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律诗绝句鉴赏(共含6篇),欢迎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刘星刘木木刘橘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律诗绝句鉴赏
律诗绝句有比较严格的格律,易学难精。但是,唐诗宋词确实是中国文化的奇葩。写得好的律诗绝句,不但意境优美,修辞秀丽,而且富有节奏感,所谓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譬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实在是脍炙人口,传诵千年。加上现代人据此引申的歌曲《涛声依旧》,更是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我也曾经游历寒山寺,有感而发:
有感寒山寺 附: 枫桥夜泊
自古寒山香火盛, 月落乌啼霜满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天涯海角闻钟声。 江枫渔火对愁眠。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偶然张继无眠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陶醉几多弄墨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面登录的是当年我与战友杜昌荣阔别十年再会面,双方和诗而写下的《重逢篇》:
A、重 逢 篇 ----1978.9
(一)相 见
相约聚会汉阳滨,久盼重逢喜气盈。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我赞同窗魁梧相,尔夸战友帅哥形。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倾谈三载峥嵘事,感叹十年日月新。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楚地朝阳红似火,蓝天碧水映丹心。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留 影
龟蛇静守大桥边,汉水奔腾过眼前。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战友重逢留笑影,风发意气动云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游东湖
气爽天高碧水清,游人笑指湖心亭。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公悦色迎远客,旭日和颜送温馨。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泳将乘风真惬意,轻舟破浪正欢欣。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东湖饱览金秋色,对句吟诗踱柳荫。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听涛酒家午餐
放眼湖波浩连天,秋风柳叶舞窗前。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津津美味非醇酒,淡饭清茶自甘甜。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东湖泳
结伴闯晶宫,双飞似蛟龙。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迎风逞好汉,逆水见英雄。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励志征途上,建功大业中。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友谊存致远,浩气贯长虹。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惜 别
时光宝贵赛真金,才贺相逢又饯行。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刻惜别离武汉,明晨问候至北京。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约永葆青春志,互勉长存进取心。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乐道有缘重聚会,儿女趣事笑吟吟。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说明:每句诗下方的类似“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标注,是音调方面的基本格律要求,以方便阅览者对照。据我所知,在此基础上有几项调整规则。即
1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诗的第一、第三、第五个字可以用平音,也可以用仄音,而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必须按平仄规定。但是有两个例外:
1.1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的第三字、第五字不能同时不论。即两者必须有一个是平音。
1.2 “仄仄平平仄仄平”句的第三字必须遵守用平音。
2 另外允许有三种变格:
2.1 “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变为
“仄仄平平仄平仄”
2.2 “平平仄仄平平仄”可以变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
2.3 “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变为
“仄仄仄平平仄平”
韦应物的律诗绝句
韦应物今传有十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十卷本《韦苏州集》。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送汾城王主簿
少年初带印,汾上又经过。
芳草归时徧,情人故郡多。
禁钟春雨细,宫树野烟和。
相望东桥别,微风起夕波。
游开元精舍
夏衣始轻体,游步爱僧居。
果园新雨后,香台照日初。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符竹方为累,形迹一来疏。
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宿永阳寄璨律师
遥知郡斋夜,冻雪封松竹。
时有山僧来,悬灯独自宿。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听江笛送陆侍御
远听江上笛,临觞一送君。
还愁独宿夜,更向郡斋闻。
怀琅琊深标二释子
白云埋大壑,阴崖滴夜泉。
应居西石室,月照山苍然。
阊门怀古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
凄凉千古事,日暮倚阊门。
咏声
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
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同褒子秋斋独宿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闻雁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登楼寄王卿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和绝句的关系:
1、共同点:律诗和绝句都是格律诗。所谓格律,就是在声韵上有固定的模式和一定的规范。
(1)讲平仄,在声韵声调上有音乐的节奏和美感。比如哪个地方要用平声字(可粗略视为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一、二声调,用A表示。但是古汉语与现在略与不同),哪些地方该用仄声(可粗略视为现代汉语拼音第三、四声调,用B表示。但是古汉语与今也略有不同,还有古语中有入声,用C表示。今普通话则无)。
举个例子来说。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领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声调上看:
BB/AAA/BB,CA/BBB/AA。AA/AB/AA/B,AB/AA/BB/A。可以两字或三字划出一个音块来,而且音块相互交替。
注:除了一二声用A表示,三四声用B表示,注有C的是古入声字,属于仄声,今则无。
如果换成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蜀相》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BB/AAA/BA,BA/BBC/AA。AA/CB/BA/B,CC/AA/AB/A。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AB/AAA/BB,BA/BBC/AA。CA/BC/AA/B,AB/AA/BB/A。
注:除了一二声用A表示,三四声用B表示,注有C的是古入声字,属于仄声,今则无。
这里讲得有点深了,不必在意,目的只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格律。以上讲的只是一个模式的格律,格律按以上这种两字或三字的音块彼此交替,有的地方可以通融,有的地方必须遵循,不能随意变动,否则就不合规范。
2、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先认识一下绝句和律诗的基本结构: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领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首有四行(四句)。逗句也算一句,与今之语法不同。
律诗: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首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颔联(要求对仗)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颈联(要求对仗)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尾联
一首有八句。两句为一联。分别为首、颔、颈、尾(末)联。
(1)行数句数。上的区别:简单的看,
绝句是每首四句。每句有几字就是几言绝句,如每句五个字就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有七个字就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这两种出现的较多,当然也有每句六个字,八个字的,数量极少。
律诗是每首八句。同绝句一样,每句几字就是几言律诗,可以简称几律。
(2)格律上的区别。因为句数不一样,所以导致格律上也有稍微的区别。
(3)对仗要求的区别。绝句不一定要对仗对偶,也就是没有严格规定,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综合上边所说的:律诗和绝句的共同点是:都是格律诗。
最简单直观地区别是:律诗是每首有八句的格律诗。绝句是每首有四句的格律诗。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注释
⑴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⑵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⑶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⑷花欲燃:花红似火。
赏析
其一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其二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生平
年少优游
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他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杜甫遂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为梁宋之游。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四载秋,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甫入门即闻哭泣,原来稚子饿死。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立即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但因官小,未予囚禁。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凤翔)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诏三司推问,幸赖宰相张镐救免十二月肃宗召回杜甫复任左拾遗。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杜甫《绝句》鉴赏,由整理,希望有关于杜甫《绝句》鉴赏的这篇文章杜甫《绝句》鉴赏能对您有所帮助!
绝(jué) 句(jù)
杜(dù) 甫(fǔ)
两(liǎng) 个(gè) 黄(huáng) 鹂(lí) 鸣(míng) 翠(cuì) 柳(liǔ),
一(yì) 行(háng) 白(bái) 鹭(lù) 上(shàng) 青(qīng) 天(tiān),
窗(chuāng) 含(hán) 西(xī) 岭(lǐng) 千(qiān) 秋(qiū) 雪(xuě),
门(mén) 泊(bó) 东(dōng) 吴(wú) 万(wàn) 里(lǐ) 船(chuán)。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河南巩县人。他曾官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唐代伟大诗人。杜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注释]
1.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2. 西岭:指岷山。
3.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4. 泊:停靠。
鉴赏杜甫绝句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鉴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 自律诗『二』
★ 《绝句》
★ 元宵节的七律诗
★ 中考律诗赏析题
★ 江南春绝句
★ 绝句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