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子柳永诗词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blueice3232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竹马子柳永诗词赏析(共含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blueice3232”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竹马子柳永诗词赏析

篇1:竹马子柳永诗词赏析

竹马子柳永诗词赏析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残暮。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注释】:

①垒:营垒。

②危:高。

③烟渚:烟雾弥漫的沙洲。

④雌霓:彩虹出现双环,内环色艳为雄。

⑤惊秋:惊觉秋季来临。

⑥素商:指秋季。

⑦前欢:往日欢情或爱侣。

⑧神京:指京都汴京。

⑨消魂:极度伤神。

⑩霁(jì)]雨睛。

【译文】:

登上孤立的营垒,看去一片荒凉,从危亭上从台上远望,静视着沙洲上都是烟云茫茫。面对着雌霓下起雨来,突然一阵狂风吹拂栏槛,微微赶走了夏季的炎热。渐渐感到一片飘零的落叶,送来了秋寒,几只鸣叫的秋蝉呜噪着,天晚的悲楚,开始了寒秋时节的新景。我观览着眼前景物,想起往日的欢情,指点京都,就是那似烟非烟的`彩云深处。面对如此情景,我不由得伤感,新愁添加,故人难于相见。我登高凭栏整日里望远,最后百感交集。极目处雨后晴云,薄雾弥漫像迷蒙的细雨,黄昏里归巢的乌鸦乱纷纷聚在一起,萧条冷落的江城已是暮色迷离。城南角楼吹响了音乐,又送走一抹残阳沉入大地。

【赏析】:

这首词为柳永晚年漫游江南时年作,意境辽阔,格调苍凉,属柳词中的“雅词”。描写登高旷望、忆昔怀人。上片写初秋雨后微凉,残蝉噪晚,作者登高远望,览景 生情,不由追忆往昔在帝京时的欢乐。下片感叹愁怀难遣,故人难聚,又值秋晚暮鸦零乱,江城萧索,眼前残阳落去,更使人伤感,孤寂凄凉情绪尽然显露。词人心中有愁,故上片涉及的一切景象都带上了词人的情绪色彩,而游宦生活的乏味和眼前秋景的萧杀与他以前偎倚翠生活的对照又实在太强烈了,以致他不由自主的“览景前欢”。此词境界廖廊,极苍凉之致。上片由旷望而凝思,下片由追感而极目。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其间大量运用双声词,如“一叶”、“残蝉”等;以及叠韵词,如“荒凉”、“旷望”等;多处句间用韵,如“凉”与“望”、“雨”与“暑”等。句中平仄四声的交错运用,从而造成音律谐婉、铿锵动人的妙境。全词景凄情哀,铺叙有致;意境开阔,格调清雅,气韵浑厚;语言清丽,音律谐婉,悲楚动人。

篇2:竹马子,竹马子柳永,竹马子的意思,竹马子赏析

竹马子,竹马子柳永,竹马子的意思,竹马子赏析 -诗词大全

竹马子

作者:柳永  朝代:北宋  体裁:词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残暮。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注释】 ①垒:营垒。

②危:高。

③烟渚:烟雾弥漫的沙洲。

④雌霓:彩虹出现双环,内环色艳为雄。

⑤惊秋:惊觉秋季来临。

⑥素商:指秋季。

⑦前欢:往日欢情或爱侣。

⑧神京:指京都汴京。

⑨消魂:极度伤神。

⑩霁(jì)]雨睛。【译文】登上孤立的营垒,看去一片荒凉,从危亭上从台上远望,静视着沙洲上都是烟云茫茫。面对着雌霓下起雨来,突然一阵狂风吹拂栏槛,微微赶走了夏季的炎热。渐渐感到一片飘零的落叶,送来了秋寒,几只鸣叫的秋蝉呜噪着,天晚的悲楚,开始了寒秋时节的新景。我观览着眼前景物,想起往日的欢情,指点京都,就是那似烟非烟的彩云深处。面对如此情景,我不由得伤感,新愁添加,故人难于相见。我登高凭栏整日里望远,最后百感交集。极目处雨后晴云,薄雾弥漫像迷蒙的细雨,黄昏里归巢的乌鸦乱纷纷聚在一起,萧条冷落的'江城已是暮色迷离。城南角楼吹响了音乐,又送走一抹残阳沉入大地。【赏析】这首词为柳永晚年漫游江南时年作,意境辽阔,格调苍凉,属柳词中的“雅词”。描写登高旷望、忆昔怀人。上片写初秋雨后微凉,残蝉噪晚,作者登高远望,览景 生情,不由追忆往昔在帝京时的欢乐。下片感叹愁怀难遣,故人难聚,又值秋晚暮鸦零乱,江城萧索,眼前残阳落去,更使人伤感,孤寂凄凉情绪尽然显露。词人心中有愁,故上片涉及的一切景象都带上了词人的情绪色彩,而游宦生活的乏味和眼前秋景的萧杀与他以前偎倚翠生活的对照又实在太强烈了,以致他不由自主的“览景前欢”。此词境界廖廊,极苍凉之致。上片由旷望而凝思,下片由追感而极目。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其间大量运用双声词,如“一叶”、“残蝉”等;以及叠韵词,如“荒凉”、“旷望”等;多处句间用韵,如“凉”与“望”、“雨”与“暑”等。句中平仄四声的交错运用,从而造成音律谐婉、铿锵动人的妙境。全词景凄情哀,铺叙有致;意境开阔,格调清雅,气韵浑厚;语言清丽,音律谐婉,悲楚动人。

篇3:柳永的词《竹马子》注释翻译及赏析

柳永的词《竹马子》注释翻译及赏析

竹马子①

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②,雄风拂槛③,微收烦暑④。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⑤。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⑥,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注释]

①竹马子:柳永创调,见《乐章集》。又名《竹马儿》。竹马:儿童游戏,折竹子骑来当马。

②雌霓:虹双出,色鲜艳者为雄,色暗淡者为雌,雄曰虹,雌曰霓。

③雄风:雄骏之风,此雌风相对而言。

④烦暑:别本作“残暑”。

⑤素商:秋天。

⑥霁霭:晴烟。

【译文】

登上孤零零的荒凉土垒,站在高亭上举目远望,见到的是烟雾弥漫的幽静沙洲。雨过天晴,暗霓挂雨升起,阵阵秋风劲吹门槛,酷暑燥热略微收敛。才渐渐感到时节已是清秋,晚蝉声声聒噪,似乎也是在告知金秋已来到。观赏眼前秋景回想昔日欢爱之人,可怜她远在那烟云迷蒙的京都。

面对此景勾起我对往昔的回忆,但如今只能频添许多新愁,想和故友再聚已很难如愿做到。站在高处终日凝望,我默默无语黯然魂销。看远方雨晴后烟雾朦胧,几只晚鸦乱飞,暮色苍茫江城萧索。听南楼画角声声,又把夕阳送走。

【评点】

《竹马子》也是柳永自创。整首词的意境清雅,其中既抒发了词人个人的离愁别恨,也对封建文人命运进行了凭吊,整体基调沉郁而又深远。

这首词是词人在漫游江南时所作,首先抒发了个人的离愁别恨。全篇多景语,描绘出一幅雄浑苍凉的景象。同时,词人又寓情于景,含蓄不尽,余味无穷。上片写途中登荒凉孤垒所见风雨初停的寒冷暮色,览景追怀,感慨帝都迢递、政治失意、旧欢一去不返。“登孤垒”、“临烟渚”,不免使人产生一种苍凉凄清之感。“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句中,“雌霓”和“雄风”二词用得极妙。“雌霓”是一种色泽偏暗的虹,而“雄风”是一种清凉劲健的风,二者用于此处,既准确表现出了夏秋之交雨后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又显得相当雅致和考究。此时词人静临烟渚,站在孤垒上,倚靠危亭远望,深切地感受着这种时序的变换。“孤垒”、“烟渚”、“雌霓”、“雄风”,正是这一组独特的意象,营造出了一种雄浑苍凉的.意境。“渐觉”二字稍稍一顿,引出“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从而进一步明确点出了当时的时序为深秋。至此,词人通过孤垒、危亭等意象与酷暑新凉交替之际的雌霓、雄风等特有景象相结合,借着点名时序,抒写了壮士悲秋之感慨。接着,词人的情绪又慢慢地由悲秋向伤离别的方向发展,于是开始“览景想前欢”了。其中的“前欢”,当是词人曾在帝都汴京时来往比较密切的一位歌妓。然而“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现在远离汴京,难以重返,那些往事也都如过眼云烟一样逝去了。这一句是过渡句,使整首词从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抒情。

下片紧接着上片,继续写“想前欢”之事。不过,本词中的“想前欢”并不像别的词中类似之处写得那样具体形象,而仅仅写出了现在回想过往事情时的痛苦之情。“新愁易积,故人难聚”,把词人的痛苦之情表现得更深了。旧情本来就难忘,而离别又凭空增添了更多新愁;别后难以相聚,又使得愁上加愁,旧愁新愁层层堆积,无法排遣。“易”和“难”在本句中既是通常意义上的对比关系,更是一种因果关系。由于无法排遣离愁,词人只能“尽日凝伫”,“销魂无语”,而词人对故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通过这两个动作,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极目”以后五句,词人提到了霁霭、暝鸦、画角、残阳等意象,这些意象个个都能给人一种萧索凄凉之感,从而有力地衬托出内心的愁闷和悲苦。尤其是“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二句,很自然地把自己一人的羁旅之愁拓展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下片把不见故人的孤独愁怀抒写得哀婉而真挚,与上片呼应,同时又以江城凄迷萧索暮色作结,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这首词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艺术造诣极高。上片通过时序的变化,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的景色,从而把全词的抒情基调摆在了读者面前。其中,前九句都是写景,后三句是写情;前九句是实写,后三句是虚写。下片则是前五句抒情,后五句写景;前五句是虚写,后五句是实写。通篇这种情与景交错的布局,使得这首词从整体结构上看起来变化有致,灵活顺畅,丝毫不呆板。同时,这样的布局也有利于状写词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过程。全词结构严谨,流畅自如,堪称长调慢词中的佳作。

[赏析]

这也是词人晚年羁旅行役之作。通过登临感怀,抒发孤独忧伤的愁绪,寄托一种美人迟暮、前途无望的感慨。上阕写初秋雨后凄凉,残蝉噪晚,词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不由地追忆以前在京城的欢乐。下阕感叹自己愁怀难遣,朋友难聚,又正值秋晚,暮鸦飞鸣,残阳西落,江城萧索更令人感伤。此作写景抒情,措辞雅丽,善用典故,表现出词人高雅的文化修养和善于借景言情的深厚功力。

篇4:柳永《竹马子·登孤垒荒凉》原文赏析

原文: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瞑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篇5:柳永《竹马子·登孤垒荒凉》原文赏析

登上孤立的营垒,看去一片荒凉,从危亭上从台上远望,静视着沙洲上都是烟云茫茫。面对着雌霓下起雨来,突然一阵狂风吹拂栏槛,微微赶走了夏季的炎热。渐渐感到一片飘零的落叶,送来了秋寒,几只鸣叫的秋蝉呜噪着,天晚的悲楚,开始了寒秋时节的新景。我观览着眼前景物,想起往日的欢情,指点京都,就是那似烟非烟的彩云深处。

面对如此情景,我不由得伤感,新愁添加,故人难于相见。我登高凭栏整日里望远,最后百感交集。极目处雨后晴云,薄雾弥漫像迷蒙的细雨,黄昏里归巢的乌鸦乱纷纷聚在一起,萧条冷落的江城已是暮色迷离。城南角楼吹响了音乐,又送走一抹残阳沉入大地。

篇6:柳永《竹马子·登孤垒荒凉》原文赏析

⑴竹马子:词牌名。

⑵孤垒:孤零零的昔日营垒。垒:军用建筑物。

⑶危亭旷望:在高亭上远望。

⑷烟渚:笼罩着雾气的水中沙洲。

⑸雌霓挂雨:彩虹横空,天地间还带有雨水的湿气。雌霓:彩虹双出,色彩鲜艳为主虹,色彩暗淡为副虹,雌霓是副虹。

⑹雄风拂槛:强劲之风吹拂栏杆。

⑺微收烦暑:闷热的暑气稍有收敛。烦:一作“残”。

⑻一叶惊秋:见一片黄叶落下,猛地意识到秋天来了。

⑼残蝉噪晚:经历了夏天而残余的蝉在晚暮时分叫得更加起劲。

⑽素商时序:秋天接着次序即将代替夏天到来。素商:秋天。时序:春夏秋冬的代换次序。

⑾前欢:从前与故人欢聚的情景。

⑿尽日:整天。

⒀赢得:换得。消魂:情思惆怅。

⒁极目:尽力远望。霏微:朦胧的样子。

⒂暝:天黑。

⒃萧索:萧疏冷落。

⒄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篇7:柳永《竹马子·登孤垒荒凉》原文赏析

《竹马子》是柳永的自度曲。从意境上讲,这首词属柳永的雅词,其中不只抒发了个人的离愁别恨,而且也是对封建文人命运的凭吊,整体情绪沉郁深远。

这首词是词人漫游江南时抒写离情别绪之作,所表现的景象雄浑苍凉。词人将古垒残壁与酷暑新凉交替之际的特异景象联系起来,抒写了壮士悲秋的感慨。

“雌霓”是虹的一种,色泽偏暗。“雄风”是清凉劲健之风。这两个词语雅致而考究,表现了夏秋之交雨后的特有现象。孤垒危亭之上,江边烟渚之侧,更加能够感到时序变换。孤垒、烟渚、雌霓、雄风,这一组意象构成了雄浑苍凉的艺术意境,词意的发展以“渐觉”两字略作一顿,以“一叶惊秋,残蝉噪晚”进一步点明时序。“素商”即秋令。这里,词人的悲秋情绪逐渐向伤离意绪发展,于是他又“览景想前欢”了。从“前欢”一语来推测,词中所怀念当是帝都汴京和作者过从甚密的一位歌妓。可是往事已如过眼烟云,帝都汴京遥远难以重到。

上阕的结句已开始从写景向抒情过渡,下阕便紧接而写“想前欢”的心情。柳永不像其他词里将“想前欢”写得具体形象,而是仅写出眼前思念时的痛苦情绪。“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很具情感表达的深度。离别之后,旧情难忘,因离别更添加新愁;又因难聚难忘,新愁愈加容易堆积,以致使人无法排遣。“易”和“难”既是对比关系又是因果关系,这对比与因果就是所谓“成追感”的内容。“尽日凝伫”、“消魂无语”形象地表现了无法排遣离愁的精神状态,也充分流露出对故人的诚挚而深刻的思念,并把这种情绪发挥到极致。最后作者巧妙地以黄昏的`霁霭、归鸦、角声、残阳的萧索景象来衬托和强化悲苦的离情别绪。特别是结尾“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两句,意味极为深长,把一已羁旅苦愁拓展为人世兴衰的浩叹。

这首词虚实相生,情与景的处理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上片首九句写景,属实写;后三句写情属虚写。虚实相生,善于抓住时序变化,描绘了特定环境中的景色,奠定了全词的抒情基调。下片则相反,前五句抒情,属虚写;后五句写景,属实写,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这种交错的布局,不仅使整体结构富于变化,而且如实地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特定环境中活动变化的过程。其间大量运用双声词,如“一叶”、“残蝉”等;以及叠韵词,如“荒凉”、“旷望”等;多处句间用韵,如“凉”与“望”、“雨”与“暑”等。句中平仄四声的交错运用,从而造成音律谐婉、铿锵动人的妙境。全词意脉相承,严谨含蓄;景凄情哀,铺叙有致;意境开阔,格调清雅,气韵浑厚;语言清丽,音律谐婉,悲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长调慢词。

篇8:柳永:竹马子

《竹马子》

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

静临烟渚。

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

微收烦暑。

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

素商时序。

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

故人难聚。

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

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

萧索江城暮。

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忆昔怀人的词。上片写登上孤立的营垒满目荒凉,从高耸的亭台远望,静默地俯视着沙洲。面对着一弯虹霓挂起陶幕,一阵雄猛的大风吹拂栏杆,微微收敛了烦躁的暑热。渐渐惊觉到一片飘零的落叶送来了秋寒,几只残喘的秋蝉鸣噪着日暮的悲楚,开始了寒秋时节的冷肃。览景生情,不由追忆往昔在帝京时的欢乐,指点京都,在那似烟非烟、似雾非雾的彩云深处。下片感叹愁怀难遣,故人难聚,极目处雨后晴云,薄雾弥漫像迷蒙的细雨,黄昏里归巢的乌鸦乱纷纷聚在一起,萧条冷落的江城已是暮色迷离。城南角楼吹响的号角,又送走一抹残阳沉入大地。全词景凄情哀,铺叙有致,意境开阔,格调清雅,悲楚动人。

篇9:宋词·柳永《竹马子》

宋词三百首·柳永《竹马子》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

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作品赏析

【注释】:

《竹马子》是柳永的自度曲。从意境上讲,这首词属柳永的雅词 ,其中不只抒发了个人的离愁别恨,而且也是对封建文人命运的凭吊,整体情绪沉郁深远。

这首词是词人漫游江南时抒写离情别绪之作,所表现的景象雄浑苍凉。词人将古垒残壁与酷暑新凉交替之际的特异景象联系起来,抒写了壮士悲秋的感慨。

“雌霓”是虹的一种,色泽偏暗。“雄风”是清凉劲健之风。这两个词语雅致而考究,表现了夏秋之交雨后的特有现象。在孤垒危亭之上,江边烟渚之侧,更加能够感到时序变换。孤垒、烟渚、雌霓、雄风,这一组意象构成了雄浑苍凉的艺术意境,词意的发展以“渐觉”两字略作一顿,以“一叶惊秋,残蝉噪晚”进一步点明时序。“素商”即秋令。在这里,词人的悲秋情绪逐渐向伤离意绪发展,于是他又“览景想前欢”了。从“前欢”一语来推测,词中所怀念当是帝都汴京和作者过从甚密的一位歌妓。可是往事已如过眼烟云,帝都汴京遥远难以重到。

上阕的结句已开始从写景向抒情过渡,下阕便紧接而写“ 想前欢 ”的心情。柳永不像在其他词里将“想前欢”写得具体形象,而是仅写出目前思念时的痛苦情绪。“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很具情感表达的深度 。离别之后,旧情难忘,因离别更添加新愁;又因难聚难忘,新愁愈加容易堆积,以致使人无法排遣。“易”和“难”既是对比关系又是因果关系,这对比与因果就是所谓“ 成追感 ”的内容。“尽日凝伫”、“消魂无语”形象地表现了无法排遣离愁的'精神状态 ,也充分流露出对故人的诚挚而深刻的思念,并把这种情绪发挥到极致。最后作者巧妙地以黄昏的霁霭、归鸦、角声、残阳的萧索景象来衬托和强化悲苦的离情别绪 。特别是结尾“ 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两句,意味极为深长,把一已羁旅苦愁拓展为人世兴衰的浩叹。

这首词虚实相生,在情与景的处理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上片首九句写景,属实写;后三句写情属虚写。虚实相生,善于抓住时序变化,描绘了特定环境中的景色 ,奠定了全词的抒情基调 。下片则相反,前五句抒情,属虚写;后五句写景,属实写,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这种交错的布局,不仅使整体结构富于变化,而且如实地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在特定环境中活动变化的过程 。全词意脉相承,严谨含调,是一首优秀的长调慢词。

篇10:《竹马子》柳永词作鉴赏

●竹马子

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

对雌霓挂雨,雄风指槛,微收烦暑。

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

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

凭高尽日凝伫。

赢得消魂无语。

极目霁霏霏,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

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柳永:竹马子

柳永诗词

柳永的诗词

咏竹诗词

望海潮柳永赏析

蝶恋花柳永翻译赏析

水龙吟,水龙吟马子严,水龙吟的意思,水龙吟赏析

诗词赏析

柳永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孤鸾,孤鸾马子严,孤鸾的意思,孤鸾赏析

竹马子柳永诗词赏析(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竹马子柳永诗词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