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你要学着自己强大》阅读附答案的内容(共含11篇),希望能帮助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tqbookk”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你要学着自己强大》阅读附答案的内容
④因为地处荒凉的高原,老韩一家人的饭食十分简单,长连七个多月的冬季只有洋葱、土豆和白菜这三样蔬菜,连老韩三岁半的孙女也吃这样简陋的饭食,可是万一哪个司机有点高原反应,老韩就赶紧吩咐媳妇给煮酸菜面片汤,把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脯肉下在汤里,喝完汤,额头上密密麻麻出一层细汗,无休止敲打太阳穴的那面小鼓就停了。
⑤喝汤的人就说:“老韩,你要是不在这里干了,我们还怪不习惯的。”老韩很不能接受这样的赞美,局促地搓手回答:“一时半会儿离不开的,我舍不得儿子……”
⑥老韩的大儿子已经落葬在离加油站只有一里地的戈壁上,那里有方圆十几里地唯一的一棵红柳树,早被高原上的风吹成了贴地盆景的模样。儿子的去世是老韩心里永恒的痛:加油站由旧址搬往新址前,同为加油站员工的老韩的儿子前去看守物资,暖气还没有装好,半夜冻得 睡不着,不得不烧炭取暖,就这样再也没有起来。
⑦老韩的媳妇说,老韩以前从不抽烟,但现在,他想儿子想得受不了时,会带上烟,慢慢走到红柳树下面,在那里抽上一根。
⑧每次,老韩走很远的路去抽烟,一向打扮得粉嘟嘟的小孙女就能感应到爷爷心里的难受,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一老一小缓缓走去的背影、让在加油站门口闲聊打趣的.司机们都安静下来,近乎肃穆地目送着他们。[来源:Zxxk.Com]
在远方,那棵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枝条在寒风中抖动,犹扣火焰―般。
(选自《读者 》第5期,有删改)
22.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老韩为什么要“驻守荒原“?(2分)[来源:学。科。网]
答:
23.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分)
答:
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韩这个人物形象。(2分)
答:
25.请你谈谈文章结尾有何妙处。(3分)
答:
参考答案
22. ①老韩要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
②老韩深爱儿子,舍不得离开埋葬在荒原上的儿子。
评分标准:(2分)按鸪鲆徊阋馑嫉1分,意思对即可。
23. 示例: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1分〉表现了老韩憝厚和真诚的性格特点,以及对儿子深沉的爱。(1分〉
评分标准:(2分)角度1分,答出两种描写方法即可得1分:内容1分,意思对即可。
24. 老韩是一个真诚、善良、憨厚,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关爱他人,深爱儿子的父亲形象。
评分标准:(2分)每答出一方面得1分,意思对即可。
25. 结尾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与前文内容相呼应;借物喻人;将老韩对儿子深沉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使文章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赞美了像老韩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工作岗位的普通人。
评分标准:(3分)答对一方面得1分,其它角度也行,意思接近即可得分。但惜夏曰长。
评分标准:(10分〉翱1分,错别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得分。
①小时候学古诗,杜甫的这几句背得熟。“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问过大人,“挽强”是什么意思。大人说,强就是指弓很硬,拉这种弓要用大力气,好处是射得远。
②渐渐年长,才知这个“强”字的根源,和弓箭并没有丝毫相关,那答案真是匪夷所思,它原本的模样是在“弘扬”的“弘”字右下角嵌进了个“虫”字。它原本是什么意思呢?“虫”指代的是单一的卑微生命。不过若这小虫把体内的精神弘扬出来,就构成了坚强雄厚的力量。
③再来说说这个“大”字。“大”是什么意思呢??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就是范围广高度高体积阔吧。其实“大”的本意和范围高度什么的毫无关系,就是非常单纯地指 一个人。
④汉字是象形字,在甲骨文里,这个“大”字伸胳膊撂腿,就是一个人的体态临摹。西周战国之后大行其道的金文中,“大”也是笔触鲜明四肢俱全的人形。与甲骨文笔道细弱的“大”字相比,金文粗肥猛壮,把人的形象镌刻得更雄硕伟岸。
⑤ “强大”是把“强”和“大”组成的一个铿锵有力的词。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
⑥但倘若问某人,你觉得自己强大吗?大多数人都会说,我还不够强大,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会强大起来。然而,错了。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强大的`。
⑦我们孜孜以求的强大,以为远在天边的强大,以为要靠什么人赐予或是襄助才能达到的境界,其实原驻自己身上。所以,强大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这真是天下第一大悲剧。我们四处寻找的东西,我们以为自己一生也不可能具备的东西,其实从未须臾离开过我们。
⑧我们要让自己原本就具有的强大,拂去尘埃,闪闪发光,铮铮作响。毛笔就在我们手里,墨汁瓶盖已经打开。只等我们用自己的心和手,书写人生的美丽篇章。
⑨我们有很多瑕疵,但只要内心坚定,我们就依然强大。我们可以修 补自己的瑕疵,也可以携带着瑕疵前进。这个世界上没有瑕疵的人根本没有出生。
⑩我们有很多不完善,但只要宽容待人待己,我们就依然强大。完善可以不懈追求,但不必形成坚硬桎梏。世上的事情就像吃饭,八分饱即是完美。处处尽善尽美,就是一种无言的慢性自杀。
我们常常受伤,伤痕累累。要和命运厮杀,哪里能不受伤。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强大也会受伤,但不要怕受伤,因为,我们修复的能力比较强,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重上战场。
据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和自己进行5000次对话,其中极大多数话语都是在否定自己。比如说:我很差,我无力,我不行,我要等等看,哦,算了…… “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 虫蚁”这是贾拉尔阿德丁鲁米的诗,每当读起,我都心生痛楚的觉醒。
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对自己说的第5001次话是——我已学会了自己强大。
12、第(7)段中“这真是天下第一大悲剧”中的“这”指的是什么?(3分)
答:
13、请说一说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5分)
答:
14、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4分)
答:
15、请结合文章第(9)-(12)段内容,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自己强大。( 6分)
答:
参考答案:
12、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
13、引出话题
14、以此来表达主题——学着强大。
15、一是要修补自己的瑕疵,也可以携带着瑕疵前进;二是尽管有很多不完善,但只要宽容待人待己,我们就依然强大;三是我们会常常受伤,但仍要和命运厮杀;四是不能过多地否定自己,匍匐前进,形如虫蚁
你要学着自己强大现代文阅读答案
①小时候学古诗,杜甫的这几句背得熟。“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问过大人,“挽强”是什么意思。大人说,强就是指弓很硬,拉这种弓要用大力气,好处是射得远。
②渐渐年长,才知这个“强”字的根源,和弓箭并没有丝毫相关,那答案真是匪夷所思,它原本的模样是在“弘扬”的“弘”字右下角嵌进了个“虫”字。它原本是什么意思呢?“虫”指代的是单一的卑微生命。不过若这小虫把体内的精神弘扬出来,就构成了坚强雄厚的力量。
③再来说说这个“大”字。“大”是什么意思呢??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就是范围广高度高体积阔吧。其实“大”的本意和范围高度什么的毫无关系,就是非常单纯地指 一个人。
④汉字是象形字,在甲骨文里,这个“大”字伸胳膊撂腿,就是一个人的体态临摹。西周战国之后大行其道的金文中,“大”也是笔触鲜明四肢俱全的人形。与甲骨文笔道细弱的“大”字相比,金文粗肥猛壮,把人的形象镌刻得更雄硕伟岸。
⑤ “强大”是把“强”和“大”组成的一个铿锵有力的词。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
⑥但倘若问某人,你觉得自己强大吗?大多数人都会说,我还不够强大,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会强大起来。然而,错了。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强大的`。
⑦我们孜孜以求的强大,以为远在天边的强大,以为要靠什么人赐予或是襄助才能达到的境界,其实原驻自己身上。所以,强大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这真是天下第一大悲剧。我们四处寻找的东西,我们以为自己一生也不可能具备的东西,其实从未须臾离开过我们。
⑧我们要让自己原本就具有的强大,拂去尘埃,闪闪发光,铮铮作响。毛笔就在我们手里,墨汁瓶盖已经打开。只等我们用自己的心和手,书写人生的美丽 篇章。
⑨我们有很多瑕疵,但只要内心坚定,我们就依然强大。我们可以修 补自己的瑕疵,也可以携带着瑕疵前进。这个世界上没有瑕疵的人根本没有出生。
⑩我们有很多不完善,但只要宽容待人待己,我们就依然强大。完善可以不懈追求,但不必形成坚硬桎梏。世上的事情就像吃饭,八分饱即是完美。处处尽善尽美,就是一种无言的慢性自杀。
我们常常受伤,伤痕累累。要和命运厮杀,哪里能不受伤。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强大也会受伤,但不要怕受伤,因为,我们修复的能力比较强,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重上战场。
据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和自己进行5000次对话,其中极大多数话语都是在否定自己。比如说:我很差,我无力,我不行,我要等等看,哦,算了…… “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 虫蚁”这是贾拉尔阿德丁鲁米的诗,每当读起,我都心生痛楚的觉醒。
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对自己说的第5001次话是——我已学会了自己强大。
1、第(7)段中“这真是天下第一大悲剧”中的“这”指的是什么?(3分)
答:
2、请说一说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5分)
答:
3、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4分)
答:
4、请结合文章第(9)-(12)段内容,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自己强大。( 6分)
答:
参考答案:
1、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
2、引出话题
3、以此来表达主题——学着强大。
4、一是要修补自己的瑕疵,也可以携带着瑕疵前进;二是尽管有很多不完善,但只要宽容待人待己,我们就依然强大;三是我们会常常受伤,但仍要和命运厮杀;四是不能过多地否定自己,匍匐前进,形如虫蚁
现代文阅读常考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阅读修辞手法作用题型方法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7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你要学着自己强大美文
小时候学古诗,杜甫的这几句背得熟。“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主要它像童谣,或者说简直是句顺口溜。
问过大人,“挽强”是什么意思。大人说,强就是指弓很硬,拉这种弓要用大力气,好处是射得远。从此把“强”和弓联系起来,再说,谁让这个强字的偏旁部首就是个“弓”呢?更是和弓箭逃不脱干系了。
渐渐年长,才知这个“强”字的根源,和弓箭并没有丝毫相关,那答案真是匪夷所思,本意居然说的是一枚虫。这要从“强”的繁体“強”说起,它原本的模样是在“弘扬”的“弘”字右下角嵌进了个“虫”字组成。改成简体字的时候,将“弘”的右半边改成了一个“口”,让无限的深意丢却了注脚。它原本是什么意思呢?“虫”指代的是单一的卑微生命。不过若这小虫把体内的精神弘扬出来,就构成了坚强雄厚的力量。
这个字里蕴含的能量,让人心意难平。“强”字像个微电影,描绘了一条卑弱小虫的奋斗史。
再来说说这个“大”字。
有一些字,因为太熟捻,念起它们的时候,就像嘴巴接触了牙膏,虽知是异物,却难得留心思谋它的深意。“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范围广高度高体积阔吧?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这个解释。
“大”的本意,其实和范围高度什么的毫无关系,就是非常单纯地独指一个人。
汉字是象形字,在甲骨文里,这个“大”字伸胳膊撂腿,就是一个人的体态临摹。西周战国之后大行其道的金文中,“大”也是笔触鲜明四肢俱全的人形。与甲骨文笔道细弱的“大”字相比,金文粗肥猛壮,把人的形象镌刻得更雄硕伟岸。
等到了小篆和现代文字,这个“大”字就和人的形状渐行渐远,一时让人想不起命名它时的.初心,不那么相似了。
“强大”是把“强”和“大”组成的一个铿锵有力的词。你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但倘若问某人,你觉得自己强大吗?大多数都会说,我还不够强大,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会强大起来。
然而,错了。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强大的。强大的原意指的就是一个卑微如虫的生命,只要将精神弘扬出来,它就有力量。只要你是一个人,天然就强大。
爱因斯坦说过: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我们孜孜以求的强大,以为远在天边的强大,以为要靠什么人赐予或是襄助才能达到的境界,其实原驻自己身上。
一个再弱小的人,也比一条虫子要有力量。
所以,强大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这真是天下第一大悲剧。我们四处寻找的东西,我们以为自己一生也不可能具备的东西,其实从未须臾离开过我们。
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如何让自己强大起来,而是让自己原本就具有的强大,拂去尘埃,闪闪发光,铮铮作响。
毛笔就在我们手里,墨汁瓶盖已经打开。如果你的时间足够,慢慢研磨墨汁也是极好。总之万事具备,只等我们用自己的心和手,书写人生的美丽篇章。
我们有很多瑕疵,但只要内心坚定,我们就依然强大。我们可以修补自己的瑕疵,也可以携带着瑕疵前进。这个世界上没有瑕疵的人根本没有出生。
我们有很多不完善,但只要宽容待人待己,我们就依然强大。完善可以不懈追求,但不必形成坚硬桎梏。世上的事情就像吃饭,八分饱即是完美。处处尽善尽美,就是一种无言的慢性自杀。
我们常常受伤,伤痕累累。不过,听说只有一生都圈养在棉花堡中的牲畜,才不会受伤,留待把它们的皮毛制成贵人的衣裘。我们要和命运厮杀,哪里能不受伤。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强大也会受伤,只不过修复的能力比较强,速度比较快,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重上战场。
据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和自己进行5000次对话,其中极大多数话语都是在否定自己。比如说:我很差,我无力。我不行,我要等等看,哦,算了……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来自我们认定自己不强大。
“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这是贾拉尔?阿德丁?鲁米的诗,每当读起,我都心生痛楚的觉醒。
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对自己说的第5001次话是——我已学会了自己强大。
以上文字出自毕淑敏著《你要学着自己强大》,北京联合出版公司8月新书。60个修心故事,给你勇气和智慧,祝你成为最好的自己。
唯美一句:只要能跟你待着,可能也不需要说太多的话。
唯美一句:夏静生,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还舍不得离开这座城市?即使难过,即使会想起,依旧舍不得离开,因为这是唯一可以凭吊我们共同回忆的地方。
《你要学着自己强大》内容推荐:
回望心灵成长的每个瞬间,我们是在哪些时刻才真正变得强大的,一旦有了这种体验,便势如破竹,关关难过关关过?
据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和自己进行5000次对话,其中极大多数话语都是在否定自己。比如说:我很差,我无力。我不行,哦,算了……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来自我们认定自己不强大。强大的原意指一个卑微如虫的生命,只要将精神弘扬出来,它就有力量。只要你是一个人,天然就强大。因此,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如何让自己强大起来,而是让自己原本就具有的强大,拂去尘埃,闪闪发光,铮铮作响。
“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这是贾拉尔阿德丁鲁米的诗,每当读起,都让人心生痛楚的觉醒。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对自己说的第5001次话是——我已学会了自己强大。
60个修心故事,给你勇气和智慧。回望心灵成长与强大的每个瞬间,突破自我设限和外在阻碍,找回真实,快乐和创造性等一切力量的源头。
《你要学着自己强大》作者简介: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心理咨询师,中国第一心灵女作家,被王蒙誉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她的文字独特、有温度、倾注着对生命的爱和对这个世界的悲悯。她的技法又像娴熟运用手术刀,直面人生的各种问题,切除我们心灵的忧郁与魔。
作品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七、十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十六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三十余次。
《你要学着自己强大》前言:
你要学着自己强大
小时候学古诗,杜甫的这几句背得熟。“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主要它像童谣,或者说简直是句顺口溜。
问过大人,“挽强”是什么意思。大人说,强就是指弓很硬,拉这种弓要用大力气,好处是射得远。从此把“强”和弓联系起来,再说,谁让这个强字的偏旁部首就是个“弓”呢?更是和弓箭逃不脱干系了。
渐渐年长,才知这个“强”字的根源,和弓箭并没有丝毫相关,那答案真是匪夷所思,本意居然说的是一枚虫。这要从“强”的繁体“強”说起,它原本的模样是在“弘扬”的“弘”字右下角嵌进了个“虫”字组成。改成简体字的时候,将“弘”的右半边改成了一个“口”,让无限的深意丢却了注脚。它原本是什么意思呢?“虫”指代的是单一的卑微生命。不过若这小虫把体内的精神弘扬出来,就构成了坚强雄厚的力量。
这个字里蕴含的能量,让人心意难平。“强”字像个微电影,描绘了一条卑弱小虫的奋斗史。
再来说说这个“大”字。
要成为你自己阅读训练及答案
四、中考题(16分)
要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①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②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③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④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⑤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⑥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⑦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⑧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⑨如果你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点和滋味来。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选自《周国平文选》,略有删改)
1.第3段中的“彻头彻尾”指的是什么?(3分)
2.文章第2、3段针对 的人进行议论,提出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的观点;第4段针对生活中自以为成了自己的人进行分析,阐明了 的道理。(4分)
3.第4段中,作者把生活的某一种人比作“事务的一架机器”,这种人的具体表现是 。(用原文回答)(3分)
4.对第5段内容理解有误一项是( )(3分)
A.要成为你自己,首先要真正意识到“自我”的宝贵。
B.作者借卢梭的话证明第⑤句所表述的观点。
C.第⑨句中的“这一点”指的是“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
D.“怎样才能成为自己”,这是一个难题,作者认为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
5.文章最后一句是“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其中,“这一标准”是什么?你怎么理解文章最后这句话?(3分)
四、1.要点:从身体到灵魂。 点拨: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
2.想成为别人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点拨:阅读文章,依据事例总结。
3.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 点拨:从文中找出答案。
4.C 点拨:从代词的上一句寻找答案。
5.这一标准是对积极性的独特领悟和坚守。(要点)强调坚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真正成为自己的重要意义。 点拨:第二问的问答应依据全文,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总结。
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学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 为拿破仑,生成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唯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 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①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②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③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④我中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⑤在茫茫宇宙间,www.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⑥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⑦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⑧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⑨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选自《周国平文选》,略有删改)
1.第3段中“彻头彻尾”指的是什么?(2分)
2.文章第2、3段针对 的人进行议论,提出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的观点;第4段针对生活中自以为成了自己的人进行分析,阐明了 的道理(2分)
3.第4段中,作者把生活中的某一种人比作“事务的一架机器”,这种人的具体表现是 (用原文回答)(2分)
4.对第5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要成为你自己,首先要真正意识到“自我”的宝贵
B.作者借卢梭的话证明第⑤句所表述的观点
C.第⑨句中的“这一点”指的是“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
D.“怎样才能成为自己”,这是一个难题,作者认为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
5.文章最后一句是“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其中,“这一标准”是什么?你怎么理解文章最后这句话?(3分)
这一标准:
理解:
参考答案:
1.答案要点:从身体到灵魂
2.答案示例:想成为别人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活动
4.C
5.这一标准是对积极人生的独特 领悟和坚守强调坚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真正成为你自己的重要意义
《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阅读附答案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懂道理的人,都不必打。只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怎么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小题1:抄录第三段中的一个生动的比喻,简析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小题2:怎样理解文中的“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3分)
小题3:作者为什么决定不再打孩子?(2分)
小题4:你对于父母责打孩子是怎样看的?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阅读附答案《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阅读附答案。保护他,怜惜他爱他,生怕他受伤害的心情。
小题1:孩子做错事让母亲感到心痛无奈,对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感到痛心,看到孩子退步觉得失望。所以说因为“我”爱“我”的孩子所以才觉得心累。
小题1: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所以“我”决定改换教育方式。
小题1: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是每个为人子女者应尽的孝道
打是出于帮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的`目的,而不打是出于理解和宽容,给孩子更多的信任。打是恨铁不成钢,不打是舍不得打你。打与不打,父母都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使孩子变好。一般情况下,父母最好不要打孩子。
如果孩子长大了,他就懂事了,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教育,跟孩子进行沟通了。这时孩子已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了,父母可以给孩子讲道理,说服孩子,而不应再打孩子了。况且,孩子大了,父母也已打不动孩子了。所以,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是最好的。
①两星期前,我买了两棵一般大小的水仙球根,一棵放在玻璃窗边,一棵放在餐桌上,用清水供着。今天,窗边那棵还像一盆青葱,桌上的那棵,屋内稍暖,却已经开出了香气迷迷的花朵。
②你愿意和我谈感情的事,我觉得“受宠若惊”。是的,我等了,等你告诉我:“妈妈,我认识了一个可爱的女孩。”上一次你和我谈“爱情”,是你13岁那一年。
③你参加完朋友的生日舞会后,我接你回家。在暗暗的车里,觉得你仿佛若有所思,欲言又止。边开车,边跟你有一句没一句地聊,慢慢儿地,得知今晚班上的几个女孩子也在。“那——音乐很吵了?”“不吵,”他说,“是那种静静的音乐。”“喔……”我思索,“那么是跳慢舞了?”“对。”
④又开了一段夜路,这段路上,两旁全是麦田,麦田边满满是野生的花,在苹果树下,开得火红。我开得很慢,秋夜的空气里,流荡着酸酸的苹果香。
⑤半晌不说话的你突然说:“马力爱上我们班一个女生,今天晚上他跟她说了。”“怎么说的?”“灯光暗下来的时候,他和她跳舞的时候说的。”
⑥你转过身来对着我,认真地说:“妈妈,你难道不知道吗?爱的时候,不说也看得出来。”我被他的话吓了一跳,但是故做镇定。到家门口,我熄了车灯。在黑暗中,我们都坐着不动。然后我说:“你也爱上了什么人吗?”你摇头。
⑦“如果发生了,你——会告诉我吗?”“会吧。”声音很轻。今晚,我想,就是这样一个寻常的秋夜,13岁的男孩心里发生了什么,他自己也许不太明白。一种飘忽的情愫?一点秘密的、忽然来袭的、捉摸不定的、甜美的感觉?平常竭尽所能拖延上床的你,那晚早早和我说了“晚安”,关了房门。
⑧你记得那个晚上吗,安德烈?
⑨我一点也不觉得你的烦恼是“无病呻吟”。事实上,接到你的信,我一整天都在一种牵挂的情绪中。你说,使人生平添烦恼的往往是一些芝麻小事,你把失恋和打翻牛奶弄湿了衣服相提并论,安德烈,你自我嘲讽的本领令我惊异,但是,不要假装“酷”吧。任何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爱情受到挫折都是很伤的事,更何况是一个19岁的人。
⑩我不知道你们这一代人是否读过《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曾经这样描写少年:“向天空他追求最美的星辰,向地上他向往所有的欲望”;19岁,我觉得,正是天上星辰和地上欲望交织、甜美和痛苦混乱重迭的时候。你的手足无措,亲爱的,我们都经验过。
你是否能想象:在你遇到自己将来终身的伴侣之前,你恐怕要恋爱10次,受伤20次?所以,每一次的受伤都是人生的'必修课。受一次伤,就在人生的课表上打一个勾,面对下一堂课。歌德所做的,大概除了打勾之外,还坐下来写心得报告——所有的作品,难道不是他人生的作业吗?安德烈,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作品都是他痛苦的沉思,沉思的倾诉?
你应该跟这个你喜欢的女孩子坦白或者遮掩自己的感情?我大概不必告诉你,想必你亦不期待我告诉你。我愿意和你分享的是我自己的“心得报告”,那就是,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可是,我不能不意识到,我的任何话,一定都是废话。因为,清纯静美,白衣白裙别上一朵粉红的蝴蝶结——谁抵挡得住“美”的诱惑?对美的迷恋可以打败任何智者自以为是的心得报告。我只能让你跌倒,只能看着你跌倒,只能希望你会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希望阳光照过来,照亮你藏着忧伤的心,照亮你眼前看不见尽头的路。
1. 用精练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你愿意和我谈感情的事,我觉得“受宠若惊”。
(2)每一次的受伤都是人生的必修课。
3. 作者在第段运用修辞,语言生动,含义丰富。试找出一句进行品析。
4. 分析第段画波浪线划的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5. 读了《只愿你跌倒后能自己站起来》一文,对你自己处理情感问题有何启发?
答案:
1.龙应台以写信的方式,与19岁的儿子谈论爱情(恋爱或男女情感)问题,(2分)希望儿子“跌倒后能自己站起来”
2.(1)(龙应台认为儿子愿意和她谈感情的事情,是)自己被信任而意外高兴。(2)(经受伤害或挫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考验。
3.运用了比喻手法;品析示例:如“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将人生比作大河,用美景或挫折(灾难或逆境)具体形象地描写了人生的顺逆经历。再如“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用惊涛骇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她”的泼辣性格。
4.含义:作者要孩子自己经历人生的爱情(失恋或情感)等方面的磨难(或挫折),并期望孩子能够从经历磨难(挫折)中成长起来。作用:篇末点题;突出主题。
5.启发源于文本,言之成理、表达顺畅、无错别字即可。观点示例:正视男女之间的情感;能够经受住情感上的挫折;学会从磨难(艰难困苦)之中成长起来……
周国平
①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②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长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③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④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⑤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答案。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予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1.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这句话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通篇用“你”“你们”这一称呼,这样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都是别人的而不是他自己的(或:“他”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意思相近即可)
3.举例论证。以拿破仑为例,自然得出谁都不愿成为拿破仑而没有自己的结论,增强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这一观点的说服力。(意思相近即可)
4.运用“你”“你们”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似乎与读者在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娓娓道来,显得自然、亲切,更让人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意思相近即可)
★ 你要学会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