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勃的思乡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vvv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唐代王勃的思乡诗(共含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vvv”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唐代王勃的思乡诗

篇1:唐代王勃的思乡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山中

篇2:唐代王勃的思乡诗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

长江滚滚我悲叹久留异地,远隔万里内心盼望把家归。

况且正赶上秋风晚间吹起,山山岭岭都只见黄叶纷飞。

羁春

篇3:唐代王勃的思乡诗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翻译:

客游千里追名之心早已厌倦,春天到来我一门心思要回家。

北园里的情景还是那么令人伤感,我又看见花飘花落乱纷飞。

篇4:唐代王勃的思乡诗赏析

唐代王勃的思乡诗赏析

唐代王勃的思乡诗九日登高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九日登高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

⑴望乡台:地名。这里是借用其名,突出“望乡”。

⑵那:奈何,为什么。

赏析

这首诗作于王勃南游巴蜀之时。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运用了“无理而妙”的写作手法,虽然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这两句的确很妙。因为错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王勃简介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畴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生平

王勃,字子安,被称为诗杰。王勃出身望族,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仲秋,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年方十五的王勃上书刘右相,其中第一条就是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丽,他认为:“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警烽走传,骇秦洛之甿;飞刍挽粟,竭淮海之费。”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不满情绪。刘祥道看后,为其“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惊异,赞王勃为“神童”,并上表举荐。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虽然才17岁,尚是一少年,但由于才华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少年得志的`王勃经过这样的打击,心情是沉重的。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凄怆悲苦和愤激不平。总章二年(669)五月,王勃悻悻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他将近三年的蜀中漫游。仕途的挫折,生活的体验,山川的感召,使王勃写下了很多抒发自己情怀的诗文,其中主要是朋友间的酬唱,仕途艰难的感叹和一些抒写乡思的作品。在蜀期间,朝中曾先后征召过王勃,王勃都称病辞谢。

咸亨三年(672年)王勃返回长安,裴行俭、李敬玄同典选事,闻王勃文名,又数次召用,但王勃耻以文才受召,作文述志,结果触怒了裴行俭,被斥为“才名有之,爵禄盖寡”。第二年,王勃听友人陆季友说虢州多药草,他很想去,便设法做了虢州参军。这是王勃第二次走上仕途。但谁能想到,等待他的却是第二次沉重的打击。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当时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却把他藏到自己府内。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达杀了。事情很快被发现,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狱。后又巧遇大赦,免除了死刑。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从雍州司户参军的位置上被贬为交趾令。至于王勃擅杀官奴的具体情况,史无详载,是非莫辨。不过,王勃没有象第一次废官后那样寄情于山川烟霞,而是更珍惜这劫后余生。“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在乎辞翰,倍所用心。”第二年朝廷虽恢复王勃原职,但他决计弃官为民而不就任。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王勃完成了祖父王通《续书》所阙十六篇的补阙,刊成二十五卷。撰写了《周易发挥》五卷、《唐家千岁历》、《合论》十篇、《百里昌言》十八篇等,同时还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这是王勃一生中创作最宏富的时期。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一路经洛、扬州、江宁,九月初到了洪州。在这里王勃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传世名篇。滕王阁大宴后,王勃继续南下,于十一月初七到达岭南都督府所在地南海,第二年秋由广州渡海赴交趾,不幸溺水而卒,年仅二十七岁。

篇5:唐代王勃的诗

夜宴——王勃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风——王勃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泉宴——王勃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道观——王勃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关晨度——王勃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薛华——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别薛华——王勃

明月沉珠浦,风飘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梵宇三觉寺——王勃

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平晚行——王勃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主簿——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兵曹——王勃

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

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

驿饯唐少府——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郊外——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郊兴——王勃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即事——王勃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迹寺——王勃

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颓华临曲磴,倾影赴前除。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晚眺赠王道士——王勃

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

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

径——王勃

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

代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终希脱尘网,连翼下芝田。

还郊——王勃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春园作——王勃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怀仙——王勃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别王长史——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24、饯别——王勃

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槿丰朝砌静,筱密夜窗寒。

琴声销别恨,风景驻离欢。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早发——王勃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

早行和陆四——王勃

侵星违旅馆,乘月戒征俦。复嶂迷晴色,虚岩辨暗流。

猿吟山漏晓,萤散野风秋。故人渺何际,乡关云雾浮。

夜宿——王勃

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江亭夜月送别——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简介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杜少府之任蜀川》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别薛华》、《重别薛华》等五律都以感情真挚动人。《山中》、《羁春》、《春游》、《临江二首》等五言绝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怀乡之情。

唐代王勃的思乡诗赏析

如何鉴赏唐代思乡诗?

王勃——《滕王阁诗》

王勃的诗鉴赏

王勃月亮的诗

王勃的诗全集

王勃的诗写思念家乡

王勃的送别的诗

王勃的送别诗的名句

王勃《山中》

唐代王勃的思乡诗(通用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唐代王勃的思乡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