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过端午的小学二年级描写日记作文(共含1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辛酒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阴历五月五,欢欢喜喜庆端午,家家户户忙把粽子煮。糯米饭Q又Q,瘦肉,虾米和香菇。花生栗子和红豆,有甜有鹹样式多得不可数一口接一口,越吃越顺口,可别撑坏小肚肚,消化不良自己找麻烦。
阴历五月五,欢欢喜喜庆端阳。林林总总,五光十色,香包一大串。金鱼、大象、和小羊,样样都吉利,挂在胸前辟邪又美丽。阴历五月五,欢欢喜喜庆端午,我们排排站,手拿鸡蛋,目不斜视、战战兢兢轻轻放,有的立、有的倒;不灰心,把蛋立起一定有期望!
阴历五月五,欢欢喜喜庆端午。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喧阗,热烈不得了!加油!加油!一艘艘龙船,水上日新月异,忙把冠军抢。
阴历五月五,欢欢喜喜庆端午。忠心耿耿的屈原;法海战白蛇,水漫金山寺,百听不厌的传奇故事。又从头活在眼前。
这个端午节我是在外婆家里度过的。
早上,我一睁开眼,就兴冲冲地跑去看日历。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我想起今天要和外婆一起包粽子,就用最快的速度洗漱完后奔向厨房。
外婆已经把做粽子的材料全部准备好了:糯米、红枣、肉末、花生、箬叶、棉线……我开始认真地观察奶奶包粽子,只见外婆快速地把宽大的箬叶折成漏斗形状,再放入泡好的糯米,然后放入红枣和肉末,最后把“漏斗”的口封起来,缠上棉线打个结,一个可爱的粽子便问世了。
我也想做一个粽子,可是糯米总是从粽叶的缝隙中顽皮地“逃跑”,我尝试了好几次,手中的糯米却依旧不听使唤,外婆看见了,笑眯眯地对我说:“在粽子底部放一颗花生,糯米就不容易溢出来了。”我听取了外婆的意见,果然,糯米没有再溢出来过。
我和外婆一共包了很多粽子,外婆把它们放进锅里煮。不一会儿,一盘香喷喷的粽子便出锅了!我享用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吃着美味的粽子,我问爸爸:“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爸爸边品尝着粽子边回答:“楚国有一位大夫名叫屈原,经常向楚王提有益的建议,但是楚王不听屈原的劝告,结果造成了楚国灭亡。屈原非常伤心,就跳进了汨罗江。老百姓就把粽子丢进了汨罗江里,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吃掉屈原的尸体了。这样,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我点点头,继续问:“那么,还要其它的.习俗吗?”“当然还有了。”妈妈回答道,“在古代,划龙舟、挂艾草、撞蛋、饮雄黄酒也是在端午节挨家挨户都会做的事。但是现在除了划龙舟流传了下来,其它的习俗已经很少见了。”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很遗憾,不过想到吃粽子和划龙舟现在还没失传,我又开心了起来。
我希望这些习俗能一直流传下去,继续随着我们的传统节日发扬光大!
有一首歌谣这样唱“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桃儿红,杏儿黄。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这儿划舟,那儿划舟,龙舟下水喜洋洋”。唱的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又是一年五月五,全国各地的人民都在热烈庆祝端午节。要问端午节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那便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妈妈都会在家里做很多香甜的粽子。看妈妈包粽子,那可真叫一种享受。只见她左手拿起一片粽叶,迅速地卷成漏斗状,右手抓一把泡好的糯米塞进粽叶,再用粽叶紧紧裹住糯米,最后用线把粽子固定扎紧。不大一会儿功夫,碧绿的粽叶、雪白的糯米,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饱满的粽子。我望着排成一排的粽子,真是“口水流下三千尺”。接下来便是煮粽子了,开水咕嘟咕嘟冒泡后,把粽子下锅煮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吃了。粽子出锅之后,剥开一层又一层的粽叶,露出一角粽色的糯米,咬上一口,淡淡的粽香便在嘴里漾开。
以前我只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却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今年的端午节,我总算明白了。妈妈告诉我,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屈原忧国忧民,深受人民爱戴。但却遭人陷害被赶出都城,流放在外。他在流放期间还是创作了很多不朽的诗篇,比如《离骚》、《天问》、《九歌》等等。后来,秦军攻破了楚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却无能为力,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抱石投汨罗江以殉国,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人们怀念他、崇敬他。每到端午节人们便把食物用苇叶包起来,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他的祭品。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虽然这个传说有些神化,但是千百年来屈原一直被人们祭奠,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广为传诵,着实令人景仰。
又到端午,又闻粽香,又祭屈原。
今天是端午节,早上我吃了一个鸭蛋。刚吃好早饭,妈妈的同学就打电话来约我们去玄武,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来到水上学校,那儿的人们正忙得热火朝天,就像一筐土豆,被人踢翻了一样。哦,原来他们在举行“赛龙舟”呢。龙舟的样子可威武了,就像真的一样。“咚咚”的鼓声响起来了,在一阵阵“一,二”的口号中,龙舟飞快地前进,每位选手都吃力地划浆,都想得冠军。我在岸上也为他们加油。
看完了赛龙舟,我们又来到长满荷叶的湖边,宽阔的玄武湖就像南京的一只眼睛,铺满的荷叶就像她的双眼皮,芦苇就是她的长长睫毛。我捡起一片荷叶当帽子戴在头上,就不怕太阳晒啦。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我们就回家了。中午妈妈给我热了一个红枣粽子,吃起来又香又甜。
今天是端午节,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和弟弟去峙山公园玩。
在路上,汽车来来往往,塞车现象也非常多。我们随着阶梯来到公园里面,最吸引我的是池塘里一朵朵美丽的荷花,有含苞怒放、有的含苞未放......
周围还有好多好玩的东西,有旋转木马、青蛙跳、海盗船、划船......最好玩的碰碰车和钓鱼了,就说钓鱼吧!我先弄上鱼饵,然后晃来晃去可小鱼就是不吃,我急了,一边蹬腿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爸爸说:“钓鱼不是这样子的,掉鱼的鱼竿不能晃,人也不能急噪。”我照爸爸说的去做,过了一会儿,果然有鱼上钩了,就这样我们掉了四、五条回,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就回家了,和来的时候不一样的是:手上多了一些小伙伴。
今天是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我想端午节应该是每个地方都有的吧,可母亲告诉我:“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这下我可明白了。
我和奶奶来到大街上,四处都会传来热情的喊声。听“卖粽子啦!甜的,咸的,香喷喷哦!”但最令我注意的是小孩子了,他们的脖颈,手腕或足裸上都系着红,黄,蓝,白,黑五色的丝线,奶奶说,那是长命缕。
奶奶从大街上买了些艾草和蒜头,中午12点,就拿出去放在太阳下晒,说是可以避邪。
晚上,一家人吃着饭菜,当然少不了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还有一道菜叫黄龙出海,母亲说:“今天是龙的纪念日,所以要烧这道菜。”电视机里,小朋友们正在做游戏,瞧他们的头上画着“王”字,身上还佩戴着五色香囊。
端午节可真是有意思啊!
今天是端午节,一大早,妈妈和我一起包粽子。
妈妈先拿来苇叶,卷成一个小斗儿在里面放进一些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红枣,再给小斗盖上盖子,妈妈一边给粽子系红线一边给我讲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古代有个爱国诗人-屈原,他写了很多爱国诗篇,想了很多治国的好办法,但国王不听,而且把他流放到很远的地方,后来国家灭亡了,屈原很悲愤,就投江自杀,人们位了不让鱼儿去吃屈原的尸体,就包了很多粽子投入江中。听了这个故事,我才知道,小小的粽子竟然意义深远。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包了起来,包完粽子,妈妈把锅烧开,然后把粽子放进锅里,煮15分钟,粽子捞起来,放在盘子上,我们全家人围在一起吃粽子,剥开苇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爸爸妈妈都夸我包得好。
今天,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还学到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就在端午节那天,有些地方的人们挂菖蒲,艾草,据说可以驱除蚊子等害虫。端午节必不可缺的就是包粽子,有糯米粽子,赤豆粽子,还有火腿粽子等等。记得一年端午,我们家自己包粽子,我也参与了一回。可惜技术水平实在不高只好做旁观者了。看着母亲熟练的动作,心里真是有佩服又羡慕。粽子包好了就可以下水煮,随着开水沸腾而冒出来的水蒸气飘荡在房间,让房间充满了竹叶和糯米特有的清香。馋的我直流口水。粽子一出锅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去拿了,母亲在一旁直笑我是个小馋猫,但还是帮我把粽子剥开,蘸了白糖给我吃。还告诉我,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原来是古时候人们为了不让鱼儿吃因为爱国而投江的屈原的尸体,而把粽子扔进了江中。听着母亲的讲述,我不知不觉又吃了一个粽子,觉得好甜好甜。
几年过去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节奏加快了,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还是没有改变,只是现在的粽子都是直接从市场上买来的方便并且选择的品种也多。但是吃着粽子总是怀念那一年满屋子的清香……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节日是怎样来的吗?
让我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爱国诗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楚国人。当国家受到别的国家侵略时,他向朝廷献计,却被赶出朝廷。屈原心里很悲伤,就跳入汨罗江身亡。当地的老百姓得知此事,立刻驾船打捞尸体。有的向河里撒米,让鱼吃饱肚,不去咬屈原的尸体。后来,人们把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是让大家永远记住屈原的故事。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有的赛龙舟,有的吃粽子,有的在家门上插艾叶。纪念活动丰富多采。
小朋友们,我们一定要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了立志报效祖国哦!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起的可早了,穿上新衣服,新鞋子,真开心。吃过饺子,我们一家出去拜年了,先给爷爷奶奶拜个年,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永远年轻。接着去给老奶奶和邻居奶奶,叔叔 阿姨们拜年了。见了他们说声新年好,他们可高兴了,还给我们压岁钱,我们也很开心。
中午奶奶做了一桌子的菜,有红烧肉,还有很多我喜欢吃的菜,吃完午饭,妈妈带我去照相馆照相,又去超市买了很多好吃的,我们很高兴。过年真好,有压岁钱,还可以穿新衣服,吃很多好 吃的。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故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故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故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正因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故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这个礼拜,我家的老顽童——“老六”阿婆又叫我去她家吃她最拿手的“小排卤蛋手擀面”。
那天早上,我在睡梦中就闻见了“小排卤蛋手擀面”的香味,香香的卤蛋,嫩嫩的小排。想着,想着,我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被窝也呆不住了,所以,我一骨碌的就起来了,很快的刷了牙,洗了脸,吃了早点,就向阿婆家出发了!
下了楼,妈妈对我说:“画画,我去开车,你去对面超市一下,告诉奶奶和妹妹我们去阿婆家了,我把车开到超市门口等你。”说完,还没等我开口,她就去开车了。其实我是想告诉妈妈,我一个人不敢过马路。
站在马路边,我看见来来往往的汽车,这么多的车子,开的这么快,我怎么过去啊!我很害怕!我鼓起勇气往前走一步,又不得不往后退,车子太急了,根本就不让行人,是不让人过马路了。我看见妈妈的车从我边上开过,我还是站在原地,但妈妈没看见我。我急的眼泪都快出来了,我又尝试了几次,但还是过不去。这时我已经放弃自己一个人过马路了,我站在原地,开始生妈妈的气,边生气,边流泪。妈妈怎么就忘了这里的车这么多,小孩子一个人过马路多危险啊!
这时,我看见妈妈从对面过来了,妈妈看见我的眼泪,笑着说:“羞不羞!来,妈妈牵你过马路!”牵着妈妈的手,我们小心的过马路,边过马路,妈妈边教我过马路的方法和要注意的细节,我觉得幸福极了!
坐在车上,我在想,如果我是一位驾驶员,我一定会文明驾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如果有行人从前面走过,我一定会让行人先走我再走。这样,我们大家才能得到安全!
有一天,妈妈带着我去对面的超市里买生活用品。可是,到对面的超市是要过马路的,我最怕过马路了,因为马路上有许多车子来来往往的开来开去。妈妈见我愁眉苦脸的样子,连忙安慰道:“放心吧,瞧那里不是有红绿灯嘛!当红灯亮的时候,车子就停下来,让我们这些行人可以顺利的通过马路了,当绿灯亮的时候车子就又开始行驶”。我听了,放心多了,耐心地等待着红灯亮。呀,红灯亮了,我终于可以过去了。当我再次回头瞧那红绿灯的时候,我发现那红灯虽然亮着,可是有些车仍在行驶,我准备等学期开始了,我就去问老师好解这个谜团。
早上,小明要去图书馆借书。在马路上,看见了邻居陈爷爷要过马路,小明还看见陈爷爷牵着他的孙子。
陈爷爷白发苍苍,拄着拐杖,行动和很不方便。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陈爷爷不敢带着孙子过去。
这时,正好绿灯亮了,小明心想:陈爷爷年纪大,还带着孙子,我要帮帮他。他连忙走在陈爷爷和小弟弟的中间,对陈爷爷说:“陈爷爷,我来扶您过马路吧!”陈爷爷说:“谢谢你,小明。”小明一手牵着小弟弟,一手扶着陈爷爷。他们马上就要过到对面的时候,红灯亮了,小明加快脚步走过去。
过了马路,陈爷爷对小明说:“谢谢你!”小弟弟也对小明说:“谢谢哥哥。”小明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小明告别了陈爷爷和小弟弟,走向图书馆。
今天是大年初一,这一天天刚亮,我就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服和爸爸一起去门口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鞭炮声声,辞旧迎新,新年新气象!
放完鞭炮,妈妈端上来许多糕点,有我喜欢吃的巧克力、开心果……吃完糕点就开始吃鸡蛋、粽子。过年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因为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还有压岁钱……
在新的的一年里,我又长大了一岁。爸爸妈妈对我说:“过完年就是春天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在春天里去播种,到来年的春天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我天天盼着过年,新年终于到了。
一大早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到楼下和小朋友玩“甩炮”。
到了晚上,我打开电视机,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春节晚会”,节目真多啊!有唱歌、小品、相声、杂技等,真是好看极了。有一个小品叫《奥运火炬手》,是表演大师赵本山和宋丹丹表演的,有趣极了。妈妈还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我们边吃边看。大家举杯敬酒,我举起果汁杯,先祝爸爸身体健康,再祝妈妈新年快乐,永远年轻漂亮。爸爸妈妈也祝我学习进步,永远快乐……
新年到计时了,“五、四、三、二、一”,“咚”的一声,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们就去放烟火。你看,天空中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花,有的像菊花,有的像牡丹花,有的像满天星,真是美丽极了!
过年真好啊!我还拿了许多“红包”,我真喜欢过年!
在我们一天天盼望当中,新年终于来临了,人们穿上新衣服,个个精神饱满脸上洋溢着笑容,大街上热热闹闹,卖鞭炮,卖年画络绎不绝,到处都是喜气洋洋情形。
大街路灯上,全都挂上了一串串火红灯笼,那火红颜色,像是要燃烧了似。大大小小商店里,摆满了对联,购物人数之不尽,就像一条条长龙。家家户户都放起了鞭炮,把大地震得“噼里啪啦”响,散发出浓浓鞭炮味。
晚上,妈妈请来了朋友,做了七八道小菜,大人们聚在一块,说说话,谈谈心,开开心心吃了一顿团圆饭。
新年最热闹就是放烟花了,一到天黑,人们纷纷出来,点燃花炮导火线,只听“吱”一声,一个烟花冲向顶空,在天空中变成一朵花,还不停变换着红,橙,黄,绿等不同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好看极了,天空中慢慢飘下来一个红色小东西,我捡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小雨伞似降落伞,真有趣!
过新年真有趣,我喜欢过新年!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快乐的忙碌着,不是挂灯笼,就是贴对联,连天空都好像在庆祝这个美好的日子,碧蓝碧蓝的。献祝福网今年与往年不同,你大概想都想不到吧?我今年可是跑到妈妈上班的地方??天柱山来过年了。16时10分左右,我们开始吃夜饭了。一共有8个菜,有鱼、鸭子、包菜、牛肉、土豆丝等等。其中,土豆丝是我最喜欢吃的菜之一,吃起来酸酸甜甜的、脆脆的,让人回味无穷。鱼的味道鲜美,丝滑润口。我们还互相敬了酒,祝福彼此身体健康、一切顺利。献祝福,
吃过年夜饭后,我们一家人就开开心心的出去串门了。一路上,我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烧着火,我感到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呢?我问张梦田,张梦田说:“这是我们这里的一种风俗习惯,有的人还会一直烧到天亮呢!象征着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后来我们还放了烟花,有太空人、黑狼火箭、芭蕾舞、手持万花筒等等。有的像撒满星星的银河,有的好似一朵盛开的菊花,最好看的就要数手持万花筒的了。它的形状像一个火炬,点燃后会喷出五颜六色的礼花,美丽极了。看着那绚目的烟火,听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我仿佛看到了来年的希望。
“咚咚”新年钟声,在荡起回肠呐喊中,在十三亿兄弟姐妹呼唤中,在神洲大地深深期盼中敲响了,这是一个辞旧迎新时刻,告别了辉煌过去,迎来更加璀璨未来。
当我从睡梦中醒来时,我已知道今天是我盼星星,盼月亮才盼来春节。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与爸爸妈妈去到奶奶家过年。我到时候奶奶正在贴对联,我大声吵着:“我也要贴,我也要贴。”奶奶只好把福字让我贴,我心想,这还不好贴吗?说罢,我把胶水涂在上面往墙上一贴,妈妈立刻跑了过来,用力把福字扯下来,我生气地说:“为什么把我贴福取下来?”妈妈一本正经地说:“福字应该倒着贴,这样福倒了福就到了呀!”“”噢!我惊叹地表示同意,我又拿起福字贴,倒着贴在了门上。这时,我就从一件小事中体会了中华传统习俗文化博大精深。中午我们全家一起吃了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这个难忘新年。
这个新年令我终身难忘,我至今还记得那次倒贴福字给我启示:做什么事不要死板,要从表面现象与本质体会其中奥妙!
今年暑假,下了一场滂沱大雨.
雨开始像断线的珠子,一会儿,空中仿佛神魔乱抛,从那灰苍苍的云中撒下了千针万线,渐渐地把天地慢慢地缝合了.好像天地挂上了无比宽大的珠帘.一滴一滴地掉在地上,雨水汇成小溪. 雨越下越大,雷声越来越响.往窗外望去,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雨柱犹如一排排利箭向地面射去.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房子呀,树呀都看得清了.树被冲洗得干干净净,舒枝展叶,绿得像翡翠一样亮.房子好象洗了个清水澡.雨虽小了,但仍然能听见流水的哗哗声.
这是暑假里下得最大的一场雨.
[
小学二年级描写夏天的日记
]★ 关于过端午日记
★ 开心过端午作文
★ 我家过端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