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霍山驿楼》古诗词鉴赏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啵奇塔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登霍山驿楼》古诗词鉴赏(共含8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啵奇塔”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登霍山驿楼》古诗词鉴赏

篇1:《登霍山驿楼》古诗词鉴赏

《登霍山驿楼》古诗词鉴赏

注释

霍山:又名太岳山、霍太山。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在今天山西霍县东南。驿:驿站,古代供给传递公文的人或者来往官吏中途换马和歇息的地方。

庙:指霍山的岳庙。

迥:远。

楼:指驿楼。

穷:尽。

鼷:一种小老鼠。

岚:山间的雾气。

陂:池塘。

露:指将要凝成露水的湿润水汽。

一向:一派。这两句的意思是:日暮的雾气湿润着千条弱柳,萧瑟的'秋风吹响衰败的荷叶。

壶关:古关隘。因为山形像壶,在此设置的关隘就叫壶关。故址在今天山西省长治市东南。此处指刘稹的老巢潞州。

狂孽:指刘稹。

孽:罪恶。

老生:指宋老生。据《旧唐书·高祖本纪》,李渊起兵反隋,隋将宋老生屯守霍邑,抗拒李渊。因而运粮不便,李渊决定退兵,李世民劝乃止。有一白老人求见,自称是霍山神使,要李渊于八月雨停时,从霍邑东南出兵,到时他将相助。李渊依言进军,果然斩杀宋老生。这两句的意思是:盘踞在壶关附近的刘稹十分猖獗,希望霍山神使能像当年帮助李渊斩杀宋老生那样,帮助朝廷早日消灭刘稹。

赏析

逐句分析

霍山,在今霍州东南。公元844年(唐武宗会昌四年)秋,讨伐藩镇刘稹的战争还在持续。诗人此时居母丧,路经此地,登驿楼有感,写此遣怀。

诗前两句写登楼望远。登上驿站的楼台,四处眺望,岳庙之前,一座座山峰紧紧相连。在这里,山下所有的景象尽收眼底。“四望穷”引起下文,中间四句写景皆由此而出。秋日登高,自古多是悲寂寥,所见之景,是一片荒凉萧瑟,所生之感沉郁浓厚。

三至六句为自然景物的描写。远远望去,群山环抱,烟雾缭绕,隐约可见一些小鼠在来回活动。夕阳映射下的小池,无数大雁早已飞来。傍晚的雾气打湿了万千柔弱的柳儿,瑟瑟秋风吹向那已衰的荷叶。诗人眼前之景,一片灰暗,观之不免令人心生寒意。景物的描写,最终归结为情感的寄托。大雁奈何只栖息池边,而小鼠却占据山岭要地,“一明一暗,言在此而意在彼”,为下文叙事抒情埋下伏笔。本来可爱的柳儿和美丽的荷叶却遭到霜露和秋风的摧残,“四望萧条,民物凋耗之景”,这一切都是藩镇之乱带来的社会凋敝的观照。景物描写,显出了诗人爱国的坚定立场和对刘稹的憎恶之情。

“壶关有狂孽,速继老生功。”是说盘踞在壶关附近的刘稹十分猖狂,期望霍山神使能像当年帮助李渊斩杀宋老生那样,帮助国家早日灭掉叛镇刘稹。据《旧唐书·高祖纪》:李渊起兵反隋,隋将宋老生驻守霍邑(今山西霍县)拒李渊,因大雨连绵,运粮不便,李渊决定退兵,李世民力劝乃止。这时,有一白衣老人求见,自称是霍山神使,要李渊于八月雨停时,从霍邑东南出兵,到时他将相助。李渊依言进军,果然斩杀了宋老生。诗人运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朝廷早日平定刘稹的情感。“速断”二字尤为凸显这一心境,快速斩断之,内心情感强烈。国家遭难,乱贼猖獗,百姓困苦,诗人不仅仅局限于一己之利,关心朝廷政事,心系天下苍生,爱国情怀尤而未尽。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方面,本诗语言凝练,诗人注意锤炼语言,使用典故,这也是李商隐在诗中惯用的手法。诗人将“霍山神使”这一典故敷色加工,使其与现实相联系,涵义丰富,造境新颖。另外,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在写景上,诗人关心注意体态弱小和情调衰飒的事物,如“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一方面表现出在刘稹叛乱下的社会衰败局面,抒发作者自己的嫉恶如仇之感;另一方面,柳儿和残荷的命运也象征了作者自己的不幸遭遇,突出作者的刚劲志气和耿介风骨。

篇2:李商隐《登霍山驿楼》赏析

李商隐《登霍山驿楼》赏析

《登霍山驿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庙列前峰迥,楼开四望穷。

岭鼷岚色外,陂雁夕阳中。

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

壶关有狂孽,速继老生功。

【注释】

庙:指霍山的岳庙。

迥:远。

楼:指驿楼。

穷:尽。

鼷:一种小老鼠。

岚:山间的雾气。

陂:池塘。

露:指将要凝成露水的湿润水汽。

一向:一派。这两句的意思是:日暮的雾气湿润着千条弱柳,萧瑟的秋风吹响衰败的荷叶。

壶关:古关隘。因为山形像壶,在此设置的关隘就叫壶关。故址在今天山西省长治市东南。此处指刘稹的.老巢潞州。

狂孽:指刘稹。

孽:罪恶。

【赏析】

霍山,在今霍州东南。公元844年(唐武宗会昌四年)秋,讨伐藩镇刘稹的战争还在持续。诗人此时居母丧,路经此地,登驿楼有感,写此遣怀。

诗前两句写登楼望远。登上驿站的楼台,四处眺望,岳庙之前,一座座山峰紧紧相连。在这里,山下所有的景象尽收眼底。“四望穷”引起下文,中间四句写景皆由此而出。秋日登高,自古多是悲寂寥,所见之景,是一片荒凉萧瑟,所生之感沉郁浓厚。

三至六句为自然景物的描写。远远望去,群山环抱,烟雾缭绕,隐约可见一些小鼠在来回活动。夕阳映射下的小池,无数大雁早已飞来。傍晚的雾气打湿了万千柔弱的柳儿,瑟瑟秋风吹向那已衰的荷叶。诗人眼前之景,一片灰暗,观之不免令人心生寒意。景物的描写,最终归结为情感的寄托。大雁奈何只栖息池边,而小鼠却占据山岭要地,“一明一暗,言在此而意在彼”,为下文叙事抒情埋下伏笔。本来可爱的柳儿和美丽的荷叶却遭到霜露和秋风的摧残,“四望萧条,民物凋耗之景”,这一切都是藩镇之乱带来的社会凋敝的观照。景物描写,显出了诗人爱国的坚定立场和对刘稹的憎恶之情。

“壶关有狂孽,速继老生功。”是说盘踞在壶关附近的刘稹十分猖狂,期望霍山神使能像当年帮助李渊斩杀宋老生那样,帮助国家早日灭掉叛镇刘稹。据《旧唐书·高祖纪》:李渊起兵反隋,隋将宋老生驻守霍邑(今山西霍县)拒李渊,因大雨连绵,运粮不便,李渊决定退兵,李世民力劝乃止。这时,有一白衣老人求见,自称是霍山神使,要李渊于八月雨停时,从霍邑东南出兵,到时他将相助。李渊依言进军,果然斩杀了宋老生。诗人运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朝廷早日平定刘稹的情感。“速断”二字尤为凸显这一心境,快速斩断之,内心情感强烈。国家遭难,乱贼猖獗,百姓困苦,诗人不仅仅局限于一己之利,关心朝廷政事,心系天下苍生,爱国情怀尤而未尽。

篇3:登霍山驿楼,登霍山驿楼李商隐,登霍山驿楼的意思,登霍山驿楼赏析

登霍山驿楼,登霍山驿楼李商隐,登霍山驿楼的意思,登霍山驿楼赏析 -诗词大全

登霍山驿楼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庙列前峰迥,楼开四望穷。岭鼷岚色外,陂雁夕阳中。

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壶关有狂孽,速继老生功。

篇4:《登霍山驿楼》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登霍山驿楼

作者:唐·李商隐

庙列前峰迥,楼开四望穷。

岭鼷岚色外,陂雁夕阳中。

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

壶关有狂孽,速继老生功。

篇5:《登霍山驿楼》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登霍山驿楼》繁体对照

卷541_46 登霍山驿樓李商隱

廟列前峰迥,樓開四望窮。

嶺鼷岚色外,陂雁夕陽中。

弱柳千條露,衰荷壹面風。

壺關有狂孽,速繼老生功。

篇6:《登霍山驿楼》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①霍山:又名太岳山,主峰在今山西霍县东南。诗系会昌四年秋作者往返永乐、太原途中所作,时讨伐刘稹战争尚未结束。

②庙:指霍山的岳庙。据诗意,岳庙与驿楼实在一处。迥:远。

③岭鼷:张采田云:是比喻,言远望遥山数点有如小鼠。鼷,一种小鼠,又称耳鼠。岚:山上的'雾气。

④陂:池塘。

⑤一向:犹言一片或二派。向:原作面,据全诗校语改。

⑥壶关:刘镇的老巢潞州(今山西长治)附近有壶关山。狂孽:猖狂的叛逆者,指刘稹。会昌四年,其叔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死,稹据镇自立,朝廷兴兵讨伐。

⑦老生:宋老生。《旧唐书‘高祖本纪》:李渊由太原向关中进军。隋将宋老生守霍邑,拒唐军。有二白衣老者,自称霍山神之使者,要唐军于八月雨止时由霍邑东南进攻。李渊依言进军,果斩宋老生。

篇7:古诗词鉴赏《登望海楼》

古诗词鉴赏《登望海楼》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从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释】

①望海楼,旧址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州,滨水之地。

【简析】

首联是主画面──望海楼。为了衬托望海楼之高,先写镇江城,“云间”和“近青天”极写其高峻,这就为百尺望海危楼打下坚实的基础。楼而能飞,是因为屋檐翘起,如五色雉飞翔,“缥缈”则有仙境的意味。

颔联写近景──长江,是这首诗中最精彩的一联。诗人好象是一边喝酒,一边画画,一边吟诗,长江夹着三峡的涛声从笔底流过,杯中六朝的帆影连同酒一起喝下,不禁诗画之兴大作,一边画出片片白帆,一边吟出这句诗。颈联写远景──红日、白烟。夕阳在呜呜的'画角的催促下渐渐下沉,远处幽静的江边弥漫着白烟。这里不乏有“长河落日圆”和“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

“古今多少兴亡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此时的诗人,只好“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己去想象。

篇8:登飞来峰古诗词鉴赏及答案

登飞来峰古诗词鉴赏及答案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 这首诗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

“鸡鸣见日升”既是写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日”是帝王的象征。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试比较这两句诗的异同。

两句诗表现技法极为相似,两者都用比喻阐释深刻的哲理。

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诗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译文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注释

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缘:因为。

背景

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

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列宁曾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工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工诗,成就更在散文之上。其词风格独特,洗净五代铅华,开启豪放派的先声。有辑本《临川先生歌曲》。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绝求正所以经世务,设置专局,使子与门人纂修各经新义,以为诵习的定本。《诗》、《书》、《周官》三经新义最为重要,《周官新义》尤能阐发新政理论。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所著《字说》、《钟山目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子注》若干条。

李白《登新平楼》全诗鉴赏

《元日·玉楼春》的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 登 鹳 雀 楼 》

《观沧海》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方法

寒食古诗词鉴赏

登鹳雀楼古诗文鉴赏

《登鹳雀楼》诗词鉴赏

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

《登霍山驿楼》古诗词鉴赏(整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登霍山驿楼》古诗词鉴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