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宋史·李遵勖传》的原文翻译及习题答案(共含8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aima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宋史·李遵勖传》的原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原文】
李遵勖,字公武,崇矩孙,继昌子也。生数岁,相者曰:“是当以姻戚贵。”少学骑射,驰冰雪间,马逸,坠崖下,众以为死,遵勖徐起,亡恙也。
及长,好为文词,举进士。大中祥符间,召对便殿,尚万寿长公主。初名勖,帝益 “遵”字,升其行 ·为崇矩子。授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赐第永宁里。主下嫁,而所居堂甃或瓦甓多为鸾凤状,遵勖令隐去;主服有龙饰,悉屏藏之,帝叹喜。
领澄州刺史,坐私主乳母,谪均州团练使,徙蔡州。逾年,起为太子左卫率府副率,复左龙武军将军,领宏州团练使,真拜康州团练使,给观察使禄。时继昌官刺史,遵勖请班 ·其下,许之。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既还,上表自劾,帝使辅臣慰谕之。
迁泽州防御使,又迁宣州观察使。求补郡自试,出知澶州,赐宴长春殿。在郡,会河水溢,将坏浮梁,遵勖督工徒,七日而堤成。迁昭德军节度观察留后,拜宁国军节度使,徙镇国军、知许州。水军多不练习而隶籍,遵勖命部校按劾,拔去十七八。复以疾请援唐韦嗣立故事,求山林号,诏不许。
初,天圣间,章献太后屏左右问曰:“人有何言?”遵勖不答。太后固问之,遵勖曰:“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 ”太后曰:“我非恋此,但帝少,内侍多,恐未能制之也。”尝上三说五事以论时政。晋国夫人林氏,以太后乳母,多干预国事,太后崩,遵勖密请置之别院,出入伺察之,以厌服众论。其补助居多类此。
所居第园池冠京城。嗜奇石,募人载送,有自千里至者。构 ·堂引水,环以佳木,延一时名士大夫与宴乐。师杨亿为文,亿卒,为制服。及知许州,奠亿之墓,恸哭而返。又与刘筠相友善,筠卒,存恤其家。通释氏学,将死,与浮图楚圆为偈颂。卒,赠中书令,谥曰和文。有《间宴集》二十卷,《外馆芳题》七卷。
——选自《宋史·李遵勖传》
【译文】
李遵勖,字公武,是李崇矩的孙子、李继昌的儿子。他几岁时,占卜的人说:“这孩子将因是皇亲国戚而富贵。”少年时学骑射,在冰雪上驰骋,马脱缰而跑,他掉到崖下,众人以为他死了,李遵勖慢慢起来,没受伤害。
等他长大后,好做文章,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大中祥符年间,他被皇上召到便殿奏对,娶万寿长公主。开始他叫李勖,真宗给他加上“遵”字,升他的辈份为李崇矩的儿子。授予他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赐府第永宁里。公主下嫁,但所住的房屋或井壁的砖瓦多是鸾凤的形状,李遵勖下令拆去;公主的衣服有龙的装饰,他就都藏起来。皇上很高兴。
李遵勖任澄州刺史,因私主乳母被贬为均州团练使,转到蔡州。第二年,皇上起用他为太子左卫率府副率,恢复他的左龙武军将军之职,为宏州团练使,实际为康州团练使,给他观察使的俸禄。当时李继昌是刺史,李遵勖请求自己的位序在他下面,皇上允许。后来李继昌为泾州守臣,暴染风眩,李遵勖不等皇上批准就赶紧去看望,皇上派使臣传令让他乘驿车前去。李遵勖回来后,上表自己弹劾自己,皇上让辅臣慰抚他。
李遵勖升任泽州防御使,又升为宣州观察使。他请求到地方任职,试试自己的能力。出京任澶州知州,皇上在长春殿给他赐宴。他在地方,正赶上黄河泛滥,将要毁坏桥梁,李遵勖监督工匠们,七天就修成了河堤。他被升为昭德军节度观察留后,任命为宁国军节度使,转到镇国军,任许州知州。多数水军不练习但却隶属军籍,李遵勖下令进行核实,有十分之七八的水军被去除。后来他因病请求用唐代韦嗣立的例子辞职,只求一个山林的封号,皇上不许。
当初在天圣年间,章献太后屏退左右问他:“人们有什么议论?”李遵勖不回答。太后坚持问他,李遵勖说:“臣没听到别的',只听人说天子已经成人,太后应该及时还政天子。”太后说:“我不留恋这个,只是皇上年少,内侍又多,恐怕皇上不能控制他们。”李遵勖曾献上三说五事来议论时政。晋国夫人林氏,因是太后的乳母多次干预国事,太后去世后,李遵勖暗中请求皇上把她安置到别的宫中,对她的行动进行探察,来压服众人的议论。他对朝政的辅助大多像这样。
李遵勖府中的花园、池塘是京城最好的。他嗜好奇石,募人运送,有从千里之外运来的。在园中建堂引水,用好的树木环绕在水边,延请当时的名人与他游乐。他跟杨亿学做文章,杨亿去世,他穿丧服。等他任许州知州时,祭奠杨亿之墓,痛哭而回。李遵勖还同刘筠友好,刘筠去世后,他抚恤刘筠的家属。李遵勖精通佛学,临死时,他与和尚楚圆做偈颂。他去世后,被赠官为中书令,谥号“和文”。他写有《间宴集》二十卷、《外馆芳题》七卷。
【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遵勖,字公武,崇矩孙,继昌子也。生数岁,相者曰:“是当以姻戚贵。”少学骑射,驰冰雪间,马逸,坠崖下,众以为死,遵勖徐起,亡恙也。
及长,好为文词,举进士。大中祥符间,召对便殿,尚万寿长公主。初名勖,帝益 “遵”字,升其行 ·为崇矩子。授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赐第永宁里。主下嫁,而所居堂甃或瓦甓多为鸾凤状,遵勖令隐去;主服有龙饰,悉屏藏之,帝叹喜。
领澄州刺史,坐私主乳母,谪均州团练使,徙蔡州。逾年,起为太子左卫率府副率,复左龙武军将军,领宏州团练使,真拜康州团练使,给观察使禄。时继昌官刺史,遵勖请班 ·其下,许之。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既还,上表自劾,帝使辅臣慰谕之。
迁泽州防御使,又迁宣州观察使。求补郡自试,出知澶州,赐宴长春殿。在郡,会河水溢,将坏浮梁,遵勖督工徒,七日而堤成。迁昭德军节度观察留后,拜宁国军节度使,徙镇国军、知许州。水军多不练习而隶籍,遵勖命部校按劾,拔去十七八。复以疾请援唐韦嗣立故事,求山林号,诏不许。
初,天圣间,章献太后屏左右问曰:“人有何言?”遵勖不答。太后固问之,遵勖曰:“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 ”太后曰:“我非恋此,但帝少,内侍多,恐未能制之也。”尝上三说五事以论时政。晋国夫人林氏,以太后乳母,多干预国事,太后崩,遵勖密请置之别院,出入伺察之,以厌服众论。其补助居多类此。
所居第园池冠京城。嗜奇石,募人载送,有自千里至者。构 ·堂引水,环以佳木,延一时名士大夫与宴乐。师杨亿为文,亿卒,为制服。及知许州,奠亿之墓,恸哭而返。又与刘筠相友善,筠卒,存恤其家。通释氏学,将死,与浮图楚圆为偈颂。卒,赠中书令,谥曰和文。有《间宴集》二十卷,《外馆芳题》七卷。
——选自《宋史·李遵勖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名勖,帝益 “遵”字 益:增加
B.升其行为崇钜子 行:品行
C.遵勖请班 其下 班:排序
D.构 堂引水,环以佳木 构:修建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B.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C.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D.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遵勖小时就曾被占卜的人认为日后当因是皇亲国戚而富贵,他后来果然考中进士,并成为驸马,被赐予驸马都尉之职。
B.李遵勖为人谨慎,府第中带有凤、龙等的器物,或命拆除,或隐藏起来;可也曾因犯错而被贬,但不久又被起用。
C.李遵勖自己请求到地方任职来试试自己的能力。在任澶州刺史之时,为防止黄河泛滥,他监督工匠施工,七天就修成了大堤。
D.李遵勖对朝政多有辅助,他曾劝章献皇后还政天子,也曾暗中请求皇帝把晋国夫人安置在别的宫中以压服众人的议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水军多不练习而隶籍,遵勖命部校按劾,拔去十七八。(5分)
(2)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5分)
答案:
4.B( 行,辈分)
5.B(注意“遵勖”“帝”的语法位置,依据句意断句。)
6.C(不是“防止黄河泛滥”,文中“会河水溢”,表明黄河已经泛滥。)
7.(1)水军大多不练习但却隶属军籍,李遵勖下令进行考察核验,有十分之七八的水军被裁撤。
(隶籍,隶属军籍,1分;按劾,考察核验,1分;拔去,裁撤,去除,1分。句意2分。)
(2)臣没有听到别的,只听人说天子已经成人,太后应该及时还政天子。
(但,只是,1分;既冠,成年;以时,及时,按时,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遵勖,字公武,是李崇矩的孙子、李继昌的儿子。他几岁时,占卜的人说:“这孩子将因是皇亲国戚而富贵。”少年时学骑射,在冰雪上驰骋,马脱缰而跑,他掉到崖下,众人以为他死了,李遵勖慢慢起来,没受伤害。
等他长大后,好做文章,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大中祥符年间,他被皇上召到便殿奏对,娶万寿长公主。开始他叫李勖,真宗给他加上“遵”字,升他的辈份为李崇矩的儿子。授予他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赐府第永宁里。公主下嫁,但所住的房屋或井壁的砖瓦多是鸾凤的形状,李遵勖下令拆去;公主的衣服有龙的装饰,他就都藏起来。皇上很高兴。
李遵勖任澄州刺史,因私主乳母被贬为均州团练使,转到蔡州。第二年,皇上起用他为太子左卫率府副率,恢复他的左龙武军将军之职,为宏州团练使,实际为康州团练使,给他观察使的俸禄。当时李继昌是刺史,李遵勖请求自己的位序在他下面,皇上允许。后来李继昌为泾州守臣,暴染风眩,李遵勖不等皇上批准就赶紧去看望,皇上派使臣传令让他乘驿车前去。李遵勖回来后,上表自己弹劾自己,皇上让辅臣慰抚他。
李遵勖升任泽州防御使,又升为宣州观察使。他请求到地方任职,试试自己的能力。出京任澶州知州,皇上在长春殿给他赐宴。他在地方,正赶上黄河泛滥,将要毁坏桥梁,李遵勖监督工匠们,七天就修成了河堤。他被升为昭德军节度观察留后,任命为宁国军节度使,转到镇国军,任许州知州。多数水军不练习但却隶属军籍,李遵勖下令进行核实,有十分之七八的水军被去除。后来他因病请求用唐代韦嗣立的例子辞职,只求一个山林的封号,皇上不许。
当初在天圣年间,章献太后屏退左右问他:“人们有什么议论?”李遵勖不回答。太后坚持问他,李遵勖说:“臣没听到别的,只听人说天子已经成人,太后应该及时还政天子。”太后说:“我不留恋这个,只是皇上年少,内侍又多,恐怕皇上不能控制他们。”李遵勖曾献上三说五事来议论时政。晋国夫人林氏,因是太后的乳母多次干预国事,太后去世后,李遵勖暗中请求皇上把她安置到别的宫中,对她的行动进行探察,来压服众人的议论。他对朝政的辅助大多像这样。
李遵勖府中的花园、池塘是京城最好的。他嗜好奇石,募人运送,有从千里之外运来的。在园中建堂引水,用好的树木环绕在水边,延请当时的名人与他游乐。他跟杨亿学做文章,杨亿去世,他穿丧服。等他任许州知州时,祭奠杨亿之墓,痛哭而回。李遵勖还同刘筠友好,刘筠去世后,他抚恤刘筠的家属。李遵勖精通佛学,临死时,他与和尚楚圆做偈颂。他去世后,被赠官为中书令,谥号“和文”。他写有《间宴集》二十卷、《外馆芳题》七卷。
《宋史·李遵勖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李遵勖,字公武,崇矩孙,继昌子也。生数岁,相者曰:“是当以姻戚贵。”少学骑射,驰冰雪间,马逸,坠崖下,众以为死,遵勖徐起,亡恙也。
及长,好为文词,举进士。大中祥符间,召对便殿,尚万寿长公主。初名勖,帝益 “遵”字,升其行 ·为崇矩子。授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赐第永宁里。主下嫁,而所居堂甃或瓦甓多为鸾凤状,遵勖令隐去;主服有龙饰,悉屏藏之,帝叹喜。
领澄州刺史,坐私主乳母,谪均州团练使,徙蔡州。逾年,起为太子左卫率府副率,复左龙武军将军,领宏州团练使,真拜康州团练使,给观察使禄。时继昌官刺史,遵勖请班 ·其下,许之。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既还,上表自劾,帝使辅臣慰谕之。
迁泽州防御使,又迁宣州观察使。求补郡自试,出知澶州,赐宴长春殿。在郡,会河水溢,将坏浮梁,遵勖督工徒,七日而堤成。迁昭德军节度观察留后,拜宁国军节度使,徙镇国军、知许州。水军多不练习而隶籍,遵勖命部校按劾,拔去十七八。复以疾请援唐韦嗣立故事,求山林号,诏不许。
初,天圣间,章献太后屏左右问曰:“人有何言?”遵勖不答。太后固问之,遵勖曰:“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 ”太后曰:“我非恋此,但帝少,内侍多,恐未能制之也。”尝上三说五事以论时政。晋国夫人林氏,以太后乳母,多干预国事,太后崩,遵勖密请置之别院,出入伺察之,以厌服众论。其补助居多类此。
所居第园池冠京城。嗜奇石,募人载送,有自千里至者。构 ·堂引水,环以佳木,延一时名士大夫与宴乐。师杨亿为文,亿卒,为制服。及知许州,奠亿之墓,恸哭而返。又与刘筠相友善,筠卒,存恤其家。通释氏学,将死,与浮图楚圆为偈颂。卒,赠中书令,谥曰和文。有《间宴集》二十卷,《外馆芳题》七卷。
——选自《宋史·李遵勖传》
【译文】
李遵勖,字公武,是李崇矩的孙子、李继昌的儿子。他几岁时,占卜的人说:“这孩子将因是皇亲国戚而富贵。”少年时学骑射,在冰雪上驰骋,马脱缰而跑,他掉到崖下,众人以为他死了,李遵勖慢慢起来,没受伤害。
等他长大后,好做文章,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大中祥符年间,他被皇上召到便殿奏对,娶万寿长公主。开始他叫李勖,真宗给他加上“遵”字,升他的辈份为李崇矩的儿子。授予他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赐府第永宁里。公主下嫁,但所住的房屋或井壁的砖瓦多是鸾凤的形状,李遵勖下令拆去;公主的衣服有龙的装饰,他就都藏起来。皇上很高兴。
李遵勖任澄州刺史,因私主乳母被贬为均州团练使,转到蔡州。第二年,皇上起用他为太子左卫率府副率,恢复他的`左龙武军将军之职,为宏州团练使,实际为康州团练使,给他观察使的俸禄。当时李继昌是刺史,李遵勖请求自己的位序在他下面,皇上允许。后来李继昌为泾州守臣,暴染风眩,李遵勖不等皇上批准就赶紧去看望,皇上派使臣传令让他乘驿车前去。李遵勖回来后,上表自己弹劾自己,皇上让辅臣慰抚他。
李遵勖升任泽州防御使,又升为宣州观察使。他请求到地方任职,试试自己的能力。出京任澶州知州,皇上在长春殿给他赐宴。他在地方,正赶上黄河泛滥,将要毁坏桥梁,李遵勖监督工匠们,七天就修成了河堤。他被升为昭德军节度观察留后,任命为宁国军节度使,转到镇国军,任许州知州。多数水军不练习但却隶属军籍,李遵勖下令进行核实,有十分之七八的水军被去除。后来他因病请求用唐代韦嗣立的例子辞职,只求一个山林的封号,皇上不许。
当初在天圣年间,章献太后屏退左右问他:“人们有什么议论?”李遵勖不回答。太后坚持问他,李遵勖说:“臣没听到别的,只听人说天子已经成人,太后应该及时还政天子。”太后说:“我不留恋这个,只是皇上年少,内侍又多,恐怕皇上不能控制他们。”李遵勖曾献上三说五事来议论时政。晋国夫人林氏,因是太后的乳母多次干预国事,太后去世后,李遵勖暗中请求皇上把她安置到别的宫中,对她的行动进行探察,来压服众人的议论。他对朝政的辅助大多像这样。
李遵勖府中的花园、池塘是京城最好的。他嗜好奇石,募人运送,有从千里之外运来的。在园中建堂引水,用好的树木环绕在水边,延请当时的名人与他游乐。他跟杨亿学做文章,杨亿去世,他穿丧服。等他任许州知州时,祭奠杨亿之墓,痛哭而回。李遵勖还同刘筠友好,刘筠去世后,他抚恤刘筠的家属。李遵勖精通佛学,临死时,他与和尚楚圆做偈颂。他去世后,被赠官为中书令,谥号“和文”。他写有《间宴集》二十卷、《外馆芳题》七卷。
《宋史·李遵勖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李遵勖,字公武,崇矩孙,继昌子也。生数岁,相者曰:“是当以姻戚贵。”少学骑射,驰冰雪间,马逸,坠崖下,众以为死,遵勖徐起,亡恙也。
及长,好为文词,举进士。大中祥符间,召对便殿,尚万寿长公主。初名勖,帝益 “遵”字,升其行为崇矩子。授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赐第永宁里。主下嫁,而所居堂甃或瓦甓多为鸾凤状,遵勖令隐去;主服有龙饰,悉屏藏之,帝叹喜。
领澄州刺史,坐私主乳母,谪均州团练使,徙蔡州。逾年,起为太子左卫率府副率,复左龙武军将军,领宏州团练使,真拜康州团练使,给观察使禄。时继昌官刺史,遵勖请班其下,许之。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既还,上表自劾,帝使辅臣慰谕之。
迁泽州防御使,又迁宣州观察使。求补郡自试,出知澶州,赐宴长春殿。在郡,会河水溢,将坏浮梁,遵勖督工徒,七日而堤成。迁昭德军节度观察留后,拜宁国军节度使,徙镇国军、知许州。水军多不练习而隶籍,遵勖命部校按劾,拔去十七八。复以疾请援唐韦嗣立故事,求山林号,诏不许。
初,天圣间,章献太后屏左右问曰:“人有何言?”遵勖不答。太后固问之,遵勖曰:“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 ”太后曰:“我非恋此,但帝少,内侍多,恐未能制之也。”尝上三说五事以论时政。晋国夫人林氏,以太后乳母,多干预国事,太后崩,遵勖密请置之别院,出入伺察之,以厌服众论。其补助居多类此。
所居第园池冠京城。嗜奇石,募人载送,有自千里至者。构堂引水,环以佳木,延一时名士大夫与宴乐。师杨亿为文,亿卒,为制服。及知许州,奠亿之墓,恸哭而返。又与刘筠相友善,筠卒,存恤其家。通释氏学,将死,与浮图楚圆为偈颂。卒,赠中书令,谥曰和文。有《间宴集》二十卷,《外馆芳题》七卷。
——选自《宋史·李遵勖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初名勖,帝益 “遵”字益:增加
B.升其行为崇钜子 行:品行
C.遵勖请班 其下 班:排序
D.构堂引水,环以佳木 构:修建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B.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C.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D.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遵勖小时就曾被占卜的人认为日后当因是皇亲国戚而富贵,他后来果然考中进士,并成为驸马,被赐予驸马都尉之职。
B.李遵勖为人谨慎,府第中带有凤、龙等的器物,或命拆除,或隐藏起来;可也曾因犯错而被贬,但不久又被起用。
C.李遵勖自己请求到地方任职来试试自己的能力。在任澶州刺史之时,为防止黄河泛滥,他监督工匠施工,七天就修成了大堤。
D.李遵勖对朝政多有辅助,他曾劝章献皇后还政天子,也曾暗中请求皇帝把晋国夫人安置在别的宫中以压服众人的议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水军多不练习而隶籍,遵勖命部校按劾,拔去十七八。(5分)
(2)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5分)
参考答案
4.B(行,辈分)
5.B(注意“遵勖”“帝”的语法位置,依据句意断句。)
6.C(不是“防止黄河泛滥”,文中“会河水溢”,表明黄河已经泛滥。)
7.(1)水军大多不练习但却隶属军籍,李遵勖下令进行考察核验,有十分之七八的水军被裁撤。
(隶籍,隶属军籍,1分;按劾,考察核验,1分;拔去,裁撤,去除,1分。句意2分。)
(2)臣没有听到别的,只听人说天子已经成人,太后应该及时还政天子。
(但,只是,1分;既冠,成年;以时,及时,按时,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遵勖,字公武,是李崇矩的孙子、李继昌的儿子。他几岁时,占卜的人说:“这孩子将因是皇亲国戚而富贵。”少年时学骑射,在冰雪上驰骋,马脱缰而跑,他掉到崖下,众人以为他死了,李遵勖慢慢起来,没受伤害。
等他长大后,好做文章,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大中祥符年间,他被皇上召到便殿奏对,娶万寿长公主。开始他叫李勖,真宗给他加上“遵”字,升他的辈份为李崇矩的儿子。授予他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赐府第永宁里。公主下嫁,但所住的.房屋或井壁的砖瓦多是鸾凤的形状,李遵勖下令拆去;公主的衣服有龙的装饰,他就都藏起来。皇上很高兴。
李遵勖任澄州刺史,因私主乳母被贬为均州团练使,转到蔡州。第二年,皇上起用他为太子左卫率府副率,恢复他的左龙武军将军之职,为宏州团练使,实际为康州团练使,给他观察使的俸禄。当时李继昌是刺史,李遵勖请求自己的位序在他下面,皇上允许。后来李继昌为泾州守臣,暴染风眩,李遵勖不等皇上批准就赶紧去看望,皇上派使臣传令让他乘驿车前去。李遵勖回来后,上表自己弹劾自己,皇上让辅臣慰抚他。
李遵勖升任泽州防御使,又升为宣州观察使。他请求到地方任职,试试自己的能力。出京任澶州知州,皇上在长春殿给他赐宴。他在地方,正赶上黄河泛滥,将要毁坏桥梁,李遵勖监督工匠们,七天就修成了河堤。他被升为昭德军节度观察留后,任命为宁国军节度使,转到镇国军,任许州知州。多数水军不练习但却隶属军籍,李遵勖下令进行核实,有十分之七八的水军被去除。后来他因病请求用唐代韦嗣立的例子辞职,只求一个山林的封号,皇上不许。
当初在天圣年间,章献太后屏退左右问他:“人们有什么议论?”李遵勖不回答。太后坚持问他,李遵勖说:“臣没听到别的,只听人说天子已经成人,太后应该及时还政天子。”太后说:“我不留恋这个,只是皇上年少,内侍又多,恐怕皇上不能控制他们。”李遵勖曾献上三说五事来议论时政。晋国夫人林氏,因是太后的乳母多次干预国事,太后去世后,李遵勖暗中请求皇上把她安置到别的宫中,对她的行动进行探察,来压服众人的议论。他对朝政的辅助大多像这样。
李遵勖府中的花园、池塘是京城最好的。他嗜好奇石,募人运送,有从千里之外运来的。在园中建堂引水,用好的树木环绕在水边,延请当时的名人与他游乐。他跟杨亿学做文章,杨亿去世,他穿丧服。等他任许州知州时,祭奠杨亿之墓,痛哭而回。李遵勖还同刘筠友好,刘筠去世后,他抚恤刘筠的家属。李遵勖精通佛学,临死时,他与和尚楚圆做偈颂。他去世后,被赠官为中书令,谥号“和文”。他写有《间宴集》二十卷、《外馆芳题》七卷。
关于《宋史·刘综传》原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原文】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雍熙二年举进士第,解褐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评事。代还,对便殿①,因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长吏,望慎择其人。”上嘉之,改太子中允。未几,李顺果为乱,复召见,面赐绯鱼② 。寻为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连丁家难,起知獉獉建安军。先是,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民输赋非便,综奏请降天长军为县,隶扬州,以六合县隶建安军,自是民力均济。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发运事,规画獉獉多迂滞。综因上言请复置都大发运司,专干其职。至道三年,迁太常丞,职事修举,多称荐之者。夏人扰西边,环庆大屯士马。诏徙综为陕西转运副使。时梁鼎议禁解盐③,官自货鬻。上乃命综置盐事。综条上利害,力言非便,卒罢其事。时灵州孤危,献言者或请弃之。综上言曰:“国家财力雄富,士卒精锐,而未能剪除凶孽者,诚以赏罚未行,而所任非其材故也。今或轻从群议,欲弃灵川,是中贼之奸计矣。且灵州民淳土沃,为西陲巨屏,所宜固守。”六年,迁起居舍人,再为河北转运使。时两河用兵,边事烦急,转漕之任,尤所倚办。综继领其职,号为详练。至是眷瞩甚厚,警急之际,辄资其奏处。契丹请和,乃遣近臣谕以擢用之意。景德三年,召拜户部员外郎。综言:“御史员数至少,每奉朝请,劾制狱,多以他官承之,甚紊彝制。望诏两制以上各举材堪御史者充,三院共置十员。若出使按狱獉獉,所经州郡,官吏能否,生民利病,刑狱枉滥,悉得察举。”四年,西幸獉獉,道出河阳境上。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以政绩闻,州民乞留,优诏嘉奖。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然尚气好胜,不为物论所许。
(选自《宋史·刘综传》,有删改)
【注】①便殿:古时皇帝休息宴饮的宫殿。②绯鱼:旧时朝官的服饰。③解盐:山西解池出产的盐。
【译文】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入仕任邛州军事推官,升任为大理评事。被征调回到京城,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题时,乘机进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的长官人选,希望慎重选择。”皇上赞许他,改任太子中允。不久,李顺果然作乱,皇上又召见他,当面赏赐他绯鱼。不久担任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为父亲守丧去职,后被起用掌管建安军。这之前,天长军和扬州六合县的百姓交纳赋税不方便,刘综奏请皇上改设天长军为县,隶属扬州,让六合县隶属于建安军,从此民力都得到调剂。当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管运输大事,谋划大多迂腐滞后。刘综因此向皇上进言请求恢复设置都大发运司,专门掌管运输职事。至道三年,刘综升迁为太常丞,职任上的事务全都井井有条,很多人称赞举荐他。夏人侵扰西部边境,环庆驻扎许多兵马。皇上下诏调任刘综为陕西转运副使。当时梁鼎进言禁止民间私自买卖食盐,由政府自己买卖。皇上就命令刘综安排食盐的买卖事务。刘综上奏折分条陈述利害关系,极力说明这样做不便利,最终废止了这件事。当时灵州孤立无援,处境危险,有人献计请求放弃它。刘综上言说:“国家财力雄厚,士卒精锐,却不能除去凶恶的敌人,这确实是因为赏罚制度没有推行,而且所任用的人不恰当。现在如果随意听从众人的建议,放弃灵州,这就中了敌人的奸计了。况且灵州民风淳朴,土地肥沃,是西部边境的重要屏障,所以应该固守。”六年,升迁起居舍人,第二次担任河北转运使。当时两河一带正在用兵,边事繁杂而紧急,转运的事,特别需要依靠他办理。刘综继任这一职务,被称赞为周到熟习。至此皇上对他更加厚待,情况紧急时,就把事情交给他处理。契丹请和后,就派遣近臣告知他提拔使用的心意。景德三年,召回任命他为户部员外郎。刘综说:“御史人员数量太少,每次接受朝廷任务,核查办理案件,大多用其他官员承担,很容易扰乱朝廷体制。希望下诏两制以上部门各推举才能胜任御史工作的人补充,三院共设置十人。如果出使查办案件,所经过的州郡,官吏能干与否,管理百姓政策的好与坏,审理案件的枉滥,全部能够考察了解。”四年,皇帝巡察西部,取道经过河阳境上。当时节度使王显生病回京,朝廷就任命刘综暂时管理孟州事务。不久召回,又离开京城担任并州知州。因有政绩闻名,州中百姓请求挽留,皇上下诏书嘉奖。回到朝廷,管理审官院,改任吏部郎中。刘综强悍聪敏,有管理才能,所到之处打击豪强大族,振兴文化法制,当时被称为干强有力的管理。然而尚气好胜,不为众议所赞许。
【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雍熙二年举进士第,解褐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评事。代还,对便殿①,因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长吏,望慎择其人。”上嘉之,改太子中允。未几,李顺果为乱,复召见,面赐绯鱼② 。寻为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连丁家难,起知獉獉建安军。先是,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民输赋非便,综奏请降天长军为县,隶扬州,以六合县隶建安军,自是民力均济。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发运事,规画獉獉多迂滞。综因上言请复置都大发运司,专干其职。至道三年,迁太常丞,职事修举,多称荐之者。夏人扰西边,环庆大屯士马。诏徙综为陕西转运副使。时梁鼎议禁解盐③,官自货鬻。上乃命综置盐事。综条上利害,力言非便,卒罢其事。时灵州孤危,献言者或请弃之。综上言曰:“国家财力雄富,士卒精锐,而未能剪除凶孽者,诚以赏罚未行,而所任非其材故也。今或轻从群议,欲弃灵川,是中贼之奸计矣。且灵州民淳土沃,为西陲巨屏,所宜固守。”六年,迁起居舍人,再为河北转运使。时两河用兵,边事烦急,转漕之任,尤所倚办。综继领其职,号为详练。至是眷瞩甚厚,警急之际,辄资其奏处。契丹请和,乃遣近臣谕以擢用之意。景德三年,召拜户部员外郎。综言:“御史员数至少,每奉朝请,劾制狱,多以他官承之,甚紊彝制。望诏两制以上各举材堪御史者充,三院共置十员。若出使按狱獉獉,所经州郡,官吏能否,生民利病,刑狱枉滥,悉得察举。”四年,西幸獉獉,道出河阳境上。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以政绩闻,州民乞留,优诏嘉奖。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然尚气好胜,不为物论所许。
(选自《宋史·刘综传》,有删改)
【注】①便殿:古时皇帝休息宴饮的宫殿。②绯鱼:旧时朝官的服饰。③解盐:山西解池出产
的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知獉獉建安军 起知:开始掌管
B.规画獉獉多迂滞 规画:谋划
C.若出使按狱獉獉 按狱:查办案件
D.四年,西幸獉獉 西幸:皇帝巡察西部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B.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C.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D.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综见解深刻,敢于发表个人意见。他预见到蜀地将会大乱,进谏皇上要慎重用人;灵州处境孤危时,有人建议放弃灵州,他认为灵州是重要屏障,应该固守。
B.刘综执政为民,一心为百姓着想。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的百姓交纳赋税不方便,他奏请皇上改变了这一现状;有人建议禁止民间私自买卖食盐,他表示反对。
C.刘综能力突出,深受大家称赞。担任太常丞时,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得到多人称赞举荐;担任河北转运使时,处理繁杂而紧急的事务,被称为周到熟习。
D.刘综忠于国家,积极建言献策。他建议恢复设置都大发运司,专门掌管运输职事;针对御史人员过少,遇事需借用其他部门官员的情况,他建议增加御史人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乃命综置盐事。综条上利害,力言非便,卒罢其事。
译文:▲
(2)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
译文:▲
答案:
4.A(应解释为“被起用掌管”)
5.C(据句意即可)
6.A(“预见到蜀地将会大乱”错,原文没有相关信息)
7.(1)皇上就命令刘综安排食盐的买卖事务。刘综上奏折分条陈述利害关系,极力说明这样做不便利,最终废止了这件事。(“条”“便”“罢”各1分,句意准确连贯2分)(2)当时节度使王显生病回京,(朝廷)任命刘综暂时管理孟州事务。不久(被)召回,又离开京城担任并州知州。(“被疾”“权”“知”各1分,句意准确连贯2分)
【参考译文】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入仕任邛州军事推官,升任为大理评事。被征调回到京城,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题时,乘机进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的长官人选,希望慎重选择。”皇上赞许他,改任太子中允。不久,李顺果然作乱,皇上又召见他,当面赏赐他绯鱼。不久担任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为父亲守丧去职,后被起用掌管建安军。这之前,天长军和扬州六合县的百姓交纳赋税不方便,刘综奏请皇上改设天长军为县,隶属扬州,让六合县隶属于建安军,从此民力都得到调剂。当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管运输大事,谋划大多迂腐滞后。刘综因此向皇上进言请求恢复设置都大发运司,专门掌管运输职事。至道三年,刘综升迁为太常丞,职任上的事务全都井井有条,很多人称赞举荐他。夏人侵扰西部边境,环庆驻扎许多兵马。皇上下诏调任刘综为陕西转运副使。当时梁鼎进言禁止民间私自买卖食盐,由政府自己买卖。皇上就命令刘综安排食盐的买卖事务。刘综上奏折分条陈述利害关系,极力说明这样做不便利,最终废止了这件事。当时灵州孤立无援,处境危险,有人献计请求放弃它。刘综上言说:“国家财力雄厚,士卒精锐,却不能除去凶恶的敌人,这确实是因为赏罚制度没有推行,而且所任用的人不恰当。现在如果随意听从众人的建议,放弃灵州,这就中了敌人的奸计了。况且灵州民风淳朴,土地肥沃,是西部边境的重要屏障,所以应该固守。”六年,升迁起居舍人,第二次担任河北转运使。当时两河一带正在用兵,边事繁杂而紧急,转运的事,特别需要依靠他办理。刘综继任这一职务,被称赞为周到熟习。至此皇上对他更加厚待,情况紧急时,就把事情交给他处理。契丹请和后,就派遣近臣告知他提拔使用的心意。景德三年,召回任命他为户部员外郎。刘综说:“御史人员数量太少,每次接受朝廷任务,核查办理案件,大多用其他官员承担,很容易扰乱朝廷体制。希望下诏两制以上部门各推举才能胜任御史工作的人补充,三院共设置十人。如果出使查办案件,所经过的州郡,官吏能干与否,管理百姓政策的好与坏,审理案件的枉滥,全部能够考察了解。”四年,皇帝巡察西部,取道经过河阳境上。当时节度使王显生病回京,朝廷就任命刘综暂时管理孟州事务。不久召回,又离开京城担任并州知州。因有政绩闻名,州中百姓请求挽留,皇上下诏书嘉奖。回到朝廷,管理审官院,改任吏部郎中。刘综强悍聪敏,有管理才能,所到之处打击豪强大族,振兴文化法制,当时被称为干强有力的管理。然而尚气好胜,不为众议所赞许。
高遵裕,字公绰,忠武军节度使琼之孙也。以父任累迁供备库副使、镇戎军驻泊都监。夏人寇大顺城,谅祚中矢遁。会英宗晏驾,遣遵裕告哀,抵宥州下宫,夏人遣王盥受命,以吉服至,遵裕切责之,遂易服。既而具食上宫,语及大顺城事,盥曰:“剽掠辈耳。”遵裕曰:“若主寇边,扶伤而循,斯言非妄邪!”夏人以为辱,亟遣人代对,终食不敢发口,辄忿怒曰:“王人蔑视下国,弊邑虽小,控弦十数万,亦能躬执橐K,与君周旋。”遵裕_目曰:“主上天纵神武,毋肆狂蹶,以干诛夷。”时谅祚觇于屏间,摇手使止。神宗闻而嘉之,擢知保安军。
横山豪欲向化,帝使遵裕谕种谔图之。谔遂取绥州。帅怒谔擅发兵,欲正军法,谔惧,称得密旨于遵裕,故谔被罪,遵裕亦降为乾州都监。迁通事舍人,主管西路羌部,驻古渭砦,分所部羌兵为三等,教为军法。
熙宁初,朝廷用王韶复洮、陇,命为秦凤路沿边安抚,以遵裕副之。寻以古渭为通远军,命知军事。明年,持附顺羌部图籍及绘青唐、武胜形势入献,擢引进副使、带御器械,俾归治师。师次庆平堡,夜行,晨至野人关,羌人旅拒,引亲兵一鼓破之。进营武胜城下,羌众逃去,遂据其城。诏建为镇洮军,又命知军事。寻以熙、河、洮、岷、通远为一路,进西上阁门使、荣州刺史,充总管,复知通远军。
明年,韶欲取河州,遵裕曰:“古渭举事,先建堡砦,以渐而进,故一举拔武胜。今兵与粮未备,一旦越数舍图人之地,使彼阻要害,我军进退无所矣。”韶与李宪笑曰:“君何遽相异邪?”檄使守临洮。韶攻河州,果不克。帝善遵裕议,令专管洮、岷、叠、岩未款附者。
遵裕以俞龙珂地有盐井,遂筑盐川砦。瞎吴叱率诸羌胁青唐,欲扰边,诏遣张玉攻讨。遵裕曰:“青唐无罪,第为生羌所胁耳。”遣裨将与龙珂率众御之。青唐人见龙珂泣诉,瞎吴叱知不附己,溃去。从韶取岷州,下之,令士众曰:“生获老幼与得级同。”全活者以数万。捷闻,加岷州刺史。
明年,羌乘景思立之败,围河、岷二州,道路不通者几月。或请退保,遵裕曰:“敢议此者斩!”岷城军缺,守者恐,遵裕登西门,命将纵击,别选精骑由南门噪而出,合击之,羌败走。时朝廷以岷城远难守,议弃之。诏至,贼已溃矣。以功进团练使、龙神卫都指挥使、知熙州。坐荐张穆之为转运使,而穆之有罪,罢知颍州,未几,徙庆州,又坐事黜知淮阳军。
元丰四年,复知庆州。诏与诸路讨夏国。请济师,得东兵十一将,骑不足用,以群牧马益之。又令节制泾原兵,刘昌祚先至灵州,几得城,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计,遂以溃归,语在《昌祚传》。贬郢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复右屯卫将军,主管中岳庙。卒,年六十,赠永州团练使。绍圣中,崇赠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从弟遵惠。
遵惠字子育,以荫为供奉官。熙宁中,试经义中选,换大理评事。历三班院主簿、军器丞。
元v初,上疏言:“法度更张,事有当否,如先帝所施设,未可轻议。”擢太仆少卿,上太府卿,出知河中府,改河北路都转运使,未行,拜工部侍郎,以集贤殿修撰知郓州、河南、颖昌府,加宝文阁待制、知成德军。召为户部侍郎,以龙图阁学士知庆州。卒,年五十八,赠枢密直学士。
高遵裕,字公绰,是忠武军节度使高琼的孙子。因父亲的恩荫历迁供备库副使、镇戎军驻泊都监。夏人入侵大顺城,李谅祚中箭逃走。恰好英宗去世,派高遵裕向西夏告哀,到达宥州祖庙,夏人派王盥接待,王盥穿着吉服来,高遵裕严辞谴责他,他才换去吉服。不久在客馆摆上酒席,席间谈到大顺城的`事,王盥说:“你们是剽掠之徒。”高遵裕说:“你们的主上侵犯我们边境,负伤而逃,你的话不太荒谬了嘛!”夏人认为受了侮辱,立即派人应对,但来人终席没敢开口,王盥愤怒地说“:你蔑视我们夏国,我国城池虽小,也有十多万兵马,可以同你们在战场上一试高低。”高遵裕瞪着眼睛说“:我们主上有天赐的神武,你们别太张狂而去冒死。”当时李谅祚在屏风后偷看,摆手制止王盥。神宗听说后赞扬高遵裕,提升他为保安军知军。
横山豪杰想归宋,皇上让高遵裕告诉种谔谋取他们,种谔就攻取绥州。统帅因种谔擅自发兵而愤怒,想要对种谔处以军法,种谔恐惧,说是在高遵裕那得到的皇上密旨,因此种谔获罪,高遵裕也降为乾州都监。高遵裕升任通事舍人,主管西路羌部,驻在古渭寨,把他所部的羌兵分成三等,教他们学习军法。
熙宁初年,朝廷用王韶收复洮、陇二州,命令王韶为秦凤路沿边安抚,高遵裕为副安抚。不久把古渭寨作为通远军,任命高遵裕为知军。
第二年,他拿着归附的羌部的图籍和绘制的青唐、武胜的地形图入朝献给皇上,他被提升为引进副使、带御器械,让他回来治军。大军临时驻在庆平堡,晚上行军,早晨到野人关,羌人阻拒,高遵裕率亲兵一鼓作气打败敌人,在武胜城下安营,羌人逃走,就占据了武胜城。皇上下诏以武胜城为镇洮军,由高遵裕任知军。不久,以熙、河、洮、岷、通远为一路,高遵裕升任西上门使、荣州刺史、充任总管,仍为通远军知军。第二年,王韶想攻取河州,高遵裕说“:古渭寨举事时,是先建堡寨,循序渐进,故此一举攻下武胜城。现在兵马和粮草都不齐备,一旦离开大本营很远去夺人之地,假使敌人占据要害阻击我们,我军就进退两难了。”王韶和李宪笑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变了呢?”就派他守临洮。王韶攻打河州,果然没攻破。皇上赞同高遵裕的议论,命令他专管洮、岷、叠、岩州的没归附者。
高遵裕因俞龙珂的地界有盐井,于是筑盐川寨。瞎吴叱率诸羌威胁青唐,想侵扰边境,皇上下诏派张玉攻讨。高遵裕说“:青唐人没罪,只不过被生羌所胁迫罢了。”派副将和俞龙珂率众抵御瞎吴叱。青唐人见到俞龙珂哭诉,瞎吴叱知道青唐人不归附自己,就退去。高遵裕跟从王韶攻取岷州,攻下岷州后,高遵裕传令兵士说:“活捉老幼与得首级相同。”数万人得以活命。捷报传到京城,高遵裕加官为岷州刺史。
第二年,羌人乘景思立失败之机,围河、岷二州,道路几个月不通。有人请求退保别处,高遵裕说:“有敢议论这些的斩首!”岷州缺兵,守城者恐惧,高遵裕登上西门,派将纵入敌阵,又另选精骑兵从南门鼓噪而出,合击羌人,羌人败走。当时朝廷认为岷州城远难守,决定放弃。诏书到后,羌人已溃退了。高遵裕因功升为团练使、龙神卫都指挥使、熙州知州。因推荐张穆之为转运使,而张穆之有罪,他也获罪被罢为颍州知州。不久,转到庆州,又因事获罪,被罢为淮阳知军。
元丰四年(1081),又任庆州知州。皇上诏命他和诸路一起讨伐夏国,他请求增加兵将,得到东兵十一将,马不够用,就用群牧马补充。皇上又命令他节制泾原兵,刘昌祚先到灵州,差一点得到灵州城,高遵裕嫉妒他,故意不采纳刘昌祚的计谋,结果兵败而回,此事见《刘昌祚传》。高遵裕被贬为郢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后,高遵裕被任用为右屯卫将军,主管中岳庙。去世时,享年六十岁,被赠官为永州团练使。绍圣中期,推重他,赠他为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的官职。他的堂弟叫高遵惠。
《宋史·洪遵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洪遵,字景严,皓仲子也。自儿时端重如成人从师业文不以岁时寒暑辍父留沙漠母亡遵孺慕攀号既葬兄弟即僧舍肄词业夜枕不解衣以父荫补承务郎,与兄适同试博学宏词科,中魁选,赐进士出身。高宗以皓远使,擢为秘书省正字。中兴以来,词科中选即入馆,自遵始。绍兴二十五年,汤思退荐之,复入为正字。拜起居舍人。奏乞以经筵官除罢及封章进对、宴会锡予、讲读问答等事,萃为一书,名之曰《迩英记注》。其后乾道间又有《祥曦殿记注》,实自遵始。又因面对,论铸钱利害,帝嘉纳之。二十九年,拜中书舍人。殿前裨将辅逵转防御使,王纲转团练使,遵言:“近制管军官十年始一迁,今两人不满岁,安得尔?”时勋臣子孙多躐居台省,遵极言乞明有所止。上皆可其奏。三十年正月,试吏部侍郎。异时选人诣曹改秩,吏倚为市,毫毛不中节,必巧生沮阂,须赂饷满欲乃止。遵明与约,苟于大体无害,先行后审,荐员有定限,而举者周遮重复,请凡如是者得通劾之。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命其尚书苏保衡由海道窥二浙,朝廷以浙西副总管李宝御之。宝兵平江,守臣朱翌素与宝异,朝议以遵尝荐宝,乃命遵知平江。及宝以舟师捣胶西,凡资粮、器械、舟楫皆遵供亿,宝成功而归,遵之助为多。乾道六年,起知信州。徙知太平州。楚地旱,旁县振赡者虑不早,施置失后先,或得米而亡以炊,或阖户饿莩而廪不至。遵简宾佐,随远近壮老以差赋给,蠲租至十九,又告籴于江西,得活者不啻万计。戍兵乘时盗利,曹伍剽于野,尽执拘以归其军。故当大札瘥而邑落晏然。徙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兼行宫留守。淳熙元年十一月,薨,年五十有五。谥文安。
(摘编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译文:
洪遵字景严,洪皓的次子。在儿时就端正庄重如同成年人。随从老师学习文化,不因为天时寒暑而中止。父亲出使滞留北方沙漠,母亲去世,洪遵尊重敬爱母亲,抱母号哭。安葬之后,兄弟便住在寺庙中学习文化,夜枕书籍不解衣安寝。由于父亲之故被荫补为承务郎,同兄长洪适同时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中首名,被赐为进士出身。高宗因父亲洪皓出使远方,擢升他为秘书省正字。宋建立以来,考中博学宏词科便入馆任职,从洪遵开始。绍兴二十五年,汤思退推荐他,又入朝任正字。任命他为起居舍人。洪遵上奏请求将经筵官的任免和封章进对、宴会赐予、讲读问答等事,汇编成一书,取名为《迩英记注》。此后乾道年间又有《祥曦殿记注》,实际上是从洪遵开始的。又乘当面问对之机,论述铸钱的利害得失,皇帝嘉奖采纳了他的意见。绍兴二十九年,任中书舍人。殿前偏将辅逵转任防御使,王纲转任团练使,洪遵说:“近来规定管军官十年才能一迁,现在两人任期不满,怎么能得此官职?”当时勋臣子孙大都超越等级位居台省,洪遵极力论说请求明令禁止。皇帝都准许了他的奏议。
绍兴三十年正月,任吏部侍郎。过去选官到府曹改秩,官吏依靠手中权力买卖官职,丝毫不中意,必然巧生各种关节阻碍,必须贿赂得到满足为止。洪遵明确约定,如果大体上没有缺点,应先行后审,荐员也应有定额,而举荐的人却卖权弄奸,巧为周章,洪遵请求凡像这样的一律弹劾。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命令尚书苏保衡从海路窥视两浙,朝廷命浙西总管李宝率兵抵御敌人。李宝驻兵平江,守将朱翌向来同李宝不和,朝廷议论因洪遵曾经推荐李宝,于是命令洪遵主管平江。等到李宝率领水军直捣胶西,凡是物资粮饷、器械、舟船等都是洪遵供应,李宝战胜归来,洪遵给予的帮助最多。乾道六年,洪遵被起用主管信州。迁官执掌太平州。楚地大旱,旁县赈济的官员没有及早考虑,措施失当,老百姓有的得到米而没办法煮熟,有的`全家饿死而公家赈济的粮食却没有送达。洪遵选派出官员,随远近老壮的不同分别供给粮食,免除租税的十分之九,又从江西买进粮食,得以活命的百姓数以万计。戍兵乘饥荒盗窃,结成团伙在外剽夺,洪遵将他们全部拘捕归还其军中。因此遭遇大灾荒而境内安然如故。迁官执掌建康府,任江东安抚使,兼任行宫留守。淳熙元年十一月,去世,时年五十五岁,谥号“文安”。
宋史·李清臣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清臣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清臣传原文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宋史·李清臣传翻译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就知道读书,每天读书几千字。他家有客人从京城来,和他哥哥谈到佛寺遭火灾,李清臣在傍边插嘴说:“这就是所谓灾,可能是为害人民太甚,老天要儆戒吧?”他的哥哥惊异地说:“他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户。”
治平二年,应秘阁考试,欧阳修说:“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就荒谬了。”当时大雨成灾,几次出现灾异,议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到朝廷对答之时,有人说:“应该用《五行传》说的‘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一定能擢取上等。”李清臣说:“我不相信。民间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善于制止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去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要解除百姓的疾苦而已。”对策被选中入等,名声很盛。英宗说:“像李清臣这样的人,公议都认为可用,难道能因为是亲戚就压抑他吗?”不久下诏推举馆阁官员,欧阳修举荐李清臣,得以任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殿试考取进士,李清臣在策问中提问说:“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劝勉,撤消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不富裕,以赏赐土地的办法去柔服远方而异族的`患害并未平息,宽缓财利以方便百姓而商人的路仍不畅通。可行的就沿袭,不可行的就改革,惟求适中为贵,圣人也没有定规。”当时鄜延失陷金明寨,主将张舆阵亡,章惇大怒,建议把全军四千人都杀掉。李清臣说:“现在如果把官吏士兵都杀掉,以后出现主将战死的情况必然会全军降敌了。”于是只杀了牙兵十六人。仆射韩忠彦和他有勾结,专听他的话,排挤范纯礼、张舜民,不让吕希纯、刘安世入朝,都是他的主意。不久,李清臣被曾布陷害,出朝为大名府知府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 宋史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