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皮流水散文阅读题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无派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西皮流水散文阅读题答案(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无派”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西皮流水散文阅读题答案

篇1:《西皮流水》阅读答案

①北京人有一好:唱京戏。

②有位小说家专门研究过这无伤大雅的业余爱好,总结出两个字,叫做“找乐”,后来以此为题写成一部颇著名的小说,把北京人唱京戏的种种心态描摹个够。

③我经历过几次这种“找乐”的场面,觉得其中很有些耐人寻味的东西,似乎在“找乐”之外,还应该多一点什么,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清道不明。

④有一次是在浴池里,热气腾腾的水蒸气闷得人昏沉沉的,冷不丁地亮出一嗓子“西皮流水”,挺地道的马派②,脆、俏,吐字利落,待热气略微消散,才见到一位朋友正面对墙角,头微颔,臂略抬,一脸庄重,全副身心地进入了诸葛孔明借东风时的角色。

⑤更妙的是这位朋友唱完、换气的当口,四周竟冒出好几声“好”来。于是他又接着唱,这回是《甘露寺》的乔玄乔国老,劝孙权留神,别杀大耳刘备,尤其一段“西皮流水”有味道:“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矛惯取咽喉,鞭打督邮他气冲牛斗,虎牢关前战温侯,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这段“西皮流水”确实如潺潺流水,韵味丁冬,令人不能不叫一声“好”。马派的唱腔甜润流畅,做派潇洒飘逸,由于在浴池里,所以除了唱功之外,别的无法欣赏,这位票友的做派如何只能待考了。

⑥自从听过浴池清唱之后,我便常常在家里欣赏名家唱段。听谭富英的《洪羊洞》、杨宝森的《击鼓骂曹》、李少春的《野猪林》,端的是一种极惬意的享受。尤其饰林冲的李少春,嗓音宽厚纯正,把个英雄失意的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⑦京剧是中国的国粹③,又是老北京的骄傲,外地人若非爱之弥深者,一般体味不到京剧的妙处。有一次我携小女儿到日坛公园赏秋,穿过修竹茂林,在一处大亭子里看到了一群“找乐”的人们。他们中间的两个老人,斜倚在栏杆上,左腿上垫块手帕,手帕上柱立把京胡,脚下踏只小方凳,分明是两位极合格的琴师。二人调好弦,头一点,胡琴就清清亮亮地响了起来,他们拉的是过门,刚一结束,人群中自动走出一位中年汉子,皮夹克,扎着抢眼的紫红领带,洋气十足,但一开口,却是言派④的《捉放曹》,讲究的是脑后音。这汉子似乎与二位老人极熟,唱上几句,还嗽嗽嗓子,然后再旁若无人地接着唱。周围观众很多,评头品足者更多,我仔细端详一下,发现俱是四五十岁的人,有的轻声随唱,有的用手打着节拍,有的闭目点头,似进入到陶醉的`状态。听着京胡悠扬高亢的旋律,你不能不为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所折服,同时更为公园中的这群戏迷所倾倒。我相信只要在这大亭子里尽兴高唱了自己喜好的京剧唱段之后,准能得到一种宣泄的快乐,郁闷和忧愁也一定不复存在。

⑧北京一些时髦的酒吧里,目前流行“卡拉OK”,自告奋勇到麦克风前去唱歌者,大有人在,也正是这种业余歌手支撑了“卡拉OK”的生意,遂成为一种时尚。但与公园里、浴池内的京剧清唱家们相比,我似乎更喜爱后者,他们更接近自然、更贴近艺术。或者说,这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升华之后的余韵流响,有着民俗民风民族的心理积淀。甭管怎么说吧,只要在北京居住,你就不能不喜欢上京剧,尤其是干脆利落的“西皮流水”。特别当你在秋风飒飒的公园里,踏着沙沙作响的落叶黯然神伤时,一声高亢的京胡,两句脆俏的唱腔,确有遏云裂帛的音响效果,让你心神为之一爽。

⑨不怕您笑话,我如今也常常吼上几嗓子,虽然还不敢到公园或浴池里去显摆,可自我娱乐是足够用了。您想想,林冲在雪地里踉踉跄跄走着,还唱着不屈服的抗争之歌,“雄心欲把星河挽,空怀雪刃未除奸”,咱们体验一下英雄的心态,也不失为一种人生乐趣不是?

①[西皮流水]京剧的一种声腔板式。

②[马派]京剧流派之一,以马连良为代表。

③[国粹]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④[言派]京剧流派之一,以言菊朋为代表。

篇2:《西皮流水》阅读答案

1.从全文看,作者成为一个能“常常吼上几嗓子”的戏迷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每处限5字以内)(2分)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的“冒”字都写出了什么。(3分)

3.第⑦段中描写了戏迷“找乐”的场面,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限26字以内)(3分)

4.结合文章,围绕“京剧”谈谈你的认识。(限100字以内)(6分)

篇3:《西皮流水》阅读答案

1.答案示例:浴池听清唱 公园遇戏迷(共2分。每处1分)

2.答案要点:

①叫好者的脱口而出(叫好者的情不自禁);

②叫好者欣赏水平高(票友唱得地道、戏迷随处可遇、京剧艺术有群众基础)。

(共3分。共2个要点,第一个要点2分,第二个要点1分)

3.答案:公园里众戏迷或拉,或唱,或听,自得其乐。(共3分。共3个要点,“地点”、“人物活动”、“情境”各1分)

4.“认识”示例一:京剧有着民俗民风民族的心理积淀。

示例二:喜欢上京剧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示例三:青少年了解京剧艺术确实很有必要。

(共6分。“认识”正确,给2分。结合文章,给1分。有分析,给1分。语言表达给2分:每2个错别字扣1分,每个病句扣1分)

《西皮流水》阅读答案与原文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西皮流水》阅读答案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

篇4:《西皮流水》的阅读答案

《西皮流水》的阅读答案

①北京人有一好:唱京戏。

②有位小说家专门研究过这无伤大雅的业余爱好,总结出两个字,叫做“找乐”,后来以此为题写成一部颇著名的小说,把北京人唱京戏的种种心态描摹个够。

③我经历过几次这种“找乐”的场面,觉得其中很有些耐人寻味的东西,似乎在“找乐”之外,还应该多一点什么,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清道不明。

④有一次是在浴池里,热气腾腾的水蒸气闷得人昏沉沉的,冷不丁地亮出一嗓子“西皮流水”,挺地道的马派②,脆、俏,吐字利落,待热气略微消散,才见到一位朋友正面对墙角,头微颔,臂略抬,一脸庄重,全副身心地进入了诸葛孔明借东风时的角色。

⑤更妙的是这位朋友唱完、换气的当口,四周竟冒出好几声“好”来。于是他又接着唱,这回是《甘露寺》的乔玄乔国老,劝孙权留神,别杀大耳刘备,尤其一段“西皮流水”有味道:“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矛惯取咽喉,鞭打督邮他气冲牛斗,虎牢关前战温侯,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这段“西皮流水”确实如潺潺流水,韵味丁冬,令人不能不叫一声“好”。马派的唱腔甜润流畅,做派潇洒飘逸,由于在浴池里,所以除了唱功之外,别的无法欣赏,这位票友的做派如何只能待考了。

⑥自从听过浴池清唱之后,我便常常在家里欣赏名家唱段。听谭富英的《洪羊洞》、杨宝森的《击鼓骂曹》、李少春的《野猪林》,端的是一种极惬意的享受。尤其饰林冲的李少春,嗓音宽厚纯正,把个英雄失意的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⑦京剧是中国的国粹③,又是老北京的骄傲,外地人若非爱之弥深者,一般体味不到京剧的妙处。有一次我携小女儿到日坛公园赏秋,穿过修竹茂林,在一处大亭子里看到了一群“找乐”的人们。他们中间的两个老人,斜倚在栏杆上,左腿上垫块手帕,手帕上柱立把京胡,脚下踏只小方凳,分明是两位极合格的琴师。二人调好弦,头一点,胡琴就清清亮亮地响了起来,他们拉的是过门,刚一结束,人群中自动走出一位中年汉子,皮夹克,扎着抢眼的紫红领带,洋气十足,但一开口,却是言派④的《捉放曹》,讲究的是脑后音。这汉子似乎与二位老人极熟,唱上几句,还嗽嗽嗓子,然后再旁若无人地接着唱。周围观众很多,评头品足者更多,我仔细端详一下,发现俱是四五十岁的人,有的轻声随唱,有的用手打着节拍,有的闭目点头,似进入到陶醉的.状态。听着京胡悠扬高亢的旋律,你不能不为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所折服,同时更为公园中的这群戏迷所倾倒。我相信只要在这大亭子里尽兴高唱了自己喜好的京剧唱段之后,准能得到一种宣泄的快乐,郁闷和忧愁也一定不复存在。

⑧北京一些时髦的酒吧里,目前流行“卡拉OK”,自告奋勇到麦克风前去唱歌者,大有人在,也正是这种业余歌手支撑了“卡拉OK”的生意,遂成为一种时尚。但与公园里、浴池内的京剧清唱家们相比,我似乎更喜爱后者,他们更接近自然、更贴近艺术。或者说,这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升华之后的余韵流响,有着民俗民风民族的心理积淀。甭管怎么说吧,只要在北京居住,你就不能不喜欢上京剧,尤其是干脆利落的“西皮流水”。特别当你在秋风飒飒的公园里,踏着沙沙作响的落叶黯然神伤时,一声高亢的京胡,两句脆俏的唱腔,确有遏云裂帛的音响效果,让你心神为之一爽。

⑨不怕您笑话,我如今也常常吼上几嗓子,虽然还不敢到公园或浴池里去显摆,可自我娱乐是足够用了。您想想,林冲在雪地里踉踉跄跄走着,还唱着不屈服的抗争之歌,“雄心欲把星河挽,空怀雪刃未除奸”,咱们体验一下英雄的心态,也不失为一种人生乐趣不是?

①[西皮流水]京剧的一种声腔板式。

②[马派]京剧流派之一,以马连良为代表。

③[国粹]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④[言派]京剧流派之一,以言菊朋为代表。

阅读题:

1.从全文看,作者成为一个能“常常吼上几嗓子”的戏迷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每处限5字以内)(2分)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的“冒”字都写出了什么。(3分)

3.第⑦段中描写了戏迷“找乐”的场面,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限26字以内)(3分)

4.结合文章,围绕“京剧”谈谈你的认识。(限100字以内)(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示例:浴池听清唱公园遇戏迷(共2分。每处1分)

2.答案要点:

①叫好者的脱口而出(叫好者的情不自禁);

②叫好者欣赏水平高(票友唱得地道、戏迷随处可遇、京剧艺术有群众基础)。

(共3分。共2个要点,第一个要点2分,第二个要点1分)

3.答案:公园里众戏迷或拉,或唱,或听,自得其乐。(共3分。共3个要点,“地点”、“人物活动”、“情境”各1分)

4.“认识”示例一:京剧有着民俗民风民族的心理积淀。

示例二:喜欢上京剧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示例三:青少年了解京剧艺术确实很有必要。

(共6分。“认识”正确,给2分。结合文章,给1分。有分析,给1分。语言表达给2分:每2个错别字扣1分,每个病句扣1分)

篇5:西皮流水的散文

西皮流水的散文

我既算不上嗜戏如命的戏迷,更不是能唱几句的票友,但的的确确喜欢京戏。

已经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忽然对这些唱念做打、西皮二黄产生了兴趣。真要较真儿的话,大概是年齿稍长、心态渐平的时候吧。不过,并不太喜欢听全本,只是热衷于那些比较经典的折子戏。有那么一阵子,盘点了一下自己听过的,居然有百十段之多,很令自己惊奇。

喜欢京戏,不免对它的历史关注多些。说起来,自四大徽班进京不过二百多年时间,期间,以京腔、昆腔为主,糅合了秦腔甚至汉调等多种唱腔之后形成的京剧,逐渐在北方打开了局面。到了清末民国,流派纷出,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精彩。就观众群来说,曾经不分男女、不分老幼,都有自己追捧的名角儿,当时的场景,丝毫不亚于我们现今的追星。后来,京剧被赋予了国粹雅号,但观众群却是比过去差了很多。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京戏的.越来越少了,甚至我身边的很多中年朋友对它也是敬而远之,认为这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喜欢的东西。每次说起这个,他们对我的爱好很不理解,我只是以《牡丹亭?游园惊梦》的一句台词儿作答:“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至于他们能否领会,就不是我所关心的了。

严格的说,相比于唱腔,我更爱看那些戏词儿。尤其是很多老戏折子,台词非常好,那是多少年来众多文学大家的创作精华,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足够咂摸一辈子。最主要的,有些戏词儿甚至比很多文章都要精彩,不止通俗易懂,而且言简意赅。以前翻读《史记》,对晋国三分韩、赵、魏的历史很上心,当读到俗称赵氏孤儿那一段的时候,理解起来很是片面。但是,听了京戏《搜狐救孤》,就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最经典的,当属裘盛戎先生饰演的魏绛唱段:“我魏绛闻此言如梦方醒,却原来这内中还有隐情。公孙兄,为救孤,你丧了性命;老程婴,为救孤,你舍了亲生。似这样大义人,理当尊敬……”短短三五句,将舍生取义描述得淋漓尽致。试问,谁的文章能做到这一点?

在京戏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里,我比较喜欢老生。老生历来有前四大须生、后四大须生以及南麒北马关外唐之说,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麒麟童周信芳先生的麒派,做功精湛,唱功独到,那些戏词儿,唱出来的时候配合着做功,不论听戏还是看戏,都极为过瘾。周信芳先生有很多经典剧目,比如《徐策跑城》《坐楼杀惜》等等,在《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一折中,他饰演萧何,在追赶韩信的途中唱到:“我主爷起义在邙砀,拔剑斩蛇天下扬。怀王也曾把旨降,两路分兵进咸阳。先进咸阳为皇上,后进咸阳扶保在朝纲。项羽不尊怀王约,反把我主贬汉王,也是我主洪福广,一路上得遇陆贾、郦生与张良。一路上秋毫无犯军威壮,我也曾约法定过三章……”简简单单的几句词儿,把刘邦起兵造反一直到楚汉相争之前这么一段历史给总结出来了,即便是不懂历史的人,听完看完这出戏,也能知道个大概轮廓,也许这就是京戏的魅力所在。

我们经常说人生如戏,岂不知戏就是人生。世间百态,戏中均有。描写男女情爱的,有《苏三起解》《武家坡》《桑园会》;描写仁人义士的,有《搜孤救孤》《关云长单刀赴会》;描写清官名臣的,有《铡包勉》《十五贯》等等,不一而足。生活中,有当面是虚情假意,背后插刀子的情形,听过《刺王僚》,您就知道了:“虽然是弟兄们情意有,个人的心机个人谋”。每当听到这句唱词,我的心都颤,这平白朴实的台词后面,深藏着如海的心伤。

过去,唱戏的被称为戏子,是下九流。可就是这些下九流,却视戏品如人品。自京剧成型至今,出了那么多德艺双馨的名角,我们之所以至今怀念他们,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唱功,还有他们的品行。抗战期间,四大名旦中的梅兰芳先生、程砚秋先生,梅蓄须、程罢演,宁肯挨饿受苦也不为日本侵略者唱戏,这是何等的风骨?

百多年过去了,原来的下九流成了阳春白雪,更被赋予了国粹的尊号。粹是什么?粹就是精华。但是,不管是过去的下九流,还是如今的国粹,很多名家名角却依然谨守唱戏如做人的信条。有位名家说得好:唱戏要有戏骨儿,做人要有风骨。其实,又岂是唱戏如此,做什么不应当这样?

篇6:《流水和高山》阅读答案

赵丽宏

⑴在九寨沟,欣赏那些水晶一般清澈晶莹的流水时,我的心里回荡着音乐.

⑵在黄山,惊叹着群山千姿百态的变化时,我的心里回荡着音乐.

⑶坐船经过长江三峡的时侯,面对着汹涌的急流和峻峭的危岩,我的心里回响着音乐.

……

⑷面对流水和高山,我想起了人类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们是贝多芬和莫扎特.

⑸ 莫扎特的音乐如同清澈的流水,在起伏的大地上流淌.这流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然而它们永远不会失去控制,始终保持着优美的节奏,它们在风景如画的旅途上奔流,绿荫在它们的脚下蔓延,花朵在它们的身边开放,百鸟在它们的涛声中和鸣,有时,也有凄凉的风在水面吹拂,枯叶像金黄的蝴蝶,在风中飘舞……这样的景象,决不会破坏它们带来的美感.莫扎特的旋律中有欢乐,也有悲伤,但,没有发现他的愤怒.莫扎特可以把人间的一切情绪都转化为美妙动人的旋律,甚至他的厌恶.这是他的神奇所在.

⑹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很少有人不被他的激情所振奋.即便是那些对音乐没有多少了解的人,也能在他气势磅礴的旋律中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力量,感受到一种居高临下,俯瞰大地的气概.就像读杜甫的《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很难忘记第一次听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时的印象,当钢琴高亢激昂的声音突然从协奏的音乐中迸出时,我的眼前也出现了流水,不过这不是莫扎特的那种缓缓而动的优雅的流水,而是从悬崖绝壁上倾泻下来的飞瀑,是从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上一泻千里的急流,这急流挟裹着崩溃的积雪和碎裂的冰块,它们互相碰撞着,发出惊天动地、C 的轰鸣.

⑺听 A 的音乐,你可以坐下来,静静地欣赏,犹如面对着水色潋滟、风光旖旎的湖水.你会 D 地陶醉在他的音乐中,让想象之翼作彩色的翔舞.

⑻听 B 的音乐,令人激动,令人坐立不安.在那些跌宕起落的旋律中,你仿佛急步走在崎岖的山道上,路边万千气象,让你 E .你也很可能产生这样的担忧:前面,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个悬崖,会不会一失足跌落进万丈深渊?

⑼这样的境界,都是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

⑽高山巍巍.流水潺潺.能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徜徉于美妙的高山流水,真是人类的福分. ——文章有删节

18.请根据前文的内容判断⑺、⑻两段的A、B处应分别填上哪一位音乐家的名字.(2分)

19.从所列的词语中挑选三个词语分别填入C、D、E处,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准确.(3分)

目不暇接、情不自禁、撼人心魄、瞠目结舌、毛骨悚然

20.仔细阅读第⑹段,理解贝多芬音乐的特点,然后仿造第⑸段“莫扎特的音乐如同清澈的流水,在起伏的大地上流淌.”一句的表达方式,也写一个句子形象描述出贝多芬音乐的特点.(3分)

21.同样是用“水”来比喻,听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时心里呈现出的“水”的形态是不同的.如果换用“山”来作比喻,结合文章的描写,你认为莫扎特音乐更像 ,而贝多芬的音乐更像 .(2分)

22.结合全篇内容,谈谈标题中的“流水”和“高山”的寓意.(2分)

参考答案

18.(2分)莫扎特 贝多芬

19.(3分)C:撼人心魄 D:情不自禁 E:目不暇接

20.(3分)示例:贝多芬的音乐犹如激越的飞瀑,从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上倾泻而下.(抓住第6段贝多芬音乐的特点,意近即可)

21.(2分)开放题,所用语句只要是用“山”的形态来比喻两位音乐家的音乐特点,并且能表现出莫扎特音乐的阴柔美和贝多芬音乐的阳刚美即可

22.(2分)示例:作者用“流水”和“高山”来比喻不同音乐的特点.如莫扎特的音乐如流水一样潺潺,贝多芬的音乐像高山一样巍巍(意近即可).

篇7:流水写意阅读答案

流水写意阅读答案

①流水总是这样的,从一个山谷整装出发,满山奔走。流水的步态闪闪妩媚。流水的表情清亮秀美。流水的腰肢柔弱坚韧。流水像一个亦歌亦舞的诗人,以青山为题,以音乐为伴,写一首一泻千里的长诗。

②两岸的山谷危崖峭壁,崖壁的树木郁郁葱葱,清新的绿色云诡雾谲,灿烂的花朵儿孙满堂。披红戴绿的流水,犹如一支出嫁的唢呐,踩着宫商角徵羽,一段一段地道白,一程一程地数板,把两岸景物唱得斑斓绚丽,一派温情。花鼓戏的韵律、黄梅戏的节奏、河南梆子的念词,都如飞流直泻的秦腔秦调,在黄土地上高高低低,深深浅浅,信天漫游,这些水底跑动的音乐,常在寂静的山谷哗哗呼啸,清澈的嗓子和音符,成群结队地爬上石壁、挂在树梢。叮叮咚咚的流泉,则让我们想起琵琶、吉他、古筝、古笙,想起这些宫弦里楚楚动人的女人。一曲流水,就是一只长袖,飞动深宫欲海,民间衷情。古典的浪花,新鲜的笑脸,千回百转,常转常新。其实,流水本身就是女人柔弱无骨的精灵,摇摆的风姿,绰约秀丽,牵动两岸民俗、两岸风情。

③莺飞草长的时候,流水丰腴得又嫩又胖。一河一河的新绿,既似一锅划不开的米粥,又似一匹扯不断的丝绸,典雅素丽,流淌着胭脂的芬芳。看山山是绿的,看树树是绿的,看天天是绿的,看云云是绿的,整个世界都在绿水里掠过似的,绿淋淋的,滴!顺着流水的源头,我们看到流水插满了桃花和柳条的,打马过庄。碰到有炊烟的地方,流水打一个结才走。碰到有果实的地方,流水打一个结才走。流水,总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旅人,有打不完的胭脂扣,拧不完的感情结。它恋山,山是它坚强厚实的胸膛。它恋树,树是它灵巧修长的手指。它恋草,草是它飘逸秀美的长发。当然,它也恋村,村是它安居乐业的家园。那些村子与花朵往往就在流水最美的地方绽放着,饭香与落花,飘泊在河床。

④剥开一座又一座青山,流水的肩头不仅落满了四季景色,也落满了风雨雪霜。鱼是流水最负盛名的舞蹈演员,飞翔的舞蹈,带动水乡民情。成群结队的鱼群,自由多变的舞型,像一梭子扫来扫去的子弹,击倒我们。蓄谋已久的鱼杆,就在这里纷纷下饵,长一根短一根,诱惑单纯的演员们。跳舞的鱼们被勾引上钩,满街的鱼香,在空中独行。那些船,是一只只远行的鞋子,在流水上面来来回回地跑了多年龙套,此刻歇息了,伴随鱼鹰休生养性;而桨,依然是一支推窗作画的笔,在水中入墨,水中切题,把一河水乡描得温情丛生。

⑤顺着流水,一个楚国的三闾大夫涉水而来,高高的个,飘飞的须,一袭长衫,满目苦泪。求索,碰壁,再求索,再碰壁,金质的思想与水质的灵魂,使得他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世俗只需要愚昧,皇帝只需要昏庸,一切权贵都只需要谗言、媚笑、马屁,他只能选择雷电风雨的时候,把清白的良心投入清白的流水,只能以死作一次不朽的抗争。从此,一尾伤痕累累的鱼,总会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游过来,让我们想起楚辞,想起离骚,想起端午龙船和那颗倔强沉浮、永不屈服的心。所有酷似汨罗的流水,就从离骚楚辞里流来,千年万年的端午龙舟,在离骚楚辞里竞渡。方块的汉字,竹制的书简,都密密麻麻地坐在船上,划着桨,擂着鼓,把一页页历史搅得天翻地覆、欢声雷动。屈原的诗与辞,繁茂地包围着我们,珮环叮当,衣裙窸窣,洗涤我们的肮脏与黑暗。

⑥无论涉水而过,还是隔水而居,我们都割不开流水的莫逆亲情。我们可以没衣穿没饭吃,但不能没水喝,没有水,我们就不能活。因此,让我们热爱流水,珍惜流水,让流水的光华,世世代代,与人相伴。听!流水的歌声,正从我们面前奔跑而过。

(节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头部分写流水从“一个山谷整装出发”,用抒情的笔调写出了流水的源头。作者从“步态”“表情”“腰肢”三个方面为我们刻画了流水“妩媚”“清亮秀美”“柔弱坚韧”的特点。

B.“古典的浪花,新鲜的笑脸,千回百转,常转常新”,作者善于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描写灵动的流水,将流水欢快、活泼的形象印在读者的脑海深处。

C.第③段中作者写流水“恋山”“恋树”“恋草”“恋村”,将流水拟人化,表达出对流水的喜爱之情,极富诗意,让我们读来亲切自然。

D.“蓄谋已久的鱼杆……诱惑单纯的演员们”,“蓄谋已久”“诱惑”用词准确,把垂钓者阴险、狡诈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出对流水中的鱼儿遭遇的无限同情之意。

E.这篇散文以“流水写意”为题,作者驰骋想象,描绘了流水从山谷出发,流经青山大地的图景,抒发了对流水孕育两岸,世世代代带给人们幸福美满的生活的感激之情。

(2)第⑤段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

(3)以第②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方面的主要特点。(6分)

答:

(4)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B项,“作者善于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有误,“新鲜的笑脸”应是比喻的手法;D项,对用词分析错误,从后文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正好与此相反,而是写水乡渔民的.幸福生活;E项,不全面,从最后一段来看,作者还表达了对流水的“热爱”之情。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2)作者描述了拥有“金质的思想与水质的灵魂”的屈原这一类人因与世俗格格不入,将“清白的良心投入清白的流水”,殉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历史终将记起他们,流水也会不断地涤荡我们的灵魂。(4分)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从内容上来看,丰富了流水的内涵,使生生不息的流水富有了文化和历史的意蕴。从行文来看,作者匠心独运,先写自然的流水,再写流水历史中悲情的一面,这样就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2分)

(3)①层次感强。如第一句作者由“山谷”写到“树木”和“绿”,再写到“花朵”,有条不紊,具体可感。(2分)

②简明。多使用短句,语言简洁明白。如“一曲流水,就是一只长袖,飞动深宫欲海,民间衷情。古典的浪花,新鲜的笑脸,千回百转,常转常新”等。(2分)

③生动。作者善于使用多种表现手法,如“披红戴绿的流水,犹如一支出嫁的唢呐”“清澈的嗓子和音符,成群结队地爬上石壁、挂在树梢”等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2分)

(4)①对生生不息的流水的喜爱之情。作者以优美的笔调描绘出活泼、灵动的流水飞越山川大地的美姿,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②对流水哺育水乡百姓的感激之情。文中写流水恋村,写水乡温情丛生,都流露出对流水的赞美和感激之意。

③对流水承载着历史意蕴的深刻反思。以清白的灵魂投入清白之水的屈原的悲剧,让后人不断地反省自我,洗涤我们灵魂深处的污垢。

④希望人们喜欢流水,珍惜流水。既然无法割舍与流水的莫逆亲情,我们就应该珍爱流水,让流水永远在心中流淌。

篇8:倒春寒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倒春寒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南昌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倒春寒。

早晨披衣出门,急匆匆地赶班。一股强劲的冷流迎面袭来,我禁不住一连打了好几个冷颤,不得不再次穿上厚厚的冬衣出门。站台简陋的车棚下面,已稀稀落落站满了一群陌生又熟悉的男女,看上去照例都显得有点目光呆滞或迷离。轻轻地找个靠边的位置站下,静静地等候着公交车的到来。

在站台停靠的车子已过去了好几趟。每来一部车,候车的人群都会爆发一次短暂的拥挤和骚动,然后又迅速地归于平寂。抬手看表,分针已指向接近七点二十分,想着路上每天发生的拥堵,我开始担心迟到而变得焦虑起来。终于,一辆熟悉的旧公交喘着粗气冲到我的面前,车尚未停稳,门就“啪嗒”一声甩开了。我迅速夹入人流,奋力挤到车尾稍松弛的位置站定,用手紧紧抓牢冰冷又光滑的靠椅。疾驶的车身不停地摇晃着,我那经常缺少睡眠的大脑似乎又被困意所包围,思绪也渐渐随着车子的颠簸被晃了出去。

记得儿时的村庄前面有一条四季都很清澈的小溪,小溪对面的高坎上长着几十株桃树和李树,密密扎扎的枝叶遮蔽在头顶上。远远望去,那一段溪流显得特别的幽静和深邃。这些桃树和李树,除了开花和挂果的季节,平时很少有人关注它们的存在。

同样是春天的这般光景,小溪里流水满满当当的,既清澈又有些湍急。溪水的上边,桃红李白的花朵都竞相斗艳地盛开着。这些桃李已经被村民遗忘了整个冬季,终于能再次用自己的热烈和美丽迎来人们的瞩目和赞赏,于是都毫不吝啬地奔放出久藏的香艳和嫩彩,淋漓尽致地展示着春季里它们独有的艳丽色相。清晨,溪边的女人们传出了许多的欢声和笑语。晌午,早上出工回来的男人都喜欢盛上一大碗满满的大米、红薯和青菜混煮的早饭来到溪边的晒谷场,在暖烘烘的太阳里蹲着围成一个大圈,一边大口地咀嚼和吞咽,一边大声地争论村里或队里的事。这个季节,村里唯一的寡妇也喜欢串门。她常用蓝边碗盛上一碗饭,然后家家户户几乎都去走上一遍,似乎特别喜欢像我一般大的小孩,每到一家,女主人都会热情地邀请她夹上少许餐桌上最好的菜肴。

小溪两边护堤的旱地种满了油菜,金黄金黄的油菜花势不可挡地铺满了低洼和高坎,村里村外湿漉漉的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一层浓浓的花香。这个季节里我最喜欢和童伴折上一根细细的竹子,把竹梢弯过来扎成一个圈,再在墙头屋角网上几层蜘蛛网,然后一头钻进和自己齐高的油菜地里,捉蝴蝶,捉蜜蜂。那快乐的情景,至今难忘。我完全沉浸在儿时春天的欢乐当中。

突然,车身猛地一抽搐,整个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冲了出去。当然,这种情况发生在拥挤的人群中是有惊无险的,但思绪却被从遥远的记忆里生生地拉回到依然冰冷的早晨。从前面传来了司机几句凶狠的骂语,大致是电动车之类的挡住了他的去路罢。喇叭里报站的女声永远都是那样的乏味和单调,我终于到站下车了,看着眼前浅灰色的楼、深灰色的路,除了路边樟树点缀了些许的新绿外,城市是很难觉察有春天的存在。在寒冷无比的北风中,我的心似乎深深地感触到了城市被春天遗忘的伤感,而眼前灰蒙蒙的一切,似乎都在表达着这个伤感的城市满怀着失落的忧伤。

生活在城里的人们像一群忙碌的工蚁,各自有各自的分工,各自都为各自的分工而日夜忙碌。我已在这个城市忙碌了二十年,一头乌发已然夹杂了不少的白发。世俗的磨砺,年少时的锋芒早已被圆通所取代。值得庆幸的是,在是非曲直的冲突中依然坚守着真诚和善良的领地。

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的渴望。渴望在这个春天就能像蚕蛹般地破茧化蝶,渴望生命的精彩明天就会幸运地降临到我的头上。即使这个时刻短暂得像流星般从天空划过,但在寂寞已久的天空中,毕竟也能留下一道值得回忆的美丽印记。

尽管春天的城市是失落的,失落的城市也是忧伤的'。但即使倒春寒来得更加猛烈,春天也不会因为人们感知的缺失而不光顾这个城市。倒春寒毕竟只是天气短暂的逻辑紊乱,并不表示气候会失序地出现季节倒转。只要春天已经来了,那么夏季的热烈和秋季的收获也就为时不远。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描写“倒春寒”,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比如“一股强劲的冷流”,“我禁不住一连打了好几个冷颤”等,充分表现出倒春寒的威力。

B.开头说“车棚下面,已稀稀落落站满了一群陌生又熟悉的男女”。“熟悉”是说等车的时候,大家常常能碰面;“陌生”是说人们冷漠,彼此从不打招呼。

C.“思绪也渐渐随着车子的颠簸被晃了出去”一句中,“晃”字用得很好,因为乘车,符合车行的特点,而且自然地引出对儿时村庄的回忆。

D.开头等车者“显得有点”“呆滞或迷离”的目光,“从前面传来”的“司机几句凶狠的骂语”,表现了城里人素质低下以及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E.在城里生活了20年,如工蚁般忙碌了20年,已经使作者苍老了容颜,圆通了锋芒,渐渐变得麻木了。

10.文章写南昌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倒春寒,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儿时的村庄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5段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尾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意?结合本文内容,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解析 D项如果说“从前面传来”的“司机几句凶狠的骂语”,表现了城里人素质低下还说得过去,但“‘显得有点’‘呆滞或迷离’的目光”则不能表现“城里人素质低下”,“厌恶之情”也显得牵强或过于夸大;E项答案中“渐渐变得麻木了”与作者在…庄生活的温馨,又可以从“寡妇”身上感受到农村生活的温馨。

12.答案 表面上写倒春寒会过去,城市会迎来温暖的春、热烈的夏和收获的秋,实际上写作者坚信城市间人与人的隔膜、城市人内心的寂寞总会在人们对美好的渴望、对真与善的坚守中转化为热情而温馨的城市生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希冀。(联系实际谈体会可根据个体情况有感而发,略)

散文流水浮生

流水心散文

半入流水半入尘埃散文

论散文阅读题答案参考

林清玄散文随风吹笛阅读题答案

铁打的自己,流水的朋友-散文

流水作文150字

《秋的气魄》高三散文阅读题和答案

滴水之恩阅读题答案

泰姬陵阅读题答案

西皮流水散文阅读题答案(锦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西皮流水散文阅读题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