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年味的中小学记叙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米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写年味的中小学记叙文(共含11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米洛”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写年味的中小学记叙文

篇1:以年味写记叙文

“玉兔辞旧岁,金龙迎新年。”在一声声的爆竹声中,在一句句的贺年辞中,在一阵阵川流不息的车群中,年的脚步近了。

当那一簇簇火树银花在天空绽开时,当那一阵阵惊雷响彻云霄时,神州大地上又迎来了久违的新春。贺年的话语在人群中逐渐蔓延开来。它冲破了地域的阻隔,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以各种形式互相致以节日的祝福。一曲曲的贺年音乐在人们耳中久久围绕,犹如天籁。唱响在大江南北,形成了一场空前绝后的音乐盛会。而它的演奏者就是整个华夏民族。

出门在外的游子早已归心似箭,企盼着早日回到久违的家乡,看看那日夜牵挂的亲人。于是,人类规模最大的迁徙活动——春运便开始了。浩浩荡荡地向全国各地进军。

当游子们踏上故土,又看见了那日作文夜牵挂的亲人时,早已抑制不住的思想泪便滴落下来了。纷纷向父母们嘘寒问暖,关切之情油然而生。那画面十分感人,变为了永不褪色的记忆深藏在游子心间。

夜幕早已降临。家家户户房顶上升起缕缕炊烟。新年的宴席摆了一桌又一桌,大有普天同庆的气势。人们围坐在火炉边开怀畅饮,一时间,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欢乐的笑容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佳肴美味自不必说。孩子们吃得满嘴流油,大人们看到这情景不由得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而窗外的鞭炮仍然绵绵不绝,便注定今晚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当东方的天空泛出鱼肚白时,这场空前盛会便缓缓落下帷幕。只听见远方依稀传来一声鞭炮的响声,仿佛在天际。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浓,传遍了大街小巷,传到了每个人的心田。

篇2:故乡的年味记叙文中小学作文

要说家乡的年味,具象一点的话,过去也许是每家每户的腊肉腊鱼味,现在则或许算是街上人挤人的人味了。

不得不说,人味,并不是一个美好的意象,记录下来的话,也许是要破坏对家乡的回忆的。可现在的实际情况,真是那样,要想知道家乡的年味浓不浓,和家人逛一次街就知道了。所有在外工作的游子和在外上学的游子都回到了家乡,有的是自己开着车带着新组建的小家回来的,有的是自己坐火车或者高铁回来的,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相聚在家乡狭窄的街道上,像是街上已经开始了灯会的表演,也像是街上有着儿时才见到过的故事会。

我也如所有回家乡的游子一般,挽着我父亲母亲的手,来到了家乡的街道上。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是那些商品,却已经不是吸引我的小玩意儿,但却不妨碍它们继续吸引着比我年幼的孩子们,吵着闹着要他们的父母给他们买。小时候我也是那样,喜欢什么都希望爸爸妈妈能够买下来给我,现在想要回到那个时候也不太可能了。家乡的年味,是在越逛越久时,愈发浓烈的。我们看见副食品公司前面一排小商铺挤满了来买年货的男女老少,一边试吃着一边打包付款;我们还看见以前常常举行运动会的大草坪也挤满了人,都是回乡碰见了在那里续旧的,大家满脸的喜庆,像是有道不尽往事;我们看见小小游戏厅里面也挤满了人,过去我也是挤在这里面和小伙伴玩游戏的一员,现在或许挤不进去了吧;我们还看见小街边还摆着烧烤摊,有很多年轻人带着自己的家人在这里准备尝试一下很久没吃的烧烤,算是过大年的一种奖励……

我和我的父亲母亲逛了一圈家乡的街道也就知道了今年的年味有多浓了,再知道再过几天也就是新的一年了,新的一年一定也会如家乡的街道一样,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

篇3:故乡的年味记叙文中小学作文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要把亲戚转。”“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关中地区的小孩都是听着这些民谣一年一年长大的。

在我的家乡宝鸡,许多人依然坚守着传承了几百年的过年习俗,我的爷爷奶奶辈也不例外。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爷爷奶奶就开始置办年货了,买春联、福字、年画还有许多食材,这些食材终将成为大年三十晚餐桌上的佳肴。而我家年夜饭中必不可是的就是“小酥肉”,美名其曰:香酥、嫩滑、爽口、肥而不腻。以住每年爷爷做“小酥肉“时我这个“小馋猫”总是自告奋勇当起“小帮厨”,打着这个名号,表面是“帮”,实则是顺手牵羊,叨一块牛肉,拿一个肘子,还要盯着锅中咕噜噜冒泡的小酥肉,两眼放光,直咽口水,不等出锅,那色泽金黄、香酥脆嫩的“小酥肉”早就勾起了我的馋虫,不由分说,大快朵颐,往往等不到年夜饭我就吃到肚圆了。所以,我记忆中浓浓的年味便是厨房的香气了。

可当我问起爸爸记忆中的年味时,却得到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原来,爸爸记忆中的年味是放鞭炮,过年这几天,听爸爸唠叨最多的便是:“不让放鞭炮、年味都没有了!”也难怪爸爸最惦记的年味是放鞭炮。往年的大年三十,零点的钟声响,整个天空都变成了烟花爆竹的海洋,尤其是大型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成一条条、-圈圈的放射状彩带,但每家每户必备的还是那种一圈一圈盘起来的、粗粗的、红红的传统鞭炮。新年的钟声一响,“噼哩啪啦”的声音此起彼伏,随着炮鸣声震耳欲花,我常常用手死命的捂住耳朵,又拼命地抬着头、眨着眼贪婪地看着漫天焰火闪烁的夜空,迟迟不肯回家。伴随着鞭炮声作响和烟雾缭绕,过去年的诸多不顺,与这姻火一起烟消云散。同时也点燃了新的希望,预示着新的一年有个红红火火的开端,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许多人觉得,“不放鞭炮”不算是过年,这声声的鞭炮声不就是浓浓的年味吗?

家乡的年味,是浓浓的佳看香,是声声的炮竹响。是倾诉的苦与乐,更是团圆的温暖与美好。如开坛的老酒唇齿留香,如壮美的景观,论人心……这年味已伴随着我走过十几年的时光,也必定会伴随着我的一生,让我带着故乡的这份温暖,走向天涯海角。

篇4:年味记叙文

年味是烟花爆竹硝烟的味道,是采用年产的喜悦的味道,是吃年夜饭的幸福温暖的味道,也是看春夜兴趣的味道……以上所有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是喜庆团聚的味道。

除夕上午,我和父母一起回老家和祖母一起迎接新年,刚到家,祖母就高兴地说:回家了,团聚了,开始贴对联门画了!”经过我和父母的合作,整个庭院焕然一新,父亲还在大门口挂着两个红灯笼。红色的对联,红色的灯笼,到处都充满了浓厚的年味。

午饭刚过,奶奶和妈妈就准备年夜饭了。妈妈选菜,爸爸做妈妈的手,奶奶包饺子,大家分工,忙得很开心。只有我在那里闲着,我建议奶奶包饺子。奶奶教我面皮,对我说“把面皮圆一点,不要太厚,也不要太薄…”我按着奶奶教的,一边对奶奶说“。奶奶,你说我可以做吗?”“嗯,太好了!”奶奶说。很快,我和奶奶就包饺子了。

过了一会儿,大桌子的年夜饭放在我面前,祖母拿出红包对我说:“压岁健康,这是压岁钱。”我用双手收到红包对祖母说:“谢谢你,奶奶!”这时,父亲和母亲给了祖母红包。父亲对祖母说:“过年,你六十岁了。一定要保护身体。只有你的健康才是我们孩子最大的幸福。”奶奶说:“太好了”我们回老家后,祖母的嘴没有关上。这是我眼中所谓的“年味”

我周围有年味,有家的地方有浓厚的年味,闻着这一年的味道,我开始了新的一年……

篇5:年味记叙文

年是一颗颗甜甜的糖果,年是一朵朵缤纷的烟花,年是一个个圆圆的饺子,年是一家家亲人团圆相聚的幸福时光。

除夕的夜空被五彩缤纷的烟花点缀着,一整个夜里都充斥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孩子们都欢庆着这个春节。各种辞旧迎新的声音响成一片。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除夕的几个重要习俗:贴对联,挂灯笼,年夜饭,守岁……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年夜饭这个环节了。

今年的春节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不回老家,人虽然少了但是年味依旧浓浓。每年的除夕妈妈都会做几道新学的菜品,但有几道菜是她的“保留曲目”,每年都必不可少。有土鸡汤,红烧猪蹄,糖醋鱼,饺子。妈妈说这些菜预意着新的一年生活富裕,衣食无忧,年年有余,喜庆团圆。

我家做年夜饭,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妈妈是“总导”,负责比较重要的做饭环节;爸爸就帮妈妈“打小工”准备好洗菜,配料等后勤工作;姨妈是“总导”的得力“好助手”;姨爹则是好的“监工”;而我就是“小小试吃员”,菜做好了以后,总是以品尝咸淡为借口,先解解馋。

而今天,却不一样。我“小小试吃员”化身成了“总导”的小帮手,一起帮妈妈包饺子。我先拿起一张薄薄的饺子皮,学着妈妈的样子,舀一勺肉馅放在饺子皮上,然后双手用力一捏,一个小饺子就完成了。心里感叹着原来这么容易,沾沾自喜去包下一个。可这次那馅调皮得不得了,不是往那边跑就是往这边跑。我急着一使劲,皮破了。妈妈说道:“包饺子不能心急,要慢慢来,掌握好方才能包好。”我听了后不由自主地笑了。我左看看,右看看,仔细打量着我刚包的饺子。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便皱起眉头,一边用手摸着脑袋,一边琢磨着:为什么我包的饺子扁扁的、软塔塔的,就像还没上战场就倒下的士兵,样子这么丑呀?我不服气地说:“不可能呀,我明明就是照着妈妈的方法去做的呀。”妈妈听后笑着说:“来,妈妈教你。”于是我按妈妈的指示,拿起一张饺子皮把它托在左手掌心,右手拿起小勺舀起肉馅放在饺子皮的中心,然后把饺子皮对折成半圆形,边与边对齐,手指用力捏饺子边,让饺子边紧紧粘在一起。一个“金元宝”就在我的手中诞生了。这次把它跟妈妈包的饺子放在一起可以比美了,我满意极了。经过妈妈的指导,我包饺子越来越得心应手了。甚至还包出了新花样:“麦穗形、元宝形、月牙形等”。

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六点半时,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摆在了圆圆的餐桌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顾不上用筷子,直接用手去抓,那副馋嘴的样子,把全家人逗得哈哈大笑。

餐桌上少不了香喷喷的团圆饺子。我这个“试吃员”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金元宝”狼吞虎咽吃了起来。“真香呀!”我也为年夜饭增添一道美味,付出了一份力量。

我高高地举起盛满果汁的酒杯,开心地对全家人说:“祝大家新春快乐,牛气冲天!”姨妈和姨爹笑盈盈地说:“我们祝你健康成长,天天开心!”爸爸妈妈也把祝福送给了我:“祝你学习进步,生活五颜六色!”

就这样,一句句祝福的话语在屋子里回荡,一阵阵暖流流入大家的心窝。原来年味就是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

这桌甜蜜的年夜饭有我对家人深情的祝福,有家人对我浓浓的爱意,有对鼠年美好的回忆,也有我对牛年无限的畅想……

篇6:年味记叙文

过年意味着所有出门在外的游子的脚步都奔向一个地方——家;过年意味着所有人的心都牵挂在一个地方——父母亲人。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终于近了。“妈妈快过年了,我们什么时候回家呀?”我迫不及待的想回家,迫切的想见自己的亲人。妈妈的眉宇间也露出几丝迫切:“除夕夜回去,哦!我们今天得去买年货了!”“好呀!好呀!那我们快走吧!”我十分焦急。到了超市,我们大家一起采购起来了——“花生糖!这可是爷爷最喜欢的了”“这件保暖内衣看上去挺好的,给爸妈买一套吧”?我们一家子沉浸在采购的快乐中,最后我们满载而归。我拎着这重重的年货,就好像拎着一份浓浓的亲情。

在回家的火车上,我格外兴奋。只要公交车一停到各个站点,我就迫不及待的拿起手机,给爷爷奶奶打电话。“爷爷、奶奶!我们快到家了!”“小朋友,你也是在潘园路下车呀?”旁边的一位叔叔问道。“嗯!”我回答道:“我好想念爷爷、奶奶呀!”那位叔叔一下子从很开心变得有些不开心,说:“是呀,我已经一年没回去了,不知女儿长高了,变得更漂亮了没有?不知家里老人身体还好不好?”“我们也是,”叔叔身旁的几个人不约而同地说道。“哦,原来一到过年每个人都渴望回家呀!”

行车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抵达了崇明。我和妈妈下车,整理出新鲜又完整的笑容,爷爷和奶奶先后从大洋房里出来。奶奶见了我们慈祥的笑了,她颤颤地抚摸着我的肩头,眉宇间盛满了欣慰,幸福的说:“长大了,长高了,多高的大姑娘啊!”充满暖意的眼神沐浴着我,她用温暖的手轻轻搓着我冰凉的手?

大年夜终于在夜幕降临时来到了。桌上摆着各式各样的菜。有红烧带鱼、大闸蟹、沙锅鸭、大龙虾、足足有二十多盆,不知道该先吃那道菜,令人品尝不暇。“来来来,大家快吃大闸蟹呀,凉了不好吃!”奶奶一边为我们夹菜,一边说道。我拿着酒杯走到爷爷、奶奶旁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好好,那我也来敬敬我的孙女!祝你学业有成,更上一层楼!”爷爷、奶奶脸上一直带着幸福的红晕,他们的笑容是澄清又满足的。爷爷从口袋里拿出五个红包分给我们家里的孩子。“祝孩子们在来年平平安安!身体健康!学业进步!”“谢谢!”突然“轰隆隆”几声雷鸣般的巨响直冲云霄。那火球在空中转了几圈,又像天女散

花般落下,好像在为我们庆祝、喝彩。

我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过年:有亲人的簇拥,有好酒好菜的相伴,一个温暖的夜晚。四方的子女都回到共同的家,疏远的家人之间凝聚起浓浓的亲情。

篇7:年味记叙文

年的味道,这久违的感觉,在这样的一个偶然的场合,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涌上了心头。眼前的所见夹杂着年关将近、日益迫切地归家的之情,以及一个人长年独自在外生活的种种不易,让我更加迫切的珍惜这份来自于心底最为真实的一份感觉,一份逝去的冲动。

家乡,确切的说是老家山东,那里的年别有一番韵味。似乎家乡的年味每年都来的特别早,一入腊月,我们那里的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用的面、油,开始陆续的赶集筹备过年牦肉、包饺子用的调料,炒菜、蒸菜馍豆馍、花糕用的葱、芫荽、粉条、红豆、枣,过油用的鱼等,逢集就去敢,数落着买,生怕落下什么。过了腊月中旬,随着外出打工的亲人挣钱的归来,孩子的放假回来,我们那里的人,家家的妇女就开始蒸菜馍豆馍、花糕,从早蒸到晚,一锅接着一锅,直到把准备的馅子用完为止,外人行走在胡同里就能闻到馍的味,闻味就知道谁家在蒸什么馍,还有那厨房里发出的“亢池、亢池”的风?声,烟囱上冒着的浓烟,就知道家里的老娘们们在忙碌着蒸这蒸那呢,提早进入年当中,让一年在外打工辛苦的亲人与上学的娃娃提早吃到年的过活,感受一份家的温馨和节日的祥和。这时谁若走亲串门,主人家都会拿出刚蒸好的各种馍,让你吃,让你尝,关系好的临走时还会相送一疙瘩馍;还有我们那里的人除了自己蒸这馍那馍的,还会拿麦子到馍馍店去换几十斤机器馍,以备亲戚来访时,款待客人用,在我的记忆里这种机器馍一直都是小孩子们的最爱。

等菜馍豆馍、花糕等的蒸完,来不得休息,各家就开始过油炸东西了,炸鱼、炸酥肉、咋丸子一直都是我们那的习俗。在这三类里,我唯独对炸红薯丸子情有独钟,记得每年红薯丸子都是排在最前炸,因为稀罕再或是嘴馋的缘故,只要是知道母亲或奶奶要炸丸子了,我那天非得等到吃到红薯丸子了才肯出去玩。按照我们那的习俗,过年了,刚出锅的第一拨丸子需要敬过灶神、财神等后,人才可食用,而我呢,哪里等得了,尾随着母亲敬神的同时,我时不时的捏一个捏一个的,然后把捏到的红薯丸子快速地放进嘴里,烫的嘴直打哈哈,一咬一股热气,当时吃的是那么的硬,且是那么的有滋有味;当然了,我的不守规矩,也不时会遭来母亲的阻止与“抱怨”,说我怎么这么的不懂事,我嬉皮笑脸的,装作没有事一样,继续吃呀吃。

炸过东西,过完油,就到了牦肉了,这个是吃肉不香,啃骨头与喝汤香,一家人齐上阵啊!在我印象里,牦肉一般都是在下午或晚上,若是下午的话,晚饭就不用做了,一家人吃些煮好的肉,喝些肉汤就够了。牦肉可不同于蒸馒头,牦肉要用大火一直烧,每逢这时,父亲都会预先劈好木柴,到时只管一个劲地拉风?与往锅底续劈柴,直烧的锅里“咕嘟、咕嘟地”,散发出扑鼻的肉香味,不过我家里的人都不怎么能吃肉,用母亲的话说就是“我们家的人都不能享福”,煮完的肉,顶多是啃啃骨头,喝喝汤,然后就被母亲把肉捞进了罐子里,放上盐腌了起来,这腌肉能放非常长时间不变质,基本等过完年馍、丸子等都吃完了,它还在,那时更是成了小孩子们吃馍的菜、嘴中的福。

最后就到了年关,包饺子,准备除夕的年夜饭。一般饺子都是母亲与嫂子来包,父亲准备柴禾、烧烧锅等的,而哥与我有时也会在母亲、嫂子忙不过来的时候去帮忙轧饺子皮,但大多数时候都是我哥俩贴对联,一个人扶着椅子,一个人站在上面贴对联,早年的时候,家里的对联,包括我们村的非常多人家的对联都是爷爷写的,谁家拿红纸上门,爷爷都会一一给写,可惜当时的对联本现在还在,而如今爷爷已不在了,爷爷舞动几杆毛笔半余生,在村里的红白喜事中不知留下了多少墨迹,爷爷,即将过年了,在天国的你可安好!

后来大肆兴起了印刷的春联,爷爷只是偶尔的一年会写写,同时上门找爷爷写对联的人也少之又少了。再后来,我家每到春节开始批发对联、卖对联,爷爷更是不再写了,但爷爷平常练字的习惯没丢,那些你从公社拿回的老年干部之家的书本上,写满了你的字迹,在你走后,爷爷你知道吗,这些都做为了孙儿我的收藏,保留了下来。本来想着在此写写我六年中卖对联的感受,以及对手写春联逐渐遗失的一些看法,看来不必了。说实在的爷爷,随着你逝去时间的逐步变长,我真的是不常想起你,有的也只是在您的祭日及想起奶奶孤苦伶仃的时候,才会想起你,而今天,在这个临近春节的晚上,在这个我即将回去的异地,我再一次想起了你,等着我,爷爷,腊月二十九下午,我带着纸钱与鞭炮去看你、去看你!

贴完对联,同族的、也就是同一个姥爷爷或姥姥爷爷的晚辈们开始在街上集结,然后一起去地里上坟,以前我不长去,有时也轮不到我去,但现在不同了,只要我在家,别人不叫,我也一定会去,因为有爷爷在了。上坟,与整个喜庆的节日比起来,似乎这一个环节非常悲戚,对如我一样甚至是比我小的男孩子来说还好,或许就是跟着去玩,再或是地里坟包里躺着的人,他已经忘了,或压根就不知道,去上坟,无非就是凑凑热闹,放放鞭炮;而对父辈们来说,可就不同了,那座座坟包内躺着的可能就是自己的亲爹亲娘,那人世中最亲最爱的人,不管是往常多坚强的一个人,在这节日里,在这上坟的那一刻,总有一丝情感的弦在牵动着他,让他悲痛的留下眼泪,让他想起已不在人世的亲人。

上完坟回来,一般下午四五点钟了,天还非常亮,就有人家开始放鞭炮,下饺子了。在这会,我们那也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向爷爷家送饺子,与叔叔、大爷家互换饺子,进门子间尝尝谁家做的饺子好吃,不过最近几年这种习俗也在慢慢的淡去,有的人家还在送,有的人家已经不在互相送了。早早地吃过除夕饭,大人小孩就到处溜达着玩了,那一长年在外打工,不曾聚在一块的朋友或同龄人,这会难得聚在一块,打打牌、打打麻将等的,娱乐娱乐,或是熬个夜等的,图个大吉大利。而我呢,一般是出去玩会,就回来了,看看春节联欢晚会,看着看着就睡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不是母亲把我叫醒,就是外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我吵醒,天还非常黑呢,我就起来了,起来按照习俗先用热水洗洗脸,然后就听母亲在堂屋门前唤唤鸡、唤唤养、唤唤狗等的,寓意一年内六畜兴旺。然后母亲开始挨个在院子里、屋里头、门前等烧香和纸糊的元宝,而我呢,就在院子里放鞭炮、双响,粗心的时候,也有把双响放倒的,一声巨响,直震得树架上的鸡“哥哥咯”的叫,狗躲在墙角不敢吱声。这个大年初一起早的事情非常微妙,三言两语我也说不清那份异样的感受,也许只有经历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吧!

烧完香,放完这刻的鞭炮,我们家里的人陆续都起来了,母亲开始烧水准备下饺子,父亲拿扫帚扫遍整个院子的角角落落。有时还没有等我家吃完早晨的饭,大黑天的到我家给我父母磕头的人就来了,于是父亲、母亲放下手中的碗,匆匆出来应对,等磕头的人一走,母亲就开始催促哥与我赶紧吃,好去磕头,非常多时候,哥与我也就不再吃了,出门给长辈拜年去了。在大街上遇到辈分高的那可真是“咕登”跪地就磕,磕了主,磕了长辈,基本上天就亮了,想跑的话,就随群到其它家族的主上去磕一圈,不想磕的话,就回家睡觉,而这时,父亲是闲不住的,每逢大年初一,就得去走老亲戚了。

热热闹闹的年就过完了,接下来就是走亲戚与打算外出了,打工的打工,上学的上学,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常态,不同的是,我们都又长了一岁,年前年后的一聚一离,一喜一悲皆融入了年的味道当中,一切的一切都烙印在了你、我、他的记忆之中。

篇8:年味记叙文

盼了一年,终于盼到了期待已久的大节日春节的到来!听说春节还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喜气的呢!当然这谁都知道这么盛大的节日。

幸好在除夕前天我们就已经贴好了春联。我站在高高的椅子上,帮爸爸妈妈贴春联,勉勉强强够到门框顶。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家由外到内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再也不用怕年兽啦!待到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忙得不可开交。有大扫除的,有包饺子的;还有连续不断的噼里啪啦鞭炮声,五彩缤纷的烟花把漆黑的夜晚照亮得如同白天,欢笑声、嬉戏声不绝于耳,不知是不是炮声太响了,就算我捂住耳朵,炮声依旧很响,简直要把人震成聋子。耳边到处是“叽儿、铛”“叽儿咚”的声音。

当然,我们一家五口到爷爷奶奶家,准备一起过这个除夕夜。我一进门就看见爷爷奶奶在厨房里包饺子,包着正起劲呢,甚至连我们重重的关门声也没听见,看他们这么起劲,我们也来帮忙。终于在8点之前做完了。到了吃年夜饭的时间咯,奶奶端上了一大盘热气腾腾的饺子,那香喷喷的味儿直往我们的鼻孔里钻,害的我们个个都垂涎欲滴。我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夹起饺子来了。我夹了一个好似最大个的往嘴里一塞,使劲用牙一咬,哎哟!什么东西啊,硬梆梆的,弄得我牙都快掉了,我急忙吐出来一看,哟!是一块硬币,还是一块钱哪!奶奶笑呵呵解释道:今天晚上的元宝里藏着钱呢!没想到被我的乖孙子给吃到了,在我们家乡有一种说法,凡是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的人财运会很旺哦!我一听,别提有多高兴了,又开始动筷子,吃起第二、第三个饺子来了,牙齿的疼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吃完年夜饭,我们去看春节晚会。那些相声、小品逗得我哈哈大笑。这真是一个难忘的有趣的除夕之夜啊!

篇9:年味记叙文作文

鞭炮依旧是那么的响亮,震耳欲聋;烟花依旧是那么的绚烂,眼花缭乱。然后孩子还是那么盼望着过年,大人们还是那么忙碌,而我走在烟花灿烂的夜空下,却感觉年味这东西一点点的随年龄而去。

从前,我们都不富,但过年却是那么的有味。我们放了寒假就开始盼望着过年,每一天都会翻着日历,数着日子。似乎那是个神圣的日子,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开开心心的玩,然后都能够开开心心的拿红包,虽然红包里的钱并不多,但那种感觉却是无比的好。我时常在想是否越贫穷的地方的年味越浓,是否该逃往哪个小村落去感受那里浓浓气氛的春节。

从前,还没有此刻那么琳琅满目的糖果让你选取,也没有那么丰盛的饭菜让你挑剔,但大家一齐围在一桌吃得总是那么得有味,也许这饭菜,糖果的味道也会随着年龄慢慢的消失。此刻,生活好了,要吃什么全年都有,也不用天天拨着手指数日子等待过年。少了一种期盼,然后人也会懒惰很多吧。

从前,孩子到了年关,都喜欢聚在一齐玩鞭炮。五毛钱一包,大家玩得不亦乐乎。而此刻,个个大年初一都睡懒觉,还得用手机反复的叫。吃饭的时候还拿着个手机玩qq,往嘴里塞几口饭就走人了,又不知躲在哪看起了手机小说。也不能说这是手机带来的害处,但这毕竟影响了此刻人们的生活,老人们还未好好和孩子们说会儿话,孩子的qq就滴滴滴的叫个不停,或是电话不断。老人们总是唉的叹气,也许这是时代的进步,必然吧。

从前,没有电脑,没有这个那个的网络游戏,孩子们没处去,聚在一齐下下象棋,大人们旁边指导,一片欢声笑语。而此刻如何,整天泡在电脑前,各种游戏图标填充着桌面,然后隔着四五百度的镜片,紧紧盯着屏幕,一刻不离。许多孩子的年大概就是这么过的吧!

从前,大年三十,一家子聚在一齐边嗑着瓜子边看着春晚,一大家子和睦融融。此刻,我们的生活中多了许多的选取,大家思想也开放了许多。三十晚有泡网吧的,有k歌的,有街上闲逛的。也许是过去的技术过于落后,只能带给给大家那十几寸的黑白春晚,但为什么换了彩色的,换了更大的,却少了那么多的年味。

此刻,新衣服还有,而且更新潮了;烟花还有,而且更加绚烂;饭菜还有,然后而且更加丰盛;年三十还有,为什么年味就淡了这么多。难道真的是自己的年龄缘故吗,那我宁愿不长大。我走在烟花灿烂下,想想过去,也许那是过去生活的标志吧,生活水平的改善,也许是该少些东西吧,也许年味就是这其中的牺牲品吧,起码在我眼中。

篇10:年味记叙文作文

穿新衣,蒸馒头、贴对联、拜年------这些记录了我们祖先礼貌的一个个符号,不仅仅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胎记,更是每一个人记忆中的“年味”。这天,就让我们一齐走进牛年春节,然后感受一下那赋予了现代情感、充满了书香情调的新“年味”。

我来到南京新街口书城,店里红红的中国结和大灯笼衬托出浓浓的“年味”。书城内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为读者准备的座位已座无虚席,找不到位置的我只好站在书架前看书。然后一些“小书虫”干脆就席地而坐,地面虽然很冷,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看书的热情。

听旁边的工作人员说,今年春节每一天来书城的人都很多,此时早晨书城还没开门,然后就有不少孩子等着进场了,不少像我这样的“小书虫”在书城一呆就是半天。等我精心挑选了几本自己喜欢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繁星春水》、《鲁宾逊漂流记》,结账的队伍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我惊喜地发现其中不少孩子是爸妈陪同来购书的,手里拿的是沉甸甸的新书。

新春的“年味”里融入了书城暖暖情调的书香味!

大年初五,我和老爸、老妈一齐出游,首选景点秦淮河。此时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秦淮八艳、乌衣巷、王谢故居、六朝烟雨------旧时的秦淮曾让那些文人墨客留念不已。

在石头城公园外秦淮河游船码头上,已经是人山人海,聚集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然后码头上停靠8艘张灯结彩的画舫,聚光灯巨大的光束游移在水面上、游船上、岸上、灯影桨上一片辉煌。我迫不及待地用数码相机摄下一个个美丽的瞬间,处处是景、移步换景,最后连自己也融入了这个美丽的画卷中。

忘不了秦淮河上的万盏荷花灯竞艳的美妙夜景,忘不了精美的仿古“秦淮画舫”群众亮相的`美丽瞬间,忘不了大人们喜笑颜开、小孩们欢欣鼓舞的激动场面-------

“嘭、嘭、嘭”天空中不时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烟花,火树银花不夜天,此时更是增加了春节的喜庆氛围,就连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似乎都融入了“年味”!

新春的“年味”里融入了夜游秦淮、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火药味!

当春节的脚步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依然深深的保留对亲人对朋友的祝福。然后新的一年,让我们在遐想的时候,感受春节的快乐;新的一年,让我们走向期望,感受春节美丽的梦幻;新的一年,让我们走向成功,更多的感受春节文化带给我们的新“年味”。

篇11:年味作文记叙文

“瑞雪兆丰年。”在新年即将来临的时候,下雪了,真开心!正因为这场雪,才有了过年的感觉。虽然这雪阻碍了交通,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回家过年的向往和决心。我们也一样,手里提着年货,踏上了回家的班车,一路上,行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提着大包小包,脸上洋溢着喜悦,准备回家过年。

下车了,放眼望去,整个村庄好像被一层白色的银装所覆盖,我穿过银白色的田野,走过那座难忘的小桥,来到我家门前,屋顶上唯一没有被雪覆盖的烟囱,冒着一缕缕炊烟,屋檐下挂着一条条腊肉。大年三十,外婆在厨房里蒸馒头、包粽子。妈妈准备年夜饭。外公在门口贴对联、挂灯笼。大伯伯在清扫门前雪。父亲在房前屋后种下了石榴树和柿子树,向往着春天能够开花结果。我和小伙伴们在雪地里、麦田里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放鞭炮,开心到了极致!年夜饭前,需要放鞭炮,越响越好,这样可以赶走“年”兽。然后点蜡烛祭祖,给逝去的先人烧香、叩头。希望先人能够保佑我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保佑父亲事业有成。最后吃年夜饭,在吃饭的过程中,外公外婆便会递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压岁钱。

年夜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观看春节文艺晚会,聊着家常,吃着点心。一直到凌晨,我们走出家门,点燃烟花,望着天空中满天飞舞的烟花,我想:明年一定是一个丰收年。

年味

高中充满年味的记叙文

怎么写年味作文

作文《年味》怎么写

写年味的散文

命题作文年味怎么写

年味作文

作文年味作文

写年味的作文800字

年味200字作文怎么写

写年味的中小学记叙文(精选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写年味的中小学记叙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