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师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实践计划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叨鸟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提高幼师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实践计划(共含3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叨鸟”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提高幼师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实践计划

篇1:提高幼师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实践计划

提高幼师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实践计划

古典诗词是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美的鉴赏,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审美创造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如何提高幼师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是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索。

一、培养幼师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初步感受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第一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才有动力,这是学习古典诗词的第一步。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一)从导入入手,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美的向往。例如,教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笔者这样引入:同学们,我们知道王维能诗善画,是一位能画画又会做诗的人,王维的诗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感受王维的一首优美的田园诗,看看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组怎样的画面。导入语中透露了很多王维的信息,特别强调他能诗善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此引起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美的向往,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从朗读入手,用优美的声音打动学生。古典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性强,平仄交错组合,具有优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引导幼师生学好古典诗词,朗读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只有朗读,才能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把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跃出纸面,使学生融入意境,感受美的真意。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注重引领幼师生进行朗读。可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或听朗读录音来感染学生,也可以请班上一名朗读较好的学生范读。这种方法能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初步感受能力。

(三)创设美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美。课堂教学是教师传导美、实施美的重要渠道。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对古诗词不感兴趣,然而却对由古典诗词改编而成的歌曲非常喜欢。对此,在鉴赏古典诗词的课堂上,笔者适时借助音乐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王菲的歌声,伴随着屏幕上出现一轮满月,月色如水清冷地照着人间,此时再让学生通过想象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陶醉其中的情景,从中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词的声韵美,而且感知到词的意境美,从而加深对词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受能力。

二、抓住古典诗词的标题、注释提供的信息,帮助幼师生理解诗词的内容

古典诗词的标题和注释往往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信息,因此,在鉴赏古典诗词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标题和注释来理解诗词的内容。

(一)抓住标题。引领学生鉴赏诗词,首先要看标题,诗词的标题是诗词的眼睛,是我们理解其思想内容的钥匙,因此,从标题入手,可以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如在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笔者先让学生读好标题,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这首词的标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从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通过这样引导,学生从标题中的词语“京口”、“北固亭”就明白了诗题所提示的地点,从“怀古”可以理解诗词的感情基调——借古讽今,为进一步理解这首词的内容(即通过借“怀古”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仓促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积极抗金、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热切愿望)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注释。每首诗词的注释都会给我们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词句的注释等,这些资料往往都可以用来帮助我们理解诗词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注释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如在讲杜甫的《登高》时,笔者注重引导学生揣摩、体味注释“百年”、“艰难”、“繁霜鬓”、“ 潦倒”等词语,因为这些词语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抒发诗人漂泊他乡、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从而可以理解诗人晚年是孤独伤感的情感基调。同样,通过诗词中的注释了解作者简介或写作背景,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主张。因为许多古典诗词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注释中的背景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描绘雨后初晴的黄昏时节山居生活的恬静、清幽,表现了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

总之,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标题及注释的理解和感悟,同样能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引导幼师生理解和感悟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词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呢?

(一)抓住意象,反复揣摩,体会诗词的意境美。意象是指诗词中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顺利地进入诗词意境。例如,在讲授柳永的《雨霖铃》时,笔者先让学生充分熟读,然后引导他们思考:这首词选用了哪些意象?诗人选用这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由于学生已经熟读,因而很容易从中找出“寒蝉、长亭、兰舟、暮霭、酒、杨柳、月”等意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点拨: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长亭是离别伤心之地,船更有令人漂泊之感,暮霭渲染了凄迷暗淡的黄昏意境,酒是人生别离场中不可或缺之物,杨柳依依,伤别离,月亮是多情又伤心。在学生了解这些意象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词中写两人“执手相看泪眼”,既然这么不舍得,那诗人为何要离开?“竟无语凝噎”,诗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学生通过品味、揣摩,比较容易理解词中所表达的内容。

(二)善于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品味诗词的意境美。联想与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诗词鉴赏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词。由于古典诗词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一定的隔膜,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涵的意象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入诗词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背景介绍或词句讲解,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与联想。如在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笔者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关键词,即九个意象,再把这九个意象通过情感的串联,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最后组成这么一幅非常美的图画:沉沉暮霭中,百年古树无声耸立,躯干上缠着枯藤,树枝上叶落殆尽,一只乌鸦静静地停在古树枝头上,因为光线昏暗,仿佛和古树枯藤结成一体,分辨不出。小桥下,一条小溪潺潺流淌,小溪边,一间农舍孤独地站着,房顶上,炊烟袅袅。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一位游子正骑着一匹瘦骨嶙峋的马,朝着夕阳走去,渐渐成为一个黑点,慢慢地消失在地平线上……这么完美的画面是通过学生的想象勾画出来的。因此,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紧扣住关键词语,就容易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三)善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感悟意境美。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创造情境教学就是要架设一座让学生能进入诗词意境的桥梁,让学生和诗人进行心与心的对话,能够身临其境。例如,在讲授李白的《蜀道难》前,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接着教师再引导:画面中秦蜀间不可逾越的崇山峻岭,青泥盘盘,百步九折,古木参天,可形象地感知蜀道雄奇险峻;从在瀑布跌入山谷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中,在悲凄的鸟叫声中,可感受到蜀道之险。然后再播放韵律优美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学生很快就读出了诗的韵味,从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也感悟到了诗与情、诗与境的交融,领略到了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总之,鉴赏古典诗词在当前的幼儿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能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优良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善于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盛立训。古诗文审美教学浅议[J]。现代教育探索,(3)

[2]施春晖,汤苗苗。论古诗词中的意象教学[J]。教学与管理,(11)

篇2:提高幼师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教学实践

提高幼师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教学实践

南宁市隆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梁飞燕

【摘 要】提高幼师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需要教师培养幼师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引导他们抓住标题、注释提供的信息理解诗词的内容,感悟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篇3:提高幼师生区域活动见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提高幼师生区域活动见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提高幼师生区域活动见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文/邱莹莹

摘 要:幼儿园教育见习是幼儿教师职业实践性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是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是目前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从教育见习的角度出发,以幼师生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通过“区域活动见习三阶段”模式,提高区域活动见习的有效性,促进幼师生专业水平的提高,为其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搭建舞台。

关键词:幼师生;区域活动见习;意义

一、区域活动见习的实践意义

1.兴趣与需求适合于老师和幼儿的实际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它注重幼儿的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通过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一直以来深受幼儿教师和幼儿的喜爱,也是目前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

2.实现见习有效性,提升幼师生的整体素质

幼儿园教育见习是幼儿教师职业实践性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是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提高区域活动见习的有效性,能促进幼师生专业水平的提高,为其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条件。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见习现状

在我们学校以往的见习中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区域活动的见习。学生不知道区域活动与游戏的异同,把区域活动只是当作游戏或活动,把区域活动见习当作是孩子们的“玩玩”而已,见习大部分是“走过场”.一旦上岗,对区域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依然是束手无策。

三、区域活动见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结合区域活动见习的特征,我们在2008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见习活动中,以提高区域活动见习有效性为目的,对见习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区域活动见习三阶段”模式是提高见习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明确三个阶段的见习任务并适时测试评价是“区域活动见习三阶段”模式的重要内容。

“区域活动见习三阶段”模式具体为:一是相关理论学习。学校安排理论学习16课时,课程教师测试和评价学习效果;二是区域活动见习,(www.fwsir.Com)为期一周,教师评价并指导;三是区域创建设想,为期两周,教师评价和指导。

1.理论学习,为见习筹备知识能量

为了提高见习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在区域活动理论学习中,要求教师结合《幼儿园课程》(冯晓霞编著)的教学,组织学生重点学习其中的相关章节,向学生提出基本掌握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区域创设的意图、要点及实施步骤等学习任务。在学习中,我们采用教师引领、学生讨论、师生互动、测试评价和个别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见习前,掌握区域活动的理论知识。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如知识竞赛、书面检查等方式,对学生学习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阐释,以求学生能对区域活动的相关内容掌握得更全面、更扎实,为提高见习的有效性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2.明确任务,为见习设定操作细则

教育见习是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见习是以观察为主,丰富感性认识,印证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在这个阶段,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区域活动见习,提出的见习任务是“一看二听三感受”,通过收集活动方案的形式检查学生见习的实效。

(1)“一看”是指在见习初仔细观察区域活动场所的设置

学生到幼儿园首先看各年龄班区域活动场所的创设。这对学生今后从事幼教工作帮助极大。

(2)“二听”是指在见习中,通过听课,了解创设区域活动的意图,了解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重点,拟订自己的活动方案

(3)“三感受”是指在见习中,学生以幼儿的身份参与区域活动,感受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情趣

在观察幼儿自主操作教玩具、自由地与同伴进行交流状况的观察中,寻找教师的应对措施,以提高区域活动创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模拟设计,为见习增加后期成效

通过第二阶段的见习,学生对区域活动有了比较好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2――3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区域活动方案的模拟设计:

(1)创设活动区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入班级,每组由一名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幼儿园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学生严格按照幼儿园指导教师要求搜集资料,创设区角,然后交由指导教师点评。

(2)设想活动方案

学生设想1――2个比较规范的活动方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由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案设计、方案编写和活动指导,为活动的模拟操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3)模拟活动过程

学生依据创设的区域和编写好的活动方案,在小组中模拟活动的开展。通过实际操作,有效学习区域创设的方法和技巧。

“区域活动见习三阶段”模式推动了我们学校现阶段教育见习工作的开展,实践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目标。我们将在今后的学生见习工作中继续进行研究和总结,提高幼儿园教育见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左文玲。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新思考。江西教育科研,2004(05)。

[2]何琼。活动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东教育,2005(09)。

[3]李宁萍。关于改进教育见习的几点思考。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

[4]冯晓霞。幼儿园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 浙江省嘉兴市秀水中等专业学校)

古典诗词

幼师生自我鉴定范文

幼师生自我鉴定300字

幼师生自我鉴定3000字

中国古典诗词

古典凄美诗词

古典爱情诗词

唯美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座右铭

古典诗词摘抄

提高幼师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实践计划(共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提高幼师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实践计划,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