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心得感悟精选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我是你的小狗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心得感悟精选(共含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我是你的小狗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心得感悟精选

篇1: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启迪心得

孝悌忠信礼仪廉耻,本是中华民族兴盛之源,而如今的社会,恰恰少了这些。

所幸,《感动中国》始终在寻找,寻找那些或名扬四海,或默默无闻的人,得配英雄之称的人。

是它,唤醒了中国人沉睡已久的民族魂!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背后,是一颗颗赤热的心,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事例之中,暗含着一种民族魂!

中华民族的、对民族魂的缺失凸显了此节目的重要性,是该节目弥足珍贵。

是它,唤醒了中国人沉睡已久的民族魂!

可悲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德居然丧尽,民族魂靠少数人承担,在这危急关头,

是它,唤醒了中国人沉睡已久的民族魂!

节目里,一个个身影,证实了什么叫做美德,诗似的颁奖词中,包含了亿万人的感受,雷鸣般掌声里,释放出人民对楷模的崇高敬意!

是它,更是他们,向中华民族的、完美诠释了何为民族魂!

朝代更迭,异族统治,永不磨灭并使无数人警醒的,是民族魂啊!

《感动中国》何以感人,正因为它弘扬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的民族魂。

向楷模学习,提升自我,让明天的世界,多一分浩然正气!

篇2: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启迪心得

今天,晚饭后我在家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十大人物有出自各个行业、各个工作岗位,有两弹元勋朱光亚;有山区支教十余年,朱敏才、孙立娜夫妇;有好心人张纪清爷爷;还有陪孩子同桌陪读16载的陶艳波母亲。

而在我印象中记得最深刻的是朱敏才和孙丽娜两夫妇,他们是一对年近60的夫妻,朱敏才曾是国家的外交官,杨丽娜是一位小学教师。本应是安养晚年的时候两位老人却选择了远赴偏远的贵州进行支教生活。他们俩放弃了美好的城市生活,选择了艰苦的乡村生活,艰苦的条件都没能阻挠两位老人的心;他们坚持了十年,帮助了许多孩子。但是,在这个时候,朱敏才老师因劳累过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脑出血,倒在了教学的路上。幸运的是,在妻子和学生们的期待下,朱老师战胜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却还惦记着上课。十年的支教生活,是两位老人十年生活的全部。

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啊!感动中国给予: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学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宁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华的房子……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让更多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篇3:《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

2月8日晚,《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播出了。获得“度《感动中国》人物”荣誉的是: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火海救人英雄王峰,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大学生村官秦玥飞,壮烈牺牲的歼15飞行员张超,大国工匠李万君,四川爱心医生梁益建,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新疆焦裕禄阿布列林,量子通讯科研带头人潘建伟。最后,盛典特别致敬了中国女排。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听着他们英勇事迹的介绍,不禁热泪盈眶。平凡的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们当中有不计名利,几十年如一日埋头钻研的科学家、工匠。有植根乡村,为了乡村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的教师、村官。有救死扶伤,给患者带来尊严希望的医者。有不顾威胁,坚守职业道德的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有为国捐躯的烈士和为救他人牺牲的平民英雄……

他们都拥有崇高的人格,拥有为国为民的崇高理想,用一生去执着坚持,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为事业默默付出,危急时刻冒死拼搏,为国人树立了崇高榜样。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引领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默默奉献的人,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穷的希望和生机!......

榜样在前,也许我们无法达到榜样的高度,但无论我们是什么职业、处在什么岗位,都要做好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奋发进取,兢兢业业。立足岗位,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篇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

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令我非常感动。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30年对家里不闻不问,70多岁了,愿望还是让核潜艇“更上一层楼”;年过九旬的高龄老人刘盛兰,自己都很穷,却靠捡破烂资助不能上学的孩子;只因为风雪之夜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就愿意守住誓言的陈俊贵;因为自己是一个村官,就带领村民们致富,甘心做老百姓贴心人的段爱平;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98岁医生胡佩兰……

这十个人各有其感人之处,但最让我内心震撼的还是绝症母亲姚厚芝。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却不愿意做手术。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含泪回答:“如果做手术的话,孩子就没有钱上大学了。”为了让孩子上大学时有足够的学习费用,姚厚芝绞尽脑汁才想到了绣十字绣。抱着这样一个想法,她忍着病痛的折磨,穿针引线,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缝制成了巨幅十字绣《清明上河图》……

“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伟大的母爱。”

听着主持人宣读着颁奖词,我的眼睛模糊了。我的眼前浮现出了妈妈慈祥的笑容,眼角淡淡的皱纹……我的爸爸、妈妈在苏州打工,只有星期天才回来。妈妈一回来总是忙碌着,整理房间,在厨房准备我和弟弟爱吃的饭菜,晚上收拾完后在一旁看着我做作业,然后陪我谈谈心……

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傍晚,风很大,还下着雨。望着窗外的风雨,心想怎么回去呢?然而,我准备出校门时,就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妈妈,她竟然冒雨来接我了,在寒风冷雨中,妈妈冻得瑟瑟发抖,无情的风儿不住地掀翻妈妈的雨披。

我赶忙叫了一声妈妈,妈妈一把拉住了我,问我冷不冷,分明地,我看见雨水在妈妈的脸上直淋下来,头发也湿湿地粘在额头上,冷的应该是妈妈。妈妈来了好长时间了,怕错了接我的时间。

这时,妈妈将雨衣脱了下来,将我包严实了,自己打伞,妈妈担心我冻着,一路上,我觉得妈妈就像一棵树,为我遮风避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让我们牢记母亲的恩情,学会感恩父母吧!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篇5: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

几天前观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节目。认真观看后,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有的人默默笔耕写下不朽名篇获诺贝尔奖;有的人因前往灾区为孩子运送捐资丧失生命;有的人。

在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很多:孝更绝伦足可矜之陈斌强,何处春江无月明之何h,悲莫悲兮生别离之高秉涵,爝火燃回春浩浩之高淑珍,动人以行不以言之陈家顺,冰雪为容玉作胎之张丽莉,孝更绝伦足可矜之陈斌强。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张丽莉老师。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我想,这一刻,有很多人泪落,为了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我想,这一刻,有很多人激情澎湃,为了心里蜇伏许久的豪情。有时候,我们需要这样的感动,来唤醒心中的良知和激情。有时候,我们需要这样的人物,来引领我们走向新的辉煌。

倡导正能量!这次让我深深的意识到了孝顺和行善是最不能等的事情,自己所要追求的梦想必须立即行动,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加油!在欣赏别人的感动同时,更要学会感动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努力感动自己,幸福快乐生活。

篇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近日,在央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让我震撼。工作时,她的情全部献给了国防;退休后,她的爱全部捐给了教育。什么原因让马旭夫妇一生节俭却“一掷千金”?应该是他们比天还大的胸怀,比海还深的情谊,用最真诚的行动感恩故乡,报效着国家。我也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要尽我所能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如今与他们相比,有些汗颜!不仅在物质上没有勤俭节约舍己为人,在精神上更是没有完全做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无地自容。

转眼建国70年,多少人默默坚守不为功名,多少人兢兢业业为民服务,多少人勤勤恳恳为国奉献,饱含的家国情怀,迎来了国家的伟大复兴。如今,举国迈入新时代,我们基层公务人员更要以人为镜、以史为鉴,明得失,知进退,不仅思想与时俱进,更要身体力行支持国家繁荣富强。

一份桑梓之情,反哺家乡建设。“悠悠桑梓情,拳拳慈亲恩。”家乡的发展牵动着游子的心,不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应惦念家乡土地的厚重,担起家乡发展的责任,这片土地孕育着我们,滋养着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很多农村人员为了自身和国家发展的需求进城务工。现如今,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返回家乡,奉献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触摸着、丈量着、耕耘着养育自己的故土,用实际行动助力农村脱贫,改变家乡风貌。除了马旭夫妇为家乡的“一次奢侈”,荣获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钱七虎院士更是主动将800万元奖金悉数捐献给自己的家乡昆山,资助更多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子女有学上、上好学。从家庭到家乡,从家乡到家国,他们精湛的学术造诣、赤诚的情怀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让我们深受感动和教育,让全社会为之动容。

一首楷模之歌,引发社会共鸣。“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敬佩孟浩然高山似的品格,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回顾建国70年来的光辉历程、70年来的波澜壮阔,新中国从弱到强,到成为主导世界的重要力量,都离不开各行各业榜样的无私奉献和创造性劳动,前有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等人,今有赵忠贤、贺星龙、马旭等,楷模的力量薪火相传、永无止境!我们看到自己的渺小,也深知自己距离他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作为基层工作人员,要向楷模看齐,继承和发扬他们的“榜样”精神,以身作则,牢记使命和担当,一起拼搏奉献,一起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展现新作为。

一腔创造热血,建设科技强国。“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在不断更新,我们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敢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国70年来,我国一直坚持创新创造引领,除了以高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装备、通信设备、智能手机等,还有全球最好的特高压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世界领先的大型运输机、量子通信、北斗定位系统等等,更有自主产权的5G技术。但是创新创造永不止步,从美国制裁中兴事件可以看出,我们必须敢于破旧立新,敢于出奇制胜,将核心技术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在机遇与挑战的共势下,发挥聪明才智,发扬光荣传统,承继中国精神,为国家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续写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专利创新的赢彰。

作为一名青年公务人员,我们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要有“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的报国情操,更要循着榜样的步伐,争做“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的中华儿女,用我们的努力,携手谱写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壮丽诗篇。

篇7: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看感动中国,不仅仅是为了积累素材,我想,更多的时候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激励自己要相信美好,相信好人终有好报,相信社会依旧充满温暖。

“伟大!”“感动!”“榜样!”这段时间,巡边老人魏德友的故事引爆网络,引发网民的关注,同时魏德友夫妇也入选了 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裕民县各族群众纷纷为老人点赞。

今年76岁的魏德友老人,在中哈边境5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他和老伴守了52年,走了近20万公里,被誉为边境线上“活地图”。他用自己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一个普通老兵的爱国情怀,也因为他的事迹激励了新一代的年轻人。

今年39岁的马彩云是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一名普通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已经22年了,她告诉记者平时工作忙,有时候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时间照顾,所以有时候也会忍不住抱怨,但在电视上看到魏德友的事迹后,让马彩云有了新的认识。

“今天我在家看电视,看到魏德友老人守候边境52年,非常了不起,我为老人感到骄傲,以后我也要像他学习,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马彩云说。

察汗托海牧场克什玛布拉克村村民张华从电视上观看了海比尔·艾合麦提的事迹后敬佩地说:“作为新疆人,我的心里面特别的骄傲和自豪,以后我也要向老魏叔学习,因为坚持了就会有收获。”

魏德友老人坚守边境的事迹在裕民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有网民在微博上赞扬老人是“新疆人的光荣和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篇8: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王定国老人是唯一健在的经过2万5千里长征的.百岁女红军,中共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王老今年虽过百岁,满面红光,精神充佩,耳不聋,眼不花,步履稳健,身体健康。参加许多社会活动,为人民公认的社会活动家。她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父亲病逝后,母亲不得不卖了弟弟安葬父亲。为了支撑家里生活,又把十岁的她卖给人家做童养媳。1931年,她的家乡川东地区地下党活跃,王老的娘家成了地下党秘密联络点。她接受了新鲜事物,放了脚、剪掉辫子,毅然参加了营山县苏维埃的工作,当了营山县妇女独立营营长。1933年独立营编入中国

工农红军,王老193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调到红四方面军前进剧团,随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由于张国焘的错误,四方面军三过雪山草地,受到很大损失,许多同志被马步芳部队俘虏或残杀,剧团的孩子们全部被俘。马步芳没有杀他们而是扩大了剧团,利用他们唱歌、跳舞作宣传。他和剧团的孩子们,在狱中和敌人斗争,掩护了红军将领张琴秋(红军中唯一的女师长,共和国第一代女部长),他们还参加了营救刘瑞龙、魏传统等300余名红军将士逃出敌营的工作。西安事变后,党经过谈判,把包括王老在内的一批干部要了回来。

王老分配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工作,后和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谢觉哉结婚。办事处主要从事上层统战工作、负责将苏联支援抗日的物资、药品转运到延安等地。1940年她随谢老回到延安,曾任延安市妇女主任,在延安女子大学、延安大学学习过。在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时,荣获由毛泽东主席提字的“再接再厉”的劳动模范奖旗。

篇9: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他们的故事,感动着你我,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睛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火箭和卫星总体技术专家。原籍辽宁复县,1929年4月8日生于辽宁盖县。1958年毕业于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设计专业。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研究员、高级科技顾问。曾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及总体设计部主任、七机部总工程师、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航空航天部副部长级科技委主任。长期从事运载火箭、人造卫星研制工作。从事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与中远程导弹的总体设计工作,任总体主任设计师;参加领导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研制与发射;担任多种型号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和总设计师;负责绕月工程大系统的技术决策、指挥和协调,任总设计师。1985年获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篇10: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我们现在已经站在了一个风暴之眼,我们要保卫我们的武汉,保卫武汉人民”——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身患绝症,步履蹒跚地坚持与时间赛跑,与新冠周旋,日日夜夜奔赴在一线,为重症患者抢出生命通道,顾不上同为医务人员不幸被感染的妻子……在疫情的“风暴之眼”中,他坚定的身影令人动容。他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了希望,以萤烛之光,点燃了信念的光芒。

面对绝症,有的人会崩溃,有的人会疯狂,有的人静静等待。然而难以想象,张定宇院士是以怎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笑对病魔,日复一日燃尽所有能量,奋战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最前线!他曾说:“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他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他感恩:“当我们为了抢救病人不顾一切,背后支撑我们的,是整个中国!”

泱泱华夏,有这么多国士无双、鞠躬尽瘁的专家,兢兢业业的白衣战士,勇做逆行者,冲锋在前,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救死扶伤,驱散疫情的阴霾,为我们筑起一道道安全的城墙。疫情与灾难终会成为岁月的尘埃,总有一天,这里没有歇斯底里的哭喊,没有绝望与黑暗。春风会吹开这里的樱花,疾病肆虐过的冰冷土地下,是即将破土而出的春天。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心得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启迪心得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的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00字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作文

人物颁奖盛典观看感悟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600字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心得感悟精选(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心得感悟精选,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