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忠言逆耳利于行高中议论文(共含10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晕车狗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旅途上风光无限,我只赏最独特的一面;夜空中繁星点点,我凝视最耀眼的一颗;人生里风急潮涌,我只做轻舟一叶;耳畔有话语连篇,我只听最忠一言。
听取忠言一句,手握明智之选。直白忠实的劝告是蚌中之沙,于蜕变成珍珠之前,无人知晓它的价值。你接纳了这粒沙,这句忠言定会为你的人生打磨出璀璨的珍珠。魏征是明辨是非的沙,磨痛了初登帝位,刚愎气盛的李世民,气愤之下的太宗并未因魏征不加修饰的犀利言辞而失去理智,而是以魏征为镜,听取忠义之谏。终创帝王臣子佳话,开启大唐盛世。反观当年太子,置魏征二十条帝王知道于不顾,终丢权丧命,令人唏嘘不已。
张良是果敢无畏的沙,漂进了刘邦不思进取,贪财好色的蚌。直言进谏的张良,苦口婆心劝诫放歌纵酒,夜夜笙歌的刘邦,才说服高祖驻军霸上,打下万世基业,威加海内,得猛士而守四方。能磨痛蚌的沙才会变成珍珠,能刺痛心扉的话语才是忠义良言。面对逆耳忠言,接纳包容,才会触及成功的顶峰。
采纳忠实的告诫,找到进步之源。人的自尊与生俱来,对优秀的渴望不曾消失,使得人记忆固步自封于自我的泥潭而意识不到错误所在,这是骄傲所致。然而事实是,不经历切割的玉石难以呈现真正的温润,不愿被琢磨鸟刺痛的大树终会被害虫咬空。错误本已是定时炸弹,拒绝忠告之人又亲手将它埋得更深,待到炸弹无可解决之时,便是人生道路毁损之日。
谁都不想做有病不医的蔡桓公,却偏偏最易忽略身旁指出你人生病因的扁鹊。假使你身边围绕阿谀奉承之辈,那么你将只能是自己小世界里的大人物,倘若你拥有一位直言不讳的挚友,那么你便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常常为人称颂的永远是世人眼中的成功秘笈,真正助你前行的却是对于错误和失败的教训。世人效仿着他人的成功,忘掉了自己的弊端。最终成为了他人生活的观众,自己舞台的配角。
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美,打磨之后的宝剑最锋利,强风之上的风筝飞得最高,采纳逆耳忠言的人才活的最精彩。人生的百花园,我撷取忠实逆耳的雏菊,助力成功之帆。
忠言逆耳
有人说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搀扶,是错误道路上的一句逆耳忠言。在遭遇事物的百般挫折时,常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在你陷入困惑的泥潭时,良友的一句逆耳忠言便显得尤为重要。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如此,若不知自身之过,又何来改正,以至于受人敬仰?这边需要身边的良友来提醒你,一旦知错改正,那么自身原有的人格光辉也会散发出来,任不失君子风度。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也是良友逆言的益处。
沿着历史的河流回溯,在江之南隅,吴军帐内。若非鲁肃直谏,又何来智勇双全的一员大将?又何来后来再遇吕蒙时“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呼”的惊叹?又何来吴国数载不败的强盛?归期所与,若是没有鲁肃劝其观书研兵的建议,中国青史上记载的不过是一介莽夫罢了。在过去,直言将领不识大字是对武将的侮辱,但是吕蒙却接受改正了自己的不足,以至于改变了他的一生,甚至是改变了一时吴国的兴衰。可见逆言的价值所在。
聚焦当代,现代社会中,亦不乏能够每日自我反思的智者。任何一个团体,都离不开最基础的群众。同样的领导制度,不同的领导者一个独裁一个采纳众人之意,往往会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在家庭之间,在企业之间,甚至在国家之间,这一定律都普遍存在,要么昌盛兴旺下去,要不只有衰败与分裂。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存在百战百胜的人。失败过后,只有真正能走向成功的智者才能看清客观因素下掩埋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改正。而大多数人却只看到与红尘诱惑相依的客观因素,为下一次的失败也找到了理所当然的借口。在欧美国家,人们常常有做礼拜的习惯,他们站在宁静的教堂里,回忆过去一周的作为,对有不满足的的默默祈祷,有做错的就诚心忏悔。在这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看清事态最深处的本质,杜绝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也是欧美国家人民素质较高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认识自身错误的重要性。但是正因为环境的不同,在我们身边很少有这样的时间和地点,那么我们便需要他人帮助我们看透那趋于灵魂之中的私欲,嫉妒,顽固,懒惰等情感所化成的重重烟雾,让我们看清事物的本质,而旁人的逆耳忠言无疑是最有效快捷的。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旁人指出你的不足,虽然逆耳,但无疑也是改变我们最有效的一道良方。
逆耳忠言助我行
人的一生,潮起潮落。潮起时,我们心中非常激动,脸上挂着笑容,可能有的人在睡着了也会笑醒。那种感觉就好像在空中飞翔,在海洋里畅游。可当潮落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可能大哭几场,也可能跳楼自杀,还可能与别人吵架、打架。
可这是长久之计吗?不,当然不是。我们应该听取别人的意见,就好比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刘禅要广开言路那样,要把困难当做是挑战。
仔细想来,我正是听进了亲朋好友不中听的话,才走到了今天。如果没有那些逆耳的话,我想,我可能仍停留在潮落的困境里。所以,在潮落时,那逆耳的话并不见得是嘲讽,相反,有可能正是忠言。
哪怕是在潮起时,我们也需要听听来自亲朋好友的忠言,尽管亲朋好友的言语有时让人振奋,有时又让人消沉。“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这是一名中学生得出的经验之谈。
我成功时,经常会禁不住大笑几声。可我正在兴头上时,亲朋好友通常会说一些扫兴的话。现在想想那些话,再想想如今的我,我觉得那些扫兴的话都是良药。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无论是潮起时的扫兴话,还是潮落时的讽刺话,都是对我们有利的话。正是这些话,激励着我前进,助我成长。
忠言逆耳利于行
盈盈月光,我掬最清一捧;落落余晖,我拥最暖一缕;灼灼红叶,我拾最艳一片;人言无数,我听最忠一篇。
啄木鸟才是真正对白玉兰好的“人”,黄鹂只会歌唱和吃掉叶子上的虫子,但它不知道真正威胁到白玉兰生命的是那些长在身体内部的虫子,不除掉它们,白玉兰终有一天会丧命。啄木鸟能吃掉白玉兰身体内部的虫子就好像别人给我们指出最致命的缺点、问题一样,他们都是真正对我们好的人。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唐代皇帝李世民就善于听取忠言,魏征就是那个给他进忠言的人。这一对帝王与臣子的佳话被千古传唱。有一次,太宗上朝回来,对他的皇后气愤地说:“我一定要杀了这个庄稼汉。”皇后很奇怪,问是谁把皇上惹得龙颜大怒,太宗说:“还能有谁,还不是那个魏征,在百官面前指出我的错误,羞辱我。”皇后听了便进到后宫,换上朝服。太宗不解,皇后说:“我听说只有贤明的君主才能有贤明的臣子。我怎么能不向皇上道喜呢。”唐太宗便打消了杀魏征的想法。
劝善也好,劝告也好,都是正直的忠言。忠言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情绪的渲染,没有奉承的用心,忠言听上去不太舒服,还可能刺耳,甚至伤害人表面的自尊。其实忠言是逆耳之言,更是肺腑之言,拯救之言。忠言的力量不言而喻,忠言能帮助我们警觉自身的问题,能提醒我们关注即将来临的危险,从善恶不辨中觉醒起来,从歧路与危险中逃离开来。
在茫茫人海之中,只有真正珍惜你的人,才会真心诚意地劝告你,他不会在意你的反感,他不会介意你的讥笑,也不会怀恨你的辱骂,因为他无私无畏,全是为你好。劝你,是希望你安全;劝你,是对你的生命负责;劝你,是让你远离危险。历史的经验证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才是智慧的选择,对逆耳的忠言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就是自暴自弃,就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千金难买的忠言只有有缘人才能得到,只有与忠言为伴,生命才能走得更远、更美好!
忠言逆耳利于行_小学作文
路边有一堵破墙,墙上爬着一些藤,藤上开着米黄色的小花。藤对自己的处境很满意,对自己的女儿DD花也很满意。藤的根日益扎深,她要保住自己的一片立锥之地。
一天,风从这里经过,藤就向风吹嘘自己有多伟大,自己的女儿有多美丽。风不屑地瞥了藤一眼,说:“藤啊,你如果把根继续扎下去,这堵墙就会倒塌,这堵让你自豪的墙,以后很可能成为你的坟墓。”“不可能!”尽管风说明白了道理,倔犟的'藤仍认为墙永远为她服务。风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唉,可怜的藤啊,你的好日子不长了。”说完,风就走了。风走后,藤觉得风只是在吓唬她,根本不把风的话当一回事,照样无忧无虑地生活。藤继续把根扎深,突然有一天,藤感觉墙有点松动,藤想起了风的话,不由得吓出了一身冷汗。藤马上克制内心的恐惧感,想:“这不过是我的幻觉,都是那该死的风的原因,我千万不能听信他的谗言。”
又过了几天,风又经过这里,藤骄傲地对风说:“你看,我不是还好好地吗?幸亏我没有听信你的鬼话,终日惶惶,不得抑郁症才怪呢。”风听了很不高兴,心想:“我好心劝她,她却这样对我,我一定要给她点颜色看看,证实我的话,让她后悔都来不及。”风稍稍策划了一下,就走了。藤见风一言不发地走了,以为风认输了,高兴极了,却不知灾难将降临了。
风来到雨家,告诉雨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他的计划,雨决定帮风一把,为风出出气。他俩精心策划,决定制造一次暴风雨,松动的墙一定会倒塌。风和雨约定的日期到了,他们在藤所在的小镇上肆虐,想把藤处死。再说藤,藤紧紧抱住墙,希望墙保护她。在这紧急关头,藤发现墙已经摇摇欲坠了。藤终于相信了风的话,但她由于不听忠告,连命也不能保了。不一会儿,只听“轰”的一声,墙倒了,藤也随之丧命。风和雨听到这声音,才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藤的下场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不听别人的忠告,只有悲惨的下场。
忠言逆耳利于行作文
不同的老师所采取的“师道”不同,有的老师选择批评加以鞭策,有的老师选择鼓励加以促进,而我的这位老师他却介于两者之间。
刚踏入高中时代的我显得迷茫,作业量的增加,难度的升级,使我难以适应高中生活,如期而至的期中考试不出意外地给了我重重一击。那天晚自习,他将我叫出了教室。
“你这次考试总体不是很好——”他严肃的一句话拉开了紧张谈话的序幕。“嗯。”我缓缓地点了点头。“不过这次英语考得还不错,但你的物化生都不是很突出。”我心里自然知道这三门哪里只是不突出,分明就是不及格。他轻轻地俯身弯腰,拿着成绩单指着我的成绩认真地为我分析各科的.不足和优势,我侧耳倾听,手揪着衣角,不时抬头看看老师。老师告诉我学习的正确方法: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并指出很多同学忽略了课后复习这一点,让我注意这条方法。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极具穿透力,让我记住了他的每一句话,那节晚自习,他给我人生上了重要的一堂课,这一堂课让我刻骨铭心并终生难忘。
“忠言逆耳”却“利于行”。
曹操曾经脑中有一肿瘤,华佗告诉他需要将脑袋切开取出瘤方能痊愈。曹操本就生性多疑,听到这话自然疑心华佗的善意而将华佗关进牢中,此后曹操却终日忍受着脑疾之痛。
当你被鲜花和掌声围绕的时候,有一根针扎进你的心里,你自然会疼痛,会不开心,甚至想极力回避。可是当蓦然回首时,却悔恨不已。“忠言”如“良药”,“逆耳”却“利于行”、“治于病”。
老师,谢谢您的教诲,您的“良言”难得可贵,我会一生珍藏。
古时候有个卖镜人,他的陈列品中只有一面磨得锃亮,其余都很粗糙,照出影子昏昏然。诧异者问之,答曰:“没有缺陷的标准美人,一百人当中有一个就不少了。可明镜连雀斑都不肯放过,所以它受更多人憎恶。昏镜就不同了,它善于遮丑藏疵,使每个照镜人都平添一种朦胧美,因此它得以畅销。”
明镜不善遮丑藏疵,甚至连雀斑都不肯放过,正如那逆耳的忠言。它使你在成功面前不骄傲自满,在恭维面前不丧失理智,对恭维就像对灰尘一样轻轻拂去,对成功就像孩子拾到一枚贝壳一样,欣喜之余,总会想到广阔的海滩上还有无尽的更美丽的贝壳。所以,古人告诉我们:忠言逆耳利于行。
选择一面明镜,正如选择一句直人肺腑的忠言,虽有些刺耳,但能端正你的言行。海洋选择了天空,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奋力向前奔涌;沙漠选择了清泉,看到了自己的干涸,化作一片绿洲;冬雪选择了春风,看到了自己的冷酷,化为一滩春水;花朵选择了小草,看到了自己的孤傲,“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吕不韦选择仁人志士作明镜,一字千金的允诺使《吕氏春秋》千古传诵;齐威王选择了群臣吏民作明镜,“能面刺寡人过者,受上赏。”数年后,八方皆来归顺;唐太宗选择了魏征这面明镜,在那二百余次敢于犯颜直谏的讽喻中开创了初唐盛世……古人讲得好:“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面对威严的尊长敢于“谔谔”者,不正是一面明镜吗?
选择一面昏镜,正如选择一句八面玲珑的美言,那华美的辞藻让你为之沉迷,那悠扬的语调让你为之陶醉,然而沉醉过后你又能得到些什么?海洋若选择沼泽,满眼只是自己的博大与深邃,便无力涛翻浪卷;沙漠若选择黄土,无视自己的干涸,便无力化做绿洲;冬雪若选择寒冰,只看见自己的轻柔,便无力化作春泥。刘禅选择了谯周作为“老臣”,身为灭国之君却乐不思蜀地做起了安乐公;李煜错杀了潘佑、李平两面明镜,在“日夕只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涯中,只留下一首首泣血的绝唱;宋高宗选择了秦桧这面昏镜,致使国土沦丧,江山破碎……
“夫高论而相欺,不若忠论而诚实。”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应时刻给自己留一面明镜,为别人做一面明镜。让我们敞开心扉,虚心接纳那些箴言,端正我们的行为举止,使人生的道路上少一些坎坷,多一分平坦。
人生的旅途中总会有许多的岔路口,然而成功的巅峰却只有一个。成功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他们能接受逆耳忠言、苦口良药,所以我们要明辨并接受逆耳忠言,才能成功。
逆耳忠言如镜,以之可鉴得失。魏征屡次顶撞太宗,太宗能明鉴受之,方得贞观之项羽刚愎自用,仅因几句忠告之言,竟疏远了亚父范增,终被迫乌江之刎。孟尝君接受冯买义之言,终居相位数十年。魏征之言可定大逆不道之罪,却能点出太宗治国之得失,范增之言逆耳,却蕴含成功之道,冯之言难以让孟尝君接受,却为他指出了治理封地的得失,可以说没有接受他们三人的忠告,就不会有贞观之治和孟尝娇君的富贵,忠言虽然逆耳,但却是歧途上的最佳警钟。
逆耳忠言如星,以之可明方向。清王朝内部以天朝上国自居,却不顾“欲求超胜,必须贯通”之忠言,终尝闭关锁国之恶果,楚杯王不听屈原连齐抗秦之忠言,终于客死它乡。秦穆公不听蹇叔之忠言,终落得大败而归。徐光启的话指明了中国应有的发展方向,却冲击了满清“骑射为本”的思想,倘若清王朝不是对其不屑一顾,怕是就不会再有所谓的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了吧;若是楚怀王信屈原忠言,远离秦使张化的糖衣炮弹,怕是也不会有秦王朝的统一吧;若是穆公听取蹇叔之言,也不会受其大败之辱吧。由此可见,忠言虽然逆耳,却能使人悬崖勒马,重归正途。
逆耳忠言如令,可以定成败。仲达的兵马已达城下,却因猜疑而回绝了攻城之请,反是错失良机。子产告诫子太叔以猛政治民,但子太叔却以宽政治民,致使盗贼横行;夫差不听信伍子胥之忠言,终被勾践灭国。倘若他们听取了忠告,三国也许会提前结束,子太叔也许会与子产齐名,夫差也就不会亡国。因为忠言与他们内心的想法不符,就回绝其言,往往会引人走上失败之路。由此可见,忠言虽然逆耳,却能打开成功之门,避开失败的深渊。
当我们走在追求成功的路上的时候,请谨慎对待那些逆耳的建议,因为只有它们,才能给予我们真正的成功之路,当你拒绝了它们,也就亲手关闭了成功的大门,所以请接受逆耳忠言。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生便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历史上每一位功成名就的人,其身后都有一群贤士为其出谋划策。每当我们听到令我们不舒服的话时,不要生气,因为只有忠言才逆耳,只有忠言才能增进一个人的能力。
秦朝末年,项羽刘邦二人起兵抗秦,弹指之间,咸阳沦陷,项羽手握四十万重兵,身边更有范增为其出谋划策;而刘邦仅有十万人,实力两相对比之下相差悬殊,可在鸿门宴中项羽却自持实力强大,未听从范增之意诛杀刘邦,从此楚汉争霸四年,项王兵败垓下,项羽也未听他人之见渡过乌江,也便只好留下一段“不肯过江东”的传奇。可是他若听了范增的话杀了刘邦,也许国号便为楚;如果他回到了江东,那历史上也会少几分定数。
项羽一生戎马,却只因未听忠言而淹没在历史的风沙中,让人好不叹息。
有人说,刘备一生中最大的成功便是将诸葛亮纳入麾下,他最大的优点便是善言纳谏。刘备本一介匹夫,机缘巧合下与关、张二人结为兄弟,前后多少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可是刘备很谦虚,听从徐庶之言三顾茅庐,从此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成就了一番大业。从计取荆州一路西进,拿下了成都和汉中,这其中诸葛亮功不可没,刘备也看到了复兴汉室的希望。从跟随何进平反黄巾,到魏蜀吴的三国鼎立,刘备在发挥自身才智的同时,也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因此,他能在有生之年建立与魏吴两国分庭抗礼的蜀国,而也是因为当年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前后几十年誓死追随刘备。
刘备虽终心愿未了,但他却因善言纳谏在其麾下聚集了一群誓死追随的人。
历史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能进忠言,固而能在历史上留下“贞观之治”的记载,他自己也同样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的警句。再比如中国一代伟大领袖毛泽东,他的成功背后少不了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开国将领的支持与谋划。可反观希特勒,只因一意孤行最终输掉战争。
文学家歌德说过“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的能力。”当我们难以寸进的时候,不妨听听别人的意见;当我们迷茫的时候,不妨问问他人的见解,因为中国还有一句老话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一位父亲嘱咐即将独闯天下的孩子:“孩子,你要记住,当你取得了一点小成就时,不要被他人的美言所迷惑。永远记着:对你最好的人是指正你错误的人。”
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所以,请不要被美言与暂时的安逸所惑,要接受那些表面上难以接受实则益于我们的良言。
山口处的一个山洞,谁说里面一定住着妖魔鬼怪?它或许通往我们心仪已久的'世外桃源。听似逆耳的忠言,是我们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支撑。巍巍朝堂上,臣子争相附和时,总是他直言利弊。下朝时,皇帝总是咬牙切齿,咆哮着:“会当杀死田翁!”却总是接纳他的建议。魏征的直言虽然逆耳,但千年来,“贞观之治"为人称道,“大唐盛世”令人向往,足见忠言的功用。忠言虽逆耳,却刺痛了听者的心,使其痛改前非,走向成功。
沙漠中的海市楼,谁说它是迷途中错误的引导?它或许给迷途者走出沙漠的希望。看似不留情面的人,却是我们成功路上的恩人。一句“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气得文帝恼羞成怒。思虑良久,文帝也只能责备“公奈何众辱我”。可因此有了冯唐持节赦魏尚的典故。冯唐的直言虽然逆耳,但苏轼的那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足见这一英明举措对后世的影响。忠言虽逆耳,却指出了听者的缺点,使其知错就改,走向成功。
良言是春风,唤醒沉睡的人;是雨露,洗涤蒙尘的心;是旭日,照亮前行的路。楚汉战争时期,韩信的实力曾一跃超过项羽和刘邦。韩信没有采纳制通的建议称王,而是甘愿做刘邦手下,最终被斩于长乐言钟室。他大喊:“悔不听通之言,竟死于儿女子之手!”已无力回天。逆忠言者亡,顺忠言者昌。当年对制通劝其称王甚为不解的韩信,最终死在吕后手中时的顿悟,却已何其晚矣!
大树沉醉在赞歌中不能自拔,将啄木鸟的美意拒之门外,最终落得痛苦倒下的悲惨下场。人若沉醉在美言中不能清醒认识自我时,请让逆耳的忠言萦绕耳畔吧,唤醒你,指引你。
从今天起,过滤掉美言与安逸,吸纳益于我们的良言。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盈盈月光,我掬最清一捧;落落余晖,我拥最暖一缕;灼灼红叶,我拾最艳一片;人言无数,我听最忠一篇。
啄木鸟才是真正对白玉兰好的“人”,黄鹏只会歌唱和吃掉叶子上的虫子,但它不知道真正威胁到白玉兰生命的是那些长在身体内部的虫子,不除掉它们,白玉兰终有一天会丧命。啄木鸟能吃掉白玉兰身体内部的虫子就好像别人给我们指出最致命的缺点、问题一样,他们都是真正对我们好的人。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唐代皇帝李世民就善于听取忠言,魏征就是那个给他进忠言的人。这一对帝王与臣子的佳话被千古传唱。有一次,太宗上朝回来,对他的皇后气愤地说:“我一定要杀了这个庄稼汉。”皇后很奇怪,问是谁把皇上惹得龙颜大怒,太宗说:“还能有谁,还不是那个魏征,在百官面前指出我的错误,羞辱我。”皇后听了便进到后言,换上朝服。太宗不解,皇后说:“我听说只有贤明的君主才能有贤明的臣子。我怎么能不向皇上道喜呢。”唐太宗便打消了杀魏征的想法。
劝善也好,劝告也好,都是正直的忠言。忠言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情绪的渲染,没有奉承的用心,忠言听上去不太舒服,还可能刺耳,甚至伤害人表面的自尊。其实忠言是逆耳之言,更是肺腑之言,拯救之言。忠言的力量不言而喻,忠言能帮助我们警觉自身的问题,能提醒我们关注即将来临的危险,从善恶不辨中觉醒起来,从歧路与危险中逃离开来。
在茫茫人海之中,只有真正珍惜你的人,才会真心诚意地劝告你,他不会在意你的反感,他不会介意你的讥笑,也不会怀恨你的辱骂,因为他无私无畏,全是为你好。劝你,是希望你安全;劝你,是对你的生命负责;劝你,是让你远离危险。历史的经验证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才是智慧的选择,对逆耳的忠言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就是自暴自弃,就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千金难买的忠言只有有缘人才能得到,只有与忠言为伴,生命才能走得更远、更美好!
在小时候,父母总给我们下了无数的规矩提了无数的要求。我们作为孩子在本该童真和快乐的年纪里当然是万般抵制的,但当我们一点一点长大并自己处理更多的人和事时不由得会想到,曾经那些逆耳甚至厌恶的话,好像是在帮助我们前进。
人生的足迹在风中一点点的踏下而心却好像总在逆风中受着历练。从小到大,少不了的就是妈妈的百般唠叨,她们的唠叨总是让我们心烦。但在风平浪静后有可曾想过她的话,或许她的话没有书中文字的美丽,但那包含她的爱。我的母亲总是给我立很多规矩,叫我一一遵守不能违反。我自然万般地抵触,在正是调皮捣蛋的年纪里没少挨妈妈的打。但她每次打完我又是心疼的安抚我,细细阐述那些基本的道理。岁月一天天的流逝我也一天天的长大,而母亲的规矩少了取而代之是一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母亲的这句话伴着我走着,但我有的时候也会犯错误;那次在初中我竟然胆大到逃课打篮球,事情当然很快传到母亲那里。我回到家,母亲看着我,她眼里淡淡的眼神让我低下了头,她走进屋里,哭了。她弯着的脊背仿佛一盆冷水泼醒了我,我也恍然明白,她自己为我和家付出了太多甚至牺牲了自己却得不到回报是有多痛,我狠狠地给自己两巴掌,我主动写好检查放在桌头,自己又去上学了。
在那之后,母亲原谅了我也恢复了往日的唠叨,我也真正明白那些话的意义,那些规矩的真正含义。毋庸置疑,父亲抑或是母亲说这些话是没有在意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话都是为了将来。我妈妈有一次在我的本子上写道:请原谅我的唠叨和立下的规矩,我知道你想要的是快乐和自由,但这些给不了将来的你选择生活的权利。我觉得,长大后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许还会这样告诉他,因为我也不希望将来他会恨我。
当我在风中度过青葱的岁月时,我忽然发现:当年那个唠叨的人渐渐跟不上我了,她或他脸上的皱纹更深了,他们老了,不再是往昔的年轻,却留下数不尽的忠言回荡在我耳畔。
★ 高中议论文
★ 高中作文议论文
★ 高中议论文素材
★ 责任高中议论文
★ 高中议论文作文
★ 环保高中议论文
★ 修养议论文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