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的东山书院五年级作文(共含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熊宝熊”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美丽的东山书院五年级作文
今天下午,沈老师带领我们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小记者去参观了历史悠久的东山书院。
走进大门,第一眼看见的是葱郁的树木,有的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干粗枝茂的大树像一个个训练有素的士兵,挺立在水泥路的两旁。花儿也不甘示弱,有的耷拉着脑袋在想些什么;有的翘首仰望浮云;还有的躲在绿叶从中窃窃私语……空气中还洋溢着淡淡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里面一定更美”,我心里暗暗想着。果然,里面有一片大的池塘,塘里的`水清澈见底,还有不少漂亮的金鱼在悠闲地溜达着呢!
这里是毛主席、陈赓、谭政等伟人曾经读书的地方。导游耐心的给我们讲了关于毛主席的故事,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我们穿梭在西斋和东斋之间,见到了毛主席的自习室和寝室,那里虽然空间很小,但是光线很好,是学习的好地方。
穿过东西两斋,我们来到了毛主席曾经的教室,那是东山书院唯一一个西洋风格的教室,很宽敞,黑板可以上下移动,窗户和玻璃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呢!这一切好像都是为毛主席的到来而准备的!
在书院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毛主席和他同学曾经用过的物品,还有他们写的字和文章,也还有当年在书院里就读的伟人们的头像和雕像。
“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过得太快了,我们还没看够就要回校了,大家都恋恋不舍。
在回校的路途中,所有人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向伟人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长大后做祖国的栋梁!
冒着蒙蒙细雨,怀着喜悦的心情。我来到了国家4a级旅游景点——东山书院。
踏入这座有着百年文化气息的学院,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块汉白玉石的门匾,上面有毛泽东的题词“东山书院”几个熠熠生辉的大字。跨入大门,是一个由环形石板路围绕着的鱼池。鱼池边,桃红柳绿,各色鲜花争奇斗艳。鱼池里不知名的水生植物就像一把把小刀立在池子里。水池里泛起一圈圈波纹,原来是调皮的小鱼吹了一个个小泡泡。我拿出食物撒了一些,成群结队的鱼儿立刻冲了过来,挨挨挤挤地争抢着食物。
离开鱼池往前走,一座白墙青瓦的楼房出现在我的眼前:黑色的门柱、朱红色的房梁、高高翘起的屋角。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物,让人过目不忘。来到大厅看到了孔子雕像,这位拥有3000弟子的政治家,教育家,让我敬佩不已。穿过东斋,又去参观了毛泽东的寝室和自修室。走过长长的走廊,来到了毛泽东曾经就读的教室,几排古老的座位整整齐齐的摆放着。我特意在毛泽东的座位上坐了一下,我想这应该是每个游客来这里都想做的事情吧。
风景优美的东山书院,在小雨的滋润下,更加美丽,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冬天向我们挥手告别,万紫千红的春天向我们走来,今天我和妈妈迎着和煦的春风来到美丽的东山书院。
跨入大门,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条石板拼成的小路。路旁有一条青青的小河,河岸有一大片紫藤,,枝条浸在清彻的水里,真像一个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在梳洗长长的发辫。水面泛起微微的波纹,原来是一条小鱼悄悄地把头探出水面,调皮的吹了一个小泡泡又潜入水底。
我们走上通向书院正门的石板桥,路两旁那高大而挺拔的松树像欢迎我的到来。书院前坪景色让我眼前一亮,小草从土里钻出来,绿油油的,像刚染过似的;草地中央是青翠欲滴的凤尾竹,像久别重逢的兄弟姐妹拥抱在一起。
进入书院大门,映入眼前的是两棵漂亮的白玉兰树,那盛开的花朵,就如夜空中同时点亮的一盏盏莲花灯,又像少女洁白的舞裙。我被这一自然奇观吸引住了,向前走是毛泽东的铜像,铜像高大魁梧,令人肃然起敬。我不由得想起《恰同学少年》中,少年毛泽东那朝气蓬勃的形象,耳中响起“山川在我脚下,大地在我怀中”的呐喊。我恭恭敬敬的朝主席行了一个队礼,毛主席嘴角露着笑意,似乎在鼓励我。经过东斋,来到毛泽东读书的教室,里面摆着几行古老的座位,有一个位子上写着:毛泽东坐过的座位。我在上面特意坐了一下,心想:我如果也能像毛泽东爷爷一样能够造福百姓就好了。
我爱东山学校,这里不仅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也是一代伟人的母校。
评语:悠闲漫步在书院中,细细描绘眼前之景,想象丰富,比喻奇特,书院的美丽跃然纸上,文中洋溢着自然美,也浸渍着浓郁的历史文化韵味,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我一路哼着小曲,蹦蹦跳跳的跟着爸爸去参观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东山书院。
跨进大门,一幅美丽的画卷立刻映入我的眼帘:一条光滑的石板路;路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樟树像一个个威武的战士,高大挺拔;垂柳的枝条像小女孩的小辫子,倒映在水面上,真美丽!榆树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枝繁叶茂,真像一把撑开的大伞;路旁还有一口古井,古井很深,像一个无底洞,听说,当年毛泽东主席看到这井里的青蛙,写下了“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样充满霸气的诗句;书院里还有一条环绕的`小河,河里鱼儿成群,有的在睡大觉,有的在做游戏,有的在吃鱼食。啊!多美呀!我心里不禁发出阵阵惊呼。
慢慢地走到石桥的尽头,我发现有一座庙宇似的屋子,门额为汉白玉石,上面书写着“东山书院”四个熠熠生辉的大字。爸爸告诉我:“这四个字是清代书法家黄自元题写。革命领袖毛泽东、谭政、陈赓都在这里学习过呢!”
来到大厅,我发现了一座青铜雕像,是孔子的塑像,两旁的墙壁上写着“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八个字,这是告诉我们,要广泛的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多问多思考。
经过东斋,我来到了毛主席少年时学习过的教室,我迫不及待地坐到毛主席坐过的位置上,心里想:如果我也能像毛主席一样为百姓造福,那该多好啊!
来到西斋,发现里面有毛主席睡过的卧室,里面非常简陋。爸爸告诉我,毛主席求学时按规定是一室两床,每床一个人,他因把被褥送给了一位贫困工友,自己与表兄文运昌共睡一床。这件事让我很受感动。
东山书院,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充满着百年文化气息。我和爸爸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东山书院。
书香东山书院五年级作文
下午,太阳公公换上衣装,精神饱满。看来他也想跟我们去春游呀——今天,小记者们要集体去东山书院踏青!我们一路嗅着春天的芳香,看着春姑娘画的生机勃勃的初春图,来到了东山学校。
踏上古老的石板路,望着精致的木建筑,我心里荡起一层层涟漪。原来我们伟大的毛爷爷小时候在这所学校读书。我暗下目标:我长大了也要考上这东山学校。走进书院,惹眼的绿出现在我面前。这里到处是成片的树木。樟树挺立在湖的.一圈,像是这里威严的卫士。树干又粗又直,给人一种安全感。柳树也不甘示弱,披着一头绿发,身姿妖娆,像一位娇羞的姑娘。
我们继续漫步院内,上了一座石桥,桥有些些缺陷,这时岁月的痕迹呀!桥下是一个大湖,绿得那么深,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但是,调皮的鱼儿划破了平静的水面。花花绿得鱼群像一条条绸缎向着我们游来,好像在对我们说:“欢迎你们来到这里!”
我们往里面走,来到了毛爷爷的寝室和进修室。我惊呆了!寝室里只有一张由几块木板拼成的床,上面再铺一层床单。这样不会睡得不舒服吗?进修室里也只有一张红漆桌和椅子,桌子上方吊着一颗灯泡。毛爷爷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学习还能如此才华横溢,那都是因为他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我们穿过古典的红木柱走廊,来到毛爷爷的教室。毛爷爷的座位在倒数第二排,我试着上去坐了一会儿,在这个位置很难集中注意。想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毛爷爷聚精会神、奋笔疾书的画面了。最后,我们来到了毛爷爷铜像下瞻仰。导游老师说:这是全国最大的室内铜像,不加底座,高9、9米。哇!这么高呢,我想这应该也表明毛爷爷在我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吧!铜像毛爷爷凝视远方,手握望远镜,好像在规划着我们中国的无限美好前程呢!
毛爷爷是我们中华人民的榜样,东山书院之行使我更加坚定信心:长大后要成为爷爷这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东山书院游玩。
走进大门,踏着脚下的石板路,来到了一座石桥边,走上石桥,往下看,看到了碧波盈盈的湖面,湖里有许多各种各样的鱼儿。
走过石桥就来到了一个小草坪,这是毛泽东爷爷求学时的操场,走过了草坪就看见“东山书院”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门口的右边有一个小门,那是理发室,看得出当时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仪表。
走过小门就来到“西斋”,西斋共有斋房四间,少年毛泽东求学时的寝室是西斋一楼第一间,那些床是木制的,上面铺着柔软的被子,我真想体验一下睡在这张床上的感觉,我们随后来到了一个大厅中,大厅中央摆着孔子的雕像。
看完“孔子",我们来到了“东斋”,这是毛泽东爷爷的教室,我仔细找到了毛泽东爷爷当时坐的课桌,坐在位子上,我仿佛感受到了毛泽东爷爷求学时认真听课的情景。
东山书院真是个读书育人的好地方。
美丽的东山书院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我一路哼着小曲,蹦蹦跳跳的跟着爸爸去参观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东山书院。
跨进大门,一幅美丽的画卷立刻映入我的眼帘:一条光滑的石板路;路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樟树像一个个威武的战士,高大挺拔;垂柳的枝条像小女孩的小辫子,倒映在水面上,真美丽!榆树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枝繁叶茂,真像一把撑开的大伞;路旁还有一口古井,古井很深,像一个无底洞,听说,当年毛泽东主席看到这井里的青蛙,写下了“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样充满霸气的诗句;书院里还有一条环绕的小河,河里鱼儿成群,有的在睡大觉,有的在做游戏,有的在吃鱼食。啊!多美呀!我心里不禁发出阵阵惊呼。
慢慢地走到石桥的尽头,我发现有一座庙宇似的屋子,门额为汉白玉石,上面书写着“东山书院”四个熠熠生辉的大字。爸爸告诉我:“这四个字是清代书法家黄自元题写。革命领袖毛泽东、谭政、陈赓都在这里学习过呢!”
来到大厅,我发现了一座青铜雕像,是孔子的塑像,两旁的墙壁上写着“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八个字,这是告诉我们,要广泛的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多问多思考。
经过东斋,我来到了毛主席少年时学习过的教室,我迫不及待地坐到毛主席坐过的位置上,心里想:如果我也能像毛主席一样为百姓造福,那该多好啊!
来到西斋,发现里面有毛主席睡过的卧室,里面非常简陋。爸爸告诉我,毛主席求学时按规定是一室两床,每床一个人,他因把被褥送给了一位贫困工友,自己与表兄文运昌共睡一床。这件事让我很受感动。
东山书院,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充满着百年文化气息。我和爸爸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东山书院。
在这个丹桂飘香,阳光明媚的好日子里,《湘潭日报》的小记者们来到东山书院参观。
走进自动门,耀眼的“东山学校”四个大字跃入眼帘,进入东山学校的大门,向右转,毛主席的诗《咏蛙》格外醒目:“独坐池塘如虎居,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诗中的霸气,让我敬佩。
经过一座小桥,终于来到了东山书院,这是一所人文底蕴深厚,让我敬仰已久的古老的名校,走进书院,似乎是一个四合院,是青砖与木材建的。孔子的雕像傲立中间,我们一起作揖拜见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穿过左边的走廊,我们来到毛主席曾学习过的教室,简陋而朴素,老师让我们排好队,坐一坐毛主席的座位,还给我们拍照留念,我们都很兴奋。我们又来到二楼,这是书房,有毛主席最爱看的书:《三字经》,《幼学8226;卷》,《孟子》等,可想而知,毛主席当时学习努力,才能成就他一生的光辉。
往右走,就是毛主席参加革命的事迹和故事,他发起秋收起义,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不少挫折,毛主席有勇有谋,他不断总结,不断前进,他的思想,灵魂与书中的知识融为一体,变成一种智慧,一种气势磅礴的精神,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终于战胜了一切困难,建立了新中国,他深得全国人民的信任与拥戴,成为新中国的主席。
当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东山书院时,我心潮澎湃,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沿着前辈指引的方向前进。
如果要用“志当存高远”这句名言来描写毛主席爷爷,那是最适合不过了,他从小就有着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而东山书院,也就是毛主席的母校,更是引导毛主席求学励志的起点。今天,我们四、六年级就有机会来参观东山书院。
到了那里,我们一个个像出了笼的小鸟,迫不及待地跑出了车里,一下车,我就见到那美丽的景色:古老的房屋,上面砌着青砖青瓦,让人感觉有清凉之爽,旁边的花草树木,在向我们点头呢!
这时,一位老师走出来,哦!她就是我们的导游。现在,导游带我们来到了一厅,里面全是关于毛主席爷爷的故事。在大厅中间,有一尊毛主席的铜像,那是毛主席爷爷年轻时候拿着一本书的铜像。忽然,我看见了一首诗,这是一首毛主席离开家乡时写的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写得真好,让我佩服不已。旁边有一副油画关于毛主席把自己的棉被和蚊帐给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的故事。这幅画,令我想起了关于毛主席爷爷的另一个故事:那天,正下着倾盆大雨,毛主席爷爷家的稻子必须要收回家来,毛主席的爸爸便让他去收回来。在毛泽东爷爷家旁边,住着一位老奶奶,大家都管她叫毛四阿婆,这位奶奶家也种了稻子,因为老奶奶家没别人,她必须自己去收稻子,刚一走出去,被毛主席爷爷看见了,毛主席爷爷一看,对老奶奶说:“毛四阿婆,我来帮你。”说完,一把抬起稻子背进了屋,而自己家的稻子却淋湿了,毛泽东爷爷却还是很快乐。这不正可以用卢梭说的:“为人善良和正直才是最光荣的,”这句话来形容毛主席爷爷吗?
接着,我们看见了一口井,听导游说,曾经毛主席和几位同学在这旁边坐,这时从井里跳出一只青蛙,于是作了一首诗,诗的内容是这样子的: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随后,我们来到了毛泽东爷爷上课的教室,教室面积宽广而又整齐,一排排座位齐刷刷地摆在我们面前。讲台上面,有两块重叠的黑板,上面吊着两根绳子,可以上下移动。毛主席的座位就在二组倒数第二个,但他学习还是很认真。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毛主席的自修室。它十分简陋,只有八张桌子和八张椅子,再加上一盏灯,便是自修室了。可以想象,当时毛主席爷爷那股非常热爱学习的劲。
参观完毕,我恋恋不舍地上了车。心想:毛泽东爷爷,您的品德让人赞叹!您的学习让人惊艳!我敬佩您!
美丽的东山岭屹立于县城中央,与城东冕山遥相对峙,可俯瞰琵琶洲,远眺鄱阳湖,宋苏东坡游此曾有“干越八景”之赞。
东山岭四季有不同的美丽景色,我喜欢东山岭的四季。
在风和日丽[注: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的春天,我和妈妈去东山岭看风景,看到那儿花红了,草绿了,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新叶。树上,小鸟正在叽叽地叫着,好像对我们说:“你好,你好。”我抬起头看见大雁排着人字形从我眼前飞过,在空中展翅翱翔,真是美丽极了。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注: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枝繁叶茂。繁多的树叶把无边无际的天空遮得严严实实没有一丝耀眼的光芒。到处都是荫凉。小朋友们在树荫下做游戏,他们有的跳绳,有的跑步,还有的踢足球。大人们在树荫下聊天、下棋。许多妈妈们带着他们的孩子来这里乘凉。瞧,他们玩得多高兴呀!
秋天,我又来到东山岭,看到树上果实累累像一个个大珍珠,深秋了,你看,枫树的叶子变得火红火红的,远远看去就像一团火。只有松柏更加苍翠。还有许多树的叶子都变黄了,一阵秋风吹来,叶子从树上纷纷扬扬[注: 形容雪花飘落。]地飘落下来,有的像一条条小船,有的像一块块金币,有的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注: 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好看极了。
冬天的景色也很美,尤其是下雪的时候。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洒落在大地上,好像给大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雪挂在树梢上,好像给树木披上了洁白的大衣。雪落在屋顶上,就像给房屋戴上了一顶可爱的.白线帽子。我和妈妈在东山岭四处游玩,看到许多小朋友正在打雪仗,堆雪人,我和妈妈当然也在打雪仗,妈妈的眼法可真准,一砸一个中,我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打得妈妈落花流水[注: 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我们一直玩了很长时间,直到快天黑,我们才松了一口气,然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提起这身为天堂之一的苏州,我想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今天我们去的是苏州东山,东山三面环水,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是一座著名的花果山。真可谓是坐落在繁华都市中的“宝山”!
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正是当地的橘子采摘节。一个个火红的“小太阳”挂在一棵棵枝干交错复杂的橘子树上,虽然刚下过雨,天气潮湿,但心中的阴霾却仿佛被这些小太阳给驱散了,我轻轻将一个橘子从树干上摘下,掸了掸水,剥下皮,放一瓣于口中慢嚼,一股清新的甜味在口中四溢,不知是因橘子的新鲜还是得采摘之乐趣,这橘味比起那买来的橘子可汁浓味美多了。吃罢一个,我忙拿出一个纸袋,摘下一个又一个橘子放进去。不一会,我就摘了满满一袋,心里满足得竟有一种果农丰收之悦。走到橘林外围,看着一棵棵挺立且缀满金黄色橘子的橘子树,我心里只浮现一个字:“美!”
中午吃过饭,再拿出几个橘子当饭后水果,不禁觉得是一种享受。下午我们来到了另一站——陆巷古村。
看到这一幢幢白墙黑瓦蓝玻璃的老房子,时间仿佛瞬间被拉回四五十年代,江南水乡,小家碧玉。古!这是我第一眼看到的反应,复古的阁楼、船和生活用品。真是令人难忘。一进去,首先就是一家酒坊,一个正楷的“酒”写在正方红纸上,贴在酒缸上。酒香四溢,连我这从没喝过酒的人也不禁想一探那酒的醇香。再往前走,墙上挂着各式的木招牌,真是惹人注目。说到这巷最大的特点就是窄和长,最长的只不过1米左右,但是每到岔口,每条岔路都向四周犹如蜘蛛网般扩散,不知当地人是不是也会迷路呢?
东山富有“中国碧螺春之乡”和“中国太湖蟹之乡”的美誉,可谓是“季季有果,月月有花,天天有鱼虾。”东山这个地方我想只要去了,就会舍不得离开,因为这里是如此的美丽,使人无忧无虑,让人难以忘怀。
来到东山脚下,抬头仰望,只见一条石阶从下而上,弯弯曲曲,犹如盘旋的长龙一直延伸到山顶。
我能爬上去吗?爸爸看出我的心思,鼓励我说:“你一定能行的,不要放弃”。听了爸爸的话,我非常激动,一个劲地往上冲。累了,我就停下来休息看看风景。台阶两旁有各种各样的树木,松树、桂花树、梅花树、梧桐树,它们高大粗壮,好像一个个哨兵。
空地上有各样的花草,听爸爸说,这些都是市民自愿来种的。春天,迎春花开了;秋天,菊花开了:一季又一季的花香,令人神清气爽。
“走,爬到凉亭上。”远望那个八角凉亭,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仿若一只立在山上休息的仙鹤。上了凉亭,站在亭子中,可以张望四处的风景,凉风吹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刚才的疲倦一下子消失了。
继续往上爬去。汗水从我的脸颊流下,厚厚的外套也脱下来了,人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在爸爸的鼓励下,我终于到达了山顶。在山顶,有人朝着远山大喊,有的在看四周风景,我也学着别人朝着远山大喊,远山回应“啊啊”的声音,我感到特别有趣。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整个山城尽收眼底,我顿时感到一种自豪感:既想久立四望,又想高歌一首,以表达我满心的愉快。
★ 东山公园的作文
★ 冬日的书院作文
★ 广州东山小升初
★ 漳州东山风动石
★ 书院见习心得体会
★ 游东山周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