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然之道》练习题答案(共含12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夏日吊带裙”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自然之道》练习题答案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自然之道》考点练兵 积累篇。
1、巧填成语。AABC式成语 (4分) 例:(洋洋)得意
( )( ) ( ) ( )
2、巧填成语。ABCC式成语 (4分) 例:生机(勃勃)
( )( ) ( ) ( )
⒊根据意思填成语。(6分)
最遥远的地方 最悬殊的`区别
最昂贵的稿费 最荒凉的地方
最短的季节 最难做的饭
⒋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9分)
提心掉胆( ) 再接再励( ) 穿流不息( )
喜出忘外( ) 无微不致( ) 全神惯注( )
不记其数( ) 情不自尽( ) 身临奇境( )
5.诗句积累。(5分)
1.接天莲叶无穷碧, 。
2. ,淡妆浓抹总相宜。
3.春色满园关不住, 。
4.三万里河东入海, 。
5. ,艨艟巨舰一毛轻。
【参考答案】
1.头头是道 依依不舍 步步为营 津津有味
2.神采奕奕 杀气腾腾 逃之夭夭 天道恢恢
3.天涯海角 天壤之别 一字千金 不毛之地 一日三秋 无米之炊
4.吊 厉 川 望 至 贯 计 禁 其
5.映日荷花别样红;欲把西湖比西子;一枝红杏出墙来;五千仞岳上摩天;昨夜江边春水生。
《自然之道》随堂练习题及答案
《自然之道》随堂练习题及答案
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
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有一座蝴蝶雕塑纪念碑,并建有一座蝴蝶纪念馆。这是( )当地人将一种夜蝴蝶视为“澳大利亚的救星”,特意为它修建的。
1860年,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从美国、墨西哥引进了两种仙人掌,人们想用它作为牧场四周的绿篱栅。可万万没有想到,生命力极强的仙人掌一遇到澳洲极为适宜的.温度和肥沃的土壤,便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蔓延开来,几棵仙人掌不用多久便成为一片“带刺的丛林”。只时间,3000多万公顷的土地全被这些多刺植物占领,并且以每年50万公顷的惊人速度向外扩展它的地盘,大片的沃土变成对畜牧业和农业毫无用处的荒野。
当地政府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展开了对仙人掌的大规模斗争。人们用刀砍,用火烧,连根拔,但都收效甚微。没等老的除尽,新的又生长起来。用尽了各种方法之后,陷入困境的人们将眼光转向专吃仙人掌的昆虫。一位昆虫学家发现阿根廷有一种专门在夜间活动的蝴蝶,它只以仙人掌为食,而且胃口很大。( )他将几千粒这种夜蝴蝶虫卵带回澳大利亚繁殖、放养。( ),夜蝴蝶成为有效的仙人掌克星,它们所到之处,成片的仙人掌被吞噬、消灭。到了1935年,3000万公顷的土地又重新成为丰沃的农耕地和牧场。
如今,澳大利亚虽还可常见仙人掌的踪影,但夜蝴蝶决不会给它们大肆繁衍的机会。虽然这种夜蝴蝶其貌不扬,远不如其他蝴蝶五彩缤纷,惹人喜爱,但是人们对它感恩不尽,怀有崇敬和感激之情。大家知道,( )这些不起眼的夜蝴蝶在20世纪初从仙人掌的毁灭性灾害中拯救了澳洲大陆。
1.补充词语。
( )的温度( )的土壤( )的速度( )的荒野
2.选择下面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正是 于是 果然 因为
3.用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虽然……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话:
由于游客们的一个“小错误”,导致许许多多的小幼龟失去了生命。请你想像一下,海龟的妈妈会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1.适宜 肥沃 惊人 毫无用处
2.因为 于是 果然 正是
3.例:虽然天在下雪,但是同学们还是回到了学校。
4.略
自然之道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一、看拼音,写字词。
yòu( )龟 zhēn( )察 qǐ( )图 cháo( )笑
zhuó( )破 沙( )tān yú chǔn( ) 海( )ōu
chè( )底 球( )mào fǎn( )回 xū( )声
二、根据词意,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犹豫。 ( )
2.好像没有那么回事,表示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 )
3.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 )
4.愚笨。 ( )
5.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 )
三、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情愿——( ) 赶紧——( ) 似乎——( )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冷淡——( ) 紧张——( ) 错误——( )
迅速——( ) 愚蠢——(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小事 一( )幼龟 一( )生物学家 一( )沙滩
一( )向导 一( )呼喊 一( )帽子 一( )饱餐
四、选词填空。
观察 侦察 观看
1.( )了这场演出,大家都说大开了眼界。
2.我一直在( )蜘蛛捉虫的现象。
3.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 )敌情的呀!
企图 妄图 希望
4.敌人( )把战士门一网打尽。
5.妈妈( )我多学点本领。
6.嘲鸫( )把幼龟拉到沙滩上去。
发现 发明 发生
7.( )这么严惩的事,你要负责任。
8.( )这几天小青有心事。
9.电话是谁( )的?
五、把词语补充完整,读一读,选择一个造句。
响( )去霄 无遮无( ) ( )不可及 欲出又( ) 见死不( )
争先( )后 ( )无其事 鱼( )而出 气喘( )( )
六、判断下列句子,对的打“√”错的打“×”。
1.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 )
2.本文的故事发生在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 )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有时也会收到一些惊喜。( )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做出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 )
七、阅读理解。
看尘埃飞舞
在非洲大陆,动物一旦被舌蝇叮咬,就可能因染上“昏睡病”而死亡。科学家发现,舌蝇的视觉,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舌蝇从不叮斑马,因为它对斑马一身黑白相间的斑纹,往往视而不见。然而,斑马身上色彩对比强烈的斑纹,却使它很容易受到狮子之类的捕食性动物的攻击。
又如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尘埃,它污染空气,但又把我们的天空渲染得更蓝。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阳光照进室内,会有许许多多细小的尘埃在反射和散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了柔和、舒适。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的是较弱的蓝光,于是,天空变得蔚蓝、温柔。
存在就是合理,天空容纳尘埃,原来是美丽的智慧,而不仅仅是因为有博大胸襟。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事物,当然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1.用“/”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黑白相间(jiān jiàn) 舌蝇(yínɡ yín)
2.找出短文中的`两组反义词。
( )——( ) ( )——( )
3.尘埃有哪些作用?
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字词。
yòu(幼)龟 zhēn(侦)察 qǐ(企)图 cháo(嘲)笑
zhuó(啄)破 沙(滩)tān yú chǔn(愚蠢) 海(鸥)ōu
chè(彻)底 球(帽)mào fǎn(返)回 xū(吁)声
二、根据词意,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犹豫。 (踌躇 )
2.好像没有那么回事,表示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若无其事)
3.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颓废)
4.愚笨。 (愚蠢)
5.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争先恐后)
三、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情愿——(甘愿 ) 赶紧——(赶快 ) 似乎——(好像)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冷淡——(热情 ) 紧张——(轻松 ) 错误——(正确)
迅速——(缓慢 ) 愚蠢——(聪明)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件)小事 一(只)幼龟 一(位)生物学家 一(段)沙滩
一(个)向导 一(阵)呼喊 一(顶)帽子 一(顿)饱餐
四、选词填空。
观察 侦察 观看
1.( 观看 )了这场演出,大家都说大开了眼界。
2.我一直在( 观察 )蜘蛛捉虫的现象。
3.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 侦察 )敌情的呀!
企图 妄图 希望
4.敌人( 妄图 )把战士门一网打尽。
5.妈妈( 希望 )我多学点本领。
6.嘲鸫( 企图 )把幼龟拉到沙滩上去。
发现 发明 发生
7.( 发生 )这么严惩的事,你要负责任。
8.( 发现 )这几天小青有心事。
9.电话是谁( 发明 )的?
五、把词语补充完整,读一读,选择一个造句。
响( 彻 )去霄 无遮无(拦) (遥)不可及 欲出又(止) 见死不(救)
争先(恐 )后 (若)无其事 鱼(贯)而出 气喘(吁)(吁)
六、判断下列句子,对的打“√”错的打“×”。
1.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 √ )
2.本文的故事发生在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 × )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有时也会收到一些惊喜。( × )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做出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 √ )
七、阅读理解。
看尘埃飞舞
在非洲大陆,动物一旦被舌蝇叮咬,就可能因染上“昏睡病”而死亡。科学家发现,舌蝇的视觉,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舌蝇从不叮斑马,因为它对斑马一身黑白相间的斑纹,往往视而不见。然而,斑马身上色彩对比强烈的斑纹,却使它很容易受到狮子之类的捕食性动物的攻击。
又如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尘埃,它污染空气,但又把我们的天空渲染得更蓝。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阳光照进室内,会有许许多多细小的尘埃在反射和散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了柔和、舒适。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的是较弱的蓝光,于是,天空变得蔚蓝、温柔。
存在就是合理,天空容纳尘埃,原来是美丽的智慧,而不仅仅是因为有博大胸襟。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事物,当然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1.用“/”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黑白相间(jiān jiàn) 舌蝇(yínɡ yín)
2.找出短文中的两组反义词。
( 熟悉)——( 陌生 ) ( 一无是处 )——( 完美无缺 )
3.尘埃有哪些作用?
尘埃在反射和散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了柔和、舒适。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的是较弱的蓝光,于是,天空变得蔚蓝、温柔。
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事物,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自然之道课后练习题
一、看一看想一想下面哪些人类行为遵循自然之道,哪些违背自然之道:
1.我国渔业部门规定,我国各大海域在鱼类产卵季实行伏季休渔,并规定渔网网眼不能过小。
2.在青海湖下游水坝修建湟鱼洄游水道保护湟鱼在产卵季节洄游产卵。
3.我国实行退耕还林政策。
4.把草原开垦成农田。
5.人类在18世纪大规模捕杀渡渡鸟造成渡渡鸟灭绝。
6.英国人把兔子带到澳大利亚,造成兔子繁殖泛滥成灾,破坏草场,为保护草场,又用狗大规模捕猎兔子,造成野狗泛滥。
7.美国人为了保护自己牧场用巨型仙人掌做天然篱笆,造成仙人掌大量繁殖。
二、找一找我国古代关于遵循自然之道的成语:如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①一天傍晚,在加拉巴哥群岛最南端的海岛上,我和7位旅行者由一位当地的年轻人做向导,沿着白色的沙滩前进。当时,我们正在寻找太平洋绿色海龟孵卵的巢穴。
②小海龟孵出后可长至330磅。它们大多在四五月份时出世,然后拚命地爬向大海.
③黄昏时,如果年幼的海龟们准备逃走,就会先有一只小海龟钻出沙面来,作一番侦察.试探一下如果它的兄弟姐妹们跟着出来是否安全。
④我恰好碰到了一个很大的、碗形的巢穴。一只小海龟正把它的灰脑袋伸出沙面约有半英寸。当我的伙伴们聚过来时,我们听到身后的灌木丛中发出了瑟瑟的声响,只见一只反舌鸟飞了过来。
⑤“别作声,注意看。”当那只反舌鸟移近小海龟的脑袋时,我们那位年轻的向导提醒说,“ 它马上就要进攻了。”
⑥反舌鸟一步一步的走近巢穴的开口处,开始用嘴啄那小海龟的脑袋,企图把它拖到沙滩上面来。
⑦伙伴们一个个紧张得连呼吸声都加重了。“你们干吗无动于衷?”一个人喊道。
⑧向导用手压住自己的嘴唇,说:“这是自然之道。”
⑨ “我不能坐在这儿看着这种事情发生。”一位和善的洛杉矾人提出了抗议。
⑩“你为什么不听他的?”我替那位向导辩护道,“我们不应该干预它们。”
(11)“既然你们不干,那就看我的吧!”另一个人打算去帮助小海龟。
(12)我们的争吵把那只反舌鸟给惊跑了。那位向导极不情愿的把小海龟从洞中拉了出来,帮助它向大海爬去。
(13)然而,然后发生的一切使我们每个人都惊呆了。不单单是那只获救的小海龟急急忙忙的奔向安全的大海,无数的幼龟由于收到一种错误的安全信号,都从巢穴中涌了出来,涉水向那高高的潮头奔去。
(14)我们的所作所为简直是愚蠢透了。小海龟们不仅由于错误的信号而大量的涌出洞穴,而且它们这种疯狂的冲刺为时过早。黄昏时仍有余光,因此,它们无法躲避空中那些急不可耐的捕食者。
(15)刹那间,空中就布满了惊喜万分的军舰鸟、海鹅和海鸥。一对秃鹰瞪大着眼睛降落在海滩上。越来越多的反舌鸟急切的追逐着它们那在海滩上拚命涉水爬行的'“晚餐”。
(16)“噢,上帝!”我听到身后一个人__的叫道,“我们都干了些什么!”
(17)(对小海龟的屠杀正在紧张的进行着)。年轻的向导为了弥补这违背自己初衷的恶果,抓起一项垒球帽、把小海龟装在帽子里,费力的走进海水里,将小海龟放掉,然后拚命的挥动手中的帽子,驱赶那一群接一群的海鸟。
(18)(屠杀以后),空中满是(刽子手们)饱餐后的庆贺声。那两只秃鹰静静的立在海滩上,希望能再逮一只落伍的小海龟来做食物。此时所能看到的只是潮水冲击着的空荡荡的白色沙滩。
(19)大家垂头丧气的沿着沙滩缓缓而行。这帮过于富有人情味的人此时变得沉默了。这肃静也许包含着一种沉思。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16)中的空白处:( )
A.懊悔B.忏悔C.后悔D.悔恨
2.根据文意,填入②段空白处最合适的句子是:( )
A.否则就会被空中的捕食者透去做美餐。 B.因为沙滩不是小海龟生活的环境。
C.因为小海龟太向往大海的生活了。 D.否则留在沙滩生活太不安全了。
3.小海龟为什么“把它的发脑袋伸出沙面”?用括号在文中画出对这一现象作出完整解释的一句话。
4.文中所指的“空中捕食者”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五种鸟。
5.(17)(18)段中加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法依次是:( )
A.夸张比喻 B.夸张惜代 C.拟人比喻 D.拟人借代
6.本文最后一句话:“这肃静也许包含着一种沉思。”这些人“沉思”的是什么?根据文章中心,选择理解最准确、深刻的一项:( )
A.如果我们不惊跑那只反舌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惨的事情了,是我们杀害了这些可爱的小海龟。
B.这位向导把小海龟从洞中拉出来,实际上是帮助海鸟把更多的小海龟引出巢穴,导致了这场悲剧。
C.做事情要三思而行,鲁莽相助,往往适得其反。
D.我们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违背它,就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7.(19) 段中说“这帮过于富有人情味的人此时变得沉默了”。“过于富有人情味”的行为指什么
1 A
2.A
3.黄昏时,如果年幼的海龟们准备逃走,就会先有一只小海龟钻出沙面来,作一番侦察,试探一下如果它的兄弟姐妹们跟着出来是否安全。
4.反舌鸟军舰鸟海鹅海鸥秃鹰
5.C
6.D
7.把一只小海龟从洞中拉出,引出更多的小海龟,导致它们被海鸟捕食。
《敬畏自然》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A.咫尺( )鲲鹏( )斥鴳( )蓬蒿( )
B.挖掘( )狼藉( )矿坑( )宝藏( )
C.呐喊( )隐藏( )佳肴( )沉睡( )
D.深邃( )协调( )混淆( )厌恶( )
2.按照拼音写短语。
A.bù kě sī yì( )
jìnɡ wèi zì rán( )
B.zhān zhān zì xǐ( )
tiān zhēn yòu zhì( )
C.xiānɡ xínɡ jiàn chù( )
ɡāo shēn mò cè( )
D.jīnɡ qiǎo jué lún( )
xǐ nù āi lè( )
3.反复阅读语句,下面空缺处填写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_________,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_________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毕竟不是大海,_________,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A.因为 所以 即使 也 因此
B.如果 那么 虽然 但 可是
C.因为 所以 虽然 但 可是
D.如果 那么 即使 也 因此
4.下列句子中语气程度最轻的一句是( )。
A.我们的航天器在一万年以后的后人眼中不过是个简单的儿童玩具。
B.我们的航天器在一万年以后的后人眼中不过是个很简单的儿童玩具。
C.我们的航天器在一万年以后的后人眼中不过是个较为简单的儿童玩具。
D.我们的航天器在一万年以后的后人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
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
A.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
B.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
C.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D.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
6.为什么说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种什么关系?提高作业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提高练习
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月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8.为什么说“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段中写道:“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作者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中横线所标示的语句中有一处括号,括号内的文字起到什么作用?横线标示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格?并请说说修辞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们应怎样理解“敬畏自然”一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点考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气候的威力(节选)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
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每秒32.6米,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每秒55.6米,有时甚至可达每小时三百多千米!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2.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
(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第四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
(要求: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提示
1.略
提示:此题既要注意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的标注要准确。
2.
A.不可思议 敬畏自然
B.沾沾自喜 天真幼稚
C.相形见绌 高深莫测
D.精巧绝伦 喜怒哀乐
3.B
提示:此题要通过认真阅读,弄清上下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4.C
提示:“较为”是“比较、略微”的意思,程度比其他三个词都轻。
5.B提示:B中“仿佛”只是推测语气,不是比喻词。
6.
(1)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它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人类就是大自然创造的杰作。
(2)人类活动的空间与整个宇宙相比,还非常狭小。
(3)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
(4)人类自认为是在改造世界,其实所做的很多所谓改造自然的事都是为自己挖掘陷阱。人类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根本算不了什么。
提示:此题要通过认真阅读,抓住文中关键句子作答。
7.
(1)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2)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3)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的。
提示:此题要通过认真分析,抓住文段的中心句即可。
8.因为人类能思维,能理解,有自我意识。
提示:此题结合上下文即可理解。
9.人的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借人类的眼睛来观看自己,借人类的嘴来表达自己。人类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就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人类的思维就是宇宙的思维,人类的痛苦、欢笑等各种感受也就是宇宙自身的感受。
10.括号内的文字就是括号前面“宇宙”一词的另一种说法,是同一个概念,提醒读者,避免混淆。运用了拟人和排比。如“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等两句的拟人,把大自然人格化,更明确了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只相当于身体上的一个器官而已。再如“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等几句的排比,加强语势,突出地表达了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提示:此题结合课文具体分析便可。
11.从字面上看,是既敬重又畏惧。“敬畏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生成都太神奇了,要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同大自然相比的。提示:此题要综合全文,抓住各部分的中心句来综合表达。
12.风大而猛,极度寒冷,变幻莫测。
提示:此题要注意每段的段首中心句。提炼出其中的关键词作答。
13.
(1)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气候干旱,极易使庄稼枯死,且容易引发各种火灾。
提示:此题只要结合自己的经验或课外知识作答即可。
14,记叙说明了南极的大风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威胁。
提示:说明文中的举例是为了说明事物的特点的,它是说明的支撑句,因此从前文中找出例子的说明中心句即可。
l5.举例子列数字这是为了说明南极气候极度寒冷。
16.南极的气候确实显示出不同于其他大陆的威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南极气候将被逐步揭开神秘的面纱,从而造福人类。
提示:因为文段是写气候的威胁,但是人类总是在不断地对自然进行探索,并力争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最终达到“趋利避害”,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的最终目的。
现代文《自然之道》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答题应该联系上下文作答,答案要尽量与文章具体内容结合,这样的答案才能做到充分准确。例如题目问某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仅答“承上启下”是远远不够的,答案中要概括出,承上面什么内容,启下面什么内容,为什么需要这样写等等。
自然之道
①一天傍晚,在加拉巴哥群岛最南端的海岛上,我和7位旅行者由一位当地的年轻人做向导,沿着白色的沙滩前进。当时,我们正在寻找太平洋绿色海龟孵卵的巢穴。
②小海龟孵出后可长至330磅。它们大多在四五月份时出世,然后拚命地爬向大海。
③黄昏时,如果年幼的海龟们准备逃走,就会先有一只小海龟钻出沙面来,作一番侦察。试探一下如果它的兄弟姐妹们跟着出来是否安全。
④我恰好碰到了一个很大的、碗形的巢穴。一只小海龟正把它的灰脑袋伸出沙面约有半英寸。当我的伙伴们聚过来时,我们听到身后的灌木丛中发出了瑟瑟的声响,只见一只反舌鸟飞了过来。
⑤“别作声,注意看。”当那只反舌鸟移近小海龟的脑袋时,我们那位年轻的向导提醒说,“ 它马上就要进攻了。”
⑥反舌鸟一步一步的走近巢穴的开口处,开始用嘴啄那小海龟的脑袋,企图把它拖到沙滩上面来。
⑦伙伴们一个个紧张得连呼吸声都加重了。“你们干吗无动于衷?”一个人喊道。
⑧向导用手压住自己的嘴唇,说:“这是自然之道。”
⑨ “我不能坐在这儿看着这种事情发生。”一位和善的洛杉矾人提出了抗议。
⑩“你为什么不听他的?”我替那位向导辩护道,“我们不应该干预它们。”
(11)“既然你们不干,那就看我的吧!”另一个人打算去帮助小海龟。
(12)我们的争吵把那只反舌鸟给惊跑了。那位向导极不情愿的把小海龟从洞中拉了出来,帮助它向大海爬去。
(13)然而,然后发生的一切使我们每个人都惊呆了。不单单是那只获救的小海龟急急忙忙的奔向安全的大海,无数的幼龟由于收到一种错误的安全信号,都从巢穴中涌了出来,涉水向那高高的潮头奔去。
(14)我们的所作所为简直是愚蠢透了。小海龟们不仅由于错误的信号而大量的涌出洞穴,而且它们这种疯狂的冲刺为时过早。黄昏时仍有余光,因此,它们无法躲避空中那些急不可耐的捕食者。
(15)刹那间,空中就布满了惊喜万分的军舰鸟、海鹅和海鸥。一对秃鹰瞪大着眼睛降落在海滩上。越来越多的反舌鸟急切的追逐着它们那在海滩上拚命涉水爬行的“晚餐”。
(16)“噢,上帝!”我听到身后一个人__的叫道,“我们都干了些什么!”
(17)(对小海龟的屠杀正在紧张的进行着)。年轻的向导为了弥补这违背自己初衷的恶果,抓起一项垒球帽、把小海龟装在帽子里,费力的走进海水里,将小海龟放掉,然后拚命的挥动手中的帽子,驱赶那一群接一群的海鸟。
(18)(屠杀以后),空中满是(刽子手们)饱餐后的`庆贺声。那两只秃鹰静静的立在海滩上,希望能再逮一只落伍的小海龟来做食物。此时所能看到的只是潮水冲击着的空荡荡的白色沙滩。
(19)大家垂头丧气的沿着沙滩缓缓而行。这帮过于富有人情味的人此时变得沉默了。这肃静也许包含着一种沉思。
《自然之道》阅读思考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16)中的空白处:
A.懊悔B.忏悔C.后悔D.悔恨
2.根据文意,填入②段空白处最合适的句子是
A.否则就会被空中的捕食者透去做美餐。 B.因为沙滩不是小海龟生活的环境。
C.因为小海龟太向往大海的生活了。 D.否则留在沙滩生活太不安全了。
3.小海龟为什么“把它的发脑袋伸出沙面”?用括号在文中画出对这一现象作出完整解释的一句话。
4.文中所指的“空中捕食者”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五种鸟。
5.(17)(18)段中加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法依次是:
A.夸张比喻 B.夸张惜代 C.拟人比喻 D.拟人借代
6.本文最后一句话:“这肃静也许包含着一种沉思。”这些人“沉思”的是什么?根据文章中心,选择理解最准确、深刻的一项:
A.如果我们不惊跑那只反舌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惨的事情了,是我们杀害了这些可爱的小海龟。
B.这位向导把小海龟从洞中拉出来,实际上是帮助海鸟把更多的小海龟引出巢穴,导致了这场悲剧。
C.做事情要三思而行,鲁莽相助,往往适得其反。
D.我们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违背它,就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7.(19) 段中说“这帮过于富有人情味的人此时变得沉默了”。“过于富有人情味”的行为指什么?
《君子之道(节选)》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荣格指出,“集体人格”并不是形成于当代人们的有生之年。最早的种子,可能在神话中就播下了。每个古老的民族都有很多神话,这就是荣格所说的“梦”。神话或者梦,都会以“原型”(archetype)“原始意象”(primordialimages)的方式成为一个民族的“自画像”(seif-portrait),反复出现在集体心理活动中。这样一来,“集体人格”就有了长期稳定的象征意义。照荣格的一个漂壳说法,成了“有故乡的灵魂”。
顺着这个思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也是有“故乡”的。那“故乡”,首先是神话,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等。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都埋藏着这些遥远的“故乡”。当然,神话只是起点,“集体人格”的原型建立,是一个复杂的人类学工程。
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模式不少,其中衍伸最广、重叠最多、渗透最密的,莫过于“君子”。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庞大民族在自身早期文化整合中的“最大公约数”。
“君子”,终于成了中国人最独特的文化标识。世界上的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集体人格作为文化标识。比如“圣徒人格”和“绅士人格”,以及“骑士人格”“浪人人格”“牛仔人格”等等。这些标识性的集体人格,互相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很难通过学习和模仿全然融合。这是因为,所有的集体人格皆如荣格所说,各有自己的“故乡”。从神话开始,埋藏着一个遥远而深沉的梦,积淀成了一种潜意识、无意识的“原型”。
“君子”作为一种集体人格的雏形古已有之,却又经过儒家的选择、阐释、提升,结果就成了一种理想人格。儒家先是谦恭地维护了君子的人格原型,然后又鲜明地输入了自己的'人格设计。这种在原型和设计之间的平衡,贴合了多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选择,因此儒家也就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不少中国现代作家和学者喜欢用激烈的语气抨击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揭示丑恶的“国民性”。看似深刻,但与儒家一比,层次就低得多了。儒家大师如林,哪里会看不见集体人格的毛病?但是,从第一代儒学大师开始,就在淤泥中构建出了自己的理想设计。
这种理想设计一旦产生,中国文化的许许多多亮点都向那里滑动、集中、灌注、熔合。因此,“君子”两字包罗万象,非同小可。儒家学说的最简捷概括,即可称之为“君子之道”。甚至,中国文化的钥匙也在那里。对中国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么都有了;没有君子,什么都徒劳。这也就是说,人格在文化上,收纳一切,沉淀一切,预示一切。
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对后代的遗嘱。最好的遗嘱,莫过于理想的暗示。后代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中国文化由儒家做了理想的回答:做个君子。做个君子,也就是做个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国人。
我一直认为,中国文化没有沦丧的最终原因,是君子未死,人格未溃。中国文化的延续,是君子人格的延续;中国文化的刚健,是君子人格的刚健;中国文化的缺憾,是君子人格的缺憾;中国文化的更新,是君子人格的更新。
(节选自余秋雨《君子之道》)
1.下列关于“集体人格”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集体人格是一个民族的“自画像”和最独特的文化标识。
B.集体人格形成于民族自身早期文化整合,是一个复杂的人类学工程。
C.集体人格是“有故乡的灵魂”,其“故乡”可追溯至远古神话。
D.不同民族的集体人格各有自已的“故乡”,相互间很难完全融合。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君子人格”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人格原型来自于“女娲补天”等神话的积淀,却又经过了儒家的选择、阐释和提升。
B.君子人格贴合了多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选择,使儒家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C.君子人格集中、灌注、熔合了中国文化的诸多亮点,被儒家学说简捷概括为“君子之道”。
D.君子人格完美无缺,它收纳一切,沉淀一切,预示一切,决定了中国文化延续不衰的命运。
3.“不少中国现代作家和学者喜欢用激烈的语气抨击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揭示丑恶的‘国民性’。看似深刻,但与儒家一比,层次就低得多了。”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作家、学者揭示丑恶的“国民性”的行为?(5分)
4、A(集体人格是一个民族的“自画像”错,原文是说神话成为“自画像”。)
5、B(A项,神话只是集体人格的起点,且“君子人格原型”不一定“来自于‘女娲补天’等神话的积淀”。C项,“被儒家学说简洁概括为‘君子之道’”错,应是“儒家学说”简介概括为“君子之道”。D项,“君子人格完美无缺”错,原文“中国文化的缺憾,是君子人格的缺憾”表明“君子人格设计”并非完美无缺。)
6、原因:儒学大师不仅看到了集体人格的毛病,而且构建出了理想的人格设计。
看法:略。
《敬畏自然》练习题与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斥鴳(yàn ) 蓬蒿( hāo)鲲鹏(kūn ) 狼藉(jí) 陷阱(xiàn jǐng) ......
咫尺(zhǐ)佳肴(yáo) 混淆(xiáo) 幼稚(zhì) 相形见绌(chù ) .....
2.,解释下列词语。
(1)不自量力: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形容太狂妄。
(2)喜形于色: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脸色上。
(3)不过尔尔:尔尔,如此,这样。不过这样。
(4)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A.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
B.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
C.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D.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
(B提示:B中“仿佛”只是推测语气,不是比喻词)。
9.联系语言环境,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续写句子。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窒,还是值一提的灰尘,无论是波澜壮阔的大海,还是涓涓的细流;无论是高贵典雅的钻石,还是朴实无华的泥土,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10.按照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列:
①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②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③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④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⑥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③②①④⑥⑤
13.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那么它就有作者自己的观点。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是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用原文回答)
二,课内阅读训练部分
(一)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 a 的灰尘,都是大自然 b 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 c 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 d 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像。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
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1.在下面这些词语中各选一个填在文中a、b、c、d处。
不值一提 不可思议 精巧绝伦 与众不同
a.不值一提 b.精巧绝伦。 c.与众不同d.不可思议
2.本文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3.文段为了论述大自然智慧是无与伦比的,把人类智慧与其对比。文段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的?
①大自然能用“死”的物质创造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不能;②大自然能够使人的各个细胞相互协调,各司其职;③大自然能按美学原则制造各种事物,而人类不能。
4.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精妙绝伦,如苍蝇为何会有复眼,蚊子怎么能汲血。灰尘也是物质,何以如此微小,它的内部结构也一定很精巧。
(二)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A)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却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B)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1.为什么说“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
因为人类能思维,能理解,有自我意识。(提示:此题结合上下文即可理解。)
2.文段中写道:“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作者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人的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借人类的眼睛来观看自己,借人类的嘴来表达自己。人类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就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人类的思维就是宇宙的思维,人类的痛苦、欢笑等各种感受也就是宇宙自身的感受。
3.文段A处句子中括号内的文字起到什么作用?A处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格?并请说说修辞的效果。
括号内的文字就是括号前面“宇宙”一词的另一种说法,是同一个概念,提醒读者,避免混淆。运用了拟人和排比。如“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等两句的拟人,把大自然人格化,更明确了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只相当于身体上的一个器官而已。再如“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等几句的排比,加强语势,突出地表达了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提示:此题结合课文具体分析便可。
4.我们应怎样理解“敬畏自然”一语?
从字面上看,是既敬重又畏惧。“敬畏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生成都太神奇了,要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同大自然相比的。提示:此题要综合全文,抓住各部分的中心句来综合表达。
5.文中(B)处画线的句子用了反问的修辞,改为陈述句为你一定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拟人)
6.解释文中加粗的字的含义。
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死:死气沉沉,不能运动
7.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用了拟人的手法,意思是说宇宙是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区别在于高级和低级之分,而高级生命形态正是从低级生命中产生的。所以低级生命形态,也“隐藏着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
② 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宇宙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只不过是存在的方式不同。所以人类与其他事物都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兄弟关系。
8.这部分主要运用了议论表达方式。首先论述宇宙是有生命的,接着再论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是有生命的,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宇宙中处处是人类的弟兄。
(三)①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一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垦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甲]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②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乙],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安鸟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丙]: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
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 ________?
③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丁],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④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可以推想,在那些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也许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间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l.按照文意,将下列4个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丙、丁四处。(只填序号)
①沾沾自喜②喜形于色③过分自傲④不自量力
[甲]___ ④_____[乙]____ ①____[丙]____ ③____[丁]___ ②_____
2.文章段②画线句子“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中“这种”指代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3.文章段②中画线句“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结合选文概括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虽然人类的作品飞上太空,但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②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后人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的很;③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 ④作者认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智慧要
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4.文章段②的最后画横线处,需要增加一个总结性的反问句,请你试写一句在下面的横线上。 略
5.文章段④中画虚线的句子“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作者说这句话的理由是什么?
宇宙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而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了有智慧的生物,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是语文S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组中的一篇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科普说明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课文讲述了作者和同伴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观察南太平洋绿龟的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鹰啄咬时,不顾向导的劝阻,要向导把幼龟送入大海,而导致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从巢里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件事使“我们”感到震惊和懊悔。同时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常识和一定的阅读科普读物的能力。这篇课文的内容并不复杂,学生容易读懂。我在学生读熟课文,自学完字词,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深入学习海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2、能力目标:抓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心思想。3、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懂得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就要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全文围绕小幼龟的命运写了人们的态度和表现,从人们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写出他们悟出的道理。因此,我在引导学生探究如何通过具体事实来说明道理,表达感情时,把学习的重点确定为:1、把握我和同伴与向导感情的变化: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感悟“道”。教学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采用:以读懂情,以读悟理,以读练说,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所以,在教学时,我决定把学生的读文本放在首位,采用自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跟读、齐读等不同的读的方式,
以读代讲,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读书,反复阅读语言文字,领悟文本。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明白道理。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产生表达欲望时,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升华文本内容,从而达到全面把握、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入感悟文章内涵,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当然,学生的自读自悟离不开教师恰当的启发与点拨,因此,我将按照如下的步骤,并借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读懂文本。
一、自主阅读,激发情感。
上课伊始,根据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我以复习生字词为目的引出学生说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然后引导:假设现在我们就是那一行游客,跟着向导一起上岛,看看在岛上我们都做了什么蠢事。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仔细读课文找出有关内容,细细体会。
出示课件,阅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
2、找出有关句子,说说自己是怎样愚不可及的?把你的体会批注在书上。
3、把你的体会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注: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自主阅读的体验,文我一体,用心读书,书入我心,我入书中进行有效阅读,感悟文本,并学会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触摸文本角色的情感脉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张扬学生个性。,)
二、抓重点词句,以问导读,领悟“道”
我先引导学生推敲文本中的“欲出又止”和“踌躇不前”两个词感受小绿龟的处境,读懂文本传递的信息。然后提出问题:试想一下,弱小无助的幼龟面对如此凶猛的天敌,又是啄又是拉,处境多么危险啊,此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这段话!学生通过读,充分理解这段语言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了: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紧接着,我引导学生想象补充,个性阅读文本,体会游客与向导截然不同的态度。我设计了四个引读问题。
1、如果你就在现场,面对这样紧张的一幕,你又会怎么做?那么同伴,向导又是什么反应?体会我、同伴、向导的对幼龟处境的不同态度。
2、沙滩上真的没有事吗?(不是)是啊!我们着急,担心,揪心,可向导却若无其事,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
在我们眼里向导是个什么样的人?(无动于衷、铁石心肠、无情、残酷)那我就要采访一下向导,看他怎么说?(我是中央台记者,我想问问你,你为什么要这么说?理解向导话中的意思)
3、此时,我和同伴对向导所说的“自然之道”是怎么理解的?(不要管它,随它去吧……)
4、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劝说向导)再分角色朗读。
“你得想想办法啊!”(焦急)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若无其事)
“不能见死不救”(责备)
(这段设计,体现学生个性的阅读文本,体会文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想象中充实阅读体悟,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分享别人的智慧与成果,提高自己的认识,如能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更是阅读的一种乐趣。)
三、图文结合读,通过比较分析再读,体会结局的残忍。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教师范读,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画面读中想像,想象后再朗读文本,补充文本,通过读去填补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思想,通过想象让学生走进文本、甚至超越文本。)
如:我在出示“不一会,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响彻云霄。”这段文字的同时,我还展示了食肉鸟啄食幼龟的动画,并配有食肉鸟响彻云霄的叫喊声,我问:看到这样的画面,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的心情如何?向导的心情呢?我们再把书读进心里:向导心里难受极了:(学生发挥想象填补心里的想法)
是啊,向导心理难受极了,我们救了一只,却伤害了无数只。(板书:害)
教师引读,学跟读:
终于,向导发出了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之前说的那句话(出示向导的话:“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齐读)还会指责他吗?现在你该如何体会“自然之道”的含义?(大自然生存的方式)
四、以读促写,深化情感
课文读到这儿,孩子们(出示写话练习)
假如我是葬身嘲鸫之腹的一只小幼龟,我想说……
假如我是一只吃得饱饱的嘲鸫,我想说…
假如我是亲身经历这件蠢事的作者,我想说……
请选择一个写一写。
学生写完后交流,教师小结:我们都感受到了人如果遵循自然之道,就会保护幼龟,如果人违背自然之道,就会伤害幼龟。(板书:人违背遵循)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我们好心办坏事的故事。孩子们那,我们“我们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为了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我还设计了拓展延伸内容,让学生内化“道”。师:回顾我们学过的课文,你还知道哪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吗?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拔苗助长》《我要的是葫芦》《“打扫”森林》,都是讲自然之道的课文。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的自然之道的事例。
五、回归升华,真诚解“道”
教师总结:其实,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存的规律,如果我们违背规律做事,就会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如果我们遵循自然之道,就能与自然和谐共存。
六、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探讨有关自然之道的事情。
2、收集有关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过哪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的资料。
板书设计:
遵循救
人自然之道龟
违背害
人是万物之灵,自作聪明,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自然之道》,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教学过程、作业及板书等几个板块来展开本次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篇讲述人与自然关系的课文,文中讲了我和几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一行九人,结队到一个小岛旅游,偶然发现一只幼龟出巢入海,马上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时,我和同伴不顾向导劝阻,执意要求向导出手相救。正当我们为此善举而得意之时,却发生了让我们极为震惊的一幕:扮演侦察兵角色的幼龟安全后,后面成群的幼龟因此获取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纷纷出巢,结果导致大量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食。于是众人深为懊悔自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世间万物,皆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与生活规律,人类如果违背这些自然规律,往往就会好心办坏事,这便是自然之道。
(二)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
认写生字词,积累文中的词语。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丰富见闻学识。
3、情感态度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任意违背。
(三)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多媒体直观法、质疑问难法,引导学生想象法,自主合作探究拓展学生思维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解题、初读
多媒体播放关于克隆绵羊多利的画面及克隆的相关知识,因为此文的题目较抽象,所以新课开始,我先以克隆为话题来引入,克隆应当是精确地复制植物或动物,绵羊可以克隆复制,那么人可以克隆复制吗?后予以否定。
再指出因为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父母自然的创造,而克隆人违背了自然规律,会带来太多严重的缺陷和后果,以此引出课题自然之道,道即道理、自然规律之义(以克隆这个新鲜而不太熟悉的话题引入,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对题目的理解)。
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来说明自然之道理,分段读文,纠正字音,概括主要内容。多媒体出示探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鱼贯而出、若无其事、愚不可及等字词的音义。
(二)激趣悟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表演真实再现场景,更好激发学生思考,可爱的小海龟被我们不经意间深受伤害,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先布臵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然后分角色来演3、4、5三个自然段的场景。
1、分析第三自然段:一人朗读,一人扮幼龟,一人扮嘲鸫,其他同学找出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表演后点评,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
2、分析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4段中表示我和同伴以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然后自由朗读,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并揣摩此时人物的不同心理。后分角色朗读,再指名表演,向向导表演者发问: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潜台词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此句的意思,结果是向导极不情愿地施救了,嘲鸫颓丧至极。
3、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表情达意之作用,特意提出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其异同:a、我们干了一件蠢事!b、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通过比较,联系课文,学生便不难明确:我们的确是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其后果是怎样的呢?多媒体展示二幅图画,一幅侦察兵小海龟面临危险;第二幅:几十只幼龟惨遭大屠杀(直观地对比展示,让学生内心产生极大的触动,于是更能意识到违背自然规律后果之严重,也更能体会文中人物此时的心情)。并自由读6-7自然段。
数十只幼龟顷刻丧命,食肉鸟们饱餐一顿,而我和同伴们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
再比较句子,让学生表情朗读天啊!看我们做了什么、并体会低着头、悲叹等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让学生体会此时因自认为好心的一个举动却给小龟们带来灭顶之灾的后悔自责,愧疚及悲哀等心理)。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反映出人物的心理。
4、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龟,否则违背初衷必然会适得其反。
(三)道入人心,读写结合
1、此时此刻,如果我们也在海滩上,亲身经历了这一幕,我们除了也会悲叹,还会思考些什么呢?请把你的思考写下来。
我走在沙滩上,回想起刚才的一幕,心想:。(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根据学生的思考、想象、发言,稍加点评)。
2、全课小结,拓展延伸,你们:这些思考正是本文作者要告诉我们的。美国作家伯罗蒙塞尔在他的原文中这样写道:鲁莽相助,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3、适当拓展延伸,让道深入人心。
大自然有其一定规律:比如动物的迁徙不能挽留,老虎只能是肉食动物,而野牛不会改变吃草的本性。湖海之鱼不能在鱼缸中存活等等,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让我们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四、说作业:
还能再举几例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所做的蠢事吗?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进一步关注此类现象,加深对人类此种蠢事的认识。
五、说板书
遵循→→保护 自然之道 小龟 违背→→伤害
↓
尊重自然,遵循规律
设计此板书可以对比展示遵循与违背自然之道所导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且再次诠释了自然之道的含义即尊重自然、遵循规律,使人印象深刻。
★ 《自然之道》反思
★ 自然之道课件
★ 自然之道说课稿
★ 自然之道作文
★ 自然之道板说课稿
★ 自然之道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