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诗:《泊船瓜洲》阅读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mx197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乡诗:《泊船瓜洲》阅读答案(共含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mx1972”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思乡诗:《泊船瓜洲》阅读答案

篇1:思乡诗:《泊船瓜洲》阅读答案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阅读训练

14.补充点评。(2分)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的感情。

15.完成评论。(2分)传说王安石为用好“绿”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请你赏析“绿”字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14.思念家乡或急切归乡(2分)

15.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1分)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既有色彩又有动感,极其传神。(1分)

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

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

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

篇2:思乡诗《泊船瓜洲》赏析

思乡诗《泊船瓜洲》赏析

【原作】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泊:停船靠岸。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在长江南岸,与瓜州隔江相望。

钟山:即南京市紫金山,是王安石在江宁(南京市)的住处,在长江南岸。

数重:几层。

绿:吹绿了。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古诗今译】

京口与瓜洲之间不过一水之遥,与中山也只有几山之隔。哎!和煦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陪着我一起回家呢?

【赏析】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身体力行致力于改革的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据史料记载,王安石1069年开始推行新法,数年后,因新旧党争十分激烈,宋神宗终于下令“权罢新法”,王安石也被迫辞官。晚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

据说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一日,诗人乘船路过瓜洲,因怀念金陵故居,在船停泊瓜州小憩时,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州就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他想到这里,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由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特别喜欢“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因为春风暗示了他推行的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用得还不够生动,他想改成“入”和“过”,后来又想到了“满”,又都觉得不满意。整整想了一夜,却没有结果。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船头,忽然看到江岸一片葱绿,于是心中一亮,这个“绿”字就此诞生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因此成了千古名句,这首诗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从诗题中我们又知道,诗人的立足点是在长江北岸的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写的是远眺所见,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江南,看到 “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只隔一条江水,由此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不过隔了几座大山,也不远了,于是水到渠成地就有了“钟山只隔数重山”。前者写的是所见,而后者写的'是所想,这一想,就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再塑空间。同时,“钟山只隔数重山”不仅写了瓜洲与钟山之间并不遥远的距离,也流露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浓浓的情怀。

“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仅点出了时令已是春天,也不仅仅是描绘“江南岸”的春色,其中一个“又”字,又深深地蕴含了诗人多年的企盼。春风吹过江南已不知多少次,江南的田野山川也不知绿了多少回,如今春风依旧,明月依然,思乡之情也在,可是诗人自己又身在何处?再看句中的 “绿”字,它也不单单是今年吹绿了“江南岸”,而是年复一年,不止一次地“绿”遍千山万水,就连整个江南都被染出了灵气,却终究难以染绿游子此时的思乡情结。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由 “春风又绿江南岸”触动诗人的思乡情怀自然引发而来,诗人满目新绿,想起春风已经不止一次吹绿大江南岸,可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不觉寄情于明月: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陪伴着我回归故里呢?再一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

诗人在诗作中十分注重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与形象化,“绿”字原本是一个形容词,可在诗中却是“吹绿”的意思,这在古汉语中叫做使动用法,是形容词的动词妙用,足见诗人遣词造句的非凡功力。

篇3:思乡诗泊船瓜洲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

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

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

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静结合,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篇4:赏析思乡诗泊船瓜洲

赏析思乡诗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

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读shù chóng

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篇5:《泊船瓜洲》阅读答案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补充点评。(2分)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的感情。

15.完成评论。(2分)传说王安石为用好“绿”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请你赏析“绿”字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14.思念家乡或急切归乡(2分)

15.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1分)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既有色彩又有动感,极其传神。(1分)

篇6:《泊船瓜洲》阅读题答案

《泊船瓜洲》阅读题答案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补充点评。(2分)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的感情。

15.完成评论。(2分)传说王安石为用好“绿”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请你赏析“绿”字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14.思念家乡或急切归乡(2分)

15.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1分)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既有色彩又有动感,极其传神。(1分)

篇7:《泊船瓜洲》(王安石)阅读答案

《泊船瓜洲》(王安石)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与“春风自绿江南岸”这种以无情写有情的手法差别较大的一项是( )(3分)

A.郴州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D.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温庭筠《梦江南》)

15.这首绝句押韵的字共有几个?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无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16.“自绿”与“又绿”各尽其妙,你认为哪个更好?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4分)

试题答案:

14.(3分)C

15.(1分)C(教给学生的知识要完整准确。绝句首句押韵和不押韵皆可,第二和第四句必须押韵,且押平声韵。第三句尾字不能押韵,且必须是仄声字。据王力《诗词格律》)

16.(4分)【“又”绿更好】风吹草绿,美景催生思归之情,(1分)“又”表明作者不能回家非止一年,暗含思乡之情,(1分)下句“还”乡之情遂呼之欲出;(1分)“自绿”不能表现时间流逝之久。(1分)

【“自”绿更好】“自”表明春草遵循规律自管自地变绿,完全不管诗人不得归家的'惆怅;(1分)以美景的无情反衬人的多情(1分)为下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蓄势;(1分)“又绿”不能表现这种“物”与“人”的变化对比暗含的强烈情感。(1分) [提示:要从情景关系入手赏析,讨论“绿”字不得分]

篇8:思乡的诗句——《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原文

京口②瓜洲③一水④间⑤,

钟山⑥只隔⑦数重⑧山。

春风又绿⑨江南岸(àn),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⑩?

《泊船瓜洲》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

3.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4.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泊船瓜洲》译文

1.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

2.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3.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地区临着长江的河畔。

4.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呢?

《泊船瓜洲》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静结合,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泊船瓜洲》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川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年轻的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就做了几任地方官。他在鄞县(今浙江鄞县,鄞音yìn)当县官的时候,正逢那里灾情严重,百姓生活十分困难。王安石兴修水利,改善交通,治理得井井有条。 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积极推行变法,以舒民困,1085年(元丰八年),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次年病卒。

篇9:王安石诗泊船瓜洲

14.与“春风自绿江南岸”这种以无情写有情的手法差别较大的一项是( )(3分)

A.郴州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D.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温庭筠《梦江南》)

15.这首绝句押韵的字共有几个?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无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16.“自绿”与“又绿”各尽其妙,你认为哪个更好?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4分)

试题答案:

14.(3分)C

15.(1分)C(教给学生的知识要完整准确。绝句首句押韵和不押韵皆可,第二和第四句必须押韵,且押平声韵。第三句尾字不能押韵,且必须是仄声字。据王力《诗词格律》)

16.(4分)【“又”绿更好】风吹草绿,美景催生思归之情,(1分)“又”表明作者不能回家非止一年,暗含思乡之情,(1分)下句“还”乡之情遂呼之欲出;(1分)“自绿”不能表现时间流逝之久。(1分)

【“自”绿更好】“自”表明春草遵循规律自管自地变绿,完全不管诗人不得归家的惆怅;(1分)以美景的`无情反衬人的多情(1分)为下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蓄势;(1分)“又绿”不能表现这种“物”与“人”的变化对比暗含的强烈情感。(1分) [提示:要从情景关系入手赏析,讨论“绿”字不得分]

春天的诗——《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案

泊船瓜洲古诗

泊船瓜洲改写

《泊船瓜洲》 王安石

泊船瓜洲原诗

泊船瓜洲课件

王安石《泊船瓜洲》全诗赏析

《泊船瓜洲》优秀说课稿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思乡诗:《泊船瓜洲》阅读答案(推荐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思乡诗:《泊船瓜洲》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