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愤怒变成葡萄园阅读练习及答案(共含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今天也要读诗吖”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①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不平和屈辱是很容易动怒的。就连那些名人,有时也会为一件小事而怒火中烧,从而招来祸患,酿成悲剧。历史上 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先生就是一个动不动就发怒的人,为了提醒自己,他干脆把“息怒”二字镂刻在自己的宝剑上。
②愤怒本身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一旦发作,对外界的破坏极大。【甲】其实,人为了捍卫正义、尊严“拔剑而起”,倒不失为大英雄本色。而吴三桂的“为红颜一怒”和楚霸王激怒之下把华美富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的举动,只能给后世人留下笑柄和一声叹息。
③想要成就一件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努力。而易于动怒的人,往往在事情的关键环节处,一遇到麻烦,就会因心情浮躁而变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结果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乙】我有个远房舅舅,修理家里一个破损的木盘,当他把木条一片一片对接好,几番试验后发现木盆仍在漏水,于是盛怒之下,竟取来一把斧头把木盆砸碎。后来遇到失败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时,母亲总会给我讲起舅舅的这一段往事。
④我由衷地欣赏那些谦逊达观、心境平和的人,他们即使身处最险恶、最苦难、最无奈的境遇,仍能保持“宠辱不惊,临危不怒”的平常心。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财政部供职期间,为了扭转金融危 机而竭尽全力,但他的许多精辟见解却遭到非议,连人格尊严也受到侮辱,最后他客客气气地呈上辞职信。然后回到学院和书房,跟他的藏书和藏画在一起,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⑤其实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与其怨天尤人,悲观沉沦,倒不如“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把愤怒变为葡萄园”。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因为“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有限的精力,有限的光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资源。生命的.价值只有两种,要么熊熊燃烧,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要么窝成一团黑烟 ,到头来一无所获。只有那些不明智的人才会把自己的智慧才华消磨在无谓的悔恨、诅咒和愤怒上。
⑥生命本身蕴藏着巨大能量,【丙】一旦它肆意咆哮暴怒起来,会泛滥成一场人间的祸患灾难。可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它,就会变成“造福人类”的巨大的能量和资源,滋润养育万物生灵,为人间播洒一片绿阴。
【注释】①葡萄园在西方人的词语中有平息愤怒、平和心态的意思。
20.结合文章①-③段,概括说说作者为什么提倡“把愤怒变成葡萄园”。(3分)
21.结合文章④-⑤段,说说应怎样“把愤怒变成葡萄园”。(2分)
2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如同“瀑布”和“大树”。
②犹如天庭之怒,则雷鸣电击;大地之怒,则山崩海啸。
③就像蜜蜂一样,为了一点小小的冲撞,竟然把自己整个生命付诸最后的一蜇。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参考答案:
20.①愤怒会招来祸患,②酿成悲剧,③让人功亏一篑。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1.①身处险恶、苦难、无奈的境遇,保持“宠辱不惊,临危不怒”的平常心;②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评分:共2分。每个要点1分。
22.② ③ ①
评分:共3分。每空1分。
把愤怒变成葡萄园 阅读答案
①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不平和屈辱是很容易动怒的。就连那些名人,有时也会为一件小事而怒火中烧,从而招来祸患,酿成悲剧。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先生就是一个动不动就发怒的人,为了提醒自己,他干脆把“息怒”二字镂刻在自己的宝剑上。
②愤怒本身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一旦发作,对外界的破坏极大。【甲】其实,人为了捍卫正义、尊严“拔剑而起”,倒不失为大英雄本色。而吴三桂的“为红颜一怒”和楚霸王激怒之下把华美富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的举动,只能给后世人留下笑柄和一声叹息。
③ 想要成就一件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努力。而易于动怒的人,往往在事情的关键环节处,一遇到麻烦,就会因心情浮躁而变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结果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乙】我有个远房舅舅,修理家里一个破损的木盘,当他把木条一片一片对接好,几番试验后发现木盆仍在漏水,于是盛怒之下,竟取来一把斧头把木盆砸碎。后来遇到失败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时,母亲总会给我讲起舅舅的这一段往事。
④我由衷地欣赏那些谦逊达观、心境平和的人,他们即使身处最险恶、最苦难、最无奈的境遇,仍能保持“宠辱不惊,临危不怒”的平常心。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财政部供职期间,为了扭转金融危机而竭尽全力,但他的许多精辟见解却遭到非议,连人格尊严也受到侮辱,最后他客客气气地呈上辞职信。然后回到学院和书房,跟他的藏书和藏画在一起,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⑤其实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与其怨天尤人,悲观沉沦,倒不如 “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把愤怒变为葡萄园”。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因为“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有限的精力,有限的光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资源。生命的价值只有两种,要么熊熊燃烧,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要么窝成一团黑烟,到头来一无所获。只有那些不明智的人才会把自己的智慧才华消磨在无谓的悔恨、诅咒和愤怒上。
⑥生命本身蕴藏着巨大能量,【丙】一旦它肆意咆哮暴怒起来,会泛滥成一场人间的祸患灾难。可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它,就会变成“造福人类”的巨大的能量和资源,滋润养育万物生灵,为人间播洒一片绿阴。
【注释】①葡萄园在西方人的词语中有平息愤怒、平和心态的意思。
1.结合文章①-③段,概括说说作者为什么提倡“把愤怒变成葡萄园”。(3分)
2.结合文章④-⑤段,说说应怎样“把愤怒变成葡萄园”。(2分)
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如同“瀑布”和“大树”。
②犹如天庭之怒,则雷鸣电击;大地之怒,则山崩海啸。
③就像蜜蜂一样,为了一点小小的冲撞,竟然把自己整个生命付诸最后的一蜇。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参考答案:
1.①愤怒会招来祸患,②酿成悲剧,③让人功亏一篑。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①身处险恶、苦难、无奈的境遇,保持“宠辱不惊,临危不怒”的平常心;②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评分:共2分。每个要点1分。
3.② ③ ①
评分:共3分。每空1分。
朱成玉
①记得小时候,一个夏天的夜晚,有一只飞虫飞进了我的耳朵眼儿里。我慌张地使劲扒拉耳朵,可是那只顽皮的小飞虫死活不肯出来。我急得哭了起来。
②奶奶取出一滴清油,她说,往耳朵眼儿里滴几滴清油,就可以把飞虫的翅膀粘住,然后憋死它。
③母亲却让我站起来,把耳朵对着明亮的灯泡,像变魔术一样附在我的耳朵边喃喃低语:虫儿虫儿快出来,给你光亮让你玩……果然,不一会儿,虫儿就慢慢爬了出来,围着灯泡快乐地旋转起来。母亲说,虫儿最喜欢的是亮光,哪里有亮光,它就会朝哪里飞。
④对于两种不同的方法,诗人解释道:前者是生活,而后者就是诗歌。
⑤奶奶去世的时候,我又伤心又害怕。一个疼爱我的人永远地走了,再也不回来,蓦然间令我感觉到生命的黑暗。父亲开导我,他摸着我的头说,奶奶出远门了,那个方向是通往天堂的,上帝正在花园里召唤她呢,因为上帝喜欢她。我知道奶奶是个很虔诚的_徒,这样的解释让我的心锁顿时打开。父亲把我的悲伤改编成了童话。
⑦从此我微笑着生活,我知道奶奶希望我这样。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给自己,也给别人以微笑,把手中的爱尽力 到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⑧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一个老师批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另一个老师祝愿到: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⑨有一次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差,到处坑坑洼洼。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⑩人生也是这样,当你被一件事情困扰的时候,想没想过换一种方法来解决它呢?我们每个人,无法主导生命,却可以改编生活。那个时候,你会觉得生活是一种很诗意的劳作,而并不仅仅是从一个肩膀到另一个肩膀的疼痛。
⑾生命中没有导演,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尽管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是一本陈年旧账,但我们可以把它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那些风花雪月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可以改编成散文,那些坎坷和灾难可以改编成小说……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悠闲而又充满诗意;时而又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填入第7段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词语是( )(1分)
A.传播 B.传遍 C.播撒 D.播种
2.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指的具体内容。(2分)
尽管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是一本陈年旧账,但我们可以把它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
3.请你比较文中划线部分两位导游的语言,分析她们的语言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3分)
4本文语言自然流畅,充满哲理,说说你对下面句子含义的理解。(3分)
生命中没有导演,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
5.文章第8段表现的其实就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这两种生活态度有什么不同,试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3分)
6.从文章开头三段叙述的一只飞蛾故事中,你的到什么启示?(2分)
7.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面对自己将来的生活素材,你打算怎样编剧自己的生活。(3分)
参考答案:
1、C
2、指的是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 ,生活态度等。
3、第一位导游把路面比作麻子,令人对路面产生厌恶之感,而第二位导游把路面比作迷人的酒窝,既令人产生美感,又让游客因她的机智幽默而顿生愉悦之情。
4、生活总是充满酸甜苦辣的,充满坎坷的,每个人的道路都是不同的,生活的道路也没有现成的,我们无法改变现实,但我们可以改变对生活的态度。我们在生活中只有不断地变换着视角,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你才会觉得豁然开朗,这种方式的变换何尝不像是一首诗,跌宕起伏,韵味无穷。
5、表现出他消极的人生态度。另一个导游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也是浪漫的。二者相比,前一位导游话之后,游客有一种失落感,而后一位导游的话却让游客身处不好的环境仍然游兴盎然。
6、以奶奶和妈妈两个人对虫子飞进耳朵的不同处理方法,来说明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立场,什么样的文化层次,对同一个问题的处理方法就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7、合乎情理即可
阅读顺口溜
怎样分段:
读全文,明思路;抓特点,段自明。
同内容,并成段;单意思,独成段;
时间明,按推移;叙事情,视变化;
地点清,按转换;是说明,依内容。
阅读理解句子赏析答题技巧
1、从修辞的角度
修辞方法﹢效果﹢语境作用﹢表达了____感情(或____主题)。
2、从哲理的角度
表层义(即字面义)﹢蕴涵了____哲理。
3、从用词的角度
__词用得很好﹢效果﹢语境作用﹢表达了____感情(或____主题)
《把生活变成诗歌》的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5题。
①记得小时候,一个夏天的夜晚,有一只飞虫飞进了我的耳朵眼儿里。我慌张地使劲扒拉耳朵,可是那只顽皮的小飞虫死活不肯出来。我急得哭了起来。
②奶奶取出一滴清油,她说,往耳朵眼儿里滴几滴清油,就可以把飞虫的翅膀粘住,然后憋死它。
③母亲却让我站起来,把耳朵对着明亮的灯泡,像变魔术一样附在我的耳朵边喃喃低语:虫儿虫儿快出来,给你光亮让你玩……果然,不一会儿,虫儿就慢慢爬了出来,围着灯泡快乐地旋转起来。母亲说,虫儿最喜欢的是亮光,哪里有亮光,它就会朝哪里飞。
④对于两种不同的方法,诗人解释道:前者是生活,而后者就是诗歌。
⑤奶奶去世的时候,我又伤心又害怕。一个疼爱我的人永远地走了,再也不回来,蓦然间令我感觉到生命的黑暗。父亲开导我,他摸着我的头说,奶奶出远门了,那个方向是通往天堂的,上帝正在花园里召唤她呢,因为上帝喜欢她。我知道奶奶是个很虔诚的基督教徒,这样的解释让我的心锁顿时打开。父亲把我的悲伤改编成了童话。
⑦从此我微笑着生活,我知道奶奶希望我这样。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给自己,也给别人以微笑,把手中的爱尽力到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⑧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一个老师批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另一个老师祝愿到: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⑨有一次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差,到处坑坑洼洼。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⑩人生也是这样,当你被一件事情困扰的时候,想没想过换一种方法来解决它呢?我们每个人,无法主导生命,却可以改编生活。那个时候,你会觉得生活是一种很诗意的劳作,而并不仅仅是从一个肩膀到另一个肩膀的疼痛。
⑾生命中没有导演,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尽管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是一本陈年旧账,但我们可以把它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那些风花雪月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可以改编成散文,那些坎坷和灾难可以改编成小说……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悠闲而又充满诗意;时而又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19.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填入第7段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词语是( )(1分)
A.传播 B.传遍 C.播撒 D.播种
20.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指的具体内容。(2分)
尽管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是一本陈年旧账,但我们可以把它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
21.请你比较文中划线部分两位导游的语言,分析她们的语言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3分)
22.本文语言自然流畅,充满哲理,说说你对下面句子含义的理解。(3分)
生命中没有导演,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
23.文章第8段表现的其实就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这两种生活态度有什么不同,试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3分)
24.从文章开头三段叙述的一只飞蛾故事中,你的到什么启示?(2分)
25.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面对自己将来的生活素材,你打算怎样编剧自己的生活。(3分)
参考答案:
19、C
20、指的是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生活态度等。
21、第一位导游把路面比作麻子,令人对路面产生厌恶之感,而第二位导游把路面比作迷人的酒窝,既令人产生美感,又让游客因她的机智幽默而顿生愉悦之情。
22、生活总是充满酸甜苦辣的,充满坎坷的,每个人的'道路都是不同的,生活的道路也没有现成的,我们无法改变现实,但我们可以改变对生活的态度。我们在生活中只有不断地变换着视角,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你才会觉得豁然开朗,这种方式的变换何尝不像是一首诗,跌宕起伏,韵味无穷。
23、表现出他消极的人生态度。另一个导游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也是浪漫的。二者相比,前一位导游话之后,游客有一种失落感,而后一位导游的话却让游客身处不好的环境仍然游兴盎然。
24、以奶奶和妈妈两个人对虫子飞进耳朵的不同处理方法,来说明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立场,什么样的文化层次,对同一个问题的处理方法就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25、合乎情理即可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硝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害更烈。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寒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的反应。
怒与长寿,好像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强健,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喷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棉棉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牙一般软弱。小悲小喜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蕴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惟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它是石与铁撞击一瞬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别有滋味。惟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阅读题:
1.作者主张“珍惜愤怒”,其理由是:
2.林则徐主张“制怒”,作者则主张“珍惜愤怒”,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3.愤怒“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使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4.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以林则徐和医生为例,说明愤怒一则妨碍处世,二则有害健康,然后笔锋一转做出“永远珍惜愤怒”的宣示,令人为之一震,起到了先声夺人之效。
(B)愤怒的消极作用早已人所共知,作者发人所未发,言所未言,专讲愤怒的积极作用,切中时弊,让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C)作者论及何以要“珍惜愤怒”时,激情喷涌,语言犀利,且善用比喻,妙语连珠,警句迭出读来颇有痛快淋漓之感。
(D)作者主张“珍惜愤怒”,持之有效,也言之成理,不过,结尾处说“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有失分寸,且与前面称愤怒为“双刃利剑”相左。
(E)文章热情讴歌了愤怒的积极意义,字里行间溢满阳刚之气,语言含蓄蕴藉,令人回味不尽。
参考答案:
1.本题考核理清思路,筛选重要信息及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
(1)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人生不能没有它。
(2)多种情感中,惟有愤怒最真实。
2.本题考核对全文主旨的把握能力及表述能力。
不矛盾。林则徐主张“制怒”是针对愤怒的消极一面,而作者主张“珍惜愤怒”是就愤怒的积极的有价值的一面说的。
3.本题考核对语言的体会揣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比喻。愤怒是人的生命力的瞬间强烈释放,它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4.本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D.并非“有失分寸”。
E.语言并非“含蓄蕴藉”。
把摩托车穿在身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还记得科幻影片《蜘蛛侠》里的那个“章鱼博士”吗?他依靠模仿章鱼的机械在各种表面快速前进。最近,美国一位大学生设计出了类似“章鱼博士”身上穿的机器,那是一种可以穿在身上的电动摩托车。该车的最大特色是具有模仿人体背部结构的车身,可让司机控制摩托车就像控制自己的身体一样,随心所欲地行驶。
美国加州帕纳设计学院的学生杰克·罗尼亚克觉得现在马路上奔跑的那些摩托车都太普通了,因此,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结合了变形金刚机器人、可穿戴的机器人、三轮摩托车等机器的特点,设计出了这款外形奇特、功能也不错的可穿戴式摩托车。我们都曾经梦想像哪吒那样,脚蹬快速行驶的`风火轮,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可穿戴的摩托车就有些像风火轮了,只是它还不能让用户腾空飞起来。开着这样奇特的摩托车上街,即使别人不认为你是外星人,也可能认为你是机器人。
哪吒的风火轮的好处是用自己的身体来控制行驶方向和速度,可穿戴摩托也有这样的好处,它的这种功能来源于模仿人体背部的车身设计。该车的车身由36块用压缩空气推动的人造肌肉组成,另外还有7块人造脊椎骨。当司机将这个车身穿在自己身上时,自己的身体
怎么运动,车身就怎么运动。也就是说,你自己的身体向哪儿转,车子也向哪儿转,基本上可以做到人车一体,就如同摩托车长在你身上一样。因此,开这种可穿戴式摩托车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也不大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万一发生了车祸,背部穿戴的有弹性的车身也可以起缓冲作用,减轻车祸时碰撞产生的伤害。可穿戴式摩托车的加速减速也可以完全由身体控制,你向下趴时,摩托车就开始加速;向上站立时,摩托车就减速;当身体完全站直后,摩托车就停了下来。当然,为了安全,该车也设置有刹车。
可穿戴摩托车设计为三脚架的结构,稳定性很好,静止站立时不会倾倒。和一般的三轮车有所不同的是,它的两个动力轮在前面,单独的非动力轮在后面。骑行该车时,双脚蹬在后轮上,双手握住握把,身体则由车身以悬挂的方式来支撑,这样可让骑行者在俯卧行驶的过程中不会感到累。该车是环保的电动车,比普通电动车方便快捷,充电15分钟就可以行驶1小时,最高时速可达120千米。它的加速功能也很好,从0加速到每小时100千米只需要3秒钟。除了由人体控制车身运动方向外,可穿戴摩托车还有2个线性驱动器。
杰克·罗尼亚克非常喜欢自己的设计,他有时会骑着自己的爱车到大街上去兜风,陶醉于别人的异样目光中。他说:“现在,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满大街都是这种摩托车在行驶,或许我们会认为自己到了科幻世界中。”
12.阅读全文,说说杰克·罗尼亚克设计的可穿戴摩托车有什么特征?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划线句子中的“最高”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把摩托车穿在身上”,多么奇妙啊。其实许多方便有趣的发明,都是由大胆的想象、努力的实践得到的。请简要写出你脑中曾经萌发的使生活更便捷的一种奇妙发明构想。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具有模仿人体背部结构的车身,可让司机控制摩托车就像控制自己的身体一样,随心所欲地行驶。
13.不能删去,“最高”表示程度,强调可穿戴摩托车的速度之快,去掉后,变成普通时速达到120千米,与原意不符,“最高”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略
《把栏杆拍遍》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词为业,成为大诗词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赏心亭时所作。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挥刀纵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忠臣,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说到辛词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
有人说辛词也婉约,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但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又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之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敲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词人之道。终于被他修炼到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19.作品以“把栏杆拍遍”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分)
20.辛弃疾的词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回答。(5分)
21.本文的介绍足以使你认可“他(辛弃疾)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吗?请作简述。(6分)
参考答案:
19.①“把栏杆拍遍”出自辛词代表作《水龙吟》,以此为题能突出辛词的豪放派风格;②“拍”字有力度和气势,恰合辛弃疾这位沙场英雄的形象和气质;③“遍”说明拍的次数多,心中郁愤深,正切合他报国无门,只能写诗填词的无奈与感伤;④此题正可概括辛弃疾作为爱国志士、爱国词人的双重身份。(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
20.①有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②充盈着爱国情怀和收复失地之志。③婉约言愁之中,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答出一点得2分,二点4分,三点5分)
21.可以。①作者以《破阵子》为例,将它与“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作对比,从而反映了辛弃疾曾为武人的独特经历,突出了辛词的“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②与陶渊明、白居易的从政态度、经历对比,突出辛弃疾欲从政而不得、始终不渝的热情;③将辛弃疾的婉约词与柳永、李清照作比较,强调辛词的婉约言愁中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④认为只有岳飞的《满江红》可与《破阵子》媲美,而岳飞是武圣,并不以诗文出名,所以辛弃疾是独特的。
不足以说明问题。①文中说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却没有指出两首词的不同之处;②在宋词中,辛弃疾与苏轼并称“苏辛”,作者对此避而不谈;③辛词还有很多描绘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村居》,它们与其他词家的同类作品有何区别,作者也未提及。(每答出1点得2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据,亦可酌情给分)
小麦家的红公鸡丢了,一大早小麦打开鸡窝,那只红公鸡率先钻出鸡窝,拍打着翅膀飞上墙头,撒过欢,落在榆树下的阴凉里,叨食着一颗颗肥大的榆钱。可到了傍晚,鸡该进窝了,那只红公鸡却没影了,不见了。小麦和朝晖两口子分头走出家门,在房前、屋后、路沟里寻找,两口子在家门口重新会合时,摇着头叹了口气。
这只公鸡是两口子的宝贝,火红火红的不带一点杂色,脖颈那儿有一圈金黄的毛羽,像戴了个金色的项圈。红公鸡的叫声也很特别,纯净、清脆、嘹亮,那声咯咯咯,先高后低,中间拐个弯,然后长声扬起,尾声拖得特别长,有点女高音的味道。
红公鸡没了,丢了,夫妻俩的生活便少了许多乐趣。晚上躺在床上,两口子唉声叹气一番,惋惜一番。小麦说,你说,咱家的公鸡咋就丢了呢?朝晖说,可能让黄鼠狼拉走了吧。小麦说,不像,要是野物吃了,总得留下点鸡毛啥的。朝晖说,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人捉去吃了。小麦挺身坐起,说,瞧我这脑子,咋没想到这回事呢。接下来,两口子把村里人过了一遍筛子。最后,两口子把焦点集中到王五身上。王五是村里有名的穷汉,因为穷,老婆跟一个收中药材的外乡人跑了,一去没有踪影。王五心凉了,地也不好好侍弄,收下的粮食仅仅填饱肚子。
吃鸡子要煮要炖,煮了炖了就会有香味飘出来,正好抓个现行。两口子半夜起身,偷偷踅摸到王五家附近。王五已经睡了,屋里黑洞洞的不见一星灯光,隔着破窗户,能听见王五粗重的鼻鼾,长一声短一声的。
不过,两口子还是断定,红公鸡是被王五偷了,怕露馅,今天没煮没炖。
第二天一早,小麦路过王五门口,清清嗓子,骂起阵来。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被人逮去吃了,谁吃了让他口舌长疔疮,让他拉肚子。小麦性子绵,不惯骂人,骂声显得有气无力,只是比往常说话声音大了点而已,而且脸还红着。不大一会,王五家门口便围了不少人,小麦这种叫阵就大有深意了,有所指了,不然,咋没到别的地方骂?大家的目光紧紧盯住王五房门。王五出来了,王五问小麦,出了啥事?咋都跑到我家来了?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让人吃了。王五说,你家公鸡让人吃了,跑到我这儿骂啥?小麦说,不吃盐不发渴,我骂偷鸡子的贼,你吃啥热呢?王五说,你这是怀疑我了?小麦说,谁吃谁知道!小麦又把刚才骂人的话重复了一遍便草草收场。
下午三点多,二嫂匆匆跑到小麦家,说,应了!应了!小麦就问啥应了?二嫂说,去村卫生所拿药,正碰上
王五也去看病,你猜咋了?他真拉肚子呢,人软得像根面条。
小麦却高兴不起来,二嫂一走,小麦对朝晖说,都是你,叫我骂人家咒人家,咒得王五真拉肚子了,看这事弄得!朝晖脸上木木的,没说话。小麦说,不就一只鸡子吗?值几个,丢了咱再养,总比人家害病强吧。朝晖说,病都骂出来了,你说咋办?小麦说,拉肚子这病我有经验,光吃药不行,甜汤里打鸡蛋,最补肚子。小麦进了厨房,搅了一大碗甜汤,磕进去两个鸡蛋,端给朝晖,说,事儿是你让惹的,你得送去。朝晖很不情愿,小麦就把脸挂起来,说,你不去我也不逼你,今天晚上你睡沙发啊。朝晖忙说,我去,我去。
王五也是有个性的人,小麦骂了他,让他很没面子,窝了一肚子火,王五越想越气,中午也没做饭,吃了一碗昨天的剩饭,把肚子吃坏了。可他没有想到,朝晖竟送来一碗鸡蛋甜汤。
王五下决心找回小麦家的红公鸡,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两天后,王五还真在小山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公鸡被野藤缠住脚了。王五一阵狂喜,亮起巴掌,对着红公鸡虚挥一掌,说,我打死你个小东西,让老子挨骂背黑锅。
王五把红公鸡送到朝晖家,小麦接了,说朝晖,还不让五哥去屋里坐?小麦还说,今天五哥别走了,我给炒几个菜,你哥俩喝二两。菜端上桌,瓷盆里盛着的却是那只红公鸡。王五说,小麦,你……你……小麦说,你啥呢,不就一只鸡子嘛,比人的情义还要紧?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小说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这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还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社会描写等。
B. 王五是小说重点描述的人物之一,因为小麦家的公鸡丢失,他无端地背了偷鸡的黑锅,小说以“黑锅”为标题,表现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小麦夫妇的批评。
C. “公鸡”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丢鸡”“找鸡”“得鸡”“杀鸡”四个阶段,线索清晰,叙述井然有条。
D. 小麦夫妇猜测他们家的公鸡是王五偷走的,是因为王五既穷,又不好好地侍弄土地,收的粮食只够填饱肚子。
E. 写王五在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是为了说明王五做事认真,这既是情节的合理发展,又为下文写“杀鸡”作铺垫。
(2)简要分析“二嫂告诉小麦王五生病”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
3)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小麦的性格特点。(6分)
(4)小说结尾写“菜端上桌,瓷盆里盛着的却是那只红公鸡”,你认为这样安排结尾好还是不好?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11.(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 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文章并无“肖像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B项,“表现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小麦夫妇的批判” E项,“是为了说明王五做事认真”不恰当。
(2)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小麦做汤,朝晖送汤,王五寻鸡、送鸡,小麦宰鸡等,都是因为这一情节而水到渠成的。这一情节在发展中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为展示人物思想的转变,最终表现一个积极的社会主题提供了契机。
【参考答案】 ①情节方面:这个情节使故事发生了逆转,矛盾冲突走向缓和,引出小麦做汤,朝晖送汤,王五寻鸡、送鸡,小麦宰鸡等一系列故事情节。②人物方面:为小麦、朝晖两人思想的转变提供契机,展现了小麦性格中善良的一面。(6分)
(3)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小麦简单推测,轻易怀疑王五是偷鸡贼,这说明她是一个单纯的人;对她骂阵时的描写,显示她性情温和;当她得知王武因挨骂得病之后,心中愧疚,还亲手做了鸡蛋甜汤,显示了她的心地善良。
【参考答案】① 单纯。简单推测,轻易怀疑王五是偷鸡贼。②性情温和。她“性子绵,不惯骂人”,她骂王五时羞得脸红。③心地善良。当她得知王五因挨骂得病之后,心中愧疚,还亲手做了鸡蛋甜汤,让朝晖送给王五。
(4)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解答此类探究题,一定要注意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可以从肯定的角度来说,也可以从否定的角度论述,但都应联系文本,可以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表现主题等方面入手分析。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个情节安排得很精彩。①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前面小麦做汤,朝晖送汤,他们对王五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王五又找到了这只鸡,因此,“杀鸡待客”既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②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杀鸡待客”进一步表现了小麦两口子朴实善良、重视乡情的个性。(8分)
示例二:这个情节是一处败笔。①从情节发展角度看,丢鸡一找鸡-得
鸡,已经是一种圆满,费尽周折后失而复得的公鸡,转眼之间又被宰了,虽说是为了“情义”。但还是让人难以理解。②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朴实的小麦夫妇把这只鸡放在重要的位置,前面用大量笔墨渲染这只公鸡是两人的宝贝,现在找到了,理应珍惜才对,所以“杀鸡”的情节不合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1.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2.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2分)
【分析】《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从诗中“窈窕淑女”一句可以知道,她文静、美好,善良。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可以知道,她劳作姿态优美。所以,她会让君子“寤寐思服”。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关雎》中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蒹葭》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也是运用了“兴”的手法,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现代诗人贺知章的《回延安》中也大量地运用了“兴”的手法,如:“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答案:
(1)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
(2)“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示例:“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参考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点评】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3.注意重点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