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阅读答案(共含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雨点儿er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词句注释】
①天上月:指亡妻。
② 一昔句: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昔昔,即夜夜。玦(jué)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这句是说,一年之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圆满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亏缺的。
③ 不辞句:引用一则典故。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卿,“你”的爱称。《世说新语·惑溺》谓:“荀奉倩(粲)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④ 无那三句:无那,犹无奈,无可奈何。帘钩,卷帘用的钩子。李贺《贾公闾贵婿曲》:“燕语踏帘钩,日虹屏中碧。”此谓双燕于帘幕之间细语。
⑤ 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⑥ 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这里借用此典表示总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解。
⑦春丛句:认取,注视着。取,语助词。此句意思是说,花丛中的蝴蝶可以成双成对,人却生死分离,不能团聚,故愿自己死后同亡妻一起化作双飞双宿的蝴蝶。李商隐《偶题二首》:“春丛定是双栖夜,饮罢莫持红烛行。”
【白话译文】
辛苦最怜,算是天上月。一轮端正,悬挂天中。一昔如环,曾有最光辉的时刻,那么圆满皎洁。但一朝别去,永远留下遗憾。如果能够像天上的圆月,长盈不亏,那么,我作为冰雪,将不惜为你融化。
十分无奈,尘世因缘竟然那么容易断绝。但是,帘幕间的燕子就不一样,年复一年,辛苦奔波,不是和往常一样,仍旧踏在帘钩上,轻轻地呢喃。鬼唱秋坟,纵使能够另恨血化碧,只是挽歌(鲍诗)唱罢,心上的愁和恨,仍旧不能消解。而今,算是已经认定,死后化作花丛双蝶,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为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品。这首词把作者内心对爱妻的悲悼之情,尽情表露。不做作,无雕饰,缠绵凄切,感人至深。纳兰词既凄婉又清丽的风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于康熙十六年(1677)重阳前三日,亡妇百日之后,自梦中得句。谓临别之时,妇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故此,即将天上月,作为歌咏对象。
【作品赏析】
古人与自然亲,今人宁与物质亲。天上月即是重要一例。月对古人来说,可以亲,可以敬,可以怨,可以恨。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太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子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容若说“辛苦最怜天上月”。而现代天文学和航空的发展使人认识到月亮不过星际的一颗小行星,还是地球的卫星,看见月食只当是天文景观,不会敲锣打鼓的惊慌,相反倒很激动——等了这么多天终于看见月食了!
登上月球以后我们对月亮的认识更加平实而僵化。知道月亮上遍地沙砾,生物灭绝,根本没有广寒宫,没有兔子和桂花树,也没有寂寞的嫦娥和伐树的吴刚。情意和思维变成刚正而有规律。失却了古人仰视未知的敬畏之心和幻想的快乐。
你约会一个人,会用手机或者msn,不再需要偷偷逾墙而入,生怕惊动了人家的父母和狗;不再需要字斟句酌的写好约信,低声下气地转托红娘,是很爽利,然而同时,你也永远不会知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怎样的忐忑曼妙。
你思念一个人,对他说,今天晚上几点,我们网上见,你开了视频,从邀请到连接不过一分钟,多么快捷,古人渴望的天涯若比邻。只在你的弹指之间。你清晰的看见想念的人,可惜也失去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心有灵犀。
你想念家乡和父母,如果时间来的及,你可以乘飞机回去看他们,再远的地方,也不过数天时间。如果来不及,你可以打电话,中国电信会竭诚为你提供各种周全的服务,他们不怕你消费,而惟恐你不消费。记住。这是个消费至上的时代。如此,还需要和李白一样发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喟吗?
从什么时候开始,神话被我们亲手捏碎,如水的月光,被我们遗失了。
西方哲学强悍的地位,使人接受物质统治的观念,灵魂的不死不灭宛如虚无笑谈,是与科学的概念不符的。于是,人相信人一旦死去将不具有任何意义,思念也是枉然。容若在《沁园春》词前《自序》中道写:“了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这样的想法和哀思,化月之说,在今天的人看来,是忧美但不实的。你几曾再见过一个男人,为了自己的老婆对月吟诗,不要说死了的,活着你都看不到。
“若似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若你果如皎月照我余生,我亦可不畏严寒,不辞辛苦地飞到那冰冷月宫,去温暖你的身体。此一句,披肝沥胆,情之所终至死不逾。千古情话也!
这样的话,现代男子连发梦时都不会说。你在他枕边吹气,拨弄他的耳垂,追问他爱不爱你,通常得到的.答复是——别闹了,明天还要上班。
是的,别闹了!肯每个月按时交上家用的已属珍稀物种,他为你,可能在朋友中间承担了“气管炎”的绰号。如是,该感激涕临了。想他同你化蝶双飞,共许来生么?尘缘易绝刚刚好。感谢老天帮忙让我不用费心找借口分手。
容若这阕《蝶恋花》凄美,却不减清灵。“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环”和“玦”皆为美玉制成的饰物,古人佩在身上。“环”似满月,“玦”似缺月。物理相通,容若以寻常佩物解自然之物,可见其格物,常怀世事难圆的隐恨,此句比之苏子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深情胜之,豁达减之,各得其所。
化蝶之说,魏晋开始不绝于书,然而用得最切,也最感人的,无疑是容若。因有些文人不过是借典煽情,而他,是真正感同身受,心向往之。
这样的男人,虽然有时多愁善感的让人发腻,却不失为一个好男人。怪不得现时很多女子打出了“嫁人当嫁纳兰君”的口号。容若是许仙式的男人。一个依依挽手,细细画眉的美少年,给你讲最好听的话语来熨帖心灵。而你在他的护卫下,永远都是枝头上最鲜嫩的新芽,床前低眉才见的明月光。惹到无数艳羡的目光。
——多么妄想。
蝶恋花①
清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②,昔昔都成玦③。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解①:这首词是纳兰性德悼念亡妻马氏所作。②昔:同“夕”。③玦:有缺口的玉璧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前三句的意思是最可怜月亮一年到头东西流转,辛苦不息却是好景无多,一夕才圆,夕夕都缺,以此烘托了词人因妻子逝世而生的情怀。
B.古人诗词中缺月别有深意。本词写缺月似“玦”,其意境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近似,只是前者是死别,后者是生离。
C.第四、五句作者想象明月仿佛化为他日夜思念的爱人,词人要不辞“冰雪”去到自己爱人身边以自己的身躯热血“为卿热”。
D.最后一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与妻子生已不能相聚,希望梦中自己能化为蝴蝶,与妻子永远相依,重温当年美好时光。
(2)请从写法和感情的角度赏析“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5分)
蝶恋花①
清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②,昔昔都成玦③。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解①:这首词是纳兰性德悼念亡妻马氏所作。②昔:同“夕”。③玦:有缺口的玉璧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前三句的意思是最可怜月亮一年到头东西流转,辛苦不息却是好景无多,一夕才圆,夕夕都缺,以此烘托了词人因妻子逝世而生的情怀。
B.古人诗词中缺月别有深意。本词写缺月似“玦”,其意境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近似,只是前者是死别,后者是生离。
C.第四、五句作者想象明月仿佛化为他日夜思念的爱人,词人要不辞“冰雪”去到自己爱人身边以自己的身躯热血“为卿热”。
D.最后一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与妻子生已不能相聚,希望梦中自己能化为蝴蝶,与妻子永远相依,重温当年美好时光。
(2)请从写法和感情的角度赏析“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5分)
此词即先从“天上月”写起。上片三句借月亮为喻,写爱情的欢乐转瞬即逝,恨多乐少。后两句,写假如爱情能象月亮那样皎洁圆满,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愿意。“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包蕴了无限的哀伤与怀念,表达了对亡妻的真挚爱恋。下片写伤逝中的悲痛,用燕子在帘间呢喃,反衬人去楼空,未亡人的孤寂。结语化用“双栖蝶”的典故,表达了他与亡妻的爱情生死不渝,抒发了无穷尽的哀悼,把永恒的.爱寄托在化蝶的理想中。这首词把作者内心对爱妻的悲悼之情,尽情表露。不做作,无雕饰,缠绵凄切,感人至深。
生平
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主要作品有《饮水词》《渌水亭杂识》等,收入《通志堂集》。
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喇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吉,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国子监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1674年(康熙十三年),与妻子卢氏结婚,康熙十六年卢氏因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拨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无法超越。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晚清词人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审美赏析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是他极具感染力的一首悼亡词。词作抒发了他的妻子卢氏去世后独处所产生的孤独而凄婉的凄清之感,表达了对妻子卢氏无尽的思念之情。全词如下: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词作的上片是说自己要爱惜天上的月,实际上是以月喻人,表现了对爱妻卢氏的爱。词作开始写道:“辛苦最怜天上月。”首先,从语法来说,这是一个倒装句,当然,在诗词中,倒装句也许是出于表达的需要,形成陌生化的语言,或者诗音律的需要而形成的。比如,杜甫的“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即是也。
这一句的常式句就是“最怜天上辛苦月”。意思是说,(我)最怜爱天上那轮辛苦的月亮。怎么说“辛苦月”?为什么要怜惜呢?接着词人写道:“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昔”即“夕”,泛指夜晚、晚上。苏轼《水调歌头》中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句子,其中“夕”也就是夜晚。“环”是一种圆形的玉器。
“珏”是一种半环形的玉器,这里用来分别比喻“满月”和“缺月”两种不同的形状。“昔昔”叠词,即天天之意。这两句是说:在一个月中,月亮圆缺变幻,周而复始,只有一天里才是浑圆无缺的,而其余的日子都是不圆满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说“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里,月的辛苦是周而复始的变化,(我的)怜惜是因为月亮难以圆满。
所以,纳兰写道:“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月轮”泛指月亮。“皎洁”形容月光明亮洁白。“若似”即如果像、假如像。前一句的意思是说,如果天上的月亮长久像这样明亮洁白。那么,你又怎样?因而词人写道:“不辞冰雪为卿热。”“不辞”即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
“卿”古代夫妻互称。后一句意出《世说新语》中《惑溺》里的典故。这个故事这样的:“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意思是说,荀奉倩(荀粲)和妻子的感情很深,冬天妻子发高烧,荀奉倩就到院子里把自己冻冷,然后回到屋子,用自己的身体贴着妻子的身体,给她退烧。
妻子去世后,荀奉倩没过多久也死了,因此受到世人的嘲笑。这个典故后世之人常用来表现夫妻恩爱,或者不离不弃之情。其中,一个“卿”字,不但将月拟人化,赋予月以深情,而且暗示了情感抒发的对象。
希望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处境却总是残酷的。即使“不辞冰雪为卿热”,也无法挽回分离的现实。所以,词人在下片情感更进了一层。首先写道:“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尘缘”即尘世的`情缘。“说”即指燕子细语。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无可奈何,尘世姻缘已断,而燕子依然踩在帘钩上,喃喃说着什么。
词人睹物思人,此时真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代晏殊《浣溪沙》)的伤感,更有“物是人非事事休”(宋代李清照《武陵春》)的怅惘。为此,词人最后写道:“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唱罢秋坟”化用了李贺《秋来》的意蕴。《秋来》是这样的:“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可以说,这里表现了对自己所爱的人所具有的一片痴心。
在纳兰词中,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你(指妻子卢氏)的坟前,即使唱完了挽歌,也无法消除对你无尽的情感,我甚至想与你的亡魂双双化为蝴蝶,在美好的花丛中翩翩双飞。从情感上说,词人把情感由“不辞冰雪为卿热”推进到“唱罢秋坟”,最终推进到“双栖蝶”。这种手法,在中国的文学比比皆是。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表现的是一种忠贞不渝的爱情。李白在《长干行》中也写道:“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表现的是对爱人的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的结尾,不但表现出词人对妻子的情思难断,而且更加强调了词人悲痛与伤感。
在艺术上,首先,意象的选择。词作中,“明月”、“燕子”、“蝴蝶”、“坟”等意象,很有其情感意蕴,是常用来表现悲情的审美意象。“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南朝的谢眺《和主薄季哲怨情》)“……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江城子》)。其次,典故的运用。典故不但增强含蓄美,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表达,而且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提高了词作的审美意境。
1.用月亮缺多圆少的比喻,表达了作者与妻子聚少离多的深意(或“欢乐转瞬即逝,恨多乐少的深意吧”)。扣“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后两句,用始终皎洁的月亮这个比喻,表明对妻子忠贞不渝的感情。扣“不辞”“辛苦最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甘愿为妻子奉献一切的深意。扣“为卿热”。
2.是为了反衬(1分,答成“乐景写哀情”亦可)。用燕子在帘间呢喃的浓情和喜悦,反衬人去楼空,未亡人的孤寂愁苦。(扣“秋坟愁”,3分)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此词即先从”天上月”写起。上片三句借月亮为喻,写爱情的欢乐转瞬即逝,恨多乐少。后两句,写假如爱情能象月亮那样皎洁园满,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愿意。”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包蕴了无限的哀伤与怀念,表达了对亡妻的真挚爱恋。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下片写伤逝中的悲痛,用燕子在帘间呢喃,反衬人去楼空,未亡人的孤寂。结语化用”双栖蝶”的典故,表达了他与亡妻的爱情生死不渝,抒发了无穷尽的哀悼,把永恒的爱寄托在化蝶的理想中。这首词把作者内心对爱妻的悲悼之情,尽情表露。不做作,无雕饰,缠绵凄切,感人至深。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②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①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在《沁园春》一词的小序中曾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②即无奈。
1.上片作者以月为喻,表达了主人公哪些深意?(3分)
2.下片对“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描写用意何在?请简要赏析。(4分)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在《沁园春》一词的小序中曾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 向郎圆。'”此词即先从“天上月”写起。上片三句借月亮为喻,写爱情的欢乐转瞬即逝,恨多乐少。后两句,写假如爱情能象月亮那样皎洁圆满,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愿意。“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包蕴了无限的哀伤与怀念,表达了对亡妻的真挚爱恋。下片写伤逝中的悲痛,用燕子在帘间呢喃,反衬人去楼空,未亡人的孤寂。结语化用“双栖蝶”的典故,表达了他与亡妻的爱情生死不渝,抒发了无穷尽的哀悼,把永恒的爱寄托在化蝶的理想中。这首词把作者内心对爱妻的悲悼之情,尽情表露。不做作,无雕饰,缠绵凄切,感人至深。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清•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赏析】
此为悼亡词,先从月写起,言“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是说天上的月亮是最辛苦最值得怜悯的,因为它在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最圆满的,其他时候都像不完整的玦一样。“环”和“玦”皆为美玉制成的饰物,“环”似满月,“玦”似缺月。纳兰以寻常佩物解自然之物,可见其常怀世事难圆的隐恨,比之苏子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情意更加悲切。作者曾梦到亡故的妻子“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可见月亮对纳兰来说是非同寻常的,它是妻子的化身,是二人爱情生活的象征。只可惜,月亮多是不圆满的,象征着他们的爱情也是转瞬即逝、恨多乐少的。然而,纳兰是不甘心的,它发出痴语:“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是说,假如爱情能象月亮那样皎洁圆满,付出再大的代价他都愿意。
月亮总是有阴晴圆缺的,不可能一直圆满下去,因此,作者的愿望无法实现,他只得寄希望于“春丛认取双栖蝶”的理想之中。
扩展阅读:纳兰性德的文学成就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纳兰词》在纳兰容若生前即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身后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王国维赞其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张恨水的《春明外史》更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扩展阅读:众人评说纳兰词
顾贞观: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陈维嵩: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周之琦: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能及。容若长调多不协律,小令则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能使残唐坠绪,绝而复续,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亚乎?
况周颐:容若承平少年,乌衣公子,天分绝高。适承元、明词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虫篆刻之讥。独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胜起衰之任。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甘受和,白受采,进于沉着浑至何难矣。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陈廷焯:容若饮水词,在国初亦推作手,较东白堂词〔佟世南撰,〕似更闲雅。然意境不深厚,措词亦浅显。余所赏者,惟临江仙〔寒柳〕第一阕,及天仙子〔渌水亭秋夜、〕酒泉子〔谢却荼蘼一篇〕三篇耳,余俱平衍。又菩萨蛮云:“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亦凄忱,亦闲丽,颇似飞卿语,惜通篇不称。又太常引云:“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亦颇凄警,然意境已落第二乘。《白雨斋词话》
陈梦渠:纳兰词最重名句效应,若之于全词,未必人人都知之。如:「临来无限伤心事。」又:「当时只道是寻常。」又:「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谁道飘零不可怜。」又:「人生若只如初见。」于白话文情感中皆可朗朗上口。然全词如何,读者未必知。
★ 纳兰性德名句
★ 纳兰性德名人名言
★ 纳兰性德 名句
★ 纳兰性德全集诗词
★ 纳兰性德词读后感
★ 纳兰性德伤感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