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岩桂》和《岩桂》的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james5253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咏岩桂》和《岩桂》的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ames5253”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咏岩桂》和《岩桂》的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篇1:《咏岩桂》和《岩桂》的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咏岩桂》和《岩桂》的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咏岩桂

朱 熹

露浥黄金蕊,风生碧玉枝。

千林向摇落,此树独华滋。

木末①难同调,篱边②不并时。

攀援香满袖,叹息共心期。

岩 桂

曾 几

粟玉黏枝细,青云剪叶齐。

团团岩下桂,表表木中犀。

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凄。

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注]①木末,指荷花。②篱边,指菊花。

1.两诗中的“岩桂”有何共同特点?简要概括。( 4分)

2.试简要赏析第一首诗中“攀援”“叹息”两个细节描写的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1.丽质天成、芳香四溢、卓尔不群、顽强不屈。

【试题解析】“岩桂”是一个物象,物象特点的概括一般要注意既要概括其外在特征,又要指出其内在本质特征。如岩桂的“丽质天成”“芳香四溢”“顽强不屈”等。

2.诗人因仰慕,故而“攀援”;“叹息”起于赞美之情,进而渴望与之成为知己。这两个细节暗示了诗人孤傲高洁的情怀和对崇高人格追求。

【试题解析】本题侧重于内容方面的`分析。“攀援”是由于喜爱、仰慕,“叹息”是“赞叹”的意思,因与桂树有共同的心愿而赞叹。两个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以物喻己,愿像桂树一样芬芳、高洁。

篇2:《牧童诗》黄庭坚《牧童》吕岩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牧童诗》黄庭坚《牧童》吕岩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牧 童 诗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意思: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哎,多少到长安求取名利的人啊,机关算尽都不如你(牧童)啊

作者赞颂牧童清闲恬适,不追求名利的生活,他认为人应活得悠闲自在,不应受名利所驱

牧 童 答钟弱]翁

吕 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钟弱为平凉太守,热衷于功名。

(1)这两首诗中都描写了牧童的笛声,请简要分析其对刻画牧童形象的作用。(4分)

(2)这两首诗表达主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两首诗都借笛声来刻画牧童的形象。前一首诗写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吹出嘹亮的笛声,隔着田陇都能听见,与那些在官场争夺名利的人比起来,牧童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后一首诗写牧童“归来饱饭黄昏后”,面对晚风中的六七里野草,悠闲地吹起笛子,表现了牧童闲适的心情。

(2)前一首诗直接将牧童生活与“长安名利客”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官场仕途的厌恶和对牧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后一首诗通过描写牧童悠闲恬静的生活图景,间接地表达了对钟弱热衷于功名的劝告。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和内容的能力。前一首诗的主旨已在后两句中点明,诗人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牧童的生活与“长安名利客”的官场生活进行比较,赞美前者,否定后者。读后一首诗要注意诗后的“注”,后一首诗也暗含对比,主旨表达得含蓄一些。

篇3:君名桂字天士号香岩阅读答案

君名桂字天士号香岩阅读答案

归愚文钞余集

君名桂,字天士,号香岩。祖紫帆有孝行,通医理,至君考阳生而精其术。范少参长倩无子,晚得伏庵太史,生无谷道,啼不止。延医视之,皆束手。阳生翁至,曰:“是在膜里,须金刀割之。”割之而谷道果开。太史既长,为紫帆公作传以报焉。

君少从师受经书,暮归,君考阳生翁授以岐黄学。年十四,翁弃养,君乃从翁门人朱君某,专学为医。朱君即举翁平日所教教之,君闻言即彻其蕴,见出朱君上,因有闻于时。

君察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如见五脏症结,治方不执成见。尝云:“剂之寒温,视疾之凉热。自刘河间以暑火立论,专用寒凉;东垣论脾胃之火,必务温养,习用参附;丹溪创阴虚火动之论,又偏于寒凉。嗣是,宗丹溪者多寒凉,宗东垣者多温养,近之医者,茫无定知,假兼备以幸中,借和平以藏拙,甚至朝用一方,晚易一剂,而无有成见。盖病有见证,有变证,有转证,必灼见其初终转变,胸有成竹,而后施之以方;否则,以药治药,实以人试药也。”持论如是。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贩夫竖子,远至邻省外服,无不知有叶天士先生,由其实至而名归也。

居家敦伦纪,内外修备,交朋忠信。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配潘孺人,子二:奕章、龙章。亦善医,以君名掩。孙二人,曰堂,曰坚。曾孙三人,习儒业,食君之德,高大家声,将于是乎在。

论曰:“自太史公传仓公,件系其事;陈承祚作华佗传因之;后戴九灵、宋景濂仿其体作名医传。君不欲以医自名,并不欲以医传后。临殁,戒其子曰:“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又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呜呼!可谓达且仁矣!

(节选自沈德潜《归愚文钞余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U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B、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U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C、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U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D、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U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本义是老、长寿,古代常用作对父亲的称呼,后来也可特指死去的父亲。

B、岐黄,指岐伯和黄帝,中医奉以为祖;后来以“岐黄”为中医学术的代称。

C、弃养,父母逝世的婉词,谓父母去世而子女不能奉养,亦泛指尊者、长者死亡。

D、察脉,中医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又称“望”,与闻、问、切并称“四诊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桂从小继承家学,医术高超。受家庭熏陶,少年时即随父学医;他诊断疾病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治方不拘于成见,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B、叶桂反对盲目效仿,持论精辟。他认为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应根据病程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施以方剂,以避免盲目泥古、以人试药的流弊。

C、叶桂重视内外兼修,忠信仁义。他在行医之外,还谨守伦常纲纪,重视修为,在待人接物方面,诚实有信,热心助人,医术和仁义相得益彰。

D、叶桂深谙从医之道,见解独到。他告诫儿子,医者可为而又不可为,做个好医生既需要天资聪颖,又需要博览群书;他的后代都没有从医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朱君即举翁平日所教教之,君闻言即彻其蕴,见出朱君上,因有闻于时。

②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

答案

(1)C、别人找他有事商量,他为其剖析成败利弊,如同诊断疾病一样,分析透彻明了,言词切中关键所在;别人以患难相告,他倾囊相助,无所顾惜。叶先生又不止是因为医术而享有名声的人,他去世那年,八十岁。“

(2)D、“又称‘望’”错,“察脉”指切脉,指“四诊法”中的“切”。

(3)D、“他的后代都没有从医的”错,根据“亦善医,以君名掩”可知,叶桂的两个儿子后来也从医了,只是名声不及他。

(4)①即,立即;彻其蕴,透彻地领悟其中的道理;见出,见解超出;闻于时,在当时很有名声。

译为:朱君就用叶阳平日所教授的内容教他,叶天士听后就能透彻地领悟其中的道理,见解超出朱君,因此在当时很有名声。

②不杀人者,不伤害人的;是,这;刀刃,杀人的利器。

译为:不这样,很少有不伤害人的,这就是把药物变成了杀人的利器啊。我死后,子孙千万不要轻易谈论行医。

篇4:《堂上岩桂秋晚未开作诗促》阅读附答案

朱淑真①

著意②裁诗特地催,花须著意听新诗。

清香未吐黄金粟,嫩蕊犹藏碧玉枝。

不是地寒偏放晚,定知花好故开迟。

也宜急趁无风雨,莫待霜高露结时。

【注释】①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词人。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抑郁早逝。②著意:刻意,用心。

8.请赏析颔联中“吐”“藏”二字的妙处。

9.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析。

参考答案:

8.“吐”“藏”二字采用拟人手法,赋予岩桂以人的动作和情态,化静为动,(2分)形象地描给出岩桂欲放未放的娇羞情态,富有生活情趣。(3分)

9.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岩桂的喜爱之情,同时借劝告岩桂要及时开放,流露出诗人在生活中要绽放美丽,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3分)“清香”“嫩蕊”“黄金粟”“碧玉枝”等词语描写出岩桂的清芬与嫩绿,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也宜”“莫待”劝告岩桂不要因花好而“故开迟”,应抓住这天未寒、无风雨的大好时光绽放自己,暗含诗人心迹。(3分)

篇5:鹧鸪天咏桂李清照阅读答案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①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题目:

(1)试简析第一、二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2)这首词以议论为主,作者借助议论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试简要概括。(4分)

答案:

(1)(4分)词的第一、二句描写了桂花色淡形柔而香浓的特点,(2分)这样写为后边围绕桂花的品性进行议论做了铺垫。(2分)

(2)(4分)作者认为颜色并不艳丽的桂花是百花中的'上品,让梅花嫉妒,令菊花害羞,因为屈原在《离骚》中没有将其收列而为桂花抱屈。(2分)词人借助对桂花的议论,表现了自己清高淡泊、追求高洁品行的情怀。(2分)

篇6:《咏桂》李白阅读题及答案

《咏桂》李白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桂李白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注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注】金张:西汉时金日磾(dī)、张安世二人的并称,二者子孙相继,七世荣显。后用为显宦世家的代称。

⑴这首诗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桂树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试题答案:

14、答:⑴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桂树的.高洁美好品质(2分)。种植在显贵之家的桃李春日煦暖时引得人们争相攀折,霜露甫降就会迅速凋萎,荣耀不存;而桂树虽然生长在无人问津的南山,却绿叶繁茂,根柢芬芳,清阴怡人。(2分)

⑵①对世人附庸权贵的贤愚不分、好坏不辨的做法进行了讽刺;②抒发了自己满腹才华却不得重用的愤懑之情。(4分,每点2分)

篇7:赠桂岩杨相士,赠桂岩杨相士文天祥,赠桂岩杨相士的意思,赠桂岩杨相士赏析

赠桂岩杨相士,赠桂岩杨相士文天祥,赠桂岩杨相士的意思,赠桂岩杨相士赏析 -诗词大全

赠桂岩杨相士

作者:文天祥  朝代:南宋 荣悴纷纷未可期,夕多未振已朝披。

得刚难免于今世,行好须看有验时。

萱昼堂前惟有母,槐阴庭下岂无儿。

好官要做无难做,身后生前是两岐。

篇8:吕岩《牧童》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

吕岩《牧童》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眠。

1.简析诗中的“铺”和“弄”二字的妙处。(3分)

2.后两句诗刻画了牧童怎样的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①“铺”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草的茂盛和“横野”的辽阔无垠,给人以平缓舒坦的感觉;②“弄”从听觉的角度传达出了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的`特点以及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评分标准:共3分。描写的角度1分,草和笛声的特点以及人的主观感受2分。意思对即可。

2. 刻画了一个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无羁无绊,自由自在,自然天真的牧童形象。寄寓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的向往。

评分标准:共4分。人物形象2分,情感2分(答“对牧童的喜爱之情”给1分)。意思对即可。

注释

弄:逗弄。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横野:宽阔的原野

参考译文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完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欣赏天空中的明月。

译文二: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牧笛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赏析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弄”字,更写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时时断断续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李白咏桂的资料

咏史诗?傅岩,咏史诗?傅岩胡曾,咏史诗?傅岩的意思,咏史诗?傅岩赏析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元岩篇

《西施》和《西施滩》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五言,五言吕岩,五言的意思,五言赏析

浣溪沙,浣溪沙张桂,浣溪沙的意思,浣溪沙赏析

哭陈先生,哭陈先生吕岩,哭陈先生的意思,哭陈先生赏析

因岩亭,因岩亭白居易,因岩亭的意思,因岩亭赏析

《绝句》和《西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满江红,满江红何梦桂,满江红的意思,满江红赏析

《咏岩桂》和《岩桂》的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集锦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咏岩桂》和《岩桂》的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