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创业项目报道-创业指导师(共含6篇),方便大家学习。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芹娴连”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有人说,创业指导师是创业者的“导演”,
为创业者指明前行的方向;
有人说,创业指导师是创业者的“红娘”,
为创业者牵线搭桥,排忧解难;
有人说,创业指导师是创业者的摄影师,
只要遇见合适的项目、场地、展会信息,
都会一一记录,与创业者分享。
你想知道这群创业指导师的故事吗?
想知道他们如何为创业者排忧解难吗?
今天就让小海带大家走进创业指导师们的世界!
王珮
优秀的双创服务“店小二”
会随时充电
,还剩下不到6周,王珮忙里偷闲,不禁感叹自己紧锣密鼓的一年又将过去。
王珮在闵行区就业促进中心已经服务13个年头,在这里他负责过很多工作,但都与创业辅导有关,“最初我负责区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的运维管理。”简单来说,王珮就是专门负责收集创业者诉求,找到对口专家预约咨询,不定期组织他们举行沙龙,坐而论道。三年后,王珮又开始负责创业见习、创业培训,引导初创型创业者参加有政府补贴的培训,或指引他们走进成熟企业,帮助他们快速掌握企业管理知识。,他主动挑起内部刊物《创智闵行》的采编工作,用笔墨记录起在黎明中寻找方向的探索者、用创新在商海突围的实践者。
闵行区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国际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硬科技”创业首选地、高品质生活示范地,种好梧桐树,才能引凤凰,如今王珮的“双创”工作重心转移到孵化器和创业园区上。闵行区共认定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8家,其中有3家于20绩效评估中荣获市A级认定,此外,闵行区另有区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9家,而平时他联系比较多的园区和孵化器有30多家、“只要园区有特色亮点,我们都会去接触。”起,他联合各街道着力推动政策下沉,将政策受理工作前端设置在孵化基地内,做到让“政策勤跑路,企业少跑腿”。
“携手创业孵化基地,服务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是与时俱进。”王珮表示随着孵化器业态向3.0阶段进化,对各孵化器在垂直领域的资源整合与服务能力多样化提出了极高要求,为当好双创服务的“店小二”,他随时都会充电。
闵行区就业促进中心创业指导科
地址:莘凌路130号
电话:021-33883785
黄颖颖
用心守护 静待双创花开
春播秋收,黄颖颖转眼在宝山区就促中心创业指导科已经两年,陪伴着孜孜不倦的创新创业群体猛练内功,迎战大时代。
“我以前是做人力资源的,对就业以及行业动态比较了解,进入宝山区就促中心创业指导科这两年,我又学习了很多创业方面的相关知识,提升了相关技能,利用自己的知识以及政府的资源给创业者提供帮助。”黄颖颖说,自己喜欢跟年轻人打交道,他们身上有激情旺盛、敢于冒险等特质,这些特质对于创业特别可贵,需要更多呵护,也促使自己对创业工作充满激情,渴望同创业者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不久前,区内一所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跟黄颖颖说他想利用课余时间开一家奶茶店,已经走访过某奶茶店总部,总体观感非常不错,就差启动资金,并且对方跟他说只需要14万元的加盟费就可以启动。黄颖颖获悉后,先对奶茶加盟商做初步了解,并对茶饮业进行了行业调研,发现即使是一家简单的奶茶店,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成本也远不是这个学生想象得这么简单,加盟费只是第一步,后续的人工成本、场地租金、装修以及设备、原材料以及外卖平台等营销费用非常之多。
“创业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做好全面的准备。”黄颖颖告诉学生如果有需要,她会请区里的创业指导专家为他答疑解惑,建议这个学生将创业的想法和具体情况和家里人进行沟通。因为资金问题,这名学生暂时搁置了开奶茶的想法,并加入了宝山区第十二届创业训练营,训练营通过理论课程、园区走访、CEO面对面交流、现场实地销售路演等形式,让这名学生有了最真实的创业体验。
黄颖颖说创业是条艰难的路,她希望陪伴一批创业者,在他们创业遇到瓶颈的时候从资源方面牵线搭桥,从精神方面给予关怀,迎世界变迁,静待花开。
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创业指导科
地址:宝杨路1026号
电话:021-56122513
徐琰婷
助力小微走向更远
十月的阳光很暖,跑完一家创业基地,徐琰婷马不停蹄地转回办公室整理起各种资料,感叹档案袋和便利贴是她高效工作的好伙伴。
徐琰婷3月入职的青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创业指导科,她的工作比较琐碎,要负责创业见习,房租补贴、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管理,并担任宣传员,这些工作让她始终处于创业服务第一线,直面各位创业者和待创业者。
在创业这件事情上,不管背景多么雄厚、资源多么丰富、项目如何高大上,创业者的积累都会快速消耗殆尽,接下来就是不断栽坑、继续努力、期待收获的过程,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和精准的政策扶持,就是徐琰婷的工作目的。因此徐琰婷对创业者始终保有最大的热心和耐心,她曾跟一名创业者交流一个多小时,认真倾听他的问题,详细介绍青浦区孵化器和园区的选择、行业的现状等。
对于“硬科技”企业,徐琰婷尤其“偏爱”。青浦区有一家做智能雨刮器的小微企业,创业初期,她按照政策给予过支持,还安排创业指导专家给予市场拓展建议,同时,鼓励该企业参加创业大赛,链接更多资源。在获悉该企业在拿下多家国内汽车生产商的合作后资金问题凸显,流动性欠佳,还帮助跟银行进行对接,最终成功贷款100万,彻底解决了他们的资金链问题。
徐琰婷说如今做得很棒的企业,成功的原因不是因为创业者个人才高八斗,更多是因为各方关注,这种关注推动着他们克服艰难险阻,虽千万人吾往矣,“虽然我们区级的力量有限,但我们希望帮助小微企业走向远方!”
青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创业指导科
地址:公园路200号302室
电话:021-69717450
袁盛平
做创业者的护航人
袁盛平到进入上海市嘉定区就业促进中心已经四年,一直从事公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在此之前,袁盛平有过十二年的军旅生涯,在他看来,创业服务与从军有相同的特质,都非常有挑战性,都需要奉献精神。
海军的经历让袁盛平具备独特的个人气场,他以冲锋的姿态投身于新岗位,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参加培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创业指导师”高级证书。通过研读专业书籍,从中汲取养分,为做好创业服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十二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对工作认真到极致,不论是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评估,还是创业贷款受理,始终以军人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待创服工作,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还被多所高校聘为“创业指导专家”、“双创指导专家”、“创业教练”等。他还组织、协调了多次大中型创服活动,大学生创业集市、“百家创坛”等活动处处有他的身影,他在20的“中国创翼”嘉定站大赛中还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成熟的孵化器相当于顶尖的商学院,一个职业的创服人员,更像是一个精通各项工作的导师, HR、财务顾问、公关运营,因此袁盛平处处要求自己“用创业精神做创业服务工作”,如果你想创业,愿意来和他交流一下么?
嘉定区就业促进中心创业指导科
地址:嘉戬公路118号行政服务中心三楼
电话:021-59997930
龚尚晶
十三载春华秋实
只为崇明岛创业花开
龚尚晶,10月到崇明区就业促进中心,最初负责做的是职业介绍等工作,转到创业指导科,春华秋实十多载,她成长为科室业务骨干,最终成为科室负责人。
文创、机器人、大数据……市中心的创业类型百花齐放,但地处郊区的崇明区的创业项目受制于地域和政策,更多聚焦生态农业,但这里也花开百叶,有乡村民宿、稻鱼共生等休闲农业旅游、绿色农业等项目,为崇明生态岛乡村振兴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近几年,崇明区培养了一批“博士农场”,龚尚晶和她的团队从10多家博士农场中,吸纳集聚了沈竑、倪林娟、黄桂利、黄震、任小平等“博士农场主”,进入崇明创业指导专家团,通过“博士农场主”的创业帮扶,主动服务,贴身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业服务水平;做好政策聚焦,发挥政策优势,加大对创业者的宣传力度,为创业者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每日在创服一线汲取信息、提炼规律,龚尚晶深感这个世界的变化快得超乎想象,为了做好创服工作,她积极学习,随时充电,如果你有生态农业创业项目,愿意与她交流吗?
崇明区就业促进中心创业指导科
地址:城桥镇南门路118号
电话:021-69693019
创业团队项目展活动报道
5月6日由学院学工部组织的创业团队项目展活动正式展开。活动中通过搭建校内创业项目展示平台,展示学院以专业为背景的成熟创业项目,引导具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在项目中体验创业过程,激发我院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热情,传播优秀的大学生创业文化理念,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增强我院创新创业成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创业团队项目展通过展示学院以专业为背景的成熟创业项目,吸引了具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在项目中体验创业过程,激发了我院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热情,传播了优秀的大学生创业文化理念,弘扬了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增强了我院创新创业成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中药标本展览、中药系实训室开放活动报道
5月6日上午,我院中药系师生开展了中药标本展览、中药系实训室开放活动。本次活动通过中药系专业特色走廊内展示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标本,中药实训室的技能体验活动,使参与者初步认识中药,了解中药的功效应用及真伪鉴别。现场观察100多种中药材及中药饮片标本,了解标本瓶标签上所记录的药品名称及功效。努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崇尚劳动、崇尚技能、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次活动较为系统得展示了各类中草药材及标本,包括药材的真伪辨别以及优良区别展示。学院指导教师细心的讲解让同学们认识深刻,更加深了中药的学习兴趣和对中华文明传承的信心。
厦门首期“创业指导师”培训开班
日前,由厦门市妇联举办的首期“创业指导师”培训班启动,包括各区妇联主席、各区负责创业工作的.妇女创业带头人等45人参加课程。此次课程特意请到了国际高级培训师、全国创业培训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赵伟进行为期五天的课程。培训结束后经考试合格,参加培训的人员将获得由厦门市妇女联合会颁发的“创业指导师”结业证书。
据了解,去年厦门市妇联为294名农村妇女发放小额贴息贷款2232万元,为89名妇女提供一次性创业补助18.3万元,推荐82名妇女申请小额担保贷款1566万元,通过政策扶持创业女性近500名,还授牌建立了十家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善行,一个响亮而形象的名字,致力于社区服务一体化。
作为承接政府民生外包服务的机构,善行项目植根于陆家嘴街镇的智慧社区的研究和实践,承担智慧社区中政务以外的民生方面的服务整合功能。自始,上海陆家嘴街镇成立上海陆家嘴智慧社区信息发展中心,投入资源进行研究和时间,力图在基础设施保障、政务系统建设、网格化区域管理、民生服务延伸、大数据分析等建设及分步实施,构建智慧社区。
项目创始人钱政东,八零后创业者,一直在社区服务领域工作,具有丰富的社区公益、社区服务等方面经验。跟人印象深刻的是,钱政东很善于与人沟通。
基于善行项目中所提供的社区服务将是政府采购的重要领域,以及钱政东的专业和资源整合能力,盘古创业于投资了善行项目,与之共同发展。
善行文化作为浦东新区家门口建设的参与方,前后共为十多个街镇提供了调研、设计、建设及运营等不同类型的服务,覆盖社区超过300个。
钱政东说,自开始,善行开始为街镇提供社区服务一体化服务-善行驿站,内容包括线上网络平台全覆盖、线下落地服务网状辐射、外部优质资源引入以及各种社区活动等,帮助街镇建立邻里中心(善行·安心坊)、社区门店(善行·食事)、公益小屋(善行驿站)、公益角(善行驿站)、党建服务中心、慈善超市、公益创业园(或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园等社区服务点。
至今,善行已为上海浦东新区包括陆家嘴、曹路、三林等十多个街镇提供了“家门口”服务相关的咨询、设计、建设及运营,同时还在上海市其他地区提供了与文化、生活及健康等相关的各类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外部优秀资源的引入、整合及管理,同时还包括整体运营方向的规划及执行。
善行所提供的的服务,得到各界关注:
浦东新区于6月29日召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暨城市基层党建推进大会,宣布成立区域化党建促进会滨江东岸志愿服务、爱心帮扶、健康服务和青少年成长四个专门委员会,并向社会发布认领区域化党建项目,引导动员各级各类党组织和党员以服务群众、服务改革发展的方式来向党的生日献礼。
青少年成长专门委员会由团区委牵头,善行文化、上海科技大学、复兴国际等14家单位为常务理事单位。会上,善行文化作为青少年成长专门委员会的轮值主任单位,接受浦东新区区域化党建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区委副书记冯伟颁发的聘书。
善行文化受聘为青少年成长专门委员会的轮值主任单位
7月25日上午,浦东新区杭迎伟区长一行莅临陆家嘴街镇市新居民区调研,街镇党工委书记倪倩同志、办事处主任邓亮同志陪同调研,街镇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史熠同志和吴妹同志参加。杭迎伟区长一行参观了市新居委活动室,听取了活动室空间布局及功能叠加的介绍,体验了书香小屋、健康小屋及公益小屋内的各项功能和服务。
杭迎伟区长参观陆家嘴市新公益小屋
7月25日下午,陆家嘴街镇召开“新时代、再出发,构建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为主题的陆家嘴街镇党建联席会议,善行文化应邀参加并认领了“健康小区”建设及运营服务。
善行文化作为陆家嘴家门口服务体系的整体建设及运营方,在健康、文化及生活领域不断开拓,在服务人次、活动内容、社区反响等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善行文化参加陆家嘴2018党建联席会议
8月31日上午,在“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主题采访活动中,中宣部记者采访团来到了陆家嘴市新居民区,参观了家门口服务站和居民活动室。围绕聚焦民生服务、党的建设、创新创业等主题进行了采访,从民生、文化等角度深入探究了浦东新区的发展经验。
中宣部大型记者团赴陆家嘴市新公益小屋采风
9月20日,央视新闻联播:改变,得益于浦东不断创新的精细化管理,正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重点报道了浦东新区实施的“家门口”服务站建设。为方便居民办事,这些服务站大多建在小区、村庄,向居民提供政务、法律、健康等7大类常规服务,涉及100多项社区事务。此外,还针对不同社区特点,由居民点单,开展特色服务。
央视深度报道!善行助力精细管理打造品质生活
对于善行的发展,钱政东表示,社区服务是一个长期和精细的工作,善行已经做好了长期规划。除社区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之外,善行还可提供善行公益、志愿者积分管理体系、诚信商户体系、慈善超市、优质商业业态等服务。
善行将通过系统化和标准化的社区服务,来承接除了政务和部分党务意外的其他民生相关的服务,打造民生服务领域的政府采购合作典范。
关于钱政东
85后上海人,大学毕业后曾分别在国企、外企、创业等各类公司任职,担任过多家企业的COO,曾担任陆家嘴国际联合大学堂理事会成员、上海陆家嘴智慧社区信息发展中心副秘书长、上海市静安区安心坊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凝心聚力社区发展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公益基金会理事等社会职务,于创立上海善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曾参与多项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主导的“智慧城市卡的融合”科研项目曾获上海市经信委“我为智慧城市献一计”最佳实用奖,先后多次受邀出席行业峰会并做主题演讲;负责建设过中国第一个智慧社区--智慧碧云、以及主导建设陆家嘴智慧社区、漕河泾e生活、五角场智慧商圈、以及苏浙汇集团全程质量管理等各类项目。
关于善行文化
上海善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业务领域涵盖社区服务平台、政府代运营、新零售及互联网公益等,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健康及文化等多方面的社区服务,帮助各部门及各街镇运营相关服务,与社区联动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社区新零售业务模式,帮助用户更好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参与公益,帮助公益组织更好的寻找各资源提供方,帮助爱心企业更好的展示自身己投身公益事业。
盘古创业秉承“投资+孵化”一起创业的理念,致力于为创新创业项目和创业者,提供从零到壹的创业投资和创业服务,帮助创业者走出最艰难的创业起步阶段,坚持“扶上马,送一程”。
为此,盘古创业组织了专业的项目服务团队,为创业项目提供路演、投资对接、合作交流、培训等服务。
导师风采(第四期)
杨武老师
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
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与技术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级经济师。四十余年参与国家和地方、企业课题项目,拥有丰富的技术创新创业实践和指导经验。兼任清华大学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知识产权战略领域首席研究员、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 专家委员、兼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创新创业分会副理事长。
曾任职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管理学部、创新与管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国科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副总经理、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办研究处负责人、中国建设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研究部经理、教育部科学技术管理中心办公室、成果处和交通部长江船舶设计研究院。
多次荣获“北京科技大学EMBA最受学员欢迎老师”、“我爱我师”、“研师益友”。
王志良老师
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2017)。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学院物联网与电子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优秀党员,北京市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大赛8项。获批国家首批《物联网工程》国家特色专业,负责的《物联网与科技强国》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编写24本教材和专著,有2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创建北京物联网学会并担任理事长。被聘为北京市物联网产业规划首席科学家。提出了“人工心理”的原创概念,创建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心理与人工情感专业委员会并担任主任。208月,王志良为中央教育电视台《加油吧考生》专题节目主讲《万物互联—开启智能时代--物联网专业》。
王宾容老师
博士,教授,执业律师,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国际业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WTO与反倾销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会计协会理事。北京科技大学以及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法律顾问。
作为教师,从业三十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救济与企业决策,主要讲授课程为企业经营法律实务、劳动关系法律实务、工程合同法、经济法、国际商法等。
作为律师,从业二十余年,是中国首批介入国际贸易救济领域的律师,主要业务领域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国际贸易救济、投融资、企业并购、公司、合同、劳动争议等的诉讼与非诉讼法律实务。在企业设立、公司治理、投融资、合同、劳动合同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国际国内众多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纠纷的诉讼与仲裁代理。近年来,也较多地涉猎了中小企业设立、运营等领域的法律问题,能够从管理的角度就企业如何防范法律风险提出建议。
著有《经济法教程》、《新编经济法教程》、《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以案说法-食品卫生法》等,译著《绩效评估手册》等,在国际国内各类学术会议、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几十篇。有丰富的企业培训经验,为中石化、中国电网、首钢、河北钢铁、武钢、中国邮政储蓄等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过法律培训。
邓立治老师
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创业指导老师。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会理事,KAB创业教育讲师。担任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审专家,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园杯”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经管创业实践营”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与创业管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与创业计划竞赛、创新效率评价与产业竞争力、商业计划书制作与演示。近年来,先后在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独立和参与著作教材5本,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各类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作为指导教师获得过“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在内的各级奖项40余次,并获得过“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王未卿老师
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副教授,优秀就业指导老师,北京科技大学创业中心专家,北京科技大学从0到1创新创业工作室专家。在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任教二十余年,主要从事金融、企业管理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金融工程系书记、系副主任,校AACSB认证本科项目主任。学术兼职:区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全国区域金融学会理事;北京区域经济学会理事。
先后获得首都摇篮杯银奖优秀指导教师,创业创新导师。SIFE国际大赛中国赛区市场营销单项奖指导教师,SIFE国际大赛中国北方赛区冠军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代表著作有《金融学》武汉大学出版社,《国际金融学》武汉大学出版社,《国际金融教程》中国经济出版社等。
王旭老师
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2017)。
博士,高级工程师,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秘书长,Robotac机器人竞赛创始人,北京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企业商业模式。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曾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称号。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企业科研项目,获得国家专利5项,出版教材、专著4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王杨老师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益慈善研究院出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公益慈善和社会创新创业,讲授本科生《社会创新案例分析》课程。任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协会理事,北京清源创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与评估促进中心副理事长,在多个公益慈善组织担任理事。曾担任香港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长向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服务项目,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社区青年汇”等十余个项目的专业督导。曾赴香港理工大学、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等高校的公益慈善、社会工作相关专业访问交流。
12月荣获 “首都优秀社工”称号;月荣获北京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年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称号。在《中国行政管理》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社会组织相关论文2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项。
张俊海老师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讲师。担任北京市科委科技专家志愿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机工程学、计算机高级三维动画及虚拟现实展示技术、智能硬件及互联网创新产品研发、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等。长期从事产品设计研发、多媒体(VR)展览展示空间设计、计算机仿真动画、城市公共艺术等科研项目。
设计作品曾获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798国际工业设计展”金奖、文博会银奖等奖 项,拥有多项产品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
近年参与了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铁西馆大厅设计、中国商飞北京研究中心大堂环境艺术设计、中国工商银行行史馆序厅主题浮雕设计、四川遂宁仁里古镇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等大型项目。
2015年主持研发和指导的两款智能硬件产品及配套平台分别获得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和浙江赛区第三名。
苏烜老师
北京科技大学校团委青年双创服务中心,负责“摇篮杯”“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工作。推荐并培训指导创业项目参赛,2018年在“互联网+”“创青春”国赛中获2金2银5铜。
指导理念:从不建议学生轻易创业,从不鼓励学生为获取保研加分而“混”比赛。
栗时锋老师
北京科技大学创新创业中心项目实践部部长,中国高校创新创业联盟创新创业师资,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职业资格;曾任辅导员工作7年,就业专任教师4年,原U涯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
参编 《大学生生涯辅导教程》 《贝壳逐梦人创业故事集 》等书籍。20贝壳创空间建设改造项目执行人,贝壳种子计划创业项目孵化经理,选拔全校创业项目18个,推荐获得北京市优秀创业团队7支,组织融资推介会获得投资6支。
获得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学生工作者4次 优秀就业教师3次 校十佳辅导员 北京市优秀辅导员 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标兵教师。
邓张升老师
北京科技大学创新创业中心宣教部部长,讲师。北京科技大学“从0到1”创新创业工作室创始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SIP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室校外顾问,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Office研究院外部专家,北京市级辅导员工作室星辰大海网络思政工作室成员,团中央北科大小博士工作室特约评论员。
曾先后获得中国2017、20“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指导老师,2018年“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金奖指导老师,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就业板块专栏“十佳人气”(-2017)作者等荣誉称号。
指导创业实践项目:(1)星空酒店(2)孟子居甘肃电商扶贫(3)空气拨片团队(4)秀蜜网红公司
关于活动
创业项目导师咨询预约第六场
到场导师:张俊海 邓张升
活动时间:3月29日(周五)下午15:30-16:30
活动地点:北京科技大学贝壳创空间洽谈室A
报名方式: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填写报名问卷
“返乡创业 筑梦名山”系列报道
向从明
对于名山的许多创业者来说
是一个十分亲切的名字
作为我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负责人
他引导与带领众多创业者
在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不断发展
而他又是如何踏上创业之路的呢?
年轻时的向从明也曾循规蹈矩的坐班工作,但是很快厌倦这样波澜无惊的枯燥生活,毅然辞职投身创业。思维敏锐的他一边经营着商铺、酒店等实体项目,一边早早察觉到互联网经济是今后大势所趋。而茶产业作为名山的支柱产业,除了开茶叶商铺,自己在其中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从2015年我们建立茶商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始,主要就是围绕名山茶产业,来搭建一个生产商和交易商的B2B平台。然后围绕名山这个茶产业,好茶卖个好价,我们建立了雅安蒙顶源老茶坊这种社交电商平台,主要就是C2C的平台,然后这个销售也通过这个手机微信端的销售,让这些蒙顶山的茶叶很快的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不仅有着将名山的茶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宏大愿景,作为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负责人向从明带领团队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让孵化功能延伸到乡村,在贫困村脱贫攻坚中,不断助力,先后对全区所有贫困村实现了电商培训的全覆盖,现已组建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18个,努力推进了农村电商示范的建设,助推贫困村脱贫奔康。
我们这个双创孵化中心,对所有的创新创业者都实行五免一补。老百姓可以通过我们茶商在线公司的平台来进行这种微创业,他可以发布他的茶叶,鸡蛋等农副产品,通过这个手机端,他能够把农副产品卖向千家万户。
2018年,向从明被评为“名山区优秀民营企业家”,得到这样的肯定,欣喜之余向从明认为自己更该担起示范带动的责任。他深知单枪匹马干创业的不易,所以非常愿意做名山创业者圈子的召集人,组织沙龙让大家交流学习,抱团发展。同时不吝于为遇到难题的创业者们提供帮助,他深深希望在家乡的热土上有越来越多的人成功创业。
实际上通过在这几年,我更感觉到名山的这个创新创业氛围很好,然后创新创业政策也相当跟全国是同步的,比如说我们实现了这个贴息贷款,实现了大学生创业的一个补贴,然后我们双创中心这边也给所有创业者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的平台。所以说我们希望我们所有的名山人,乃至外地的这种有志青年、有能力的人,都到我们名山来,加入创新创业的大局,然后我们想办法给大家提供一种好的交流的平台,来组建各式各样的团队,实现这个优势互补,更快的把这个创新创业的事情在我们名山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