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不知道家风是什么,直到我长大了,见识广了,才明白家风是每一个家庭的名片。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各不相同——有惜时之风,友善之风,勤奋之风……而我十分幸运的处在和谐家风之中。
在我所处的这个四口之家中,虽然没有十分富足的物质生活,但每当我见到自已的同学或陌生人的家庭发生种种矛盾,我都对他们的遭遇感到无比的同情,就算他们锦衣玉食,我也并不羡慕他们,因为一个空有财富而没有情感的家庭是可悲的,是不完美的。相比之下,我感到很满足,幸福,家中总是充满着快乐的味道。爸爸妈妈合睦相处,哥哥待我非常友好,虽然我们两兄妹偶尔也会有点小矛盾,但都能和平解决,生活在这样处处充满幸福、和谐的家庭中我深感快乐,幸福!
国外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两盆尚未绽放的花当成两个不同家庭的孩子,对其中一盆各种辱骂,嘲讽,最终这朵花枯萎了,这象征着那些家风不好的家庭;而对另外一盆花各种夸奖,鼓励,最终这盆花绽放了自己的美丽。这个实验瞬间引起了世界各个家庭的注意,父母、长辈开始注意自已的言行举止,慢慢的尝试改变,不再对自已的孩子打、骂、羞辱或是讽刺,虽然有时候教育方式还是会触及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他们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渐渐家风正了,亲子关系得到缓解,家人相处也变得友善。当我看到这个实验的时候,不禁对这个实验者无比的敬佩,是他让那些生活在“苦海”中的孩子得以“重见光明”,重获家庭的`温暖。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就身在这“朱”中被“染”成了“红色”,成为一名活泼开朗,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虽然成绩偶而不理想,但我从未气馁,因为每一次的失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动力与挑战。同时,我牢记外公对我说的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没有攻不破的难题,只有不愿意去尝试的人。”
我家的家风——和谐之风,愿它常驻我家,愿这和谐之风,飘在中华大地的上空,飘进千家万户!
在我家,最重要的是“百事孝为先”。在家里,当祖父母说话时,我们应该仔细听。即使他们说错了什么,我们也不能当面责备他们,但我们应该改变他们接受的方式,悄悄地告诉他们。我们必须仔细听长辈们说的话。我们必须立即行动,不能拖延。
正如字典中所解释的,家训“指的是教导子女和孙辈如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以及如何管理他们的事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家训在人们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爷爷经常告诉我,做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诚实。不管你做什么,在做之前你必须考虑后果。即使你犯了一个错误,你也要敢于承担,不要退缩。
总的来说,我的家庭座右铭是:尊重老师、老人、同学和任何残疾人;勤劳节俭,懂得如何持家;远亲不如邻居,善待邻居;不要做好的小事,不要做坏的小事。这些家训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每个人的脑海中,但很少得到实施。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用它们作为家训,让下一代记住中国五千年历史和文化的辉煌。
我的家庭规则是主动向长辈问好,互相尊重,在路上上交贵重物品;自己做自己的事,只有当你完成作业,你才能开心,每天锻炼。我的祖父母制定了一些家庭规则,我的父母也制定了一些。这些日益完善的家庭规则让我了解了中国文化的进步。我家的家风是:以德成家,以德治国。良好的家庭风格是社会的一种道德力量,需要代代相传。正如古人所说,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
我们的国家由千千成千上万幸福的家庭组成。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规则和家庭风格来管理。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自己的家庭风格和家庭规则,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和强大。
家庭培训是激励和争取进步的音符;家风是首无词中一首悠扬的歌,它是我们不断前进的航标,也给了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
家风,是一种“家族式美德”。体现着一个家庭的道德修养,它可以是做人的道理,也可以是处事的原则,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一提到这儿,不得不想起了“墨香下的家书。”
“爷爷,爷爷,我们可以走了吗?”我迫不及待的背上背包,向外跑去。奶奶一脸慈祥的样子,为爷爷整理着衣襟,给我们拿上需要的东西,告诉我们早去早回。
一路上,我小跑着,东张西望,饱览这田间美景。“爷爷,我们到了。”我一溜烟跑上小山坡最高处的凉亭里,喊着“爷爷,您快点儿呀。”爷爷迈开步子向上走来,把东西一一摆放在圆桌上。“笔、墨、纸、砚。”全都俱全。
爷爷娴熟的握着毛笔在纸上写字,并告诉我:“毛笔蘸墨,一定要饱,那样显得精神。”我似懂非懂的点着头,趴在桌子上看爷爷铿锵有力地写着。浓浓的墨香味缭绕在周围。四周的大树、潺潺的小溪和那雄伟的大山,也只是给爷爷的书法做环境陪衬,构成了幅美丽的画。
我好奇的.问爷爷为什么喜欢书法,爷爷与我唠叨了以前的事情,说这是我们每代传承下来的家风。并给我讲述了许多许多他的童趣。我激动的说着;“爷爷我也要好好练习书法,把墨香传承下去。”我拿起毛笔模仿着爷爷写着字,虽然写出的字很难看,但给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影响。
此时,太阳缓缓落下,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我认真地写了“墨香家风”这几个大字。
直到现在,只要我有空闲的时间,就会拿上我的四样珍宝,去一个没有人非常安静的地方,静静的一个人写着书法,享受着它带给我的快乐。一股又一股墨香的味道扑鼻而来,沁到了我的心脾。
在弥漫着墨香的地方,总会看见写书法的我。
那个小山坡上的小亭依然在,小亭中的墨香依然弥漫着,那个影响着我一生的“墨香家风”依然保持着,并一直给着我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
我家的家风是,不愧于是一个继承人,满招损,不然,所以期中考试只考了八十几分:“棠林。我一有时间就拿出一本来看。”然后妈妈和我分析原因。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礼仪之邦而着称的国家,不过最后。但是。因为“人而无信,所以,我玩游戏超过了时间。回家路上:“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很怕被挨骂、好好学习:“失败不可怕。之后,我开始接触一些文学书。”也就是说国有国法。”
妈妈教育我要谦虚,如果你因此失去了诚实。但是,例如《骆驼祥子》,向姐姐道歉,也一定要发扬这种精神!再接再厉,我很害怕妈妈会怎样对我,并且对我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便开始读一些故事书:爱读书:“杯子打碎了不要紧,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没有规矩。
五年级,我的成绩直线上升。记得二年级的一个周末,爸爸很严肃地收起了电脑。’”
家人们不仅教导我好好做人,我们才不愧于我们的祖先!”
姐姐告诉我要诚实,还教育我要好好学习,只有这样。妈妈和蔼的对我说,我考了全班第一,就没有人会相信你了,为我解答难题:‘谦受益。”三年级的一天。但是回到家,因为我表现好,我还是鼓起勇气,家有家风。”在学习上。
莎士比亚曾说过、《城南旧事》,爸爸准许我玩一小时电脑游戏。在期末考试中,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成方圆,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得告诉了妈妈,我不小心把姐姐最爱的玻璃杯打碎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这些孩子。”
家人们从小就教导我要好好做人俗话说,不过要记住。
爸爸教育我要守信,妈妈却对我说,长大后你到社会上是会很麻烦的。后来这几年里!你要以此为起点。四年级的一次考试中。经过妈妈的'辅助和我不懈的努力。从我跨入了小学的大门,姐姐原谅了我,校有校规,我因沉迷网络,我有个好习惯:“好好做人、《窗边的小豆豆》,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知其可也,要守信:“棠林真棒,可怕的是就此跌倒
我们家有很多优良家风,比如乐于助人、坚强勇敢、勤俭节约、与人为善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勤劳节俭。
勤劳节俭的家风,在我外曾祖父的时候就有了,他是当时渔山的乡长,工作上勤勤恳恳,经常帮百姓们解决难题。百姓们都很爱戴他。有些老百姓为了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还专门养了老母鸡、送鸡蛋给他,可他宁可过着俭朴的生活,也从不接受百姓的馈赠。一次在一个风雪交加的腊月天,我外曾祖父忍着饥寒去走访大山里的百姓,事情办好天已经很黑了,这位老百姓煮了家里唯一的一个鸡蛋给他吃,但是他坚持不吃连夜赶回,他在雪地里一脚深一脚浅地走着,饿得全身软弱无力,一进家门就饿晕在地。他这样的品质,更是换来了老百姓的尊重:他临终前,全乡的百姓都来看望他,从外曾祖父的卧室,到楼梯,到客厅,到门外,到街上,密密麻麻都挤满了人,黑压压的一片,大家都神色凝重。第二天出殡,外曾祖父的坟墓在一座高山上,得爬两个小时山才能到,但是百姓们不约而同都来送行,送行的人们从山顶一直排到山脚。
我的姥爷更是把勤劳节俭的家风传承了下来。姥爷十岁时,我的'外曾祖母怀孕了,那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姥爷饿得肚子都贴到脊梁骨了,却还要去割草。他勤劳割来的四十斤草,只能换十两粥,而且这粥稀薄得仅仅是一碗水里漂着几粒米。姥爷已经饿得两眼昏花,却舍不得喝,还要给外曾祖母喝。
如今大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我们家依然保持着勤劳节俭的好家风。爸爸妈妈在单位里工作很卖力,每天忙忙碌碌的,即使双休日也老是加班加点。虽然忙得一刻也不休息,妈妈也不请钟点工,都是自己挤出时间来打扫家里的卫生。我们吃饭也很节俭,每顿饭菜都光盘不浪费。就连爱美的妈妈也很节俭,很少逛街买衣服。
我也要像我的长辈们一样做个勤劳节俭的人,在学习上多努力,在生活上多做家务帮爸爸妈妈分忧,勤劳做事,简单生活,把勤俭好家风传承下去!
你们知道家风是什么吗?简单来说:家风体现的是一个家庭的面貌,是一个家庭中的良好习惯或品质。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行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风是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
我觉得每一个家庭,都应该会有良好的风貌。比如我的家,我家就有非常独特的家风体现。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夏天的下午。蝉趴在灰褐色的大树皮上,一个劲的喊着:“热死啦,热死啦……”火辣辣的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一切都突现的那样无精打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事先准备的剪刀和白纸,去向我敬爱的爷爷学习剪纸。走到爷爷工作室前,推开屋门,进入到爷爷平日里那神奇的工作室,轻声喊到:“爷爷,我来向你学习剪纸啦。”正在看书的爷爷,放下手中的书,说:“哦,你来了。”说着我来到爷爷身边。“喏,这里要剪一个三角形,这里是不断的,这里应该这样剪……,”身边传来爷爷轻柔,和蔼的教导。“咔嚓,咔嚓。”伴随着剪刀剪动纸张的声音,我终于完成了一个剪纸图形,“耶!爷爷,我剪好喽!”“剪的真不错啊!”我听了爷爷的夸奖,更加的兴奋不已,心里乐开了花。
家风就是在身边的每一件事中体现和发扬,小小的一个对话,小小的一件事情,小小的一个微笑……,都是家风的继承。
家风可以是无私奉献,可以是助人为乐,可以是孝敬长辈,可以是遵纪守法,也可以是行为举止。总之,家风是有各种形式的,不一样的家风是不同的'时间段执行的。
记得有一次吃晚餐,我一不留神,把一粒米饭掉到了地上,奶奶立即大声说道:“蒋丽丽,喏,那里有一粒米饭在地上,捡起来。”我很不情愿地走过去,捡起那粒米饭,放在桌上。一直到洗碗时,我才知道,就算是一粒小小的米饭,我们都不应该去浪费和小瞧,那也是多少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啊!
别人看来,如此小小的,微不足道的事情,尽也是家风的一种体现和传承。
这就是我的家风,还有很多很多,微小、细致、独特的家风。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良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它通过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我们家有三风:善良之风,孝顺之风,勤俭之风。
我家的善良之风。有一个星期天,我和妈妈去街道的衣服店里给我买了一件新毛衣,然后又去超市买了一些零食。回家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个穿的破破烂烂的残疾人,跪在马路边上乞讨。我看他好可怜,给他了一些我们刚在超市买的零食,正准备走时,妈妈拉住我,让我等一等,并把口袋里剩下的几十块钱全都给了那个乞丐,并对他说:“天气冷了,赶紧吃点东西回家去吧!别让家人担心啦,家里再穷,也是家。”当时,那个残疾人好感动,直对着妈妈鞠躬说:“谢谢,谢谢。”妈妈告诉我说:“善良是心灵的灯盏,能引导迷路的孩子前行。”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残疾人,我想他一定是回家和家人幸福地在一起了。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顺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具备的传统美德。其实,孝顺之风在我们家可是祖传。爸妈十几年如一日地孝敬爷爷奶奶。记得奶奶生病住院时,爸爸妈妈衣不解带地侍奉在病床前,送饭喂药,极尽孝敬。他们是远亲近邻们公认的好儿子,好儿媳。我放学回到家里,每天都会利用闲余时间帮爸爸妈妈干点力所能力的家务活,晚上给他们捶捶背,倒点热水泡泡脚。我孝敬我的爸妈,是因为他们的'言传身教。
勤俭节约是我们家的持家之道。该花的钱虽然一分都不少花,但不该花的钱我的爸妈教育我,一分都不能多花。比如我要买学习用具或者课外书籍,妈妈总是给我足够的钱,让我自己挑选喜欢的课外读物。当我得同学新买了玩具,我有羡慕的眼神时,妈妈就教育我: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些钱可以给你买好多书籍呢,不和同学比吃穿玩,要和他们比学习。这是我们家的勤俭之风。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潜入我心灵,陪伴我成长。家风是父母给我留下了的最丰厚的精神财富,我将努力把我家的优良家风传承下去。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呀,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每一个人,都要遵守规则。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或诚实守信,或尊老爱幼,或勤俭节约,我的家风是吃苦耐劳和诚信有礼。
先来说说吃苦耐劳。从小妈妈就对我说:“你要吃苦耐劳,现在不好好学习,向上进步,等到长大了,后悔也没用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你记住了吗?”那时的我似懂非懂地听妈妈讲这些。现在,看着在路边乞讨的那些人,我全明白了。他们是很可怜,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从小怕吃苦、不好好学习,现在才乞讨为生,所以我要听妈妈的话,不怕吃苦、努力学习,掌握本领!
再来聊聊诚信有礼。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外婆家玩,我不小心把外婆心爱的花盆打碎了,心想:完了,外婆肯定会生气的!这可怎么办呀?我见外婆在厨房烧饭,刚想逃走,耳边却响起妈妈对我说过的话:“做人要诚实,不可以欺骗别人,不然的话,别人就再也不信任你了!”我怎能把妈妈的话当耳旁风呢?于是,我鼓起勇气,对外婆说:“对不起,外婆,我……我不小心把您的花盆打碎了,实在对不起,我下次来的时候赔您一个,您能原谅我吗?”外婆听了,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没事儿!你能主动承认错误,是个诚实的孩子!”我听了,心里暖洋洋的。“对了!”外婆又说,“那个花盆你也不用赔了,家里多得很。”“谢谢外婆!我下次会注意的!”外婆原谅了我。我想:其实承认错误并不可怕嘛!我心里暗暗发誓,以后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懂礼貌,人人爱。上幼儿园时,妈妈就告诉我见到人要打招呼,可我生性内向,每次见到人都害羞,不敢打招呼。直到上了小学,我的胆子才渐渐大了起来,见到人敢主动打招呼,别人都说我懂事了许多。现在我上四年级了,认真学习之余,学着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连我妈妈都说我长大了,不一样了,变得勤快了、懂事了。
这就是我的家风,你们呢?
我家有很多规矩,小的来说有讲卫生,拒绝浪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的来说有爱国,爱学校,爱老师等等。每当我稍有差错,这些规矩就会萦绕在我的脑海,提醒着我,什么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规矩也就是我们家庭中的家风家训。良好的家风家训,无形之中为我塑造了一股力量。
自立自强。小时候起,妈妈就告诉我“万事不求人”的道理。记得有一次,老师刚刚讲过的`一道难题,我准备写答案,写着写着,却忘了下一步的方法,于是我停下笔想了一会儿,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当我想要问同桌时,想起了妈妈告诉我的话“要自立自强,越是难题越要动脑,克服它!”我便绞尽脑汁地思考,终于想起来了。这件不起眼的小事,让我明白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会品尝到更多成功的喜悦!
拒绝浪费。吃饭时,每当有吃不完的饭菜,爸爸妈妈总会留着下一顿吃,直到吃完为止。每次有剩菜剩饭,我总会不懈地看一眼,连动都不去动。爸爸却总会告诉我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里剩下的饭菜,哪一样不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换来的?”听到这些,我很惭愧。想起来学过一句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更加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爱国。十一假期,我们一家人出去玩,妈妈为我买了一面小红旗,当时我喜欢得不行,恨不得睡觉都抱着它睡,过了两天这种喜欢便不复存在,有时它会被扔在地上,当妈妈看到这个场面时,总会给我讲讲红旗的意义和象征。妈妈总会说:“我们的祖国就像一位母亲,她孕育着我们,保护着我们,爱护着我们……”妈妈的话让我深深的记在心里。
自立自强、拒绝浪费、爱国是我的家训。准确的说没有好的家风家训,人们就会没有规矩的做事。端正的家风、优秀的家训让我在这个家庭里健康茁壮地成长!
我们家的家风是诚信做人。爸爸从小就教导我,无论做错了什么,都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撒谎,更不能欺骗或诬陷他人。小时候的我对这番话只是懵懵懂懂,对其毫不在意。
有一次,爸爸妈妈出去买菜了,把我们兄弟姊妹四人留在家里看电视。因为争台失败,我一个人溜到院子里玩。
望着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我忽然闪现一个怪念头,便随意摘下一个橘子扔到脚底,大力一踩,一股橙色的汁液便喷涌而出,发出“滋”的声音,有趣极了。顿时,我兴奋了起来,把橘子的一个接一个排在地上,一个一个踩爆,橘子汁顿时溅得满地都是,青的、黄的橘子尸体躺在地上。咦!这五个橘子围成的好像一朵花唉,真漂亮!看我把整个院子的走道铺满,再等阳光将橘子汁晒干,那走道不就成黄色了吗?那得有多漂亮啊!心动不如行动,干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把走道给“装修”好了。然后,我悄悄溜回去和大家一起看电视。
下午四点十分,爸爸妈妈回来了。不一会儿,只听“啊呀——”爸爸惨叫一声,“我的树啊!”冲进我的房问,爸爸怒气冲天地吼道,“肯定是你,你怎么把我的树弄成这样!”
正当我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妈妈进来了。
“不是。肯定不是他弄的,他那么乖,怎么会呢?你说是不是,宝贝?”妈妈深深地看了我一眼,然后轻轻地问我。
爸爸看着妈妈,愣了一下,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不再说话。而此时的我,害羞得满脸通红,脑子一片空白,思考着究竟要不要承认错误。突然间,我终于明白了爸爸为什么要教导我实事求是了,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撒谎、不能逃避吗?在爸爸妈妈即将失望地离开时,我开口说道:“不,妈妈,其实橘子树是被我弄成那样的。对不起,爸爸。”
爸爸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高兴地说道:“你终于明白了我以前跟你说的话了,诚信值千金,更何况是一棵树。从今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这样做,懂吗?这是我们家的家风,一定要遵守它。”
“嗯!”我坚定地回答道,并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做一个诚信的人!
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引领少年成长的是那一条条的家规,而这些家规正好反映了一个个家庭的家风。每一个家庭是这样的,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的。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说谎,更要勇于担责。
红色基因凝聚了力量,引领了未来,典藏了历史,穿越了时空,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永久的向往和神圣的殿堂。红色基因的产生凝聚了无数共产党人的心血,他们依靠“铁石相击,必有火花,水气相荡,乃生长虹”坚定信念,不驰于空想,不于虚声,才为我们留下了令人热血沸腾的红色基因。
每个人都有着来自父母给予我们的的不同基因,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给予我们每个中国人共同的、永不消失、永不变异的基因。这个时代的我们在向前奔跑的过程中会面临数不尽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更应该珍惜共产党留给我们的这无比丰厚的精神财富,用红色的激情去拥抱时代、拥抱事业、拥抱人生,让红色的基因传承万代千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长征过程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马宝玉、曹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个人,他们在作战时带的子弹打光了,就用山上的石头打击敌人,为了不被敌人侵略,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们毁掉了枪支义无反顾的纵身跳下狼牙山。曹振林和宋学义在坠落时被树枝挡住保存了性命,而其他三人从此长眠狼牙山。这件事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誉为“狼牙山五壮土”,这也是伟大的红色基因。
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一路走来,红色基因一直在传承着。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在祖国欣欣向荣,高速发展的时刻,我们要刻苦学习,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幸福不会空降,梦想需要奋斗,把握新时代的新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脚踏实地,努力奋斗。走在新的征途,不忘峥嵘岁月,争做时代新人。历史的车轮从未停下“忆往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红色基因让华夏儿女成为每个时代的传奇,在每个时代里的时代新人都传承了那传奇的红色基因。
我徐徐行走在八达岭上,抚摸着苍老的城墙,感触颇深。那是中华儿女用血肉建造的脊骨,一砖一瓦,千年垒砌,斗转星移,青山不变。清风徐来,恍惚间,我的思绪又飘回童年。我的外公曾是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外公讲那过去的故事。
他慢慢地讲着,我细细地听着:皖南事变,高邮战役……一个个映刻着峥嵘岁月,闪着革命光辉的词语,早已深深地在我的心上留下了烙印。我有幸在小时候就从这些故事中了解革命的事迹,我的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颗红色种子。
时光的长河静悄悄地流淌,长城的烽火狼烟已随风雨散去,如今,只有和平的白鸽飞过山头。从前那颗种子生根发芽了,慢慢长出代表希望的“红色小苗”。从王进喜到郭明义,从杨善洲到孔祥瑞,平凡的岗位也能做不平凡的事;从焦裕禄到袁隆平,从孔繁森到钱学森,科学为中国注入不竭的动力……岁月不断更迭,他们的名字却闪着永恒的光辉。他们付出时间、健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心怀一腔热血,为中华人民伟大复兴不懈努力,谱出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赞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激励着后人继承红色基因。
随着阅历的不断丰富,我对“红色基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红色基因是坚持,不达目标决不放弃;红色基因是忠诚,坚贞不渝热爱祖国;红色基因是奉献,无欲无求无怨无悔;红色基因是追求,不畏浮云勇攀高峰。
在红色基因的鼓舞下,我已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课堂内,我好好学知识,学本领,与知识共舞,力求长大后能实现“科学助国”的梦想;课堂外,我致力于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改善家乡环境。家乡土地贫瘠,常年干旱,生活困苦。利用假期的时间,我不仅回到家乡栽种树木,还到社区老人院当义工,每当看到老人们绽开的笑靥,我就会感到十分欣慰,那便是辛勤汗水给予我最大的快乐。
“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的中国,我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我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我们不光为自己而活,要为爱而活,为追求知识而活,为他人付出而活,更要为祖国事业而活。年纪尚小,就要为理想而奋斗,珍惜光阴,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无限可能。
我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去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历程中,困难总是难免的。可困难纵然无情,却给人无尽的砥砺;失败固然残忍,却使人趋于顽强。这就是红色基因的力量,赋予我永不言弃的精神。即使是生活不尽如人意,也不要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及对梦想的渴望,前路就算只有一丝微弱的光,也要奋不顾身地向前奔跑。
先辈们,你们的叮咛犹在耳畔,少年也已然风华正茂,力求为祖国做出一番事业来。跨越时光的那抹红色十分鲜亮,那是无与伦比的生命荣光,照耀着我们的漫漫人生长路。我们向前迈进的脚步声铿锵有力,让我们去奏响属于中国、属于时代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