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采菽》原文鉴赏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mylikeblog8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诗经《小雅·采菽》原文鉴赏(共含6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ylikeblog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诗经《小雅·采菽》原文鉴赏

篇1:诗经《小雅·采菽》原文鉴赏

诗经《小雅·采菽》原文鉴赏

《小雅·采菽》中所述礼命之隆、职掌之重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诸侯来朝之诗,《毛诗序》所谓“刺幽王也,侮慢诸侯。诸侯来朝,不能锡命以礼数征会之,而无信义,君子见微而思古焉”,是“反经为义”,“于经无所当”(孔疏)。至于以为此诗成于康王即位抑或宣王中兴之时,虽可备一说,亦皆无实证。从诗作者的语气来看,此诗当是大夫美诸侯之作。

采菽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旂。其旂淠淠,鸾声嘒嘒。载骖载驷,君子所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纾,天子所予。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万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汎汎杨舟,绋纚维之。乐只君子,天子葵之。乐只君子,福禄膍之。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译文

采大豆呀采大豆,用筐用筥里面盛。诸侯君子来朝见,王用什么将他赠?纵没什么将他赠,路车驷马给他乘。还用什么将他赠?龙袍绣衣已制成。

翻腾喷涌泉水边,我去采下水中芹。诸侯君子来朝见,看那旗帜渐渐近。他们旗帜猎猎扬,鸾铃传来真动听。三马四马驾大车,远方诸侯已来临。

红色护膝大腿上,裹腿在下斜着绑。不致怠慢不骄狂,天子因此有赐赏。诸侯君子真快乐,天子策命颁给他。诸侯君子真快乐,又有福禄赐予他。

柞树枝条一丛丛,它的叶子密密浓。诸侯君子真快乐,镇邦定国天子重。诸侯君子真快乐,万种福分来聚拢。左右属国善治理,于是他们都顺从。

杨木船儿水中漂,索缆系住不会跑。诸侯君子真快乐,天子量才用以道。诸侯君子真快乐,福禄厚赐好关照。从容不迫很自在,生活安定多逍遥。

注释

⑴菽(shǔ):大豆。

⑵筥(jǔ):亦筐也,方者为筐,圆者为筥。

⑶路车:即辂车,古时天子或诸侯所乘。

⑷玄衮(ɡǔn):古代上公礼服,毛传:“玄衮,卷龙也。”黼(fǔ):黑白相间的花纹。

⑸觱(bì)沸:泉水涌出的样子。槛泉:正向上涌出之泉。

⑹淠(pèi)淠:旗帜飘动。

⑺鸾:一种铃。嚖(huì)嚖:铃声有节奏。

⑻届:到。

⑼芾(fú):蔽膝。

⑽邪幅:裹腿。

⑾彼交:不急不躁。彼,通“匪”。交,通“绞”,急。纾:怠慢。

⑿只:语助词。

⒀申:重复。

⒁殿:镇抚。

⒂平平:治理。

⒃绋(fú):粗大的绳索。纚(lí):系。

⒄葵:借为“揆”,度量。

⒅膍(pí):厚赐。

⒆优哉游哉:悠闲自得的样子。

⒇戾(lì):安定。

鉴赏

全诗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诸侯上朝之前,身为大夫的作者对周天子可能准备的礼物的猜测。“采菽采菽,筐之筥之”,诗人以采菽者连连采菽,用筐用筥盛取不停起兴,整首诗欢快、热烈、隆重的气氛从此定下了基调,读者的情绪也随之进入这一特定场景。“君子来朝,何锡予之?”意思是:诸侯来朝,天子会以什么样的礼物赐予他?诗人是见过大场面的公卿大夫,按照常规,“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四句无疑而问,复沓申述,两次自问自答,进一步渲染气氛,让人感到即将来朝的诸侯声势之隆。

如果说第一章是诗人虚拟的盛况,那么从第二章开始便进入实景的描绘了。

第二章是诗人见到的诸侯来朝之时极为壮观的场面。开始两句“觱沸槛泉,言采其芹”,用自下而出的槛泉旁必有芹菜可采兴君子来朝之时也有仪从可观,是起兴,也是设喻,黄焯说“槛泉采芹,既为即事之兴,亦即譬喻之兴”(《诗疏平议》),是也。“君子来朝,言观其旂”,威仪之现,首先在于队列之前的`旗帜,“其旂淠淠,鸾声嘒嘒”,远远见到风中旗帜猎猎,更有响声中节的鸾铃之声由远及近,“载骖载驷,君子所届”,或驷马或骖乘都井然前行,来朝的诸侯已到眼前。

第三章全用赋法,铺排诗人近观诸侯朝见天子时的情景。“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赤色的护膝,裹腿的斜布是合乎礼仪的装饰,“彼交匪纾”完全是一付雍容典雅的仪态。既有如此声威,进退又合礼仪,天子当然是赏赐有加。“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四句是诗人所见,也是诗人切合时地的恭维话,并以此引发以下两章。

第四章是诗作者对来朝诸侯卓著功勋的颂扬。“维柞之枝,其叶蓬蓬”是起兴,用柞枝蓬蓬兴天子拥有天下的繁盛局面和诸侯的非凡功绩。“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平平左右,亦是率从”,从天子邦国的镇抚到邻邦属国的治理,竭尽铺排之能事,以此表达对来朝诸侯的无限赞美之情。

最后一章是大夫美诸侯之辞。前两句“泛泛柏舟,绋纚维之”,以大缆绳系住杨木船起兴,并让人联想到诸侯和天子之间的关系是依赖相互间的利益紧紧维系在一起的,诸侯为天子殿国安邦,天子则给诸侯以丰厚的奖赏。“乐只君子,天子葵之;乐只君子,福禄膍之”;是其所创功勋的自然结果。“优哉游哉,亦是戾矣”,两句对诸侯安居优游之态充满艳羡。

全诗虽时有比兴,但总体上还是用的赋法。从未见君子之思,到远见君子之至,近见君子之仪和最后对君子功绩和福禄的颂扬,可概见赋体端倪。整首诗为读者再现了一幅春秋时代诸侯朝见天子时的历史画卷,“诗,可以观”,信矣。

折叠白话译文

赶紧着采摘大豆吧赶紧摘,装满方形筐再装满圆形筐。这些诸侯们要来朝见天子,天子拿什么给他们作封赏?手头即便没有啥可赏之物,也要赏给他们骏马和车辆。还可以拿什么赏赐他们呢?一袭黑卷龙袍和重彩衣裳。

赶往汩汩涌流的清泉边上,忙着采摘水芹其味扑鼻香。四方诸侯要来朝见周天子,周天子出迎但见旌旗飘扬。诸侯们的前导旗随风飘动,车马滚滚而来銮铃叮当响。只见三马一车或四马一辆,远远的就知道是诸侯在望。

大红的蔽膝披挂在大腿上,斜纹的裹腿缠绑在小腿上。裹腿交错紧紧缠绑不松懈,因为这些都是天子所封赏。四方的诸侯们个个欣欣然,都是大周天子的颁旨册命。四方的诸侯们个个欣欣然,都是因为天子赏赐福禄重。

高大的柞树四处伸展枝桠,枝繁叶茂生命力格外旺盛。四方的诸侯们个个欣欣然,忠心耿耿地镇守国家边境。四方的诸侯们个个欣欣然,大福厚禄在他们身上聚拢。诸侯近臣也管得服服贴贴,此时此刻无不是紧紧跟从。

杨木轻舟很容易随波逐流,要靠粗大的缆绳牢牢维系。四方的诸侯们个个欣欣然,全赖大周天子掌握和审视。四方的诸侯们个个欣欣然,要靠天子高官厚禄来赏赐。诸侯过着优哉悠哉的日子,周天下自然也就安定无虞。

创作背景

《小雅·采菽》作为西周时期,当时诸侯来朝见周王,周王对他们有丰厚的赏赐,诗人作此诗赞颂这一盛大之事。《毛诗序》谓:“《采菽》,刺幽王也,侮慢诸侯。诸侯来朝,不能锡命以礼数征会之,而无信义,君子见微而思古焉。”《孔疏》以为《毛诗序》的观点是“反经为义”,“于经无所当”。还有人认为此诗成于周康王即位抑或周宣王中兴之时,虽可备一说,亦皆无实证。从诗作者的语气来看,此诗当是大夫美诸侯之作。

篇2:诗经小雅采薇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靡室靡家,猃(xiǎn)狁(yǔn)之故。不遑(huáng)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mǐ)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32。君子所依,小人26所腓33(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1)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救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4]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的故事。《史记 周本纪第四》记载: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刺就是指《采薇》。《汉书·匈奴传》记载:至穆王之孙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2)作:指薇菜冒出地面。

(3)止:句末助词,无实意。

(4)曰:句首、句中助词,无实意。

(5)莫:通“暮”,也读作“暮”。本文指年末。

(6)靡(mǐ)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

(7)不遑(huáng):不暇。遑,闲暇。

(8)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启,跪、跪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9)猃(xiǎn)狁(yǔn):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10)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

(11)烈烈:炽烈,形容忧心如焚。

(12)载(zài)饥载渴:则饥则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

(13)戍(shù):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

(14)聘(pìn):问候的音信。

(15)刚:坚硬。

(16)阳:农历十月,小阳春季节。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17)靡:无。

(18)盬(gǔ):止息,了结。

(19)启处:休整,休息。

(20)孔:甚,很。

(21)疚:病,苦痛。

(22)我行不来:意思是:我不能回家。来,回家。(一说,我从军出发后,还没有人来慰问过)

(23)常:常棣(棠棣),既芣苡,植物名。

(24)路:高大的战车。斯何,犹言维何。斯,语气助词,无实义。

(25)君子:指将帅。

(26)小人:指士兵。

(27)戎(róng):车,兵车。

(28)牡(mǔ):雄马。

(29)业业:高大的样子。

(30)定居:犹言安居。

(31)捷:胜利。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

(32)骙(kuí):雄强,威武。这里的骙骙是指马强壮的意思。

(33)腓(féi):庇护,掩护。

(34)翼翼:整齐的样子。谓马训练有素。

(35)弭(mǐ):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一说弓两头的弯曲处。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鲨鱼鱼皮制的箭袋。

(36)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37)棘(jí):急。孔棘,很紧急。

(38)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39)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40)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雨:音同玉,为 “下” 的意思。

(41)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42)迟迟:迟缓的样子。

(43)往:当初从军。

译文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篇3:诗经采菽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经采菽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采菽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

君子来朝,何锡予之?

虽无予之?

路车乘马。

又何予之?

玄衮及黼。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

君子来朝,言观其旂。

其旂淠淠,鸾声嘒嘒。

载骖载驷,君子所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彼交匪纾,天子所予。

乐只君子,天子命之。

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

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乐只君子,万福攸同。

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汎汎杨舟,绋纚维之。

乐只君子,天子葵之。

乐只君子,福禄膍之。

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译文:

采大豆呀采大豆,用筐用筥里面盛。诸侯君子来朝见,王用什么将他赠?纵没什么将他赠,路车驷马给他乘。还用什么将他赠?龙袍绣衣已制成。

翻腾喷涌泉水边,我去采下水中芹。诸侯君子来朝见,看那旗帜渐渐近。他们旗帜猎猎扬,鸾铃传来真动听。三马四马驾大车,远方诸侯已来临。

红色护膝大腿上,裹腿在下斜着绑。不致怠慢不骄狂,天子因此有赐赏。诸侯君子真快乐,天子策命颁给他。诸侯君子真快乐,又有福禄赐予他。

柞树枝条一丛丛,它的叶子密密浓。诸侯君子真快乐,镇邦定国天子重。诸侯君子真快乐,万种福分来聚拢。左右属国善治理,于是他们都顺从。

杨木船儿水中漂,索缆系住不会跑。诸侯君子真快乐,天子量才用以道。诸侯君子真快乐,福禄厚赐好关照。从容不迫很自在,生活安定多逍遥。

注释:

⑴菽(shū):大豆。

⑵筥(jǔ):亦筐也,方者为筐,圆者为筥。

⑶路车:即辂车,古时天子或诸侯所乘。

⑷玄衮(ɡǔn):古代上公礼服,毛传:“玄衮,卷龙也。”黼(fǔ):黑白相间的花纹。

⑸觱(bì)沸:泉水涌出的样子。槛泉:正向上涌出之泉。

⑹淠(pèi)淠:旗帜飘动。

⑺鸾:一种铃。嚖(huì)嚖:铃声有节奏。

⑻届:到。

⑼芾(fú):蔽膝。

⑽邪幅:裹腿。

⑾彼交:不急不躁。彼,通“匪”。交,通“绞”,急。纾:怠慢。

⑿只:语助词。

⒀申:重复。 ⒁殿:镇抚。 ⒂平平:治理。

⒃绋(fú):粗大的绳索。纚(lí):系。

⒄葵:借为“揆”,度量。

⒅膍(pí):厚赐。

⒆优哉游哉:悠闲自得的样子。

⒇戾(lì):安定。

赏析:

全诗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诸侯上朝之前,身为大夫的作者对周天子可能准备的礼物的猜测。“采菽采菽,筐之筥之”,诗人以采菽者连连采菽,用筐用筥盛取不停起兴,整首诗欢快、热烈、隆重的气氛从此定下了基调,读者的情绪也随之进入这一特定场景。“君子来朝,何锡予之?”意思是:诸侯来朝,天子会以什么样的礼物赐予他?诗人是见过大场面的公卿大夫,按照常规,“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四句无疑而问,复沓申述,两次自问自答,进一步渲染气氛,让人感到即将来朝的诸侯声势之隆。

如果说第一章是诗人虚拟的盛况,那么从第二章开始便进入实景的描绘了。

第二章是诗人见到的诸侯来朝之时极为壮观的场面。开始两句“觱沸槛泉,言采其芹”,用自下而出的槛泉旁必有芹菜可采兴君子来朝之时也有仪从可观,是起兴,也是设喻,黄焯说“槛泉采芹,既为即事之兴,亦即譬喻之兴”(《诗疏平议》),是也。“君子来朝,言观其旂”,威仪之现,首先在于队列之前的旗帜,“其旂淠淠,鸾声嘒嘒”,远远见到风中旗帜猎猎,更有响声中节的鸾铃之声由远及近,“载骖载驷,君子所届”,或驷马或骖乘都井然前行,来朝的诸侯已到眼前。

第三章全用赋法,铺排诗人近观诸侯朝见天子时的情景。“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赤色的护膝,裹腿的斜布是合乎礼仪的装饰,“彼交匪纾”完全是一付雍容典雅的仪态。既有如此声威,进退又合礼仪,天子当然是赏赐有加。“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四句是诗人所见,也是诗人切合时地的恭维话,并以此引发以下两章。

第四章是诗作者对来朝诸侯卓著功勋的颂扬。“维柞之枝,其叶蓬蓬”是起兴,用柞枝蓬蓬兴天子拥有天下的'繁盛局面和诸侯的非凡功绩。“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平平左右,亦是率从”,从天子邦国的镇抚到邻邦属国的治理,竭尽铺排之能事,以此表达对来朝诸侯的无限赞美之情。

最后一章是大夫美诸侯之辞。前两句“泛泛柏舟,绋纚维之”,以大缆绳系住杨木船起兴,并让人联想到诸侯和天子之间的关系是依赖相互间的利益紧紧维系在一起的,诸侯为天子殿国安邦,天子则给诸侯以丰厚的奖赏。“乐只君子,天子葵之;乐只君子,福禄膍之”;是其所创功勋的自然结果。“优哉游哉,亦是戾矣”,两句对诸侯安居优游之态充满艳羡。

全诗虽时有比兴,但总体上还是用的赋法。从未见君子之思,到远见君子之至,近见君子之仪和最后对君子功绩和福禄的颂扬,可概见赋体端倪。整首诗为读者再现了一幅春秋时代诸侯朝见天子时的历史画卷,“诗,可以观”,信矣。

篇4:诗经小雅伐木原文鉴赏

诗经小雅伐木原文鉴赏

【原文】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埽,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糇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译文】

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

【注释】

丁(zhēng)丁:砍树的声音。

嘤嘤:鸟叫的声音。

相:审视,端详。

矧(shěn):况且。伊:你。

听之:听到此事。

终……且……:既……又……。

许(hǔ)许:砍伐树木的声音。

酾酒:筛酒。酾(shī),过滤。有藇:即“藇藇”,酒清澈透明的样子。藇(xù),甘美,或释为“溢貌”。

羜(zhù):小羊羔。

速:邀请。

宁:宁可。适:恰巧。

微:非。弗顾:不顾念。

於(wū):叹词。粲:光明、鲜明的样子。埽:同“扫”。

陈:陈列。馈(kuì):食物。簋(guǐ):古时盛放食物用的圆形器皿。

牡:雄畜,诗中指公羊。

诸舅:异姓亲友。

咎:过错。

有衍:即“衍衍”,满溢的样子。

笾(biān)豆:盛放食物用的两种器皿。践:陈列。

民:人。

乾餱(hóu):干粮。愆(qiān):过错,过失。

湑(xǔ):滤酒。

酤:买酒。

坎坎:鼓声。

蹲蹲:舞姿。

迨(dài):等待。

【赏析】

《伐木》是抒写宴请亲朋故旧的诗歌,表明饮酒摆宴、歌舞欢乐都在于表达人的感情,和睦和关系。诗以鸟鸣求友起兴,说明人更应该重视感情。至于诗从伐木写起,或正在伐木之中见其鸟鸣而产生的最初联想。

《毛诗序》云:“《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至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历代学者一般也都认为这是一首宴享诗。但诗的作者及创作年代则前人没有深考,我们认为:周厉王不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劝谏,终于导致了国人暴动。同时也导致王室内部人心离散、亲友不睦,政治和社会状况极度混乱和动荡。周宣王即位初,立志图复兴大业。而欲举大事,必先顺人心。《伐木》一诗,正是宣王初立之时王族辅政大臣为安定人心、消除隔阂从而增进亲友情谊而做。作者很可能就是召伯虎(详见赵逵夫《论西周末年杰出诗人召伯虎》,收《诗经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在抒情方式之选择上,《伐木》的作者采用了一种先迂回后正面的表达方式。诗一开头,就以“丁丁”的伐木声和“嘤嘤”的鸟鸣声,令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止,一切自在自为。只有这伐木之声和悦耳的鸟鸣在空旷的幽谷里回荡。一个孤独的伐木者,一个出谷迁乔去寻找知音的鸟儿,这两个意象在这仙境一般的氛围中被不断地进行视觉和听觉上的重叠和加强:声音使人联想到形象,形象又赋于声音特殊的`内涵。从而最终幻化出一个远离现实政治的、借以寄托内心苦闷的超然之境。这一境界是诗人内心的人生理想在潜意识中迂回曲折的表露。同时也是厉王暴政下朝臣们心有余悸、不敢谈论政治而另寻寄托的普遍心态。现实毕竟是现实,随着这一比兴手法的完结,作为政治家的诗人终于强迫自己面对这冷酷的存在世界:“相彼鸟矣,犹求友生。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号召人们起来改变现实,叙亲情,笃友谊,一切从头开始。然后又申之以“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从人情天理处说起,避开政治而为政治,这就是诗人既体察人心,又深谙做诗劝戒之道的地方。

第二章,诗人批评了不顾情谊、互相猜忌的不良现象:“既有肥羜”,“於粲洒埽,陈馈八簋”,邀请“诸父”、“诸舅”而“不来”,又于我“弗顾”。显然,这样的局面是不利于重振祖业的政治理想的。第三章作者为失去的友情和亲情而振臂高呼,他用饱经沧桑的笔调描绘着自己的希望和要求:普通人之间以诚相待绝不“乾餱以愆”。亲友之间相互理解(“有酒湑我,无酒酤我”)、信任,和睦快乐地相处。人和者政必通,最后,作者又是以一个超越于现实之上的境界结束全诗:在咚咚的鼓声伴奏下,人们载歌载舞、畅叙衷情……一派升平景象。这分明是作为政治家的诗人中兴周室之政治理想的艺术展示。

综观全诗,理想——现实——理想,三重境界的转换,既生动地表达了作者顺人心、笃友情的愿望,又造成了诗歌虚实相生的意境美。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以意境的营造为手段的构思方法。此诗对友情的歌颂给后世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以致“嘤鸣”一词常被人用做朋友间同气相求或意气相投的比喻。

篇5:诗经《小雅·青蝇》原文鉴赏

诗经《小雅·青蝇》原文鉴赏

《小雅·青蝇》是《诗经·小雅·甫田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它的鲜明特色是借物取喻形象生动,劝说斥责感情痛切。讽刺统治者听信谗言,斥责谗人害人祸国。《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青蝇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译文

嗡嗡营营飞舞的苍蝇,停在篱笆上吮舐不停。和蔼可亲的君子啊,切莫把害人的谗言听信。

嗡嗡营营飞舞的苍蝇,停在酸枣树上吮舐不停。谗害人的话儿没有标准,把四方邻国搅得纷乱不平。

嗡嗡营营飞舞的苍蝇,停在榛树丛中吮舐不停。谗害人的话儿没有标准,弄得你我二人反目不亲。

注释

⑴营营:象声词,拟苍蝇飞舞声。

⑵止:停下。樊:篱笆。

⑶岂弟(kǎi tì):同“恺悌”,平和有礼。

⑷谗言:挑拨离间的坏话。

⑸棘:酸枣树。

⑹罔极:没有标准。

⑺交:都。乱:搅乱、破坏。

⑻榛:榛树,一种灌木。

⑼构:播弄、陷害。

鉴赏

首先,把专进谗言的.人比作苍蝇,这是十分贴切的。苍蝇作为一种令人厌恶的昆虫,具有追臭逐腐、散播病菌、嗡嗡乱叫等习性,而这些习性与人间专找缝隙进谗言害人者如出一辙。因此用苍蝇来喻指进谗者,这本身已是一个极大的成功;更遑论此诗三章均以“营营青蝇”取喻起兴,把它四处飞舞、不停播乱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这三章前两句仅以更换末一字的形式重复出现,似拙实巧,令人不由对苍蝇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厌恶感。“樊”、“棘”、“榛”三字一义,其实都指篱笆而言,但每一次变化,又不仅仅是单纯的同义反覆,而是隐含了对苍蝇见缝就叮、不弃不舍的深刻揭露。

其次,这三章诗的后两句也逐章递进,层层见意。第一章是规劝正人君子不要去听信谗言,语言直白如话,是全诗的作旨。第二章列出谗言的第一个危害,那就是搅乱四邻各国间的关系,即所谓祸国殃民。第三章指出谗言的第二个危害,那就是挑拨人际关系,使朋友知己互生嫌隙,反目成仇。而这两种祸害,全在于“谗人罔极”,即进谗者为人处世没有一定的准则,阳奉阴违有之,出尔反尔有之,翻云覆雨、颠倒黑白亦有之。

所以从全诗来看,它的特点既包括取喻确切传神,同时也包括对谗言的危害和根源的深刻揭示。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使“无信谗言”的规劝和警示显得充分有力,从而大大增强了诗的讽刺、谴责的力度。正因为此,后来“青蝇”就成了谗言或进谗佞人的代称。王充《论衡·商虫》所谓“谗言伤善,青蝇污白”、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李白《鞠歌行》“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等,皆其例,可见其艺术生命力之强。

那么,问题是:诗中所谴责的“谗人”、所告诫的“君子”是什么人呢?作者又是谁呢?《毛诗序》云:“《青蝇》,大夫刺幽王也。”则“君子”当指周幽王。魏源《诗古微》云:“《易林》云:‘患生妇人。’‘恭子离居。’夫幽王听谗,莫大于废后放子。而此曰‘患生妇人’,则明指褒姒矣,‘恭子离居’,用申生恭世子事,明指宜臼矣。故曰,‘谗人罔极,构我二人’,谓王与母后也。‘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谓戎、缯、申、吕也。”以为此篇乃刺幽王听信谗言而废后放子之作。则“谗人”当指褒姒。又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据《易林·豫之困》“青蝇集藩,君子信谗;害贤伤忠,患生妇人”说明齐诗以此诗为“幽王信褒姒之谗而害忠贤”之作,又云:“三家诗以此合下篇皆卫武公所作,……愚案:卫武公王朝卿士,诗又为幽王信谗而刺之,所以列于《小雅》。”则诗的作者是卫武公。不过,这些说法并非确凿,姑且录之存参。

篇6:诗经《小雅·青蝇》原文鉴赏

诗经《小雅·青蝇》原文鉴赏

《小雅·青蝇》是《诗经·小雅·甫田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它的鲜明特色是借物取喻形象生动,劝说斥责感情痛切。讽刺统治者听信谗言,斥责谗人害人祸国。《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青蝇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译文

嗡嗡营营飞舞的苍蝇,停在篱笆上吮舐不停。和蔼可亲的君子啊,切莫把害人的谗言听信。

嗡嗡营营飞舞的苍蝇,停在酸枣树上吮舐不停。谗害人的话儿没有标准,把四方邻国搅得纷乱不平。

嗡嗡营营飞舞的苍蝇,停在榛树丛中吮舐不停。谗害人的话儿没有标准,弄得你我二人反目不亲。

注释

⑴营营:象声词,拟苍蝇飞舞声。

⑵止:停下。樊:篱笆。

⑶岂弟(kǎi tì):同“恺悌”,平和有礼。

⑷谗言:挑拨离间的坏话。

⑸棘:酸枣树。

⑹罔极:没有标准。

⑺交:都。乱:搅乱、破坏。

⑻榛:榛树,一种灌木。

⑼构:播弄、陷害。

鉴赏

首先,把专进谗言的人比作苍蝇,这是十分贴切的。苍蝇作为一种令人厌恶的昆虫,具有追臭逐腐、散播病菌、嗡嗡乱叫等习性,而这些习性与人间专找缝隙进谗言害人者如出一辙。因此用苍蝇来喻指进谗者,这本身已是一个极大的成功;更遑论此诗三章均以“营营青蝇”取喻起兴,把它四处飞舞、不停播乱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这三章前两句仅以更换末一字的形式重复出现,似拙实巧,令人不由对苍蝇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厌恶感。“樊”、“棘”、“榛”三字一义,其实都指篱笆而言,但每一次变化,又不仅仅是单纯的同义反覆,而是隐含了对苍蝇见缝就叮、不弃不舍的.深刻揭露。

其次,这三章诗的后两句也逐章递进,层层见意。第一章是规劝正人君子不要去听信谗言,语言直白如话,是全诗的作旨。第二章列出谗言的第一个危害,那就是搅乱四邻各国间的关系,即所谓祸国殃民。第三章指出谗言的第二个危害,那就是挑拨人际关系,使朋友知己互生嫌隙,反目成仇。而这两种祸害,全在于“谗人罔极”,即进谗者为人处世没有一定的准则,阳奉阴违有之,出尔反尔有之,翻云覆雨、颠倒黑白亦有之。

所以从全诗来看,它的特点既包括取喻确切传神,同时也包括对谗言的危害和根源的深刻揭示。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使“无信谗言”的规劝和警示显得充分有力,从而大大增强了诗的讽刺、谴责的力度。正因为此,后来“青蝇”就成了谗言或进谗佞人的代称。王充《论衡·商虫》所谓“谗言伤善,青蝇污白”、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李白《鞠歌行》“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等,皆其例,可见其艺术生命力之强。

那么,问题是:诗中所谴责的“谗人”、所告诫的“君子”是什么人呢?作者又是谁呢?《毛诗序》云:“《青蝇》,大夫刺幽王也。”则“君子”当指周幽王。魏源《诗古微》云:“《易林》云:‘患生妇人。’‘恭子离居。’夫幽王听谗,莫大于废后放子。而此曰‘患生妇人’,则明指褒姒矣,‘恭子离居’,用申生恭世子事,明指宜臼矣。故曰,‘谗人罔极,构我二人’,谓王与母后也。‘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谓戎、缯、申、吕也。”以为此篇乃刺幽王听信谗言而废后放子之作。则“谗人”当指褒姒。又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据《易林·豫之困》“青蝇集藩,君子信谗;害贤伤忠,患生妇人”说明齐诗以此诗为“幽王信褒姒之谗而害忠贤”之作,又云:“三家诗以此合下篇皆卫武公所作,……愚案:卫武公王朝卿士,诗又为幽王信谗而刺之,所以列于《小雅》。”则诗的作者是卫武公。不过,这些说法并非确凿,姑且录之存参。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所谴责的对象以及此诗的作者,历代研究者的观点有较大分歧。《毛诗序》云:“《青蝇》,大夫刺幽王也。”则诗中的“君子”当指周幽王。魏源《诗古微》以为此篇乃刺幽王听信褒姒谗言而废后放子之作,则诗中的“谗人”当指褒姒。又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据《易林·豫之困》“青蝇集藩,君子信谗;害贤伤忠,患生妇人”说明齐诗以此诗为“幽王信褒姒之谗而害忠贤”之作,又云“三家诗以此合下篇皆卫武公所作”,认为诗的作者是卫武公。

白话译文: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篱笆把身停。平和快乐的君子,不要把那谗言听。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酸枣树上停。谗人无德又无行,扰乱四方不太平。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榛树枝上停。谗人无德又无行,离间我俩的感情。

诗经:采菽

诗经《小雅·采薇》

《诗经;小雅;采薇》鉴赏的内容

《诗经·小雅·黄鸟》原文翻译鉴赏

《诗经小雅·采薇》读后感

诗经《小雅·四月》全文鉴赏

诗经 小雅

诗经小雅

诗经《小雅·吉日》原文赏析

诗经·小雅《鹿鸣》诗歌鉴赏

诗经《小雅·采菽》原文鉴赏(推荐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诗经《小雅·采菽》原文鉴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