因为教师能够根据日常生活把课本中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如:工业、农业方面。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化学生活来进行教育,让初中化学生活化,让学习“活”起来,并且拉近与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明白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2008奥运会前夕,为了奥运会期间不会降雨,国家在北京上空发射了降雨弹,使雨季提前结束。某校教师以这个重大事件为例子,让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让学生通过人工降雨来写出其所产生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现象,了解人工降雨的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教师能够利用的例子还不止这个,还可以为学生讲解灭火器的原理,为学生呈现出不一样的学习氛围。

3.联系各章节知识点,使学习“活”起来

教学改革在新课标下是一个重点课题。而初中化学是一门比较系统的学科,教师能够把各个章节的知识点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让学生能够全面地学习,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回忆及以前所学知识点大胆推导,建立一个完整的框架,认识到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自身对初中化学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总而言之,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是一个亮点,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点难点,而且还是一个重点课题。并且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学改革,活跃课堂,在教学中逐步指引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知识,使学生与初中化学课堂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作者:王碧莲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六中学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自荐信

电子信息工程简历

自荐信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生自荐信

电子信息工程实习日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荐信

电子信息工程求职信附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精选1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