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随笔大“教”小“爱”――记一次爱的(共含15篇),欢迎阅读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銀樹血達達山脈”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育随笔】大“教”小“爱”——记一次爱的分享
王飞名班主任工作室 周雪丹
7月,顺利的送走了我的1302班,自费去了趟首都北京。回程的时候习惯性的想给我的孩子们带点旅游纪念品。猛然想起孩子们已经毕业离开,心里不免失落了许久。
做了一年了学校行政工作,每天奔忙于琐碎的教务处工作,除了上课时间,课后鲜有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这一年,感觉似乎失去了作为一个老师应有的幸福和乐趣。于是挣扎着从行政回到了热爱的班主任岗位。
一
今年11月,学校组织班主任去江苏考察常州北郊中学。回程途中在服务区休息,想起班里新的孩子们,顺手买了一些小礼物回来。周三是期中大扫除,勤快的孩子们分工明确,你争我抢很快完成了大扫除任务,换回一个整洁明亮的教室。心情大好,和孩子们分享喜悦的同时,拿出了外出时带回的小礼物分给他们作为奖励,也作为1705大家庭的温馨时刻纪念。小礼物确实小,每个孩子只有几颗小糖而已。每一个孩子拿到糖的那一刻都很开心,都认真而礼貌的对我说着谢谢老师。分到最后还剩下几颗,我随手给了身边的Eason。Eason一直是我特别关注的孩子。新学期刚开始,他的小学老师就告诉我要尽量关注他的言行,他曾经因为一点小事跟老师翻脸并大发脾气。开始后我便特别留意他,可是半学期下来并没有出现他的小学老师所说的情况,除了有时候因为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突然面红耳赤,上课起身回答问题时会不知所措,相反的,我倒感觉到他身上闪光点,他有些敏感所以同时他也很细心,他有些胆小因此也很善良。这次的“随手”把糖给他,其实也是随心的.,不仅因为他的劳动中的汗流浃背,也为平时在学习上的积极上进。分完糖后,孩子们开始自习,我开始检查大扫除的成果。发现走廊上还有角落还有一些小灰尘,于是就拿起扫把清扫起来。这时下课铃响了,Eason从教室里走了出来,到我跟前,手里拿着一颗糖,说,老师,这个给你。我诧异,问,你不喜欢吃这个吗?他连忙说,不是不是,我喜欢老师给我们带的糖,但是,您自己还没吃过呢……
二
工作十年,从一个初出茅庐曾经被门卫挡在校外说这位同学你怎么没带校徽的毛头小老师,到今年送出五届毕业生新同事口中的老周,总是能听到很多老师在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没有感情了,不管你付出多少,学生总是当做理所当然。甚至网络上还出现了一些打油诗:教书是一场盛大的暗恋,你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结果却只感动了自己,教书是一场苦恋,费心爱的那一群人,总会离你而去,教书是一场单恋,学生虐你千百遍,你待学生如初恋……
可是,学生是一群鲜活快乐的孩子,为什么我们费尽心思的去爱,却只能感动自己?是不是我们的费尽心思,只为了自己的私心呢,是不是我们太希望从学生身上得到太多我们成年人期待得到的结果呢,比如分数,比如名次,比如奖金……又或者是不是因为我们随着年岁的增长,慢慢蒙上了自己那双原本透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渐渐锁上了自己那颗原本纯净善于感受爱的心?
三
教育,不管对于谁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大到国家小到地方,大到领导,小到百姓,谈起教育,总有无数条这样那样的大道理大学问大课题。可是教育,却也可以从很小很小的细节做起,让学生体会爱,让学生分享爱,而同时也让我们自己感受到了学生来自心底的爱。
曾经有幸听过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讲座,也许很多老师都能想起的是李镇西老师的那句名言,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而我能清楚记起的还有李老师无数次在讲座中提起的感动。李老师的才学让无数人折服,可我想更可贵的也更值得我们所有老师学习和崇敬的是李老师自始至终保持的一颗善于感受爱和发现爱的心,以致他可以全心为学生付出并终于成为一个让他身边的人都感到幸福的老师。
我们都不是第几个李镇西,可是我们却可以努力去做一个像李老师那样会付出爱会分享爱会感受爱的老师,也许教育并不那么复杂,并没有所谓的那么“大”,只要我们愿意真心付出“小小”的爱!
微点评
初读这篇文章时,我觉得周雪丹老师是幸运的,因为“需要特别关注”的Eason并没有给她带来“麻烦”;当我再细细品味其中的味道时,我嗅到了周雪丹老师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种关系,教育是一种接纳,教育更是一种成全。
因为我们自觉对孩子的爱,所以我们总是会以爱的名义不由自主地去纠正学生,试图去进行改变。但是实际上学生首先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纠正和改变,而是一种接纳和理解,是一种让学生觉得安全的关系。就像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曾经写的诗:
孩子说:“有时我会把勺子掉到地上。”/老人说:“我也一样。”/孩子悄悄地说:“我尿裤子。”/老人笑了:“我也是。”/孩子又说:“我总是哭鼻子。”/老人点点头:“我也如此。”/“最糟糕的是,”孩子说,“大人们对我从不注意。”/这时他感觉到那手又皱又暖。/老人说:“我明白你的意思。”
所以,爱学生,就意味着应该与他们保持这样一种交往关系:不是事先决定好怎样让他们成为我们希望的样子,而是以这种方式接受--接受我们对彼此的局限性,而不只是想象中的可能性。差异从来不是一种缺陷,而是一种资源和财富,发现、激励和成就学生,让学生成为学生自己,这才是我们应该给他们的爱。
——工作室成员:王佳英
一次爱的教育750字
3月24日早上,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感恩激励报告会。是请南宁导航文化教育中心的老师来为我们上课。8:30分时,同学们抬着椅子来到操场,只见操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等同学们按位置坐好后,李老师就开始站在舞台上面上课了。她先讲了她经过的一些事情,又让我们听一个大姐姐雅丽的故事,她讲述了雅丽姐姐首先对爸爸妈妈的不回家的行为恨之入骨,后来听了李老师讲的感恩激励报告会后,她明白了感恩对于自己和其他的.人是多么重要。后来雅丽姐姐对她的爸爸妈妈是用一颗真诚、感恩的心去对待她的父母。我听后,明白了我们一直沐浴在爱的阳光中。
李老师饱含深情地讲完了这个故事,台下的同学已是痛哭流涕、泪流满面了。虽然有时候爸爸打我们,妈妈骂我们,可他们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生病的时候,是谁最担心我们?是爸爸妈妈,病好了,是谁最高兴?是爸爸妈妈,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越长越大,而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呢?是越来越老了,眼角的皱纹也越来越多了!后来老师让同学们上到台上来,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一句感恩的话语,一位哥哥最先说出了对自己爸爸妈妈感恩的话,他那一声“妈妈,您辛苦啦!”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语,但也能体现出他对父母亲高尚无私的爱,足以让我们感动。接下来,老师又让我们说出对老师的感恩,台下老师慢慢地走上台来,拥抱同学们。老师打开那双温暖的手,把同学们搂在怀中,那一刻,同学们仿佛感觉到,好像是妈妈在抱着幼小、无知的我们!
听了这一堂课,我深深的感受到爸爸妈妈是多么的需要我们的孝心呀!而我们也是多么需要爸爸妈妈的爱呀!同学们,来吧!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我们的父母吧!让我们用小嘴为爸爸妈妈唱出我们对他们的爱吧!“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呼唤爱短篇教育随笔
前段时间读到了戴洁老师的一篇文章《呼唤爱》,文章大体意思是父母、教师的关爱就像小树苗需要的阳光一样,是孩子心灵成长必需的养分。当必要的养分缺乏时,出于本能,孩子会开始呼唤、寻找。这期间,有些孩子会表现得很乖巧,期待得到你的关注以及肯定。但如果成人没有感受到这种爱的'呼唤,孩子就会尝试其他方法,比如捣乱、不听话。此时如果成人只是一味地训斥、说教,孩子呼唤爱的声音得不到回应,那么孩子便会变本加厉地进行捣乱。如果成人能读懂孩子的心声,积极地给予爱的回应,孩子就会更加积极向上。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我们班的小睿,他是一个活泼好动、调皮的小男孩,经常惹老师生气。不是把自己弄得满身是水,就是在做游戏时欺负小朋友……现在想来那正是他呼唤爱的表现。明白了这个道理后,以后在小睿出现捣乱行为时,我不再训斥他,而是经常和他聊聊天、做做游戏,满足他的内心需要。当小睿有进步时,我及时给予表扬,让他知道老师很喜欢他,每天都在关心他,渐渐地,小睿有了很大的变化。
每个孩子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呼唤爱,这就需要我们用心感受并积极、回应,让孩子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记得有一本书上这样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因为学生心理的发展很容易受周围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中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大多数老师都在有意无意中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造成了学生“敢思不敢言”“有话不愿说”的局面,师生心灵间缺乏交流和理解,学生畏惧老师,有心里话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倾诉,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不知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老师与学生的这种心灵阻隔既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终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我觉得,师生之间心灵彩桥的建立,要求教师不仅应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更应如慈爱的父母、知心的朋友。而要成为这种多元角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的学习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工作中,我用看、聊的方法去了解学生。看就是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聊就是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内心世界、爱好和语言.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语言是心与心沟通的桥梁。通过这两种方法,让我对每个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我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也从不把自己当成老师,而是以一个大朋友、一个倾听者的身份去真诚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也拉近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没有距离感,愿意跟你说真心话,愿意让你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然后我将这种了解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就有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师生的配合也就非常地的默契,从而完成了教学目的。比如跳绳活动,当学生看到老师也参与到他们之中,他们的积极性也就极大的被调动起来了,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学生们就自动地、创造性地活动起来,有的跳花样、有的双人跳、有的编成小组跳追人,而我这时候也下放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活动,一起探讨其它的花样,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顺利地就完成了,而且常常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是由于我的这种真心相对,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既缩小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我从容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爱的教育随笔]
爱的教育教育随笔
刚把要去实习当老师的事告诉我的朋友们,朋友们就异口同声的说,“你一定要厉害一点,一开始就镇住他们,他们就会听你的话了。”对此,我只是很淡然的笑笑,虽然,朋友们说的有点道理,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
教育,既是教书又是育人。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同样的,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如果,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个十分严厉的人,那么这个班的学生就会很害怕老师,甚至,在这个班级中有些学生都不愿意发表自己对班级或班级事物的看法了。这中班级里的小孩,往往会过分的听话。如果一个班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个比较宽容的老师,那么这个班的学生则会很活跃,甚至这活跃会发展到很难管理的地步。学生们往往”欺软怕硬“。所以,对待学生既不能过分严厉,也不能太过于宽容。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严慈相济,要用爱去教育学生,教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教他们如何去做人。
来这实习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心里总是免不了有些小感慨。来这儿这么久,在生活上已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因而更多的感慨是关于我的那些学生的,也是关于我应该如何去管理学生的。
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即,这些学生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学习还会与老师对着干呢?说实话,想了这么久,我并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不知道根源在于他们的叛逆心理还是老师的一些做法让他们厌倦了学习。我不知道,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我真的很困惑。
在实习之前,我信誓旦旦的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可是,实习之后我开始怀疑自己,甚至我都不再想成为一名老师了。我害怕我会把初一那么听话、那么活跃、那么积极的小孩儿带成初二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害怕把他们带的整天在课堂上胡闹,我也害怕初三的小孩儿学到的知识不够,害怕他们不能通过升学考试。或许,有的人会说,那和你有什么关系,你把该讲的讲了学不学是他们的事儿。是啊,我把该讲的讲了,可是,那怎么会和我没关系?我是他们的老师就应该对他们负责,尽管,我不能负责他们的一生,但是,至少在我还是他们老师的时候就一定要对他们负责。
对于如何对学生负责,我还在思考中,但是,最基本的我会把我的本职工作做好。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会做到严慈相济,用爱来教育他们。我希望我的课堂被爱萦绕,学生们也能在爱的氛围中自由、健康、快乐的成长。
爱是人间最美好,最高尚的事物。有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有同学之间的关爱,有父母对孩子真诚的.爱……生活中的爱如此之多,他们是在生活一些琐事体现的,但同时也给了我很深的教育。所以近日,我就拜读了意大利的哲学家亚米契斯的一本着作,一本全世界人们都爱读的书――《爱的教育》。
这是一本充斥着人间真情的书,翻开书便看到一篇篇令人感动的故事。优异的孩子。安利柯在慈祥的父亲、慈爱的母亲和和蔼的老师的教育下,和那帮精灵般的伙伴健康快乐地成长。
它是以日记的形式讲述安利柯在学校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所以刚开始看的时候,第一卷就很吸引我。卷讲了刚开学的事。安利柯告别了三个月的假期,开学了。学校里的人熙熙攘攘,安利柯上了丘林小学三年级。他认识了为人仗义的卡罗内,性格开朗的柯莱蒂,弱不禁风的奈里,兔脸儿的泼可来西,爱虚荣的华梯尼,商人卡洛斐,傲气十足的诺琵斯,残疾的克洛西,欺软怕硬的弗兰蒂和漂亮有才能的代洛西。
其中我最喜欢卡罗内,他为人仗义,但是他的母亲不幸很早就去世了。卡罗内简直就是奈里的保护神:在十月二十六日弗兰蒂一而再再而三,的嘲笑克洛西残疾的样子,还学他母亲卖菜的样子。使克洛西愤怒到极点,失去了理智,用全身的力量砸他的头,但是却砸到老师的身上,卡罗内勇敢的站出来,老师弄清后,很赞赏他的精神。我也很赞赏卡罗内的精神。卡罗内还很正义,他看见弗兰蒂欺负弱小他就毫不留情的打了弗兰蒂一个耳光,让他在地上转了三圈。读到这里我不禁笑出声来,弗兰蒂经常欺负别人,现在他也吃到苦头了,在书里,我觉得安利柯的父亲白契是一位很明理的父亲,他在日记教导安利柯的一字一句,都给我很深的启示。
在安利柯抄的每月例话中我看到了许多篇很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一篇《六千里寻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的内容是一个妇人从意大利的热那亚到南美洲去打工去当女佣,但是一年后她皆无音讯。她的小儿子――一个13岁的小男孩一人独自去寻找他的母亲,路程达到六千里之多。读完后我都有点不相信。
读完《爱的教育》和它的续集,它的教育我受益匪浅。
无声的爱教育随笔
当我给予孩子默默的关心与呵护时,他们会感到很开心;当孩子犯了行为错误被我严厉批评时,他们会感到很羞愧;当孩子有疑问而得到我指导时,他们会感到很兴奋。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上得到我的默默关心与协助,而我也发现孩子也会用他们的行动与努力来回报我对他们的爱,而孩子给予我的也是一种无声的爱,一种默默的爱,一种需要我细心体会的爱。
一、“老师,给”
到了夏天,一大早出大太阳,灿烂明朗酷热。在阳光明媚的清晨与孩子们一起做早操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孩子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尽情地舞动,每个小脸蛋似向日葵,那般阳光,那般甜蜜。而我虽带操带得满头大汗,但能和这群天真可爱的宝贝们一起舞动,心里已乐开了花。可幸福来得太突然,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带操完毕,就有个小女孩迎面走来,右手藏在背后,我正想要问她怎么了。她就已经走在我面前,然后迅速地把右手伸出来,同时说了一句:“老师,给。”我一看是一张纸巾,我呆呆地接住,想要问她原因,她就已经跑开了。我还没反应过来,但我很快就明白小女孩的意思了。原来她看我满头大汗,所以送我纸巾擦汗。那时,我心里有一股暖流在滚动……
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话语,蕴含着孩子对我的无声的爱。
二、关注的爱。
午休起床后,我带孩子们如厕、洗手、喝水。在这过程中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总是不遵守规则,还一边跑一边大声喊,我跟他们说,“老师头有点难受,你们安静点好吗?”那几个孩子一听到老师头难受就乖乖地去排队喝水,他们看到有其他孩子起来哄叫,就批评了哄叫的孩子,还说了一句:“老师头不舒服,我们要安静点。”有几个女孩子知道我不舒服,便协助我洗杯子,摆杯子。那一刻,我感觉他们懂事了许多,长大了许多。我也一直沉浸在他们的幸福中……
他们默默地关注着我,也默默地关心着我……
孩子是有着一颗充满爱的心灵,他们知道如何去关心身边的人,也知道如何去回报爱自己的人。孩子对我的爱是无声息的,但我能感觉得到……
爱,是什么?爱是妈妈为孩子挡住沙石的肩膀,爱是老师让学生逃出教师的拱桥!爱是什么?爱是信任,爱是分享。
《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可以使人绝处逢生,爱可以使浪子回头,爱又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力量。是爱,使我们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是爱,给予了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是宽恕的,爱又是包容的。爱是教育的源泉,爱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
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播下的种子!祖国的希望就是让我们长成大花朵,让蜜蜂来采蜜,长得更加旺盛!开得更加美丽!让我们不怕害虫的腐蚀,不怕一切困难!争取,尽自己最大的力量长成苍天大树,为人民遮风挡雨一辈子!
这就是爱的力量!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爱在我们之间无所不在,父母对你们的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让我们在爱中幸福成长。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之后对它又有新的感触。
爱到底是什么呢?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为这个简单却深奥的字眼儿不断地诠释,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其实,每一个善良的人都能了解什么是爱。因为,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事儿都可以感受到爱的存在,每一个心中有爱都在让爱的真谛不断延伸、升华。如果一个人从不爱他人,那么他就是一个无情的人,他的生活也将失去色彩,人生将失去意义。如果我们能够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妈妈对你唠唠叨叨,那是她对你的关爱;爸爸对你严格要求,但却严中有爱;老师给你耐心教导,他们用爱传播了知识;同学热心帮助你,因为你们有纯真的友谊。在这个世界上,有人为你自豪,也有人默默地为你担忧,为你提供帮助。所以,爱是无处不在的。那么,我们也去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吧,用真诚去对待每一个人,用爱去创造更美丽动人的世界!
我认为,素质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是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爱是教育的根本。爱的教育有诗人般细腻优美的风度与品格。把我们带到社会中去,娓娓而谈,循循善诱。它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这深刻的哲理,使学生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下午,全校师生集中在操场上,我们正专心致志地听着彭成老师的感恩教育报告会——“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感人的拥抱,感人的话语,那一幕幕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
了,我从未对父母说过一次感恩的话,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不应该。记得在我十岁的时候,我感冒了,爸爸带我去买了药,又买了糖,怕我苦着了。但是我怕吃药,我就悄悄地扔了。第一次爸爸没有发现,但是第二次的时候,爸爸知道了。后来,爸爸就看着我吃药。我实在是吃不了药,我把要放进嘴里,一颗药要喝上一大杯水才咽下去。还剩几粒的时候,我把本来吃进去的药吐了出来。爸爸就安慰我,不停地教我如何吃药。但是那时我特别难过,就朝着爸爸大吼大叫,就是不肯吃药了。爸爸让我把糖吃了,也再没有逼我吃药,但看得出来他伤透了心。现在回想起来,我忍不住责备自己,为什么要那么伤害爸爸呢!他是为了我好啊,为了我健康啊!可我竟然伤害了爸爸,我太不应该了。爸爸,你能原谅我吗?
感恩要真诚,不是随口瞎说几句,要付出实际行动,我们不能停留在一时的感动上,也不能停留在一时的冲动上,我们要改变自己。嘴上说的再动听,也不如一次实际行动来的好。
学会感恩,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我们一起努力吧!
可能大家都知道,《爱的教育》这一本书,只不过,我就是囫囵吞枣,乱读一通罢了,根本不会在乎它有着什么精彩内容,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直至爸爸指出了我的错误,我才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可我是一口气读完的,中间没有休息也没有间隔。我没有落泪,不是我觉得不值得落泪,而是因为在我看来它是对心灵的洗礼,我为我读了这本书而觉得快乐,幸福,即使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它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爱就像花蜜,蜜蜂不能缺少它,正如我们不能缺少爱一样。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世界就将因为爱而变得更美好!
在这里的人类品德都是高尚的,他们始终为别人着想,曾有一个高年级的孩子看见一个小孩子马上快被车撞了,便直冲过去,孩子保住了性命,可他却被车子轧碎了骨头,校长立即赶了过去,可一看,这孩子快没命了,他被校长高举过头,此时,所有人都已泪流满面,可这孩子却不慌不忙地用微弱的声音请求校长满足他最后一个愿望。他的愿望就是希望看一眼他自己的书包,并背上书包离开人世。多么天真,多么可笑,有多么的简单,又是多么的让人震撼。爱,像空气,每天都陪伴在我们身边,虽然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读了《爱的教育》一书,我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洗礼,洗去了肮脏的思想,你们呢?我相信你们也一样。
爱的收获教育随笔
有人说:成长离不开爱的滋养,越是特殊的孩子越需要爱,爱不仅是情感,更是方法,爱是教师们的“杀手锏”,掌握了爱的技巧,就掌握了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就掌握了教育孩子的关键。
两年前当我又接一个新小班时,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小朋友真真,经过几天的相处我发现真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问题,只会说几个简单的词,而且是毫无表达目的的说,比如说,小朋友都很安静的画画,他会无意之中蹦出“饼干”或“苹果”,让你莫名其妙,如果你问他吃饭了吗,他只会冲你笑,真真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尿尿都不会说,尿在裤子里是经常的事,通过与家长沟通才知道,他是因为出生时缺氧造成的,于是在我和真真妈妈共同商讨制定了对真真的教育方案。
在幼儿园,我和配班老师会特别关注真真的一言一行,平时多和他用语言交流,多关心他,经常把他叫到身边抱一抱、亲一亲,和他聊聊天,鼓励他多参与小朋友的游戏中,家长也配合着在家里多和孩子交流,多问问孩子在园的情况,过了一段时间真真果然有进步了,有一天我他问:“真真,爸爸干什么去了?”他说:“爸爸干什么去了”,“谁送你来的?”“谁送你来的”。虽然他会像录音机一样重复你的话,可是他已经能完整说一句话了,我借机表扬了他,高兴的他手舞足蹈。
平时游戏时我会让小朋友玩什么都带上他,让他一起参与,开始的时候小朋友都会告他的状“老师,真真把我玩具弄地上了”“老师,真真推我”,每次我都会耐心的说“真真,你这样对小朋友是不对的,你喜欢小朋友就和小朋友一起好好玩”,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说来也怪,时间长了,他能管住自己了,和小朋友能一起好好玩了。即使真真再犯错误大家也不再告他的状了,孩子们也会包容他了。一次我发现真真又抢了佳艺的玩具,还没等我开口,佳艺走过去说:“真真,这样做不是好孩子,我们一起玩吧”,这句话让我好欣慰,老师的态度真的会影响孩子,所以我们在孩子面前要保持好的心态,不要用过激的语言,因为我们就是孩子们的一面镜子。
两年的时间,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关爱、引导下,真真有了很大进步,刚开始学习画画时,他不会画,也不学,每次拿着水彩笔咬来咬去就是不画,我问他:“真真怎么不画啊,不喜欢画画吗”?真真低下头说:“不会画”。我握着他的手一起画了一个太阳,“真真跟着老师的学着画,好吗,开始不会不要紧,只要多画几次就好了。”我鼓励道。他把笔停在纸上又不敢动了,后来在我停的鼓励下,他终于能画出太阳了,虽然像三角形,可是我还是及时对他的进步进行了表扬,从此以后,只要他在纸上涂鸦,我们就鼓励他,时间长了,每次画画,小朋友们都会提前鼓励他说“真真真棒”,在以后的日子对真真“因材施教”,能力强的小朋友画人物景物时,真真则学习简单的东西,现在真真已经能画出小花、房子、大太阳了。
看到他一天天的进步,我感到由衷的欣慰,这让我意识到任何一个孩子都是需要关心和爱,我相信只要我们真心付出,一定会有满满的收获。
今年的小班不知道怎么?比以往都乖巧听话。从宝宝班到小二班最让我担心的是孩子们中午在幼儿园午睡这个环节,可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孩子都非常听话,,以前的小班中午睡觉中班大班的老师都要下来帮忙一个多周,今年就帮了两天,再就是我们班里的老师自己照顾,基本上每个孩子都能睡上一觉。只有怡然小朋友每天中午怎样的方式他就是不睡觉,而且因为一点点小事她就嚎嚎大哭,其他孩子都受影响。我就观察怡然,每次哭的时候嘴里不是说着:“我的小辫子没有了”“我流鼻子啦!我要纸擦一擦!”一会儿又会哭喊着:“我的裤子找不着了!”如果我们安慰她,让她别哭,她也会大声地哭喊着:“我不哭了”,可是哭声一点也没有小。每天中午都会因为小怡然其他孩子睡睡醒醒。 怡然的这种哭,让我这个作为母亲的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我要走在怡然的前面。”就是在怡然哭之前,我要把他想说的,想要的提前帮他解决。又要到快上床的时间了,我满怀细心的跟其他三位老师说:“今天我要用一个伟大母亲的爱来感化小怡然。”说完这句话,我们都笑了,其实当时我也没有把握会成功。其他老师都和以往一样组织孩子们上床,我呢,拿来一大包餐巾纸,抱着怡然来到小床边,帮她脱下小鞋子放到床下,帮他脱下外裤顺手叠整齐放到依然的小枕头边,帮她盖好被子就开始抚摸依然的头,边抚摸边说:“怡然乖,快睡觉,老师会一直在床边陪着你,还为你拿来了这么多的纸,留着给依然擦鼻子,小辫子老师也帮你保护着,不让它丢,放心吧,搂着你的小裤子睡觉吧。”说完这话,我就发现怡然没有前几天那么激动,慢慢的闭上眼睛。可是一会儿,猛的把眼一睁,刚要大哭的时候,我马上把餐巾纸递给她,帮她擦鼻子,并小声的说:“不怕怡然,老师在,老师帮你擦鼻子,你的小辫子还在这,裤子也在。”怡然好像找不出什么哭的理由,就又闭上眼睛了,这样反复了几次,我发现她睡着了,而且睡得很香。今天小二班的孩子们都在一个安静而温暖的环境里甜甜的睡着了。看到孩子们都睡得那么香,我心里不知道有多么的温暖和开心,就像看着自己孩子小时候睡觉一样。这一天也是我和孩子们升入小班最开心的一天,从哪以后我一直是这样做的,所以小二班都在一个安静温馨的教室里睡着甜甜的觉。 案例分析: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老师也不太熟悉,没有安全感,和老师一起游戏玩耍还可以,要是在幼儿园睡觉,没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可想而知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我问过怡然的妈妈,怡然在家必须有大人抱着、搂着睡觉。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老师一定要用十倍、百倍的细心、耐心、和爱心照顾他们,让他们感觉幼儿园就是他们的家,老师就是他们的妈妈。我爱这些孩子们。
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天阴沉沉、灰蒙蒙的,似乎有一场大雪即将来临。第一节课的上课铃一响,校园里就安静下来,随后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此时,我正做在办公室认真地批改作业。突然,我班的数学老师走进来,气呼呼地说:“这个张中华,到现在还没到校。到底怎么回事,你打电话问问情况。”一提起张中华,我的气也不打一处来,特别是这几天的表现更是不尽人意。前天,我检查作业,他支支吾吾地说语文书找不到了,可能是忘在家里了。我警告他说:“今天回家找找,明天必须带来,上课没有书怎么学习?”他点了点头。昨天,我再次检查作业,他直截了当地说:“老师,我没有语文书,没法做作业。”没做作业,还装模作样找理由,我真想当场教训他一顿。但我心里明白,那样做只能事与愿违,虽然有种直觉告诉我,中华是把书故意藏起来充当不做作业的理由,可又没有证据,也不好发脾气,只有寻找适当的机会,让他认识到错误并改正错误,早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万万没有想到,今天他竟敢不到校,简直太没有纪律性了。我立即翻开通讯薄,快速地查找其家长的联系电话。电话号码是找到了,但已为空号,与其家长无法联系,又担心中华的安全,只好亲自去他家里问问情况。
我戴好帽子,围上头巾,整理好厚厚的手套,骑上自行车向中华家奔去。尽管全副武装,凛冽的寒风还是穿破头巾,刺痛着脸,挠疼着脖子。我已经顾不上这些,一心只想赶快到达目的地,了解真实情况。
终于来到中华家门口,只见她的妈妈正在打扫卫生,好像什么事也没有。中华没在家?已经上学去了?学校怎么没有?现在到底在哪里?我心中的疑团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各种猜想一股脑儿都冒出来了。我下来车子,就迫不及待地问:“中华在家吗?”他妈妈歉意而又无可奈何地说:“今天一早我出去办事,回来晚一点。做好饭喊中华吃饭上学,他说太晚了,不去上学。说完就又蒙头大睡。”中华的姐姐也在场,她说:“中华可倔强了,他自己不想做的事谁说也白搭。”听了他们的叙述,有一股凉意从心底升腾:是自责,是遗憾,还是教育的败笔?一时我没有更好的理由来安慰自己,便勉强地笑笑,极力语气平和地对中华妈妈说:“噢,这又不是故意迟到,晚一会儿到校没关系。”这时已有几个邻居围过来,好奇地探问发生了什么事。毕竟是逃学,张扬出去对中华的名声不好,自然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于是我说:“中华妈妈,赶紧让中华起床,吃过饭上学去。”说完,我转身骑上自行车就回学校。
一路上我都在想:凭中华的性格,今天上午他会来上学吗?在学校怎么就没发现他是这样的孩子?是什么原因让他成为这样的孩子?这么想着,中华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由于这几天不做作业,几乎天天受到批评的他,虽然耷拉着脑袋不说话,那眼神分明透露出不服气。用什么方法才能让他认识到错误?用什么方法才能让他承认错误?用什么方法才能驯服这个脱缰的野马似的孩子?各种思绪,各种揣摩,各种苦恼,交织着、翻滚着、奔涌着、推搡着我走进学校。
我依然批改作业,却心神不宁,一直在想中华的事。下课铃响过,数学老师走进办公室,我急切地问:“中华来上课了吗?”数学老师高兴地说:“来了。这节课听得很认真!”直到那时,我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当天下午第一节是语文课,我一走进教室,中华就拿着作业本让我检查他的作业。工工整整的字迹映入眼帘,美观大方的字体令人惊喜。我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并亲切地说:“这次作业完成得很好,以后就应该这样完成作业。”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同时喜悦也溢满脸庞。虽然没有言语,但我感觉出他心里一定美滋滋的。我又向他的课桌望去,只见语文书正静静地躺在那里,如同面前的孩子懂事、听话。接下来的几天,中华表现出以前所没有的学习热情: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特别关心班级的事情……这些变化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没想到我的一次关爱,让一个性格倔强的孩子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老师,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慰的呢?半年多过去了,中华正像雨后春笋,沐浴雨露,吮吸甘霖,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我知道,最真最挚的爱他已懂的,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要老师用爱呵护孩子、关心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定会在感恩中快乐、健康、茁壮地成长。
[爱的教育教师随笔]
爱的抱抱教育随笔
离园环节总是有些忙乱。有些家长急匆匆地来到活动室门口,出示了接送卡后就马上接走了孩子,有些家长则会借机和我们聊聊孩子的情况,有时候真有点应付不过来的感觉。一天,活动室里没留下几个孩子了,冉冉妈妈急匆匆赶来问道:“老师,冉冉呢?”“走了。”我说。“谁接走的?”冉冉妈妈急切地问。糟糕,由于刚才家长们都挤在活动室门前,只记得有人来接冉冉,并且出示了冉冉的接送卡,但具体是谁接走的我还真一下子说不出来。一般情况下,在查看了接送卡后,我们就会让幼儿跟着家长离开活动室的。因一时回忆不起是谁接走了冉冉,我只好抱歉地对冉冉妈妈说:“肯定有人来接走冉冉的,并且有接送卡,只是我没有注意是谁接走的,不过我有印象,冉冉是跟我道别后才离开活动室的。你打个电话问问,看看是否是家里其他人接走了。”冉冉妈妈马上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原来是爷爷来接冉冉的.。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离园是一个重要环节,稍有疏漏很容易酿成安全事故。教师如果能清楚地掌握幼儿是被谁接走的,并关注到幼儿离园时的每个细节,那么出现事故的机率就会大大降低。
“老师,抱抱我吧!”飞飞走过来甜甜地对我说,眼睛里流露出期盼的神色。“好的,我抱抱你!”我一边说一边轻轻地抱了抱飞飞,这时的飞飞好像比平时和我更亲近,也更快乐。也正在这时,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里形成。从此以后,每天离园时间,我就会播放《爱我你就抱抱我》这首歌曲,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唱着歌与我亲切地拥抱,而我趁机与每一位幼儿约定:“家长来接你的时候,你要与老师抱一抱,告诉老师,谁来接你了,然后再和老师道别。”就这样,每天离园前,孩子们都会和我抱一抱,然后告诉我是谁来接他了,而我就能清楚地记住孩子是被谁接走的,以及当时的每个细节。与幼儿拥抱道别时,我还会送上一句悄悄话:“爱你,我就抱抱你,宝贝!”很多时候,孩子也会给我送上一句悄悄话:“老师,我也爱你,我就抱抱你。”在拥抱与传递悄悄话的同时,我感到我与孩子的关系越来越融洽,离园环节的气氛也越来越温馨,秩序也越来越好。
一个简单的拥抱,一句简单的悄悄话,把一个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既避免了教师与家长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或担心,又增进了师幼的感情,真可谓一举多得。
★ 教育随笔爱告状
★ 爱的教育随笔
★ 爱随笔
★ 爱的教育随笔作文
★ 爱的智慧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