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想带奥特曼一起上学的教育随笔(共含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ygx88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想带奥特曼一起上学的教育随笔
光泽是我们班比较帅气的小男孩,可最近时间特别迷恋奥特曼,入园时总会带上一个奥特曼玩具。他妈妈说:“不让孩子带,他就不来上幼儿园。”光泽告诉我:他妈妈给他买了许多奥特曼,有红色的、灰色的,还有一个这么大的,光泽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今天教育活动《冬眠的小动物》,突然听到光泽大喊:“赔我奥特曼,你把我的奥特曼弄坏了。”我赶紧走过去,解决矛盾冲突。原因是梦晓想玩光泽的奥特曼,在抢的过程中奥特曼的胳膊被弄了下来。所以光泽生气的大喊起来。几天的时间,因为奥特曼的矛盾上演了好几回。同时发现光泽近段时间,教育活动时精力不集中,很少动脑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很少和小朋友交流,总是愿意和奥特曼说话游戏。光泽生活在奥特曼的世界里。
我找到光泽和他交流希望他能把奥特曼留在家里,光泽怎么也不愿意。最后我们都退让了一步,光泽能把奥特曼带来,但带来后必须由老师保管,放学后再由光泽带回家,光泽同意了这个方案。趁热打铁教育活动《孤单的小熊》,组织幼儿讨论小熊为什么这么孤单?孩子们都认为小熊没有朋友。我们班里的奥特曼会孤单吗?这个问题一提出,孩子们都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一边组织孩子回答问题,一边观察光泽,光泽可能太爱奥特曼了,他认真地听着孩子们的发言。离园时光泽悄悄告诉我:“明天要把奥特曼留在家里和他的好朋友玩。”我特别高兴,表扬光泽能顾及奥特曼的感受了。没有奥特曼陪伴的日子,光泽开始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愿意画画玩拼图,教育活动偶尔会举起他的小手,还会跑到老师身边,讲些有趣的事情,看到孩子的变化特别高兴。
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尝试从孩子的需求和特点出发,总能找出解决的办法,以求让幼儿的身心教育得到稳步前进。
我想换书看教育随笔
午餐时间,那些吃饭较快的幼儿一吃完饭,便搬起椅子去图书角看书了。没过多久,扬扬就跑来告状:“杨老师,诺诺不愿意跟我换书!”我说:“诺诺不愿意,你就看自己的书吧!”听我这么说,扬扬有些不情愿地走开了。过了一会儿,芯芯也跑过来委屈地说:“杨老师,瑞瑞抢我的书。”瑞瑞听到了赶紧辩解:“我想跟他换书,可他不跟我换啊!”
类似的换书纠纷经常会在小班图书角发生。幼儿大都有过换书的经历,有时他们能够顺利交换。可很多时候他们换书的过程并不顺利,常常引发冲突。经历得多了,我就深究起其中的原因来。我渐渐看出来,孩子们之所以会产生换书纠纷,主要原因是有些孩子并不理解“交换”的含义。于是,我组织了一次有关换书的谈话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都交换过图书吗?”
幼儿:“交换过。”
教师:“你们都和谁交换过呀?”
天天:“我和青青交换过,我喜欢看喜羊羊的书。”
教师:“可是,当别人不愿意和你交换时,你怎么办?”
芯芯:“我会告诉老师。”
青青:“我会告诉小朋友我的书很好看,让他跟我换。”
教师:“要是别人不愿意换呢?”
庆庆:“把书抢过来!”
教师:“小朋友能去抢别人的书吗?”
瑞瑞:“不可以,这样会把书弄破的。”
扬扬:“书宝宝会疼的。”
教师:“如果没有换成书,想换书的人心里会很难过。谁能想出好办法来帮帮想换书的人呢?”
恩恩:“可以找别的小朋友交换书。”
教师:“找一个愿意和自己交换的小朋友换书,是吗?真是一个好办法!”
幼儿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教师:“交换应该是两个小朋友都愿意的,如果有一个小朋友不愿意就不能交换。因此,如果小朋友不愿意换书,另一个小朋友是不能去硬抢的,因为硬抢不仅是不礼貌的行为,还会弄疼书宝宝。要是别人想和你换书看,而你又不愿意交换,你该怎么说呢?”
诺诺:“我还没有看完呢。”
腾腾:“我现在不想和你换书看,你先找别人试试看吧!”
教师:“谁会用礼貌的话来说一说?”
天天:“对不起,我还没有看完呢,你先找别人试试看吧!”
教师:“天天说得真好,我们来学一学吧!”
此后,班级图书角的“抢书”现象明显减少了。在我看来,针对换书开展的谈话活动,其意义至少有以下几点:第一,帮助幼儿理解了“交换”的含义,让幼儿学会了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不太会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交换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涉及双方的利益,需要双方协商,因此必须考虑对方是否愿意交换。第二,引导幼儿用礼貌的语言进行沟通、协商,而不是抢夺。幼儿习得了沟通的技巧之后,就可以将其自发迁移到与小朋友交往的其他环节中,这样便提升了社会交往能力。第三,增强了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前,幼儿都是依赖老师来解决纠纷的,现在他们能够运用习得的交换技巧来自己处理问题,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进而有助于他们的自我管理。
教育随笔孩子三岁之前我要自己带
孩子三岁以前,是培养亲子关系的最好时机,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个时候也是孩子性格的培养期间。心理学上说的依恋反依恋阶段也就是这个事情。
我闺蜜,婆婆带小孩,十年前的深圳两夫妻月薪合计2600,养一家四口,除寒暑假回老家游玩外,宝宝从未离身。
另一个闺蜜,在成都,创业初期,早上一个白镘头,中午两个,晚上白开水烧一包火锅底料作汤,再配两个白镘头,一家三口就那么熬过来了,孩子今年上初中。
初中同学,从生了孩子,两口子就在老家种地养猪带娃儿,村里的年青人都出外打工了,他们也常被公婆唠叨,两人就带着孩子一起打天下,孩子丝毫也没阻碍父母发家致富啊。
以前的工作经常外勤,交辞职报告,老板说:“可以把孩子送回老家,好多人都这样,养得也很好。”我笑着说:“可惜我们做不到。”
做为既非官二代又非富二代的普通人,尤其是像我这样农村出身的,要生活要带孩子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吧,当困难来临时,你是选择自己克服还是让什么都不知道全身信赖你的宝宝挺身而出?
我也有好多同学在北上广深买了房子,孩子却是留守儿童。等供完房再来陪伴孩子,时光可逆吗?
玮爸第二次创业失败,房、车都贴进去,日子一直过得苦哈哈,我们也从来没想过要跟孩子分开。倒是婆婆心疼儿子想把宝宝带走,屡屡提及谁谁家媳妇好能干,自家媳妇吃闲饭。最后总以玮爸一句:“玮玮这么皮,谁带得了?”不了了之。
并不是说孩子带在身边就一定长得好,可是孩子和父母在一起这才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在自然状态下,我的孩子可能长得好也可能长得不好,她会长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可是本来一好好孩子,如果由于处于非自然状态下给扭1曲了,那做父母的焉能不时时揪心?夜深人静,想起来觉也睡不安稳吧。
也有人会说,与其让孩子跟着父母一起受苦,不如跟着爷爷奶奶过好一点的生活。可是,谁能确定自己给的、好一点的'生活就是孩子想要的呢?
我小时候上一年级时,家里还住在村子里,每早四点钟一个村里的孩子都约着走到镇上去上学。父母心疼起得早,也为了能有好一点的学习环境,让我先到市里小姨家上学,每个星期都会来看我一次,每次走我都会哭很久,小姨总问:“哭啥哭呀?对你不好也是咋的?”我说不出来只是哭,那时候很羡慕村子里在父母身边上学的小伙伴。那时都六岁了而且也只有一年还那么难受,那些长期没有在父母身边的小小孩呢?谁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谁知道他们为什么哭?
或者寄希望于“他长大了会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理解是一回事,造成伤害又是一回事,自我疗愈原生家庭的创伤,要消耗多大的能量啊。
经济压力是谁都要面对的问题,但是想一想,带孩子两三年,你能挣多少钱?撑死了只是个量变,根本达不到质变那么离谱的程度,不会说因为我带了孩子耽搁了三年,就会从中产阶级掉到贫困线。
教育随笔《我不想吃饭》
作者: 邓洁
又到了午饭时间,每次吃饭时,总有几位孩子吃得特别慢,总要老师不停地催促和鼓励:“快点吃、大口吃,马上就吃完了;真棒,最后一口了!”但这几天,我发现邱子琦吃得更慢了,20分钟过去了,一半小朋友都吃完了,坐在一边在看书,但她的碗里饭却还是那么多,我把她叫到我面前,打算看着她吃:“来大口吃,让我看看像不像大老虎?”她慢慢的舀了一大勺,慢慢的送到嘴边,小小的吃了勺子里的一点,然后就一直嚼一直嚼,等到我看不下去,让她再吃一口时,她就再次重复上述活动,慢慢的吃一小口,含在嘴里嚼就是不咽。最后我终于忍不住了,拿起勺子喂她,并要求她快些嚼一嚼咽下去,她表情痛苦的看着我,怎么也不想咽。我问她:“你是不喜欢吃哪个吗?我们可以挑出来不吃把别的吃完,不能不吃饭呀”她说:“老师,我不饿,我不想吃饭。”连续两天都是这样,吃的很少,我有些担心,是不舒服?还是别的什么?我在放学后与她的家长进行了沟通,我对她姥姥说:“邱子琦以前吃饭虽然慢,但也很专心,这几天她不只吃得慢还吃得少,我害怕吃这么少对他的生长发育有影响,你回家多问问孩子,注意她在家是否也是这样吃饭,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天是周四,向邱子琦家长说了她的情况后,周五邱子琦就请假了,说是因为肚子不舒服,我就很担心,果然是因为生病才不吃饭吗?
周一早上我就向她姥姥了解情况:“周五请假说肚子不舒服是怎么啦?”她姥姥说:“就是因为积食了,可能是因为之前十一放假的时候吃多了。”他这么一说,我恍然十一过后确实孩子们整体的'食欲都没那么好了。确实过节后孩子们容易积食,不要硬让孩子吃。我又再次向他家长确认:“邱子琦跟我说,她在家里也吃得不多,现在我给她盛的饭本来就少,还有些挑食,当她还不想吃的时候,我就不让她吃了?”她姥姥说:“好的好的,她在家确实也挑食,我们会注意,但她最近有些积食,她不想吃就不吃吧。”
通过这次,我知道了1、在不让孩子挑食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是否是因为不舒服才不想吃饭,及时来发现孩子的异常,不要硬塞。2、要及时把孩子的情况向家长反馈,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反常行为,好及时就医检查。
★ 上学带手机检讨书
★ 带手机上学检讨书
★ 我想这样子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