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春日独酌》的阅读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a821203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的《春日独酌》的阅读答案(共含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821203”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李白的《春日独酌》的阅读答案

篇1:李白的《春日独酌》的阅读答案

李白的《春日独酌》的阅读答案

试题内容: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春日独酌唐  李白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1分)

A.清新俊逸         B.风骨峥嵘         C.浪漫奔放         D.天然去雕饰

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3分)

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B.“扇”写东风吹拂的.态势,“荣”表现万物盎然的生机。

C.“白日”两句用动词,使色彩更鲜明,画面更富有动态。

D.结尾两句点题“独酌”,又呈现了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

15.画线句来源于陶渊明《咏贫士》,请从写法和情感两方面比较它们的异同。(4分)

试题答案:

(三)

13、B

14、A

15.(4分)答案示例:(1)写法上都用了(物我)对比;(2)李白用具体意象“孤云”,“众鸟”作(与己相对的)“彼物”与自己对比,陶渊明用总括的物类与比喻自己的具体意象“孤云”作对比(李白用具体意象作“彼物”,陶渊明用具体的物象喻自己而用“类”作彼物)。(3)情感上都是孤独无依;(4)李白更多理想破灭的伤感,陶渊明更表达了对清贫(高洁)的坚守。

篇2:春日独酌阅读答案 李白 翻译赏析

,这是唐朝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的李白所创作的组诗,描写了作者李白对美好春光的爱惜之情。

原文:

春日独酌二首

李白

其一

东风扇淑气, 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 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 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 吾生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 长歌醉芳菲。

其二

我有紫霞想,缅怀沧州间。

且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

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

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

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颜。

春日独酌二首字词解释:

⑴扇淑气:《南史・衡阳王义季传》:“阳和扇气,播厥之始。” 《文选》卷二八陆机《悲哉行》:“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张铣注:“淑,美也。” 唐太宗《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诏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

⑵水木句:咸本作水本。误。春晖,《太平御览》卷九九二晋傅咸《款冬花赋》:“华艳春晖,既丽且姝。”

⑶彼物二句:陶渊明《咏贫士》诗:“万族各有,孤云独无依。”

⑷歌醉:萧本、玉本、郭本、刘本、严评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醉歌。全唐诗本注云:“一作歌醉。”

⑸紫霞想:谓升仙。陆机《前缓声歌》:“轻举乘紫霞。”

⑹沧州间:谓隐居江湖。

⑺且:萧本、玉本、郭本、刘本、朱本、严评本、全唐诗本俱作思。全唐诗本注:“一作且。”

⑻但悲句:悲,萧本、玉本、郭本、刘本、严评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恐。光:朱本作佳。

⑼宿昔:早晚之意,谓时间短暂。《晋书・裴楷传》:“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贫乏。”秋颜,老衰的容颜。

春日独酌二首翻译:

其一

东风吹来了美好之气,水与树木荣耀着春天的光辉。太阳照耀着绿草,花儿在枝头散落飘飞。孤云在日暮时还回空山,众鸟也各自还巢而归。这些物体都有所寄托,我的残生却孤独无依。对着这映在石上的月光,无奈何只有在芳草中长歌沉醉。

其二

我曾有修炼成仙的向往,也缅怀隐居江湖之间。现在惟有对着面前的这壶酒,淡然万事而落得孤闲。倚着高松且将弦琴横放,把着酒杯伫望着远山。飞鸟在长空中飞尽,孤云在落日中回还。只是悲伤我老衰如同这光景已晚,转眼间已成了凋悴的容颜。

春日独酌二首阅读答案:

试题:

(1)“独酌劝孤影”一句用了什么手法?请加以说明。(2分)

(2)“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两句写出了什么样的情景?试简要分析(4分)

(3)从全诗看,李白的“愁”有哪些?(4分)

答案:

(1)用了拟人手法(1分),李白将自己的影子当成人,劝影子喝酒(1分)。

(2)这两句描写了李白月下花间石上弹琴的情景(2分)。花丛中,李白坐在石上,膝上横放着一架琴,他在月光中双手舞动,纵情地弹琴(2分)。

(3)①年华老去;②壮志难酬;③孤独寂寞。(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4分)

春日独酌二首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冬李白因贫病来投当涂令李阳冰,次年初春,病稍好转,起居有能,但终因年老、求仙不得而产生“吾生无依”的孤独。这组诗即创作于此时。詹本云:“第二首云:‘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颜。’似中晚年之作。安注系此诗于开元二十五年,谓:‘似本年闲居安陆时作。’恐非。”

春日独酌二首赏析:

这两首诗抒写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爱惜之情,表达了作者因年老求仙不得而产生的孤独之意。

第一首诗前四句写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爱惜,也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慨。东风吹来美好之气遍于天地之间,树木在春光中欣欣向荣。灿烂的'阳光照耀得芳草遍地生绿。但到了暮春之时,花朵散落飞扬,因此感叹自然规律的不可转移。后六句从日暮时孤云众鸟各有所归,想到自然中的万物皆有所托,而自己却漂泊无依。因此举杯对着石上之月,邀之共饮,以达长醉歌春日之芳菲。情调既是感伤,也是豁达。

第二首诗开头说自己原有隐居之意,想象自己对着一壶酒,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接着具体描绘隐居的生活图景:“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这几句满含出世之意,甚似王维的诗境。最后笔锋一转,发出时光易逝、生命苦短的感叹,隐含了理想抱负难以实现的悲情。

个人资料:

李白(7-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相关推荐:

赏雪杂感李白原文

李白的思乡诗

篇3:李白月下独酌阅读答案

李白月下独酌阅读答案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对影成三人”中的“三人”是指什么?(2分)

2)诗题名“独”,你认为诗人究竟是“孤独”还是“不孤独”?请简述理由。(3分)

12.(1)(2分) “三人”是指月亮、诗人和诗人的影子(月、影、人)。

(2)(3分)

孤独。(1分)诗人与明月、身影时而同饮,时而歌舞,但毕竟是自己的想象,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2分)

不孤独。(1分)月下独酌本是苦闷之事,但诗人却能邀明月和自己的.影子一起饮酒、起舞,甚至定下再次的约会。抒发了诗人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2分)

篇4:春日忆李白阅读答案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两联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1)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篇5:春日独酌其一,春日独酌其一李白,春日独酌其一的意思,春日独酌其一赏析

春日独酌其一,春日独酌其一李白,春日独酌其一的意思,春日独酌其一赏析 -诗词大全

春日独酌其一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我有紫霞想,缅怀沧洲间。思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

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

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

篇6:李白《月下独酌其一》阅读笔记

李白《月下独酌(其一)》阅读笔记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的《月下独酌》共有四篇,但这一篇的知名度却远远高于其他三首,不但在现代被选为中学语文课文,在古时候,那句堪称绝妙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被写入了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中,比如,《声律启蒙》中就有“韩五鬼,李三人,北魏对西秦”的内容,将李白的这首《月下独酌》与韩愈的《送五穷鬼文》并列一联。

从整首诗的写作手法上分析,全诗以两句为单位不断进行“孤独”与“洒脱”的交叉碰撞,先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写出自己的孤独,随后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写出自己的洒脱;接下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又描写孤独,而后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又是写了洒脱;到最后的部分,作者先是“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将孤独与洒脱的感受融入一起,然后再以一句“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将作者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用作全诗的收尾,在让人从文字中领略到矛盾冲突魅力的同时,也切身体会到了李白这个放荡不羁的浪子,其实也有着强烈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分析完写作手法,不禁又想到两个问题,为何李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有强烈的孤独感,丝毫感受不到那首《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情趣?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为何不采用屈原惯用的那些草木君子来展开写作,却偏偏要去邀请远在天边却又是随时可见的月来饮酒呢?

查看一些资料,我似乎弄明白了自己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虽然我并不敢确定。

李白在天宝元年曾入长安为官,但是他的个性却决定了他与那个必须趋炎附势的'官场环境格格不入。正如曾子所云,胁肩谄媚,病于夏畦,天宝三年,也正是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终于因忍受不了那个环境而选择罢官出游。但是,曾经写过“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他,从骨子里看,根本就是个放不下名利的人,不可能像毕卓那般“手持蟹螯,一生足矣”,所以,这首诗中才会出现这种洒脱与孤独的强烈碰撞,眷恋与放弃的矛盾冲突。

而解答这个“月”的问题,也需要从创作背景入手。成诗的天宝三年,李白在离开长安后直奔洛阳,并在那里因自身知名度受到各级社会名流的热情款待,更有意义的是,李白在洛阳遇到了他一生的挚友杜甫,李杜二人相见恨晚,随后结伴同游开封。在这首诗的末尾,李白写道“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仔细品读,这两句似乎指的就是李杜二人同游,而后一句“永结无情游”虽被翻译成“愿意永远结成忘情好友”,但是为何李白在这里不用别的字来指代友谊,却偏偏要用一个“游”字呢?——所以我的结论是,这首诗中的“月”,指的就是李白的挚友,杜甫。

篇7:春日独酌其二,春日独酌其二李白,春日独酌其二的意思,春日独酌其二赏析

春日独酌其二,春日独酌其二李白,春日独酌其二的意思,春日独酌其二赏析 -诗词大全

春日独酌其二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我有紫霞想。

缅怀沧洲间。

且对一壶酒。

澹然万事闲。

横琴倚高松。

把酒望远山。

长空去鸟没。

落日孤云还。

但恐光景晚。

宿昔成秋颜。

篇8:月下独酌阅读答案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对影成三人”中的`“三人”是指什么?(2分)

(2)诗题名“独”,你认为诗人究竟是“孤独”还是“不孤独”?请简述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2分)“三人”是指月亮、诗人和诗人的影子(月、影、人)。

(2)(3分)

孤独。(1分)诗人与明月、身影时而同饮,时而歌舞,但毕竟是自己的想象,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2分)

不孤独。(1分)月下独酌本是苦闷之事,但诗人却能邀明月和自己的影子一起饮酒、起舞,甚至定下再次的约会。抒发了诗人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2分)

月下独酌李白

月下独酌 李白

李白 月下独酌

李白的诗月下独酌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其一原文及赏析

春日 秦观 阅读答案

西湖春日阅读答案

《月下独酌》阅读答案及赏析

《春日偶成》阅读答案

春日登楼怀旧阅读答案

李白的《春日独酌》的阅读答案(整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李白的《春日独酌》的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