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阅读答案参考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华夫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乐天阅读答案参考(共含11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华夫”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乐天阅读答案参考

篇1:乐天阅读答案参考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2. 垂死病中惊坐起 中的 惊坐起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示例2: 惊 ,写出了 情 ——当时震惊的感情; 坐起 ,则写出了 状 ——当时震惊的模样。 垂死病中 ,自然 坐起 困难。然而,作者却惊得 坐起 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3.示例1:阴冷的风雨吹入寒窗。

评分意见:本题3分。

①本诗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消息时写的。②幢幢(chu ng chu ng):昏暗、摇曳的样子。1.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中的 乐天 是指 (人名)。(1分)2.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移情入景,以悲凉的心境观景,诗人笔下无焰的 残灯 、摇曳不定的 灯影 都流露出诗人的悲伤之情。 b. 诗中 垂死病中惊坐起 一语,是传神之笔,只以神态描写就尽显诗人听闻友人遭贬谪后的震惊之情。 c. 乐天在读了此诗后曾说 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可见其诗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d. 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3. 全诗以景结语,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最后一句诗的妙处。(4分)4. 惊坐起 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1分)5.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2分)参考答案:1.(1分) 白居易2. (3分) b(诗句不仅有神态 惊 的描写,更主要是动作 坐起 的描写,动作描写深化了震惊的情感, 只 尽显 表述不当。)3.(4分)诗人借暗风寒雨渲染悲凉气氛,将自己的惋惜、愤懑、痛心等诸多情感融于景语之中,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联系全诗内容1分,景物描写与情感关系2分,语言表达1分)5.作者用融情于景(或 借景抒情 )的手法,把听说白居易遭贬后的悲凉、凄苦的情感寄寓在凄凉冷清的景物之中,抒情更含蓄;(或 用凄凉冷清的景物含蓄地表达了(渲染烘托了)得知白居易被

贬后内心的悲凉与凄苦 )(手法1分;景物特点、情感分析1分)二6. 垂死病中惊坐起 历来为人所称道,试赏析 惊坐起 的妙处。(5分)7.请从 情 与 景 的关系分析 暗风吹雨入寒窗 一句。(6分)8、惊坐起 三字表现力极强,请作简要分析。(2分)参考答案6. 惊坐起 生动形象地表现地写出了作者听到好友被贬时震惊的心情。 垂死病中 本来很难 坐起 ,但一 惊 一 起 。这一反常的表现将作者当时动作的陡然,内心的震惊写得惟妙惟肖。7. 暗风吹雨入寒窗 一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本无感觉的风、窗由于诗人的心境而成为暗风、寒窗。作者以此来暗指心境的灰暗,凄凉。形象地表达了因挚友蒙冤被贬,而内心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之情。8. 惊坐起 三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身患重病的诗人陡然一惊的神态,表现出诗人听到友人被贬消息时的震惊和担忧,也表现出诗人与白居易的友情之深。三9、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首尾两句。(3分)10、诗中第三句是传神之笔,你认为本句中哪个词用得好?请简单分析。11、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参考答案9.首尾两句形象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失去光焰的灯、昏暗摇曳的灯影、凄凉昏暗的风、寒气逼人的窗,诗人以哀景抒哀情,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当时愁苦的心情。10、惊 或 坐起 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说白居易遭贬时的震惊情态,从而表现出元、白二人友谊之深。(2分)11、情景交融,第一、三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为一体。(3分)四(1)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2)试赏析本诗的思想感情。(6分)参考答案(1)失去光焰的残灯,幢幢的灯影,暗风冷雨又寒窗,本诗选用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副暗淡凄凉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满腹愁思。(计分点:描述画面2分,概括画面特点2分,画面作用1分)(2)①诗人对自己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的愁苦之情。②诗人得知挚友也蒙冤被贬时,内心极度震惊和愤懑。③表现了两人友谊之深厚。(每点2分)赏析:《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是由元稹所作的七言绝句诗。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得知白居易遭贬后。整首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八月,诗人的好友白居易因宰相武元衡在京城被人刺杀,上疏极请追捕凶手,查清这一事件,陈词激切,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当时诗人被贬通州,正卧病在床,听到这一消息,心情非常难过,立刻抱病写下了这首诗远寄江州。 起句即事写景: 残灯无焰影幢幢 ,夜深了,灯残油尽,只剩下昏暗的灯影在摇曳。接着二、三两句叙事、抒情。 此夕闻君谪九江 ,在这样凄凉暗淡的深夜,忽然听到好友被谪九江的消息,不禁 垂死病中惊坐起 , 惊坐起 三字,把消息的惊人和闻者的震惊以及当时难受的`心情,都强烈地表达了出来。末句以景结情, 暗风吹雨入寒窗 。夜已很深,诗人惊坐床上,只听见风雨扑窗的声音。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情调悲怆。 这首诗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通过 残灯无焰 、影幢幢 、暗风吹雨 等一系列的凄凉景象的描写和气氛的烘托,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哀伤不平和凄苦的心情。白居易在江州读诗后,深受感动。

篇2:乐天阅读答案参考

内容提示: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阅读答案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阅读答案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①,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 ①幢幢: 晃动的样子。 9.(1)“ ” 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阅读答案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阅读答案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①,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 ①幢幢: 晃动的样子。 9.(1)“ ” 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

篇3:乐天阅读答案参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0.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 ”和“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2分) 11.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2分)

10.“凄凉地”;“弃置身”。(每空1分,共2分) 11.“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或“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或“此三字表明作者态度,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意对即可,2分)

篇4:乐天阅读答案参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

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7.这首诗的

作者是;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2分)8.用“/”划分下

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9.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2分)答:

【答案】7.(2分)刘禹锡 白居易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8.(1分)巴山楚水/

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有错该题不得分) 9.(2分)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的哲理。(意思对即可)

篇5:元稹《重赠乐天》阅读答案

元稹《重赠乐天》阅读答案

元稹的《重赠乐天》描写了两人赠别前的情景和对赠别时的想象,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动人。

《重赠乐天》《舟中读元九书》阅读答案及对比

重赠乐天①

元稹

休遣玲珑②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 月落潮平是去时。

舟中读元九书③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释】

①乐天,即白居易。②即商玲珑,中唐有名歌唱家。③元九,即元稹。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他被撵出长安,九月抵襄阳,然后浮汉水,入长江,东去九江。

(1)这两首诗是元稹与好友白居易互酬之作,两首诗都与离别怀人有关,元诗开头说 “我诗多是别君词”,“多”暗示 ,而“休遣玲珑唱我诗”,是因为 (2分)

答:这两首诗是元稹与好友白居易互酬之作,两首诗都与离别怀人有关,元诗开头说 “我诗多是别君词”,“多”暗示两人聚少离多,而“休遣玲珑唱我诗”,是因为诗人难以承受这种离愁。(2分)

(2)两首诗都以景语作结,但同中有异。元诗最后一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月亮落下,晨光熹微,大江上潮水平岸,烟波浩渺,自己别友而去的情景,空阔迷茫之景,流露出诗人告别友人的无限怅惘和留恋之情。而白诗 (3分)

【答案】

白诗最后一句写自己黑夜里在船中独坐,听狂风卷着巨浪拍打船只的情景。狂风巨浪,既写征途险恶;也暗示仕途险恶,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同时,狂风巨浪,还烘托出诗人此时此刻汹涌澎湃的情感,表达诗人了悲愤难抑的心情。

拓展阅读:《重赠乐天》元稹

重赠乐天⑴

休遣⑵玲珑⑶唱我诗,我诗多是别⑷君词。

明朝⑸又向江头别,月落潮⑹平是去⑺时。

【注释】

⑴重(chóng):再一次。赠:赠别。乐天:指诗人的好友白居易。

⑵休遣:不要让。休,莫,别。遣,差遣。

⑶玲珑:中唐时期著名的歌唱家。原诗题下自注:“乐人商玲珑能歌,歌予数十诗”。

⑷别:离别。

⑸明朝(zhāo):明天。

⑹潮:潮水。

⑺去:离去。

【白话译文】

不要让玲珑来演唱离歌,因为演唱的大多是你我过去的赠别之词。

明天我又要在江边送别你,月亮落下潮水平静就是送别你离开之时。

【创作背景】

《重赠乐天》是元稹在与白居易一次别后重逢又将分手时的赠别之作。先前应当是有诗赠别,所以此诗题为“重赠”。

【赏析】

陆时雍《诗镜总论》说:“凡情无奇而自佳者,景不丽而自妙者,韵使之然也。”有些抒情诗,看起来情景平常,手法也似无过人处,但回肠荡气,经久不忘,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回环往复的音乐节奏,及由此产生的“韵”或韵味。《重赠乐天》就是这样的一首抒情诗。

首句提到唱诗,就引人进入离筵的环境之中。此句用“休遣玲珑唱我诗”作呼告起,发端奇突。唐代七绝重风调,常以否定、疑问等语势作波澜,如“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刘禹锡《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这类呼告语气容易造成动人的风韵。不过一般只用于三、四句。此句以“休遣”云云发端,劈头喝起,颇有先声夺人之感。

好朋友难得重逢,分手之际同饮几杯美酒,听名歌手演唱几支歌曲,本是很愉快的事,问题是何以要说“休唱”,次句就像是补充解释。原来,筵上唱离歌本已添人别恨,何况玲珑演唱的大多是作者与对面的友人向来赠别之词,那不免令诗人从眼前情景回忆到往日情景,百感交集,难乎为情。呼告的第二人称语气,以及“君”字与“我”字同现句中,给人以亲切的感觉。上句以“我诗”结,此句以“我诗”起,就使得全诗起虽突兀而款接从容,音情有一弛一张之妙。句中点出“多”“别”,已暗逗后文的“又”“别”。

三句从眼前想象“明朝”,“又”字上承“多”字,以“别”字贯串上下,诗意转折自然。四句则是诗人想象中分手时的情景。因为别“向江头”,要潮水稍退之后才能开船;而潮水涨落与月的运行有关,诗中写清晨落月,当近望日,潮水最大,所以“月落潮平是去时”的.想象具体入微。诗以景结情,余韵不尽。

从艺术特色上看,此诗只说到就要分手(“明朝又向江头别”)和分手的时间(“月落潮平是去时”)便结束,通篇只是口头语、眼前景,可谓“情无奇”、“景不丽”,但却有无穷余味,能留下深刻印象。这是因为该诗虽内容单纯,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萦回不已的音韵。它存在于“休遣”的呼告语势之中,存在于一、二句间“顶针”的修辞格中,也存在于“多”“别”与“又”“别”的反复和呼应之中,处处构成微妙的唱叹之致,传达出细腻的情感:与故人多别之后重逢,本不愿再分开;但不得已又别,恋恋难舍。更加上诗人想象出在熹微的晨色中,潮平时刻的大江烟波浩渺,自己将别友而去的情景,更流露出无限的惋惜和惆怅。多别难得聚,刚聚又得别,这种人生聚散的情景,借助回环往复的音乐律感,就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里,音乐性对抒情性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篇6:和乐天春词刘禹锡诗歌阅读及答案

和乐天春词刘禹锡诗歌阅读及答案

试题内容: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7分)

和乐天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2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22.请结合全诗,赏析“蜻蜓飞上玉搔头”一句。(4分)

试题答案:

21、①本诗写闺中女子之愁,“愁”是诗眼。

②在结构上,“愁”起到贯穿全诗的作用。诗中女主人面带喜色下楼赏春,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写出“愁”1分,分析2分)

22、结尾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无知的蜻蜓。她巧妙地描绘了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写出一点2分,写出两点4分)

篇7:《和乐天春词》的阅读答案附赏析

《和乐天春词》的阅读答案附赏析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释]①这是一首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的宫怨诗。②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③“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蜻蜓飞上玉搔头”一句。(4分)

答案:

1、①本诗写闺中女子之愁,“愁”是诗眼。

②在结构上,“愁”起到贯穿全诗的作用。诗中女主人面带喜色下楼赏春,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写出“愁”1分,分析2分)

2、结尾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无知的蜻蜓。她巧妙地描绘了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写出一点2分,写出两点4分)

二:

(1)解释词语:朱: 一: 数:

(2)“春光”一词在诗中有何意思?

(3)诗歌通过哪些细节写出了被深锁宫廷的宫女的“愁”?

答案

(1)红色 满 数数

(2)自然的'良辰美景;宫女的青春年华。

(3)新妆初成无入赏识,只有“数花朵”的无聊,只有被“蜻蜓”吸引的无奈。

赏析:

《和乐天春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为友人白居易的《春词》创作的一首和诗。此诗抒写宫怨闺情,但与其他同类诗迥然不同,描写一位宫女扮好新妆却无人赏识,只能百无聊赖地独自数花朵解闷,引得蜻蜓飞上头来的别致情景。诗人通过对宫女神态的传神刻画,表现了她不胜幽怨之情。诗意别出心裁,富有韵味。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篇8:《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君子多之

多:赞赏

B.以市恩泽

市:收买

C.凡数千百言

凡:凡是

D.会有素恶居易者

素:向来

7.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进谏的一组是()(3分)

①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②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④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⑤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 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

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3分)

(2)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3分)

参考答案

6.答案C. 凡:总共

7.答案C ①白居易年轻时所写文章的特点,还未做官进谏。⑤是中书舍人王涯的上疏内容

8.答案D. 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没有替白居易求情,反而是落井下石。

9.(1)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决心用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自以“的“以”,1分,酬1分,句意通顺1分)

(2)皇上说:“卿所说的正确。”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是,1分也。省略,1分,见,表被动,1分)

【附】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受到那些有志有识之士的赞赏,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元和二年(807)十一月,白居易被召入长安任翰林学士。元和三年(808)五月,官拜左拾遗。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自己被破格提升,决心竭尽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屡次上疏极力奏谏。

又有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谏奏道:“魏征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曾赐宫殿建筑用材给他修成正宅,与诸官的宅第大不相同。子孙欲典押,需钱不多,自然可由公家为他赎买,而让李师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确不合适。”宪宗深以为然。

皇上又欲加授河东王锷以平章事,白居易谏道:“宰相是陛下辅佐之臣,非贤德良材不能居此位。王锷勒索民财进奉,为换取恩泽,不能让天下人认为陛下得了王锷进奉,便授他宰相之位,这对我圣朝极为不利。”此事便作罢。

王承宗反叛,皇上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十有七八上奏劝止,白居易面谏皇上,情辞极其恳切。接着又奏请停止河北用兵,奏文共有数百上千言,都是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皇上大都听取采纳了。惟独谏吐突承璀之事言辞太尖锐,皇上很不高兴,对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有这样的声名地位,他却对朕无礼,朕确实难以忍受。”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不避死亡的惩罚,事无巨细必定要说,正为报答陛下对他的大力提拔,并非说话轻佻。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皇上说:“卿所说有道理。”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元和五年(810),例当改授官职。皇上对崔群说:“白居易官卑俸薄,限于资历地位,不能超等提拔,愿任何职可听其自便奏来。”白居易奏道:“臣听说姜公辅原任内职,请求做京兆府判司,为的是奉养双亲。臣有老母 ,家境贫穷奉养很差,请求像姜公辅一样。”于是,授白居易京兆府户曹参军。元和六年(811)四月,其母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圭阝。元和九年(814)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请求迅急捕贼以雪国耻。执政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他母亲因看花堕井而死。白居易所做《赏花》及《新井》诗,十分有伤于教化,不宜大庭广众之中传播。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议论此事,说根据白居易所犯过错,不宜让他治理州郡,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篇9:《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阅读练习及答案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阅读题一

1.下面对诗句相关内容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

A.“乐天”是白居易的字。元稹与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在唐代文学史上有“元白”之称。

B.“幢幢”是指昏暗不明的样子,“残灯”是说灯失去了光焰,作者在此暗示了自己的心境。

C.“谪九江”是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一事,可见此诗是在《琵琶行》之前写的。

D.“暗风”和“寒窗”只是交代了写这首诗时的自然景色的时间特征。

2.下面各项对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残”“暗”“寒”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作者以哀景写哀情,情与景融为一体。

B.“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传神,白居易曾写有“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说明此次白居易是在病重时接到这个消息的,且非常吃惊。

C.“暗风吹雨入寒窗”一句是作者借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昕到白居易被贬之事后的复杂情感,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听了琵琶声之后,写出了“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

D.本诗情景交融,形神俱备,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答案

1.D

2.B

阅读题二

①《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中“惊坐起”三个字看似不奇却意味深长,可谓传神之笔。请简要分析。(4分)

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4分)

参考答案:

①诗人本病情危重,在听到“君谪九江”的消息之际,意“惊”而坐起。作者抓住人物刹那间的心灵震颤而引起的剧烈动态表现了关切和愤激之情,形神兼具,感情强烈。(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②《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法。首句“残灯”“影幢幢”等渲染了悲凉气氛,尾句“暗风”“寒窗”等烘托了孤寂悲愤的心情。

《得乐天书》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法,通过记叙妻女看到诗人“远信入门先有泪”后猜得“应是江州司马书”,衬托云稹对白居易的深情厚意。

篇10: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阅读答案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三月,元稹贬通州(今四川达川);八月,白居易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此诗为该年十二月元稹接白居易《梦微之》而酬和次韵之作。

唐元和年间,白居易谪江州,元稹贬通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难通音问。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1)白居易诗“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写法独特,谈谈你的认识。(4分)

(2)两首诗都写了“梦”,但梦境内容与表述的情感有所不同,试作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诗人殷献询问元稹因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了你;实际上是写诗人对元稹关切、思念之情难以自己,以致形之于梦。(2分)这是从对方着笔,换位去写,构思精巧,表达含蓄委婉。(2分)

(2)白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2分)元诗用故人不曾来入梦写自己的凄苦之情、对白居易关心自己的感激之情。(2分)

二:

(1)记梦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而这两首诗却能巧妙构思,翻出新意。试分别简述这一特点。(4分)

(2)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你认为元稹的这首诗,从语言看,属于“初关”或“重关”哪种情况?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白诗不说因自己想念微之而“梦见君”,而说因微之过于想念自己而使自己“梦见君”,这就有新意。元诗又不同于白诗,白诗记梦以写思念之情,元诗写不能成梦的凄苦,深刻巧妙,人所不至。

(2)元诗自然属于越过“重关”一类,因为他用平常的语言获得了新奇的意思,比锻炼出新奇的句子更为难得。

篇11: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阅读答案

山水万重书3断绝,念4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5魂颠倒,惟梦闲人6不梦君。

【注释】

1、乐天:白居易的字。

2、微之:元稹的字。

3、书:信件。

4、念:思念。

5、病:诗人在通州得过一样严重的疟疾,病后身体一直很差,记忆衰退,同时也包含内心的苦闷。

6、闲人:不相干的人。

【白话译文】

被千万层山水阻隔使书信来往间断,今日忽接到你寄来的诗,难得你爱怜我在梦中还打听我。我现在有病心神错乱,只梦见些不相干的人却没有梦见你。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和元稹同时遭贬。白居易写了四句诗给元稹:“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元稹写了上面这首和诗。

【赏析】

元稹的`这首酬答小诗构思相当奇巧,感情极其诚挚。虽然全诗只有四句,却把诗人对好友的无限感念之情和内心世界的凄苦心境描写得漓淋尽致。

元稹贬通州,白居易谪江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十分困难。因此,诗一开始就说“山水万重书断绝”。此时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一首诗,诗中告诉元稹,前一天晚上又梦见了他。老朋友感情这样深挚,使他深深感动。诗的前两句,诗人首先感叹于由于“山水万重”的阻隔,常常会使人的通讯断绝,因此能得到好友的寄诗是不容易的,而从好友的诗中又得知好友连梦中都在关切着他的境遇,这种人世间珍贵的深挚友情,使诗人感深肺腑。这两句直叙贬谪之后处境的艰难与郁闷的心情。这种艰难,不光是反映在山水万重上,更体现在由此导致的音书断绝上。这种郁闷,不仅仅是因为身处荒僻之地的无聊穷困,更多的是因为很难得到好友的消息。

“念君怜我梦相闻”一句,表面经这千难万险,诗人终于收到好友的来信,知悉还有远在异地思念入梦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夜不能寐。后两句,诗人紧扣好友寄诗中的急切询问,向还有作了深情的回答。两诗都没有直接叙述自己对好友的苦苦思念挂牵,而是用写梦来抒难尽之情,但写法又各辟蹊径:白居易的寄诗主要以反问的语气用如梦后的苦思来表示对还有境遇的关切;而元稹的诗,虽是从正面回答,但构思也同样精巧,他回答好友自己因病魔缠身又梦到一些闲人而感到痛苦。前者“梦见君”,后者“不梦君”,这一唱一和,表面看去是如此截然不同,可是形成了感情基础,都是来自两人彼此苦思相念之情。这既符合酬答诗在内容上要彼此相应的基本要求,又在构思上独处机杼,使人于同中见异。酬答诗在形式上也有严格的要求,它要求和诗与原诗必须题材主题相同、诗体相同、用韵相同,有的甚至连韵脚字词都相同。而元稹这首诗能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依照酬答诗的形式要求,写得如此深沉蕴藉、形神俱肖、富有包孕,为历代诗评家视为酬答诗中的佳作。

《和乐天春词》的阅读答案附赏析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阅读练习及答案

快乐天团8090自我介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题和答案

游韩国乐天世界作文500字

和乐天春词翻译赏析

元稹《重赠乐天》翻译与赏析

刘禹锡唐诗《和乐天春词》赏析

和乐天春词,和乐天春词刘禹锡,和乐天春词的意思,和乐天春词赏析

和乐天仇家酒,和乐天仇家酒元稹,和乐天仇家酒的意思,和乐天仇家酒赏析

乐天阅读答案参考(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乐天阅读答案参考,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