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教育孩子也是一门艺术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xiexhui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心得:教育孩子也是一门艺术(共含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iexhu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心得:教育孩子也是一门艺术

篇1:心得:教育孩子也是一门艺术

心得:教育孩子也是一门艺术

有这样一位母亲,女儿三岁时,她开始长期住院。虽然不能和孩子日夜相伴,然而作为母亲,她找到了一种特殊的表达牵挂与爱心的途径:经常把叮咛的话浓缩成短短一句,写在纸条上,让家人挂在女儿的床头。 从幼儿园到大学,这些赠言积累了约三百句,内容大部分是母亲自己写的,也有的是摘录的名言佳句。就是这位母亲,在女儿上小学时,因同情一名乡下女孩的悲惨遭遇,将她雇在家里做保姆,女儿嫌弃乡下女孩又脏又土,总不愿和她讲话。妈妈发现后,鼓励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想,来个换位思考。女儿知错后,妈妈送给她的一句话是:“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 如何教育孩子,始终是天下父母最关心的话题。如何能像文中母亲那样教育孩子,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徐岫茹说,教育孩子也是一门艺术。 尊重孩子的个人爱好 在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工作多年的'徐岫茹给记者讲了一件事。有一次,“北京希望热线”接到一个电话,一个女孩哭着说,父母不理解她,干涉她的人生自由。原来,女孩从小就喜欢表演,在班上也一直是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初中考高中时,她虽然考上了普通高等中学,但是仍然想上演艺学校。父母却说什么也不答应。妈妈的意见是:孩子长得不是特别的漂亮,天资不好加上演艺圈竞争激烈,将来做不了演员,又没有什么技术专长怎么办?矛盾就这样产生了。 徐岫茹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这种矛盾很多。在热线电话里,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只知道让自己学习而不支持其他兴趣爱好;当自己和异性交往时,总怀疑他在早恋;想买台电脑,父母却认为仅是玩游戏;谈及性知识,父母或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或者干脆回避……特别是父母不支持孩子兴趣爱好这类问题特别多。难道两代人之间真的存在代沟吗?徐老师说,其实,只要父母乐于接受新知识,了解社会动向,了解自己的孩子,即使存在代沟也会填平。 在接到那个一心想上演艺学校的女孩的电话后,徐老师马上打了一个电话。劝说孩子父母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爱好,并告诉她父母,现在社会上成人教育、自学考试都很发达,将来孩子即便是成不了演员,也可通过社会教育来学习文化知识。 徐老师告诉记者说,她并不是鼓励每位父母都完全按孩子的要求去做,而是要有所选择,她之所以鼓励那女孩上演艺学校,是觉得那孩子特别有主见,能够认识到事情的利弊。她还说:“现在有些孩子想像上海的韩寒一般,离开学校,一味地发展个人爱好,这个时候,父母应劝说孩子尽量适应学校,在学习之余发展个人爱好。毕竟,学校教育是目前最好的教育方式。” 让伙伴教育伴随孩子 徐老师还非常推崇国际上流行的一种称为“伙伴教育”又称为“自我导向式”的教育方法。即让孩子自己收集信息,或帮助孩子收集信息,让他们在观察中进行自我教育,成长。 很多父母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某天,孩子突然问你:“爸爸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性教育,对许多的中国父母来说仍难以启齿,徐老师说,这时,你不妨对孩子说:“明天爸爸去书店给你买本书,你读后就知道了。”你还可以在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识后,再告诉他(她)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这样,你既可以和孩子有所沟通,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也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 据徐老师介绍,“伙伴教育”不仅可以靠书本,还可以靠旅游等其他方式来进行,它可以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美国人威特在教育自己的儿子时,一直很推崇的一条便是:“运用填鸭式灌输知识,莫如开阔眼界。”正是这种正确的教育方法,威特的儿子8岁会6国语言,9岁收到莱比锡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篇2:教育孩子也是一门艺术

教育孩子也是一门艺术 -资料

徐老师告诉记者说,她并不是鼓励每位父母都完全按孩子的要求去做,而是要有所选择,她之所以鼓励那女孩上演艺学校,是觉得那孩子特别有主见,能够认识到事情的利弊,她还说:“现在有些孩子想像上海的韩寒一般,离开学校,一味地发展个人爱好,这个时候,父母应劝说孩子尽量适应学校,在学习之余发展个人爱好。毕竟,学校教育是目前最好的教育方式。”

让伙伴教育伴随孩子

徐老师还非常推崇国际上流行的一种称为“伙伴教育”又称为“自我导向式”的教育方法。即让孩子自己收集信息,或帮助孩子收集信息,让他们在观察中进行自我教育,成长。

很多父母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某天,孩子突然问你:“爸爸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性教育,对许多的中国父母来说仍难以启齿,徐老师说,这时,你不妨对孩子说:“明天爸爸去书店给你买本书,你读后就知道了,

资料

”你还可以在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识后,再告诉他(她)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这样,你既可以和孩子有所沟通,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也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

据徐老师介绍,“伙伴教育”不仅可以靠书本,还可以靠旅游等其他方式来进行,它可以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美国人威特在教育自己的儿子时,一直很推崇的一条便是:“运用填鸭式灌输知识,莫如开阔眼界。”正是这种正确的教育方法,威特的儿子8岁会6国语言,9岁收到莱比锡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篇3:教育孩子的语言是一门艺术

教育孩子的语言是一门艺术

最伤孩子心的十句话

“笨蛋,没用的东西。”

告诉孩子:你不笨。

是谁给孩子贴上了“笨蛋”的标签?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请在平常之中赏识你的孩子,翘起你的大拇指,一句简单的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说不行就不行。”

别耍“因为我是你爸爸/妈妈”的威风。

“独断专行”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惧怕不等于信服,尊重孩子的选择,学会与孩子商量,听听孩子的建议。

“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没有力度的话不要说。

别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停止空洞的说教。尊重是最好的办法,批评孩子时,注意不要伤着孩子,宽容孩子的“不务正业,”不要强迫孩子做他暂时不喜欢的事。

“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

给孩子争辩的权利,培养有主见的孩子。学会与孩子说话,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沉默会更具震撼力。

“你如果考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你如果……我们就……,以孩子的表现为条件作为目标与计划。决定权在家长,而不是孩子。为孩子制定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能摸得到,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因什么而可爱,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别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胆子也太小了,这有什么好怕的。”

恐惧其实是儿童期的正常现象。

否定孩子的害怕等于否定孩子的自我,让孩子产生无力感和挫败感。当孩子感到害怕的时候父母倒不如像孩子一样表现出胆怯,让孩子知道害怕是多么正常的感受,慢慢消除孩子心中的无力感。

“你又做错了,怎么这么笨!”

“哎呀,你怎么又……”充满抱怨或无奈的话很容易脱口而出。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失败后的孩子更需要肯定。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告诉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一看你就没多大出息,将来怎么办?”

摆正期望的.天平。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做一位自信的父母,孩子需要赏识,渴望被肯定,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去锻炼,驱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阴影。

“都是小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教育孩子不应统一模式,要因材施教,告诉孩子,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让孩子成为优秀的关键在哪?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赛,让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长。

“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精神。”

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

让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学习上,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让孩子适当地玩一玩电子游戏,不可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力,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1、经历比名次重要过分溺爱造成孩子无能

都说现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起挫折,这是因为家长不给他们接受磨炼、承受失败和挫折的机会。

“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意想不到的伤害天天都可能发生,过度的保护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

可以包容孩子,让家成为孩子最后的港湾;可以理解他,让他找到温暖和安全感,在彷徨和没有出路时,给他指条路而不是给他一堵墙。

2、付出比给予重要――给孩子爱你的机会

只对孩子付出爱,会让他们没有责任感,只会一味索取。

一位下岗女工知道孩子喜欢吃虾,咬牙从市场买来,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舍不得动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尝一口,“别动!”13岁的孩子说“那是我的”。

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3、对话比对抗重要――别跟孩子“较劲”

青春期的孩子爱跟父母“对着干”,四五十岁的父母也爱跟孩子“较劲”,双方各站一方,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只想改变别人,不想改变自己。比如谈到早恋,许多家长就简单、粗暴地阻挠、强行压制。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成人感迅速增强,但心理却不成熟的时期,他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又对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因此逆反心理很强,心灵的大门只朝着同龄人开放,这时候他特别需要心灵关怀,需要理解。

4、激励比指责重要欣赏孩子告诉他你能行

一味地对孩子表示不满、求全责备,带给孩子的是负面信息,让孩子怯弱、抑郁,甚至产生厌世情绪。

那次听朋友说起她自己的经历:

我小时候有两大爱好,一是画画,5岁时画了一只大公鸡,我母亲说:“太好了!我早就说过,你画的公鸡比我养的还漂亮!”于是,我更爱画了,黑板报从一年级画到高三,到农村插队给农民办报,后来就办了《中国少年报》;

二是爱跳舞,五年级那年北京市舞蹈学校来招收小演员就有我一个。结果不幸的事发生了:当我穿着小裤衩、背心,手背后、脚站直后,有个老师从我身边走过,瞟了我一眼说“哼,腿都不直还跳舞呢!”

从此之后,我一跳舞就想起那话,后来就不敢再跳了,再后来干脆不跳了。

所以我对父母说,孩子从小生长在“你不行”的环境中,慢慢地会把“你不行”内化为“我不行”,他就真的不行了,“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其实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和自信。别瞧人家,大胆为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会创造奇迹!

写在最后

爸妈们,请嘴下留情,在平时不经意或者生气时,也要做到言语谨慎,不要再用语言伤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未来人生负责,否则易断送孩子的美好前程。

教育孩子是个漫长又富有智慧的过程,请多用正面、积极的语言鼓励孩子,少挖苦、讽刺,让孩子在温暖又和谐的家庭环境下健康成长!

篇4:批评孩子也是一门艺术,不会的父母看过来!

批评孩子也是一门艺术,不会的父母看过来!

孩子成长的过程难免会犯错,面对犯错的孩子,父母的批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父母会大声斥责,甚至打骂;有的父母会耐心引导孩子改正……其实,批评孩子也是一门艺术,正确的批评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不会批评孩子的父母赶紧看过来吧!

1、照顾孩子情绪

孩子每次犯错的情绪都不一样,有时情绪是平静的,有时情绪是强烈的。犯错时的情绪状态,对父母批评的效果会产生影响。

比如,孩子上课交头接耳属于情绪平静的错,违反了课堂行为规范。此时,父母可以开门见山地提出批评,要求改正并让老师监督即可。

比如,孩子和其他同学吵架属于情绪强烈的错,父母先别急着批评孩子,这样只会火上浇油。父母可以采用延迟批评的`方法,先温婉地劝说,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后再批评。

2、直击错误要害

有些父母是急性子,孩子一旦犯错,没弄清原因就对孩子乱批评一顿,说了一大堆,却没有戳到重点,反而达不到批评的效果。

父母在批评孩子前,要先了解清楚孩子犯错的原因,判断造成的后果是否严重,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批评的时候,父母要和孩子多沟通,帮助孩子认识到错在哪里,再直击错误要害提出批评,注意不要太啰嗦,但要掷地有声,这样的批评,孩子才能认识到需要改正的地方,也才能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3、区分不同场合

父母批评孩子要注意场合,当众批评孩子是不合适的,要顾及孩子的感受。孩子再小都有自己的自尊心,父母批评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这样,孩子才会乐于接受批评,努力地改正错误。

在家里,孩子犯了错被父母批评比较容易接受,因为不存在丢面子的事。如果是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在孩子的同学面前,孩子不希望父母让他出丑。如果当众批评,孩子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年纪大的会当场顶嘴,令父母难堪,年龄小的会哭闹获得别人同情,最终投降的还是父母。

4、注意孩子特点

有些胆大外向的孩子,活泼好动,面对批评能够当场认错,过后又继续犯错,对父母的批评全然不放在心上。对于这类孩子,父母批评的态度要严厉一些,而且要监督孩子的行为;

那些内向胆小的孩子,都比较怕父母,父母的每一句话都会记在心上。批评这样的孩子时,父母语气要轻柔一点,拿好孩子给他做榜样即可。

以下几个时间点父母不要批评孩子

1、早上出门时

美好的一天从早上开始,父母要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去上学,而不是一大早就批评孩子,让孩子产生不好的情绪,这样,孩子一整天都会处于沉闷的状态。

2、一起吃饭时

很多父母平时工作太忙都没什么时间陪孩子,只有吃饭时会和孩子一起,有的父母就会利用吃饭的时间指出孩子的错误,乱批评一顿。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的食欲,破坏本来就少有的宁静的家庭时光,孩子会觉得和父母吃饭是很痛苦的事情,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3、父母脾气变坏时

有的父母脾气变坏的时候,就会拿孩子当出气筒,孩子一旦犯点小错,就把自己所有的怒气都撒到孩子身上,父母这样做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凡事都会畏手畏脚,生怕惹到父母。

4、发生直接冲突时

孩子说好会准时回家,却很晚才回来。父母早就等着孩子回来狠狠教训他一顿,这时如果开口,必然发生直接的冲突。可以把事情压后,等第二天再听孩子解释。而且,父母宽容一些,孩子会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孩子犯错,父母有权利批评孩子,但要用对方法,才能达到批评的效果~

篇5:教育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培训心得

教育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培训心得

近期,我有幸在网上聆听了北京人大附中校长王金战老师的精彩报告,他用幽默的语言对自己教育工作的切身体会进行详细讲述,给在坐的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也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富于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才可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要做好教育工作,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注重教学行为的创新,需要教育者不断学习,不学习就对不起自己的职业道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活得轻松,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新的.教改形势下的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应该是教练导游,是学生成果的欣赏者,教师虽有一桶水,换来学生十桶水。在课堂引导时学生能干的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如果代替包办,就是剥夺学生的权力,为此课堂上不是看教师降多少,而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这正是体现了教育的艺术,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科学,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事业,意义在于奉献。

表扬孩子也是教育孩子

感恩是一门艺术

我学一门艺术作文

做人也是一门修养初一作文

教育孩子心得

中国画是一门艺术作文600字

我学一门艺术的作文

书法是一门艺术600字作文

学一门艺术的作文600字

我也是孩子

心得:教育孩子也是一门艺术(通用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心得:教育孩子也是一门艺术,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