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给大家分享高考中的满分议论文(共含10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菜园狂奔的猪”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天际的云朵,拥抱朝阳,燃得热烈,灼着目光,静下来,你可以看见那火苗耀眼的光,感受超越尘嚣的力量。
——题记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当我们沉浸于前进路上的琐碎而无暇他顾、疲惫不堪时,有没有静下来想一想,忽略了什么,或是值不值得? 我们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自己认为值得的事,并为此挥霍大把的光阴,到最后,当遇到下一件事时,犹豫的我们才会清醒,奈何难以回头。
不如安静下来,听一听内心的呢喃——那些蛰伏在角落里的声音,或许才是灵魂的梵音,让你看淡很多悲伤,给予你更从容的力量。
如果你斤斤计较于一时的得失,那么他便真正的“失”了;如果你耿耿于怀于外在的成败,那么你离内心会愈来愈远;如果你甘于低头盲目追求当下,那么你会错过更多。 春花秋月何时了。吟诗作赋,对酒当歌,谁不希望沉浸在诗意般的生命里?可是,执着的追求过后,恐怕只剩凄美的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讲春水向东流!”在低头盲目求索时,怎不抬头望一眼?望一眼辽阔的国土,天下的子民——那些生命中无法忘怀之轻,究竟辛酸了多少人的眼泪!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我们都渴望有一颗忘忧草。希冀自己会更无悔地跋涉在生命的旅途上,遇到冰心所写的旖旎风景,可是我们如此的浮躁,去哪里能瞥到一路花开?那穿枝拂叶的人们,有泪可落,而我们却只有感伤。
其实尘世中并没有诸多沉重的桎梏,所谓的疲惫,不过是我们太过执念于那些本来无需挂怀的世事,而真正的轻盈,则被我们弃于脑后,被封存被遗忘。尘世的喧嚣与明亮,世俗的快乐与幸福,在沙漏中,汩汩流过。我们无法奢望太多,也无需牵强,只要快乐、安宁、没有悲伤就好;而这,不过是重新对话我们的生活而已,让眼泪打碎荒芜,濡湿遗忘的角落,去做我们本来“必修”的事情,重新参与生活。
雄浑陶醉的场景,光彩炫目的字眼,都不过是要被时间涤荡得无影无踪。不必感叹生命易逝,岁月难留,而应增加时间的厚度,更加从容地让自己的生命厚重。有分量。
合适的标准犹如一面旗帜,在生命旅途上引领着我们前行。因此,给自己一个合适的标准,我们才能赢得生命。
合适的标准就是做事的'准则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了解自己,也了解他人,不虚妄,不菲薄。
人们把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大豆,用盐卤点制豆浆的标准发明了豆腐,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有利于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并适应了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有了这样的标准,普通的大豆就得到了升华。
可见,合适的标准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下的难童。为了不受反动派的控制,他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得点滴归公,任何人不得借故暂借或挪用。一次,他到很远的地方募捐,收获颇丰,此时他已经饥肠轱辘、体力不支,但他也不肯动用一分公款,而是连夜赶回了古寺。面对责任,他一点也不含糊,坚持践行自己的准则,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也正因如此,他赢得了后人的景仰。
合适的标准是正确定位生命的尺度。一个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当他攀到8000米时就返回了。下山后,很多人非常惋惜地对他说:“你应该继续攀登,因为你离顶峰只有800多米的距离,这样放弃真是遗憾!”但这个运动员说:“我知道我自己,我的能力只能达到8000米。”8000米,就是这个运动员的标准啊!试想,若他继续攀登,面临的结果有两种:一是突破极限,到达山顶;二是在低温低压下永埋冰雪之中,前功尽弃。成功的标准有很多种,但试想,如果离开了生命的存在来谈标准,意义何在?我们不得不对这位运动员肃然起敬,“我知道我自己”“只能达到8000米”,他用适合自己的标准来定位生命,最终找到自我价值,同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合适的标准是找到快乐幸福的路标。爱因斯坦一生过得极为快乐,秘诀在于他有一个生活标准,即“四不”:不求人,不求名,不求利,不求掌声。他还表示,“四不”使他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从事科学研究,生活充实了,就有一种被幸福包围的感觉。大豆命运的改变,正在于它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标准,让生命价值得到了升华。让我们放下工作的重担,拾起生活的平淡,原来幸福就在身边,合适的标准让我们每天都能快乐盈怀。
面对责任,面对困境,面对生活,给自己定一个合适的标准吧,我们将迎来崭新的生命。
高考中怎样写好议论文
怎样写好议论文呢,我想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说。首先是审题。其次是根据审题的结果和自身积累的素材确定中心,拟好题目。第三是确定文章结构。第四是想好开头和结尾。第五是写好中间的论述内容。最后特别强调,积累素材的方法。
审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审好题呢?或者说在审题这一环节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我习惯于把议论文的题目分为短中长三类。
短的题目,往往只是一个词。在较早的时候,高考作文经常会确定主题,比如以坚韧为话题,这种作文在审题上没有什么陷阱和障碍。现在的高考作文题哪怕只有一个词,也往往不会是直接的主题,而是既抽象又具体,可发散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的。比如的重庆高考作文:请以”难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难题本身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就是困难的问题。它可以很小,比如一道你怎么都做不出来的数学题,比如面对这个作文题目的你觉得这本身就是一道难题。但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写,就达不到高考对于学生思想深度的要求。你必须从字面意去深究它的引申义。对于个人角度,你得上升到精神品质的'高度来。比如,面对难题,我们要有勇气,要有毅力,要有决心。好了,那你这篇作文的主题已经出来了,决心,勇气,毅力都是你熟悉的作文主题。
我们思考的时候,是要围绕那个核心词,面对难题,解决难题,绕过难题,都是你可想到的角度,然后联系到常用的个人精神品质的作文主题上来。
除了个人角度,家庭,社会,国家都是很好的角度,而且更宏大,从这些角度来写会让你的作文显得很大气,有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当然前提是你驾驭得了。
从这些角度怎么想呢?还是要回归到你熟悉的作文主题上来。比如,当一个国家面对难题时,人民要团结,政府要冷静,想要解决问题还需要多方的合作。团结,冷静,合作,也都是你熟悉的作文主题。
何谓渊远?渊远是庄严肃穆的中国国旗升起于蔚蓝的天空时,每一个华夏儿女内心不禁的自豪和骄傲,渊远也是当无情的灾难降临在中国大地上时,大陆及两岸的同胞们来穿梭,合力救灾的默契与温情;渊远更是每一个昂首挺胸、意气风发的中国人民对于祖国永远繁荣昌盛的执着信念。
渊远的文化为中华儿女筑造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心灵家园,为相隔两岸的同胞们架起了一座通往彼此灵魂的无形之桥,为每一个中国人民带来了一个共同追求的梦。渊远的文化是我们相互依靠、相互援助、携手共进未来的纽带。
而文化的流长,是建立在渊远之上的历史为强盛的中国带来的新的一次发展契机。
在我党英明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已经顺利的渡过了改革开放的最艰难时期并于其中新获了丰厚的战果。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始,神舟上天、蛟龙潜海、二维码与共享系列的开创及一带一路的建立,无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明富强与中华人民的勤奋、刻苦。新中国的发展正逐步从外界的“拿来”转型为对外界的“送出”。而文化的“送出”是文化的流长必不可少的组成。
国家主席在开放周年纪念日上说:“改革开放已越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古语也曾言:“事者,生于虑,成于务,败于傲。”因此,改革之路仍是路漫温其修远兮,中华儿女应当上下求索。
当影片《战狼》大火于世界荧幕前,中国演员吴京通过辛苦付出为世界送出了一个坚忍不拔、精忠报国的中国军人形象,让世界为中国的强盛而深感震惊。将一个强国的名片递给了每一个国家,无愧于文化送出上的一次伟大胜利。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交流、互帮互助同样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友善和谐。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名片,而文化的出让世界对日趋强盛的中国有了新的认知。因此,文化的送出是中国面向世界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文化的渊远与流长相互促进,才能使中国在文化的开放中长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当世青年,宜当以此为己任,躬行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戏剧名冠五洲。众多枝繁叶茂的戏曲在神州大地上摇曳生辉,竞展风流。
——题记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中国的传统戏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而我们蜀地的川剧更是群星中较为璀璨的一颗。早在唐代,民间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两百多年的历史,使川剧沉淀出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地方文化,从而让人深深地沉醉于它的魅力之中。作为土生土长的巴蜀人,我在川剧这方面造诣并不是很深,然而爱之甚深。
你看川剧的表演,戏台不大,道具却不少:黄绿白黑的戏服,各式各样的戏枪,戏台旁的锣鼓……“哒哒哒”,锣鼓声一起,大家都挺直了腰板,目不转睛的盯着戏台上。
随着《旧正楼》故事的开始,上来了一对水袖飘飞的舞者。她们头顶戴着传统的花翎,桃粉的额头,白净的下颔,排着队,踏着轻盈的小碎步,踩着锣鼓的调子,如仙子一般从幕后飘了出来。水袖在她们手中跳动起来,行云流水一般。三步并两步,她们一个华丽的转身,长袍随风飘起,婀娜多姿。她们优美的唱腔随着情节的发展一点一点展露出来,让人无法不沉醉于其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生旦净末丑齐番上阵,实在是精彩极了。
重头戏是川剧最大的特色——变脸。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是为了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哒,哒哒,哒哒哒!”紧密的锣鼓声四起,从幕后走出一位大汉——头上顶着红黑相交的行者帽,大而不肥;面部大体呈红色,墨黑的眼角,浓郁的倒八字眉,眉心还印着一个金黄色指姆大小的花球,白净的下颔挂着一攥浓密的长胡须;身上穿着黑色镀金的长袖衫,外还披着一件绯红流金的黑边袍,下身便是红黄相间的行云裙。看这服饰和妆容,霸气之势顿起,大家的眼睛里都在闪着光,欢呼声更是此起彼伏。
只见“大汉”侧着身子,一边应答,一边挥舞着手臂,动作大开大合。他震惊时而侧着身子微颤,自豪时又昂首挺胸,生气时长袖一挥,约过头顶,一抚而过,身子一颤,顷刻间变成一张通红的脸谱,怒目圆睁,是气势汹汹地进行强烈的谴责。你瞧,他难过时忽然一转身,向上伸手,往下一拉,立即又换上了一张哭丧的脸谱,让人感觉他凄惨至极……短短的几分钟里,情绪变化了无数次,脸谱也换了无数张,底下的欢呼声一浪接一浪。当最后一张脸谱定格的刹那,全场如煮沸的开水般,大家都站了起来,震耳欲聋的掌声,围绕在那小小的戏台上……
脸谱虽小,却承载着深刻的内涵与意义,成为演绎悲欢离合、人生百态的一个载体,道出了世间沧桑。我们的川剧经过了时代的打磨之后,在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会更加熠熠生辉。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
----题记
“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弹戏牡丹,一捧茶清香.....”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留下的文化精髓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精神文明瑰宝。
汉字无疑是最具代表的中华文化的象征,从远古时期的仓颉创字,再到甲骨文,楷书,这些汉字的演变无一不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演进。在一个小小的方格子中,简单两笔---一撇一捺便构成了一个人字,它们相互依靠,相互扶持,犹如我中华民族的13亿儿女,无论是在天灾亦或者是在人祸面前,都永不放弃,依旧团结友爱;而这些汉字在小小的方格子中显得那么端庄大气,它们笔风刚正,直率,不卑不亢,就像我中华儿女那高昂的头颅,那不屈的脊梁,那永垂不朽的不会熄灭的红色信仰。
行走在江南的古老小巷,看着优雅的粉墙白瓦,脑海中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中国的传统建筑---园林。园林艺术在宋朝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那时的建筑已大多不再是追求像唐朝时的建筑那样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取而代之的是内敛秀气,秀丽小巧。而园林的移步换景,借景,漏景等建筑风格则在江南园林中体现得很彻底,每到一处便会发现其中的别有洞天,景色也随着位置的变换而变化。它们交相掩映着,就像含蓄,内敛的中华儿女,带着一种氤氲的难以描绘的朦胧感。可若是走进了园林中,便会领略到另一种美,中华儿女也是这般,若是肯细细的去了解,便会很容易知晓他们温润的外表内其实热情似火,亦有着一颗永不老去的心。
每每放映《霸王别姬》这部影片时,我都难以忘怀张国荣扮演的虞姬在乌江自刎时,那眉目含情,眼角带泪的神态。这部影片和京剧有关,亦讲述了许多和京剧相关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对京剧有了更深的认识。京剧是国粹,中国人稳健,精致的精神品格在京剧中有了深刻的体现。京剧讲究一步一个脚印,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无论是念,唱,作,打还是生,旦,净,末。这些都是半分急不得。就像中华民族,无论做什么都讲究一个“稳”字,讲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京剧有着婉转优雅的唱腔,有着行云流水的姿态,有着精致典雅的妆容。当台上的人儿花腔婉转地唱着,身段绝美的舞着,水袖一甩,台下的观众便已经沉醉其中了。
为中华文化经典“歌之舞之,发挥之,光大之,继长而增高之,吾辈之责也。”温金海先生如是说到。我们理所当然地也应该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血脉这一 历史使命。
一提到火锅巴蜀肯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川菜、四川小吃等,作为一个资深的吃货肯定要和你们好好说一说四川美食啦!
我只要一提到四川就会想到火锅,不知你们会不会这样。可能有人会说火锅不是重庆最出名吗?怎么会轮到四川?其实在以前重庆是属于四川的,只不过后来自己成为了一个直辖市,就可以比喻成一个成年人离开了自己的老家,独自一人在外拼搏,所以重庆也属于四川的一部分,那么火锅也一样。火锅各种各样,各种各味,我每次吃火锅时都会把自己吃到撑为止,而且每一个月不吃两次火锅就会感觉少了什么似的,吃的时候我最喜欢再加上四川名小吃---冰粉,吃一口火锅再吃一口冰粉那简直太爽了!冰火两重天的感觉!虽然吃后会拉肚子。火锅的历史很悠久,从研发出来后就一直备受四川人喜爱,虽然火辣辣的火锅表面辣油、辣椒翻滚不断实则油下面却是一锅清水中泛着红,虽然外表刚烈实则内心干净、脆弱。鸳鸯火锅,一半辣汤一半清汤,辣汤表示四川人热情似火,清汤表示四川人内心淳朴,从整体来看就像是一个太极,黑黑白白,是是非非都分得很清楚,就像四川人一样公平公正。
吃完火锅,还有凉虾、凉糕和冰粉,这些都是四川人吃完火锅后必吃小吃也是川蜀有名的小吃,吃下一口感觉所有的热气都消失了,透心凉。白白的凉糕,透明的冰粉、凉虾,就像四川人一样内心无一点黑之处,还给人一种舍不得离开的感觉,即使有其他东西的掺入也不忘自己本是什么。
每一种东西都有自己的寓意,四川人就如它们一样正直,公平公正,这就是四川人,这就是川蜀文化!
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杜甫的“好雨知时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是古代文化的深度结晶。而使这些文化得以保留并呈现在世人眼前的,皆是这最秀气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而我就对这悠久的文房四宝情有独钟。
古人云“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玩赏君与予”;“水重山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这些诗句,足以表现出古代大文豪们对笔墨纸砚的崇拜。而正是它们,向我们展示了辉煌灿烂的古文化。《史记》、《资治通鉴》、《本草纲目》这些里程碑式的科学巨著的诞生,离不得笔墨纸砚;《兰亭序》、《临河序》、《兰亭集序》这些书法作品的挥毫,更离不开文房四宝。总之,没有这文房四宝,就没有辉煌的古文学。
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到齐白石手中一只只栩栩如生的虾,也少不了笔墨纸砚。近代史上流传下来的一幅幅倚丽的画卷,哪一幅离得开文房四宝的铺垫?所以说,文房四宝,同样造就了闪光的近代文学艺术。
在现代的高科技社会,键盘的出现仍代替不了文房四宝的地位,只不过它们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将墨直接注入笔中制成水笔,使之能够更流畅地书写。人们用这些演变过的笔墨纸砚书写了一个个整洁美观的方块字、一首首墨意浓重的现代诗、一篇篇直抒胸臆的文学佳作,使文化变得更深邃、更精彩、更广阔。总之,只要有人类存在,文房四宝就永不会消失,它会不断改进以造福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爱文化,爱这秀气的笔墨纸砚。
高考即将来临,教师和家长都在竭尽全力地帮助孩子复习和巩固知识,笔者以为,此时帮助孩子如何走出高考中的詹森现象不容忽视。所谓詹森现象,说的是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平时实力雄厚,但在赛场上却连连失误。这种现象在大型考试尤其是高考中也频频出现,不少家长为之一筹莫展,生怕自己的孩子卷进詹森现象的漩涡。
一位从事中学教育工作多年的同行告诉笔者,他经常遇到一些孩子平时战绩累累,卓然出众,但在高考中却发挥异常。分析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心理素质问题,而且主要表现为得失心理过重和自信心不足这两方面。加上高考的特殊性,社会、家庭、师长对孩子的厚望,使得孩子的心理压力更加加剧。
正因为有了如此沉重的心理负荷,孩子的自信心就显得不足。自信是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价,是一种勇气和力量,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它能够化压力为动力,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有了它,再加上已有的实力,还怕什么呢?那么如何增强自信心?第一,树立正确的高考观。高考并不神秘,也并不可怕,它和平时考试一样是检验我们知识水平的一种手段而已。相反,由于它比较正规,倒可以减少平时考试常有的一些人为的失误。第二,平心静气,走出狭隘的患得患失的阴影。不贪求奇迹,只求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第三,纵看自己:平时成绩一直领先,基础扎实,一分耕耘会有一分收获;横观他人:他易我也易,我难他也难,何忧何患?
高考不仅是中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诚心希望同学们能抛去得失心,树立自信心,避免高考中的詹森现象,潇潇洒洒考一回。
[谈谈如何走出高考中的詹森现象议论文]
仅仅一次 高考中我是如何数学拿到满分
今年的高考数学拿到了150分,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件很幸运的事情,其实在高中三年所有大型数学考试中,我仅仅得过一次满分,也就是这次高考。
我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数学得高分是经常的事情,但是由于做题时总是马马虎虎,满分总与我无缘。其实149与150之间的距离决不仅仅是1分那么微小。获得这个梦寐以求的'满分,我想与自己在高三后一阶段作习题时着重加强了对解题过程的研读,分析自己与答案之间的差距是分不开的。当然,这一切只是为了获得高分,而后来的获得满分只能算是上天对我的一次奖励吧。
当拿到高考数学卷子的时候,紧张是不可避免的。老师的临考叮嘱仿佛还在脑海里浮现,
在拿到试卷还不能作答的时间里,草草浏览了翼下试卷内容之后,紧张感顿时消失,而被对于试题的思索取代。卷子的难易程度只能说一般,还不是最难。但我心中一再告诫自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试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轻敌。战胜了自己,也就是成功的一半了。
我有意放慢了做题的速度,在一些计算较繁的地方,我会谨慎地多算了几遍,经验告诉我:等答完卷再回来检查时,这些地方很有可能被忽略。
当我做到最后一题的最后一问时,心中突然紧张起来:老师曾多次告诉过我,这道题是很难拿满分的,是拉开考生不同档次的难题。我不敢怠慢,立马打起十二分精神应战。竟惊奇地发现,这题竟出奇的容易,扫了一眼我就找到了两种方法。
做完考卷时,我看了看表,只多了15分钟,这可大大地慢于我平时做模拟卷的速度。我尽力振作精神,检查选择和填空,刚刚检查完,交卷铃声就响起了!
出了考场,问起同学做得如何时,有些平常成绩不错的同学告诉我:最后一问太难!放弃了。开始时我有些纳闷,后来仔细想想,应该是放松的心态帮我解开了这道题,而其他同学未必不会做这道题,只是受到了“最后一题一定很难”这一惯性思维的影响。
★ 清明节满分议论文
★ 高考满分议论文
★ 高中满分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