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测量学试题及答案(共含12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象牙山小诸葛”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地形图 直线定向 GIS 地物 测设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x轴,以东西方向为y轴。
2、在测量中,将地表面当平面对待,指的是在 10km 范围内时,距离测量数据不至于影响测量成果的精度。
3、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
4、地面某点的经度为131°58′,该点所在统一6°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是 5、水准测量中,转点TP的作用是。 6、经纬仪的视准轴应垂直于。
7、用钢尺在平坦地面上丈量AB、CD两段距离,AB往测为476.4m,返测为476.3m;CD往测为126.33m,返测为126.3m,则AB比CD丈量精度要高。
8、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有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 9、某直线的方位角为123°20′,其反方位角为 303°20′ 10、GPS定位系统采用的坐标是WGS-84 11、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12、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 梯形分幅 和 矩形分幅 。
13、山脊的等高线应向下坡方向凸出,山谷的等高线应向上坡方向凸出。
14、在1∶地形图上,量得某直线的图上距离为18.17cm,则实地长度为363.4m。 三、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测量工作分为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两部分。(√ ) 2.3°带是从3°开始,自西向东每隔3°为一带。(× )
3.用水准仪测量地面点高程,在一个测站可以测量多个未知点的高程。 (√ )
4.在水准测量中,后、前视距大致相等的目的是消除十字丝横丝不垂直竖轴的影响。。(×) 5.测量?A?100?,?B?50?,测角中误差均为10〃,所以A角的精度高于B角。(×) 6.双盘位观测某个方向的竖直角可以消除竖盘指标差的影响°。………………………(√) 7.地形图比例尺越小,其精度就越高。(× )
8.在测量工作中无论如何认真仔细,误差总是难以避免的。(×)
9.导线测量中,边越长量距误差越大。因此边越短,导线的精度就越高。(×) 10.测量中,增加观测次数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系统误差。(×)
a) 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A点的高斯坐标为xA?112240m,yA?19343800m,则A点所在6°带的带号及中央子
午线的经度分别为( D ) A 11带,66 B 11带,63 C 19带,117 D 19带,111
2、对高程测量,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是( D )。
A 在以1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B 在以2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C 不论多大距离都可代替 D 不能代替
3、水准测量中,设后尺A的读数a=2.713m,前尺B的读数为b=1.401m,已知A点高程为
15.000m,则视线高程为( B )m。 A.13.688 B.16.312 C.16.401 D.17.713
4、水平角观测时,照准不同方向的目标,应如何旋转照准部?( A )
A.盘左顺时针、盘右逆时针方向 B.盘左逆时针、盘右顺时针方向 C.总是顺时针方向 D.总是逆时针方向
5、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5°,也可以用( C )的象限角表示。
A N45°E B N45°W C S45°W D S45°E
6、使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放样时,屏幕显示的水平距离差为(B )
A 设计平距减实测平距 B 实测平距减设计平距 C 设计平距减实测斜距 D 实测斜距减设计平距 7、测量了两段距离及其中误差分别为:d1=136.46m±0.015m,d2=960.76m±0.025m,比较它们测距精度的结果为( C )。
A d1精度高
B 精度相同
C d2精度高 D 无法比较
8、下面那种说法是错误的( A )。
A 等高线在任何地方都不会相交 B 等高线一定是闭和的连续曲线 C 同一等高线上的点的高程相等 D 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
9、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包括测设(A)。
A 水平角、水平距离与高程 B 水平角与水平距离 C 水平角与高程 D 水平距离与高程
10、隧道测量中,腰线的作用是控制掘进(A)。
A 高程与坡度 B 高程 C 坡度 D 方向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什么是偶然误差?它有哪些特性?
定义:相同的观测条件,若误差在数值和符号上均不相同或从表面看无规律性。如估读、气
泡居中判断等。
偶然误差的特性:(1)有界性 (2)渐降性 (3)对称性 (4)抵偿性
2、等高线有哪些特性?
① 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相等。 ②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③ 等高线只有在陡崖或悬崖处才会重合或相交。
④ 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改变方向,因此山脊线与山谷线应和改变方向处的等高线的切线垂直相交。
⑤ 在同一幅地形图内的基本等高距相同,等高线平距大表示地面坡度小;等高线平距小则表示地面坡度大;平距相等则坡度相同。倾斜平面的等高线是一组间距相等且平行的直线。
3、水平角与竖直角的取值范围是如何定义的?有何不同?
水平角是测站与地面任意两点连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的夹角,取值范围为0~360°。 竖直角是视线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仰角的取值范围为0~90°,俯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4、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相等?
水准仪视准轴不平行于管水准器轴之差称为i角,当每站的前后视距相等时,i角对前后视读数的影响大小相等,符号相同,计算高差时可以抵消。
5、有哪几项测设的基本工作?测定与测设有何不同 基本工作有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已知水平角的测设和已知高程的测设。测设是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位置、尺寸及其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测定是将地物和地貌测绘成一张图的过程。
六、计算题(共30分)
1、我国境内某点的高斯横坐标Y=27365759.13m,则该点坐标属于3°还是6°,代号是多
少?离中央子午线是多少?该点位于其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哪一边?(4分)
答案: 3°带坐标,带号为 27 ,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87°,横坐标的实际值为-134240.87m,该点位于其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以西。
??
3、如图所示,已知?AB?4500?00??,?CD?11645?00??,观测左角值如下:∠
B?23930?00??,∠1 ?14744?30??, ∠2 ?21450?00??,∠D ?18941?30??。 (共10分)
求①闭合差?(4分);
②分配闭合差后的角值(2分); ③求?1B(4分)
答案:①∑β测-∑β理=60〃或∑β理-∑β测=-60〃
② 239°29′45〃;147°44′15〃;214°49′45〃;189°41′15〃 ③ α1B=284°29′45〃;α12=72°14′00〃
5、设M、N为已知点,其坐标为XM=27354.48m、YM=37654.32m、XN=27468.48m、YN=37540.32m、Q为待设点,其设计坐标为XQ=27254.48m、YQ=37754.32m,计算以M为极点的放样数据。
①测设数据β;(4分) ②测设距离D (2分); ③测设步骤(4分)
答案:1)、D=141.4m β=180°00′00〃
精选测量学试题整理
填空题
1. 测量的基本工作: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
2.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3. 闭合水准路线测得的高差总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
4. 观测误差来源于仪器误差、人的感官能力限制和外界环境(如湿度、温度、风力、大气折光等)的影响,这三方面的客观条件统称为观测条件。
5. 地物符号: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注记符号。
6. 水准测量的校核方法:测站校核(1.改变仪器高法;2.双面尺法)、路线校核(1.附和水准路线校核;2.闭合水准路线校核;
3.支水准路线校核)
7. 两点之间的高差与高程起算面(水准面选择)无关。
8. 地面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绝对高程或称海拔,简称高程。
9. 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180°。
10. 测量工作中采用的标准方向: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方向。
11. 地图上相邻等高线的高差就是等高距。地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12. 评定观测值精度的标准:中误差、相对误差、容许误差。
13. 经纬仪的使用可概括为:对中?整平?瞄准?读数四步(安置
包括对中和整平两项工作,目的是使仪器中心与地面点标志的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并使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观测包括瞄准和读数)。
14. 比例尺包括: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
名词解释
1. 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出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根据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2. 测量学: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测定地面点的位置和高程,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的学科。
3. 偶然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的测量值序列中数值、符号不定,但又服从于一定统计规律的'测量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4. 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的测量值序列中数值、符号保持不变或按某确定规律变化的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5. 竖直角:在同一竖面内,测站点至观测目标的方向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称为竖直角。
6. 水平角:由一点到两个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所构成的角度,称为水平角。
7. 直线定向:确定地面上一条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关系,称为直线定向。
8. 视距测量:视距测量属于光学测距中的定角测距,它是利用望
远镜内十字丝平面上的上丝和下丝配合视距尺,根据几何光学和三角学原理,同时测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9. 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线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某直线的水平角度,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10. 比例尺:地图上某一线短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之比,称为比例尺
简答题
1. 大地水准面的特征?
① 大地水准面为封闭曲面
② 是一个重力等位面,与重力方向线垂直
③ 高程起算面
④ 略有起伏、不规则的曲面
1. 视差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 2. 视差产生的原因:由于度量标尺(分划板)与被测物体(像)
不 共面,使得当眼睛晃动(观察位置稍微改变)时,标尺与被测物体之间会有相对移动。
消除视差的方法:若待测像与标尺(分划板)之间有视差时,说明两者不共面,应稍稍调节像或标尺(分划板)的位置,并同时微微晃动眼睛,直到待测像与标尺之间无相对移动即无视差。
3. 测回法操作步骤?
盘左:瞄准左边目标A,进行读数记a1,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
瞄准右边目标B,进行读数记b1,计算上半测回角值β左=b1-a1 。
盘右:瞄准右目标B,进行读数记b2,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目标A,进行读数记a2,计算下半测回角值β右=b2-a2 。 检查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是否超限,计算一测回角值 。
测站观测完毕后,检查各测回角值互差不超过±24″,计算各测回的平均角值。
4. 四等水准测量操作步骤?
① 选取闭合水准路线,选点要选择在地面突出点,然后用步子量取两标尺的中点,安置仪器。 ② 观测顺序为:后黑—前黑—前红—后红
③ 四等水准尺的技术限定规定要符合
④ 每站读取8个数,计算十个数,各项计算值应该满足限差要求后才能迁站,否则返工。
⑤ 整个路线所测的高差闭合差不应超过高差闭合差准许值—±20√LMM,否则返工
⑥ 主意最后的检核计算。
5. 等高线的特性?p115
6. 偶然误差的特性?p14
计算题
1. p80第3题
2. p72第1题
3. 四等水准测量计算
(ps:简答题1、2、3、4我找不到明确的答案,谁知道具体答案欢迎与我讨论;另以上纯属个人整理,如有错误或补充欢迎指出,希望大家可以取得好成绩)
和②的平均值
右R 300 29 48 R-270°=+30 29 48
②
B 左L 93 18 40 90°-L = -3 18 40
③ -13
④-③ - 3 18 53
③和④的平均值
右R 266 40 54 -3 19 06= R-270°
④
24. 经纬仪满足的条件:照准部水准管轴垂直于仪器的竖轴、十字丝竖丝垂直于仪器的横轴、望远镜的视准轴垂直于仪器的横轴、仪器的横轴垂直于仪器的竖轴。
25.常见的距离测量方法有:钢尺测量、视距测量、光电测量。
26. 直线定线是用花杆将已知直线在实地上标定出来的工作
27.视线倾斜公式:
28. 直线定向是确定一条直线方向的工作。
29.罗盘仪由望远镜、罗盘盒、基座三部分组成。
30.全站仪:是由光电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和数据处理系统组合而成的测量仪器。
31. 真误差是观测值与真值的差值。
32.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仪器设备、观测者、外界环境。
33.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观测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若误差的大小及符号说明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称为系统误差。
34.偶然误差:从总体上看,误差的取值范围、大小和符号却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类误差成为偶然误差。
35. 偶然误差性质?①单峰性,②对称性,③偶然性,④补偿性
36.中误差:在实际测量工作中,不可能对某一量做无限多次观测,因此,定义按有限次数观测值的真误差求得的标准差的估值为中误差。
37.相对误差:用误差的绝对值与观测值之比来衡量精度高低的指标。
38.中误差:
39.用观测值,改正数确定中误差
观测次序 观测值 改正数 Vv改正数的平方 计算算术平均值x和中误差m
1 A1=35 42 49 ―4(A-A1) 16 算术平均值:(A)
观测值中误差:
2 A2=35 42 40 +5(A-A2) 25
3 A3=35 42 42 +3(A-A3) 9
4 A4=35 42 46 ―1(A-A4) 1
5 A5=35 42 48 ―3(A-A5) 9
5个观测值的和〖l〗 0 60
40.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41.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
42.高程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的工作。
43.导线:将侧区内的相邻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而构成的连续直线。
44.导线的布设分为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
45.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测距、测角、和联测
46.闭合导线计算表:
点号 转折角观测值 角度改正数 改正后角值 坐标方位角α 边长D 纵坐标增量X 横坐标增量Y 纵坐标 横坐标 点号
计算值
D×cosα 改正数 改正后 计算值
D×sinα 改正数 改正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500 500 1
131 17 00 236.75 -156.20 -3 -156.23 +177.91 -8 +177.83
2 66 35 01 +11 66 35 12 343.77 677.83 2
17 52 12 217.09 +206.62 -3 +206.59 +66.62 -8 +66.54
3 92 08 12 +11 92 08 23 550.36 744.37 3
290 00 35 154.32 +52.80 -2 +52.78 -145 -6 -145.06
4 113 53 45 +11 113 53 56 603.14 599.31 4
223 54 31 143.13 -103.12 -2 -103.14 -99.26 -5 -99.31
1 887 22 17 +12 87 22 29 500 500 1
131 17 00
2 2
751.29 +0.1 -10 0 +0.27 -27 0
359 59 15 +45 360
辅助计算
47.交会法定点分为测角交会和测边交会两种。
48.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49.地形图:表示地物和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图形。
50.地形图按比例尺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比例尺地形图。
51.比例尺精度:把相当于图纸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
52.地物符号按特点分为比例符号和半比例符号。
53.地貌符号的常见是等高线。
54.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接的闭合曲线。
55.等高距:相邻两等高线间的高差。
56.等高线平距:相邻两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
地形图基本等高距
地形类别 不同比例尺的基本等高距
1:500 1:1000 1: 1:5000
平原 0.5 0.5 1.0 1.0
微丘 0.5 1.0 2.0 2.0
重丘 1.0 1.0 2.0 5.0
山岭 1.0 2.0 2.0 5.0
57.垭口(鞍部):相对的两个山脊和山谷的汇聚处是马鞍形地形。
58. 等高线的种类:⑴基本等高线(又称首曲线),⑵加粗等高线(又称计曲线),⑶半距等高线(又称间曲线),⑷四分之一等高线(又称助曲线)。
59. 等高线的性质:⑴在同一直等高线上所有点的高程都相等。⑵每一条等高线都必须成一组闭合曲线。⑶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密度越大(平距越小),表示地面坡度越陡,反之。⑷山脊线、山谷线都要和等高线垂直相交。⑸等高线跨越河流时,不能直穿而过,要渐渐折向上游,过河后渐渐折向下游。⑹ 等高线通常不能相交或重叠,只有在绝壁和悬崖处才会重叠或相交。
60. 地面坡度i, i=h/d
61. .圆曲线测设元素
切线长 T=Rtan(α/2) 曲线长 L=Rα∏/180° 外距 E=R(secα/2-1) 切曲差 D=2T-L
主点里程的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YZ里程=ZY里程+L QZ里程=YZ里程-L/2 JD里程=QZ里程+D/2
63. 缓和曲线测设元素
TH=(R+p)tanα/2+q LH=R(α-2β0)∏/180°+2ls LY=R(α-2β0)∏/180°
EH=(R+p)secα/2-R DH=2TH-LH β0= ls×180°/2 R∏ p=ls/24 R q=ls/2
主点里程的计算
ZH里程=JD里程-TH HY里程=ZH里程+ls YH里程=HY里程+LY
HZ里程=YH里程+ls QZ里程=HZ里程-LH/2 JD里程=HZ里程+DH/2(校核)
河流底架=相邻断面间的高差/水平距离
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
为期十天的建筑工程测量实习展开了,在这期间,我学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根本
没有理论基础,我们就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进行测量实习前,这学期x老师经过对理论知识精细的讲解,我们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致使我们很好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对于学习建筑工程技术这一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更应当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
无人不知“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就是实践。《建筑工程测量》是这样,其它的还是如此。我们不能纸上谈兵,必须树立起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根本这一理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明确目标制定
没有航向的船,永远也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当然,没有目标的工作,永远也无法品尝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这次测量实习首先明确了我们的目标。我们这次为期十天的测量实习的内容主要有三项,地形图测绘、建筑物放样、道路圆曲线测设。
明确了目标,就应当为之拼搏。我们可不能盲目地拼搏,因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我们在进行测量实习初就对测量实习的进程做了相关计划。终于让我们少走了许多曲折之路。比如,我们每天实习都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那么我们准备仪器时就只带需要的仪器,而并非劳神、费力全都带到实习场地。虽然这是在实习期间的亲身体验,我们却对此受益终生。
三、树立起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我们《建筑工程测量》实习并非单枪匹马就能完成任务,必须由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比如,在进行碎部点的测量时,在同一时间我们需要立尺人员立足、观测人员读取数据、记录人员记录数据、绘图人员绘制草图等。为此,我们需要让组员们树立起团结协作的意识,早日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由此,我真的领悟到了“人心齐,泰山移。”的内涵了。如果我们这次测量实习没有组员齐心协力地奋进,我们也根本不可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实习任务。因此,团结协作是我们必然要做出的选择。
四、老师指导同学探讨
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离不开同学们的相互学习和探讨,更离不开x老师顶着烈日不畏艰辛仔细、耐心给我们的正确指导。让我们才茅塞顿开,思维也更加开阔,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吃苦耐劳自强不息
大家都明白一点,我们学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以后的工作地方一般大多是室外露天工作,遇到风吹日晒是再所难免。正如我们这次测量实习一样,由于时间是夏季,所以天气炎热。于是我们许多时候都是利用早、晚的这一段时间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早出晚归。虽然不习惯,但这是我们必然的选择。选择吃苦耐劳,选择自强不息。终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组员用十天辛勤的汉水换回了实习工作的圆满结束。
六、严格要求求真务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进行仪器操作时,务必按照正规的操作进行测量实习。我们实习相关内容时,也务必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否则,我们将走许多曲折之路。这就告诉我们必须将时代性与规律性相结合,运用创造性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在严格要求的同时还应求真务实地不断进取。
七、存在问题不断完善
我们这些天的实习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我们是团队工作,所以在组织协调人员任务时还有少许不足。有些仪器操作生疏,测量误差大等问题。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解决问题。那么,解决问题,首先就要熟练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其次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不断总结中前进,达到熟能生巧,为我所用的目的。最后要树立起失败乃成功之母的观念,不耻下问,虚心学习。
为期十天的建筑工程测量实习,不仅是我们对这学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在无形地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我坚信学会做人更重于学会做事。这次实习将时刻铭记心底,将我的心得运用于今后的人生道路上。
土木工程测量作为专业的一项基本功,是我们学习土木专业学生必须很好掌握的一项技能。为了提高我们的测绘能力,能更好的把实践和理论联系起来,城市建设系为我们开展了为期两个星期的工程测量实习。
我们的目的是小区域控制测量,用到的仪器有经纬仪,水准仪,标尺,脚架等等,更感谢学校为了使我们能更方便的测量,还为我们配备了先进的.全站仪。通过这次测量,巩固和深刻了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仪器的操作,并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作为一个户外的专业实习,我们有了经验,为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好了铺垫,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们一种精神,吃苦耐劳,独立自主,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它,提高对繁琐数据的运算能力。这些东西都是在平时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但他又是那么基础,重要,由此我又不得不想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
工程测量,它是个复杂的工作,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通过这次实习我彻彻底底的明白了测量她是一个团队的工作。我们组共有7个组员,必须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才能使工作的效率最大化,我作为组长,要负责安排好每个组员的任务,定好每天的工作的计划,还要保持和老师之间的联系。我想每个通过实习的同学都会在这点上有深刻的印象。
夫妻之间,亲兄弟之间难免都会吵架,我们这组人天天聚在一起,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做法,就会发生磕磕碰碰,闹的大家不愉快,但我们能够及时沟通了解,忘记不愉快,重新投入新的工作中。学校安排我们实习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实际操作仪器,所以我们之间要相互学习,不懂的就问,决不是为了赶时间,赶进度。不然就算了结束了实习,作业是完成了,但学校老师对我们的目的和期望却落在了过去的两个星期里了。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最大程度的做到了精确,每个数据都经过检验,没有上一步的验证绝不做下一步。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每次仪器在测量时都要经过对中整平,这个表面上看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但它必须做到精确精确再精确,只要不小心稍稍动一下仪器我们就要重新这一步工作,不然就会造成数据的误差,影响测量结果。还有一些很多人都会忽略的东西我们也绝不能不注意,路面上有多少个井盖,他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越是细小的东西越能表现出一个团队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团结就是力量,每个早上大家早早的起床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解决,有了误差大家一研究,分析原因,不厌其烦的反复测量,有了大家,我们的干劲十足。
我很珍惜学校给我的这次机会,在大学的几年中这样的机会不多,如果不好好把握每一次,等将来进入社会,早上工作岗位了,我们必定会后悔。平时看到的那一张张图纸,有时会觉得不懂,经过实习发下就你们简单,将实物和图纸联系在一起,学习起这个专业来就更简单,更上手了。总之,感谢老师,同学,我会好好记住这次难忘的经历,它永远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之一。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作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实训,才整整了解到,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我么团结起来,什么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另外这次测量实习也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将原本的一些“陌生人”联系的更紧密了。
当然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各有各的方法和见解,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错误的一方也不那么的固执,对的一方也不那么的显摆,忘记了昨天的不愉快,迎接新的朝阳!当然也相信学校让我们实训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每个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怎样熟练的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并且能够单独的完成一项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后进行轮换,以达到共同进行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在这一点上我们本组是做的很认真的,每个组员都分别进行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对全站仪测量都是在现场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对上一步的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做到步步有检核,回来后还要对内业进行准确计算,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避免测量的不准确还要进行重测。即使重测,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耐心、毅力和做事严谨的态度。所以我们一直在克服以前的缺点,一步一个脚印的想前迈进!
从这次实习中我总结出了几点来避免较大的误差,例如:
(1)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有晃动时,应该选择数据最小的时候进前一定将视野的气泡调平(两侧的线重合),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
(2)在读取数据时,每位成员都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果的报废。
(3)选点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4)团结就是力量,纪律才是保证经过每个组员的团结工作,在我们组的同学交流测量中的经验时,大家感觉收获都很多,有的说仪器的展点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误差的大小,有的说测量中点不能架设的太远,水准仪施测过程得使用以及架仪器过程中气泡的精确对中和整平,还有就是我们要有一颗爱护仪器的心,对所用的仪器要精心呵护,在学校如此,走上工作岗位后更要如此,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得麻烦等等吧。
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从这十天的测量中,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几个重要的人生的道理:
一、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要是互相配合的话,就会如同一盘散沙一样溃不成军,尤其是在配合如此重要的测量学中;
二、令人难忘的三周的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很多道理。
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量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一、目的与要求
本次实习目的与要求就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熟悉全站仪的使用,掌握导线控制网的布设、碎部测量和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分发仪器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习。先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在校内划定测区小组自行布设平面控制网,然后进行碎部测量和水准测量。水准点选在道路路边(不得将点选在道路中间,以免发生交通事故),点位确定后做好标记并编号。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并且观测的测站数为偶数。
二、水准仪的使用
1:安置仪器
2:粗略整平
3:瞄准水准尺
4:精确整平
5:读数
在平时的日常学习中我已经对DS3水准仪的使用有过实际操作,这次所使用的水准仪是自动安平水准仪,又比之前所试用的较之先进,每次读数都省去了精平的操作,使我们的每次观测都能顺利的快速完成,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测量速度。这次实习我们采用闭合水准路线的测量,在这第一次的实习中我们就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在学校我们部分点位为了能够通视设置到了人流量比较多的过主干道上,过往的行人直接影响了我们测量的正常进行;现在正值严冬,寒冷的天气,不但影响着仪器的读数还考验着我们同学门的耐力。但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保持平静的心态来寻找合适的机会,用坚强的意志接受寒风的考验。在检验所测数据的时候,做到发现错误立即解决对读数结果超限的时候立即返工,同时还发现测量工作一般都在规定的记录表格上如实地反映出测、算过程和结果,表格中有计算校核,∑a一∑b=∑h,这只说明计算无误,但不能反映测量成果的优劣。外业测量结束后,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限差允许的范围内,即按水准路线长度或测站数进行调整,若超过限差,必须重测,直到合格为止。
三、经纬仪的使用
在导线测量中的水平角角度测量对于我们来说要求非常高,我们用了J2和J6型和电子经纬仪。由于我们在平时的日常学习中接触过经纬仪较少,周新力老师又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由于经纬仪的精确度很高,这就要求我们一直都秉着做事严谨的作风,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在每一站上都要进行盘左盘右读数、一测回的数据是否超限进行检验,如果超限立即重测,直到符合限差再进入下一站。在实习中为了避免大的误差我们也都总结了不少经验,例如我们采用盘左和盘右观测取平均数的方法,可消除照准部偏心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残余误差。又如在短边上的端点观测角度时要特别注意对中,照准目标时要尽量瞄准目标的底部,因为它们对测角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为了消除度盘的刻划误差,需要配置度盘的位置,每测回变换进行配置。在角度测量时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仪器下沉和路边行人带来的影响。由于做导线的时候选点都较远,且都在马路旁边,过往的车辆行人都是很大干扰,想瞄准点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能抓住任何机会的能力。为了避免行人和车辆的干扰,所以我门每天都很早出门,必须在人少的时候抓紧时间干。角度测量过程中,让我们都看到了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严谨的作风:在寒风中我们的立尺员能做到有毅力不动摇,光线不好且风大的天气条件下我们的观测员能能过耐着寒风用铅锤做到严格对中,记录员核算员能做到数据部出错。
四、全站仪的使用
在现代工程测量中,全站仪的使用越来越多。因此作为高校的土木工程类学生是很有必要学会使用全站仪的。全站仪相对来说操作更简单功能更加强大,距离、角度,而且可以直接算出坐标。我们此次实习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全站的基本测量(距离,角度,坐标)、放样和野外采集点的功能。全站仪的使用和电子经纬仪类似,它的主要是通过键盘来进行人机对话的,全站仪和棱镜配套使用。全站仪采集的数据能直接导入电脑,我们有个小组就采用这个方法进行了小面积范围内的成图。
五、实习认识
通过这次测量实习,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对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习中,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任务,来不得半点推委和逃避,野外作业也没有给你回去翻书的时间,一切都必须在现场解决。因此,这让我深深明白理论知识的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安心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做到胸中有沟壑,一目了然。
为以后实际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次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提高了我组成员的默契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每个组都像一个大家庭,遇到问题都会集所有人的智慧一起解决,虽然有时我们会因为一些实习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吵的面红耳赤,但大家都想着把要完成的这次实习完成的更加完美。在以后的学习、实习、工作中我都要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学会宽容。地形测量实习就这样圆满的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收获不小。同时,让我们体会到了测会工作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也让我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让我们了解到了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再者,测量中还要注意仪器的保护工作。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实习的机会,让我们体会现实,体会生活。这次测量实习定会对我们的未来走向社会有很大帮助,并且为今后我们完成后续相关课程和面向社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经验教训
当然在成功的背后有很多的辛酸和困难,我总结了一下实习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比如仪器是否精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是闭合的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限差一定要重新测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小组成员的合作非常重要,有一个良好的实习氛围,工作环境,是实习顺利完工的重要保证。
今后的路还很长,本次实习仅仅是个开头。在以后,无论是实习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要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逐渐树立行业精神。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更加完善,真正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一、实验目的;
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验内容
步骤简要:
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然后将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按以上程序依选定的水准路线方向继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bm1为止,完成最后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3)成果检核。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若高差闭合差超限,应先进行计算校核,若非计算问题,则应进行返工重测。
实习过程中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和安置水准仪的地方,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边长约60米至100米左右。我觉得我们组测量时就有一个点的'通视不是很好,有树叶遮挡,但是那也没办法,因为那个地方的环境所致,幸好我们可以解决.还有水准仪和经纬仪的调平和对中都需要做好,这直接影响你的测量结果。测量学教学实习是测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观测时要认真,有时目标稍微偏一点,读盘上读数就会有变化,误差就会增大,或许超出容许值范围,结果就要重测,浪费很多时间,所以观测时也很重要。读数时最好由一个人来读数,这样可减少误差
计算是一个谨慎、复杂的过程。为了能够尽量赶超进度,我们组的数据大部分则有我和李丽进行处理。但是,计算完之后,我们俩都有有个任务就是给组内不会处理数据的人讲会,以便每个人都会处理。
在处理数据时我们还发现不少问题。有时少测了一段距离,有时发现角度不对,最后我们又扛着仪器重新开工。大家都有一种使命感,不管怎样都要把它测准确,不能马虎大意,更不能投机取巧。培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一份高尚的道德,持有一种认真、谨慎的态度,相信这将成为我们以后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笔财富。在返工之前,我们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比如:受风的影响都有可能影响我们的测量结果,这样便可以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角度、高差等,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量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我还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验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我们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
《莫高窟》相关试题及答案
余秋雨是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电视名人、节目特邀主持人。专业从事散文、艺术理论的写作。以下是与大家分享的《莫高窟》相关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莫高窟 余秋雨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曾曾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
白天看了些什么.还是记不大清。只记得开头看到的是青褐浑厚的色流,那应该是北魏的遗存。色泽浓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得如同剑戟。那个年代战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汇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当工匠们正在这洞窟描绘的时候,南方的陶渊明,在破残的家园里喝着闷酒。陶渊明喝的不知是什么酒.这里流荡着的无疑是烈酒,没有什么芬芳的香味.只是一派力、一股劲,能让人疯了一般.拔剑而起。
这里有点冷、有点野,甚至有点残忍;色流开始畅快柔美了.那一定是到了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衣服和图案都变得华丽,有了香气,有了暖意,有了笑声。这是自然的,隋炀帝正乐呵呵地坐在御船中南下.新竣的运河碧波荡漾,通向扬州名贵的奇花。隋炀帝太凶狠.工匠们不会去追随他的笑声,但他们已经变得大气、精细,处处预示着,他们手下将会奔泻出一些更惊人的东西:色流猛地一下涡漩卷涌,当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喷射出来,但又喷得一点儿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章。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人们的每一缕筋肉都想跳腾。这里连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欢呼。这里的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这里的每一个场面,都非双眼能够看尽,而每一个角落,都够你留连长久。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
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一到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入就让你燥热,让你失态.让你只想双足腾空。不管它画的是什么内容,一看就让你在心底惊呼,这才是人,这才是生命。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这种信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没有一个人能够摆脱这种涡卷。没有一个人能够面对着它们而保持平静。唐代就该这样,这样才算唐代。我们的民族.总算拥有这么个朝代,总算有过这么一个时刻,驾驭那些瑰丽的色流,而竞能指挥若定;色流更趋精细.这应是五代。唐代的雄风余威未息,只是由炽热走向温煦.由狂放渐趋沉着。头顶的蓝天好像小了一点,野外的清风也不再鼓荡胸襟;终于有点灰黯了,舞蹈者仰首到变化了的天色,舞姿也开始变得拘谨。仍然不乏雅丽,仍然时见妙笔,但欢快的整体气氛,已难于找寻。洞窟外面,辛弃疾、陆游仍在握剑长歌,美妙的音色已显得孤单.苏东坡则以绝世天才,与陶渊明呼应。大宋的'国土.被下坡的颓势,被理学的层云,被重重的僵持,遮得有点阴沉;色流中很难再找到红色了,那该是到了元代:
夜已深了.莫高窟已经完全沉睡。就像端详一个壮汉的睡姿一般,看它睡着了,也没有什么奇特,低低的,静静的,荒秃秃的,与别处的小山一样。
(选自《文化苦旅·莫高窟》,有改动)
【注】公元336年,一个云游四海的和尚来到了甘肃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挖出他的第一个石窟,后来,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后来的敦煌莫高窟。
14.莫高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作者为什么却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4分)
15.在作者的眼中,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尽相同的色调,请分别加以描述。(4分)
16.“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中的“喧闹”意在强调什么?请概括出唐代洞窑艺术创作的特点。(4分)
17.“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8.请你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前几年出现的“余秋雨《文化苦旅》热”的认识。(4分)
答案:
14.虽然是一千年的文化积淀.但是却是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与时代文化的延续.是活生生的。
15.北魏:色流浓厚,笔触豪放,金戈铁马.这个时期的中原,陶渊明悠静的享受着田园生活;隋朝:色流华丽,畅快柔美,而此时,隋炀帝正傲然畅游碧波荡漾的大运河:唐朝:色流奔放,壮丽无比.万马奔腾,气象万千,传说中的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携着绵长的飘带.在漫天飞舞;五代:色流精细,温煦沉着,清风习习;宋朝:色流灰暗,舞姿拘谨,悲凉的国土,孤单的音色;元朝:色流暗淡,没有红色。
16.莫高窟艺术创作的背景生动(充满活力)。唐代洞窑艺术创作的特点:①色彩绚丽。②线条流利。③形象生动。④神态逼真。⑤场面宏伟。
17.这句话充分表达了作者进入莫高窟后陶醉在艺术的天地里,为艺术后面深深的文化所震撼,惊叹艺术的高妙,从而忘记了自己的情境。
18.示例:作者站在人类历史的高阔视角之上来看待文化,文化成了历史的积淀.文化和历史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本文何止是对文物古迹的欣赏,实在是对中华几千年沧桑历史的活生生的再现。作者从画像的色流中,竞将几千年文明看了个玲珑剔透。历史在他那里与文化相结合.便没有了冷漠和严峻.或许这也正是“文化苦旅”津津有味的原因之一吧。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词语解释。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甚异之。
4、豁然开朗。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问所从来,具答之。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处处志之。
11、闻之,欣然规往。
12、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翻译句子。
1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1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7、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8.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23、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4、后遂无问津者。
三、选择:
25.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既出,得其船 皆出酒食
B.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C.复前行 不复出焉
D.便舍船 屋舍俨然
四、回答下列问题:
2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27、表现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
28、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29、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目的是什么?
30、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皆叹惋”的内容又是什么?
31、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那些人生启示?
32、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33、出自本文的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并解释。
34、假如当时的渔人是一名导游,请你代他拟写一段桃花源的导游词?
参考答案:
1、缘:沿着。
2、落英:落花。
3、异:诧异。
4、豁然:开阔的样子。
5、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6、交通:交错相通。
7、怡然:喜悦的样子。
8、具:详尽。
9、妻子:妻子小孩。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0、志:作标记。
11、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
12、寻:不久。津:渡口。
13、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14、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15、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16、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7、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8.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0、(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1、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22、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23、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24、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25.C
2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馀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
27、诣太守,说如此。
28、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9、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不满当时现实,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河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30、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皆叹惋”的内容是① 世界变化大。②时间过得快。③外面得世界战争频繁,依然黑暗腐朽。④庆幸自己得社会和平安定。
31、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
32、渔人是一个背信弃义、不守承诺的人。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的淳朴好客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33、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明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落英缤纷: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34、略。
1. 尿素、氯化铵不宜作(追肥).
2. 对无结构的挖垫土壤进行改良,最好施用( 堆肥 ).
3. 杜鹃、山茶、兰花、凤梨对养分需要属( 少肥 )花卉.
4. 土壤腐殖化程度强,其不良后果是导致土壤(养分积累少).
5. 当填充物在填补树洞边缘时,填充物应(低于韧皮部 ).
6. 施用过多的氮肥,会影响植物对(磷)的吸收.
7. 下列常见化学肥料中,(磷酸二氢钾)为复合肥料.
8. 下列氮肥中,(硝酸铵)属生理碱性肥料.
9. 五星花是茜草科的耐热性花卉,其主要繁殖方法是(播种 ).
10. 磷肥有效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流失).
11. 下列营养元素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是(s).
12. 土壤微生物中耐酸性较强的是(土壤真菌).
13. 为减少磷酸亚铁被土壤固定,可与(泥炭或有机肥)混合施用.
14. 根据测定土壤的(电导度),可以大致推断土壤中氮的含量.
15. 下列花卉中耐热性最弱的花卉是(欧洲报春)
16. 在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中,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还原转给(非生物成分)而形成循环..
17. 露地用地膜覆盖,其土壤属于(非淋溶、非聚积型).
18. 下列氮肥中,(尿素)属生理酸性肥料.
19. 晚香玉为春植球根,不耐寒,喜温湿气候,其主要用途是(切花).
20. 以观花为主的植物,在花芽分化期应多施(磷肥).
21. (花叶芋)是以观赏叶片为主的球根花卉.
22. 风信子在观赏应用时同中国水仙的类似特点为(水养)
23. 植物各种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密切关系,实践证明适合于(磷)的.pH值,其他营养元素也是基本足够的.
24. 施用锌肥时,如果与(尿素)适宜配合,效果更好.
25. 单位体积固体颗粒(不包括孔隙)的干重称(土壤比重).
26. 铵态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流失与挥发).
27. 报春花科、报春花属的种类丰富,下列常见的栽培种类中花色最丰富的是(欧洲报春).
28. 氮肥施用量过多,会导致植物(徒长 ).
29. 豆科绿肥在(盛花至初荚期)翻压人土最为适宜.
30. 以下几种介质中持水性能最强的是(木屑 ).
31. 土壤内物质和能量存在状况及其被植物利用转化程度称为(土壤肥力).
32. 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花卉种类丰富,其中以观叶为主的是(彩纹秋海棠).
33. 以下几种介质中通气性能最好的是(陶粒).
34. 上海土壤类型中,分布最广且耕性较好的是(黄泥沙).
35. 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两种以上的化学肥料称为复合肥,下列肥料中的(磷酸铵)属于复合肥.
36. 大多数园林植物适宜孔隙度的范围是(50-60%).
37. 为减少饼肥在腐熟时的臭味和氮的损失,同时增加营养可在饼肥中加入(磷酸亚铁).
38. 在下列氮肥中,(硝酸钠)属生理中性肥料.
39. 土壤真菌的营养类型为(异养型).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骧,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③无论魏晋( ) ④处处志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小题3】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② 。(2分)
【小题4】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分)
答案
【小题1】①田间小路②妻子及儿女③不要说,(更)不必说④做标记
【小题1】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小题1】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小题1】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阡陌根据语境应该理解为田间小路。(2)妻子古汉语为妻子、子女,今义为男子的配偶。(3)无论古义为 更不必要说,今义为关联词语。(4)志在此活用为动词,意思为坐标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此句时,注意旷是开阔的意思,俨是整齐的意思,之是这的意思,属是类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时保持整个句子的流畅性、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桃花村中的民风特别的淳朴。具体表现在渔人到来之时,他们要求渔人到他们家去做客,杀鸡设酒宴来招待他,用文章中语句就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以及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言文中的内容,关键在于理解文章的意思,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概括出相应的内容。如本道题,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桃花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小题1】试题分析:第1段从桃花村的景与人这两个角度来展示桃花村的,让我们感受到桃花村不仅风景美,而且人们生活幸福,安居乐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什么样的理解社会,关键在于懂得文中写了哪些内容,根据作者描写的内容区分析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即可。本文中,作者用优美的语句向我们展示的桃花村的景美、人美,让人心之神往。其实,当时的东晋是不可能存在这样一个理想社会的,作者之所以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是寄托他的社会理想。
★ 急诊科试题及答案
★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 护理学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