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名人-五年级作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米虫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家乡的名人-五年级作文(共含12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米虫”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家乡的名人-五年级作文

篇1:家乡的名人-五年级作文

南阳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那里文化古迹很多,名人也很多:有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写出《伤寒杂病论》的医圣张仲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还有五笔字型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发明人王永民……。在灿若群星的名人中,有一位最让我景仰的的人,那就是张衡。

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很喜欢观天察地。《数星星的孩子》讲的就是张衡的故事。他坚持不懈在晚上观察星星的变化,他还写了一本叫《灵宪》的书,解释了月相变化和月蚀发生等自然现象。他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他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演示恒星和太阳周日运行的仪器——“漏水转浑天仪”;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候风地动仪”,成了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

张衡不但是东汉的一位天文学家,还是一位科学家。

他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只要发现好奇的东西,就会一问到底。他在多学科、多领域取得的成功,是人类历史的瑰宝,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后世尊其为“科圣”。1970年,国际上用张衡的名字命名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1977年,太阳系一个编号1802的小行星,也是用张衡的名字命名的。

每当我看到河南博物院陈列的那个地动仪时,我心中就会有一种兴奋和自豪:看到它,就要说到我们家乡的历史名人——张衡。

篇2:家乡的名人-五年级作文

我的家乡——南阳,可出过不少名人,诸葛亮、赵子龙、张良……而在这里最令我自豪的,便是“医圣”张仲景。史书上的张仲景长着柳眉小眼,一缕浓黑的胡子使他又增添了一份庄重。

张仲景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

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开辩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我不禁对张仲景肃然起敬。当时政治黑暗,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于是下定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一定要制服这个瘟神。

建安年间,张仲景行医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了瘟疫对百姓的危害。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写出了一部最有影响力的光辉典籍。

张仲景还为后人树立了淳朴无华,勤恳踏实,不骄不躁的学风。他诊病和学习时遇到一丝一毫的问题绝不放过,扎扎实实地按照孔子的话去做,因为学习没有止境,必须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我从这位“医圣”身上学到了对医学的不懈钻研和勤恳踏实的学风,令我受益匪浅。

这就是令我敬佩的家乡名人——张仲景。

篇3:家乡的名人-五年级作文

还记得,在几年前有一个身影从我正前方的电视上掠过。他看上去满面春风、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国际著名设计师身上的那种傲气,却以过人的智慧撑起了世界建筑史上灿烂的旗帜,以灵巧的双手设计出了令世人啧啧赞叹的作品……他就是我的家乡美丽的苏州的名人——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的贝聿铭爷爷。

他设计出了许多很有名的中外作品,苏州博物馆就是他为自己家乡设计的作品,20xx年—20xx年期间设计了结合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得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本的诠释。不仅是古色古香,而且设计的理念与苏州的特色韵味相吻合,满足了苏州人民大众化的要求。当时他已经八十多岁了,还能如此细致的刻画出作品,我实在是佩服不已。

毫无疑问,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旁的卢浮宫扩建才是他最有名的作品,建于十二世纪,后又经它的设计而重建。仍不失古典的高雅和优美。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的金碧辉煌的宫殿。它正门的玻璃金字塔就是贝聿铭爷爷设计的。

美国国家美术馆、北京香山饭店等都是他主持的重要项目,多国都有他的设计作品,被人们称为“现代派设计大师”、“建筑设计界的奇才”,这就是我家乡的名人——贝聿铭爷爷。

篇4:家乡名人

说起家乡“名人”,那真是数不胜数。当说起什么是职责,我就会想起清洁工黎阿姨。

六月一日那天是儿童节,我五点多就出发去学校了。我暗暗地想,这么早,肯定只有我一个人吧。可刚一下楼,就看到了黎阿姨,她的头发杂乱,脸色苍白,手都起泡了。我急匆匆地跑过去,说道:“黎阿姨,您怎么这么早就下来了?您不应该在家里睡觉吗?”黎阿姨说:“这是我的工作,保护环境是我的职责。”我听了这句话,默默地走开了,“唉,黎阿姨真是吃苦耐劳,像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我暗暗地感叹到。

炎热的中午来临了,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街道“荒芜”一人,只有黎阿姨还在那里勤劳地工作着。汗水从她的脸上大滴大滴地流下来,可黎阿姨一刻也没有停下来。我的心就像被揪住了一样痛。

下午两点多的时候,黎阿姨好不容易才扫完的街,结果又被那几个熊孩子给糟蹋了。到处都是垃圾,而黎阿姨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拿起扫把又扫了起来,看到眼前这一幕,我恨不得现在就把他们抓起来,狠狠地揍一顿。

晚上,黎阿姨值夜班,我刚好走过,看见这干干净净的大街,差点就流下了泪。此时,黎阿姨正疲惫不堪地坐在凳子上吃饭,她的手起了很多的泡,颤抖地拿着筷子。我伤心极了,想想黎阿姨这一整天都干了什么呢?扫地扫地,还是扫地。有多少人像黎阿姨那样尽职尽责呢?

黎阿姨,您是多么的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啊!

篇5:家乡名人,

一位传记文学家、文学史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朱东润,是我们泰兴人的骄傲!他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道路。一生中,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刚正不阿,以道德立身,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操,也体现了追求真理、尊重科学的伟大精神。

他从小勤奋好学,天资聪颖,无论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如饥似渴地认真读书。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他总是孜孜不倦地阅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知识的熏陶下,朱东润爷爷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襟江小学。良好的学习基础,对他日后从教70年,起了重大的作用。朱爷爷一生总结出了两句名言:一是“做人六要”,二是“读书人一生两件大事—做人,做学问。做人始终是第一位的。”朱爷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年轻时就是这样一个不顾一路烽火,远赴大后方,为国家服务,舍生取义,充满着爱国情怀的热血青年。

朱爷爷不仅是一个历经沧桑、热爱国家、热爱党、热爱家乡的伟人,还是一个学贯中西的人。他献身教育事业70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他虽著作等身却从未以名人自居。朱东润爷爷淡泊名利、视金钱如粪土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晚年眷怀故里,捐书献宅,倡办图书馆,泽惠乡梓,将永远记载在泰兴的史册上,记载在每一个爱家乡的泰兴人心中。

做人,应当向优秀的人学习,要做一个爱国爱民、忠于职守、忠于党、忠于国家的人,这也就是我们应当向朱东润爷爷学习的地方。

读懂名人朱爷爷,学习名人朱爷爷,是我们的目标。朱东润爷爷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一笔丰厚的物质财富,更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党和国家不会忘记朱东润,所有泰兴人更不会忘记朱东润!

篇6:家乡名人,

我的家乡历史悠久,是一块风景如画,人才济出的宝地。大家众所周知的奥运乒乓球女单女双冠军——邓亚萍,就出声在我省。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出生。她现在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现籍贯地在湖南省新宁连村。

在她的运动生涯中,曾经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两届4次奥运会冠军。

邓亚萍是夺取世界乒乓球冠军次数第三多的女选手。别看邓亚萍身高仅仅只有1.55米,手短腿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得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

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获得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三届世界乒乓球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世界乒乓球坛皇后。

邓亚萍不单单乒乓球出色,她的学习也很不错。

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外担任职务;,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邓亚萍的成长经历深深的鼓励着我,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就会成功,她是我们的骄傲,她是我们的榜样!

篇7:家乡名人,

他只是个朴实的果农,他只是位七十岁的老汉,可他却是全村有名的种桃专家――刘爷爷。

四年前的暑假,我第一次见到这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老爷爷:皮肤黑红黑红,有些地方还在脱皮,在这种肤色的衬托下,白花花的胡子和和蔼的眼睛格外醒目。面对全身散发着亲切友善气息的刘爷爷,我毫不客气地接过他递来的桃子大吃起来。

粉嘟嘟的大桃子只罩了层“紧身衣”,一口下去,满嘴都是清甜。柔嫩的果肉无需多嚼,大块大块地摩擦着喉咙,凉冰冰、甜蜜蜜,直沁肺腑。啊,树的精华!

由于老人的亲切和蜜桃的诱人,我成了他家的常客。没桃子吃时,看他一人在园中忙碌,也挺有意思。

这么甜的桃子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这不,老人顶着烈日,提着一只半人高的水桶,咬着牙走进果园。我忍不住捏起了鼻子:“这是什么呀?好臭!”“这是猪粪!”见我目瞪口呆的样子,刘爷爷笑了:“这可是天然肥料,啥化肥都比不上!臭是臭了点,为了来年一流的桃儿,有啥关系?”说罢,在我惊异的目光中,布满皱纹的大手捧起一摊猪粪,娴熟地平铺到桃树根部。

“人家一铲完事儿了,哪比得上用手铺效果好?让大家吃上高水准的桃儿,我才安心哪!”老人真诚的话语令我若有所悟。

一棵、两棵……刘爷爷一丝不苟地照料着桃树们。两个小时过去了,坐在树阴下的我只觉得酷热难忍。刘爷爷呢?浑身湿透了,满头汗珠直往下掉,他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手上动作迟缓了下来,却没有停止。“歇歇吧,刘爷爷!”“还有半片林,不能歇……”

刘爷爷啊,今年夏天,捧起一只您送来的桃,我久久凝望,这不仅仅是桃啊,还是大树的精华,更是您老人家汗水和心血的结晶!

篇8:家乡名人,

说起名人,大家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或者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但是有这么一个人,不仅学富五车,而且善结广缘、善于助人,他样样精通、无论干什么,都是一心一意、一丝不苟的干着,还不期望金钱的回报,他就是家喻户晓的人-徐东方。

在一个中午,一个小孩在路边,一边牵着牛一边哼着歌,真是一脸的幸福感,但他却还不知道坏消息正冲他飞来,果然,天有不测风云,地有不解之括,牛似乎遇到了惊吓,一边跑一边哞-哞-地叫,小孩试图追了上去,但小孩怎么可能追上呢?小孩哇哇大哭,这个时候,也不知什么风把徐东方吹了过来,他拉起小孩,还不时地安慰着小孩,小孩也不时的哭了起来,一面是紧张,一面是难过,可能还会遭到家长的批评,只东方把小孩带到了自己的院子,来到了牛舍,牵住自己的一头体格健壮、充满生机的一头牛送给了小孩,只见小孩的表情渐渐的好转了起来,并要求徐东方去自己的家里,这时,徐东方也是一头雾水了,不过一会儿,他们两个就到达了目的地,父母站在门口等待小孩的归来,表情十分严肃,似乎非常紧张,见小孩归来,便上前拥抱,父母见小孩背后的牛十分高大,似乎感觉这有一些不对劲,这时,徐东方已经默默的走开了,第二天,徐东方早早的起了床,打算去把田里的翻翻,谁知道,田园里面的土已经翻好了,原来是小孩父母帮忙的呀!果然,徐东方便在一夜之际火了。

徐东方见人就帮,无论大小,都有求必应,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篇9:家乡名人,

我的家乡阳泉有一位名人。她叫王锡联,也是我的祖母。在经历了22年艰难的饥荒之后,在经历了鼠患和暴雨之后,一场大火烧毁了奶奶种植的所有树木,但并没有摧毁她。在关键时刻,政府也向奶奶伸出了援助之手。

我的阿姨和叔叔经常上山和我的奶奶一起去打枣,奶奶每天靠打枣和卖枣挣几十美元生活。枣树后面的斜坡上曾经有一棵大杏树。大火过后,只剩下一棵树了,但现在这片土地上有了新的幼苗。这是栗树,也是奶奶最重要的地方。

每个人都说水火无情,但奶奶在经历了水火之后,感受到了更深的感情。20xx棵免费的栗子树延续了奶奶种树的愿望。蓝天下,嫩栗树从枯枝和土块中伸出树枝。今年,阳泉市郊区的林业队把这个山顶作为阳泉市种植板栗树的试点,给敢于思考、敢于尝试的奶奶第一次机会。除此之外,镇政府让奶奶更容易进山种树。

在山上,一边是枯枝,另一边是绿叶。奶奶在这两个世界仍然做得很好。奶奶在22年里经历了许多波折,但她坚定的心从未改变。

晚上,这座山依然是绿色的。潺潺的溪流沿着山坡、山谷和清澈的泉水流淌。没人想到奶奶花了22年时间才从光秃秃的荒山变成如此美丽的风景。奶奶说她将在这座山上度过余生。

山有风,树枝在风中摇摆,但是奶奶并不害怕。在她看来,如果有生命和绿色,就有希望。

篇10:家乡名人,

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是一位一生跨越两个世纪、历经清朝、旧中国、新中国的世纪老人;他,就是我家乡的名人——“国学大师”季羡林!

季羡林爷爷于19出生在临清市,从小学习古文、英文,长大后掌握法语、拉丁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吐火罗语等12种外语。季羡林是著名的中国东方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还是我国少有的语言学家、翻译家、文学家等。

季羡林爷爷一生都在研究和写作。在24年中,他就撰写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可见他是多么地厉害呀!

在“文革”期间,季羡林爷爷尽量抓住一切的空闲时间看书。当时,季羡林爷爷已经是大名鼎鼎的北大教授,但还在孜孜不倦地读书——即使他在女生宿舍楼前看门,也不放弃任何的学习时间。他揣着小纸片,站在那里,偷偷翻译史诗……

19,季羡林爷爷赶赴德国留学,却时刻不忘祖国。他在德国待了,每时每刻对祖国的思念都在不断加深。在两难的境地下季羡林爷爷放弃了在德国生活,虽然他的学术前途将付诸东流,但他至少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

20xx年7月11日,季羡林爷爷止步于98岁。这位老人“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季羡林老先生一生笔耕耕辍。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风烛残年之际依然坚持写作。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

他,一位看似平凡、却无比伟大的人——季羡林!

篇11:家乡名人,

在中国的版图上,有哪座城市能与南通相比,在这里深深地打上一位清末状元的烙印——他便是赫赫有名的张謇。

张謇为我们南通作出的贡献可大了,如果没有张謇就没有我们现在南通的辉煌。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张謇会了,张謇会又称南通商会。这里除了拥有一般的功能外,更是体现了传播一种精神和文化,那就是张謇先生延袭下来的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和文化传承。张謇创造的南通商会能闯能拼,他们南征北战,商行中外,在造船,建筑,家纺,五金,新能源,矿业和电子等领域上都为我们开辟了新的天地。还有张謇创办的大生沪事务所,这些静默的建筑物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张謇和大生事务所的峥嵘岁月。大生事务所原是账房,是张謇在上海考察的落脚点。张謇先生通过创办的事务所不断地向南通发回考察信息。最终张謇把这些信息整理归纳让南通跟着发展,使得南通的经济水平更上一层楼。除此之外,张謇还开发了狼山,军山,剑山三大景区,还创办了我国第一所聋哑学校等等。

张謇不仅在我们南通事业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而且在学习上张謇也是我们的榜样。

张謇作为南通清末的第一位状元,他的成绩和自己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张謇少年时候受母亲的影响,怀上了兴业救国的远大志向,为此他每天饱读诗书。有一次,张謇晚上生病了,他便去诊所治病,晚上十点多才回到家。回到家后,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开始写作业,父母都劝说他去休息,可一切都是徒劳的。他热爱学习,自己还总结出了今日学习今日毕的道理。他这种学习的劲头给我们做了很好示范。

篇12:家乡名人作文

我的家乡在中山的一个小乡镇上,我们住在村子里面,虽然村子不大,但是有着许多“各色”的名人。例如“养鸭大王”、“种田能手”、“捕鱼高手”等,他们的名气,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我最喜欢的,就是我表姐的朋友,一个“蛋糕姐姐”。

“蛋糕姐姐”名叫张思敏,她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小眼睛,高挺的鼻子下有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最主要的,还是她那双“巧手”。思敏姐姐的妈妈是做早餐店的,因为她妈妈是封建的村里人、舍不得到外面买昂贵的烤炉,所以她妈妈那些香喷喷的蛋糕都是用电饭煲弄出来的,而思敏姐姐从小就跟随她妈妈在店里,日子久了,思敏姐姐也学会了这门手艺,而且做出来的蛋糕比她妈妈做出来的还好吃,所以村里的叔叔阿姨常常称赞她“青出于蓝胜于蓝”。

有一次,我去找思敏姐姐、想让她教我蒸蛋糕。来到了她店里,发现她正在聚精会神的写作业,我蹑手蹑脚的走过去、用手蒙着她的眼睛说:“猜我是谁?”我以为思敏姐姐肯定猜不出。谁了解她一猜就猜到了、“秦绮倩、对吧?”我松开了手说:“聪明呀、我这么久没回来你还记得我声音。对了,你有空吗,我想拜师学艺,学学做蛋糕,好不?”思敏姐姐听了,高兴的说:“好啊、反正现在是中午、没什么人来买蛋糕的,我教你”思敏姐姐爽快的答应了。

来到厨房,思敏姐姐先拿出了几个鸡蛋,然后把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利索的分开、蛋清分三次加入三分之二的糖打发成奶油状,再在蛋黄里加了些糖、思敏姐姐说要把它的颜色打到变浅为止。打了一会儿,颜色变浅了,她在电饭煲里放了点黄油,等电饭煲里的黄油化了、而且布满整个电饭煲底后,再把融好的的黄油倒进了打好的蛋黄糊里、把面粉和牛奶也到进了蛋黄糊里,打好依然的糊状,最后把蛋清也倒入糊里打匀,把糊倒进了电饭煲里,按下了“煮饭”。然后转过身、问我、“懂了吗?其实做蛋糕不难、只是看你用不用心去做。等20分钟吧,你就会闻到香味了”。我听了,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果然、20分钟以后香气就扑鼻而来,打开了盖住,哇——外形和味道比外面买的还好吃。

下午、有好多人都来买蛋糕、他们都说趁着思敏姐姐放假的时候多买一点,否则思敏姐姐上学了,他们就尝不了她的手艺了。

思敏姐姐虽然还是个初中学生、但却拥有一双做好蛋糕的巧手。她虽然在村子里出了名的会做蛋糕和成绩优秀的乖乖女,但她却从不骄傲、朋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她都会尽力的去帮助。

思敏姐姐、就是我们家乡有名的“蛋糕姐姐”,一个善良、会做好吃蛋糕的“蛋糕名人”!

家乡的名人作文

家乡的名人作文 范文

写家乡的名人作文

写家乡名人的作文

家乡的名人周总理

家乡巨变五年级作文

家乡五年级作文600字

五年级话题作文:家乡

家乡巨变作文五年级

五年级家乡的作文

家乡的名人-五年级作文(整理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家乡的名人-五年级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