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冷风暖香》阅读答案(共含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damong100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①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结着永不会融化的冰。走在街上,忽然觉得周围有了一种灵动,那是一丝带着甜味的温暖气息荡漾过来,仿佛使寒流有了脉脉的涟漪。
② 街上每隔上百米,便有一个卖烤地瓜的,面前是一只改装过的豆油桶,那些甜甜的香味就从其中溢出来。行色匆匆的人们,都会略略停顿一下脚步,那气味,那感觉,会让他们瞬间想起家的温馨。这条街是我每天上下班常走的,虽然不曾买过一只烤地瓜,可心里每次都会充满了温柔的感激,只为他们给了我一种微甜的心情。
③ 已不知是从哪一天起开始注意那个女人的。只记得每次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也就三十多岁吧,全身都围裹在厚厚的棉衣里,前面的三轮车上,一只大铁桶里炭火正红,地瓜的香甜将她围绕在中间。在她的脸上, 挂着一丝笑意,没有顾客的时候也是如此,仿佛心里想起了什么幸 福的'事一样。第一次看见她的笑容,我有一种感动,甚至震动,惊讶于在寒风街头做小生意的她,竟能露出如此清澈的微笑。不像她身前身后的同行们,即使笑也满怀沧桑与无奈,偶尔还会和顾客诉说一下生活的艰辛。而她却没有,就如地瓜的馨香把她的心也变暖变甜起来。
④常有两个小女孩出现在她身边,七八岁的样子,像姐妹俩,她们也不多停留,只是和那女人说上一小会儿话,便牵着手跑开。而女人也总是喊住她们,掀开桶盖,拿出两只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塞在她们手上。几乎每天下班的途中,都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暖意融融,让人徒生羡慕。
⑤ 新年的前两天,我下班路过那条街,女人仍在将暮的街头站立着。想想明天就开始休假,会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不再路过,心中一动,便走上前去。我深深吸了口气,感受着那种甜甜的气息。好一会儿,我才迎上那张笑脸,此刻,那两个孩子刚刚拿着地瓜跑远。我说:“我要买两个烤地瓜!”女人便打开桶盖,说:“你挑吧!” 女人的眼睛清明见底,我指着两个最大的,她却说:“这两个不行呢!我要带回去给孩子!”一副很不好意思的神情,我讶然问:“你不是刚刚给过吗?”女人愣了一下,笑着说:“哦,你说刚才那两个孩子啊!她们可不是我的孩子 ,她们的爸爸在前面拐角摆修鞋地摊儿,腿脚有残疾,挺不容易的。
两个孩子跟我好,我每天都给她们烤地瓜,她们倒是越吃越甜呢!”
⑥ 铁桶里的热气扑散出来,女人将头上的帽子摘下,我看见她发间带了一只很漂亮的发卡,一朵淡粉的梅花。见我看她的头发,她说;“快过年了,女儿送我的,说我戴上好看!”一种幸福与满足写满了她秀气的脸,那一刹那,冰封雪冻间都充满了温情。离开的时候,我轻轻说了声“谢谢”,她微笑着点头,眼睛亮亮的,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
⑦年后回来上班的时候,竟有了一种期待的心情。只是那条熟悉的街上,不见了那个微笑如花的女人。一连很多天,都是日复一日的失望。满街的香气仍在,却再也没有了那张寒风中最暖的笑脸。我想,那样的女人,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该是满怀幸福的吧。
22.作者以“冷风暖香”为题,以“暖香”喻“烤地瓜女人”的品质,以“冷风”比喻什么?(2分)
23.选文⑥段中划线句“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一句的含义是什么?(2分)
24.选文③段中对烤地瓜女人同行们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25.读完全文后,请概括烤 地瓜女人的优秀品质。(3分)
参考答案:
21.B(1分)22.C(1分)“塞”一方面暗示了两个小女孩的推辞,为后文小女孩不是女人的孩子埋下伏笔;(2分)另一方面形象地表现了烤地瓜女人的热情、善良、有同情心。(2分)
23.烤地瓜女人和女儿之间相互关爱的亲情(1分)使我深深地感动和倍感温暖。(1分)
24.A(2分)25.①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艰辛,她能乐观面对;(2分)②尽管自己也生活在社会底层,但她天性善良,同情弱小,富有爱心;(2分)③亲人间相互关爱,有温暖的亲情抚慰。(2分)
26.例文:作者以“冷风暖香”为题,可谓匠心独运。“冷风暖香”--寒风中飘零的地瓜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它同时清晰地解释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以暖香喻“烤地瓜女人”的品质,以“冷风”喻艰苦的环境,以“冷风”反衬“暖香”,更显主人公品质的可贵。(8分)
包利民
①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疑结着永不会融化的冰。走在街上,忽然觉得周围有了一种灵动,那是一丝带着甜味的温暖气息荡漾过来,仿佛使寒流也有了脉脉的涟漪。
②街上每隔上百十米,便有一个卖烤地瓜的,面前是一只改装过的豆油桶,那些甜甜的香味就从其中溢出来。行色匆匆的人们,都会略略停顿一下脚步,那气味,那感觉,会让他们瞬间想起家的温馨。这条街是我每天上下班常走的,虽然不曾买过一只烤地瓜,可心里每次都会充满了温柔的感激,只为他们给了我一种微甜的心情。
③已不知是从哪一天起开始注意那个女人的。她也就三十多岁吧,全身都围裹在厚厚的棉衣里,面前的三轮车上,一只大铁桶里碳火正红,地瓜的香甜将她围绕在中间。在她的脸上,挂着一丝笑意,没有顾客的时候也是如此,仿佛心里想起了什么幸福的事一样。第一次看见她的笑容,我有一种感动,甚至震动,惊讶于在寒风街头做小生意的她,竟能露出如此清澈的微笑。不像她身前身后的同行们,即使笑也是满怀沧桑与无奈,偶尔还会和顾客诉说一下生活的艰辛。而她却没有,就如地瓜的馨香把她的心也变暖变甜起来。
④常有两个小女孩出现在她身边,七八岁的'样子,像姐妹俩,她们也不多停留,只是和那女人说上一小会儿话,便牵着手跑开。而女人也总是喊住她们,掀开桶盖,拿出两只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在她们手上。几乎每天下班的途中都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暖意融融,让人徒生羡慕。
⑤新年的前两天,我下班路过那条街,女人仍在将暮的街头站立着。想想明天就开始休假,会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不再路过,心中一动,便走上前去。我深深吸了口气,感受着那种甜甜的气息。好一会儿,我才迎上那张笑脸,此刻,那两个孩子刚刚拿着地瓜跑远。我说:“我要买两个烤地瓜!”女人便打开桶盖,说:“你挑吧!”女人的眼睛清明见底,我指着两个最大的,她却说:“这两个不行呢!我要带回去给孩子!”一副很不好意思的神情,我讶然问:“你不是刚刚给过他们吗?”女人愣了一下,笑着说:“哦,你说刚才那两个孩子呀!她们可不是我的孩子,她们的爸爸在前面拐角摆修鞋地摊儿,腿脚有残疾,都挺不容易的。两个孩子跟我好,我每天都给她们烤地瓜,她们倒是越吃越甜呢!”
⑥铁桶里的热气扑散出来,女人将头上的帽子摘下,我看见她发间戴了一只很漂亮的小发卡,一朵淡粉的梅花。见我看她的头发,她说:“快过年了,女儿送我的,说我戴上好看!”一种幸福与满足写满了她秀气的脸,那一刹那,冰封雪冻间都充满温情。离开的时候,我轻轻说了声“谢谢”,她微笑着点头,眼睛亮亮的,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
⑦年后回来上班的时候,竟有了一种期待的心情。只是那条熟悉的街上,不见了那个微笑如花的女人。一连很多天,都是日复一日的失望。满街的香气仍在,却再也没有了那张寒风中最暖的笑脸。我想,那样的一个女人,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该是满怀幸福的吧!
题目
1下列词语或短语都出自第③段,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分)
A 围裹 B 碳火正红 C 清澈 D 满怀沧桑
2. 请在第④段填上恰当的动词,并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1+4分)
A. 递 B. 交 C. 塞 D. ③ 放
选 。理由是
3. 第⑥段中“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一句的含义是 (2分)
4. 对文本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结着永不融化的冰。”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天气的寒冷、干燥。
B.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线索明晰,情节简单。
C. 本文用了肖像、动作、语言描写等描写方法,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D.③段中对烤地瓜女人同行们的描写,目的是与之形成对比,突出烤地瓜女人的形象。
5. 文章结尾处作者写道“我想,那样的一个女人,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是满怀幸的吧!”分析烤地瓜女人形象,说说作者如此肯定断定的理由(6分)
①
②
③
6. 请用一段话谈谈作者以冷风飘香为题的好处。(8分)
答案:
1.B(1分)
2.C(1分)塞一方面暗示了两个小女孩的推辞,为后文小女孩不是女人的孩子埋下伏笔;(2分)另一方面形象地表现了烤地瓜女人的热情、善良、有同情心。(2分)
3.烤地瓜女人和女儿之间相互关爱的亲情(1分)使我深深地感动和倍感温暖。(1分)
4.A(2分)
5.①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艰辛,她能乐观面对;(2分)②尽管自己也生活在社会底层,但她天性善良,同情弱小,富有爱心;(2分)③亲人间相互关爱,有温暖的亲情抚慰。(2分)
6.例文:作者以冷风暖香为题,可谓匠心独运。冷风暖香--寒风中飘零的地瓜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它同时清晰地解释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以暖香喻烤地瓜女人的品质,以冷风喻艰苦的环境,以冷风反衬暖香,更显主人公品质的可贵。(8分)
1.①一面作饼,一面骂人。②不接受别人的建议。③上门买饼必须电话预订,否则概不应酬。④代销他的香饼必须在同一天卖完。⑤厌恶、拒绝机械化做饼。⑥孤僻沉默。(说明:本题4分,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
2.承上启下。(说明:本题2分。)
3.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更加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对香饼的喜爱之情。(说明:本题2分。)
4.对比与比喻的运用,突出了香伯的香饼质量无与伦比。(说明:本题4分。)
5.③?;突出了香伯的香饼独具特色。(说明:本题4分。)
6.提示:香伯内心的坚守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在“我”的眼中,他虽然苍老无比,却又那么令人敬重。(说明:本题4分。)
7.提示:①掌握香伯做饼的全部工艺。②学习香伯的坚守精神。③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扩大再生产。④有意识地传承做饼工艺,塑造香饼文化。⑤改善生活质量,赢得幸福人生。(说明:本题4分。)
15.①一面作饼,一面骂人。②不接受别人的建议。③上门买饼必须电话预订,否则概不应酬。④代销他的香饼必须在同一天卖完。⑤厌恶、拒绝机械化做饼。⑥孤僻沉默。
(3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16.承上启下。(2分)
17.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更加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对香饼的喜爱之情。(2分)
18.对比与比喻的运用,突出了香伯的香饼质量无与伦比。(3分)
19.③?;突出了香伯的香饼独具特色。(4分)
20.提示:香伯内心的坚守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在“我”的眼中,他虽然苍老无比,却又那么令人敬重。(3分)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发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⑧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的,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1.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
2.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3.第⑧段中加粗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4.请你写出完整的两句咏梅的古诗词。
1.乞丐闻到梅花的芳香,富人为此感到震惊,也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意对即可)
2.穷人也会赏梅花;富人自己种了几十年的梅花,却从来没闻到过梅花的芳香。(意对即可)
3.过渡或由叙述引入议论。
4.示例: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不唯一)
1.一方面指橘米饭的'淡淡橘香,另一方面指母亲对“我”的浓浓深情。
评分标准:(2分)每方面正确、流畅各1分。
2.“喃喃”写出了母亲不断小声说话的情态,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自责和对我的怜惜之情。
评分标准:(2分)情态、情感(自责、怜惜答出一点即可)各1分。
3.画线句子是对“我”的动作描写,面对被病痛折磨的母亲,“我”感到十分无奈(痛惜、伤心、难过)。
评分标准:(2分)动作描写1分,人物心理1分。
4.不同意。因为这件事与中心关系不大,不应该详写。
评分标准:(2分)理由正确、语句流畅即可。只答不同意,不得分。
5.示例:
举例:中考之前,妈妈为了给我增加营养,每天熬骨头汤,陪我学习到深夜。
感受:每当看到那冒着热气的骨头汤,我的心中都有一种暖暖的感觉,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努力,考一个好成绩来报答父母。
评分标准:(3分)举例恰当1分;感受母爱1分,回报父母1分。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1.读完全文,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粒粒橘米香”的理解。(2分)
2.第③段中的加点词“喃喃”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3.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2分)
4.有人说第②段中“我”吃火碱的事应该详写,你同意吗?为什么?(2分)
5.文中的母爱像淡淡的橘香温暖着“我”,你一定也体会过浓浓的亲情,请举例并谈谈感受。(3分)
答案一方面指橘米饭的淡淡橘... dbthbfn00DEF -10-07
1.读完全文,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粒粒橘米香”的理解。(2分)
2.第③段中的加点词“喃喃”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3.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2分)
4.有人说第②段中“我”吃火碱的事应该详写,你同意吗?为什么?(2分)
5.文中的母爱像淡淡的橘香温暖着“我”,你一定也体会过浓浓的亲情,请举例并谈谈感受。(3分)
答案一方面指橘米饭的淡淡橘香,另一方面指母亲对“我”的浓浓深情。
评分标准:(2分)每方面正确、流畅各1分。
2.“喃喃”写出了母亲不断小声说话的情态,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自责和对我的怜惜之情。
评分标准:(2分)情态、情感(自责、怜惜答出一点即可)各1分。
3.画线句子是对“我”的动作描写,面对被病痛折磨的母亲,“我”感到十分无奈(痛惜、伤心、难过)。
评分标准:(2分)动作描写1分,人物心理1分。
4.不同意。因为这件事与中心关系不大,不应该详写。
评分标准:(2分)理由正确、语句流畅即可。只答不同意,不得分。
1.读完全文,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粒粒橘米香”的理解。(2分)
2.第③段中的加点词“喃喃”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3.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2分)
4.有人说第②段中“我”吃火碱的事应该详写,你同意吗?为什么?(2分)
5.文中的母爱像淡淡的橘香温暖着“我”,你一定也体会过浓浓的亲情,请举例并谈谈感受。(3分)
①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
②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③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呢,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粘牙。
④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⑤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他的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⑥一般人想吃香饼,总是顺口说道:“去中央市场找香伯买!”
⑦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人,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因地唤他“香伯”。
⑧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淡出了。
⑨长大结婚以后,婆家在怡保,自此以后,回返怡保省亲变成了常年事务。
⑩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特地订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⑪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寒蝉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儿。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粘牙。
⑫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地复活了。
⑬“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⑭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桶内,每桶十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电话预订。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⑮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⑯有人见他孑然一身,怕他孤独终老,劝他寻个伴儿。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可叹的是,徒弟们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了,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发誓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⑰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地,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
⑱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他的神情,是那样地专注,是那样地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⑲夕阳透过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地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坚守精神,却使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阅读题:
1.香伯有哪些“怪脾气”?(4分)
2..第⑫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3.第③段中加点词“俏皮”“跳舞”好在哪里?(2分)
4.从修辞角度看,第⑯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4分)[来源:Zxxk.Com]
5.第 段和第 段描写内容基本相同,为什么这样写?(4分)
6.谈谈你对第⑲段画线句的理解。(4分)
7、.如果你是香伯的徒弟,你会怎么做?(4分)
★ 岁寒暖香散文
★ 《香伯》阅读答案
★ 大战冷风怪作文
★ 冬日暖阳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